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医用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医用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医用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持有部门:文件编号:

制订者:审核者:版次

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执行日期:

适用范围:

1. 适用于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确诊或疑似患者时穿戴。

2. 适用于医务人员接触SARS等部分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穿戴,具体防护情况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

3. 适用于医务人员直接接触埃博拉病毒感染患者或可能接触患者或患者的污染物及其污染物品和环境表面时穿戴。

穿防护服方法(连体式防护

服)手卫生,戴帽子、防

护口罩、专用鞋等

穿裤子

(图120-1A)

穿袖子,戴好帽子

(图120-1B)

拉上拉链

(图120-1C)

整理,使防护服彻

底遮盖身体

图120-1

脱防护服方法(连体式防护服)

其他管理要

求1. 穿防护服前应检查防护服有无破损,并选择型号合适的防护服。

2. 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3. 防护服应一次性使用,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4.防护服应在返回半污染区前的缓冲区内脱卸,长筒胶靴或高筒鞋套应随防护服一起脱下。

5. 在进入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隔离病房前,应先戴护目镜和防护面屏再穿防护服,保证脱卸时先脱防护服再摘除面部防护用品。

6. 脱防护服时,动作尽量轻柔、熟练,确保没有未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的人员在场,以免造成对他人及周围环境的污染。

摘掉手套、手卫生,摘掉面屏或护目镜

将拉链拉到底(图120-2A)

向上提拉帽子,使其脱离头部

脱下袖子,由上而下边脱边卷,污染面向里(图120-2B)

将脱下的防护服卷成包裹状,丢入医疗废物容器内

(图120-2C)

图120-2

(完整版)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目的:建立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验证操作。 适用范围:所有检验方法的验证。 责任者: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 程序: 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 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欠的方面。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下图表示。 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 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2.1验证方案的制定 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标题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共7页第1页 制定人颁发部门GMP办公室编号: SOP--F—004 分发部门质量验证小组、质量保证部新订√替代 审核人批准人生效日期年月日

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 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 (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 (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 共7页第2页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 (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2.2.1安装确认 同工艺验证中机械设备一样,仪器安装确认的土要内容包括如下各点: (1)要登记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商的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商名称,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设备登记号及安装地点; (2)收集汇编和翻译仪器使用说明书和维修保养手册; (3)检查并记录所验收的仪器是否符合厂方规定的规格标准: (4)检查并确保有该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和备件清单: (5)检查安装是否恰当,气、电及管路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6)制定仪器标准操作规程(SOP)和维修保养制度,建立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7)制定清洗规程;. (8)明确仪器设备技术资抖(图纸,手册,备件清单、各种指南及该机器设备有关的其它文件)的专管人员及存放地点。 除上面提到的内容外,在安装确认方案中对仪器的性能用途应有一概述并记录维修服务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号码、传真号、银行帐号等,以利于日后的维修保养活动,这对大型精密仪器尤为重要。对于仪器来说,安装确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功能试验。这项工作在安装结

实验室常见仪器使用标准及操作规程SICOLAB

超净工作台 标准: A.根据环境的洁净程度,可定期(一般2~3个月)将粗滤布拆下清洗予以更换; B.定期(一般为一周)对超净工作台环境进行灭菌,同时,经常用纱布沾上酒精或丙酮有机溶剂将紫外杀菌灯外表面揩擦干净,保持表面清洁,否则会影响杀菌效果; C.当加大风机电压不能使操作风速达到0.32m/s时,必须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 D.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时可打开顶盖,更换时应注意过滤器上的箭头标志,箭头指向即为层气流流向; E.更换高效空气过滤气后,应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查四周边框密封是否良好,调节风机电压,使操作平均风速保持在0.32~0.48m/s范围内,再有用Y09-4型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查洁净度。操作规程: A.使用工作台时,应提前1小时开机,同时开启紫外灭菌灯,处理操作区内表面积累的微生物,三十分钟后关闭杀菌灯; B.新安装的或长期未使用的工作台,使用前必须对工作台和周围环境先用超净真空吸尘器或用不产生纤维的工具进行清洁工作台,再采用药物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C.操作区内不允许存放不必要的物品,以保持操作区的洁净气流流型不受干扰; D.操作区内应尽量避免作明显扰乱气流流型的动作; E.操作区内的使用温度不得大于60℃。 冰箱 使用标准: A.在冰箱接入电源之前,请仔细核对冰箱的电压范围和电源电压是否相等; B.冰箱必须有干燥的接地,如果电气线路没有接地,那么必须请电工将冰箱单独接地; C.不可将汽油、酒精、胶粘剂等易燃、易爆品放入冰箱内,以免引起爆炸; D.冰箱不能在有可燃性气体的环境中使用,如发现可燃气体泄漏,千万不可拔去电源插头,关闭温控器或灯开关,否则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 E.切勿用水喷洒冰箱顶部,以免使电气零件受损,发生危险; F.清洁保养及搬动冰箱时必须切断电源,并小心操作,不让电气元件受损; G.冰箱应放置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如放置不平,可调节箱底平脚; H.冰箱应放置在通风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并避免阳光直射; I.冰箱在一般使用时,会结霜,当结霜特别严重时,可关机或关掉电源进行人工化霜,必要时可打开柜门加速霜层融化; J.当冰箱搁置不用时或长时间使用箱内出现异味时,必须进行清理; K.不可用酸、化学稀释剂,汽油、苯之类物品清洗冰箱任何部件; L.箱内不要放熟的食品,热的仪器必须冷却至室温后,再放入箱内; 操作规程: A.首次通电或长时间不用重新通电时,由于箱内外温度接近,为迅速进入冷藏状态,可把温度调至最冷处,待冰箱连续运行2~3小时,箱温降低后,再将温度调至适当位置; B.在使用中,不要经常调动温度控制器; 电子天平 操作规程: A.将电子天平置于稳固、平整的台面上; B.插上电源,打开开关;

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目的:建立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验证操作。 适用范围:所有检验方法的验证。 责任者: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 程序: 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 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欠的方面。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下图表示。 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 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2.1验证方案的制定 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 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 (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 (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

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 (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2.2.1安装确认 同工艺验证中机械设备一样,仪器安装确认的土要内容包括如下各点: (1)要登记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商的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商名称,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设备登记号及安装地点; (2)收集汇编和翻译仪器使用说明书和维修保养手册; (3)检查并记录所验收的仪器是否符合厂方规定的规格标准: (4)检查并确保有该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和备件清单: (5)检查安装是否恰当,气、电及管路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6)制定仪器标准操作规程(SOP)和维修保养制度,建立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7)制定清洗规程;. (8)明确仪器设备技术资抖(图纸,手册,备件清单、各种指南及该机器设备有关的其它文件)的专管人员及存放地点。 除上面提到的内容外,在安装确认方案中对仪器的性能用途应有一概述并记录维修服务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号码、传真号、银行帐号等,以利于日后的维修保养活动,这对大型精密仪器尤为重要。对于仪器来说,安装确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功能试验。这项工作在安装结束,检查合格后即可着手进行。仪器功能试验足在不使用样品的前提下,确认仪器达到设计要求,也可认为是空载试验。例如气相色谱仪的程序升温设定后能否按设定程序执行,溶出仪转速能否达到规定的性能要求。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吸收度与透光率的转换是否符合要求。高效液相色谱仪高压泵过压保护是否起作用等,这是检查仪器安装后能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对普通仪器进行的功能试验比较简单,有的除仪器校正外,没有其它特殊的功能试验要做,如酸度计,电导仪,折光仪等。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应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试验。 2.2.2校正 校正是仪器确认及检验方法验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验证试验以前进行校正。紫外分光光度计校正包括波长校正、吸收度测试、准确度测试、杂散光检查。 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均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并规定变异系数应不大于2%。 对于化学检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分析天平亦均应校正。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 2020-XX-XX 发布 2020-XX-XX 实施 广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发布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 1 产品结构组成及型号规格 1.1产品结构组成 防护服由连帽上衣、裤子组成,袖口、脚踝口为弹性收口,帽子面部收口及腰部收口可 采用弹性收口、拉绳收口或搭扣,分为连体式和分体式两种,产品结构示意图见图1、2。 图1 连体式防护服 图2 分体式防护服 1

注:防护服的左右前襟、左右臂及背部位置为关键部位。 1.2型号规格 防护服型号分别为160、165、170、175、180、185,具体型号规格和尺寸见表1和表2。 表1 连体式型号规格和尺寸(单位:cm)型号身长胸围袖长袖口脚口 160 165 120 84 18 24 165 169 125 86 18 24 170 173 130 90 18 24 175 178 135 93 18 24 180 181 140 96 18 24 185 188 145 99 18 24 偏差±2 表2 分体式型号规格和尺寸(单位:cm)型号上衣长胸围裤长腰围 160 76 120 105 100-105 165 78 125 108 105-110 170 80 130 111 110-115 175 82 135 114 115-120 180 84 140 17 120-125 185 86 145 120 125-130 偏差±2 1.3产品材料 防护服由+++++++++++++制成。 2 性能指标 2.1 外观 2.1.1 防护服应干燥、清洁、无霉斑,表面不允许有粘连、裂缝、孔洞等缺陷。 2.1.2 防护服连接部位可采用针缝、粘合或热合等加工方式。针缝的针眼应密封处理,针距 每3cm应为8针~14针,线迹应均匀,平直,不得有跳针。粘合或热合等加工处理后的部位,应平整、密封,无气泡。 2.1.3 装有拉链的防护服,拉链不能外露,拉头应能自锁。 2.1.4 防护服的结构应合理,穿脱方便,结合部位严密。 2.2 尺寸 2

超低温冰箱标准操作规程 (1)

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文件 规范超低温冰箱的操作与维护程序,正确使用设备,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适用范围 本操作与维护规程适用于海尔DW-86L388A超低温冰箱的使用操作。 职责 操作人员:负责按照本规程操作仪器设备,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并作使用记录。 保管人员:负责监管仪器操作是否符合规程,并对仪器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科室负责人:负责对仪器设备的综合管理。 内容 1 工作环境 温度:10℃-28℃,最理想的温度18℃-25℃,最高不超过32℃。 湿度:低于80%RH,如果最大温度在32℃,湿度应该低于57%RH。 避免大量灰尘、避免机械摇摆或震动。 保存箱四周应该留出至少30cmde间隙,便于通风散热;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 2 首次使用调试 保存箱安装后必须静止至少24小时以上才能通电;在空箱情况下,将电源线连接到合适的专用插座; 打开保存箱右侧电控箱上的充电电池开关(从保存箱右侧可以看到),不打开该开关,测试时会有电池电量低报警;若安装了辅助冷却系统则先关闭其开关;若听到报警声则按下蜂鸣取消键来停止鸣叫。 设定所需要的保存箱温度:空箱不放入物品,通电开机,分阶段使保存箱先降温至-60℃,正常开停8小时后再调到-80℃,观察保存箱有正常开停24小时以上。证明保存箱性能正常。 确认保存箱性能正常后,可以向保存箱内存放物品。原则上应将保存箱温度设置在高于存放物品的温度3℃左右(即如果物品温度为-60℃,则将保存箱温度设定在-57℃),存放物品不超过1/3箱体容量。保证保存箱停机,并有正常开停8个小时以上。 3 日常使用注意事项 冰箱应由专人负责,每天检查运行情况并记录(每隔2-4小时记录检查一次),遇到机器故障或

完整性测试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完整性测试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装好过滤器外壳,测试仪出气口与滤器外壳顶端相连,关闭底座上的进口和出口阀门。5、2自检测试5、2、1打开电源,在仪器待机状态下,按“自检”按钮,进入到“系统自检”界面; 5、2、2在“压力”(自检测试压力)项,输入压力值: 4000mbar,按“确认”按钮;5、2、3在“时间”(自检测试时间)项,输入自检时保压时间:2min,按“确认”按钮;5、2、4系统进入自检运行状态;5、2、5当系统自检结束,若显示“通过”,即可进行起泡点测试。 5、3筒式过滤器滤芯的安装5、3、1将滤芯安装到筒式过滤器的底座上,关闭底座上的进口和出口阀门,然后装好过滤器外壳;5、3、2从滤器顶部灌入蒸馏水,水面没过滤芯顶部即可; 5、3、3将过滤器下游的软管放入盛水的容器中;5、3、4、将测试仪出气管口与滤器外壳顶端相连。5、4基本泡点测试5、4、1在仪器待机状态下,按“泡点”按钮,进入到“选择模式”界面;5、4、2输入“1”后,按“确认”按钮;5、4、3在“基本泡点”(基本泡点测试设置)页面,输入小于6位数的测试序号(组成:年份+月份+滤器编号+流水号,如xx年1月1号滤器进行的第一次起泡点测试,序号即为),按“确认”按钮;5、4、4当光标在“滤材”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到“选择滤材”页面,通过左右键选择“滤材PES”, 按“确认”按钮;5、4、5

当光标在“浸润液”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到“选择浸润液”页面,通过左右键选择“水”, 按“确认”按钮;5、4、6当光标在“压力”行时,输入泡点起测点压力“2800mbar”,按“确认”按钮;5、4、7当光标在“规格”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到“选择滤器”页面,通过左右键选择“筒式滤器” “数量1” “规格3号”, 按“确认”按钮;5、4、8当光标在“泡点”行时,输入滤芯供应商提供的最小泡点值,按“确认”按钮;5、4、9当光标在“孔径” 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滤膜孔径” 的页面,输入“0、22”, 按“确定”按钮开始测量泡点,同时打开滤器排水阀门,观察泡点。5、4、10当所测滤芯已大于设定的气泡点值时,则弹出“测试合格,是否继续界面”,如果继续则 按“确认”按钮,否则按“取消”按钮,测试结束,并显示测试 结果。如要打印测试结果则按“打印”按钮。5、4、11按“确认”按钮,弹出是否保存测试结果,保存按“确认”按钮,否则 按“取消”按钮。5、5测试结束,将滤器与仪器的接口断开,然后关闭仪器电源,断开气源进气口接口。

标准菌种确认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一目的 建立标准菌种确认标准操作规程,以减少菌种污染和生长特性的改变,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围 本规程适用于质量控制实验室所用标准储备菌株。 三容 1.1 试验菌株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003]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50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6494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F)98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10104]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F)98001] 1.1.1 标准菌株 1.1.1.1 标准菌株应来自认可的国或国外菌种收藏机构。 1.1.1.2 标准菌株经过复活并在适宜的培养基中生长后,即为标准储备菌株。 1.1.1.3 标准储备菌株应进行纯度和特性确认。 1.1.2 工作菌株 1.1. 2.1 标准储备菌株可用于制备每两个月或定期转种的工作菌株。 1.1. 2.2 工作菌株的传代次数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 5 代(从菌种收藏机构获得的标准菌株为第0代),以防止过度的传代增加表型变化的风险。因此必要时,应对工作菌株的纯度和特性进行确认。 1.2 菌种确认试验的主要容

1.2.1 菌种的纯度确认 1.2.1.1 纯度检测: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检测菌种是否为纯培养物。 1.2.1.2 试验容 ①菌落形态: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将待检测培养物稀释涂布或平板划线,适宜培养后,同一平板上的单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光泽等是否相似;对于两种或以上形态的出发菌株,应再分别挑取单菌落划线或稀释涂布培养,检测是否重复出现相同特征。 ②镜检特征:对数生长期的培养物革兰氏染色反应应呈现一致性;细胞形状、大小、荚膜、芽孢等特征应相似。 1.2.2 菌种的特性确认 1.2.2.1 生化试验:各种微生物具有各自的独特的酶系统,因而在代过程中所参与的物质分解和合成代的产物也不同,这些代产物又具有不同的生化特征。根据此特征,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来鉴定不同的微生物的试验即为微生物的生化试验。 1.3 菌种的确定方法 用无菌接种环粘取培养物,在相应的培养基平板上划线分离单个菌落,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后观察是否具有典型的菌落形态,然后挑取单一纯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其染色特性及菌形。再做生化试验或使用菌种鉴定系统进一步鉴定菌种。 1.3.1 大肠埃希菌的确认 1.3.1.1 菌落形态 1.3.1.1.1 取大肠埃希菌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经35℃培养18~24h后,形成菌膜,管底有粘液状沉淀,培养物有粪臭味。 1.3.1.1.2 取上述培养物接种于曙红亚甲蓝琼脂(EMB)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 ①曙红亚甲蓝琼脂(EMB)平板上菌落形态呈紫黑色、浅紫色、蓝紫色或粉红色,菌落中心呈深紫色或无明显暗色中心,圆形,稍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常有金属光泽。 ②麦康凯琼脂平板上菌落形态呈鲜桃红色或微红色,菌落中心呈深桃红色,圆形,扁平,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 1.3.1.2 革兰染色、镜检 1.3.1. 2.1 革兰染色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使用说明书编制指南(非无菌)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使用说明书编制指南(非无菌) 【产品名称】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服 【型号、规格】型号:连身式、分体式;规格:160(S),165(M),170(L),175(XL),180(XXL),185(XXXL)。(按实际情况填写) 【结构及组成】采用(如聚乙烯膜和聚丙烯无纺布等)面料经(缝制、粘合、热合)而成。由连帽上衣、裤子组成,袖口、脚踝口为弹性收口,帽子面部收口及腰部收口采用(弹性收口、拉绳收口或搭扣)。 【产品性能】产品以非无菌形式提供。产品性能符合GB 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抗合成血液穿透性达到(2、3、4、5或6)级,(具有或不具有)阻燃性。 【适用范围】用于临床医务人员阻隔、防护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空气中的颗粒等。 【使用方法】(按实际情况填写,可附图片说明) 连身式: 1.使用前,请选择合适规格的防护服。 2.将防护服拉链拉至衣服的底部,穿套顺序为:双腿-胳膊-头部,依次穿套好后,最后将拉链拉至下颚处。 3.确保防护服穿戴规范,头部、手腕处、脚踝口处覆盖严密,以获得最佳的防护效果。 分体式:(按实际情况填写) 【禁忌症、注意事项、警示】 1.请按使用需求选择无菌或非无菌产品。 2.本产品为一次性使用产品,严禁重复使用,使用后应按医院和环保部门要求进行处理。 3.使用前请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包装破损,请勿使用。对外包装标志、生产日期、有效期进行确 认,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对无纺布过敏者慎用。 5.脱下时,防护服的外表面不与人体接触。 【包装】(多少)件/袋 单位:cm 【贮存】建议贮存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远离火源及易燃物。 【运输】应防止重压、阳光直晒和雨雪浸淋。 【使用期限】12个月(暂定)。 【生产日期】见包装封口处。(按实际情况填写) 【标签所用图形、符号的解释】(至少标注不得二次使用符号并解释)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 操作规程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检验目的 对实验室的标准菌株进行合理的保存,并规范合理的使用流程,保证菌株的性能稳定可靠。 2 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标准菌株。 3 职责 微生物组工作人员正确执行本操作规程。 4 术语和定义 4.1标准菌株 其特征进行了分类和描述,有明确的来源。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美国标准菌株收藏中心。 4.2标准储备菌株 标准菌株经过一代转接后获得的同种菌株。 4.3 工作菌株 标准储备菌株传代后得到的同种菌株。 4.4 标准培养物 标准菌株、标准储备菌株、工作菌株的统称。 4.5质控菌株 ATCC最佳,但当无法获得时能够使用ATCC演化的菌株或中国国家菌种库储存的标准菌株。特殊情况,例如定性试验可用已知的菌种作为质控菌

株。室间质评的菌株即可。 5 保存程序 5.1标准菌株 5.1.1商业购买的ATCC标准菌株干粉,-80℃低温保存,能够2年以上。安瓿真空包装的,-80℃可长期稳定保存。将标准菌株进行编号和登记。 5.1.2复苏 用1ml无菌的小牛血清或营养肉汤溶解。根据菌种的生长特点,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培养18-24h。酵母菌要求3天,形成孢子的微生物宜保存孢子。 5.2标准储备菌株 5.2.1由复苏后的ATCC标准菌株制备。复苏后的标准菌株要检查其纯度,必要时进行生化试验检查。刮取培养物上的菌体,用足量的菌悬浮于防冻培养基中。防冻液能够是无菌脱纤维羊血、10%甘油肉汤。储存足够量的标准储备菌株,可用1-2年。一年52周需要52支以上。 5.2.2甘油肉汤保存法 成分有蛋白胨、牛肉浸出粉、氯化钠、甘油、纯化木。相当于20%的甘油。挑取5环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苛养菌能够适当增加菌量。-80℃保存。除链球菌和嗜血杆菌以外细菌均可使用。保存期限1-5年。 5.2.3全血保存法 成分为脱纤维羊血。挑取5环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苛养菌能够适当增加菌量。-80℃保存。主要用于保存链球菌、嗜血杆菌及厌氧菌。保存期限1-5年。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2003年4月29日) 前言 本标准用于对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质量进行评价。 生产单位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按本标准组织生产,经销单位自2003年6月15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4.3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岳卫华、胡冬梅、张汉洪、张宏、袁秀宏。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要求、试验方法、标志、标识、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为临床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到的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提供阻隔、防护作用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以下简称防护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923.1-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4744-1997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测定 GB/T4745-1997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沾水试验 GB/T5455-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 GB/T12703-1991纺织品静电测试方法 GB/T12704-1991织物透湿量测定方法透湿杯法 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GB/T16886.10-2000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致敏试验 GB17591-1998阻燃机织物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沾水等级spray rating 表示织物表面抗湿性的程度。 3.2刺激irritation 是不涉及免疫学机制的一次,多次或持续与试验材料接触所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 3.3灭菌sterilization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

冰箱、冰柜标准操作规程

冰箱、冰柜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一个电冰箱的使用、维护保养与清洁标准操作程序,使操作过程标准化。 2.职责 检验科负责本文件的起草及其实施。 3.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电冰箱的使用、维护和保养与清洁。 4.操作程序 4.1开机:冰箱、冰柜按说明书要求放好后,插上电源线,确定其在正常供电状态下。 4.2功能的使用: 4.2.1使用冷藏功能时,将温控器旋钮调节至冷藏段,平时建议调至1~2中间位置。 4.2.2使用微冻功能时,将温控器旋钮调节至微冻段,平时建议调至3档位置。 4.2.3使用冷冻功能时,将温控器旋钮调节至冷冻段,平时建议调至5~6档位置。 4.2.4使用速冻功能时,将温控器旋钮调节至“强冷”位置,强冷档使用时间不可过长,待物品冻好后应调至冷冻段。 4.3物品的放置 4.3.1将冰箱、冰柜调节到所需功能。 4.3.2打开冰箱、冰柜相应功能的箱门,将所需放置/取出的物品,放置/取出在冰箱、冰柜内。 4.3.3物品放置好/取出后,将箱门关严,通过屏幕显示确定其在正常供电情况。 4.4 做好相应登记后方可离开。 5.使用注意事项 5.1必须使用单独的三级单相插座和合适的保险丝,有可靠的接地,接地线不能与电网零线、暖气管等相连。插拔电源线插头时,应手持插头,不得拉拔电源线。 5.2如需外接电源其电压必须匹配,并要求有良好的接地线。 5.3电源线及插头如有损伤,应由专业维修人员立即更换,不得自行更换。电源电压范围要求交流187~242V,若电源条件不符,需加500W以上的稳压器。 5.4冰箱、冰柜应放置于水平地面并留有一定的散热空间。 5.5冰箱、冰柜应定期维护保养,维护保养前,先要切断电源,以确保人身安全,严禁使用湿布擦拭电器元件。 5.6严禁贮存或靠近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物品及易挥发的气体、液体,不得在有可燃气体的环境中存放或使用。 5.7实验室使用冰箱、冰柜内禁止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5.8冷藏物品时,物品距四周内胆壁应大于5cm,以免冻结。 5.9放入冰箱、冰柜内的所有试剂、样品、质控品等必须密封保存。 5.10冰箱使用须连续供电,若切断电源须5 min后再次接通电源,以免损坏压缩机。 5.11放置/取出冷冻柜中的物品时切勿用湿手触摸内壁、物品等,以免低温冻伤。 5.12切勿长时间用手触摸冷凝器,以免烫伤。 5.13箱体表面请勿放置较重或较热的物体,以免变形。

标准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XX县人民医院 标准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定义:标准预防是基于患者的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液)、破损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原则,针对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采取恰当的措施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 手卫生 按照手卫生指征执行手卫生。 1、诊疗工作中,应避免不必要的接触患者邻近的环境表面。 2、手部有血液、体液等可见污染时,应选择皂液和流动水进行洗手。 3、如果手部无可见污染,宜选择含醇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职业防护 根据预期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时暴露的风险,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 1、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到面部或污染身体时,应根据需要选择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镜或防护面屏,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2、脱下职业防护用品时应注意避免污染自身衣服和皮肤。 3、离开隔离病室前应脱下职业防护用品并规范处置。 呼吸道卫生/咳嗽礼节 存在呼吸道感染征象的所有人员应遵守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

1、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遮掩口鼻,使用后丢弃在免触碰式的垃圾桶内。 2、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后应进行手卫生。 3、如果病情容许,患者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4、如果可行,与患者交谈时应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 设备清洁与消毒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器械、设备应规范清洗消毒。 1、消毒和灭菌之前应使用去污剂去除器械/设备上的有机物。 2、对器械/设备进行清洁消毒时,工作人员应根据污染程度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3、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式对器械、设备进行处理。 诊疗环境 应制订环境表面清洁、消毒的工作常规,尤其是高频接触表面。 对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表面应加强清洁并消毒,尤其是邻近患者的物品(如床栏杆、床头桌)和高频接触表面(如门把手、盥洗间内部及周围表面),以上环节的清洁消毒频次应较其他区域(如等候室)更高。 患者安置 如果患者会导致感染风险增加或被感染的风险增加,应优先单间隔离。 1、条件允许时,存在将感染传播给他人危险的患者(如存在伤口引流、患呼吸道或消化道病毒感染的婴儿)应单间安置。 2、应根据以下因素决定患者安置: (1)确诊或疑似感染源的传播途径; (2)感染传播的风险因素;

菌种的确认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菌种确认标准操作规程,以减少菌种污染和生长特性的改变,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依据 《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 3.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质量控制实验室所用标准储备菌株。 4.责任 质量管理部,质量控制实验室 5.内容 5.1试验菌株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 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 003]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 50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 00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F)98003] 5.1.1标准菌株 5.1.1.1标准菌株应来自认可的国内或国外菌种收藏机构。 5.1.1.2标准菌株经过复活并在适宜的培养基中生长后,即为标准储备菌株。 5.1.1.3标准储备菌株应进行纯度和特性确认。 5.1.2工作菌株 5.1.2.1标准储备菌株可用于制备每月或每周一次转种的工作菌株 5.1.2.2工作菌株的传代次数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5 代(从菌种收藏机构获得的标准菌

株为第0代),以防止过度的传代增加表型变化的风险。因此必要时,应对工作菌株的纯度和特性进行确认。 5.2菌种确认试验的主要内容 5.2.1菌种的纯度确认 5.2.1.1纯度检测: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检测菌种是否为纯培养物。 5.2.1.2试验内容 ①菌落形态: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将待检测培养物稀释涂布或平板划线,适宜培养后,同一平板上的单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光泽等是否相似;对于两种或以上形态的出发菌株,应再分别挑取单菌落划线或稀释涂布培养,检测是否重复出现相同特征。 ②镜检特征:对数生长期的培养物革兰氏染色反应应呈现一致性;细胞形状、大小、荚膜、芽孢等特征应相似。 5.2.2菌种的特性确认 5.2.2.1生化试验:各种微生物具有各自的独特的酶系统,因而在代谢过程中所参与的物质分解和合成代谢的产物也不同,这些代谢产物又具有不同的生化特征。根据此特征,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来鉴定不同的微生物的试验即为微生物的生化试验。 5.3 菌种的确定方法 用无菌接种环粘取培养物,在相应的培养基平板上划线分离单个菌落,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后观察是否具有典型的菌落形态,然后挑取单一纯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其染色特性及菌形。再做生化试验或使用菌种鉴定系统进一步鉴定菌种。 5.3.1大肠埃希菌的确认 5.3.1.1菌落形态 5.3.1.1.1取大肠埃希菌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经35℃培养18~24h后,形成菌膜,管底有粘液状沉淀,培养物有粪臭味。 5.3.1.1.2取上述培养物接种于曙红亚甲蓝琼脂(EMB)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 ①曙红亚甲蓝琼脂(EMB)琼脂平板上菌落形态呈紫黑色、浅紫色、蓝紫色或粉红色,菌落中心呈深紫色或无明显暗色中心,圆形,稍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常有金属光泽。 ②麦康凯琼脂平板上菌落形态呈鲜桃红色或微红色,菌落中心呈深桃红色,圆形,扁平,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

医用防护服参数汇总

医用防护服 品牌:浦喆 型号XWY-1河南浦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①可有效隔离防护细菌、病毒以及有毒有害液体、气体、气溶胶、颗粒物等; ②国标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1、防护服由连帽上衣、裤子组成,可分为连身式结构和分身式结构,结构合理,穿脱方便,结合部位严密。袖口、脚踝采用弹性收口,帽子面部收口及腰部采用弹性收口、拉绳收口或搭扣。 2、防护服号型分为160、165、170、175、180、185 3、液体阻隔功能 抗渗水性:防护服关键部位静水压应不低于1.67kPa 透湿量:防护服透湿量应不小于2500g/(㎡*d) 抗合成血液穿透性:防护服抗合成血液穿透性应不低于 1.75kPa,表面抗湿性:防护服外侧面沾水等级应不低于3级 4、断裂强力: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45N。 5、断裂伸长率: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应不小于15%。 6、过滤效率: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及接缝处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应不小于70%。 7、阻燃性能:具有阻燃性能的防护服应符合下列要求:损

毁长度不大于20mm,续燃时间不超过15s,阴染时间不超过10s。 8、抗静电性:防护服的带电量应不大于0.6μΜ/件 9、静电衰减性能:防护服静电衰减时间不超过0.5s 10、微生物指标:防护服应符合GB 15979-2002中微生物指标要求,防护服包装上标志有“灭菌”或“无菌”字样或图示的防护服应无菌。 11、环氧乙烷残留量:经环氧乙烷灭菌的防护服,其环氧乙烷的残留量应不超过10μg/g。 12、包装:单个产品独立包装,标识清楚 13、产品表观完整,不得有破损、撕裂、缺损等问题。 14、生产环境通过ISO13485标准。 15、产品具有有效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16、在投标文件中提供由计量认证合格的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测合格的检测报告(检测依据:《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9))。

(完整word版)超低温冰箱标准操作规程

1 本文件建立DW-86L388A型超低温冰箱标准操作规程,以保证DW-86L388A型超低温冰箱正确使用。 2 范围 适用于DW-86L388A 3 职责 3.1 质控部负责人负责本规程的制定和监督实施。 3.2 3.3 4 4.1 5 32℃。湿度:低于80%RH,如 60℃,正 57℃),存放物品不超过1/3箱体容量。保证保存箱停机,并有正常开停8个小时以上。 5.3 日常使用注意事项 5.3.1 冰箱应由专人负责,每天检查运行情况并记录(每隔2-4小时记录检查一次),遇到机器故障或停机时冰箱内温度会上升,如果短时内不能修复,取出所存放物品,转移到符合储存物品温度要求的地方存储;将物品放入冰箱前,确认物品锁要求的温度和冰箱的温度范围相符合;冰箱的实际显示温度与设 置温度有一定的差异。 5.3.2 严禁一次性放入过多的相对太热的物品,会造成压缩机长时间不停机,温度不下降很容易烧毁 压缩机,物品要分批放入,分阶梯温度降温。 5.3.3 冰箱对设定值有记忆功能,当断电再来点后,设备将继续按照上次断电前的设定参数运行。 5.4 温度调整及设定

5.4.1 要进行设定值得调整操作,首先必须进行解锁。先按△或▽,温度设定值闪烁,按△或▽,输入数字“06”,然后一直按下“功能选择”键5秒,“锁定”灯灭,进入解锁状态,可进行一下各项设定,按“功能选择”键可循环选择箱体内温度设定、高温报警设定、低温报警设定,相应指示灯亮。 5.4.2 "温度设定"时,设定温度显示区闪烁显示温度设定值。此时按“△或▽”键可改变温度设定值。调定后10秒内不操作自动进入锁定状态,温度显示闪烁停止,表示数值已输入电脑,否则设定无效。 温度设定范围为:-10到-86℃。 5.4.3 在“高温报警”设定时,设定温度显示区闪烁显示温度设定值,此时按移位及调节键可调整报警设定值。调定后不操作10秒后自动进入锁定状态,温度显示闪烁停止,表示数值已输入电脑,否则设定无效。设定高温报警时设置温度不得高于最高限制温度,不得低于设定温度+5℃。 5.4.4 在“低温报警”设定时,设定温度显示区闪烁显示温度设定值。此时按“△或▽”键可调整报 警设定值。调定后不操作10 5.4.5 密码纸设定:当低温柜初次使用时,解锁密码为“06 鸣取消”键5秒钟,显示屏显示06,然后通过按“△或▽”键,、 01、02--09、10(15分钟,设备再冷却下来可能会花 5秒钟, 8”六 1分钟发出 间断报警声。 5.5.4 电压超标报警:电压低或高于正常,报警指示灯闪烁,延迟1分钟发出间断报警音。 5.5.5 冷凝器脏:当冷凝器过滤网堵塞时,或环境温度过高引起冷凝器温度过高时,报警指示灯闪烁, 发出间断报警音。 5.5.6 环境温度过高:环境温度高于32℃,报警指示灯闪烁,当环境温度超过38℃是,发出间断报警 音。 5.5.7 传感器异常:当箱内主传感器出现故障时,报警指示灯闪烁,交替显示E2和保存室温度,发出间断报警音;当冷凝器传感器出现故障时,报警指示灯闪烁,交替显示E1和保存室温度,发出间断报警音,当环境温度传感器出现故障时,报警指示灯闪烁,交替显示E0和保存室温度,发出间断报警音;当热交换器传感器出现故障,报警指示灯闪烁,交替显示E3和保存室温度,发出间断报警音。

空调机组使用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空调设备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空调机组设备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使设备的操作规范化,确保房间的温湿度达到恒温恒湿以及洁净度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JK-1、JK-2、JK-3空调机组设备的操作。 3. 职责 岗位班长、操作者对实施本规程负责。 4. 标准要求 4.1. 编制依据:《维克空调自控系统说明书》(包含模块化风冷式冷、热水机组,和组合式空调机组)、《BHD系列电机加湿器使用说明书》。 4.2. 设备描述及基本参数: 4.2.1. 用途:控制房间的温湿度达到恒温恒湿的要求;控制房间的洁净度达到恒定的洁净度要求。 4.2.2. 工作原理: a) 空气通过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三层过滤,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同时,整个系统处于密闭状态,确保达到既定的洁净度要求。控制过程是通过回风温度设定值来控制表冷水阀开启和电加热的开启,通过湿度设定值来控制加湿器的开启和关闭,达到恒温恒湿的目的。同时本系统可以非常直观的在触摸屏上监视到回风温湿度,机组各个段位工作状态以及风机的工作状态等等。

4.2.3. 设备组成: 新风段、初效段、表冷段、加热段、加湿段、送风段、中效段、均流段、回风段。 4.2.4. 净化空调机组操作前准备: a) 启动时先打开主控制柜电源,并查看电压是否正常。 b) 检查空调机组转换开关是否在远程位置。 c) 检查空调机组上的设备是否都正常供电,处在待机的工作状态。 d) 检查触摸屏上的报警画面,是否有设备报警,不能正常启动,及时处理。 e) 检查空调机组管道的手动阀门是否都处在正常位置。 f) 检查电气控制线路是否正常,水,气管道通畅。 g) 检查臭氧发生器开关是否关闭。 h) 检查水泵阀门是否关闭。 5 系统操作规程 5.1. 手动控制: 5.1.1 空调机组的手动操作 a) 启动过程先启动控制显示屏启动,查看参数是否符合生产要求(温湿度生产要求,见附表一)。若参数不符合生产要求,点击用户登录界面,按照所给权限,输入相应密码,进行参数设定界面进行修改。然后点击启动设备,注意的是机组启动过程中,需相隔2分钟方可启动下一台空调机组设备,避免设备启动瞬间负荷过大,引起超负荷断电的情况。 附表一:

标准菌种确认标准操作规程范文

标准菌种确认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 建立标准菌种确认标准操作规程,以减少菌种污染和生长特性的改变,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质量控制实验室所用标准储备菌株。 三内容 1.1 试验菌株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CMCC(B)44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B)26003] 枯草芽抱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MCC(B)6350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 [CMCC(F)6494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 [CMCC(F)98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 [CMCC(B)10104] 生抱梭菌 (Clostridium sporogenes ) [CMCC(F)98001] 1.1.1 标准菌株 1.1.1.1 标准菌株应来自认可的国内或国外菌种收藏机构。

1.1.1.2 标准菌株经过复活并在适宜的培养基中生长后,即为标准储备菌 1.1.1.3 标准储备菌株应进行纯度和特性确认。 1.1.2 工作菌株 1.121 标准储备菌株可用于制备每两个月或定期转种的工作菌株。 1.122 工作菌株的传代次数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收藏 机构获得的标准菌株为第0代),以防止过度的传代增加表型变化的风险。因此必要时,应对工作菌株的纯度和特性进行确认。 1.2 菌种确认试验的主要内容 1.2.1 菌种的纯度确认 1.2.1.1 纯度检测: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检测菌种是否为纯培养物。 1.2.1.2 试验内容 ①菌落形态: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将待检测培养物稀释涂布或平板划线,适 宜培养后,同一平板上的单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光泽等是否相似;对于两种或以上形态的出发菌株,应再分别挑取单菌落划线或稀释涂布 培养,检测是否重复出现相同特征。 ②镜检特征:对数生长期的培养物革兰氏染色反应应呈现一致性;细胞形状、大小、荚膜、芽抱等特征应相似。 1.2.2 菌种的特性确认 1.2.2.1 生化试验:各种微生物具有各自的独特的酶系统,因而在代谢过 程中所参与的物质分解和合成代谢的产物也不同,这些代谢产物又具有不同的生化特征。根据此特征,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来鉴定不同的微生物的试验即为微生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