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装备科制度

医学装备科制度
医学装备科制度

等级医院中医学装备科制度

管理制度

一、医疗设备购置论证制度

二、医疗设备更新制度

三、医疗设备日常管理制度

四、医疗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制度

五、医疗设备安全保管制度

六、医疗设备交接班及运行维护登记制度

七、医疗设备使用人员岗位考核与再培训制度

八、医疗设备、物资临床使用安全监测小组工作职责

九、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监测管理制度

十、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岗位职责

十一、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及特种医疗设备应急保障及调配细则

(一)呼吸机故障应急处理

(二)监护仪故障应急处理

(三)输液泵、注射泵故障应急处理

(四)急诊科医疗设备故障应急处理

(五)手术医疗设备故障应急处理

(六)放射、放疗医疗设备故障应急处理

(七)压力容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十二、医用物品仓库管理制度

资料

一、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安全监测小组名单

二、科室生命支持与急救类医疗设备清单

三、科室医疗设备分户账

四、科室计量医疗设备清单

五、固定资产管理卡片

六、医疗设备操作规程医疗设备操作流程汇总

七、医疗设备运行维护记录本存档

八、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再培训与考核资料

九、医疗设备及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测与报告登记表(包括不良事件上报

记录)

十、医疗设备安全监测管理指标

十一、医疗设备定期的安全监测与自查记录与分析资料

十二、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定期的学习记录(可学习器材供应部定期共享的资料)。

十三、急救与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急调配记录资料

十四、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急调配演练相关记录

十五、各种工作流程图

十六、设备技术手册

十七、器材供应部向本科室提供的设备合理使用技术支持、业务指导、安全保障与咨询服务的记录/证明资料

十八、设备监管委员会和职能部门下发的其他未分类资料

管理制度

一、医疗设备购置论证制度

(一)目的:为了确保购置的医疗设备经济、安全、可靠,在生成计划前,应

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与评价,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行性论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项目论证和技术评价。

(二)适应范围全院医疗设备的采购。

(三)工作要求

1)项目论证:是在编制计划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是对医疗设备购买进行初步

的讨论,一般不涉及具体型号、技术指标的深入研究。为了做好项目论证工作,各部门在上报购置申请表时,应提供以下信息:

2)社会效益分析:包括本单位和本地区现有同类医疗设备运行情况,申购

医疗设备应对医院现有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实质性的提高,并在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对提高诊断水平,完成科研任务,发挥应有的作用。应避免重复和低水平投资。

3)经济效益分析:对申购医疗设备的运行成本应进行详细分折,包括医疗设

备的折旧费用、维修费用、日常耗品(如试剂、易损件、水、电等) 成本、人工费等。从使用效率分析、预测其检查人次。用标准收费乘于年人次数就是医疗设备的毛收入,去除运行成本是医疗设备的年收益。评价购置后能否充分使用,发挥应有作用。

4)技术可行性:包括项目是否符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医疗技术准入要

求;对使用科室技术人员配备是否具备技术要求,通过技术培训能否掌握机器医疗设备的操作,对于大型医疗设备根据规定应配有《大型医疗设备上岗人员技术上岗证》等。对医疗设备维修也要进行论证,有否维修技术力量保证某些医疗设备。

5)安装条件:要论证是否具备安装条件,安装场地面积层高、承重能力及特

殊的防护要求等,使用环境能否达到医疗设备的技术要求条件,配套条件,如水、电、汽供应、屏蔽防潮等条件是否具备,有无排污、防放射线等环保问题,如何解决等等。

6)技术评价:

a)技术先进性:是对计划购置的医疗设备的设计原理,各项功能指标达到的

先进程度的评价,是国际先进还是国际一般水平,是国内先进水平还是一般水平。

b)医疗设备可靠性:主要是指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就是在医疗设备的规

定使用时间内能保证正常使用,能确保其各项功能技术指标和安全指标都能符合标准要求,是否通过了国际国内的质量论证及许可,有关证件是否齐全等等。

c)可维护性:可维护性主要是指厂方能否提供维修资料、长期的技术服务和

技术支持、零配件及消耗品供应等。

d)医疗设备选型:选型是对计划购置医疗设备的各家厂商的医疗设备产品进

行评价,评价其同类仪器在其它单位使用状况,功能利用情况,并对不同

厂家同类产品性能进行比较;其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如何,近几年内是否会有重大更新改进,该厂家的竞争力如何;根据其功能配套及生产国,看其价格是否合理等。选型至少应在三家以上,保证采购招标程序的要求。

e)安全防护:有的医疗设备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会对环境、操作人员和病人

带来不安全的因素,如化学污染、放射线、电磁波、电子仪器绝缘性、漏电流等问题,都应进行评价。

节能性:对医疗设备的节能性应当作出评价,如水、电能、燃料、制冷剂的消耗水平,各种试剂的用量,保证节能性的途径如何等。

配套性:对于医疗设备的配套问题,在进行评价时,要重点讨论。如果只是注意对主机的评价忽视配套医疗设备及配件的问题,会直接影响主机的使用。如打印医疗设备、原有医疗设备联机共享等。

二、医疗设备更新制度

1.实行有效可行的医疗设备更新制度,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转,提高医疗质量的

关键措施。

2.医疗设备更新年限,可根据其性能、耐用度、质量情况、使用频率来确定。

3.医疗设备的暂定更新年限:电子及光学仪器类为8年以上,医用电器及机

械类为10 年以上,放射性医疗设备及其它耐用医疗设备为15 年以上,纤维内窥镜为5000 人次以上。

4.器材供应部负责对全院各科室贵重医疗设备建档管理,记载机器的购进、安

装时间、保修时间、使用时间、故障及维修保养情况,为该医疗设备的更新积累资料依据。

5.各科室要及时的填写机器使用及维修记录、器材供应部维修人员要定期检查

机器使用操作情况,填写维修记录。

6.有下列情况医疗设备可申请更新:

1)已达到或超过规定年限且无修复使用价值的仪器医疗设备。

2)结构陈旧、性能落后、严重丧失精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且无法修复的仪器

医疗设备。

3)严重影响安全、继续使用将会引起事故危险,且不易修复改装者。

4)严重浪费能源、造成严重危害、因事故或灾害造成严重损坏的仪器和医疗设

备。

5)由于新技术、新医疗设备的出现,更新医疗设备可给医院带来较大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技术效益者。

7.仪器医疗设备淘汰、报废,由科主任提出申请并填写医疗设备淘汰、报废申

请单、送交器材供应部加注意见后上报院长审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