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的植物景观设计

水体的植物景观设计
水体的植物景观设计

水体的植物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8-07-09T16:39:22.0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作者:王丹丹[导读]

身份证号码:12022519841029xxxx 天津 300191 在古今中外的园林中,水是不可获取的造园要素。常被称为园林的“血液”或“灵魂”,这不仅仅因为水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有一种亲水的本能,而且因为水所具有的奇特的艺术感染力。

一、水和水生植物景观

园林中只有水,常常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植物与之组景。将这两种自然界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组合在一起,自可形成最具特色、最宜人的景观空间。事实上,园林水体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水生植物及湿生植物的栽培提供载体。

二、园林水景中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景观作用根据水景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的选择植物种类,同时考虑到植物的观赏效果、经济因素、植物净化水体能力三方面的结合,在总体的水景植物配置上发挥最佳生态景观效益,为鸟类、两栖动物营造栖息空间。

2、融合水体周边环境,重视水景植物空间层次布局不同生长类型的植物有不同适宜生长的水深范围,在选择植物时,应融合水体周边环境,从水岸至水面,选择适宜的水景植物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搭配在一起。

3、注重艺术性构图,做到四季有景

水景植物配置应遵循基本的艺术法则,注重情与景的交融,以及意境的创造。在植物的选择上可以选择花期不同、色彩丰富的水景植物组团配置,使得在季相上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

三、水景植物材料的选择

水景植物按照生活方式与形态特征分为四大类 1、挺水型水景植物

挺水型水生植物植株高大,花色艳丽,绝大多数有茎叶之分;直立挺拔,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或地茎扎入泥土中生长发育,上部植株挺出水面。挺水型植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荷花、黄花鸢尾、千屈菜、菖蒲、香蒲、慈姑等。

2、浮叶型水景植物

浮叶型水生植物的根茎发达,花大、色艳,无明显的地上茎或茎细弱不能直立,而他们得体内通常储藏大量的气体,使叶片或植株能平衡的漂浮于水面上,常见种类有王莲、睡莲、萍蓬草、芡实等,种类较多。

3、漂浮型水景植物

漂浮型水生植物种类较少。这类植物的根不在泥中,株体漂浮于水面上,多数以观叶为主。又因为他们既能吸收水中的矿物质,同时又能遮蔽射入水中的阳光,所以也能够抑制水藻的生长。但是有些品种生长、繁衍的特别迅速,可能会成为水中一害,如水葫芦等,所以需要定期用网捞出一些,否则他们就会覆盖整个水面。

4、沉水型水景植物

沉水型水生植物根茎生于泥中,整个植株沉于水中,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利于在水中空气极度缺乏的环境中进行气体交换。

四、园林水体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

1、水边植物景观设计

水边植物配置既能装饰水面,增加水面倒影效果,又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过渡,丰富岸边景观层次和色彩,突出自然野趣。水边植物配置要点如下:

植物配置宜群植,而不宜孤植,同时还应该注意与园林周边环境的协调。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修剪,以免失去画意,遮挡观景视线。在树丛之间因留出透景线,引导游客到水边欣赏开阔的水景及对岸的景观。

切忌所有植物处于同一平面上,应注意林冠线的变化,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体现节奏与韵律,同时应与水体中的水生植物协调一致。

配置各种树形及线条的植物,丰富线条构图,增加倒影效果。如选择植物的枝、干探向水面的种类,枝条或平伸、或斜展、或拱曲,在水面上形成优美的线条;而选择树干挺拔的植物种类,线条鲜明,同时与水面形成强烈的方向对比。水边树种要具备一定耐水湿的能力,多选择彩色植物和柔枝植物,以衬托水的光彩和柔美。

2、驳岸植物景观设计

曲折优美的驳岸线是水景重要的景点,驳岸植物配置很重要,既能使陆地和水融合成一体,又对水面空间的景观起主导作用。利用花草镶边或湖石结合配置花木可以打破驳岸相对僵硬的质感,丰富驳岸的层次,柔化驳岸的线条,丰富水边的色彩。

3、水面植物景观设计

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游人观赏。水面植物的配置要根据水面大小选择适当体量的水生植物在水面沿岸或水面中央丛植或片植,切忌铺满水面或沿岸种植一圈,在有限的空间留出充足的开阔水面展现倒影及水中游鱼。在几种水生植物混植时,要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适应的水深,选择高度有差异的植物组合,达到宜人的观赏效果。切忌使用体量、高度相当的植物组合,导致层次不分,没有重点。

4、堤、岛、桥的植物景观设计

水体中设置堤、岛、桥是划分水面空间的重要手段,堤、岛常与桥相连,它们周边的植物配置可以增添水面空间的层次,丰富水面空间色彩,活跃景观氛围。

四、污染水体的修复及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