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献检索》_课程考核报告

《医学文献检索》_课程考核报告
《医学文献检索》_课程考核报告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新乡医学院《医学文献检索》课程考核报告

班级:药学二班总成绩:

《医学文献检索》课程考核报告

检索题目:脑出血患者护理

一.确定检索目标

2. 预期检索目标(需明确查找对象)

脑出血患者护理研究综述

需要查找:相应的主题:脑出血,护理,cerebral hemorrhage,nursing

文献类型:综述

二.选择检索工具

三.检索策略及结果

检索工具名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系统(CBM/SinoMed)检索式:

检出结果:检出记录数_46__篇,并列出3~5篇相关文献题录。

1. 刘晓华,180例脑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分析,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 24(9) : 4552-4553

2. 杨红,脑出血微创颅内血碎吸术84例护理体会,工企医刊2011; 24(4) : 87-88

3. 胡爱菊,脑出血术后病人的护理,天津护理2009; 17(3) : 184-185

4.王艳红; 黄金兰; 单金英,脑出血的护理,中国医学杂志2007; 5(7) : 26-27

2.检索工具名称: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检索系统

检索式:

检出结果:检出记录数_99_篇,并列出3~5篇相关文献题录(建议采用说明中的标准格式填写)。

Presciutti M,J Neurosci Nurs. Nursing priorities in caring for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2006 Sep;38(4 Suppl):296-9, 315

Deng JY.Zhonghua Hu Li Za Zhi.,Care and analysis of cerebral hemorrhage,1997 Sep;32(9):497-8. Chinese.

3.Zhao CL, Chen XH.Zhonghua Hu Li Za Zhi,Nursing care of pregnant and parturient patients associated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1995 Nov 5;30(11):665-7. Chinese. No abstract available.

四.综述

说明

请根据获得的相关文献撰写一篇短综述,要求字数不少于800字,包括题名、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可以不附文摘。

题目:脑出血患者护理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cerebral hemorrhage nursing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出血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脑出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在美国占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日本占第二位,我国占第一位。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脑出血的诊断:

一、基本检查

1.CT检查发病后立即行电子计算机断层X射线摄影(CT),立即出现高密度影,可与脑梗死鉴别。同时,CT可显示血肿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脑移位及有无破入脑室系统。

2.腰穿脑脊液检查无CT的单位或无明显颅压增高的患者可慎重进行腰穿,脑出血患者脑脊液压力常增高,多呈血性。

二、进一步检查

脑血管造影适用于寻找出血原因,如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底异常血管网等。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极少需作脑血管造影术。

三、诊断要点

1.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起病,起病急,出现有头痛、呕吐、昏迷、偏瘫、失语等。

2.CT扫描立即出现高密度影。

3.本病需要注意与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糖尿病性昏迷、肝性昏迷、尿毒症、急性酒精中毒、低血糖、药物中毒、CO中毒等鉴别。

4.本病的主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尿路感染、褥疮等。

脑出血护理的新进展:脑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目前临床上除运用传统脱水药外,治疗手段较少。人们希望通过对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和方法。本文就脑出血后脑内血肿病理的重新认识,尤其是局部脑血流的变化,脑水肿、血脑屏障的改变和脑细胞的毒性损伤等方面作一综述。

脑出血护理的新进展

1 对脑内血肿病理既往认为,活动性脑出血多是一次性的,很少持续1h以上,现在发现起病1h后出血仍可持续。brott等报道,至少有38%患者的血肿在脑出血后24h内有扩大,其中多数出现在3~4h。少数病后2~14d内病情加重者也系血肿扩大所致。因此脑出血发病后仍有继续出血现象,血肿扩大多与病情,尤其是早期病情加重有关作用的重新认识。

2 局部脑血流的变化,实验研究发现,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的血流可出现短暂下降,其下降程度与血肿大小呈正相关。在出血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局部脑血流一般也逐渐下降。脑出血后虽存在缺血,但梗死的出现取决于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实验表明,猴脑血流下降至10~12ml/(100g·min)达2~3h才出现梗死,而血流量在25ml/(100g·min)时,即使持续较长时间也不会出现梗死,而脑出血后脑血流的改变均在缺血性损害的阈值15~20 ml/(100g·min)以上,并且4 h内均已恢复正常。因此,脑出血后局部组织缺血的程度和时间均不足以导致缺血损害。

3 脑水肿,既往认为,脑出血后血肿压迫微循环可引起周围组织缺血,在脑出血后水肿的产生中起主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脑出血后局部血肿在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血肿释放的某些活性物质或血液本身的成分可能是脑水肿产生的物质基础。研究发现,大鼠脑内分别注入全血和阳性脑脊液后,前者产生的水肿更为显著,表明脑出血后脑水肿与血肿本身的关系更为密切。

4 对血脑屏障的影响

血肿形成24h后,同侧大脑半球血脑屏障的渗透性明显增高。正常动物注入凝血酶可产生程度相同的血脑屏障破坏,提示凝血酶在血脑屏障破坏中起直接作用。血脑屏障渗透性的明显增高,可使脑水肿液明显增多,加重脑水肿。对单个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提示,凝血酶以剂量依赖方式增高通透性。来源于不同组织的内皮细胞对凝血酶的反应不同,极低浓度的凝血酶即可使脑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发生明显改变。凝血酶破坏血脑屏障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最近的研究显示脑血管内皮细胞缺乏密集的凝血酶受体,因此可能与受体介导的途径无明显关系。此外,脑出血后4h即可出现脑水肿,而此时血脑屏障的破坏尚不明显,因此,脑出血后早期脑水肿的形成与凝血酶对血脑屏障完整性的影响无关。

5其他影响因素

1998年,winking等连续观察了12例脑出血后手术治疗的患者和5例保守治疗的患者,检测治疗前、后尿中半胱氨酸白细胞三烯的代谢产物发现,cys-l含量与血肿周围脑组织水含量显著相关(p<0.01),治疗结束后,手术治疗组尿中白细胞三烯水平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因此认为cys-lt可能是加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一个因素。1998年,mayer 等用spect观察脑出血急性期血肿边缘脑血流的变化发现,水肿形成早期脑血流较低,但在72h内即恢复正常,而最初血肿边缘缺血再灌注的范围影响了脑水肿的程度。这提示,血肿边缘缺血的高峰期是出血后的早期,而再灌注损伤是血肿边缘水肿形成的发病机制之一。

脑出血护理注意事项:

1.患者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特别是发病2周内,应尽量减少探望,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影响。

2.绝对卧床休息2周,头部可轻轻向左右转动,应避免过度搬动或抬高头部,四肢可在床上进行小幅度翻动,每2小时一次,不必过分紧张。大小便须在床上进行,不可自行下床解便,以防再次出血的意外发生。

3.病程中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疼,例如头部胀痛、针刺样痛、剧烈疼痛等,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我们会予以合理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好转,头疼会逐渐消失,因此您不必过度紧张,要学会分散注意力。如在治疗过程中,仍觉得痛得很厉害,不能耐受,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医生能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4.饮食:要营养丰富、低脂、清淡软食,如鸡蛋、豆制品等。进食困难者,可头偏向一侧,喂食速度慢,避免交谈,防呛咳、窒息。

5.保持大便通畅,可食用香蕉、蜂蜜,多进水,加强适度翻身,按摩腹部,减少便秘发生。病人数天未解便或排便不畅,可使用缓泄剂,诱导排便。禁忌用力屏气排便,防再

次脑出血。

6.恢复期据医嘱摇高床头10~15○,后按耐受及适应程度逐渐摇高床头至半卧位,每天30分钟、1~2小时不等。

7.高血压是本病常见诱因。服用降压药物要按时定量,不随意增减药量,防血压骤升骤降,加重病情。

8.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监测血压、血脂等,适当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小结:尽管近年来对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揭示了脑出血对脑损害的病理过程,明显改善了脑出血的治疗现状,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对它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刘晓华,180例脑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分析,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 24(9) : 4552-4553

2. 杨红,脑出血微创颅内血碎吸术84例护理体会,工企医刊2011; 24(4) : 87-88

3. 胡爱菊,脑出血术后病人的护理,天津护理2009; 17(3) : 184-185

4.王艳红; 黄金兰; 单金英,脑出血的护理,中国医学杂志2007; 5(7) : 26-27

5.Presciutti M,J Neurosci Nurs. Nursing priorities in caring for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2006 Sep;38(4 Suppl):296-9, 315

6.Deng JY. Care and analysis of cerebral hemorrhage,Zhonghua Hu Li Za Zhi,1997 Sep;32(9):497-8. Chinese.

7.Zhao CL, Chen XH. Nursing care of pregnant and parturient patients associated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Zhonghua Hu Li Za Zhi,1995 Nov 5;30(11):665-7. Chinese. No abstract available.

综合考核报告得分评分教师(签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