模电课设单入双出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

模电课设单入双出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
模电课设单入双出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

1.1设计目的及设计思想 (1)

1.2设计的作用 (1)

1.3 设计的任务 (1)

2 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1)

3 电路模型的建立 (3)

4 理论分析及计算 (4)

4.1理论分析 (4)

4..1.1静态分析 (4)

4.1.2动态分析 (5)

4.2计算 (5)

5 仿真结果分析 (6)

6 设计总结和体会 (9)

6.1设计总结 (9)

6.2心得体会 (9)

7参考文献 (10)

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1设计目的及设计思想

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单入双出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加强对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解,进一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了解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外围电路设计与主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

1.2设计作用

通过multisim软件仿真电路可以使我们对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可以与长尾式放大电路加以比较,看到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的优越性。

1.3设计任务

1.设计一个单入双出恒流源是差分放大电路,在实验中通过调试电路,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

2.正确理解所设计的电路中各元件对放大倍数的影响,特别是三极管的参数。

3.正确处理理论计算数据,并非仿真数据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理解。

2 所用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

Multisim是加拿大IIT公司(Interrative Image Technologies Ltd)推出的基于Windows的电路仿真软件,由于采用交互式的界面,比较直观、操作方便,具有丰富的元器件库和品种繁多的虚拟仪器,以及强大的分析功能等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引用。

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了多种版本,例如学生版、教育版、个人版、专业版和超级专业版。其中教育版适合高校的教学使用。

Multisim 7主界面。启动Multisim,就会看到其主界面,主要是由菜单栏、系统工具栏、设计工具栏、元件工具栏、仪器工具栏使用中元件列表、仿真开关、状态栏以及电路图编辑窗口等组成。如下图2.2.1所示。

Multisim 7提供了丰富的元器件。这些元器件按照不同的类型和种类分别存放在若干个分类库中。这些元件包括现实元件和虚拟元件。所谓的现实元件给出了具体的型号,它们的模型数据根据该型号元件参数的典型值确定。而所谓的虚拟元件没有型号,它的模型参数是根据这种元件各种元件各种型号参数的典型值,而不是某一种特定型号的参数典型值确定。另外,Multisim 7元件库中还提供一种3D虚拟元件,这种元件以三维的方式显示,比较形象、直观.。Multisim 7容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创建新的元器件,存放在用户元器件库中。路2.2.2图所示。

图2.2.1multisim电路编辑窗口

Multisim 7提供了品种繁多、方便实用的虚拟仪器。比如数字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17种虚拟仪器。点击主界面中仪表栏的相应的按钮即可方便地取用所需的虚拟仪器如图2.2.3所示。

图2.2.2multisim元件库

图2.2.3虚拟仪器

Multisim 7提供了各种不同功能的分析工具。点击分析按钮,即可拉出分析菜单,其中列出了Multisim 7的各种分析工具,例如直流工作点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等。

图2.2.4仿真分析窗口

3 电路模型的建立

三极管的VT1、VT2、VT3的50

21===β

ββ,Ω===3003'2'1'bb bb bb r r r ,

调零电位器W R 的滑动端调在中点。如图3.1

图3.1 单入双出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

4 理论分析及计算

4.1理论分析

在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单端输入的情况下,输入电压只加在某一个都三极

管的基极与公共端之间,另一管的基极接地,如图3.1所示。

4.1.1.静态分析

估算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时,通常可以从确定恒流源三极管的电流开始。由图3.1可知,当忽略VT3的基流时,则恒流管VT3的静态电流为 e

BEQ Z

EQ CQ R U U

I I 3

33-=

≈ (4.1.1)

于是可得到两个放大管的静态电流和电压为 3212

1CQ CQ CQ I I I ≈

= (4.1.2)

对地)(121C CQ CC CQ CQ R I V U U -== (4.1.3) 1

1

21βCQ BQ BQ I I I ≈

= (4.1.4)

)(121对地R I U U BQ BQ BQ -== (4.1.5)

4.1.2.动态分析

由于恒流三极管相当于一个阻值很大的长尾电阻,它的作用也是引入一个共模负反馈,对差模电压放大倍数没有影响,所以恒流源式差放的交流通路与长尾式电路的交流通路相同。因而,二者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d A 、差模输入电阻id R 和输出电阻O R 均相同,见式(4.1.6)、(4.1.7)、(4.1.8)。

2

1w 2

1R

r R R u u u A be C

I I O

d )(ββ+++-

=?-??=

(4.1.6)

)(2be id r R R +≈ (4.1.7) C O R R 2= (4.1.8)

4.2计算

(1)静态工作点Q A =A ≈A -=

-=

≈μ16016.033

7.063

33m m R U U

I I e

BEQ Z

EQ CQ

则 A =≈

=μ802

1321CQ CQ CQ I I I

V V R I V U U C CQ CC CQ CQ 4)10008.012(1121=?-=-== A =A =≈

=μμβ6.150

801

1

21CQ BQ BQ I I I

A

-=A ?-=-==m m R I U U BQ BQ BQ 16)106.1(1121

(2)为了估算d A ,需先求出be r 。

EQ

bb be I mV r r )(26)

1('β++=

Ω=Ω?+

=16875)08

.02651300(

Ω≈k 9.16 所以

156

2

.05.0519.1610100

502

)

1(-≈??++?-

=+++-

=W be C

d R r R R A ββ

k

R r R R w be id 64)2

)

1((2≈+++≈β

k

R R C o 2002==

5 仿真结果分析

下图5.1、图5.2、图5.3为实验万用表所测数据:

图5.1万用表XMM1测输入信号电压 图5.2万用表XMM3测输出信号电压

图5.3万用表XMM2测输入信号电流

由万用表测得的实数得

58

.1545

888

.772-=-=

d A

k

k R id 6510

183.765

3

=?=

-

得出结论: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效果显著,所测得数值与理论计算数值误差在实验范围之内,是有效的实验。

图5.4是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图:

图5.4示波器通道A、B、C同时显示

说明:图中绿线表示A通道,表示输入信号;红线表示B通道,表示输出信号;蓝线表示C通道,表示输出信号。

图5.5通道A、B、C输入信号在坐标系中的波形图

6 设计总结和体会

6.1设计总结

在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后,我对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对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单入双出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对书上总结出的规律和公式有了更深层次的掌握。为符合书上和实验的要求,需要对一些元器件进行调试和修改参数。例如对三极管的一些参数修改等。只有符合理论要求,电路才能正常工作。

6.2心得体会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Multisim软件,使我对此软件有了透彻的了解,能够熟

练的操作和使用此软件进行仿真,画电路图等功能。在实验过程中,我认真学习,钻研,同时和同学在一起讨论、研究,最终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对以前的书本进行复习,经过一番试验,最终取得理想的效果。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杨素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

[2] 吴翔,苏建峰《Multisim10&Ultiboard原理图仿真与PCB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

[3] 杨志忠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7月第一版《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4] 黄培根奚慧平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2月第一版《Multisim 7&电

子技术实验》

模拟电路典型例题讲解

3.3 频率响应典型习题详解 【3-1】已知某放大器的传递函数为 试画出相应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渐近波特图,并指出放大器的上限频率f H ,下限频率f L 及中频增益A I 各为多少? 【解】本题用来熟悉:(1)由传递函数画波特图的方法;(2)由波特图确定放大器频响参数的方法。 由传递函数可知,该放大器有两个极点:p 1=-102rad/s ,p 2=-105rad/s 和一个零点z =0。 (1)将A (s )变换成以下标准形式: (2)将s =j ω代入上式得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写出其幅频特性及相频特性表达式如下: 对A (ω)取对数得对数幅频特性: (3)在半对数坐标系中按20lg A (ω)及φ(ω)的关系作波特图,如题图3.1所示。

由题图3.1(a )可得,放大器的中频增益A I =60dB ,上限频率f H =105/2π≈15.9kHz , 下限频率f L =102/2π≈15.9Hz 。 【3-2】已知某放大器的频率特性表达式为 试问该放大器的中频增益、上限频率及增益带宽积各为多少? 【解】本题用来熟悉:由放大器的频率特性表达式确定其频率参数的方法。 将给出的频率特性表达试变换成标准形式: 则 当ω = 0时,A (0) =200,即为放大器的直流增益(或低频增益)。 当ω =ωH 时, ωH =106rad/s 相应的上限频率为 由增益带宽积的定义可求得:GBW=│A (0)·f H │≈31.84MHz 思考:此题是否可用波特图求解? 【3-3】已知某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β的频率特性波特图如题图3.2(a )所示,试写出β的频率特性表达式,分别指出该管的ωβ、ωT 各为多少?并画出其相频特性的渐近波特图。

5章 模电习题解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题解.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自 测 题 ☆一、(四版一)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1)测试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幅值与相位的变化,可以得到它的频率响应,条件是 。 A.输入电压幅值不变,改变频率 B.输入电压频率不变,改变幅值 C.输入电压的幅值与频率同时变化 (2)放大电路在高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 ,而低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 。 A.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的存在 B.半导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的存在。 C.半导体管的非线性特性 D.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合适 (3)当信号频率等于放大电路的f L 或f H 时,放大倍数的值约下降到中频时的 。 A.0.5倍 B.0.7倍 C.0.9倍 即增益下降 。 A.3dB B.4dB C.5dB (4)对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当f = f L 时,o U 与i U 相位关系是 。 A.+45? B.-90? C.-135? 当f = f H 时,o U 与i U 的相位关系是 。 A.-45? B.-135? C.-225? 解:(1)A (2)B ,A (3)B A (4)C C

★二、(四版二)电路如图T5.2所示。已知:V C C =12V ;晶体管的C μ=4pF ,f T = 50MHz ,'bb r =100Ω, 0=80。试求解: (1)中频电压放大倍数sm u A ; (2)' C ; (3)f H 和f L ; (4)画出波特图。 图T5.2 解:(1)静态及动态的分析估算: ∥178 )(mA/V 2 .69k 27.1k 27.1k 17.1mV 26) 1(V 3mA 8.1)1(A μ 6.22c m be e b'i s i sm T EQ m b be i e b'bb'be EQ e b'c CQ CC CEQ BQ EQ b BEQ CC BQ R g r r R R R A U I g R r R r r r I r R I V U I I R U V I u (2)估算' C : pF 1602)1(pF 214π2) (π2μc m ' μT e b'0 μπe b'0 T C R g C C C f r C C C r f

南邮模拟电子第8章-功率放大电路习题标准答案

习题 1. 设2AX81的I CM =200mA ,P CM =200mW ,U (BR)CEO =15V ;3AD6的P CM =10W (加散热板),I CM =2A ,U (BR)CEO =24V 。求它们在变压器耦合单管甲类功放中的最佳交流负载电阻值。 解:当静态工作点Q 确定后,适当选取交流负载电阻值L R ',使Q 点位于交流负载线位于放大区部分的中点,则可输出最大不失真功率,此时的L R '称为最佳交流负载电阻。 忽略三极管的饱和压降和截止区,则有L CQ CC R I U '=。 同时应满足以下限制:CM CQ CC P I U ≤?,2 (BR)CEO CC U U ≤ ,2 CM CQ I I ≤ 。 (1)对2AX81而言,应满足mW 200CQ CC ≤?I U ,V 5.7CC ≤U ,mA 100CQ ≤I 。取 mW 200CQ CC =?I U 。 当V 5.7CC =U 时,mA 7.26CQ =I ,此时L R '最大,Ω=='k 28.07 .265 .7L(max)R ; 当mA 100CQ =I ,V 2CC =U 时,此时L R '最小,Ω=='k 02.0100 2 L(min)R ; 故最佳交流负载电阻值L R '为:ΩΩk 28.0~k 02.0。 (2)对3AD6而言,应满足W 10CQ CC ≤?I U ,V 12CC ≤U ,A 1CQ ≤I 。取 W 10CQ CC =?I U 。 当V 12CC =U 时,A 83.0CQ =I ,此时L R '最大,Ω=='46.1483.012 L(max)R ; 当A 1CQ =I 时, V 10CC =U ,此时L R '最小,Ω=='101 10L(min)R ; 故最佳交流负载电阻值L R '为:ΩΩ46.14~10。 2. 图题8-2为理想乙类互补推挽功放电路,设U CC =15V ,U EE =-15V ,R L =4Ω,U CE(sat)=0,输入为正弦信号。试求 (1) 输出信号的最大功率; (2) 输出最大信号功率时电源的功率、集电极功耗(单管)和效率; (3) 每个晶体管的最大耗散功率P Tm 是多少?在此条件下的效率是多少?

三种放大电路

基于三种电路对电流放大的研究摘要:放大电路时指能量的控制和转换,用能量比较小的输入信号来控制 另一个能源,使输出端的负载得到的能量比较大的信号。放大的对象是变化量,放大的前提是传输不失真。 三种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态: 三种放大电路为: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三极管V:实现电流放大。集电极直流电源Ucc:确保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集电极负载电阻Rc:将三极管集电极电流变化转为电压变化,以实现电压放大。基极偏置电阻Rb:为放大电路提供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C1和C2:隔直流通交流。 工作原理:Ui直接加在三级管V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引起基极电流ib作相应的变化。通过V的电流放大作用,V的集电极电流ic也将变化。ic的变化引起V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UCE变化。UCE中的交流分量uce经过C2畅通的传送给负载RL,成为输出交流电压u。,实现电压放大作用。 (1)静态分析: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静态工作点 (2)求静态工作点上图Q点为静态工作点。 2、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A是一个共集组态的单管放大电路,b为等效电路。则由a图电路的基极回路 可求得基极电流为电流的放大倍数由图b等效电路可知。 3、共基极放大电路

直流通路与静态工作稳定电路相同。 电流的放大倍数 没有电流的放大作用。 电压放大倍数 具有电压放大作用,没有倒向作

用。共基极放大电路具有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电压放大倍数高、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大等特点。由于共基极电路有较好的高频特性,故广泛用于高频或宽带放大电路中。 三种电路的比较: 1.共射电路既能放大电压又能放大电流,具有较大的电压放大倍数和电流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在三种电路中居中,输出电阻较大,频带较窄。常做低频放大电路的单元电路。 2. 共集电路只能放大电流不能放大电压,是三种接法中输入电阻最大,输出电阻最小的电路,电压放大倍数接近1,具有电压跟随特点。常用于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级和输出级,在功率放大电路中也常采用。 3. 共基电路只能放大电压不能放大电流,输入电阻小,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与共射电路相当,频率特性是三种接法中最好的电路。常用于宽频带放大电路。 三极管的放大电路、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是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的控制作用。要使三极管正常放大信号,发射结应加正向电压,集电结应加反向电压。 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为:三极管电流放大倍数为 当△Ib有微小变化,就能引起△Ic的较大变化,这就是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晶体三极管的三种基本放大电路接法分别为:共发射极接法、共基极接法、共集电极接法。

模拟电子电路例题负反馈放大电路例题

模拟电子电路例题_负反馈放大电路例题: 1. 1.电流并联负反馈可稳定放大器的输出____,这种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入电阻____,输出电阻____。 答案:电流,低,高 2.要求多级放大器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也低,应该在多级放大器间引入____负反馈。 答案:电压并联 3.要求多级放大器输入电阻高,输出电压稳定,应该在多级放大器中引入____负反馈。 答案:电压串联 4.直流负反馈只能影响放大器的____,交流负反馈只影响放大器的交流____。 答案:静态工作点,性能 5.将放大电路的____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某种方式反送到____称作反馈。 答案:输出信号,输入端 6.负反馈使放大电路____降低,但使____得以提高,改善了输出波形的____,展宽了放大电路的____。 答案:放大倍数,闭环放大倍数的稳定性,非线性失真,通频带 7.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____,而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____。 答案:提高,降低 8.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____,而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____。 答案:降低,提高 9.反馈深度用____来表示,它体现了反馈量的大小。

答案: 2. 电路如图示,试分别说明 (1)为了使从引到T2基极的反馈为负反馈,图中运放的正反馈应如何标示。 (2)接成负反馈情况下,若,欲使,则R F= (3)在上述情况下,若运放A的A vo或电路中的RC值变化5%,问值也变化5%吗 解:(1)电路按瞬时极性法可判断,若A上端标示为(+)极时为电压串联负反馈,否则为正反馈。可见上(+)下(-)标示才正确。

(2)若为电压串联负反馈,因为,则 成立。由,可得 (3)由于只决定于R F和R b2两个电阻的值,因而基本不变,所以值不会改变。 3. 下列电路中,判别哪些电路是负反馈放大电路属于何种负反馈类型那些属于直流反馈,起何作用

实验5 三种基本组态晶体管放大电路

课程编号 实验项目序号 本科学生实验卡和实验报告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2015级1班 课程名称:电子线路 实验项目:三种基本组态晶体管放大电路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学号: 201508030107 姓名:毛耀升专业年级班级:通信工程1501班

四合院102 实验室组别:无实验日期: 2017年12 月26日

图5.1 工作点稳定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2、打开仿真开关,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单击示波器上 Expand按钮放大屏幕,测量输出波形幅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根据输入端 电流表的读数计算输入电阻; 3、利用L键拨动负载电阻处并关,将负载电阻开路,适当调整示波器A通道参数, 再测量输出波形幅值,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输出电阻Ro;其中Vo是负载电阻 开路时的输出电压; 4、连接上负载电阻,再利用空格键拨动开关,使发射极旁路电容断开,适当调 整示波器A通道参数,再测量、计算电压放大倍数。并说明旁路电容的作用。 (二)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1、建立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如图5.2所示。NPN型晶体管取理想模式,电流放大系 数设置为50,用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为lkHz、幅值为10mV的正弦信号,输入 端电流表设置为交流模式;

图5.2 工作点稳定的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2、打开仿真开关,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单击示波器上Expand按钮放大 屏幕,测量输出波形幅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根据输入端电流表的读数计算输入电阻; 3、仿照5.3.1中的步骤3求电路输出电阻。 (三)共基极放大电路 1、建立共基极放大电路,如图5.3所示。NPN型晶体管取理想模式,电流放大系数设置为50。 用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为lkHz、幅值为10mV的正弦信号,输入端电流表; 图5.3 工作点稳定的共基极放大电路 2、打开仿真开关,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单击示波器上Expand按钮放大 屏幕,测量输出波形幅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根据输入端电流表的读数计算输入电阻; 3、仿照5.3.1步骤3求电路输出电阻。

天津理工模电习题 2章 基本放大电路题解1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自测题 一、在括号内用“”或“×”表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只有电路既放大电流又放大电压,才称其有放大作用;( ) (2)可以说任何放大电路都有功率放大作用;() (3)放大电路中输出的电流和电压都是由有源元件提供的;( ) (5)放大电路必须加上合适的直流电源才能正常工作;()(6)由于放大的对象是变化量,所以当输入信号为直流信号 时,任何放大电路的输出都毫无变化;() (7)只要是共射放大电路,输出电压的底部失真都是饱和失 真。() 解:(1)× (2)√ (3)× (4)× (5)√ (6)× (7)× 三、在图T2.3所示电路中,已知V CC=12V,晶体管的=100,=100kΩ。填空:要求先填文字表达式后填得数。 (1)当=0V时,测得U BEQ=0.7V,若要基极电流I BQ=20μA, 则和R W之和R b=≈ kΩ;而若测得U CEQ=6V,则R c=≈ kΩ。 (2)若测得输入电压有效值=5mV时,输出电压有效值= 0.6V,则电压放大倍数 = ≈。 若负载电阻R L值与R C相等,则带上负载 图T2.3后输出电压有效值==V。 解:(1)。 (2)。 四、已知图T2.3所示电路中V CC=12V,R C=3kΩ,静态管压 降U CEQ=6V;并在输出端加负载电阻R L,其阻值为3kΩ。选择一 个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1)该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U om≈ ;

A.2V B.3V C.6V (2)当=1mV时,若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减小R W,则输出电压的幅值将;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3)在=1mV时,将R w调到输出电压最大且刚好不失真,若此时增大输入电压,则输出电压波形将; A.顶部失真 B.底部失真 C.为正弦波 (4)若发现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则为消除失真,可将。 A.R W减小 B.R c减小 C.V CC减小 解:(1)A (2)C (3)B (4)B 2.5在图P2.5所示电路中,已知晶体管的=80,r be=1kΩ,= 20mV;静态时U BEQ=0.7V,U CEQ=4V,I BQ=20μA。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凡对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 图P2.5 (1)()(2)() (3)()(4)() (5)()(6)() (7)()(8)() (9)()(10)() (11)≈20mV ( ) (12)≈60mV ( ) 2.10已知图P2.10所示电路中晶体管的=100,r be=1kΩ。 (1)现已测得静态管压降U CEQ=6V,估算R b约为多少千欧;(2)若测得和的有效值分别为1mV和100mV,则负载电阻R L为多少千欧? 图P2.10

模电实验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单极共射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Multisim 13 仿真软件分析单极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方法。 (2)熟悉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基本电子元器件的作用。 (3)学会并熟悉“先静态后动态”的电子线路的基本调试方法。 (4)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学会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5)掌握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5)测量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二、实验原理 1.基本电路 电路在接通直流电源CC V 而未加入输入信号时(通过隔直流电容1C 将输入端接地),电路中产生的电流、电压为直流量,记为BEQ V ,CEQ V ,BQ I ,CQ I ,由它们确定了电路的一个工作点,称为静态工作的Q 。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近似估算: )7.0~6.0(=BEQ V V 硅管; (0.2~0.3)V 锗管 ()e c CQ CC CEQ R R I V V +-= CC P BQ V R R R R V 2 12++= E BEQ BQ EQ CQ R V V I I -=≈ βCQ BQ I I =

2.静态工作点的选择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选择是指对三极管集电极电流C I (或CE V )的调整与测试。 在晶体管低频放大电路中,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及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放大电路能否正常可靠地工作。若工作点偏高(C I 放大),则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输出信号o u 的负半周将被削底;若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o u 的正半周被削顶(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的要求。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i u ,并检查输出电压o u 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则应调节静态工作点的位置。 还应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工作点“偏高”或“偏低”不是绝对的,应该是相对信号的幅度而言。若输入信号幅度很小,则即使工作点较高或较低也不一定会出现失真。所以确切地说,产生波形失真是信号幅度与静态工作点设置配合不当所致。若须满足较大信号幅度的要求,则静态工作点最好尽量靠近输出特性曲线上交流负载线的中点,如图Q 点,使静态CE V 大致等于电源电压的一半。这样可使交流信号输入时,工作点Q 沿着交流负载线向上或向下移动较大围,使得输出电压的动态围大致在2CEQ V 围变化,从而获得较大的输出电压幅度,且波形上下对称。 实际工作中往往通过调节基极偏置电阻的大小,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当输入电阻逐渐放大时,若要输出波形正、负同时出现削波现象,即表明此时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选择合适,此时放大电路动态围最大。 按照图连好电路,在输入端引入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静态工作点

模电放大电路的例题

4-1.在图示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已知三极管的β=50,r bb’=200Ω. ①试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 ; ②试估算r be和A v; ③假设换上β=100 三极管,电路其他参数不变,则Q 点将如何变化? ④如果换上β=100 的三极管后,仍保持I EQ(≈I CQ) 不变(此时需调整基极电阻R b), 则A v如何变化? ⑤假设仍用原来β=50的三极管,但调整R b使I EQ 增大一倍,则A v= ? ①估算Q I CQ≈βI BQ= 50×0.02 = 1mA≈I EQ V CEQ=V CC-I CQ R C= 12-1×5 = 7V ②估算r be和A v

③当β=100时,如电路其他参数不变,则I BQ不变,即I BQ仍为0.02mA,但是I CQ和V CEQ将发生变化,此时 I CQ=100×0.02 = 2mA ≈I EQ V CEQ=12-2×5=2V 可见当β=100 增大时,I CQ增大V CEQ减小,静态工作点移近饱和区。 ④当β=100,I EQ不变时 r be = 200+=2826Ω≈2.8kΩ A v = - =- 89.3 计算结果表明,当β由50增大到100,而I EQ 保持不变时,由于r be增大了将近一倍,因此|A v| 虽略有增加,但不显著。 ⑤当β=50,I EQ=2mA时 r be= 200 +=856Ω

A v= - =-145.3 上面计算得到的A v值表明,虽然虽然三极管的β不变,但是由于I EQ提高,使r be减小,结果有效地提高了|A v| 。但应注意,不能为了增大|A v| 而无限度地提高I EQ,因为I EQ太大将使静态工作点进入饱和区,从而导致输出波形出现明显的非线性失真。 4-2.试用微变等效电路法估算所示放大电路 的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已知三极管的β=50, r bb’=100Ω。假设电容C1 , C2和C e足够大。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习题第五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习题第五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1具有相同参数的两级放大电路在组成它的各个单管的截止频率处,幅值下降 [ ] A. 3dB B. 6dB C. 10dB D. 20dB 5.2在出现频率失真时,若u i 为正弦波,则u o 为 [ ] A. 正弦波 B. 三角波 C. 矩形波 D. 方波 5.3 多级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波特图是 [ ] A. 各级波特图的叠加 B. 各级波特图的乘积 C. 各级波特图中通频带最窄者 D. 各级波特图中通频带最宽者 5.4 当输入信号频率为f L 或f H 时,放大倍数的幅值约为中频时的 [ ] 倍。 A.0.7 B.0.5 C.0.9 D.0.1 5.5 在阻容耦合放大器中,下列哪种方法能够降低放大器的下限频率?[ ] A .增大耦合电容 B .减小耦合电容 C .选用极间电容小的晶体管 D .选用极间电容大的晶体管 5.6 当我们将两个带宽均为BW 的放大器级联后,级联放大器的带宽 [ ] A 小于BW B 等于BW C 大于BW D 不能确定 5.7 填空: 已知某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频率特性为 6100010 (1)(1) 1010 u f j A f f j j = ++ (式中f 单位:Hz ) 表明其下限频率为 ,上限频率为 ,中频电压增益为 dB ,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在中频段的相位差为 。 5.8 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幅度失真和相位失真统称为失真(a.交越b.频率),它属于失真(a.线性b.非线性),在出现这类失真时,若u i为正弦波,则u o为波(a.正弦b.非正弦),若u i为非正弦波,则u o与u i的频率成分 (a.相同b.不同)。 饱和失真、截止失真、交越失真都属于失真(a.线性b.非线性),在出现这类失真时,若u i为非正弦波,则u o为波(a.正弦b.非正弦),u o与u i的频率成分 (a.相同b.不同)。 5.9 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晶体管主要频率参数之间的关系是。 a.f a

模电BJT放大电路

BJT 放大电路设计 一、 实验目的 电压放大电路的设计,要求:电压放大倍数:1000;输入电阻:〉100千欧;输出电阻:〈100欧姆;通频带:1kHz-100kHz ; 动态范围:2V ,我们采用bjt 的放大电路来设计,由于输出电阻的限制,我们的最后一级采用的共基电路,电压的放大倍数小于一,因此一二级采用共射放大电路,因为输入电阻过大,我们第一级的放大倍数较小,通过改变电容大小控制通频带。 二、理论推导: 设计的电路图以及交流小信号模型图(采用了两级射极放大器 和一级共射放大器级联 题目要求: 为了设计方便,我们 令: A V 1=10A V 2=100 ,令Vcc=10V ,静态工作点 Vce=5V , 且输出电阻输入电阻应满足: A V =A V 1A V 2A V 3=1000

R i =(R B1 //R B2 //r be1 )>100k W R B1 >100k W R B2 >100k W r be1 >100k W r be1=(1+b 1 ) V T R E1 V CC R B2 R B3 +R B2 -0.7 r be1=(1+b 1 ) 0.026VR 1 4-0.7 >100 第一级共设放大器: V CE1=V CC -(R C1 +R B4 ) V CC R B2 R B3 +R B2 -0.7 R E1 A V1= -b 1 (R C1 //R B3 //R B4 //r be2 ) r be1 =-10 r be2=(1+b 2 ) V T R E2 V CC R B4 R B3 +R B4 -0.7

化简得: r be2=(1+b 2 ) 0.026R E2 4-0.7 第二级共设放大电路: r be2=(1+b 2 ) V T R E2 V CC R B4 R B3 +R B4 -0.7 r be2=(1+b 2 ) 0.026R E2 4-0.7 V CE2=V CC -(R C2 +R E2 ) V CC R B4 R B3 +R B4 -0.7 R E2 b 2(R C2 //R B5 //(R E3 //R L )r be2 (1+b 3 )) r be3 =100 第三级 R 0=R E3 // r be +(R C2 //R B5 ) 1+b 3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电路分析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电路分析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1.放大电路概念:基本放大电路一般是指由一个三极管与相应元件组成的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 a.放大电路主要用于放大微弱信号,输出电压或电流在幅度上得到了放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得到了加强。 b.输出信号的能量实际上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的,经过三极管的控制,使之转换成信号能量,提供给负载。 2.电路组成:(1)三极管T; (2)VCC:为JC提供反偏电压,一般几~几十伏; (3)RC:将IC的变化转换为Vo的变化,一般几K~几十K。 VCE=VCC-ICRC RC,VCC同属集电极回路。 (4)VBB:为发射结提供正偏。 (6)Cb1,Cb2:耦合电容或隔直电容,其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 (7)Vi:输入信号 (8)Vo:输出信号 (9)公共地或共同端,电路中每一点的电位实际上都是该点与公

共端之间的电位差。图中各电压的极性是参考极性,电流的 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3.共射电路放大原理 4.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放大倍数/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通频带 (1)放大倍数

(2)输入电阻Ri (3)输出电阻Ro

(4)通频带 问题1: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小,对放大电路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是否有利? 问题2:有一个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的频率成分为100Hz~10kHz,那么放大电路的通频带应如何选择?如果放大电路的通频带比输入信号的频带窄,那么输出信号将发生什么变化?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1.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静态:只考虑直流信号,即Vi=0,各点电位不变(直流工作状态)。 动态:只考虑交流信号,即Vi不为0,各点电位变化(交流工作状态)。 直流通路:电路中无变化量,电容相当于开路,电感相当于短路。 交流通路:电路中电容短路,电感开路,直流电源对公共端短路。 放大电路建立正确的静态,是保证动态工作的前提。分析放大电路必须要正确地区分静态和动态,正确地区分直流通道和交流通道。 直流通路

模拟电路 多级放大电路题解

第三章 多级放大电路 自 测 题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凡对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 (1)现测得两个共射放大电路空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均为-100,将它们连成两级放大电路,其电压放大倍数应为10000。( ) (2)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各级的Q 点相互独立,( )它只能放大交流信号。( ) (3)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各级的Q 点相互影响,( )它只能放大直流信号。( ) (4)只有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晶休管的参数才随温度而变化。( ) (5)互补输出级应采用共集或共漏接法。( ) 解:(1)× (2)√ √ (3)√ × (4)× (5)√ 二、现有基本放大电路: A.共射电路 B.共集电路 C.共基电路 D.共源电路 E.共漏电路 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电路组成两级放大电路。 (1)要求输入电阻为1k Ω至2k 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0,第一级应采用 ,第二级应采用 。 (2)要求输入电阻大于10M 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第一级应采用 ,第二级应采用 。 (3)要求输入电阻为100k Ω~200k Ω,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大于100,第一级应采用 ,第二级应采用 。 (4)要求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大于10,输入电阻大于10M Ω,输出电阻小于100Ω,第一级应采用 ,第二级应采用 。 (5)设信号源为内阻很大的电压源,要求将输入电流转换成输出电压, 且1000i o >I U A ui ,输出电阻R o <100,第一级应采用 ,第二级应采用 。 解:(1)A ,A (2)D ,A (3)B ,A (4)D ,B

(5)C,B 三、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是。 A.电阻阻值有误差 B.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 C.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 D.电源电压不稳定 (2)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 A.便于设计 B.放大交流信号 C.不易制作大容量电容 (3)选用差分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A.克服温漂 B.提高输入电阻 C.稳定放入倍数 (4)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共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 A.差 B.和 C.平均值 (5)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R e,将使电路的。 A.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 B.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 C.差模输入电阻增大 (6)互补输出级采用共集形式是为了使。 A.电压放大倍数大 B.不失真输出电压大 C.带负载能力强 解:(1)C,D (2)C (3)A (4)A,C (5)B (6)C r=100 四、电路如图PT3.4所示,所有晶体管均为硅管,β均为60,' bb Ω,静态时|U B E Q|≈0.7V。试求: (1)静态时T1管和T2管的发射极电流。 (2)若静态时u O>0,则应如何调节R c2的值才能使u O=0V?若静态u O=0V,则R c2=?电压放大倍数为多少?

模电放大电路的例题

. . =200Ωr在图示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已知三极管的,β=504-1.bb'①试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 ; ②试估算r和A;v be③假设换上β=100 三极管,电路其他参数不变,则Q 点将如何变化? ④如果换上β=100 的三极管后,仍保持I (≈I) 不变(此时需调整基极电阻R b),CQEQ则 A 如何变化?v⑤假设仍用原来β=50的三极管,但调整R使I增大一倍,则A= ?v bEQ ①估算Q I≈βI= 50×0.02 = 1mA≈I EQCQBQ V=V-IR= 12-1×5 = 7V CCCCQCEQ②估算r和A v be . . ③当β=100时,如电路其他参数不变,则I不变,即I仍为0.02mA,但BQBQ是I和V将发生变化,此时CEQCQ I=100×0.02 = 2mA ≈ I EQCQ V=12-2×5=2V CEQβ=100 增大时,I增大V减小,静态工作点移近饱和区。可见当CEQCQβ=100,I不变时④当EQ r = 200+=2826Ω≈2.8kΩbe A = - =- 89.3

vβ由50增大到100,而 I保持不变时,由于r增大了将计算结果表明,当beEQ 近一倍,因此|A| 虽略有增加,但不显著。vβ=50,I=2mA时⑤当EQ r= 200 +=856Ωbe = - =-145.3 A vβ不变,但是由于I提高,虽然虽然三极管的使r减小,上面计算得到的A值表明,beEQ v 结果有效地提高了|A | 。但应注意,不能为了增大|A | 而无限度地提高I,因为I太EQ vv EQ 大将使静态工作点进入饱和区,从而导致输出波形出现明显的非线性失真。 . . 4-2.试用微变等效电路法估算所示放大电路=100Ω。假设电容C , C 和已知三极管的的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β=50, r bb'21C 足够大。e

模电放大电路的例题

4-1、在图示得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已知三极管得β=50,r bb’=200Ω、 ①试估算放大电路得静态工作点Q ; ②试估算r be与A v; ③假设换上β=100 三极管,电路其她参数不变,则Q 点将如何变化? ④如果换上β=100 得三极管后,仍保持I EQ (≈I CQ) 不变(此时需调整基极电阻R b),则A v 如何变化? ⑤假设仍用原来β=50得三极管,但调整R b使I EQ 增大一倍,则A v= ? ①估算Q I CQ≈βI BQ= 50×0、02 = 1mA≈I EQ V CEQ=V CC-I CQ R C= 12-1×5 = 7V ②估算r be与A v ③当β=100时,如电路其她参数不变,则I BQ不变,即I BQ仍为0、02mA,但就是I CQ 与V CEQ将发生变化,此时

I CQ=100×0、02 = 2mA ≈I EQ V CEQ=12-2×5=2V 可见当β=100 增大时,I CQ增大V CEQ减小,静态工作点移近饱与区。 ④当β=100,I EQ不变时 r be = 200+=2826Ω≈2、8kΩ A v = - =- 89、3 计算结果表明,当β由50增大到100,而I EQ 保持不变时,由于r be增大了将近一倍,因此|A v| 虽略有增加,但不显著。 ⑤当β=50,I EQ=2mA时 r be= 200 +=856Ω A v= - =-145、3 上面计算得到得A v值表明,虽然虽然三极管得β不变,但就是由于I EQ提高,使r be减小,结果有效地提高了|A v| 。但应注意,不能为了增大|A v| 而无限度地提高I EQ,因为I EQ太大将使静态工作点进入饱与区,从而导致输出波形出现明显得非线性失真。 4-2、试用微变等效电路法估算所示放大电路得电压放大倍数与输入、输出电阻。已知三极管得β=50, r bb’=100Ω。假设电容C1 , C2与C e足够大。

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

除去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另一端就是共极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 组态一:共射电路 组态二:共集电极电路 共集电极组态基本放大电路如图所示。 (1)直流分析

(2)交流分析 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组态三:共基极放大电路共基组态放大电路如图 交流、直流通路

微变等效电路 共基极组态基本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 性能指标 三种组态电路比较

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 2.6.1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上图(a)是一个共集组态的单管放大电路,由上图(b)的等效电路可以看出,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公共端是三极管的集电极,所以属于共集组态。又由于输出信号从发射极引出,因此这种电路也称为射极输出器。 下面对共集电极放大电路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 一、静态工作点 根据上图(a)电路的基极回路可求得静态基极电流为

二、电流放大倍数 由上图(b)的等效电路可知 Ai= - (1+β) 三、电压放大倍数 由上图(a)可得 Re’=Re//RL 由式(2.6.4)和(2.6.5)可知,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电流放大倍数大于1,但电压放大倍数恒小于1,而接近于1,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所以又称为射极跟随器。 四、输入电阻 由图2.6.1(b)可得 Ri=rbe+(1+β)Re’ 由上式可见,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等于rbe和(1+β)R、e相串连,因此输入电阻大大提高了。由上式可见,发射极回路中的电阻R、e折合到基极回路,需乘(1+β)倍。 五、输出电阻 在上图(b)中,当输出端外加电压U。,而US=0时,如暂不考虑Re的作用,可得下图。 由图可得

模电实验三_基本放大电路实验

实验三 基本放大电路实验 验证性实验——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 1.实验目的 ①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 ②了解电路元件参数改变对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③掌握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2.实验电路及仪器设备 ⑴ 实验电路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图1-6所示。 图1-6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R b1 20k Ω R b2 10k Ω R c 、R s 、R L 3k Ω R e 2k Ω C 1、C 2 10μF C e 47μF V 3DG6 β 50~60 V CC 12V ⑵ 实验仪器设备 ①双踪示波器 1台 ②直流稳压电源 1台 ③信号发生器 1台 ④交流毫伏表 1台 ⑤数字(或指针)式万用表 1块 3.实验内容及步骤 ⑴ 测量静态工作点 ①先将直流电源调整到12V ,关闭电源。 ②按图1-6连接电路,注意电容器C 1、C 2、C e 的极性不要接反,最后连接电源线。 ③仔细检查连接好的电路,确认无误后,接通直流稳压电源。 ④按表1-5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各静态电压值,并将结果记入表1-5中。 表1-5 静态工作点实验数据 测量值 测算值 理论值 U B /V U C /V U E /V U CE /V I C /mA U B /V U C /V U E /V U CE /V I C /mA ⑵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①按图1-7将信号发生器和交流毫伏表接入放大器的输入端,示波器接入放大器的输出端。调节信号 发生器为放大电路提供输入信号为1kHz 的正弦波i U ,示波器用来观察输出电压o U 的波形。适当调整信号发生器的值,确保输出电压o U 不失真时,分别测出o U 和i U 的值,求出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u A 。

第五章基本放大电路作业

第五章基本放大电路作业 一、判断题 1.为消除放大电路的饱和失真,可适当增大偏置电阻R B。 ( ) 2.画直流通路时电容器应视为开。 ( ) 3.放大器的输出与输入电阻都应越大越好。 ( ) 4.放大器A V = -50,其中负号表示波形缩小。 ( ) 5. 共射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相同。 ( ) 二、填空题 1.基本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作用是进行电流放大,三极管工作在_______区是放大电路能放大信号的必要条件,为此,外电路必须使三极管发射结_______,集电结______偏; 且要有一个合适的_______________。 2.基本放大电路三种组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通常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___。 4.放大器的基本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对放大器的分析包括两部分:(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5.从放大器_________端看进去的_______________称为放大器的输入电阻。而放大器的输出电阻是去掉负载后,从放大器_______端看进去的______________。 6.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包括____,_____,_____三个直流参数 7.频率特性有____,_____,____三个区间。 8.并联谐振的回路的主要参数有:_____,______,______ 9.调谐回路不能对所有频率的信号进行同等的传输,而是有选择性的进行传输,使那些频率_______的信号顺利通过,而把那些偏离______较远的信号滤除。 10.反馈电路包括______,________两部分。 11.基本调谐电路由______,________两部分。 三、选择题 1.放大电路在未输入交流信号时,电路所处工作状态是______。 A.静态 B.动态 C.放大状态 D.截止状态

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

3.2 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 教学要求 掌握三极管三种组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会对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分析; 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一、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直流电源V CC 通过R B1 、R B2 、R C 、R E 使三极管获得合适的偏置,为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提供必要的条件, R B1、R B2 称为基极偏置电阻,R E 称为发射极电阻,R C 称为集电极负载电阻,利用R C 的降压作用,将三极管 集电极电流的变化转换成集电极电压的变化,从而实现信号的电压放大。与R E 并联的电容C E ,称为发射极 旁路电容,用以短路交流,使R E 对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不产生影响,故要求它对信号频率的容抗越小越好,因此,在低频放大电路中CE通常也采用电解电容器。 V CC (直流电源)使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向负载和各元件提供功率 C 1、C 2 (耦合电容)隔直流、通交流; R B1、R B2 (基极偏置 电阻): 提供合适的基极电流 R C (集电极负载电 阻): 将I C U C,使电流放大电压放大 R E (发射极电阻):稳定静态工作点“Q ” C E (发射极旁路电 容): 短路交流,消除R E 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二)直流分析 断开放大电路中的所有电容,即得到直流通路,如下图所示,此电路又称为分压偏置式工作点稳定直

电流通路。电路工作要求:I 1 (5 10)I BQ ,U BQ (5 10)U BEQ 求静态工作点Q: 方法1.估算 工作点Q不稳定的主要原因:Vcc波动,管子老化,温度变化 稳定Q点的原理: 方法2.利用戴维宁定理求I BQ (三)性能指标分析 将放大电路中的C1、C2、CE短路,电源VCC短路,得到交流通路,然后将三极管用H参数小信号电路型代入,便得到放大电路小信号电路模型如下图所示。

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三种基本放大组态

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三种基本放大组态放大电路里通常是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这些器件也称为有源器件。 共射放大电路如图所示。V cc是集电极回路的直流电源,也是给放大电路提供能量的,一般在几伏到几十伏范围,以保证晶体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使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R c是集电极电阻,一般在几 K 至几十K 范围,它的作用是把集电极电流i C的变化变成集电极电压u CE的变化。V BB是基极回路的直流电源,使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同时通过基极电阻R b提供给基极一个合适的基极电流I BQ,使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中适当的区域,这个电流I BQ常称为基极偏置电流,它决定着三极管的工作点,基极偏置电流I BQ是由V BB和基极电阻R b共同作用决定的,基极电阻R b一般在几十KΩ至几百KΩ范围。 如在输入端加上一个较小的正弦信号u i , 通过电容C1加到三极管的基极,从而引起基极电流i B在原来直流I BQ的基础上作相应的变化,由于u i是正弦信号,使i B随u i也相应地按正弦规律变化,这时的i B实际上是直流分流I BQ和交流分量i b迭加后的量。同时i B的变化使集电极电流i C 随之变化,因此i C也是直流分量I C和交流分量i c的迭加,但i C要比i B大得多(即β倍)。电流i C在电阻R C上产生一个压降,集电极电压u CE =V CC-i C R L,这个集电极电压u CE也是由直流分量I C和交流分量 i C两部分迭加的。这里的 u CE和 i C相位相反,即当 i C增大时, u CE减少。由于C2 的隔直作用,使只有 u CE的交流分量通过电容C2作为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u O。如电路参数选择适当,u O要比 u I的幅值要大得多,同时 u I与 u O的相位正好相反。电路中各点的电流、电压波形如图所示。 放大电路的图解法 放大电路有三种主要分析方法:一是图解法,二是微变等效电路法,三是计算机辅助分析法。 图解法是根据晶体管的输入和输出特性曲线,以及电路参数,在特性曲线上确定静态工作点Q的位置,并根据输入信号的波形,画出晶体管各点的电流电压波形,以及输出信号的波形。因此图解法分析放大电路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步来做。 用图解法对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可分为两步,先根据输入回路的I B与 U BE的关系式在输入特性曲线上确定输入回路的静态工作点Q,随后根据输出回路的I C与U CE关系式式确定输出回路的静态工作点,求出I CQ和U CEQ。其中需要分别在输入特性图和输出图上作出直流负载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