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重点字词解释以及译文)知识分享

幼时记趣(重点字词解释以及译文)知识分享
幼时记趣(重点字词解释以及译文)知识分享

幼时记趣(重点字词解释以及译文)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节选自《浮生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1826),字三白,苏州人,清代作家,著有《浮生六记》.

2、【余】我.。

3、【童稚(zhì)】童年。稚:幼小。

4、【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5、【藐(miǎo)】小。

6、【必细察其纹理】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纹理,这里泛指花纹。

7、【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8、【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拟,比。

9、【心之所向】心中所想的景观(鹤舞)

10、【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11、【之】这里指“群鹤舞空”的景象

12、【项为之强()】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强,同"僵",僵硬。

13、【素帐】白色的蚊帐

14、【徐喷以烟】用烟慢慢地喷(它们)

15、【作青云白鹤观】当做青云白鹤看。

16、【唳】(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

17、【怡然】喜悦的样子。

18、【称快】喊痛快。

19、【凹凸】高低不平。

20、【丛杂】多而杂乱。21、【其】这里指自己。

22、【以丛草为林】把丛聚的草当做树林。以……为……,把……当做……

23、【邱】同“丘”,土山。

24、【壑】山沟。

25、【神游其中】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

26、【观之正浓】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

27、【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

28、【拔山】搬开土山。拔,移,搬开。

29、【盖】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

30、【呀然】哎呀地(惊叫一声)。

文章概括:三件趣事: 1、观蚊如鹤 2、神游“山林” 3、鞭驱蛤蟆

文章中心:通过记叙童年时三件物外之趣的事,表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以及抵制强暴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文体:散文.

幼时记趣

沈复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

我童年睁大眼睛眼力看清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译文: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2.见藐.

小代词,它的花纹

译文:看见极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3.故时

..有物外之.趣。

所以常常,时常的

译文: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4.夏蚊成雷,私拟

..作群鹤舞空。

我比

译文: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5.所向,则或

..千或百果然鹤也。

连词,那么

想象的景观或者

译文:心中想象的景观(是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6.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代词,指“群鹤舞空”的景象同“僵”,僵硬

脖子因为代词,指“昂首观之”的动作

译文:仰起头观看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7.又留蚊于素

..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在白色的慢慢地用代词,指蚊子高亢的鸣叫喜悦的样子

译文: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图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8.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在高低不平多而杂乱代词,指自己的

译文: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9.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把当做碎小的石头同“丘”,土山山沟想象中的游历

……的地方代词,指想象中的山林

译文:把丛生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10.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代词,指“二虫斗”的情景移,搬开连词,表修饰

很大的东西原来是

译文: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1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连词,表承接,然后全,都

译文: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被吞进肚里。

12.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

正哎呀地(惊叫一声)害怕

译文:我当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

13.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

..别院。

心神安定用鞭子打赶代词,它,指癞蛤蟆

译文: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一、解释加点字词:

1、

2、

3、

4、

5、

6、

7、

8、

9、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3、故时有物外之趣。

三、回答下面问题:

1、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2、什么是“物外之趣”?

3、解释成语:明察秋毫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一、解释加点字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三、回答下面问题:

1、选文第二段写的趣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用4个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细节表现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3、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限填8个字)

4、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_______”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一个“_________”字使人仿佛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解释加点字词:

1、

2、

3、

4、

5、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三、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用“定”、“细”二字分别修饰“目”、“视”,强调了。

2、对选文第三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概括。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1)神游丛草(2)神游山林

3、没有想象就没有神游的感受,请用原文写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解释成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解释加点字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4、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三、回答下面问题:

1、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成语:庞然大物

3、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4、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

1、 ________________ _

2、_____ __ ____ ____

原毁》教案定稿

《原毁》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逻辑严密的特点; 3.通过学习作者忧时伤事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个性化的思考,使学生形成对人对己的个性判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点: 1.掌握基础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认识滋生“毁”的根源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 掌握多角度、多层次对比的说理方法。 教法指导: 1.注意掌握论辩文的特征,抓住论的对象,把握辩的过程,明确作者观点; 2.反复诵读,理清文章脉络,分析多角度、多层次对比的说理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文起八代之衰”,这句话是对的赞誉,从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其文学成就看,并非过誉之辞。 “八代”指的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几个朝代正是由形成到鼎盛的时代。另外,还可从虚的角度理解“八代”,即很长时间。“衰”是针对八代中的骈文而言的。一个“衰”字,表达了唐宋古文家对骈文的贬斥和不满。从骈文的发展看,这一描述虽不乏主观色彩,但还是很准确的。因为两晋以后,骈文风气大盛,不分内容场合,几乎无文不骈、无语不偶,走向了歧途;内容上大多风花雪月,儿女情态,无病呻吟,趋于堕落。 到了唐代中叶,、柳宗元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主张用散句单行的形式写作,使这种散文逐渐代替了此前的,并持续千百年。在这场运动中,韩愈的开创之功是不可没的,并且以卓越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古典散文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散文的历史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所以,素来不轻易称许别人的也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作了“文起八代之衰”的千古赞誉。 2.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昌黎:河北省昌黎的韩氏是望族。韩文公:死后谥“文”。韩吏部:最后的官职是吏部侍郎。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着《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3.古文运动:? 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文题解读: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三、背景介绍: 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

六国论 字词翻译

翻译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 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考察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和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相比较,(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明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的很正确。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

文言文翻译

《郑人买履》译文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拿尺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译文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里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幼时记趣》译文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私下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成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看作土山,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样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我那时年龄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唉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用鞭子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峡》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隙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蔽了蓝天和太阳。除非正午,看不到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丘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是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不如船行得快啊。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影。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他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确实是趣味无穷。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鸣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梵天寺木塔》译文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

六国论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六国论》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贿赂缺点兵器或曰:六国 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保全因为都因为有人相继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 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冒着本来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 拿 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 即然这样,那么 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按理本来应该这样到达决定越满足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用侍奉柴正确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 结交 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 坚守道义 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 招致这是 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 因为等到两次使……退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 确实几乎智慧与力量消灭 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假使 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命运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 礼待 积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久的威势 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月月天天威胁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如果 比 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旧例 【知识点】 一、通假字 1、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祖辈和父辈[祖父、思厥先2.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 4、至于[以致、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孤危, 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7、而犹有可以[可以凭借]不赂而胜之之势。 8、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三、词类活用 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 作者:周向阳收集来源: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录入:Admin 更新时间:2008-10-7 23:21:00 点击数:1040 【字体:】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文言文常用字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原毁同步练习(含教师答案版)讲课讲稿

一、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 2、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病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亮疾病,卒于军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2、善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择善而从之 素善留侯张良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太祖曰“善。”乃南征 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荀子?强国》) 3、及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史记》)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济:渡河)(《左传》) 4、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听其所止而休焉/ 玉之言,盖有讽焉 盘盘焉,囷囷焉 水旱祷焉 且焉置土石 5、乃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良久乃已

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 家祭无忘告乃翁 6、其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三、指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写出古义 课文例句古义今义 1、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许多人。 2、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 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 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3、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试验,试。 四、指出下面活用的字并作解释 1、故人乐为善/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详,故人难于为善 2、即其新不究其旧/ 究其旧不图其新 3、己未有善 4、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能善是,是亦足矣/ 我善是,是亦足矣/ 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5、早夜以思 6、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五、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其责己也重以周 2、其待人也轻以约 3、重以周,故不怠

《六国论》注音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lù)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sàng),率(shuài)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yì),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ju?)先祖父,暴(pù)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jia).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bào)秦之欲无厌(yàn),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yǔ)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jì)牧以谗诛,邯(hán)郸(dān)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dài)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tǎng)与秦相较,或未易量(liàng)。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yàn)也。悲夫(f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xuē)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

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七年级上册8 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 5《以虫治虫》 6《梵天寺木塔》 7《论语八则》 8《狼》 七年级下册6 9《赵普》 10《黄鹤楼》11《于园》 12《黔之驴》 13《爱莲说》 14《两小儿辩日》 八年级上册5 15《晏子使楚》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 18《记承天寺夜游》 19《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下册7 20《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 24《口技》 25《送东阳马生序》 26《山市》 九年级上册7 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 31《岳阳楼记》 32《醉翁亭记》 33《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 九年级下册8 34《曹刿论战》 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38《愚公移山》 39《出师表》 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1《田忌赛马》

七年级上册课文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去拿尺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

新初一初二古文翻译练习及内容默写

(2018初三复习)初一初二古文词语解释和重点内容默写练习 (初一上): 一、《刻舟求剑》词语词释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4、”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人曰:“何不试之.( ).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二、《楚人有涉江者》词语解释(通假要写明通哪个词): 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 )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 )此,不亦惑.( )乎? 三、回答问题: 请写出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 ---------------------------------------------------------------- 《幼时记趣》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 秋毫 ..(本义:比喻:) 2、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3、故.()时有物外之.()趣。 4、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5、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6、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7、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8、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9、果如鹤唳.()云端,怡然 ..()称快。 10、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11、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1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13、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 14、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15、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6、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文言文字词翻译教学总结

文言文字词翻译 41.绝,jué (1)动词 断绝 例: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野心。 绝交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能够凭借江东的军队同中原的曹操相对抗,不如及早和他绝交。 横渡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译文:借助舟船的,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停,止 例: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译文:忽然听见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都停止了。 (2)形容词 达到极点 例:以为妙绝。(《口技》)译文:认为(这段口技)妙到了极点。 陡峭的 例: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译文: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 隔绝的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译文:率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3)副词 很,非常 例: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译文:佛印很像弥勒佛。 全然

例: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译文:心力、眼力、耳力都用尽了,蟋蟀的踪迹和声音全都没有。 42.堪,kn 动词 经得起,受得住 例: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译文:可是处境是那样危急险恶,一个接一个出现,就不是在人世间所能忍受的了。 胜任 例: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译文:连作一个小官吏的妻子都不能胜任,怎能跟县令的公子相配。 能够 例: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不能回想,在佛狸祠堂前面,祭祀的香火旺盛,非常热闹。 43.克,kè 动词 战胜,攻下 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之战》)译文:攻打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成功,完成 例:前虞跋胡,后恐疐zhì尾,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译文:前边怕踩到狼下巴上的垂肉,后面又怕压到狼的尾巴,装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能够 例: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那么天下的格局就可以定下来了。 克制,约束 例:克已复礼。(《论语》)译文: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通"刻",刀刻,雕刻

17《原毁》导学案

17《原毁》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查: 1.作者简介: 愈(768—824),字,自谓,世称,谥号“”,后人尊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南河阳人。与同为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等。 3.古文运动: 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和柳宗元一起提出“”“”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之首。 二、文题解读: 《原毁》是韩愈的“”(《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原”就是,“原毁”就是。 三、背景介绍: 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况,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所谓“”,“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韩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和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起当权者注意从而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原毁》。 四、预习检测 认真听朗读,注意字音 (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口头回答问题) 五、诵读课文后,结合学案解释并疏通研讨课文第一节 1.自行译读,解释第一段中文中重点的字词: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古代女子称丈夫;古代指普通百姓 (2)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戏曲、曲艺、杂技、影视等演员

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 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2.“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不译,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

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 5.“补”,即补充。 一种情况是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应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根抚尺罢了”。 另一种情况是指文言文中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翻译时要补充完整,有以下4种情况: (1)省主语。例《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在“具答之”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在“便要还家”之前省略了“村人”,翻译时要增补进去。 (2)省略介词或介词宾语。 例:“放之山下”(《黔之驴》)的意思是“把它放到山下”,可见原句中省略了“于”(应为“放之于山下”),“于”译为“到”。再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句中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可译为‘此”,“这”,指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省略动词的宾语。例如上文提到的“便要还家”一句,动词“要”同“邀”,其后省 略了宾语“渔人”。 (4)省略动词谓语。如《登泰山记》中“极天云一线异色”,省略了“呈”,即为“极天 云呈一线异色”,可译为“呈现”。总之,这些省略成分在翻译时一定要充实完整。6.“调”,即调整,文言文有和现代汉语的语序、词序不同的,翻译时要对原文语序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一)

1.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译:秦朝统治者喜欢豪华奢侈,别人也顾念自己的家啊。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译:我从小没有适应适俗的性格,天性本来热爱山林。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译:爱护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译:当初假设韩魏楚三国爱惜各自的土地,齐人不归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到秦去。 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会商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珍奇的器物,贵重的宝贝和肥沃富饶的土地。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译:故意躲藏不露面,害我挠头正徘徊。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译:百姓都以为王是吝啬。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译:见大王的爱女在荒野上放羊。 安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译: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译:距离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既来之,则安之。 译:已经使他们归顺了,就使他们生活安定。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译: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风雨不动安如山。 译:风雨不动摇,像山一样安稳。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使它的恩德和道义很深厚。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岂能屈身低眉讨好权贵,使我反而不能开心舒颜 沛公安在 译:沛公在哪里 被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译: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译:成名归来,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像披盖冰雪一样。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 译:承蒙您加惠于我,怎能背弃恩德 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 译:再次是戴刑具,受杖打而受辱。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译:英雄的流风余韵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消失。 何桀,纣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译:夏桀王和殷纣王是多么猖狂放肆,只走邪路以到寸步难行。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译: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边走边吟叹。 倍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译: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国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进攻秦国。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译: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译:希望您向项将军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记他的恩德的。

原毁导学案教师版

17、《原毁》导学案(高二16-20班)(教师版) 主编人:伍雪玲审核人:莫文英终审人:饶志青使用年级:高二实验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课文,认识滋生“毁”的根源及其危害。 技能目标:学习对比的说理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韩愈写作本文的目的,关注社会、关注现实。 【教学重难点】掌握积累文中文言重点词语、特殊句式;认识滋生“毁”的根源及其危害。 【学法指导】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 一、课前检测 1、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2、《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作者是有感而发:安史之乱后,唐朝执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结党营私,而由于上层统治者求全责备,下层地主阶层很难登上政治舞台,即使得官,也“动而得谤”,屡遭排挤。面对这样的现实,韩愈写下此文,希望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3、你学过的韩愈诗文名句有哪些 二、自主学习 ①古之君子,其责.(要求)己也重.(严格)以.(“而”,又)周.(全面,周全),其待人也轻.(宽容)以.(相当于“而”,又)约.(要求低)。(1)重以周,故不怠.(懈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好事)。(2)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探求)其所以 ..(……的原因)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这样),而我乃.(却)不能是.(这样)!”早夜以.(相当于“而”,表修饰)思,去其不如舜者,就.(追求、仿效)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对)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比得上)焉.(代词,他);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这)人.(指古之君子)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缺点)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3)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足够)为良人矣;能善.(擅长)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苛求)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4)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做到)也,一艺,易能.(掌握)也;其于人也,乃.(连词,却)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这)亦.(也)足矣.(语气助词,了)。”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②今之君子则不然 ..(不是这样)。其责人也详.(完备,这里指要求高),其待己也廉.(少,这里指要求 低)。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 ..(自己的收获)也少。己未有善.(优点,长处),曰:“我善.(擅长)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技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通“稍”) 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 ...(不值得称道)也。 ..(太低)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 彼虽善是,其用.(功用,本领)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考虑)其十;究.(追究)其旧,不图.(考虑) 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声望)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叫做)不以众人 ..(一般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5)

六国论重要字词+翻译

阿房宫赋 杜牧 一、重要字词填空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 ...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 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 ..回,檐牙..,囷囷焉,蜂.()()()()() 房水涡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 ()()()()()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 ()()()()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 ....,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 () 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倚叠 ..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 间。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 ..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 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 ..,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 ()() 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 () [ ],楚人一炬...! ()()()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 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苏教版七上语文 第7课《幼时记趣》校本作业1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幼时记趣 班级: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自编A) 微风吹过,湖面上泛起层层liányī;风过后,小雨xīlì下过不停,湖中的荷花在微风和小雨中摆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自编A)()A.今天打扫卫生的是一二组。 B.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 C.船在动,星也在动,他们是这样的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D.《幼时记趣》节选自《浮生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的一项是(自编A)()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 ... A.如果学习方法运用恰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 。(七上P36) B.他在台上作报告、台下的听众们很有兴趣地听得津津有味 .... 的襄阳古护城河,那真是惬意无比啊! C.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时节,泛舟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 (七上P37) D.他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 。(七上P42)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选编B)()A.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C.这种盆景最好放在案头上比较合适。 D.在“最炫文言风”的热潮中,使一些流行语和英语被翻译成了文言文,颇添语言美感。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一④每题1 分,⑤一⑥每题2 分)(自编A) ①多行不义,。②,吾贼也。 ③江山代有才人出,。④梅雪争春未肯降,。 ⑤《次北固山下》中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诗句是:,。 ⑥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中形象地表现出成功的原因的两句经典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7分)(选编) 初一年级将开展“我爱文学”之“走进诗歌”读书周活动。 【活动一:最美创意】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常见的有: 安、卑、备、被,鄙、毕、薄、踣、步、察、策.长.尝、朝、彻、称.诚.惩、驰、出.辞.次,从、错、达、旦、箪,当、道、得、等,敌,吊,度,端,定、毒、恶、发,凡,伐、犯、方、分,菲、奉、否,夫,扶.拂,福,富,负、赋、覆、更、苟,故、顾、固、观、光,归、好、号、还、惠、及、极、疾、计、加、假、间、简、见、节、竭、津、尽、进、居、举、具、聚、苦、劳、类、良、临、虑、论、漫、靡、灭、名、明、命、没、谋、难、平、期、戚、奇、强、窃、清、请、穷、秋、求、取、去、全、任、容、入、塞、上、少、舍、身、生、胜、师、实、食、使、事、是、时、属、说、素、汤、通、痛、亡、望、为、谓、闻、徙、牺、鲜、向、效、信、兴、行、形、修、徐、许、寻、业、遗、异、易、诣、益、阴、应、盈、游、余、语、喻、缘、远、阅、责、章、知、止、治、致、众、专、走、足、作、坐 部分列举:(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得广厦千万间)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被坚执锐)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