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五华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五华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五华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近年来,我县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科学做好耕山致富文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结合我县优质稻、水果、茶叶、油茶、南药、烤烟、蔬菜、水产养殖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的原则,专门聘请省农科院专家编制了《五华县特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我县北部为特色粮果示范区、中部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南部为有机茶果示范区,各镇也根据自身的特色主导产业,认真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种植规模。

2、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近年来,按照国家级粮食主产区和广东省产粮大县的建设要求,层层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不折不扣地落实强农惠农补贴政策,调动群众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加强办点示范,积极水稻高产创建“万千百”活动,即早晚两造在河东、横陂分别建立了2个万亩国家级水稻创高产示范片,其余各镇建立1个千亩示范片,并在每个示范片中建立1个百亩核心示范区,全县早晚两造水稻高产示范面积6.8万亩,辐射带动了全县粮食生产的发展。受“8〃17”特大洪灾影响,2013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823506亩,29.89万吨,对比减产6.66%,其中水稻播种面

积69.59万亩,总产27.46万吨。2012年被评“广东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3、积极发动耕山致富。近年来,制订出台了耕山致富扶持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围绕巩固提高老基地,开发建设新基地的发展思路,大力做好耕山致富文章。2013年全县新种特色水果面积2.15万亩,新种茶叶1665亩;新开发连片100亩以上特色果、茶、南药和蔬菜基地78个,面积1.59万亩,全县特色休闲高效农业发展逐步走向基地管理规范化、新种品种优良化、基地开发集约化、经营管理产业化、特色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了大田果合柿、河东金柚、周江百香果、双华板栗、潭下鹰嘴桃、棉洋桃驳李、华阳三华李、益塘荔枝、横陂火龙果等的特色水果产业区、产业带。据统计,2013年全县水果面积220257亩,总产69592吨,其中沙田柚20250亩,总产7206吨,蜜柚16648亩,总产3537亩。全县已建立200亩以上特色水果基地15个,其中500亩以上基地9个。

4、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发展力度,发展壮大实力,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与企业、产品与市场有效链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全县累计发展各级农业龙头企业59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23家、县级34家;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10个,注册成立家庭农场6个。

5、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树立现代经营理念,规范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品质,培育创建特色农业品牌。2013年,新开展“三品”认证12个、注册商标3个,培育创建省级名牌产品4个,其中“七畲径牌”红条茶、绿茶分别获省第十届名优质量竞赛银奖和优质奖;登云嶂云雾茶公司的“黄金芽绿茶”、松岗嶂绿色生态茶园生产的绿茶(单枞茶)、田信农业科技术公司的“大田柿花”、丰华公司的有机米等四个农产品被评“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实现了我县在名牌农产品创建上的突破。

(二)全方位加大农业投入,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后劲

1、改善设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近年来,通过积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等项目建设,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13年全面完成龙村镇的19个村2.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建设了5000亩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改造中低产田1.46万亩;完成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机械,至目前,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3.6万千瓦,水稻机耕率达91.4%,水稻机械化综合水平达48%,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

2、出台政策助推产业化经营。为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民对发展特色休闲高效农业的信心和积极性,促进了特色农业的规模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特色休闲高效农业发展实施意见》、《五华县耕山致富实施意见》、《推进特色休闲高效农业发展和耕山致富扶持奖励暂行办法》

等政策措施。2014年共落实兑现耕山致富、品牌创建、灾后改种、冬种生产等扶持奖励政策,共发放扶持奖励资金共计294.932万元。

3、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结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精心储备一批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农业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农业项目资金,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等方面项目。争取了600吨果合柿加工扩建项目,总投资270万元,扶持长布富强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扩大柿花加工厂房建设,提高加工生产能力。申报争取了广东省茶叶带项目,获得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600万元,重点扶持松岗嶂有机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发茶叶专业合作社、云溪圣峰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帮助完善基础设施,扩大种植规模,提升打造我县特色茶叶品牌。同时抓好茶亭岗现代农业示范区、广东清闲农业旅游度假山庄、鼎得信现代农业休闲庄园建设。同时,积极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带动力强的企业和项目,全面提高特色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进我县农业现代化建设。

4、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与农科院校、科研单位的有机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改善基层科技推广服务条件,配臵技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验等检验检测设备和农民培训、农技人员日常办公等设备。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深入开展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加强科技培训力度,选派130名农业技术干部进村入户,挂钩指导建立科技示范户1100户,辐射带动周边镇村20000户农户学科学、用科学。每年开

展各类培训班38场次以上,培训3400人次以上,印发技术资料10000多份,不断提高群众科学种养水平。

(三)健全完善“三大体系”,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支撑

1、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结合农业生产季节,对农资批发市场、集散地和经营门店等重点地区的监管力度,集中力量开展以种子、农药、肥料等为重点的农资产品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规范了农产品和农资产品生产经营秩序,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据统计,今年来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87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218间次,立案查处农资违法案件1宗,责令改正违法行为3宗,抽检蔬菜样品1034个,总合格1027个,抽检合格率达99.3%。

2、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优化农业信息服务,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以“五华农业信息网”、企信通平台、电视专栏和互联网相结合的涉农信息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公布农业行政管理、生产、市场流通等公共信息资源,为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各类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推行直销配送、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坚持对全县较具规模蔬菜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的农产品进行日常监测抽检,为广大农民及时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交流平台和服务。预计至2015年规划在县城和华城、安流、龙村等中心镇

建设一批辐射范围广、功能齐全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成为区域性农产品集散中心。

二、制约瓶颈

我县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仍处于起步爬陂阶段,特色农业的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五大差距”、“五大制约”上:

五大差距:一是有特色无规模。虽然我县大部分镇都培育发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如大田柿花、双华板粟、潭下鹰嘴桃、周江百香果、茶亭岗金柚、高山云雾茶等,但都普遍存在有基地无规模的现状,现有农业基地大部分小而散、规模不大,产品总量少。二是有产品无品牌。虽然我县在品牌创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有产品无品牌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大部分农产品由于缺乏规模和品牌,没有走向商场成为商品,真正拿得出、叫得响的品牌少。三是加工水平不高。目前我县大部分农业企业都属于种养型,产、加、销一体化的综合型企业发展缓慢、为数不多,产品开发、加工能力弱,初级产品多,高端、精深产品少,农产品附加值低。四是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内在质量和品牌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标准化生产推广难度较大。五是营销方式落后。农产品市场与流通业发展滞后,营销手段原始单一,主要靠内销维持,市场拓展能力弱,难于适应“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发展要求。

五大制约:一是各级重视程度不够。虽然中央连续十多年

都出台了中央一号文件,我们县委、县政府把特色休闲高效农业发展列入“两新两特两重点”产业发展战略,耕山致富大会战也是五大会战之一,但由于发展农业周期长、投入大、见效难、风险大,各级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有待提高。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尽管近年来我县制订出台了耕山致富、特色休闲农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仍然存在投入资金总量少、规划专项资金少、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小等问题,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的“瓶颈”。同时,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农民创业、农业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农村金融资源不能满足产业化发展需求,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快速发展。三是思想观念不够解放。一些干部群众、农业企业对转变传统农业观念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没有打破传统观念上的桎梏,在盘活资源、挖掘内涵方面,不善于发现挖掘,不善于谋划策划,不善于保护开发,不善于包装推介。四是企业人才匮乏。目前我县农业企业仍处于父子档、夫妻档、家庭作坊的初级阶段,企业发展思路不广、标准不严、品牌不响、市场不稳,难以上档次和提速发展。五是发展机制不活。农业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农村土地盘活难,集约化水平低;在管理体制机制上,我县在整合资源资金、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有待加强,未形成各级各部门积极主动扶持和服务特色休闲农业园区建设、特色品牌创建强大合力。

三、发展思路

(一)转变发展观念,做活耕山致富文章。把发展特色休闲高效农业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工作的中

心任务来抓,切实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形成长期坚持、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传统农业观念,创新农业发展思维,积极引导群众跳出“耕山就要种果”的思想束缚,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围绕抓龙头、扩基地,兴科技、重质量,深加工、精包装,树品牌、促营销的发展思路,大胆地推进农业、林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做特、做巧、做大“山”的文章,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二)坚持市场导向,扩大种植基地规模。按照稳定传统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培育特色品牌的思路,在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群众的种植习惯和发展意愿,强化政策扶持,加强宣传发动,加大“名优特稀”水果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鼓励引导企业、种植大户调整品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扩大基地规模,发挥农业规模效应,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区、产业带,加快改变有基地无规模的现状。按照国家级粮食主产区的要求,每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3万亩以上,总产在30万吨以上;每年新增水果、茶叶、南药等1万亩左右。

(三)加强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重点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化农田示范区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和灾区农田水利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特色精致高效农业发展基础。2014年重点抓好棉洋、安流、华阳、梅林等镇2.3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抓好华城、安流6000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

设;大力推广适用农业机械,推进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产业化发展;积极做好2015年土地治理项目申报前期勘察、规划设计准备工作,力争获得上级立项,持续改善我县农业生产条件。

(四)整合资源资金,打造休闲农业园区。目前我县虽然已建立了60个耕山致富示范点,但大部分的示范点在基地开发、功能扩展、示范带动能力和水平方面仍然较低,全县可看、可学的休闲农业基地较少。在今后的发展中,将围绕生态休闲旅游农业的要求,充分整合各级各部门的资源和资金,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先集中力量打造河东茶亭岗金柚公园、广东清闲农业、松岗嶂生态茶园和转水益塘水库、兴鸿润农业、热矿泥山庄三位一体的“山、水、泥”特色休闲农业旅游区,力争通过5到10年的长期努力,实现16个镇都建立一个以上的休闲旅游农业景区景点。

(五)注重品牌培育,扩大特色品牌效应。继续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树立品牌意识,狠抓质量管理、产品分级、包装设计、商标注册,对全县的农产品进行调查摸底、分类排队,积极鼓励开展“三品”认证,培育创建特色品牌。树立危机意识,解放思想,打破现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农业博览会、展销会、订货会,提高我县名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宽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目前我县茶叶种植面积15269亩,总产820吨,但加工相对落后,产品知名度、

附加值低、销售滞后。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打造我县茶叶大品牌。一是要优化品种结构。在加快我县“鸟舌茶”、“梅粘茶”等本地名优茶品种的选育推广的同时,大力推广黄金芽、白叶单丛、黄枝香、芝兰香、金萱、翠玉等高香型名优茶新品种,不断调整优化我县茶叶品种结构。二是要提升加工水平。充分利用广东省茶叶产业带项目资金,加大对松岗嶂、联发等茶叶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2座标准化加工厂房建设,引进加工设备,全面提高茶叶加工能力。三是要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挖掘我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内涵,收集、整理、宣传与茶叶相关的传统、传说、传奇故事,大力推进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建设,打造独具五华特色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推动我县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四是要加强宣传推介。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宣传推介的同时,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组织举办茶文化、茶艺术和观光旅游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宣传推介我县的茶叶,提高我县茶叶知名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