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48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48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48.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色林错流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于内流区.监测表明,色林错湖面面积从1975年的1621平方千米增长到

2010年的2172平方千米,已超过纳木错湖面积,成为西藏第一大咸水湖.

(1)据图说出色林错流域的地形地势特点.

(2)据图简述1979---2006年色林错流域气候变化趋势.

(3)结合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色林错成为咸水湖的原因.

(4)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色林错湖面变化的主要原因.

49.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保障问题显得日益重要。阅读我国和世界某种“绿色”能源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该“绿色”能源2007年产消差统计图。

材料二:我国该“绿色”能源的主要进口路径图。

(1)该“绿色”能源是______________。2007年,我国该能源的主要产区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省区。

(2)我国从中亚地区输入该能源的主要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

(3)2010年11月20日,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沿图中航线(实线)历时半个月运输该能源前往B地,航行过程中A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影响途经沿岸陆地自然带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4)能源输出地C所在国家处于板块的________边界,地壳运动活跃,近年来频发_______等自然灾害

(5)该能源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

使用,试分析其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

影响。

50.“这里的芳草青青/这里的乳香飘飘

/这里有醇香的美酒噢/这里有马背的歌

谣/欢迎您哟尊贵的客人/草原敞开绿色

的怀抱/草原敞开绿色的怀抱/这里的生

活崭新/这里的文明古老……”伴随着

优美的《科尔沁迎宾曲》。某大学科研人员对科尔沁草场某处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阅读他们绘制的两幅图,回答问题。(1)说出图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导致这里退化的主要原因。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资料讲解

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 1、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 2、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3、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4、对文章主要人物的评价以及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 考题形式及解题技巧 一、理解加点字、词。 考题形式: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词)意思。 答题技巧:先答字、词本意,再答出在文中的含义。 2、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答题技巧:结合文章中心,解释字、词在文章中的意思。 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 答题技巧:表态,一般答不好。先分别说出加点字、词和换的字、词的意思,再主要说用加点字、词的好处或换的字、词的不好,所以不能换。 4、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 答题技巧:表态,一般答不好。先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果,删掉有何效果,所以不能删。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 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 水晶盘中…… 问:将文中的“撮”换成“抓”好不好?为什么? 答:

二、理解句子。 考题形式: 1、怎么理解“……”这句话?(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某句话的理解) 答题技巧: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2、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答题技巧: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例:小溪唱着歌,欢快地跑向了远方。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例: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 炮火,前进…… ③反问:更有力的强调(把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意思),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 省,激发读者思考。 例:森林不就是一座巨大的水库吗? ④夸张:突出(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使(什么)的特征更加鲜明,更让人印象深刻。 例:桂花开的最旺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划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题技巧:主要突出说明关键人物的某种特点和品质。(联系文章) 4、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开头:很可能是文章的中心句,一般起到总起全文(统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的作用 中间:一般有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升华主题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材料一: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各国对于气候变化以及未来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全新增长模式的关注与认同与日俱增。材料二:我国目前能源基本生产量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基本消费量占世界10.4%,居世界第2位。我国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接近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10天,中国正式对外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再次向全世界作了上述承诺。材料三: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对比。材料四:北欧相关资料(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a ;b ;c ;d 。(8分)(2)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差异主要表现 在。(4分)(3)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10分)(4)丹麦的气候特点是,该国气候对种植业不利的影响是(4分)。(5)材料四中景观A 与景观B 所示的自然景观不同,但它们的成因相同,成因是

(1)毁林燃烧矿物燃料极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8分)(2)煤炭消费比重大;石油、天然气比重低;核电(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低;(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4分)(3)原因:人口总量大,经济高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4分)措施: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每答1点得2分,满分6分)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4)冬温夏凉、终年湿润;气温较凉爽(尤其是夏温较低)及光照较少,不利于作物(4分)生长与成熟。(5)冰川侵蚀(2分。2009年9月初国际奥委会公布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四个候选城市:芝加哥.马德里.里约热内卢.东京。最后巴西里约热内卢获得举办权,这也是奥运会首次登陆南美大陆。读图回(11分)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里约热内卢在四个城市中地理位置的独特性(2分)(2)里约热内卢所在国拥有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该河流水量大的原因是什么?(2分)(3)常以“三月如冰九月如烘”来形容马德里季节分明的气候特点,试分析其原因(3分)(4)日本气候具有典型的海洋性,试分析其原因(2分)(2分)(5)日本是世界上多火山.地震国家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一年级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年级阅读短文练习 (一) 冬姑娘来到公园。她看到许多许多的人,有的在滑雪,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雪仗、堆雪人,写诗、画画、拍照留影。他们都被美丽的风景迷住了。 1、这段短文共有()句话。第二句中写的活动有、 、、、、、。 2、这段话描写的是季节。 (二)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古老而又高又大的枣树。春天,枣树上开满了浅黄色的枣花。夏天,花落了,枣树上结满了小青枣。到了秋天, 小青枣慢慢地变了, 变成了红红的大枣。这时,树上好 像挂满了圆圆的小灯笼。 1、读短文,找出合适的词填在括号里。 ()的枣树()的枣花 ()的大枣()的小灯笼

2、文中“小灯笼”指的是。 3、想想枣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再填空。 春天,枣树上。 夏天,枣树上。 秋天,枣树上。 (三) 小鸡们跟着老母鸡跑,就像许多小球在地上滚一样。它们跟着妈妈学着找食物,小小的嘴到处啄(zhuó),有时,就在伙伴们的头上、腿上啄。冷了,老母鸡张开翅膀,那些小鸡就连忙躲到妈妈肚子底下暖和暖和。这些小鸡真可爱。 1、这篇短文共有()句话。 2、短文里写了和。 3、小鸡们冷了,就会。 (四) 放学了,满天都是乌云,就快下雨了。小红和明明来到学校给学校老师送雨伞和雨鞋。传达室的老爷爷看见他们这么懂事, 高兴地笑了。 1、这篇短文有()句话。

2、天就快下雨了,和给老师送伞和雨鞋。 (五) 天亮了,鸟儿醒了,叽叽喳喳地唱着:“露珠儿,晶晶亮。好像小珍珠,挂在小草上。”太阳听见了,说:“露珠是什么样?让我看看。”太阳睁大眼睛对着小草使劲儿看,可是什么也没看见。 太阳呆住了,“咦,露珠儿呢,哪儿去了?” 1、天亮了,醒了,叽叽喳喳唱着歌。 2、露珠儿,晶晶亮,好像挂在小草上。 3、露珠为什么不见了,是因为() A、太阳出来了。B、露珠掉在地上了。 (一) 春天,阳光灿烂,田野里百花盛开。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还有金黄的油菜花,散发出一阵阵浓浓的香味。 1、短文共有句话,写的是季节的景象。 2、春天有灿烂的;田野里,散发出浓浓的。 3、用“——”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4、春天,、、都开花了。除了这些,还有许多春天开的花,它们是、、

四上期末复习题课内阅读.doc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本学期,我们随课本瞻仰宽广壮观的-------------- ;了解了奇特美丽、天下闻名的 --------------- ;游览了神奇美丽、充满诗情画意的--------------- ;欣赏了如诗如画的 --------------- ;领略了洁白晶莹、千姿百态的一---------------- ……真是开卷有益啊! 2、本学期,我通过学习《一路花香》,明白了_______________ _;学了《说勤奋》后,知道了 ------------------------- ;读了《〈诚实与信任〉一文后,懂得了 ------ ;看了《九色鹿》后, 更是牢记了--------------- 。 3、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自强不息、为祖国勤学苦练的;一身正气、坚决销烟的 --------------- ;无私奉献、意志坚定的--------------- ;勇敢而极富同情心、不怕牺牲、一心为 民的--------------- ;心守艮手辣的------------ ;富有有正义感的---------------- ;勤奋亥U 苦、孜孜不倦的--------------- 和-------------- ;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 ;见义勇为、不图回报的--------------- ;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 ……其中你最欣赏的是--------------- ,原因是:----------------------------------- 4、(23《雾淞》)“雾淞,俗称------------- ,是在---------------- ,空气中--------------- 遇冷--------------- 。”这句话告诉我们雾淞形成条件是:空气中有过于饱和的水汽以及遇冷凝结。 “-------------- ,灯光、树影----------------- 了,这--------------- 的雾气 ------------------ , ------------- ,------------------------------- 地给松针、柳枝,最初像------------- ,逐渐变成银条,最后----------------------------- o "句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有最初、逐渐、最后,这段话告诉我们雾淞是慢慢逐步形成的。 清早, --------------- , --------------- O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 ---- 着这--------------- 的--------------- ,便会---------------- 地赞叹:这真是“------------------------- , ---------- ”呀!引号中的这句诗出自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在这里表达了人们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高考高中中查看更多范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XX 年12月7—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各国对于气候变化以及未来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全新增长模式的关注与认同与日俱增。 材料二:我国目前能源基本生产量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基本消费量占世界10.4%,居世界第2位。我国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接近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10天,中国正式对外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XX年下降40%至45%。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再次向全世界作了上述承诺。材料三:中国与世界能源

消费构成对比。 材料四:北欧相关资料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b;c;d。(8分) (2)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差异主要表现在。(4分) (3)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10分) (4)丹麦的气候特点是,该国气候对种植业不利的影响是。(4分) (5)材料四中景观A与景观b所示的自然景观不同,但它们的成因相同,成因是(1)毁林燃烧矿物燃料极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8分) (2)煤炭消费比重大;石油、天然气比重低;核电(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低;(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4分)(3)原因:人口总量大,经济高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4分)

阅读理解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理解】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精选及答案1.五华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这篇短文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______季的山的景色。(4分) 2、秋天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等颜色。(3分) 3、有~~~~~~~~~画出第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3分) 参考答案: 1、春夏秋秋 2、金黄、杏黄、火红色 3、“下过一场秋霜……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2. 阅读感知,回答问题。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山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向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真象个美丽的大花坛。……” 1、这是一段写小兴安岭——————的景色。 2、这一段共有—————句话。先写—————,接着描绘————,然后描写———,最后写————。 3、这一段话有二个比喻句。一句把————比作————,另一句把————比作———。 参考答案: 1、夏天美丽 2、四树木茂盛早上的雾太阳草地上的花 3、阳光比作箭草地比作成大花坛 3. 三个和尚(shàng) 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ínglì)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里。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pú sà)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zhí),谁也不愿意吃亏(kuī),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wěi)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dǔn)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危机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huī)复了生机。……”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课内阅读》专项复习试题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试题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读《猫》片段,完成练习。(24 分)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音节,画“____”。(6 分) 蹭.(cèng cēng)稿.(gǎo gāo)纸解闷.(mèn mēn) 2.照样子写几个表示声音的词。(6 分) 咕噜咕噜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写猫叫唤的句子。(4 分) 4.把“几朵小梅花”改成“几个小爪印”,好不好?为什么?(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读《乡下人家》片段,完成练习。(47 分)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4 分) (1)落:①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下来;②降;③衰败,飘零; ④停留;⑤聚居的地方。 (2)探:①试图发现;②做侦察工作的人;③看望; ④向前伸出(头或上体);⑤过问。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学案 2014.4.3 一、阅读下列小文段,根据问题和文段内容回答问题。 (要求在题干上划出关键词,在文章中划出答题依据) 1. Camping in your backyard is full of fun, whatever your age. It's great for keeping us relaxed. It offers chances to check the night sky and to be noisier than usual. It lets us have friends over to stay who might not fit inside the house! (2013 年中考) 64. Is camping in the backyard great fun? ———————————————————————— 2. Music, like language, is a special human form of communication. Also like language,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In North America, people listen to jazz, rock, classical, folk, country, and many other kinds of music.(2013年昌平二模) 66.Is music all over the world different or the same? 3. Smokejumpers are a special kind of firefight. they jump from planes into areas that difficult to reach by car or on foot. they race to put out fires as fast as they can.(2012年中考) 64. What are Smokejumpers? —————————————————————————— 65. Where do the jump from? ———————————————————————————— 4. You do not always need to have new things .Suppose your sneakers have broken , hut they still fit you . Repair them and wear them longer. You don’t have to have the latest iPhone until the old one doesn’t work any more. Then you can get anew one .Think twice before replacing that still works(2011年中考) 67. When do we need to get a new iPhone ? ———————————————————————————— 5. In 2007, people in China paid much attention to a big problem. People were throwing away 27 million plastic bags a day! People had “Bye-Bye Throwaway Culture Week.”They wanted everyone to see how polluted it was to throw away so many plastic bags. In 2008, China passed new laws against them. 78. Why did Chinese people have “Bye-Bye Throwaway Culture Week”? ———————————————————————————— 6. Make memories. Plan some activities. You're camping in the backyard, so it's time to make the most of being outdoors. Have a camera nearby to take silly photos of you, your family members, and your friends. Take one large group shot with everyone smiling and laughing. Be sure to make copies for everyone!(2013中考) 67.How do we make memories?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短文及答案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短文及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雨之歌 纪伯伦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装点——________ 解除——________ 清润——________ (2)“我哭,山河却在欢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诗人笔下的雨有什么特点?诗人借雨歌颂了什么? (4)这首诗诗人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1)装饰;消除;温润 (2)下雨了,雨水滋润了山河大地。 (3)雨是奉献者。歌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4)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雨的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心态,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做铺垫的。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知识点》期末复习资料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知识点》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1. 《草原》这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龙须沟》、《猫》、《四世同堂》等,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2.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围绕一个“美”字,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们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4.《丁香结》一文的作者是宗璞,代表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这篇散文分别从视觉和嗅觉描写了丁香花生长环境、开放态势、形状、颜色、气味五个方面的特点。 5. “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化解不了的烦恼、愁怨。文章告诉我们生活中总有许多烦恼,要学会用乐观、豁达的态度生活。 6.“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从容、豁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7.《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多写田园山水,世称孟襄阳,和王维并称 为“王孟”。“宿”的意思是住宿,“宿建德江”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事由,描写了诗人旅途中夜泊江上所见的江边夜景,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8.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移舟:划动小船。烟渚:烟雾中水中的陆地。诗意: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黄昏时分新愁又涌上我的心头。 9.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野:原野。旷:空旷。诗意: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沉。江水清清,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与人亲近。 1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宋代诗人苏轼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由云到风,又由风到雨,生动地写出了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醉书”的意思是:饮酒之后写下的作品。 11、诗人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1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翻墨:打翻的墨水。遮:遮挡。未:没有。诗意: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13、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忽:忽然。如:好像。诗意: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14、“西江月”是一个词牌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辛弃疾,他是南宋诗人,字幼安,号稼轩,和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别枝:斜伸出的树枝。惊:受到惊吓。诗意: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栖息在枝头的鸟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人教版】六年级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小升初辅导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小升初辅导资料)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

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6分)

2007高考地理学科猜题示例 湖北高文兵 地理学科:关于2007年全国卷综合题部分的猜题 命题人工作单位************ 姓名高文兵mail:*******@*** 电话****** 邮编****** 【适用地区】全国 【所猜考点】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气象灾害的危害。海洋 环境问题。(北方地区)气候、地形特征与灾害防治的关系。 【呈现题型】综合题 【命制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6分) 材料一2007年3月3日(农历正月十四)我国局部地区地面天气图(图1) 材料二 中央台 消息: 国家海 洋环境 预报中 心2007 年3月3

日发布风暴潮、海浪一级紧急警报。受强冷空气等的影响,渤海将出现1969年以来最强的一次风暴潮。如图2: (1)图中A处的天气系统是;若A、B之间等压线的数值均不相同,则B处的气压可能为,在该天气系统的控制下,B地的天气特点为。(8分) (2)简述渤海湾风暴潮灾害的分布特点,并结合图1分析其产生的气象原因。(10分) (3)除气象因素外,结合材料和当地的环境特点,分析说明引起这次风暴潮的其它原因。(6分) (4)渤海湾是我国风暴潮最严重地区之一,简述风暴潮对当地造成的主要危害及解决措施。(12分) 【试题立意】本组题综合考查了等压线、天气系统、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和防灾减灾措施。本题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如华北地区的地形特点、读图能力、等值线分析能力、地理现象成因分析等。 【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 (1)(8分) 温带气旋(或锋面气旋、黄海气旋、低压)(2分) 1052百帕(答案为大于1050百帕和小于1055百帕之间的任一数值均可,没有单位不能得分)(2分) 天气晴朗,寒冷干燥(4分)。 (2)(10分) 渤海西南部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为严重,东北部影响较小(2分) 渤海湾地区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强,风浪大(4分); 风向以偏北风为主,致使海水向渤海西南岸堆积,因而出现较大风暴潮(4分)。(3)(6分) ①此时正值满月前后,即将出现天文大潮,潮汐与风暴潮的叠加,抬高了潮水位(2分) ②渤海湾呈喇叭型,又是浅海大陆架,由于海岸和海底地形的影响,非常有利于风暴潮 的发展;

小学生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模板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模板 1,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就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捕捉文章的中心句,首先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再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其次,是要掌握文章中心句子的特点。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一般在开篇,或结尾,一般是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 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2)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2.如何概括文章内容? 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 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3.如何为文章拟标题。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或者中心 4,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表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内在意思)。 常用的作用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答题模式(主要从结构上)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引起下文;点题。 2.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中心;总结全文;升华感情;深化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5,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6,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发人深思,给人深刻印象。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及答案

文章,然后回答问题。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小题1】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1)会天大雨会:(2)以数谏故数:(3)楚人怜之怜:(4)所罾鱼腹中罾:【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小题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小题4】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小题5】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答案【小题1】(1)适逢,恰巧遇到 (2)屡次(3)爱怜 (4)用网捕【小题2】(1)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2)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小题3】(1)“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小题4】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小题5】(1)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士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2)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俗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陈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会”与“怜”是古今异义字词,“会”古义是“恰逢”,“怜”古义是“爱”。“数”是一词多义,有“多”有“几”有“计算”等义,句中是“多次”。“罾”,课文注释中注明,要记忆,本义是鱼网,句中作用动词:用网捕。考点:文言字词解释点评:本题不难,这几个字词,学习中老师都会讲到。学习古文,首先要记课文注释中对生僻字的解释,注意古文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现象。【小题2】试题分析:这是一句名句,“燕雀”是小鸟,“鸿鹄”是天鹅,“安”表示疑问语气:怎么,“志”,指“志向”,“哉”是古文中常见的语气词:呢。第二句中的“间”是古今异义字词,古义有“一会儿”“挑拨”“私下”的意思,本句中是“私下”,“之”是动词“去往”,“次”是“驻扎”,“所”是“地方”,“丛”是树林。考点:翻译文言句子点评:本题有难度,对于名篇中的名句,学生熟悉,但第二句中很多字词学生不好理解。对于名篇中名句,不能死记硬背,理解其意义时,也只理解其文字表现的意思,要深刻理解其含义。翻译,一方面是为了学习文言语言,一方面也为了理解其含义。【小题3】试题分析:先理解“燕雀”“鸿鹄”是什么鸟,从它们的形象和特点上即可理解作者的比喻义,从句中含义理解也可以。考点:句子含义理解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明确。古人说理抒情,常用比喻,古诗中更常见,比如“落花不是无情物”“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要注意学习这种方法,多积累这样的句子,作写作的材料。【小题4】试题分析:“根本原因”指向的是矛盾双方对立的根源,即阶级矛盾,“直接原因”指的是引起事件发生的导火线,即某一起因,据此了解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考点:文意分析点评:本题不难,这是学习中老师重点讲授的问题,学生可以不用多加思考或组织语言即能作答。此类题,虽然考的是阅读题,其实学生根本不用阅读文段,凭记忆回答,所以,这样的题没什么意义。【小题5】试题分析:要从历史背景和文章写作的时代去理解,从背景来说,中国百姓有“愚昧”的思想,“尊君”思想重要,不敢反抗,而又相信天意,从时代来说,几千年前,人们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阅读复习资料01

铁山中学七年级语文期末课内阅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成长 班级姓名 一、复习重点 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文体(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层次。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A、肃穆气氛。B、问问题老师不答。C、不允许游玩。D、读难理解的古文。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这些记叙描写与百草园形成对比,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学生自由、健康、全面发展的束缚。 7、中心。 第二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1.文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著名女作家)、选自代表作品小说〈〈城南旧事〉〉、题意双关、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 2.课文写作线索:A、-爸爸爱花——主线,起主导作用。B、毕业典礼——副线,推动情节发展,对主线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法:顺叙——写毕业典礼的过程。插叙——A、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B、六年前因赖床而迟到的情形。C、爸爸爱花的情形。D、爸爸鼓励“我”闯练学汇款的情形。这些记叙描写突出了爸爸的严厉、关爱,表明了“我”已经长大了。 4、伏笔的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5、“花”的含义:有象征的意义——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第三课《丑小鸭》 1、文体(童话故事)、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2、丑小鸭与作者:两者的遭遇相似,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3.丑小鸭的形象意义:成为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4、外貌、心理、环境描写对刻画丑小鸭的作用。 5、故事给人的启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四课《诗两首》 1、文体(都是哲理抒情诗)、作者(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塑造“多余的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梦想与理想是全然不同的两种境界。梦想再美,仅仅从属于个人,它是满足自我的一己的追求,精致细小地限于狭窄的内心天地里。理想却是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一种用献身精神为动力的人类的共同追求。尽管在理想的追求中也要遭到困扰和阻挠,我却喜欢它壮阔的气势,集体的荣誉感,强有力的有血有肉的硬碰硬的奋争,无论它成功或失败,都富有同样的人生价值。成年人未必没有梦想,但只有把梦想转化为理想,才能获得一生意义上的升华。夜深人静,把昨日的梦想和今日的理想放在一起体味,我听到了一片深广、醉人的人生交响曲。有如天上的浮云汇成雷雨交加的浩荡天空,又如碧澈的江流涌入汹涌的大海。这才是享受。 (1)为什么作者认为“梦想与理想是全然不同的两种境界”? _(1)因为作者认为梦想体现了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而理想却是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一种用献身精力的人类的共同追求,是人生境界的升华。 (2)要把梦想转化为理想,你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2)应该对人生做出长远规划;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进行调整,需要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等。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理想:是我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人生就是立足现实,不断追求各种具体理想的历程。 理想与现实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①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②现实是向目标进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③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 联系:①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②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崇高的理想的重要意义: ①崇高理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力量,是照耀人们前进的指路明灯,是人们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柱; ②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③崇高理想是我国各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意义: 当一个人能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他就会时刻关心国家的发展与安危。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地爱国情感,也是公民应具备的高尚品质。 立报效祖国之志的作用:当一个人下决心为祖国的独立、尊严、荣誉、富强而贡献自己的一切时,就会产生无私无畏的巨大动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个人的成长与哪些外部因素息息相关: ①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关爱; ②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前途息息相关。我们的家乡和祖国,我们的党和人民,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的关系: ①我们要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的关系。 ②个人利益的实现,不能以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前提。我们应该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不能只看到个人利益。 ③当我们自身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发生冲突时,要首先想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