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教学设计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精读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②.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解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1.重点: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

2.难点: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

位。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想象、讨论交流

学法指导: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范读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怎么说话。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那么同学们读过《诗经》吗?

二.七嘴八舌话《诗经》

1.请学生谈谈对《诗经》的认识、了解

(PPT展示《诗经》文学常识)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诗经》六义:

作品分类:《风》、《雅》、《颂》

表现手法:赋、比、兴

2.教师问:《诗经》离我们远吗?

PPT展示---

跟《诗经》有关的①成语②名句③诗词④名号

《诗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它的文化传统就像空气一样滋养着我们的民族,它的要素始终流淌在我们的文化血液中。

三.一咏三叹吟读《关雎》

1.全班齐读(订正字音)

窈窕yǎo tiǎo 淑shū女好hǎo逑寤寐wù mèi

2.男女和读(读准、体会节奏—四言二字一顿)

3.学生个读、评读

4.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思考: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诗写了一个君子对一个淑女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四.诗情画意译读《关雎》

1.吟读诗歌入情先入境,如果把这首诗当成是一个剧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你会拍摄几个场景来反映这首诗歌?

雎鸠和鸣图——舒缓、平正(美好,生机,岁月静好)----PPT图片展示

少女采荇图——渴慕、爱慕(清新、活泼)

长夜难眠图——忧思、惆怅(速缓、调沉—急切,速稍快)

琴瑟鼓乐图——喜悦、庄重(“钟鼓乐之”语顿、重音)

2.学生想读诗歌,展开想象以文译读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4.请学生有感情地吟诵诗文。

五.意趣盎然品读《关雎》

引:好诗不厌百回读,《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大家深入品读比诗,读出其美。

1.小组讨论交流,寻觅《关雎》的美点;

2.师生交流:

预设以下内容:

①意境美:

关关鸣叫的雎鸠,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君子,左右飘摇的荇菜……

②情感美:

喜悦、爱慕→苦闷、惆怅→陶醉、幸福

“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③形象美:

淑女:勤劳贤惠、娴静美丽

君子:重情重义、志趣高雅

④语言美: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

⑤艺术表现美:

以景起兴、情景相融

六.诗意栖居再读《诗经·关雎》

1.师生美读(背诵)

2.冠之《诗经》首篇的《关雎》仅仅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吗?流传了三千年的经典还为我们

的中华文化留下了些什么?

①天人合一,万物和谐

②才子佳人,琴瑟和谐

③周礼对婚姻关系的重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小结PPT显示:《诗经》——中华文化创生时期绽放的精神之花。

七.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简单、丰盈而纯美。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亲近它,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二、作业布置:

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三(比较阅读,体会情感)

活动:为诗配乐,古诗吟唱

三、板书设计:(使用课件:是)

诗经·关雎

形象美艺术风采

意境美诗经思想观念

语言美精神准则

情义美

四、教学反思:

因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拿到课题备课时我很长时间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要让学生感知哪些内容?训练哪些能力?受到怎样的情感熏陶?“教什么”?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诗经》作为国学教材的重要篇章,透过这篇课文,作为诗三百开篇之首,《关雎》肯定有着无比丰富的内涵,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舍弃,有重点,有突破。否则,内容越多,越是走马观花,水过无痕,不能给学生留下印象,也不能锻炼其能力。作为九年级下册最后一篇课文,在初中阶段学生语文素养的最高点遇上这么经典的文本,应该有一场思想碰撞的盛筵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是的,应该如此。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对我国最早的这部诗歌总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寻生活中的《诗经》元素,让学生走近《诗经》,亲近《诗经》。而后在此基础上进入文本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我的教学设计以读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步骤分为:读通、读

懂大意、读出情味等几大步,为了达到每一步的要求,根据课堂生成灵活设计相关小活动或小问题。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本课重点放在“诗情画意”上,完成“诗中有画”。图片引领,美文示范,走进《关雎》、走进想象,走进诗歌的意境,走进劳动中的文字产生,把文本还原为求偶场面,劳动场面,婚恋场面,朗诵场面,让一个个文字“活”起来,让学生的思想“动”起来,让他们吟咏朗诵诗歌的声音靓起来,培养学生学诗在遵循原文大意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以丰富形象的良好思维品质与学习习惯,以及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的表达能力。

这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对于初三的学生来学,他们(她们)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她们)对爱情有着一种渴望了解的心理,所以我们面对这首诗绝对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作为教师我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一古老而神圣的话题,尤其是通过这首描写君子对淑女思念得辗转反侧并进而以琴瑟和钟鼓追求的爱情诗。但是在探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文章不能上得肤浅了,否则就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基于这点考虑,这堂课一定要上出深度和广度,在给学生一定方法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内心感受,引领学生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君子”和“淑女”特点,体会劳动人民纯洁、朴实、健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中产生正确的爱情观。

当然一节课上下来也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首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仍然不能很好地把握好课堂节奏,前松后紧的问题依然存在,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还是偏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表现与发挥。再就是学生在品味语言和赏析形象方面互动不到位,交流缺乏深入,拓展缺乏广度,很多同学只是浅尝辄止。我在引导方面对于一些词句分析也是草草收场,这样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最后,就是很好板书设计最终败给了我的狂书乱草,有失语文教师的体统。

通过这节课的尝试给了我很多的思考与启示,探索尝试中的“缺憾”会变成听课的老师以及我本人的一种“美丽”,这种“美丽”需要所有的教育者去关注与更新。当然在新的教学理念贯彻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应成为一名研究者,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充满乐趣。

《关雎》一课,早已落幕,留给我的是震撼,是回味,是反思,是激励,我想,只有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语文才能真正生动起来,快乐起来,丰韵起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