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柱联合基础设计参考

双柱联合基础设计参考
双柱联合基础设计参考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

今天我们开始讲解双柱型独立基础的钢筋标注,双柱型独立基础虽然没有单柱型多,但也会经常遇到,大家也需要了解他的标注方法,不至于碰到图纸不知道怎么回事。 [MISSING IMAGE: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 ] [MISSING IMAGE: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2,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2 ] [MISSING IMAGE: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3,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3 ] [MISSING IMAGE: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4,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4 ] [MISSING IMAGE: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5,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5 ] [MISSING IMAGE: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6,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6 ] [MISSING IMAGE: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7,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7 ] [MISSING IMAGE: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8,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8 ] [MISSING IMAGE: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9,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9 ] [MISSING IMAGE: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0,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0 ] [MISSING IMAGE: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1,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1 ] [MISSING IMAGE: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2,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2 ] [MISSING IMAGE: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3,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3 ] [MISSING IMAGE: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4,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4 ] [MISSING IMAGE: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5,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5 ] [MISSING IMAGE: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6,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6 ] [MISSING IMAGE: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7,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7 ] [MISSING IMAGE: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8,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8 ] [MISSING IMAGE: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9, 双柱型独立基础钢筋标注及配筋构造和计算_19 ]

双柱基础计算书

独立基础验算计算书 一. 设计资料 1 基本信息 验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连接柱子数目:2 个 连接柱子类型:单肢混凝土柱 左柱X向尺寸:X c1=1000 mm 左柱Y向尺寸:Y c1=1000 mm 右柱X向尺寸:X c2=1000 mm 右柱Y向尺寸:Y c2=1000 mm 双柱中心间距:4500 mm 2 地基信息 基础埋深:d=1.5 m 室内外地面高差:Δd=0 m 地基名称: 永年梁场 本地基现有3个土层 受力土层范围内没有地下水。 地基土层分布示意图如下:

地基土层具体信息列表如下: 序厚(m) Es(mPa) γ/γs(kN/m3) Fak(kPa) δa 参数参数 1 0.50 5.00 18.00/19.00 80.0 1.00 εb=0.0 εd=0.0 2 4.60 9.25 18.00/19.00 120.0 1.10 εb=0. 3 εd=1.5 3 6.40 19.00 18.00/19.00 140.0 1.10 εb=2.0 εd=3.0 3 荷载信息 基顶荷载模式:基本工况内力标准值 基础拉梁弯矩分担百分比:ε=0% 左柱基顶各工况荷载数值列表如下: 工况N(kN) Vx(kN) Vy(kN) Mx(kN·m) My(kN·m) 恒载4180.0 0.0 0.0 0.0 0.0 活载0.0 0.0 0.0 0.0 0.0 风载0.0 0.0 0.0 0.0 0.0 风载0.0 0.0 0.0 0.0 0.0 右柱基顶各工况荷载数值列表如下: 工况N(kN) Vx(kN) Vy(kN) Mx(kN·m) My(kN·m) 恒载4180.0 0.0 0.0 0.0 0.0 活载0.0 0.0 0.0 0.0 0.0 风载0.0 0.0 0.0 0.0 0.0 风载0.0 0.0 0.0 0.0 0.0 4 基础信息 基础类型:阶形基础 基础连接方式:平台连接 基础阶数:3 阶 基础混凝土标号:C25

双柱基础计算例题

一、设计资料 1.1. 依据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以下简称基础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 1.2. 计算条件 内力组合标准值:M k =406.99kN.m N k =850.15kN V k =43.6kN 内力组合设计值:M=562.11kN.m N=1086.4kN V=59.07kN 基础类型:双柱基础—可以考虑采用基础梁抗剪抗弯,构造形式如图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80kPa , 设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d =1.1,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0=20kN/m 3, 基础顶面标高 -0.5m ,室内外高差0.15m 。 1 1 2 2 2-2 1550 230.2 174.6 145.8 φ8@200 排架方向 ) 2⊥12 12 φ8@300 1.3. 基础尺寸与标高 (1) 根据构造要求(课本p162)可得尺寸: 柱插入深度h 1 = 800mm ,杯口深度 800+50=850mm ; 杯口底部尺寸 宽 400+2×50=500mm 长 800+2×50=900mm ; 杯口顶部尺寸 宽 400+2×75=550mm 长 800+2×75=950mm ; 取 杯壁厚度 t=300mm ,杯底厚度a 1=200mm ,杯壁高度h 2=400mm ,a 2=250mm ; 因此 基础高度为 h=h 1+a 1+50=1050mm 基础埋深 d=1050+500-150=1400mm (2) 基底面积计算 忽略宽度修正,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基础工程双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课程设计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3 ........ 1.1设计目的...................... 3 .......... 1.2设计任务...................... 3 .......... 1.2.1设计资料.................... 3…… 122地质资料..................... 3…… 1.2.3 材料..................... 4 .......... 1.2.4基础方案.................... 4…… 1.2.5计算荷载.................... 4…… 1.2.6设计要求.................... 6…… 1.3时间及进度安排.................. 6…… 1.4建议参考资料.................... 6…… 2设计指导书......................... 8 ........ 2.1拟定尺寸...................... 8 .......... 2.2荷载设计及荷载组合................ 8 ?… 2.2.1荷载计算................... 8…… 2.2.2桩顶荷载计算及桩顶荷载组合 (8) 2.3桩基设计计算与验算................ 10… 2.3.1桩长确定及单桩承载能力验算 (10) 2.3.2桩身内力及配筋计算 (11) 2.3.3单桩水平位移及墩台水平位移验算12

3设计计算书1?…

双柱式标志结构设计计算书

双柱式标志结构设计计算书 说明: 将双柱式简化为两个单柱式结构,标志板自重以及风荷载视作由两根立柱均匀承担,设计计算以较高立柱为准。 1 设计资料 1.1 板面数据 1)标志板A数据 板面形状:矩形,宽度W=4.0(m),高度h=2.8(m),净空H=2.0(m) 标志板材料:LF2-M铝。单位面积重量:8.10(kg/m^2) 1.2 立柱数据 左侧立柱的高度:6.0(m),右侧立柱高度:7.6(m),立柱外径:273(mm),立柱壁厚:14(mm) (本设计计算使用立柱高度7.6m) 2 计算简图 见Dwg图纸 3 荷载计算 (以下荷载计算均取标志板面积的一半,其自重和风荷载由右侧立柱承担。) 3.1 永久荷载 1)标志版重量计算 标志板重量:Gb=A*ρ*g=5.60×8.10×9.80=889.056(N)

式中:A----由右侧立柱承担荷载的标志板板面面积 ρ----标志板单位面积重量 g----重力加速度,取9.80(m/s^2) 2)立柱重量计算 立柱总长度为7.60(m),使用材料: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单位长度重量:90.773(kg/m) 立柱重量:Gp=L*ρ*g=7.60×90.773×9.80=6760.77(N) 式中:L----立柱的总长度 ρ----立柱单位长度重量 g----重力加速度,取9.80(m/s^2) 3)上部结构总重量计算 由标志上部永久荷载计算系数1.10,则上部结构总重量: G=K*(Gb+Gp)=1.10×(889.056+6760.77)=8414.808(N) 3.2 风荷载 1)标志板所受风荷载 标志板A所受风荷载: Fb=γ0*γQ*[(1/2*ρ*C*V^2)*A]=1.0×1.4×[(0.5×1.2258×1.2×25.547^2)×5.60]=3763.282(N) 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 γQ----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 ρ----空气密度,一般取1.2258(N*S^2*m^-4)

双柱联合基础设计计算方法

钢筋混凝土双柱联合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钢筋混凝土单柱独立基础的计算,早已为设计人员所熟悉:当两柱相距很近,而分别采用独立基础时,基底之间的间隙将会很小,甚至出现重叠。当出现重叠现象时,应设计成双柱联合基础。双柱联合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在一般文献中论及甚少,而工程设计中会经常遇到这一问题。如内廊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两内柱的柱距一般仅为2.4m或2.7m,若分别采用独立基础,就可能出现上述情况。 在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中,尚没有双柱联合基础的有关条文:在参考文献[2-5]中虽列有双柱联合基础的章节,但其基本内容都来源于美国的ACI规范(以下简称ACI规范算法);在我国PKPM建筑结构系列软件的基础设计软件(JCCAD)[6]中,有双柱联合基础的处理方法(以下简称基于我国规范中单独基础的算法),但尚待完善。因此,对双柱联合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探讨是必要的。 1、现行的设计计算方法简介 1.1 ACI规范算法 ACI规范算法的计算要点是: a)确定基础底面形心的位置,尽可能使其与二柱传给基础的荷载合力作用点相重合,基底反力呈均匀分布或梯形分布,按地基承载力设讣值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b)按抗冲切验算并确定基础高度。 c)将基础沿纵向视为以两柱为支承的倒置伸臂粱;沿横向在柱附近的一定宽度(h。+1.5ho)内,视为以柱为支承的、假想的倒置等效(悬臂)粱;在地基净反力作用下,分别作出弯矩图,按井形破坏模式进行配筋计算,配置纵向及横向受力钢筋;沿横向等效梁宽度以外的部分仍按规定的基础最小配筋率配筋;基础顶面按构造配置横向分布钢筋,以固定基础顶面的纵向受力钢筋。 1.2 基于我国规范中单独基础的算法 该法的计算要点是:计算双柱联合基础底面尺寸时,其荷载取基础上所有柱上荷载的矢量和;按抗冲切计算并确定基础高度时,对基础变截面处、两柱外接矩形边界处进行抗冲切验算;配筋计算时,按梯形破坏模式沿两个方向计算基础变截面处和两柱外接矩形边界处的板底筋。PKPM-JCCAD软件中,对柱间暗梁配筋没有进行计算,但指出需用户自己补充。 以上处理方法实为我国规范中的单柱独立基础计算方法在双柱联合基础中的推广应用,故本文称基于我国规范中单独基础的算法。不足之处是:关于暗梁的补充计算令设计人员感到无所依从。在其它几个基础设计软件中,没有提及是否设置柱间暗梁。本文针对暗梁的设置及其计算方法进行探讨。 2、暗梁的设置及其计算方法 笔者认为,将单柱独立基础的计算方法推广应用到双柱联合基础时,应在基础主体的两柱之问设置具有一定承载力及刚度的钢筋混凝土暗粱。所谓暗梁,并非一个明确的构件,而是在基础主体中的一个条带,当这个条带配筋后就能抵抗纵向弯矩和剪力。暗梁截面的高度取基础高度,其截面宽度近似取为柱宽,可偏于安全地不考虑基础主体中相邻部分的增强作用。因暗梁刚度大,两柱的作用如同具有两柱外接矩形截面的单柱,其抗冲切计算及基础底板配筋计算可仅对两柱外接矩形边界处及变阶处迸行,而不必对每个柱分别进行。将两柱之间的暗梁视为两端固定于柱边的倒置单跨梁,承受如图1所示阴影范围内的地基净反力作用,暗梁的受力情况与梁板式筏形基础中的肋梁相似。地基净反力阴影范围的上(下)边界点近似取为二柱的中线与基础上下

双柱基础上部钢筋计算书

双柱基础上部钢筋计算 双柱基础上部钢筋计算 执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本文简称《地基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本文简称《抗震规范》 钢筋:d - HPB300; D - HRB335; E - HRB400; F - RRB400; G - HRB500; P - HRBF335; Q - HRBF400; R - HRBF500 ----------------------------------------------------------------------- 1 设计资料: 1.1 已知条件: 类型:单阶矩形底板 双柱间距l:235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fc=14.30N/mm2, ft=1.43N/mm2 钢筋级别:HRB400, fy=360N/mm2 配筋计算方法:简化法 基础纵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40mm 基础与覆土的平均容重:20.00kN/m3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10kPa 基础埋深:2.00m 作用力位置标高:0.000m 1.2 计算要求: (1)基础抗弯计算 2 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2.1 基础弯矩计算: 根据扩展基础广西计算书知,所有双柱基础基底应p均小于210kPa,按最不利p=210kPa进行计算。 基础上部受到的弯矩为M=12ql2=210*2.352/12=96kN*m。 2.2 抗弯配筋: 最小配筋率要求:0.15% 根据《地基规范》第8.2.1条,扩展基础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 注:下表数据单位 M: kN.m; h0: mm; As: mm2/m; ρ: % 1 / 1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双柱联合基础课程设计.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1、工程概况 某五层综合楼,全框架结构。底层柱网平面如图所示,柱截面尺寸均为 450mm ×450mm ,室内外高差为0.45m 。 2、地质资料 (1)地基土自上而下: 第一层:素填土,厚1m ,3/8.17m kN =γ; 第二层:粉质黏土,厚9m ,3/7.18m kN =γ,885.0=e ,MPa E s 5.7=, c=15kp a , 020=?, a k a kp f 280= 第三层:碎石土:很厚,中密 (2)地下水:建设场地内地表以下无地下水; (3)西宁地区标准冻深-1.16m ,最大冻深-1.34m ,土的冻胀类别属不冻胀。 3、荷载 (1)外柱:A 、D 轴,基础承受上部荷载 M kN M k ?=2201,kN V kN F k k 48178011==,。 (2)内柱:B 、C 轴,基础承受荷载 kN F k 15602=。 二、设计内容 1、设计③轴外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内柱下双柱联合基础; 2、绘制基础平面布置图(1:100)、配筋图(1:30),并编写施工说明; 三、设计步骤 1、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2、确定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 3、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底尺寸; 4、基础结构设计; 5、绘制施工图并附施工说明。 四、设计要求 1、设计计算过程条理清楚,内容完整; 2、设计步骤合理,设计图纸清晰;

3、计算说明书一律用A4纸打印,题目为三号黑体,标题用小四黑体,正文为小四 宋体,1.25行间距。 4、手绘施工图,图纸一律用铅笔按比例绘制,要求线条清楚,绘图正确。 五、进度和考核 集中设计一周,按百分制记分。 六、参考文献 1、赵明华主编,《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双柱联合基础设计参考

双柱联合基础设计参考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1、工程概况 某五层综合楼,全框架结构。底层柱网平面如图所示,柱截面尺寸均为 450mm ×450mm ,室内外高差为。 2、地质资料 (1)地基土自上而下: 第一层:素填土,厚1m ,3/8.17m kN =γ; 第二层:粉质黏土,厚9m ,3/7.18m kN =γ,885.0=e ,MPa E s 5.7=, c=15kp a , 020=?, a k a kp f 280= 第三层:碎石土:很厚,中密 (2)地下水:建设场地内地表以下无地下水; (3)西宁地区标准冻深-,最大冻深-,土的冻胀类别属不冻胀。 3、荷载 (1)外柱:A 、D 轴,基础承受上部荷载 M kN M k ?=2201,kN V kN F k k 48178011==,。 (2)内柱:B 、C 轴,基础承受荷载 kN F k 15602=。 二、设计内容 1、设计③轴外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内柱下双柱联合基础; 2、绘制基础平面布置图(1:100)、配筋图(1:30),并编写施工说明; 三、设计步骤 1、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2、确定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 3、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底尺寸; 4、基础结构设计; 5、绘制施工图并附施工说明。 四、设计要求 1、设计计算过程条理清楚,内容完整; 2、设计步骤合理,设计图纸清晰; 3、计算说明书一律用A4纸打印,题目为三号黑体,标题用小四黑体,正文为小四 宋体,行间距。 4、手绘施工图,图纸一律用铅笔按比例绘制,要求线条清楚,绘图正确。 五、进度和考核 集中设计一周,按百分制记分。 六、参考文献 1、赵明华主编,《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土力学与地基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确定基础持力层及基础的类型 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两层,第一层为厚的杂填土,第二层为的粉质粘土,第三层为很厚的碎石类土。杂填土层成分较杂乱,均匀性较差,不能作持力层,将基础底部落在粉质粘土上,则可以采取浅基础形式。各框架柱的内力较大,且有弯矩、剪力作用,故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柔性基础)——轴为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轴为双柱联合基础。

独立基础与双柱基础汇总

《基础工程》 课 程 设 计 计 算 书 班级:11级建筑二班 学号:1100506069 姓名:郭超超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一)工程概况 某五层办公楼,全框架结构。底层柱网平面如图所示,柱截面尺寸均为 500mm×500mm ,室内外高差为0.45m 。 (二)设计资料 1.气象条件 (1)温度:常年夏季平均气温16.3℃,冬季平均气温-8.6℃,夏季最高气温30℃,冬季最低气温-26.6℃。 (2)主导风向:全年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基本风压W 0=0.35kN/m 2; (3)雨雪条件:基本雪压0.25 kN/m 2。 2.工程地质条件 (1)自地面而下 ①素填土:厚1m ,3/18m kN =γ;②粉质粘土:厚9m ,3/8.18m kN =γ, 828.0=e ,52.0=l I ,MPa E a 5.7=,kPa c 15=, 20=? ,a k a kp f 280=; ③碎石土:很厚,中密。 (2)地下水:建设场地内地表以下无地下水; (3)西宁地区标准冻深-1.16m ,最大冻深-1.34m ,土的冻胀类别属不冻胀。 3、荷载 (1)外柱:A 、D 轴,基础承受上部荷载 M kN M k ?=2201,kN V kN F k k 48178011==,。 (2)内柱:B 、C 轴,基础承受荷载 kN F k 15602=。 二、设计内容 1、设计③轴外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内柱下双柱联合基础; 2、绘制基础平面布置图(1:100)、基础配筋图(1:30),并编写施工说明; 三、设计步骤 1、选择基础的材料、类型和平面布置;

2、选择基础的埋置深度; 3、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确定基础的底面尺寸; 5、进行基础结构设计(按基础布置进行内力分析、强度计算和满足构造要求); 6、绘制基础施工图,提出施工说明; 四、设计要求 1、设计计算过程条理清楚,内容完整; 2、设计步骤合理,设计图纸清晰; 3、提交手写稿和打印稿计算说明书各一份,打印稿一律用A4纸打印,题目为三号黑体,标题用小四黑体,正文为小四宋体,1.25行间距。 4、手绘施工图,图纸一律用铅笔按比例绘制,要求线条清楚,绘图正确。。 五、进度和考核 集中设计一周,按百分制记分。 六、参考文献 1、华南理工大学等合编.基础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独立基础验算

现浇独立柱基础设计(DJ-9) 项目名称构件编号日期 设计校对审核 执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本文简称《地基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本文简称《抗震规范》 钢筋:d - HPB300; D - HRB335; E - HRB400; F - RRB400; G - HRB500; Q - HRBF400; R - HRBF500 ----------------------------------------------------------------------- 1 设计资料: 1.1 已知条件: 类型:阶梯形 柱数:双柱 阶数:2 基础尺寸(单位mm): b1=3600, b11=725, a1=2800, a11=1400, h1=300 b2=3600, b21=725, a2=1400, a21=700, h2=300 柱a:方柱, A=450mm, B=450mm 设计值:Na=133.65kN, Mxa=39.15kN.m, Vxa=21.60kN, Mya=10.80kN.m, Vya=16.20kN 标准值:Nka=99.00kN, Mxka=29.00kN.m, Vxka=16.00kN, Myka=8.00kN.m, Vyka=12.00kN 柱b:方柱, A=450mm, B=450mm 设计值:Nb=162.00kN, Mxb=39.15kN.m, Vxb=21.60kN, Myb=10.80kN.m, Vyb=16.20kN 标准值:Nkb=120.00kN, Mxkb=29.00kN.m, Vxkb=16.00kN, Mykb=8.00kN.m, Vykb=12.00kN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fc=14.30N/mm2 钢筋级别:HRB400, fy=360N/mm2 纵筋最小配筋: 0.15 配筋调整系数: 1.0 配筋计算方法: 通用法 基础混凝土纵筋保护层厚度:40mm 基础与覆土的平均容重:20.00kN/m3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50kPa 基础埋深:0.90m 作用力位置标高:0.300m 剪力作用附加弯矩M'=V*h(力臂h=1.200m): Mya'=25.92kN.m Mxa'=-19.44kN.m Myka'=19.20kN.m Mxka'=-14.40kN.m Myb'=25.92kN.m Mxb'=-19.44kN.m Mykb'=19.20kN.m Mxkb'=-14.40kN.m

锥形双柱基础计算

锥形双柱基础计算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② 《简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李国胜 二、示意图 三、计算信息 构件编号: JC-1 计算类型: 验算截面尺寸 1. 几何参数 矩形柱宽bc1=700mm 矩形柱高hc1=700mm 矩形柱宽bc2=500mm 矩形柱高hc2=500mm 基础端部高度h1=400mm 基础根部高度h2=250mm 基础长度B1=1900mm B2=1750mm Bc=700mm 基础宽度A1=1900mm A2=1900mm 2. 材料信息 基础混凝土等级: C35 ft_b=1.57N/mm2fc_b=16.7N/mm2 柱混凝土等级: C35 ft_c=1.57N/mm2fc_c=16.7N/mm2 钢筋级别: HRB400 fy=360N/mm2 3. 计算信息 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1.0 基础埋深: dh=1.300m 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40mm 基础及其上覆土的平均容重: γ=20.000kN/m3

最小配筋率: ρmin=0.150% 4. 作用在基础顶部荷载标准组合值 F1=1150.000kN F2=800.00kN Mx1=0.000kN*m Mx2=0.000kN*m My1=0.000kN*m My2=0.000kN*m Vx1=0.000kN Vx2=0.000kN Vy1=0.000kN Vy2=0.000kN ks=1.25 Fk=F1/ks+F2/ks=1150.000/1.25+800.000/1.25=1560.000kN Mx=Mx1/ks+F1*(Bx/2-B1)/ks+Mx2/ks+F2*(B2-Bx/2)/ks =0.000/1.25+1150.000*(4.350/2-1.900)/1.25+0.000/1.25+800.000*(1.750/2-4.350)/1.25 =-19.000kN*m My=My1/ks+F1*(A2-A1)/2/ks+My2/ks+F2*(A2-A1)/2/ks =0.000/1.25+1150.000*(1.900-1.900)/2/1.25+0.000/1.25+800.000*(1.900-1.900)/2/1.25 =0.000kN*m Vx=Vx1/ks+Vx2/ks=0.000/1.25+0.000/1.25=0.000kN Vy=Vy1/ks+Vy2/ks=0.000/1.25+0.000/1.25=0.000kN Mxk=Mx1+F1*(Bx/2-B1)+Mx2+F2*(B2-Bx/2) =0.000+1150.000*(4.350/2-1.900)+0.000+800.000*(1.750/2-4.350) =-23.750kN*m Myk=My1+F1*(A2-A1)/2+My2/ks+F2*(A2-A1)/2 =0.000+1150.000*(1.900-1.900)/2+0.000+800.000*(1.900-1.900)/2 =0.000kN*m Vxk=Vx1+Vx2=0.000+0.000=0.000kN Vyk=Vy1+Vy2=0.000+0.000=0.000kN 5.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146.000kPa 四、计算参数 1. 基础总长 Bx=B1+B2+Bc=1.900+1.750+0.700=4.350m 2. 基础总宽 By=A1+A2=1.900+1.900= 3.800m 3. 基础总高 H=h1+h2=0.400+0.250=0.650m 4. 底板配筋计算高度 ho=h1+h2-as=0.400+0.250-0.040=0.610m 5. 基础底面积 A=Bx*By=4.350*3.800=1 6.530m2 6. Gk=γ*Bx*By*dh=20.000*4.350*3.800*1.300=429.780kN G=1.35*Gk=1.35*429.780=580.203kN 五、计算作用在基础底部弯矩值 Mdxk=Mxk-Vxk*H=-23.750-0.000*0.650=-23.750kN*m Mdyk=Myk+Vyk*H=0.000+0.000*0.650=0.000kN*m Mdx=Mx-Vx*H=-19.000-0.000*0.650=-19.000kN*m Mdy=My+Vy*H=0.000+0.000*0.650=0.000kN*m 六、验算地基承载力 1. 验算轴心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 pk=(Fk+Gk)/A=(1560.000+429.780)/16.530=120.374kPa 【①5.2.1-2】 因γo*pk=1.0*120.374=120.374kPa≤fa=146.000kPa

双柱联合基础计算步骤

双柱钢筋混凝土联合基础 1 联合基础的形式 柱下基础做成联合基础主要有以下二个原因,a柱距较小,如做成独立基础时,基础净距较小,甚至重叠。b靠近已建建筑物,基底面积不足,因而使独立基础承受较大的偏心荷载。(图1-1a,b),基础承受较大的偏心荷载时,将产生过大的倾斜,因此可以将一个轴线上的两个或更多的柱子放在一联合基础上。基础平面尺寸适当调整,使基底土的反力的分布均匀,以减小基础的倾斜。 (a)柱距较近(b)靠近已建建筑 图1-1 双柱联合基础设计时,应通过调整基础底面尺寸,使基础底面形心尽量与上部荷载合力中心重合,以减小基底的不均匀反力。 常用的双柱联合基础有以下几种形式: (a ) 矩形连续联合基础(b ) 梯形连续联合基础

(c ) 地梁式联合基础(一) (d ) 地梁式联合基础(二) 图 1-2 双柱联合基础的形式 图a 、b 是常用的连续联合基础的形式,但柱距较大时,做成连续基础将使柱间基础产生较大的弯矩,造成浪费,甚至使联合基础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可采用图c 所示的形式,如果靠近已建建筑处土质不好,则可采用图d 的形式,详见: 2 矩形连续联合基础 连续联合基础考虑如下假定:a.基础是绝对刚性的;b.基底土压力直线分布;c.不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作用。采用以上三种假定后,基础设计按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作用在基础上荷载合力作用点X 。 图 2-1 矩形连续联合基础 2 10 20F F l F x +?= (1-1) 2.计算基础底面积,基底下任何一点的压力不超过土的容许承载力。 a .当荷载合力作用点与基础底面积形心重合时 A G F P k ki k +∑≤a f (1-2)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双柱联合基础课程设计模板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双柱联合基础课程设计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1、工程概况 某五层综合楼,全框架结构。底层柱网平面如图所示,柱截面尺寸均为 450mm ×450mm ,室内外高差为0.45m 。 2、地质资料 (1)地基土自上而下: 第一层:素填土,厚1m ,3/8.17m kN =γ; 第二层:粉质黏土,厚9m ,3/7.18m kN =γ,885.0=e ,MPa E s 5.7=, c=15kp a , 020=?, a k a kp f 280= 第三层:碎石土:很厚,中密 (2)地下水:建设场地内地表以下无地下水; (3)西宁地区标准冻深-1.16m ,最大冻深-1.34m ,土的冻胀类别属不冻胀。 3、荷载 (1)外柱:A 、D 轴,基础承受上部荷载 M kN M k ?=2201,kN V kN F k k 48178011==,。 (2)内柱:B 、C 轴,基础承受荷载 kN F k 15602=。 二、设计内容 1、设计③轴外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内柱下双柱联合基础;

2、绘制基础平面布置图(1:100)、配筋图(1:30),并编写施工说明; 三、设计步骤 1、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2、确定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 3、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底尺寸; 4、基础结构设计; 5、绘制施工图并附施工说明。 四、设计要求 1、设计计算过程条理清楚,内容完整; 2、设计步骤合理,设计图纸清晰; 3、计算说明书一律用A4纸打印,题目为三号黑体,标题用小四黑体,正文为小四 宋体,1.25行间距。 4、手绘施工图,图纸一律用铅笔按比例绘制,要求线条清楚,绘 图正确。 五、进度和考核 集中设计一周,按百分制记分。 六、参考文献 1、赵明华主编,《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双柱联合桩基承台的实用设计计算方法

双柱联合桩基承台的实用设计计算方法 摘要:分别介绍了在工程中广为应用的双柱联合桩基承台设置暗梁和不设置暗梁的2 种设计方案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对承台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模型、不设置暗梁时的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以及设置暗梁时的暗梁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充实了构造措施,附以算例; 并结合算例对2 种设计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得出了可供工程设计参考的结论。 关键词:桩基承台;双柱联合桩基承台;暗梁 1 前言 在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中,其柱网的布置常采用内廊式的三跨四行柱布置方式, 中跨即内廊的跨度一般在2. 1~3. 0 m 之间,由于内廊两柱柱距较小,其柱下基础常设计成双柱联合基础; 若基础类型为桩基,则为双柱联合桩基础。在基础设计规范[1 ,2 ]中,对双柱下桩基承台的设计尚没有具体的规定;在建筑结构系列软件PKPM 的基础设计软件(JCCAD) 中,将双柱联合桩基承台视为具有两柱外包尺寸的单柱桩基承台,取两柱传给承台上的荷载 矢量和,作为联合桩基承台的设计荷载,对承台双柱外接矩形边界处进行抗冲切承载力及承 台板底筋计算,但对承台柱间配筋没有进行计算,需用户自己补充。广厦基础CAD 设计软件中的“群柱桩基”菜单功能只能用于绘图,其计算工作需用户自己完成。目前,关于双柱联合桩基承台设计计算方面的文献甚少,许多设计者仅依据双柱传给承台上的竖向荷载之和,直接 套用单柱桩基承台的标准图集进行设计。结合工程实例,对双柱联合桩基承台长边方向的柱间及支座(柱下) 截面最大弯矩进行了计算,笔者认为其算法有待商榷。文献[ 4 ]结合工 程实例,在双柱联合桩基承台的柱间设置暗梁,对暗梁进行了内力及配筋计算,但对承台底部暗梁两侧的配筋没有说明,大多数设计者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会根据自己的体会采用各不相 同的近似处理方法,但缺少交流。鉴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根据现行基础设计规范的基本设计规定,探求一种比较完善的、统一的双柱联合桩基承台的设计计算方法很有必要。本文讨论双柱联合桩基承台采用2 种不同设计方案即不设置暗梁与设置暗梁时的计算原理和计算 方法。 2 不设置暗梁的设计计算方法 由于双柱联合桩基承台顶面分布着2 个荷载作用点,其冲切破坏形态和弯曲破坏形态与单柱桩基承台有所不同,为了能将单柱桩基承台的计算方法推广应用到双柱联合桩基承台, 作出以下2 条基本计算假设: (1) 进行承台的抗冲切承载力计算和承台斜截面受剪验算时,将双柱对承台的作用视 为具有两柱外接矩形截面的单柱。 (2) 进行承台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时,在承台的长边方向,将承台视为支承在两根柱子上 的单跨双伸臂梁; 在承台的短边方向, 与单柱桩基承台类似将承台视为支承在两柱外侧边 界连线(延伸至承台短边) 处的悬臂梁。 211 承台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由假设(1) ,采用具有两柱外接矩形截面的单柱柱边到相应桩顶边缘构成的四棱截锥体进行柱对承台的冲切承载力计算;作用于冲切破坏锥体上的冲切力设计值,其数值等于双柱 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荷载设计值之和减去冲切破坏锥体范围内各基桩的净反力设计值之和。承台受角桩冲切承载力计算与单柱桩基承台相同。 212 承台受剪承载力计算 由假设(1) ,对具有两柱外接矩形截面的单柱,分别沿纵、横( x , y) 两个方向进行承台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计算公式V ≤βhsβf t b0 h0[1 ]中的b0 为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宽度, 沿x 轴方向, 取b0 =l ; 沿y 轴方向, 取b0 = b。式中V 为斜截面的最大剪力设计值,可取受剪计算截面一侧的各基桩净反力设计值之和。

双柱基础

双柱基础计算 一、使用说明: 1.计算依据: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7-89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 25-90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91 《火力发电厂地基处理技术规定》DL502493 2.在已知基础埋深、基础高度及基础承受的荷载、基础底面积等条件下计 算底板配筋,基础的形式及台阶数量、高度均须依据设计和规范规定的要求确定。 3.适用范围:双柱下中心受压、单向及双向偏心受压矩形独立基础。

确定基础几何尺寸为: :=m H0.3 :=m B0.3 :=m C b3 :=m B1 3.6 :=m L1 3.6 :=m :=m L11 1.8 B110.3 :=m h10.55 基础总高度 m := h0.55 二,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 1, 符号说明: f—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 k—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ηb—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d—基础埋置深度 η.d—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γ—土的重度 γ0—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L—基础底面长度 b—基础底面宽度( b<3m,取b=3m;b>6m,取b=6m ) 对有地基处理基础承载力设计值确定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2, 确定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适用于基础宽度b≥3m或埋置深度d≥0.5m的非岩石地基 f.a=f k+ηbγ(b-3)+ηdγ0(d-d0) (湿陷性黄土地区d0=1.5;其它d0=0.5)ηb 、ηd不修正时取0,或查表

请按说明输入数值: 单位:KPa ;m ;Kn f k 250 := KPa ηb 1.5 := ηd 2.5 := γo 20:= Kn/m 3 γ19:= Kn/m 2 d 1.2 := m b B 1:= m L L 1:= m f a f k ηb γ?b 3-()?+ηd γo ?d 0.5-()?+:= f a 302.1= KPa 三、 用户荷载转化 作用在 基础顶部的荷载(设计值): . 柱子a: N a 240 := kN M ax 0:= KN m M ay 45-:= . . V ax 0:= KN m V ay 0:= KN m . 柱子b: N b 340 := kN M bx 0:= KN m M by 10:= . . V bx 0:= KN m V by 0:= KN m 将荷载转化到基础形心处 转化后的荷载作用点离基础左边界距离 X c 1.8:= m 转化后的荷载作用点离基础下边界距离 Y c 1.8 := m 此时荷载设计值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 X 1X c B 11 -:= X 2B 11C b +X c -:= Y 1Y c L 11 -:= X 1 1.5= m X 2 1.5= m N N a N b +:= M x M ax M bx +N a N b +()Y 1?+V ay V by +() h -:= M y M ay M by +N a X 1?-N b X 2?+V ax V bx +() h +:= 代入数值,可得作用在基础底部形心处的荷载为: . N 580= KN M x 0= KN m M y 115= KN 荷载标准值取荷载设计值除以荷载转换系数 K s 1.35:= N k N K s := M kx M x K s := M ky M y K s :=

双柱阶梯基础计算

双柱阶梯基础计算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② 二、示意图 三、计算信息 构件编号: JC-1 计算类型: 验算截面尺寸 1. 几何参数 台阶数n=3 矩形柱宽bc=400mm 矩形柱高hc=400mm 矩形柱宽bc=800mm 矩形柱高hc=400mm 基础高度h1=450mm 基础高度h2=300mm 基础高度h3=300mm 一阶长度 b1=600mm b3=500mm 一阶宽度 a1=600mm a3=500mm 二阶长度 b2=600mm b4=500mm 二阶宽度 a2=600mm a4=500mm 一阶长度 b1=600mm b4=500mm 一阶宽度 a1=600mm a4=500mm 二阶长度 b2=600mm b5=500mm 二阶宽度 a2=600mm a5=500mm 三阶长度 b3=500mm b6=500mm 三阶宽度 a3=500mm a6=500mm 2. 材料信息 基础混凝土等级: C30 ft_b=1.43N/mm2fc_b=14.3N/mm2 柱混凝土等级: C30 ft_c=1.43N/mm2fc_c=14.3N/mm2

钢筋级别: HPB300 fy=270N/mm2 3. 计算信息 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1.0 基础埋深: dh=1.500m 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40mm 基础及其上覆土的平均容重: γ=20.000kN/m3 最小配筋率: ρmin=0.150% 4. 作用在基础顶部荷载标准值 Fgk1=200.000kN Fqk1=100.000kN Fgk2=100.000kN Fqk2=50.000kN Mgxk1=80.000kN*m Mqxk1=0.000kN*m Mgxk2=80.000kN*m Mqxk2=0.000kN*m Mgyk1=90.000kN*m Mqyk1=0.000kN*m Mgyk2=90.000kN*m Mqyk2=0.000kN*m Vgxk1=80.000kN Vqxk1=0.000kN Vgxk2=80.000kN Vqxk2=0.000kN Vgyk1=90.000kN Vqyk1=0.000kN Vgyk2=90.000kN Vqyk2=0.000kN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rg1=1.20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rq1=1.40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rg2=1.20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rq2=1.40 Fk=Fgk1/rg1+Fqk1/rq1+Fgk2/rg2+Fqk2/rq2=200.000/1.200+100.000/1.400+100.000/1.200+50.000/ 1.400=357.143kN Mxk=Mgxk1+Fgk1*(A2-A1)+Mqxk1+Fqk1*(A2-A1)+Mgxk2+Fgk2*(A2-A1)+Mqxk2+Fqk2*(A2-A1) =80.000+200.000*(1.700-1.900)+0.000+100.000*(1.700-1.900)+80.000+100.000*(1.700-1.900)+0.000 +50.000*(1.700-1.900) =70.000kN*m Myk=Mgyk1-Fgk1*(Bx/2-B1)+Mqyk1-Fqk1*(Bx/2-B1)+Mgyk2+Fgk2*(Bx/2-B1)+Mqyk2+Fqk2*(Bx/2-B1) =90.000-200.000*(4.400/2-1.900)/2+0.000-100.000*(4.400/2-1.900)+90.000+100.000*(4.400/2-1.90 0)+0.000+50.000*(4.400/2-1.900) =135.000kN*m Vxk=Vgxk1+Vqxk1+Vgxk2+Vqxk2=80.000+0.000+80.000+0.000=160.000kN Vyk=Vgyk1+Vqyk1+Vgyk2+Vqyk2=90.000+0.000+90.000+0.000=180.000kN F1=rg*Fgk1+rq*Fqk1+rg*Fgk2+rq*Fqk2 =1.20*200.000+1.40*100.000+1.20*100.000+1.40*50.000 =570.000kN*m Mx1=rg*(Mgxk1+Fgk1*(A2-A1))+rq*(Mqxk1+Fqk1*(A2-A1))+rg*(Mgxk2+Fgk2*(A2-A1))+rq*(Mqxk2+Fq k2*(A2-A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