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法教学实录及说课

氧气的制法教学实录及说课
氧气的制法教学实录及说课

教学实录及说课

市高新区天王镇初级中学庞明辉

《氧气的制法》第 2 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氧气的操作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氧气的操作方法。

学习方法:探究式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板书](两位学生上台分别书写有关反应文字表达式)二氧化锰氯酸钾加热氯化钾+氧气加热高锰酸钾

[引言]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本节课将以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为例讨论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取并收集到一瓶纯净的氧气?

[提示]根据制取原理中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及生成氧气的性质来设计相关实验方案。

[板书]:选择哪些仪器?怎样安装?操作步骤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实验]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挑选所需仪器,进行装置安装。

[教师活动]进行巡视,留意每组的装置特点,并挑选出一组存在一定问题的装置上台展示。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所展示的这组装置,发表各自的见解,既可指出它的不妥之处,也可肯定它值得借鉴的地方,还可以将自己这一组的得意之处向大家作介绍。(此处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

[讨论]学生观察台上的这套装置后,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生:我觉得制取O2时,试管口的方向应该向下倾斜一点,不应该朝上,这样有利于氧气的导出,因为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生:我也同意试管的方向应该略向下倾斜,但不是因为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而是因为药品有可能受潮,加热后会有水气产生,到试管口处会凝洁成水滴,如果试管口朝上,会使水流回试管底部,这样试管突然遇冷会破裂。生:我认为试管口应朝上,是为了避免导管处的水倒吸进试管使试管破裂。师:很多同学都指出了这套装置中存在的一处问题,即试管口的方向不应朝上,应略向下倾斜,提得很好,我同意这一看法。

生:那么,究竟为什么试管口应朝下倾斜呢?

师:刚才有 3 位同学对这一问题作了解释,同学们考虑一下,哪位同学解释得最合理,或者你还有什么新的解释呢?

生:(讨论后回答)我同意第二位同学的看法,第一种说法不合理,第三种的说法,我认为只要在操作中注意,就可以避免水倒吸。

师:很好,我也认为第二种看法更有说服力。生:试管口朝下了,药品会不会滑落到试管口?

生:应该不会,因为试管口只是稍微向下倾斜一点。

生:可以在导管口处放一点棉花,这样即使药品滑下来也不会堵住导管。生:导管口不能放棉花,那样会不利于O2导出。

生:棉花是有空隙的,不会阻碍O2的导出。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我赞同在导管上放一小团棉花,但同学们的不同意见可以保留,待会儿通过实验结果来比较,看看是放棉花好,还是不放棉花为好?生:我认为这套装置中,注意了试管的高度,使酒精灯正好用外焰对试管底部加热。

生:铁夹夹在试管上的位置不对,应夹在靠近试管口处,这样利用预热试管,否则,预热时,火焰会烧着铁夹的。

师:大家同意这两位同学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太好了,我也同意。

生:我觉得药品不要堆放在试管底部,这样不利于反应的发生,应该平铺在试管,使药品充分反应(展示他们的装置:药品平铺在整个试管)

生:我认为平铺在试管底部,不超过试管的 1/3,这样又利于加热,又可以提高反应效率。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在做实验时,可以参照他的做法,相信一定会大有益处。

生:这套装置中,收集方法是用排水法,这个方法很好。

师: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O2?

生:因为O2不易溶于水,而且也不和水起反应。

师:讲得好。

生:但是他的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这样会使收集到的O2不纯。

师:观察得真仔细,非常棒。

生:在反应前,导气管不应该放在氧气瓶,因为刚开始反应时,试管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

生:可是,我什么时候才知道导管口出来的是纯氧呢?

师:提得好!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试验,如果导管口出来的气体使木条复燃了,就是纯氧了。

生:可以将导管口放在水中,观察气泡,如果气泡是比较迅速地产生,并且很连续,就证明这时候的气体是高锰酸钾反应放出的氧气了,就可以开始收集了。

师:这两种思路都很棒,但哪种方法在实验中更具可操作性?你们在实验中去体会一下吧!

[板书]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观点及时地用提问的格式分类板书。

装置要点: 1、试管口应略朝什么方向倾斜?为什么? 2、导气管伸入试管的长度能不能太长? 3、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什么位置? 4、铁夹的高度应依据什么来调整? 5、药品应怎样正确地装入试管? 6、试管口处应不应放棉花?收集方法: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密度) 1、收集氧气前,集气瓶能不能留有气泡?应怎样操作? 2、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能否立即收集? 3、怎样表明集气瓶已集满氧气?[讨论、追问]学生就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追问,使学生通过讨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装置要点达到共识。

师: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讨论] 学生讲明实验操作步骤(对于不妥的回答,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生:先把药品装入试管,然后将装置安装好,接着就可以对药品进行加热,加热的时候先预热试管,然后对准药品加热,当气泡是连续而均匀冒出时,就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了。

生:我认为在往试管里装药品前,还需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如果装置漏气,不是白费功夫吗?

师:补充得很好。

生:我觉得当集气瓶中的氧气满了以后应该及时熄灭酒精灯,让反应停止,这样不会浪费药品。

师:注意了节省药品,很好!

生:老师,我认为在熄灭酒精灯前,还应该先让导管离开水面,否则水会倒吸进试管,使试管破裂的。

师:同学们认为他考虑得对吗?

生:(讨论后回答)有道理,因为试管冷却后,试管的气压会降低,如果导管在水里,水就容易倒吸进试管里,所以要先把导管离开水面。师:很好,看来同学们的物理知识学得很不错呀!

[板书]在学生回答的同时,进行板书。

操作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将药品装入试管,连接并固定装置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熄灭酒精灯 [学生实验] 学生根据讨论得到的认可方案,分组制取和收集一瓶氧气并加以验证。

[评价] 各组同学自我点评实验结果,简要总结。

生甲:水槽中的水在实验后变成了浅红色,可能是因为在导管口处没有放棉花,使高锰酸钾粉未进入导管所致,所以用高锰酸钾制取 O2 时需要在导管口放棉花。

生乙:在实验结束后,有水进入试管,是因为在实验结束后,没有及时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造成水倒吸,因此,在反应过程中,如需停止加热,一定要使导管移出水面后,才能撤走酒精灯。

生丙:没有收集到一整瓶的O2可能是由于高锰酸钾取用的量不够,也可能是因为操作不够熟练造成O2的损失浪费。

生丁:O2出来的速度很慢,可能是因为棉花塞得太多,堵塞了导管,因此棉花应松松地放在导管口上。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通过实验总结,进一步明确黑板上所列各项问题要点,完成相关实验报告。

[反馈练习] 1、 2、 3、

教后记:学生的思维多么活跃,学生的智力又是多么的令人惊叹呀!将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给他们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让他们积极地去体验、探究、尝试,那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等待,而是跃跃欲试,主动出击。学习到的知识不再是“与我无关” ,而是“我的探究成果” 。我认为这才是一种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探索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气氧是初中化学重点容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新课,它对以后学习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化学知识,讲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化学知识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问题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氧气的制法的性质,对学生进行量变能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性,使学生乐学、好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一定的教学方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手段:本节课设计投影机辅助教学,利用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充满乐趣,并且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既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空气中按体积计算氧气占21%,工业上就是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空气制取氧气的。那么医院用的氧气是不是利用空气制取的呢?如果不是化学实验室里是怎么样把氧气制取出来的呢?又是怎么样收集的呢?设置这些问题是为同学们创造探索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性趣。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汾当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容。

2、新课讲解: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安排学生阅读课体第17页,氧气的工业制法。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速度,说明制取氧气的速度慢,时间太长。加热二氧化锰又说明受热不产生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制取氧气。而且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说明了二氧化锰的作用。导出了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这一重要的概念。让同学们总结回答。这样增加了对综合知识的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通过氧气制法的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便能灵活运用这一知识来制取一些气体,并运用这些知识在科学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向学生简单扼要的介绍氧气的应用,使学生知道一些氧气的化学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了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建设家园的教育

3、归纳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容。

4、反馈练习:

为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设计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习题。而且变化比较灵活,来激发学生的性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5、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使学生形成自已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系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