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案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案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案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重温“巴斯德实验”,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认识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本节教学内容较为程式化;讲解比较浅显,却是后面深入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

学情分析

巴斯德实验体现了生物学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有着固定的模式要遵循;分别是就生活中的某些值得探究的现象提出问题,在提出可检验性的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可行的计划,然后实施计划,再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最后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整个过程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记住不难,但能做到理解运用却有相当的难度。如果这部分学不好将对后续探究性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将“巴斯德实验”讲透,对于学生而言则应努力理解“巴斯德实验”的全过程,进而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创新支点

以重温“巴斯德实验”的全过程为媒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分析“巴斯德实验”时,尤其要让学生明白“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巴斯德实验成功的关键。还要引导学生认识不是每个探究活动都刻意追求六个环节,而是要把握总体原则,遵循探究的基本过程,根据实际内容的需要突出侧重,避免程式化。

教学目标

1、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2、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并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愿与同伴合作。

3、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4、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巴斯德实验的分析与讨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从巴斯德实验的过程中,概括出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从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中,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感知,情景切入

1、提出问题:询问学生有没有过敏的经历。创设问题情境:过敏的原因是什么呢?

2、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高见:可能是花粉过敏,可能是吃鱼的原因,可能是吃蟹子的缘故……从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3、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如何验证你的猜想呢?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的方法进行积极的评价,并追问:试着回忆一下其中有哪些十分重要的环节?

4、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够严谨,教师要多鼓励。科学探究的方法能使我们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一定能帮我们解决生物学上的疑难问题;那么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从而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老师提问:夏天,家里吃剩的饭菜,第二天就不能吃了;肉汤放到第二天就坏了,为什么呢?学生谈论之后,出示巴斯德实验的课件,告知学生在两个世纪前,人们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被困惑了长达20年之久,是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

带领学生学习巴斯德实验的过程,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

(1)根据巴斯德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说出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2)巴斯德根据提出的问题和早期的研究,做出了什么样的科学假设?和你的假设有何不同之处?你和巴斯德相比,谁的问题更有研究价值?说出理由。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能够针对自己的问题、假设与科学巨匠相比,若问题相近,可以让学生触摸到科学的真实,为以后更多的科学探究活动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若有不同,更能帮助学生寻找其中的原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猜测,进而培养尊重事实、敢于怀疑、勇于反思的科学素质。

三、总结巴斯德实验

巴斯德发现肉汤变酸→为何变酸→可能是微生物引起→肉汤装瓶、煮、冷却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施实验】

→直颈中变酸、曲颈瓶中不酸→打破曲颈瓶口,肉汤接触空气,变酸

【分析结果】【设计实验】(对比试验)

→结果证明肉汤变酸是因为空气中微生物导致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四、由“巴斯的实验”——总结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

五、生物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根据巴斯德实验结合ppt所展示的几种探究方法,让学生明白,在进行探究时,往往需要多种方式共同使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从而使学生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求知欲望。科学知识教育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科学知识的积累、创造与发展都是一代代科学家艰辛探索的智慧结晶,其科学发现的过程就是最直观生动的素材。但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科学探究,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所以课堂的推进过程偶尔感觉有些发涩,我想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要想让学生系统而条理的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调动各种思维形式,使探究成为一种学习中的习惯。巴斯德发现肉汤变酸→为何变酸→可能是微生物引起→肉汤装瓶、煮、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施实验】

→直颈中变酸、曲颈瓶中不酸→打破曲颈瓶口,肉汤接触空气,变酸

【分析结果】【设计实验】(对比试验)

→结果证明肉汤变酸是因为空气中微生物导致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