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依据、指导思想

原则、依据、指导思想
原则、依据、指导思想

变更索赔的指导思想、原则、依据

一、工程项目变更索赔的指导思想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合同文件、国家和地方政策为依据,以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技术规范、设计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为准绳,在“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引下,在进行系统、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和确保安全、质量、工期、环保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扎实、细致、有效的设计变更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初步设计的遗漏,修正初步设计的错误,从而使工程设计更科学,施工方法更合理,工程的性价比更高;同时,按照合法、必要、时效、补偿、单件、缜密的原则,动员企业全体人员以“团结、高效、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工程索赔工作,力争使工程项目所发生的非企业因素的合同外费用得到补偿,从而达到增加收入、降低成本、加快进度的目的,实现企业创誉增效的总体目标。

二、变更索赔的总体原则是:

1.日常化。变更索赔工作要贯穿于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各单位要把变更索赔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2.效益最大化。变更索赔是工程项目减亏增盈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实现效益的重要途径,必须在确保质量、安全、工期和环保的前提下,紧紧围绕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展开。

3.依法合规化。变更索赔必须强化法制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开展工作,确保能经得起审计、财政审查和各类执法检查

的检验。

三、项目部主动提出工程设计变更的原则是:

1.在总价中标、单价承包模式下,通过变更增加工程量,在不延长工期的前提下,增加的工程量能够增加工程项目的边际利润(边际利润=工程收入-变动成本)。

2.在总价承包模式下,变更增加的工程量能够在总价之外单独计价,且在不延长工期的前提下,能够增加工程项目的边际利润;或者虽然不能单独计价、不能增加工程项目的边际利润,但能够缩短施工工期,且缩短工期减少的成本大于变更增加的工程成本或边际亏损。

3.在不影响工程安全、质量、环保的前提下,通过变更取消、减少工程量或替换成新的工程项目,能够减少工程项目的边际亏损;或虽然会减少工程项目的边际利润,但可以缩短工期,且缩短工期减少的成本大于减少工程量的边际利润。

4.在不影响工程安全、质量、环保的前提下,通过变更改变工程项目的外观形象、或者替换成新的工程项目,虽然不变动工程项目的收入,但能够减少工程项目的变动成本,或者可以减少固定资产、周转材料等固定成本投入。

四、工程索赔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1.合法性原则。工程索赔的费用必须在合同文件、国家和政策地方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并具备合法、全面、充分和有效的证据材料。

2.必要性原则。所索赔费用必须是履行合同所必需的,如果没有该费用的支出,企业就难以合理履行合同。

3.时效性原则。工程索赔的意向通知书应采用书面形式,并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时限内提出。

4.补偿性原则。索赔应使企业的实际损失得到合理和完全的补偿,但企业不能因此获得额外利益。

5.单件性原则。索赔应遵从一事一办原则,发生一件、提出一件、处理一件,而不能采用算总帐的办法,对同一事件的工期索赔和经济索赔也要分开提出两份索赔报告,以避免个别索赔争议而延误整份索赔报告的批准,甚至导致损失扩大化或引发出其它问题。索赔报告还应编号,由专人造册管理。

6.缜密性原则。工程索赔必须有理、有据、真实、准确,其缜密性主要体现在索赔意向通知中。索赔意向通知必须达到如下标准:(1)索赔意向通知的标题应能准确地概括索赔的中心内容。

(2)索赔事件的叙述要客观准确,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工程部位、发生原因、影响范围、持续时间以及项目部所采取的措施等。

(3)对于索赔理由及依据,要明确引用索赔依据的合同或协议条款、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

(4)索赔金额和工期的计算要合理精确。

(5)证据资料要翔实充分,能够有力支持和证明索赔请求的计算是合理的。

(6)索赔意向通知中应明确提出要求发包人答复的期限,及在约定期限未收到答复即视为该项索赔已经认可,或明确提出“未按约定收到答复,则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通用条款第36.2(4)款的规定

执行”。

五、工程索赔的依据是:

1. 招标文件、投标书、中标通知书、工程预算书、工程量清单、施工合同及附件、工程图纸、技术规范、设计规范、设计文件及有关技术资料、发包人认可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开工报告、工程竣工质量验收报告、各种检查验收报告和各种技术鉴定报告。

2. 工程各项有关设计交底记录、变更图纸、变更施工指令。

3. 工程各项经发包人、监理工程师签字的签证。

4. 工程各项会议纪要、协议、往来信件、指令、信函、通知、答复。

5.施工进度计划和实际施工进度记录、施工现场的工程文件、工地交接记录、图纸和各种资料交接记录,施工日报及工长日志,备忘录。

6. 工程送电、送水,道路开通、封闭的日期记录。

7.工程停水、停电和干扰事件影响的日期及恢复施工的日期。

8.工程预付款、进度款拨付的日期及数额记录。

9.工程有关施工部位的照片及录像。

10.每天的天气记录,工程会计核算资料。

11.建筑材料和设备采购、订购、运输、进场、验收、使用等方面的的凭据。

12.国家、县级以上政府有关影响工程造价、工期的文件。

13. 发包人关于建设方案、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建设工期调整的有关文件、会议纪要。

14.与索赔有关的其他资料。

六、工程项目变更索赔的基本要求是:

㈠、要掌握变更索赔的基础理论知识,要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国家、相关部委、地方政府、行业、业主及本公司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

㈡、要对本项目变更索赔所面临的环境、形势、现状、可能的未来走势等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确定工作目标、指导思想、总体策略、确定影响成功运作的关键性控制要素及其应对措施、工作前提及工作原则。

㈢、要掌握本项目变更索赔的工作体制及流程,明确相关各方及其职责、相互关系、对我方的影响、我方在处理关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达到的程度。

㈣、要对项目的变更索赔工作进行总体策划,要认真研究建设工程合同,找出合同的突破口,在业主没有履行合同或没有完全履行合同时,要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进行索赔,要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及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以合情合理合法的方法与措施实现效益。

㈤、要主动积极地优化原设计,增加新项目有效数量及提高单价,以突破原合同低单价的约束,达到增效的目的。

1、深入研究设计图纸、概算资料等,通过寻找原设计可能存在的缺陷,并以此为突破口寻找变更索赔理由,有理有据地作好设计院的工作,优化原设计结构和施工方案,让设计院按我方意图改变设计,从而改变原有项目和单价。

2、找到变更索赔理由后,项目总工要组织施技部门研究,提出多套变更方案。由项目变更索赔领导小组对多套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方案进

行比选,通过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与深入分析,再结合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的情况,比选出最佳方案。在选择变更方案的同时,要以完善使用功能为原则,以满足业主综合需要为依据,注意多种方案的经济比较,力争投入与产出最佳结合。如尽量增加工程量清单中支付单价高的工程量,减少支付单价明显偏低的工程量;增加工程量清单中没有支付项的工程量,争取重新确定新增工程量单价的机会。

3、提高科技含量,改进施工工艺,进一步优化设计,合理增加新项目数量和单价。

㈥、通过推广“四新”成果,有效降低施工成本,转嫁或化解市场风险,达到减亏增效目的。

㈦、周密策划索赔,有效转移市场风险

索赔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既要有理有据,还要掌握一些技巧。首先应联合同一项目的其他标段共同进行,扩大范围或影响,以引起业主重视并得到解决。其次利用业主对工期的重视,以如不索赔将影响材料采购和工人工资发放,从而影响工程进度、影响职工工作热情和社会稳定等理由,说服业主及时答复、及时解决。第三是依据合同法、施工合同条款和相关的索赔文件资料,有理有据做业主的工作,使超过规定比例的数量、单价或金额能够全部调整。

㈧、要把握好工作方向,多增加不进入竣工资料工程、隐蔽工程等项目,同时要多变更能够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项目。

㈨、特别注重项目后期效益,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在建设管理机构未撤销前,应继续保持与业主的联系,要全过程跟踪后期追加项目和后期增加

或调整的投资,最大限度提高效益。

七、FIDIC《合同条件》中承包商可引用的索赔条款

C-表示承包商有权获得在施工现场内外已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全部开支,包括管理费和合理分摊的其他费用,但不包括任何利润补贴;

P-表示承包商有权获得利润补贴。

它体现出的基本规律是:

①可索赔工期的条款,一般可同时索赔成本;

②上述24项索赔条款中,均可据其索赔成本;

③可索赔利润的条款,一定可以同时索赔成本;

④在工期延长和利润补偿二者之中,只能得到一种,即:或进行工期延长,或给予利润补贴,二者不能兼得;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doc

基于嘉兴地方资源的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综合实践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丰富和完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的需要。新课程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而综合实践课程的校本开发是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建立和完善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的重要措施。只有基于地方和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才能满足各地区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的具体实际需要,才能使综合实践成为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而受到学生的乐学、老师的乐教、家长的支持,更加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 2、集团课程建设发展的需要。随着课改地不断深入,我集团的综合实践活动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每学期不少于两个主题活动的研究已深入人心,集团开发的《我们的辅成》综合实践校本教材,先从“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我们的活动、我们的社团”四个方面引领学生主动了解学校的历史,关注校园活动,建设温馨校园,真正成为辅成小主人。然后从校园走向社会,教师自主开发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案例,如《嘉兴的水资源调查》、《校园里的浪费现象》、《金鱼的生存环境因素》、《纸与我们的生活》、《地震离我们有多远》、《走近消防共筑平安》等多个实践活动还在区级以上的比赛中获奖呢.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促进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同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有时老师绞尽脑汁帮助学生寻找的研究内容因为远离学生生活而操作性不强,有时老师辛辛苦苦设计的方案学生实践起来困难重重,所以我们正在努力挖掘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浓郁地方气息、学生家长老师都比较熟悉或喜欢的内容作为课程资源,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因此,我们还在思考,综合实践作为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我们一定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开设好,常态化、规范化地实施好,集团需要从课程的高度进行全面规划与统整。 3、嘉兴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教育意义。我们的家乡——嘉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城市建设特色突出,红色文化价值独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

竞赛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则

“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赛项规程概要 一、竞赛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赛项内容主要涉及电子信息、计算机等领域,遵循以下设计思想:面向芯片维修产业需求,体现技术应用发展趋势,注重客户服务意识,引领教学改革。 1.赛项的设计将体现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行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具备服务的意识,竞赛项目源于与岗位工作相关的实际工作任务,还原实际的售后服务场景; 2.赛项的设计将体现信息产品芯片级维修企业主流技术行业应用的前沿水平; 3.按照完整的芯片级维修工作过程设计竞赛题目,竞赛内容体现实际工作过程的真实性。 4.竞赛大纲涵盖信息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实际工作过程的全部知识点与技能点的综合运用,力求做到比赛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符。 5.赛项的设计将注重引导高职泛信息类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方向。 (二)基本原则 1.知识运用与能力考核并重(侧重能力考核),竞赛过程和结果

并重。使高职学生对信息产品芯片级维修的维修前检测、元件特性认知、故障排除、维修后检测、各类维修工具使用等五个完整环节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高职学生完整构建信息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的能力,全部掌握上述五大环节所要求的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技能方面,使高职学生理解售后服务的意义所在,通过完整的服务规范的理解,建立学生的客户服务意识。 2.体现工学结合。竞赛内容接近实际维修工作任务,涵盖实际维修工作任务的整体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 (1)竞赛内容来自实际工程项目; (2)维修工具、设备选型来自实际工程需求; (3)选手操作需达到实际工程项目要求; (4)评判标准按照实际工程项目规范进行。 3.以赛促教,推进专业教学改革。通过设置接近工程过程实际的竞赛内容,充分带动高职信息类相关专业在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以及实习实训等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引导高职信息类教育重视工作实际和学生能力培养,引导高职院校面向就业市场和产业需求,变被动的教学改革为适应市场的主动教学改革,建立适于大规模、高质量、应用型IT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 4.推动校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通过竞赛积极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共享企业的优势资源,实现院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5.展示高职风采。展示高职信息类相关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优秀职业素养,树立高职院校在社会的良好形象。 二、竞赛名称 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 三、竞赛目的 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提高芯片级维修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IT职业教育与服务外包产业融合。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及指导思想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及指导思想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及指导思想 第一节编制目的 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我公司组织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认真阅读招标文件,熟悉施工图纸,并对工程现场情况实地勘察后精心编制的。编制时对工程工期、工程质量、项目管理机构设置与劳动力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配备、主要技术方案、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季节性施工等诸多因素做了充分考虑,突出其科学性、适用性及针对性。体现了我公司对本工程施工的总体指导思想和施工部署。 我们将依据本施工组织确定的原则,本着对建设单位高度负责的态度,从严控制工程质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认真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并据此编制出详细的施工方案,用以指导和规范工程施工,确保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第二节编制原则及施工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科学管理创优质,顾客为本树形像”的质量方针和“顾客为本,安全第一,质量至上,文明施工”的工作原则。 2.积极响应招标文件,充分理解并严格遵守招标文件、合同约定的各项条款内容及其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工期要求,确保实现工程目标。 3.严格执行有关管理部门各项标准规范,坚持施工工艺与施工规范、投标文件与设计要求相符合相统一,力求达到完善。

4.坚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良好、持续运行,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施工全过程严格监督控制,灵活实施动静结合的管理原则,以科学的方法实施动态管理。 5.坚持项目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经过对施工任务的合理划分及对劳力、设备、材料、资金、技术、信息的优化组合,实现工期、质量、安 全、文明、效益最好效果。 6.坚持诚信原则、系统管理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紧密与建设方及其代表、监理、建筑行政管理部门配合,自觉接受甲方及监理、建筑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及时纠正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7.根据工程实际统筹规划、科学组织、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施工进度,采用先进、配套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力求均衡生产,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期和质量。 8.遵循施工队伍专业化和综合管理的原则,在组织施工时,以专业施工队伍为基本形式,采用综合管理手段,以实现施工人员技术潜能充分发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第二章工程施工总目标 1.工期目标: 除工程施工遇不可抗拒因素、建筑方对工程量增加、设计变更增加工程量、非乙方原因影响工期外,自合同签订后甲方批准开工之日

教学基本信息教学设计参与人员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情景作文讲评:教师指导下的同伴互评 是否属于 否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英语年级高三 相关 teaching writing, peer evaluation 领域 教材无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尹航 人大附中 yin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4b14165603.html, 实施者 尹航 人大附中 yin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4b14165603.html, 指导者 赵钰莲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yulianzhao2009@https://www.360docs.net/doc/4b14165603.html, 课件制作者 尹航 人大附中 yin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4b14165603.html, 其他参与者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构建者。学习者通过与学习共同体进行合作互动、共同协商,建构起对自己有个人意义的知识和技能。同伴互评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在同伴互评过程中,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了解评价的标准,学习评价的技能,并结合自身语言能力,以批判精神评价其他学习者的作品,提出具体的、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我认为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习者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学习者提升以上方面的素养。 同伴互评是在英语写作教学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和研究的教学活动形式,其有效性也得到诸多研究不同程度的证实。一般认为,影响同伴互评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语言水平及依据语言水平进行的分组、评改类型、互评培训。关于语言水平及依据语言水平进行的分组对同伴互评效果的研究发现,混合小组(即组内既有高水平学习者、也有低水平学习者)比单纯小组(即组内只有高水平学习者或低水平学习者)效果更好,但混合小组中受益的主要是低水平学习者,因为高水平学习者很难得到低水平学习者的有效反馈。另外,考虑到教室内桌椅的设置方式、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按学生语言水平对他们进行写作讲评课中稳定的互评分组并不容易。在另外两个因素“评改类型”和“互评培训”中,本课计划从后者入手,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培训,使学生掌握互评的方法,并应用于对同伴作文的互评中。我考虑在后续的教学中适时引入“评改类型”这个因素。 关于同伴互评中评价表的使用,有的研究发现其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是,鉴于评价表对学习者的互评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本课仍然决定使用它。

监控系统组织设计范本

监控系统施工方案本

11.1.编制说明 11.1.1.适用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适用于*****。 11.1.2.编制依据 系统招标文件 工程设计图纸 国家现行施工规、操作规程、验收标准 XXXX区有关规定和指导性文件 XXXX区地区气象和地区条件 本公司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 11.2.指导思想和实施目标 11.2.1.指导思想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以质量为中心,采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等系列标准; ?编制项目质量计划,选派高素质的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按国际惯例实施项目法施工,认真做好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质量控制和项目监控;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优质高速地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

11.2.2.实施目标 发挥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的优势,科学地组织施工,采用娴熟的工艺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以有力的技术手段,促进施工顺利进行,严格履行合约,确保以下实施目标: 质量目标:严格按施工验收规及设计要求组织施工,一次交验合格,质量优良。 工期目标:服从工程的总体工期,确保按合同工期按时交工。 安全目标:完善安全措施,提高安全意识,坚决杜绝死亡、重伤事故的发生,轻伤事故发生率小于1‰。 文明施工目标:划分职责,严格按总平面管理及进出场安全保卫制度工作,按CI标准化管理工地,确保文明施工目标的实现。 服务目标:信守合约、密切配合、认真协调与各有关方面的关系,接受甲方及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度、计划的协调和监督,并做好交工交接工作和售后服务工作。 11.3.施工组织和施工部署 11.3.1.施工组织 11.3.1.1.成立工程项目部 为了顺利、圆满地完成此次工程施工任务。在合同签订后,我公司将指派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组成工程项目部。配备精干、有力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一个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具体操作整个工程的承包管理。并将工程项目部的人员组成和联系方式报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

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和谐·发展课堂汇编资料 §1 和谐·发展课堂的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小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升育人质量为目的,以强化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为手段,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益为核心。立足“育人为本、以学定教、以学评教”,实行“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工作机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 和谐·发展课堂的理论依据 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也叫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内部世界的知识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和顺应。在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斯滕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维果斯基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认知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认知主义理论相比,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更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更加重视建立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生成和发展的情景。在此基础上,教学过程被看作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有效地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引导学习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有效互动,并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真正了解。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的深入发展为真实的揭示学习的规律奠定了基础,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著名教育家布卢姆。他对传统教学理论过分强调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提出批评,认为所谓学生成绩的正态分布是人为造成的,并没有必然性,提出了掌握学习策略。布卢姆指出,除2%—3%感情和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和1%—2%的具有超常能力的学生外,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学校都可

第二节 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全国人大于1988年、l993年进行了两次大的修改。 (一)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 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我国近代历史基本经验的总结,是被实践证实了的真理,它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因而,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就一定能够保证现行《宪法》在我国法律系统中的最高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从而使我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民主原则。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是我国《宪法》的主要原则之一,它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民主原则的一项根本内容。《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当家做主,管理国家,这是最大的民主权利。其次,民主原则还表现在我国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方面。再次,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这都是民主原则的重要体现。 2.社会主

义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宪法》的另一个主要原则,它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宪法》确定了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其次,确认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再次,《宪法》规定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都是社会主义原则的重要体现。3.平等原则。平等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民族平等。《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二是男女平等,《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第三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包括公民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平等,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上平等,等等。4.法制原则。《宪法》对法制原则作了全面规定。在序言中首先明确规定了《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最高地位;《宪法》还规定了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并对整个法制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从立法、执法和守法都作了详细的规定等,这都是法制原则。

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力图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阐述:课标规定,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线索”,要求“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材中的地位分析: 《科举制的创立》一课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那么,我就把这一课的核心定位为隋唐的科举制“分科考试、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特点在隋唐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及深远的影响。原因是,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非常深远;其优点和先进性在隋唐表现的非常突出,它与以后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有很大的区别,它也为隋唐特别是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本课教材是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创立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我准备通过科举考试的整个过程来整合课本中的三个子目录。突出隋唐科举制的对士人、对统治者、对社会、对文化教育的作用以及对世界文化制度的影响,做到论从史出。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前,我准备对两个不同层次的授课班级(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设计见附件一。对调查结果的预计: 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中国封建社会任用官吏的办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明确、不系统。可能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了解古代帝王是怎样任用人才,但是对选拔人才、官吏的过程不甚了解。 学生的兴奋点可能有:科举考试是如何进行的,如考什么,如何考等这些细节上的问题。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科举制是一项制度,学生对其理解和认识以及评价会有一些难度。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 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大致为:“情境创设——亲历体验——提出问题——互动探究——反馈交流——感悟内化”,它是体验、探究、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四)教学平台准备 信息技术融入历史学科教学:多媒体课件《科举制的创立》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隋朝以前选拔官吏的办法,并与隋朝的科举制进行比较,分析科举制的优点。对隋统一国家的知识分析,明白隋创立科举制的原因。 2、通过分析、讲授、体验科举考试过程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进一步提高从图片、文字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科举考试过程,来理解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归纳、比较、置疑、探究的方法,感知科举制创立和发展完善的过程。 2、通过对时事的关注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埋下了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伏笔,引导学生做深入思考。 3、通过对史料创造性编辑,把科举制产生的原因编辑成一封大家看起来比较亲切的信件,进行分析。

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符合企业个性化需要的文化体系,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力量源泉。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文化模式必须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人的思想文化意识,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发挥首创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文化才能健康发展。 (二)、讲求实效的原则。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要切合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抓手,建立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 (三)、系统运作的原则。 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家(群体)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理念的升华,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缔造者、推行者,不仅个人的理念要领先于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把领先的理念转化为企业的理念、企业的体制、企业的规则。 (四)、突出特色的原则

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突出企业的鲜明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特色、优势和差别性,培育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能够促进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健康发展,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五)、追求卓越的原则。 塑造企业文化,必须坚持卓越的原则,使企业和员工始终感到总有一股追求卓越的激情在激励着他们,激动人心的目标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即使是在其他企业都感到满足的时候,企业仍能保持创新上的不满足,崇尚革新,与时俱进,不懈地追求完美和第一,从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六)、系统运作的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它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能凭空想像一蹴而就,要树立“打持久战的理念(二)、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理论,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改善企业资源配置方式,实现企业内外资源的有机优化与整合。 (三)、不断通过知识与思维创新,提供满足客户和社会需要的卓越产品、服务和环境,以赢得持久信赖,实现企业、员工、社会、经销商及用户永续、协调、统一发展,实现以服装文化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四)、建立有团队精神的学习型组织。 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及现状诊断分析鉴于本人目前来公司时间不

综合布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

第一章编制依据 1.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思想 “阜新市公安局细河公安分局业务技术用房工程- 网络智能布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按贵方提供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图,按现行的国家施工验收规程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施工操作规程、重庆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再结合我公司的施工能力、技术准备力量及多年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经验和本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的。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直接指导施工的依据,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对加强施工管理、有效的调配劳动力、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工程成本、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有积极作用。 施工组织设计一旦经甲方和建设监理公司审核认可后,在施工过程中,我公司一定严格按照本施工组织设计执行。 2.编制范围及内容 1、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严格按照本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要求进行质量策划后编制的,在人员、机械、材料供应、平衡调配、施工方案、质量要求、进度安排等方面统一进行部署下完成。 2、我公司高度重视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召集曾从事过类似工程工作的技术专家、有关负责人攻克本工程的重点、难点及特殊部位的施工技术,力求本方案重点突出,具有呼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本着对建设单位负责和资金的合理使用、对工程质量的高度责任感,针对本工程设计特点和使用功能要求,我们编制的原则是:“确保工程质量优、速度快、造价低、操作性强”。同时保证周边和施工现场有良好环境。

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技术依据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3;《建筑与建筑 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 16 —92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标准》YD/T926.1-1997 《中国电气装 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 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GB/T7427— 87)《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传输性能测试标准》EIA/TIA TSB-95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本招标项目阜新市公安局细河公安分局业务技术用房工程- 网络智能布线工程已由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批准建设,招标人为阜新市公安局细河公安分局,工程建设资金来自中央财政、省财政及自筹。 数据语音跳线在机房内必须有明确的颜色区别加以区分,方便管理,布线系统分为内网、外网和语音网等系统,各系统在物理上完全隔离,保证内部管理布线系统的安全。 系统分为内网(数据)、外网(数据)和语音网等系统,其中副职领导(包括主任室和副总师)以上为岗位1个内网(数据)、1 个外网(数据)、1个语音外线、1 个语音内线(2+2);中干和工位为1个外网(数据)、1个内网(数据)、1个语音(2+1),其他为1个语音内线。 系统采用星型组网结构,机房集中管理。以万兆为主干,六类千兆交换到桌面,楼层配线间子系统采用24 口模块化集成式六类配线架端接管理水平子信息点,配线架前端应具有明显的、可方便的更换的、永久的标识,用以灵活标注内网、外网数据点。合理配置理线器,带盖板,以兼具坚固和美观感,配置原厂RJ45-RJ45 铜缆跳线,长度为2-3 米。

智能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完整版

智能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施工组织设计得指导思想 “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综合服务楼智能化系统建设”施工组织设计就是按贵方提供得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图,按现行得国家施工验收规程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施工操作规程、成都市政府得有关规定,再结合我公司得施工能力、技术准备力量及多年弱电系统工程得设计施工经验与本工程得具体情况进行编制得。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直接指导施工得依据,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成本得前提下,对加强施工管理、有效得调配劳动力、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工程成本、保证施工现场得安全文明有积极作用。 施工组织设计一旦经甲方与建设监理公司审核认可后,在施工

过程中,我公司一定严格按照本施工组织设计执行。 2.编制范围及内容 1、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就是严格按照本弱电系统工程得要求进行质量策划后编制得,在人员、机械、材料供应、平衡调配、施工方案、质量要求、进度安排等方面统一进行部署下完成。 2、我公司高度重视本施工组织设计得编制工作,召集曾从事过类似工程工作得技术专家、有关负责人攻克本工程得重点、难点及特殊部位得施工技术,力求本方案重点突出,具有呼应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3、本着对建设单位负责与资金得合理使用、对工程质量得高度责任感,针对本工程设计特点与使用功能要求,我们编制得原则就是:“确保工程质量优、速度快、造价低、操作性强”。同时保证周边与施工现场有良好环境。 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技术依据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J 50200-1994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0343-2004 ※《厅堂扩声特性设计规范》GB50371-2006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标准》YD/T926、1-199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 ※《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B32/181-1998

课题研究主要理论依据

一、哲学依据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 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 习的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和动机,没有主动性和积极 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而失去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 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教学过程只有注重知识的探究,注重情感的体验,才 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 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各自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不断变化发 展的。教师的教育行为必须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前提,才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育课题研究 中,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行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以 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识能力、情感特点、意志品质,就为教师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三、学习理 论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 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 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 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四、教学理论 两千年前的孔子倡导的“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以认为是最早的教学理论根源, 到今天依然有重要意义。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尝试的愿望,尝试能够成功,成功才能创新。”学生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尝试。同时,学生的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尝 试的任务又是完成教材中的一定教学目标,而教材又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编排的,所 以学生具备成功的条件。 在尝试成功的条件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成绩。 五、教学最优化理论 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 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既要提高教学质 量,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用 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六、建模理念

【最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内容提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决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特征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等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局的基本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提出切合实际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决定》正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决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重要原则是一个整体,它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了未来15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方向和路径、动力和机制以及需要把握的重大关系。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执政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没有先例的。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和时代潮流,凝聚全国人民的意愿,大胆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勇于进行开拓性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飞跃。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总结我们党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经验,全面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

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为推动这项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 指导思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决定》提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在我国实现社会和谐的历史性结论,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我们积累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统筹协调各方面重大关系等促进社会和谐的丰富经验,也有过“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国民经济走到崩溃边缘的深刻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变。2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和谐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开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施工部署 第四章施工准备 第五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第六章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第七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第八章季节性施工措施 第九章停水停电措施 第十章资源配备计划 第^一章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 第十二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第十四章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第十五章创优措施 第十六章资料管理 第十七章保修措施 第十八章附表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1 编制说明 本工程为安县河安县龙兴、联丰段灾后重建防洪提工程, B 标段:安昌河安县龙兴段防洪堤灾后重建工程,按20 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恢复重建。重建防洪堤长度2100 米。我公司在认真阅读招标文件、答疑和对现场实际情况了解的基础上,对本工程施工建设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用以指导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规范土建、水、电等专业工程的施工、管理与协调,以实现我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管理目标,力争为该工程施工提供完整的纲领性文件,确保“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完成建设任务。 1.2 编制依据 (1)安县河安县龙兴、联丰段灾后重建防洪提工程项目施工(B 标段)招标文件; (2)安县河安县龙兴、联丰段灾后重建防洪提工程项目B 标段施工图纸; (3)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技术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操作规程及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4)省及市建委颁发的现行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规定; (5)《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 —2000) (6)《防洪标准》(GB50201 —94) (7)《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 —98) (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 ) (9)《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T188 —96) (10)《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 —96)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等形式去完成学习任务,即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动力",促使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走进网络……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启用,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 理论依据: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被广泛应用开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改

革传统教学中不适应时代潮流的部分,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从而使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它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技术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有个人的独立操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等等。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科目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的亲密朋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

课题研究主要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主要理论依据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哲学依据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和动机,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而失去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教学过程只有注重知识的探究,注重情感的体验,才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各自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师的教育行为必须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前提,才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育课题研究中,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行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识能力、情感特点、意志品质,就为教师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学习理论 着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

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四、教学理论 两千年前的孔子倡导的“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以认为是最早的教学理论根源,到今天依然有重要意义。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尝试的愿望,尝试能够成功,成功才能创新。”学生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尝试。同时,学生的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尝试的任务又是完成教材中的一定教学目标,而教材又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编排的,所以学生具备成功的条件。 在尝试成功的条件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成绩。 五、教学最优化理论 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既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用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六、建模理念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等形式去完成学习任务,即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动力",促使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走进网络……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启用,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 理论依据: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被广泛应用开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教学中不适应时代潮流的部分,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从而使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它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技术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有个人的独立操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等等。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科目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