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知识点总结

光学知识点总结
光学知识点总结

光现象知识总结

一.光的产生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

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二.光的传播 1.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密度不均匀的液体或气体中传播会折射,比如海市蜃楼,星星闪烁,通过火苗看物体会晃动。

2、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物理模型法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

之一。

辅助线:法线和光的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表示。 实际光线:用实线表示,且带有箭头。 3、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站对看齐。

②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

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日地月同线时,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在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

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

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其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 关。只与光源(亮物体)的形状有关。 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共同决定。

稍大的小孔成模糊的像,较大的大孔不能成像,只能形成与大孔相同形 状的亮斑。

4、光速: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可以传播)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 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三、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实验:光的反射定律

1.实验材料准备材料:激光笔、平面镜、白纸板、量角器、纸筒(牙膏盒)等。

2.实验过程

用光反射实验器演示光的反射规律:

图4-2-1所示是光的反射实验器,实验器的底座上两个

白色的光屏必须垂直于镜面,光屏的作用的是显示光路。

若旋转右半面光屏,则看不见反射光线,证明反射光与入

射光和法线三线在同一平面;若光屏不垂直于镜面,则看

不见光路,说明三线所共的平面垂直于镜面(法线始终垂

直于镜面)。

图4-2-1

3、反射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在反射光的区域看到强反射光。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①迎着月光走,亮的地方是水坑;背着月光走,暗的地方是水坑

②黑板反光是发生镜面反射;我们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③在桌子上铺白纸,把一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电筒垂直照射,从侧面看纸比较亮(发生了漫反射),镜子较黑暗(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也垂直于镜面)

四.平面镜成像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观看虚像:折射或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只能用眼睛观看,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注:一切实像都是倒立的,一切虚像都是正立的。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有:玻璃板(薄或深色玻璃)白纸两支相同的蜡烛刻度尺

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透过玻璃板观察,用同样的蜡烛与虚像重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归纳法(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多次实验才能得出普遍性结论)

(1)用玻璃板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使用刻度尺:为了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玻璃板前表面)的距离

(3)用同样的蜡烛与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为了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并证明像与物大小相同

(4)检验像的虚实:用白纸做光屏放在玻璃板后,观察白纸,白纸上没有像的形成,说明平面镜所形成的虚像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5)像和物关于平面镜轴对称

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叫焦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平行光入射,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焦点,似乎从虚焦点射出,应用: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

五.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两线分居,法线居中,空气中的角大于水或玻璃(光密介质)中的角,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靠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远离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变浅,以水里看岸边物体会变高。

用鱼叉叉水里的鱼,瞄准鱼的下方

用激光瞄准水中的鱼,瞄准鱼的身上

六.透镜

1、名词解释: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会聚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发散光

透镜的三条基本光路

凹面镜

凸面镜

F F

凸透镜:①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经过焦点 ②经(从)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③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反向不变。

凹透镜:①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远离主光轴,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 ②斜着射向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③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反向不变。

注: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体离焦点越近则像越大,物离焦点近则像远像变大,物离焦点远则像近像变小。遮住凸透镜一半只会使像变暗,其它不变。

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发现

纸上有一个亮点,用尺子量出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2.在透镜的两端找到一对等大的像,此时像和物的距离为四倍焦距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焰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烛变低则像变高)。

(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烛焰在焦点上或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③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3)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两组数据,并记录像的大小和状态。

物体位置变化对像的大小,位置的影响。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靠近焦点像最大)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靠近焦点像最大)

物距减小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

八、眼睛和眼镜

物体 → 光 → 视网膜 → 视神经 → 大脑

正常的眼睛:近点 大约10cm 远点是无限远 明视距离25cm

近视眼:晶状体太厚 焦距变小 像落下视网膜前

戴凹透镜(眼镜) 远视眼:晶状体太薄 焦距变大 像落下视网膜后 戴凸透镜(眼镜)

九.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物镜的作用

倒立放大 实像(相当于投影仪)

望远镜物镜的作用

倒立缩小 实像(相当于照相机)

显微镜目镜的作用 正立放大 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望远镜目镜的作用 正立放大 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十,光的色散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蓝。

所有的光混合在一起:白光。 没有光时:黑色

注:没有所谓的黑光,我们看见的黑色是因为物体吸收所有的光,所以呈黑色的 所有的颜料混合在一起:黑色 没有颜色:白色

透明物体 由透过它的光的颜色决定

不透明物体 由表面反射色光的颜色决定

白色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红外线的应用:传递信息:电视遥控器

热辐射:红外烤箱 红外夜视仪

一切物体都在发射红外线 同时也在接收红外线

矫正方法: 当光透过:

能量集中穿透性强:夜视仪

紫外线的应用:荧光作用:验钞机

杀菌消毒:紫外消毒灯

危害:过量接受紫外线照射,人会患皮肤癌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初中光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光学知识点总结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可分为 (1)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2)人造光源如:蜡烛,电灯 2、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直线传播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无影灯 ②小孔成像:倒立、实像 3、光的传播速度":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 (2)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 (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二、光的反射 1、反射现象:光射到物体的表面被反射出去的现象 2、概念: (1)一点:入射点 (2)二角: 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②反射角:反射光学分与法线的夹角 (3)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3、反射定律: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异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4、反射分类: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 (2)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

5、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等大,正立,虚像) 三、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介面上将发生光路改变的现象。常见现象:筷子变"弯"、池水变浅、海市蜃楼。 2、光的折射初步规律:(1)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折射角小于反射角(2)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不变(4)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 3、光路是可逆的 四、光的色散 1、定义:白光经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三基色:红、绿、蓝。混合后为白色 3、颜料三原色:红、黄、蓝。混合后为黑色 4、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透过的色光。(透明物体让和它颜色的光通过,把其它光都吸收)。 (2)不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反射的色光。(有色不通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 五、光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相关概念: ①主光轴 ②焦点(F) ③光心(O) ④焦距(f) 3、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异侧焦点; ②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完整版)初二光学知识点整理

光学知识点知识点整理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例如,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如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 ●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 不需要介质。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井底之蛙、影子、日食、月食、一叶障目。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①激光准直. 排直队要向前看齐. 打靶瞄准 ②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 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 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 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1 3 2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可能放大,也可能宿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证明像长和物长之比等于像和物分别距小孔屏的距离之比。 4、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光线是假想的, 实际并不存在) 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5、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1)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2)光年是长度的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时间所走的路程,1光年=3×108 米/秒×365×24×3600秒=9.46×1015米 注意:光年不是时间的单位。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光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探究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设计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2-2所示。 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 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光学设计考点总结

i p 一.球差 轴上物点发出的光束,经光学系统以后,与光轴夹不同角度的光线交光轴于不同位置,因此,在像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弥散斑,这就是球差。 二.色球差 F 光的球差和C 光的球差之差,称为色球差,该差值也等于边缘光和近轴光色差之差。 三.波像差 对于实际的光学系统,由于像差的存在,经光学系统形成的波面已不是球面,这种实际波面相对于理想球面波的偏离就是波像差。 四.点列图 由一点发出的许多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因像差使其与像面的交点不再集中于同一点,而形成了一个散布在一定范围的弥散图形,称为点列图。 五.单个折射球面的三个无球差点 单个折射球面的三对无球差点位置是(球心处、顶点处、齐明点处) 六.光学传递函数 将物的亮度分布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或傅里叶积分,将光学系统对各种频率的正弦光栅的传递和反应能力作为像质评价指标,称为光学传递函数。其曲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等于中心点亮度,还可以通过MTF 曲线下降速度的快慢来评价光学系统成像质量,下降越慢,成像质量越好。 七 子午平面:包含物点和光轴的平面 弧矢面:包含主光线并与子午平面垂直的面 八 7种像差哪些与孔径有关,哪些与视场有关,哪些与两者都有关?仅 与孔径有关的像差有:球差、位置色差; 仅与视场有关的像差有:像散、场曲、畸变、倍率色差; 与视场和孔径都有关系的有:彗差 九.二级光谱 消色差系统只能对二种色光校正位置色差,它们的公共焦点或像点相对于中间色光的焦点或像点仍有偏离,这种偏离称为二级光谱。 如果光学系统已对两种色光校正了位置色差,这两种色光的公共像点相对于第三种色光的像点位置仍有差异,该差异称为二级光谱。 十.解释五种赛德和数 第一塞得和数∑S ? 也称为初级球差系数,用来表征初级球差。 ∑S ? =∑luni (i -i ')(i '-u ) 第二塞得和数∑S п 也称为初级彗差系数,用来表征初级彗差。 ∑S ц=∑S 1 i 第三塞得和数∑S ш 也称为初级像散系数,用来表征初级像散。

中考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精选).doc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负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 1/2 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 倍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困 气体能在空气中阖,产生便靠灭祐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屈]产生的气体是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 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豚水主体|是|冰川团,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匹 3.水何|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 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秆①陆上内循环:陆地一一大气 5.水的循环彳L②海上内循环:海洋一一大气 L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1)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植物的蒸腾和冰川的升华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地 下径流) (2)地球于水体的昨?更新周期最堆的是大气水 6.每年的|3月22百|为| “世界水百”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正氧负氢,氢2氧1) 实验结论:水*: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国和园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西。.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 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1、密度的公式: m P= ------- (公式变形:m=pv v=m / P ) P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 ? 水的密度为lo 0X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lkg/m3=lX10 -g/cm3

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常见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 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0永不变;酸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2、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 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AgCl、BaSO4(其中仅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微溶于水:Ca(OH)2、CaSO4、Ag2SO4 3、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S (7)氢硫酸:H 2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小苏打:NaHCO3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 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4、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物质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 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 B、黄色固体:硫粉(S) 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铜(Cu)、氧化汞(HgO) .5H2O D、蓝色固体:胆矾CuSO 4 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锰酸钾K2MnO4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H、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应用光学各章知识点归纳复习整理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波面: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等相位面称为波阵面,简称波面。光的传播即为光波波阵面的传播,与波面对应的法线束就是光束。 波前:某一瞬间波动所到达的位置。 光线的四个传播定律: 1)直线传播定律:在各向同性的均匀透明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相关自然现象有:日月食,小孔成像等。 2)独立传播定律:从不同的光源发出的互相独立的光线以不同方向相交于空间介质中的某点时彼此不影响,各光线独立传播。 3)反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之比等于折射光线所在的介质与入射光线所在的介质的折射率之比,即n n I I ''sin sin 光路可逆:光沿着原来的反射(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媒质表面,必定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折射)出媒质的性质。 光程: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几何路程S 和介质折射率n 的乘积。 各向同性介质:光学介质的光学性质不随方向而改变。 各向异性介质:单晶体(双折射现象) 马吕斯定律:光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始终保持着与波

面的正交性,并且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 费马原理:光总是沿光程为极小,极大,或常量的路径传播。 全反射临界角:1 2arcsin n n C 全反射条件: 1)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 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中各个光学元件表面曲率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物点/像点:物/像光束的交点。 实物/实像点:实际光线的汇聚点。 虚物/虚像点:由光线延长线构成的成像点。 共轭:物经过光学系统后与像的对应关系。(A ,A ’的对称性) 完善成像:任何一个物点发出的全部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仍然聚交于同一点。每一个物点都对应唯一的像点。 理想成像条件:物点和像点之间所有光线为等光程。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宇宙空间1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一节四季的星空 1.星图上的方位判断 星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3.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1)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的周期为365.2422天。 (2)阳历日、月时间的依据 阳历月份天数是依据四季更替的周期和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安排的。由于四季更替周期为365.2422天,故采用大小月,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2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 (3)阳历闰年的安排 阳历在每400年中设97个366日的年(闰年),其余的303年为365天(平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4.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1)月相的含义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成因 ①月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②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3)月相名称及其出现时间的判断

①当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居中时为新月(朔),时间为农历初一,地球居中时为满月(望),时间为农历十五、十六。 ②当日、月、地三者相互垂直时,月球向日、地另一侧运动时为上弦月,时间为农历初七、八;月球向日、地中间运动时为下弦月,时间为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③月相 ④月相变化的周期29.53天。 (4)农历月天数的安排农历月中。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大小月相间分布,所以要安排闰月的方式与公历保持一致。 第二节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1.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l500万℃,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运动,绕着太阳旋转一周需要一年时间。 (2)月球的基本概况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月球本身不发光。月面的阴暗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低地地区,月面的明亮部分属于月球表面的高原、山地地区。月面有众多的环形山。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为一个月,它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周期恰好也是一个月,所以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都是同一副面孔。 2.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1)常见的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黑子、日珥和耀斑。太阳黑子发生于光球层,

武汉大学印刷应用光学复习重点总结(15-16年度)

第一章: 1、几何光学四项基本定律: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均匀介质中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独立传播定律:不同光源(非相干光)不同方向的光束独立传播; 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符号正负 光路可逆定律: 2、全反射及其产生条件: 在一定条件下,入射到介质上的光会全部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而没有折射光产生,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全反射现象。 入射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必须大于临界角。 3、光程、共轭、完善像: 光程表示在相同的时间内光在真空中通过的路程 共轭:对某一光组组成的光学系统来说,物体的位置固定后,总可以在一个相应的位置上找到物体所成的像,这种物象之间的关系在光学上称为共轭。 完善像:理想光组能使物空间的同心光束转化为像空间的同心光束(球面波仍为球面波),也就是物空间一点经光组成的像仍是一点,即物空间与像空间是:点点对应;线线对应;面面对应而形成的像叫完善像 第二章: 1、单球面折射成像存在球差的原因: 轴上物点粗光束成像:r , n , n’给定,已知L 和U ,求解L’和U’,正弦定理,折射定律 2、焦距,近轴相似: 像方焦距:物点位于左方无限远处的光轴上,即l→∞,表示无穷远处物点对应的像点,称为

像方焦点或后焦点。此时像方截距称为像方焦距,或后焦距。 焦距:像方焦距的正负决定了球面其汇聚还是发散作用,故将像方焦距为焦距 近轴相似:将物方倾斜角U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人为选择靠近光轴的光线,只虑近轴光成像,这时可以认为可以成完善像 第三章: 1、理想光学系统、主平面; 理想光学系统:能够对足够大空间内的点以足够宽光束成完善像的光学系统 (通常把物象空间符合“点对应点,直线对应直线,平面对应平面”关系的像称为“理想像”,把成像符合上述关系的光学系统称为“理想光学系统”) 理想中,每一个物点对应于唯一的一个像点,即“共轭” 理想中,物空间和像空间都是均匀透明介质,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定律,由点对应唯一像点可推出直线成像为直线、平面成像为平面,即共线成像理论 主平面:不同位置的共轭面对应不同放大率。总有一对共轭面的垂轴放大率β=1,称其为主平面,物平面称为物方主平面,平面与光轴交点称为主点 2、求轴上某点的像(多种方法): 第四章: 1、一致像: 当物为左手坐标系,而像变为右手坐标系(或反之),这样的像称为“非一致像”,也叫做“镜像”;当物用左手坐标系,通过光学元件后所成的像仍为左手坐标系,则称这样的像为“一致

初中光学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光学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光学的知识点总结 光学(optics)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与光学工程技术相关的学科。下面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光学的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小孔成像: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4、面镜: 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 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 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 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 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 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 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

大学化学相关知识点整理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 P 时的状态。 液体溶液中溶剂或溶质的标准状态—溶液中溶剂可近似看成纯物质的标准态。在溶液中,溶质的标准态是指压力θP P =,质量摩尔浓度θb b =,标准质量摩尔浓度11-?=kg mol b θ,并表现出无限稀释溶液特性时溶质的(假想)状态。标准质量摩尔浓度近似等于 标准物质的量浓度。即11-?=≈L mol c b θθ 5、 物质B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θm f H ?(B,相态,T )是指在温度T 下,由参考状态单质生成物质B (1+=B ν)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6、 参考状态一般指每种物质在所讨论的温度T 和标准压力θP 时最稳定的状态。个别情况下参考状态单质并不是最稳定的,磷的参考状态是白磷4P (s,白),但白磷不及红磷和黑磷稳定。O 2(g)、H 2(g)、Br 2(l)、I 2(s)、Hg(l)和P 4(白磷)是T=298.15K ,θP 下相应元素的最稳定单质,即其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 7、 在任何温度下,参考状态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均为零。 8、 物质B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θ m c H ?(B ,相态,T )是指在温度T 下,物质B(1-=B ν)完全氧化成相同温度下指定产物时的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第四节:Hess 定律 1、 Hess 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或分几步完成,其总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总是相等的。其实质是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 2、 焓变基本特点: ⑴某反应的θm r H ?(正)与其逆反应的θm r H ?(逆)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即

大学光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光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光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与光学工程技术相关的学科。下面,XX为大家分享光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可分为 (1)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2)人造光源如:蜡烛,电灯 2、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直线传播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无影灯 ②小孔成像:倒立、实像 3、光的传播速度":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108 (2)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 (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1、反射现象:光射到物体的表面被反射出去的现象 2、概念: (1)一点:入射点 (2)二角: 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②反射角:反射光学分与法线的夹角 (3)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3、反射定律: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异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4、反射分类: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 (2)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 5、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等大,正立,虚像) 1、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介面上将发生光路改变的现象。常见现象:筷子变"弯"、池水变浅、海市蜃楼。 2、光的折射初步规律:(1)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折射角小于反射角(2)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不变(4)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 3、光路是可逆的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超详)

初中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 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 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 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 碱式盐。 4. 化学用语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某一种元素。 ②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 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 1 )伞形式: COOH OH H 3 2)锯架式:CH 3 OH H H OH C 2H 5 3) 纽曼投影式: H H 4)菲舍尔投影式:COOH CH 3 OH H 5)构象(conformation) (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的椅 式构象。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 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 在相反侧,为E 构型。 CH 3 C H C 2H 5CH 3C C H 2H 5Cl (Z)-3-氯-2-戊烯 (E)-3-氯-2-戊烯 2、 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 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