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作品中的叙事特点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泰 州 学 院
毕 业 论 文(设 计)
(2017 届)
题 目: 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作品中的叙事特点
院(系、部): 人文传媒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文秘)
姓 名: 谢筱薇
学 号: 04130329
指导教师: 唐小霞
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申明
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 密 □,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指导老师签名(手写):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作品中的叙事特点
摘 要: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世界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被称为“推理小说女王”。她的侦探小说有很大的吸引力,能运用不同的叙事视角进行描写,给人不一样的感受;叙事结构独特,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加上空间叙事手法,让人欲罢不能;叙事语言丰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很大作用,能通过一系列对话完成背景、线索的介绍,言语中透有女性的温情。本文通过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3方面从叙事特点的角度讲述剖析她的侦探作品,感受回味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叙事特点
On narrative features in detective works by Agatha Christie
Abstract: Agatha Christie was one of the three masters of reasoning Literature. She is known as the queen of reasoning fiction. The novels written by her is very attractive to us.She can apply to different narratives points of view and give us different feelings.Her novels

have unique narrative structure. Her novels have a complicated plot with a quirky twist. The story is full of expense. Besides,they have space narration skill. They attract us to keep reading.They have rich narrative languag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orming characters.It can finish the introduction of novel background and clues by a series of dialogue.It has lenient of women in language.I analyse her detective novels by talking about narratives points of view,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narrative language.We can feel the charm of lead a person to endless aftertastes from a characterictic of narrating.
Key words: Agatha Christie; detective novels; characterictic of narrating
目录
绪 论 1
1叙事视角 1
1.1第一人称叙事视角 1
1.2第三人称叙事视角 3
2叙事结构 3
2.1 “悬念”结构 3
2.2 空间叙事 4
3叙事语言 4
3.1 人物形象塑造 5
3.1.1 波洛侦探 5
3.1.2 马普尔小姐 5
3.2女性语言特征 6
3.3 对话 7
结 语 7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绪 论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是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和日本的松本清张、英国的阿瑟?柯南?道尔并称为世界三大推理文学宗师,对英国侦探小说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她一生共创作80多部长篇小说,100多个短篇,17部剧作,她作品的销售量在书籍发行史上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她的《捕鼠记》连续多年上演,她在英美等国连续数年都是畅销书作家的榜首,1971年,因为她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被英国女王授予女爵士的称号。
她的小说突破了传统限制,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看似平常的描写和对话,往往隐藏着破案的关键,看似无关的情节,到故事的结尾会反转为最重要的一环。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文学魔力总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读者,她作为欧美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以她独特的写作功力开创了新时代侦探文学的辉煌,给人以美的享受。
本文将通过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这三个方面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进行一个多方位的探讨,选取她比较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几部作品来分析她的叙事特点,将作品的魅力很好地展现出来。
1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的丰富性使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更加的饱满,更富有阅读的趣味性。运用多种不同的叙事视角让作品不显单调无趣,更富多样性。
1.1第一人称叙事视角
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仅占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极少部分。侦探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话,就很有代入感,在这部小说里仿佛你就是主角,你跟随着主人公的行动、心理活动对这整个案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更像是融入了整个大背景,仿佛你就生活在这里,看着这一幕幕发生。
《罗杰疑

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成名作,被誉为“波洛33次极其浪漫的侦破中最光耀史册的一次”,它动摇了侦探小说许多的创作规律。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展开,以谢泼德医生的自述向我们慢慢讲述事件的发生经过。罗杰被杀后,他一直以侦探波洛助手的形象出现。他在案件中并不是主要人物,叙述者的身份使他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成为凶手的可能。情节中的线索都是由他提供,像谢泼德说是男管家打电话通知他罗杰死了的消息,事实上帕克根本就没打过电话,这是用来迷惑警督办案的;他离开罗杰家时还吩咐管家说,罗杰和他说不希望有任何人去打搅罗杰,其实那会罗杰就已经死了;晚上离开罗杰家的途中,在家门口附近,9点的时候遇到一个陌生人的事也是他一开始告诉警督的;昨晚来罗杰家赴宴时,听到客厅里发出关银柜盖子的声音这种线索也是。凶案中的所有疑惑也是由他叙述出来的。他对客厅女仆埃尔西?戴尔到底把什么文件弄乱了,艾克罗伊德竟然会发这么大的脾气表示疑惑。波洛对案件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谢泼德对他讲述的内容。
他在叙述中语言连贯,逻辑清晰,也没有瞎编乱造,甚至写了 “我”这个人物的心理状态,几乎完整地呈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除了他那一部分。首先,谢泼德作为医生,智力能力毋庸置疑,他的概述条理清晰,他提供了罗杰家书房的全貌,场景的提供也成为他叙述可靠性的重要证据,读者似乎可以下判断,他的叙述是可靠的。但谢泼德的自白书中写到“说实话,我并不知道我是否在潜意识中认为,像他那种固执的老头最好还是不要叫他读那封信。”这句话有点暴露了他的心理,他怕被罗杰发现弗拉尔斯太太的钱是他敲诈的,不然他这一辈子就完了,所以他才起了杀心。
读者很容易忽视第一人称“我”的形象,在结局揭晓之前,读者一直在猜测真正的凶手,其实小说一开始就有暗示:“我并不想装模作样地认为,我能够预料今后几周将要发生的事。我确实无法预料,但我有一种预感,震撼人心的时刻即将到来。”大家都被阿婆细腻的笔触掩盖了仔细的思考,并没有想过这种叙述方法竟与凶手有关,从而蒙蔽了双眼。作者猜到了读者的心理,但她并没有借人称的角度来隐瞒相应的情节,反而将一个凶手的心理活动如实地描写出来,结局令人回味无穷。
同样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者身份,克里斯蒂波洛系列中有多部以黑斯廷斯为叙述者的小说。以波洛身边的人的视角写波洛办案的全过程,更有说服力,对读者来说能更清楚地知道案件的经过﹑破案的过程,更靠近真相,却总是与真相失之交臂,

更能体现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令人佩服。
黑斯廷斯作为波洛的朋友,容易被情感支配,作为案件的叙述者,他更为感性与情绪化,在辅助波洛探案时,常以自己的判断下定论。如《悬崖山庄奇案》一书,故事讲述的尼克?巴克利小姐要求波洛保护她免受伤害,实则是个善于交际的说谎精,欺骗波洛一众人,为了继承大笔遗产杀害与她重名的亲戚,手段高明,事后波洛还被蒙在鼓里,为保护她的安全想尽办法。以黑斯廷斯为第一人称,也有缺陷,他没有真正把握这些人物的性格,导致在与波洛讨论案情的时候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没有考虑周全,作者这样写也是为了衬托波洛的聪明智慧,烘托主要人物。
1.2第三人称叙事视角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者并非刻意忽略整体性描写,对细节的过分强调使叙述产生了偏离,缺乏整体轮廓性的描述,是真实的,但却是不可靠的。
《空谷幽魂》这部小说也有戏剧性,作者凭借着读者对复杂剧情的笃信,不相信真相的简单性,不相信这显而易见的谋杀动机,制造了这一案件。
这部小说里,利用语言描写了很多人物私人的感受、想法,尤其是亨里埃塔和约翰的内心戏偏多,着重描写了亨里埃尔在雕塑作品时的内心想法,几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而真正的凶手的感受相比之下较少描写,有点故意引导的意思,所以用第三人称描写,有一定的不足,不能把握整体案件的走向,很容易误入陷阱。读者在读完之前也在猜想凶手是谁,结果竟是出乎意料的,是在一开始拿着枪的他的妻子,中间出现了转折,拿着的枪并不是杀死约翰的那把,最后却通过凶手的自述说了出来,主要人物为了约翰的约定保护凶手,没有透露她知道的事情。 不过读罢,也觉得在情理之中,因为会为凶手格尔达的处境抱不平、难过,觉得生活不应该这么窝囊,全都围着约翰转,然而有很多线在这部小说中,使人迷惑。
2叙事结构
2.1 “悬念”结构
她的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布局巧妙,悬疑总是能保持到最后一刻。翻开一页,读者立即就会被其中的文字所吸引,读完仍觉意犹未尽,总是要再思考一番,是因为克里斯蒂处处设下悬念,小说中人人都有被怀疑的动机,让读者不禁引发对某段话的思考,之后的章节里再慢慢解开,所以在小说结尾之前对真相求索的脚步停不下来。
《无人生还》被认为是文学历史上成就最高的推理小说之一,10个人被囚禁于隔绝的荒岛上,他们一个个相继被杀害,凶手就在其中却又无迹可寻,他们彼此怀疑又互相依赖,每个人的房间墙壁上都刻着一首古老的童谣,暗示了所有人的命运,余下的幸存者越来越少

,当最后只剩一人准备自杀,读者以为谜底已经完全揭晓时,作者制造了一个最棒的悬念,凶手并不是最后的幸存者,而是之前“死去”的法官,他有很强的正义感但是有点病态,想让那些犯了错的人偿命,就想用这种神不知鬼不觉、精心策划又无人侦破的杀人方法了结他们的生命,最后法官在“审判”了所有人后也自杀了,让所有人都为作者巧妙的布局所折服。
小说在文章的开头就设定了文中人物最后的结局,牢牢吸引读者的是他们如何按照那首童谣的内容陷入死亡的泥潭,她不断地制造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在悬念中读者如痴如醉,而小说的情节又在意外中臻于完美。
相信看过《悬崖山庄奇案》的人都会被尼克?巴克利小姐非凡的犯罪头脑和伪装技巧所折服,波洛总是侦破别人的阴谋,这一次他却大上其当,在一开始就被扯进阴谋里,忙上忙下,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套别人的话,为凶手设下种种难关,在自以为万无一失的时候,却只能看着谋杀案发生在他眼皮底下。对以往侦探小说写作手法有所了解的读者还以为如之前套路一般,却没有想到作者改变了写作规则,让凶手实现了她的阴谋,直至最后,之前的种种悬念才被波洛的分析一步步地揭开,读者才发觉那些之前自己关于谁是凶手的想法都被否定,所有的蛛丝马迹在故事的结尾由伟大的波洛侦探慢慢拨开、理顺,又一案件可以记入成功的历史了。
2.2 空间叙事
作者把空间作为事件发生的场所,能利用空间更好地表现时间。读者在身临其境的同时,能充分理解人物的心理,充分调动各种心思,参与故事的发展。
克里斯蒂喜欢将背景设置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她开创了密室封闭谋杀案的先河,她笔下的凶案现场,有一个偏僻的小镇,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一列火车的狭窄车厢,一座破败的古宅。作者这样安排恰到好处,正是在这样的封闭空间,案件才更加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为之后的情节发展打下基础。
故事的发展完全建立在空间框架的基础上,满足了读者主动参与其中的心理需求。这些相对封闭的地点使作者更容易引出线索,营造紧张的氛围,读者也只能在这些狭窄空间里对潜在的凶手进行猜想,所以说限制了读者的阅读视角,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3叙事语言
语言也是小说很重要的部分。单一的语言读者会感到无聊,引人入胜的叙事语言会使陶醉在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说中。
作者会几笔带过一些关键性的线索,有时有好几个犯罪嫌疑人让读者猜测,让真正的罪犯隐藏其中,在结尾部分,侦探解释案情时,达到出人意料的文字效果,给读者带来阅读侦探小说时真正的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