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名词解释

1.视觉的双重机能:一是感受外界的光刺激;二是分辨光刺激的空间和时间特性
2.感受性、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对于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3.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是指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是指那种刚刚能够引起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4.差别感觉性、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觉性即人队最小差别量的感觉;差别感觉阈限是指人能察觉到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5.浦肯野效应:当光照度降低,使锥体视觉转到杆体视觉时,人眼对光波中的短波部分的感受性提高的效应
6.Stiles—Crawford效应:人眼对从不同方向射入眼球的光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光束从瞳孔中央射入眼球和从瞳孔边缘射入所产生的主观明度是不一样的,前者比后者高出约5倍,这种视网膜细胞的方向感受性即是.....
7.明适应和暗适应:明适应是在光亮环境中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暗适应是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8.视觉后象: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对刺激的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就叫后象
9.闪光融合频率(CFF):视觉后象可以使闪烁的光刺激达到一定的频率是能引起连续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而刚刚产生闪光融合感觉的闪光频率就叫....
10.视知觉的重组实验:视觉的重组是心理学家在研究知觉重新组合的实验简称...
11.声音的掩蔽现象:一个可闻声由于其他的干扰而视听觉发生困难,前者必须增加强度方能重新听到,这种阈限强度的增加的过程和强度增加的量就叫做声音的掩蔽效应
12.色彩基调:是指在用一种色彩或几种近似色彩为主导,使整个画面产生的一种和谐统一的视觉色彩倾向;色彩基调主要表现为字体颜色和背景及画面色彩
13.颜色恒常性:在实际生活中,光源的光谱成分发生了变化,但人们周围的物体的颜色在一定程度上看起来却仍然保持不变,颜色的这种特性即...
14.联觉: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15.补色率:每一种色彩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如果某一种颜色与其补色的适当比例混合,便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颜色互称为补色
16.轮廓:是构成任何一个形状的边界线或外形线,马赫指出,轮廓是在不同区域之间有已明显的变化,即明度级差的比较突然的变化形成的,渐变的级差在任何地方都不构成轮廓
17.主观轮廓:是指在没有直接的刺激作用的情况下而产生的轮廓知觉
18.轮廓的掩蔽现象:对于一个周

边模糊的图形来说,观察者注视它时就很容易从视野中消失,而且消失的程度随周边模糊程度的增加而加剧,图形周边模糊,使视网膜细胞所感受到的刺激变化较小,相应地神经活动减弱,而导致图形知觉的弱化和消失,这一现象即叫......
19.认知性掩蔽:是指在同时呈现或相继呈现多种刺激时,引起人们情绪激动的“情绪性刺激”可以使之对其他刺激的觉察能力受到抑制性影响,这种......
20.图形错觉和图形后效:前者是指人们把注意只集中于线条图形的某一特性,由于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感知到的结果与实际的刺激模式不相对应的现象;后者是指由于对先前视觉对象的适应影响到对后一对象的感知
21.空间知觉和空间视知觉:前者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主观反映,是多感官协同作用的结果。分为空间视知觉和听空间知觉两大类;后者又称视深度知觉,它是以视觉为基础,对环境中视觉刺激物的空间特性及视觉刺激物之间的空间关系的反应
22.phi现象:是指从一个刺激位置到另一个刺激位置的错觉性运动,而这种运动时刺激的时间顺序的函数,也称闪动现象
23.视觉暂留:是指当视觉刺激停止作用以后,人的视觉映象并不立即消失,而是滞留一段时间
24.双眼视差:人的两只眼睛所接受的物体的刺激略有不同,这种现象叫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人产生立体知觉的重要线索
25.结构极差:人视知觉对象的“质”在空间中逐渐增加或减小,这种“质”包括大小、位置、距离等
26.错觉性运动:是指引起运动知觉经验的刺激物本身并未移动,但观察着在主观意识上清楚地觉知它在移动中,它是一种假的运动,错觉性运动有多种形式,如诱导运动、自主动力运动、似动现象等
27.诱导运动:是指一个不运动的事物由于其周围其他物体的运动而造成的一种运动假象
28.自主动力运动:人眼定睛观察一静止的物体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物体以飘忽不定的方式来回移动,这种错觉性运动叫做自活性运动,又称自主动力运动
29.三原色的单位量:(C)=r(R)+g(G)+b(B)。C表示待配光(R)(G)(B)代表产生混合色的红绿蓝三原色的单位量
30.光谱三刺激值:在1931年综合了几项研究结构,确定了三个设想三原色X(红)、Y(绿)、Z(蓝),并将匹配等能光谱各种颜色所需要的三原色的比例标准化,经过调整、消除负值,将其定名为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阐明了光谱色与红绿蓝三原色刺激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