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白细胞检查【概要】三类五种

1粒釣胞、「中性粒细胞何V:囂g)

* I?性粒细胞⑹力協?唔碱性较细胞

-单核细胞(M )

-淋巴细胞(L)

白细胞计数

【定义】指测定单位体积的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原理】显微镜计数法

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多为稀乙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成熟红细胞后,滴入血细胞计数盘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

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操作方法】显微镜计数法

0.38ml稀释液+ 20 M血T混匀(棕褐色充池T静置2?3min宀计数(低倍镜,四角4个大方格)T计算

3 min

1. 经验控制

血涂片上WBC分布密度与WBC数量关系

(1) 与红细胞数比较: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约为500?1000 : 1。

(2) 与血涂片白细胞分布密度一致性。

2. 计数误差

(1)技术误差:

通过熟练操作、仪器校准而减小,甚至避免。

(2)固有误差:

是计数室内每次血细胞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致的误差。若白细胞数太低(v 3 X109/L),可增加计数

量(数8个大方格白细胞数)或减低稀释倍数,太高(>15 X109/L ),可增加稀释倍数。

(3)有核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若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其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

计数时与白细胞一同被计数,使白细胞计数值假性增高。

校正公式为:校正后白细胞数/L =校正前白细胞数X ;TJU

(Y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时,100个白细胞中有核红细胞的数量)。

【参考值】

成人:(4 ?10 )X109/L。

新生儿: (15 ?20 )X10 9/L。

6个月

-2 岁:(11 ?12 )X109/L

?

儿童:(5 ?12 )X109/L

【临床意义】

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所以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一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检测原理】

血滴制成徐片u>染邑讷谊分型

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

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值X白细胞分类计数% )。

【质量控制】

1. 影响分类计数准确性因素

(1)细胞分布不均:

体尾交界最佳,

“城垛”式移动。

【质量控制】主要因素

(2)形态识别差异

①杆状核和分叶核诊断标准差异;

②单核细胞和大淋巴细胞鉴别能力差异;

③染色较差的涂片,嗜碱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难以区分。

2. 影响分类计数精确性因素

临床上如需观察细胞数量变化作为诊治指标时,

应提高细胞计数量,如下表。

如表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白细胞数的关系

白细胞总数

(X109/L )

应分类白细胞数(个)

白细胞总数

(X109/L )

应分类白细胞数(个) V 450 ?10020 ?30300

4?10100> 30400

10 ?20200

【参考值】

成人白细胞分类参考值

【临床意义】

骨詰音血干纽胞T粒■单票祖细胞-Ml粒T早、中、傾、杆械、分叶核粒细胞

髓------------ ?V - 扌卜周ill —A

(1)生理性增多:Nsg > 70%,绝对值〉7 X1O9/L称为增多。2叶核占10%?30% , 3叶核占40% - 50% , 4叶核占10%?20% , 5叶核V 5%。

1 )年龄变化:新生儿白细胞较高(可达(15?30 )X109/L )。

第6?9d减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4?5岁两者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2次交叉变化曲线,到青春期时与成人相同。

粘中69.苗两交哭

2)日间变化:在安静、休息时白细胞数较低,在活动、进食后白细胞数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一日内最高值和最低值可相差1倍。

3)运动、疼痛、情绪变化:脑力和体力劳动、冷热水浴、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等使白细胞轻度增高。严

寒、暴热使白细胞数高达15 X109/L或更高。剧烈运动、剧痛、情绪激动使白细胞显著增高。

4 )妊娠与分娩:妊娠超过5个月白细胞可达1

5 X109/L以上,妊娠最后1个月波动于(12?17 )X 109/L,分娩时白细胞可达34 X10 9/L,分娩后2?5d内恢复正常。

5)其他:吸烟者白细胞计数高于非吸烟者30% (包括N、L和M )。

中性粒事儿真多

淋中6945两交叉

安静休息早晨低

其它情况均增高

(2)病理性增多

机体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备池中的粒细胞释放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增多白细胞大多为

Nsg 或Nst。

①反应性增多

四急一严一恶

②异常增生性增多

异常增生性增多

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

见于白血病,如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血病细胞增多为主,慢性白血病以成熟白血病细胞增高为主,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

(3 )中性粒细胞减低: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低于1.5 X109/L时,称为粒细胞减低症;

低于0.5 X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见于:

①某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流感等;

②血液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急性白血病;

③慢性理化损伤,如电离辐射( 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素后;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等;

⑤脾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 增多: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超过参考上限(> 0.05 X109/L )。

(1)过敏性或炎症性疾病:如荨麻疹、溃疡性结肠炎。

(2)骨髓增生性疾病:

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3)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罕见,嗜碱性粒细胞异常增多,达20%以上,且多幼稚型。

口诀:

过敏炎症骨髓增

嗜碱粒白较罕见

2. 减少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放疗、化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急性期。

淋巴细胞

1?生理性增多:

绝对值成人〉4X109/L、儿童〉7.2 X109/L、4岁以下〉9 X109/L。见于儿童期淋巴细胞生理性增多。

2. 病理性增多: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良性淋巴细胞增多性传染病。

2)百日咳:淋巴细胞达30 X109/L,范围为(8?70 )X109/L,以CD4阳性细胞为主。

3 )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前,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

4)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5 )药物:阿司匹林、氟哌啶醇、铅、左旋多巴、苯妥英等。

传单百日肾移植

淋白药物淋增多

淋少放射肾化脓

3. 减低:

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

单核细胞

1?生理性增多:

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值计数超过0.8 X109/L。儿童较成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周婴儿,可达

15%或更多,妊娠时生理性增高与N变化相平行。

2.病理性增多:

见于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如

严重的浸润性和粟粒性结核)、某些血液病(如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

1)某些感染:WBC达20 X109/L以上,外周血单核细胞明显增多,达30%以上,以成熟单核细胞为主。

2)某些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可见单核细胞一过性增多。

3 )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4 )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5 )胃肠道疾病:如酒精性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等。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检测原理】

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白细胞,并将嗜酸性粒细胞着 色,然后滴入细胞计数盘中,

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

稀鏗 => 破坏 =>充泄

计数 => 计算

【操作方法】

0.38mlE 稀释液+ 20山血宀混匀宀充池宀静置 3?5min 宀计数(低倍镜,两个池, 10个大方格

计算

E/L 二 ------------------ X10 X20 XIO^

10

X105

【试剂】

保护剂乙醇、丙酮、乙二醇。

着色剂溴甲酚紫、伊红、固绿等。

破坏其他细胞和增强 E 着色物质碳酸钾、草酸铵。

抗凝剂枸橼酸钠、EDTA 。

防止乙醇和液体挥发剂甘油。

Stum

f 1 miTL

【参考值】成人(0.05?0.5 )X109/L。

【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1)年龄变化:

5岁以下儿童约为(0?0.8 )X109/L ;

5?15 岁约为(0?0.5 )X109/L。

(2)日间变化:

1d内有波动,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与糖皮质激素脉冲式分泌有关。

(3)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

使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低。

2.增多

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 X109/L o

(1 )寄生虫病:

寄生虫感染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如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丝虫、包虫、钩虫等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可达90%以上,使用驱虫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2 )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花粉症等。

(3)皮肤病:

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

(4)血液病:

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常达10%以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脾切除后

等。

(5)某些恶性肿瘤:

癌肿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如肺癌),是嗜酸性粒细胞对白细胞介素5(IL-5 )和肿瘤细胞因子的反

应。

(6)某些传染病:

传染病感染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减低,在恢复期时,暂时性增高。但猩红热急性期,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酶能活化补体成分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7)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包括伴有肺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心内膜炎等。

3. 减低

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极期。

【注意事项】

1. 时间: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最好固定时间,以排除日间生理变化。

操作应在30?60分钟内完成,否则嗜酸性粒细胞逐渐被破坏或不易辨认,使结果偏低。

2. 混匀:

嗜酸性粒细胞在稀释液中易发生聚集,要及时混匀。又易于破碎,振荡不宜太猛烈。

白细胞形态检查

【检测原理】

血涂片经染色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作白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分析。

实用标准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瑞氏染色法、吉姆萨染色法、May-Gr u nwald法、Jenner法、Leishman 染色法【临床意义】正常白细胞形态

细胞类型

大小外细胞核细胞质

5m )形核形染色质着色颗粒

中性杆状

粒细胞

10?

15

弯曲呈腊肠样,两端

钝圆

深紫红色,粗

淡橘红

量多,细小,均匀布满胞质,浅紫红色中性分叶

粒细胞

同上

分为2?5叶,以3

叶为主

同上同上同上

嗜酸性粒11?圆分为2叶,呈眼镜深紫红色,粗淡橘红最多粗大、圆面均匀,充满胞质,

细胞16形样糙色鲜橘红色

嗜碱性粒10?圆核结构不清,分叶粗而不匀淡橘红最少,大小和分布不均,常覆盖核

等。

B EL

异常白细胞形态

1?中性粒细胞异常形态

(1)毒性变化:

严重传染病、化脓性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等情况。大小不均中毒颗粒

空泡形成

杜勒小体

退行性变

1 )大小不均

中性粒细胞大小相差悬殊,不均一性增大。

2)中毒颗粒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出现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染色较深黑色或紫黑色颗粒。

毒性指数:计算中毒颗粒所占中性粒细胞(100个或200个)的百分率。1为极度,0.75为中毒,0.5为中度,V 0.25为轻度。

3)空泡形成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或胞核可出现1个或数个空泡。

细胞发发生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的结果。

白细胞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

1?6(im , 1

条或数条,称为棒状小体。

急性白血病类型

急粒(M3 )

:数条

4)杜勒小体:中性粒细胞因毒性变化而在胞质中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源自

RNA ),呈圆形、梨

形或云雾状,染成灰蓝色,直径

1?2(im ,亦可见于单核细胞。

5 )退行性变:细胞发生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染色质模糊、

疏松)等现象。

(2)棒状小体(Auer 小体)

刍单?——条

急淋:无

(3)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1)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和(或)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

5% )。

?再生性核左移

核左後醉自细胞总埶增;5, 堤示骨軀進血功能旺盛,机 低抵抗性强“

?退行性核左移

核左移伴白细胞融正常或减少, 提示冒■髓释故功g 镇到抑制, 机体抵抗力差。

见于:急性化厭性细菌感染、 急宦中毒、急性沼血、恿性夷血

见于再生陣碍性冥血、粒细胞减低症、 产垂感染(如伤寒匚锁血症爭)。

核左移

类型

杆状核

细胞类型

临床意义

轻度

> 5%

仅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感染轻,抵抗力强

中度

> 10% 杆状核,少量中性晚幼粒、中毒性改变

严重感染,抵抗力较强

重度

> 25% 杆状核,并出现幼稚的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2)核右移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 5叶以上者超过3%

常伴白细胞总数减低,为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

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

犊左移

樓右移

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抗代谢药物

(

如阿糖胞苷、

期。在炎症恢复期出现一过性核右移,属正常现象,但进

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细胞体积较大,直径16?25 (im,核分叶常在5叶以上,甚至在10叶以上,核染色质疏松。见于巨幼

细胞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5)与遗传因素相关的中性粒细胞畸形

2.淋巴细胞的形态异常

(1) 异形淋巴细胞

6-巯基嘌呤等)、炎症恢复

(4)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在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巨细胞病毒感染)、百日咳、布鲁菌病、梅毒、弓形虫感染、药物反应等情况下,淋巴细胞增生,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异形淋巴细胞

I型(空泡型):又称浆细胞型。

n型(不规则型):又称单核细胞型。

川型(幼稚型):又称幼稚型。

HE馨:细胞尊u型单核细鯉型皿型钳稚細胞型

(2)放射线损伤后淋巴细胞形态变化:淋巴细胞受电离辐射后出现形态学改变:核固缩,核破碎,双核,卫星核淋巴细胞(胞质中主核旁出现小核)。

(3)浆细胞:如外周血出现浆细胞,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弓形体病、梅毒、

结核病等。异常形态浆细胞有:

1)Mott细胞:浆细胞内充满大小不等、直径2?3呵蓝紫色球体,呈桑椹样。见于反应性浆细胞增

多症、疟疾、黑热病、多发性骨髓瘤。

最快增加白细胞的食物和药物

最快增加白细胞的食物和药物 白细胞也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白细胞的单位:个/升(个/L):(单位为*10^9个/L) 它的正常值范围(1)成人为4.0~10.0(2)新生儿为15~20(3)6个月~2岁为11~12(4)4~14岁为8. 白细胞临床诊断意义:(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 (2)减少: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病毒感染;免疫系统衰弱;放化疗的影响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按照体积从小到大是:淋巴细胞,嗜碱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细胞。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血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 (1)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活动的能力,是机体对抗入侵病菌,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的最重要的防卫系统。当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时,机体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嗜酸性粒细胞具有趋化性,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减轻其对机体的损害,并能对抗组织胺等致炎因子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中有嗜碱性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与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抗原-抗体反应时释放出来。 (2)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淋巴细胞则为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而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成年人白细胞数为每立方毫米5000~9000单位,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50~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占0.005~0.01,单核细胞占0.03~0.08,淋巴细胞占 0.20~0.40。幼儿血液中白细胞数高于成年人。不同生理状态(如妊娠期)会引起白细胞数量的变化。有炎症时,血中的白细胞数明显增加。各类白细胞的防御保护作用各不相同。

提升白细胞方法

1、日常食物:多吃牛肉、黄鳝、河蟹以及山楂、萝卜等食物可以增加白细胞,增强免疫力 2、特殊食物如下: 蜂王浆 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者食用。有报道说:一位70多岁的老妇胡某,因乳房癌,后又发生肺癌,年高体弱,白细胞仅1000/毫升,既不能手术,又不能化疗,老人只得试服鲜蜂王浆,10多天灵芝 《神农本草经》中载:灵芝“益精气,坚筋骨”。《本草纲目》认为灵芝能“疗虚劳”。据福建三明地区第二医院1972年的《医药学资料》中介绍:采用人工培养的灵芝,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52人,结果显效(白细胞总数增加2000/毫升以上)的有11人,进步(白细胞总数增加1000~2000/毫升)的有12人,好转(白细胞总数增加500~1000/毫升)者21人,近期有效率为84.6%,白细胞平均提高1028/毫升。 紫河车 有很好的补益强壮作用,能补气、养血、益精。《本草蒙筌》说它“疗诸虚百损。”《本草再新》认为紫河车“大补元气。”白细胞减少症是属传统医学中的“虚损”症范畴,常食紫河车,对提高白细胞数,颇有效益。可用新鲜紫河车1个,去膜洗净,慢火烘干,研末后装入空心胶囊,早晚饭前空腹吃3~5粒。 羊骨髓 羊的脊髓或骨髓,能补阴补髓,对虚劳羸弱之人可以起到食疗食养的作用。现代还有用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者。中国药科大学叶橘泉教授治疗再生不良性贫血的方法是:生羊胫骨(即羊四肢的长骨)1~2根,敲碎,加红枣10~20个,糯米适量,同煮稀粥,1日2~3次分服,15天为1疗程。用同样的食 法,也适宜白细胞减少症者眼食。 大枣 有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凡血虚、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者,均宜食用。对肿瘤病人经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者,民间习惯用红枣同赤小豆、糯米煮粥服食。 香菇 据报道,从人工栽培的鲜香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民间对白细胞减少症,可用鲜香菇适量煮食或作菜常食。香菇还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用来增强恶性肿瘤病人的化疗放疗效果,预防和治疗化疗、放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等免疫功能低下症。 黄芪 有补中益气、治虚弱病症的作用。历代医家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本经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日华子本草》说它:“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白细胞减少症多属中医气虚症候,近代有些医家创立了“补气升白汤”,即从补气人手来达到升高白细胞的目的。黄芪为补气之最,故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白细胞检查 【概要】三类五种 ·单核细胞(M) ·淋巴细胞(L) 白细胞计数 【定义】指测定单位体积的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原理】显微镜计数法 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多为稀乙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成熟红细胞后,滴入血细胞计数盘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 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操作方法】显微镜计数法 0.38ml稀释液+20μl血→混匀(棕褐色)→充池→静置2~3min→计数(低倍镜,四角4个大方格)→计算 【质量控制】 1.经验控制 血涂片上WBC分布密度与WBC数量关系 (1)与红细胞数比较: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约为500~1000:1。 (2)与血涂片白细胞分布密度一致性。

2.计数误差 (1)技术误差: 通过熟练操作、仪器校准而减小,甚至避免。 (2)固有误差: 是计数室内每次血细胞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致的误差。若白细胞数太低(<3×109/L),可增加计数量(数8个大方格白细胞数)或减低稀释倍数,太高(>15×109/L),可增加稀释倍数。 (3)有核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若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其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计数时与白细胞一同被计数,使白细胞计数值假性增高。 校正公式为:校正后白细胞数/L=校正前白细胞数× (Y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时,100个白细胞中有核红细胞的数量)。 【参考值】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儿童:(5~12)×109/L 【临床意义】 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所以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一致。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检测原理】 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 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值×白细胞分类计数%)。 【质量控制】 1.影响分类计数准确性因素 (1)细胞分布不均: 体尾交界最佳, “城垛”式移动。 【质量控制】主要因素 (2)形态识别差异 ①杆状核和分叶核诊断标准差异;

ok促进白细胞增生药分类(升白药)

促进白细胞增生药该分类 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类 1、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 1)成份: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2)适应症:1. 促进骨髓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2. 癌症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包括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胚胎细胞瘤(睾丸肿瘤、卵巢肿瘤等)、神经母细胞瘤等。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发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 再生障碍性贫血伴发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 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 1)成份:主要成份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由高效表达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的大肠杆菌,经发酵、分离和高纯度化制成。辅料为人血白蛋白、甘露醇、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 2)适应症:用于防治肿瘤病人因化疗或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二、辅酶类 1、肌苷类:肌苷口服溶液、肌苷氯化钠注射液、肌苷葡萄糖注射液、肌苷注射液、注射用肌苷、注射用胞磷胆碱钠肌苷- 1)成份:肌苷 2)适应症:辅酶类药。具有改善机体代谢的作用。用于各种类型肝脏疾患,心脏疾患,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中心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 2、注射用辅酶A 1)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辅酶A。辅料为盐酸半胱氨酸、葡萄糖酸钙、右旋糖酐、甘露醇。2)适应症:辅酶类。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功能性低热的辅助治疗。 三、盐酸小檗胺片 1)成份:盐酸小檗胺 2)适应症: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亦可用于预防癌症放疗、化疗后白细胞的减少。 四、磷酸腺嘌呤片(维生素B4) 1)成份:磷酸腺嘌呤 2)适应症:用于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急性粒细胞减少症,尤其是对肿瘤化学和放射治疗以及苯中毒等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五、鲨肝醇片 1)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鲨肝醇 2)适应症:升白细胞药,用于防治因放射治疗、肿瘤化疗及苯中毒等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六、注射用灵杆菌多糖 1)成份:本品主要成分为灵杆菌菌体中提取精制的脂多糖物质。 2)适应症: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乙型肝炎及急慢性盆腔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临床常用药物大全

第一章.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物 第一节抗酸药:是一类弱碱性物质,口服能中和胃酸 碳酸氢钠:0.5g/片 【适应病症】:治疗胃酸过多,代谢性酸中毒及高钾血症。 【用法】:餐前服用。 【注意事项】:静脉滴注时应防止渗漏,应注意给药速度,5%碳酸氢钠为高张性溶液,滴注过快会抑制心脏,使血压骤降,不利于心脏复苏;对血钾过低者不宜立即应用,忌与酸性药物配伍,除普鲁卡因胺外,不宜与其他常用的心肺复苏药物合用;口服易产生CO2,将要穿孔的溃疡患者忌用。 【不良反应】:引起继发性胃酸分泌过多。用量过大可致碱中毒。 铝碳酸镁(胃达喜):500mg/片 【适应病症】: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 【用法】:每次1~2片,3 次/日,餐后1~2小时或睡前咀嚼服用。 【注意事项】:大剂量服用可能有胃肠道不适,如消化不良和软糊状便,肾功能不全者长期服用应定期监测血中的铝含量,可影响四环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吸收。 【不良反应】:本药不良反应少而轻微,仅少数患者有胃肠道不适、消化不良、呕吐、大便次数增多或糊状大便,个别有腹泻。 磷酸铝(洁维乐凝胶):20g/包 【适应病症】: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食管炎,胃酸过多等 【用法】:用前先摇匀,挤出凝胶直接服用,也可就水服用,成人每天2次,每次1包【注意事项】:每袋磷酸铝凝胶含蔗糖2.7g,糖尿病患者使用本品时,不超过1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禁用,高磷血症禁用。对卧床不起或老年患者,有时会有便秘现象,此时可采用灌肠法。 【不良反应】:可见恶心、呕吐、便秘、大剂量可致肠梗阻;长期服用可致骨软化、脑病、痴呆及小红细胞性贫血,本品可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 大黄苏打:0.3g/片 【适应病症】:有健胃、制酸作用,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酸过多。 【用法】:每次1~3片,3 次/日 【注意事项】:①不宜与胃蛋白酶合剂、维生素等酸性药物合用。②密闭阴暗贮藏,否则逐渐变质,一部分碳酸氢钠变为碳酸钠。 【不良反应】:口服后可能因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使胃扩张,并刺激溃疡。 第二节H2受体阻断剂:可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

白细胞系统检验.

白细胞系统检验 血液循环中5种白C: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分叶核 淋巴细胞:T (1)急性感染或炎症,常见于细菌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 (2)广泛组织损伤(10.0-30.0)×109/L (3)急性溶血或失血 (4)急性中毒 (5)恶性肿瘤 2)异常增生性增多:常见于急慢性粒C的白血病 <白C生成↑,幼稚白C多> 3、减少:病毒感染,细胞内寄生的细菌感染 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全骨髓造血功能↓ 脾功能亢进 非白血性白血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 理化损伤 单核-M 系统功能亢进 (二)淋巴C:L cell↑,也常伴有白C↑ 1、增多:病毒性感染,某些细菌感染

源发于Lcell恶性肿瘤,ex: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2、减少:应用肾上腺皮质H或烷化剂或APG治疗,杀伤Lcell 往往是绝对值的减低。 放射线的损伤。 (三)单核C,单核C↑,不会有白C↑ 增高有一定意义,单核C白血病,L瘤,何杰金氏病(HD)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证(MDS) 慢性粒C白血病:中性,嗜酸,嗜碱粒C均增多 急性感染恢复期 某些原虫、寄生虫感染,ex:疟疾,黑热病 (四)嗜酸粒C 不伴有白C↑ 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 寄生虫病:尤其是寄生在血液中的寄生虫。ex:血吸虫肺吸虫 皮肤病 某些血液病,嗜酸粒C的白血病 淋巴瘤 慢性粒C的白血病 高嗜酸性粒C增多综合证 (五)嗜碱粒C 不伴有白C↑ 增多嗜碱性粒C的白血病 慢性粒C的白血病 骨髓纤维化 慢性溶血 肺结核 骨髓细胞学检查 适应症:主要用于诊断各种造血系统疾病 各种贫血 各种白血病 各种紫癜,血小板减少 脾功能亢进 淋巴瘤 其他非造血系统疾病 原因不明的发热,恶病质:原因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周围血出现。 幼稚细胞,可疑细胞以及血细胞的单项或多项原因不明的减少,增多。 禁忌症:甲型血友病 一、细胞发育的阶段性: 1、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原始、幼稚、成熟三个阶段。 2、粒C 原始、幼稚(早、中、晚),成熟(杆状、分叶核) 红C 幼稚(早、中、晚) 3、有时,细胞核浆发育不同步,一般以发育快的时期为标准,(多数以核为主) eg :粒C 核早幼浆中幼所以粒C处于中幼粒 二、细胞发育的简单规律:

白细胞检验

白细胞检验 发表时间:2011-04-20T16:11:53.0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期作者:李月英隋夙彤 [导读] 白细胞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 李月英隋夙彤(黑龙江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150010)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1-0387-02 【摘要】白细胞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 【关键词】白细胞免疫检测 一白细胞检验 (一)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 (1)静脉血:成人(3.5~9.7)×109/L (2)末梢血:成人(4.0~10.0)×109/L 儿童(5.0~11.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总数具有明显的生理波动性,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以相差1倍。如下午较上午偏高;用餐后较用餐前偏高;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较安静状态下偏高;月经前期、妊娠、分娩、哺乳期亦可增高;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1.病理性增多急性感染,组织损伤、坏死、恶性肿瘤、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类白血病反应等。 2.病理性减少某些感染,如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不增多型白血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理化损伤及药物反应;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 二白细胞形态 1.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1)核左移:见于感染、类白血病反应或白血病。伴白细胞总数增加的核左移,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如大叶性肺炎等;白细胞总数不增加或减少的核左移,见于严重感染、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如伤寒、中毒性休克的白血症。 (2)核右移: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和使用抗代谢药物后。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象右移,提示预后不良。 2.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1)中毒颗粒(toxic granules):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等。 (2)空泡变性(vacuoles):常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 (3)核变性(degeneration ofnucleus):临床意义同中毒颗粒及空泡变性。 (4)杜勒体(D6hle bodies):是疾病严重的标志,有时伴中毒颗粒出现。 (5)棒状小体(Auer's bodies):仅见于白血病细胞中,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6)Peulger-Hu?t畸形:即中性粒细胞核分叶不良,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异常,亦可继发于某些严重感染、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肿瘤转移和某些药物治疗后。 (7)Jordan异常:即家族性白细胞空泡形成,见于家族性白细胞空泡增多症。 (8)Mary-Hegglin畸形:即中性粒细胞胞浆内蓝斑形成。见于猩红热、球菌感染及某些烧伤早期病例。 3.淋巴细胞形态异常淋巴细胞形态异常称异形淋巴细胞,根据形态特点分为3型:I型(空泡型)、II型(不规则型)、III型(幼稚型)。除以上-3型外,可有呈浆细胞样或组织细胞样的异形淋巴细胞,见于各种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感、风疹、原虫、螺旋体感染等;疟疾、过敏性及免疫性疾病等。 三血小板检验 (一)血小板计数 【参考值】 (100~300)×109/L 【临床意义】 1.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出血后、脾脏切除后。 2.减少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药物刺激等;破坏增加见于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小板消耗过多见于DIC。 (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参考值】 9.4~12.5fl 【临床意义】 MPV需与PLT变化结合分析才有临床价值。 1.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致血小板减少时,MPV减少;当血小板在周围血液中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减少时,MPV增大:血小板分布异常致血小板减少时, MPV正常。 2.MPV增大是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一个较早期指标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MPV与PLT同时持续下降;造血功能抑制越严重,MPV减

提升白细胞的食物

可以提高白细胞的食物: 蜂王浆: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者食用。 灵芝:《神农本草经》中载:灵芝“益精气,坚筋骨”。《本草纲目》认为灵芝能“疗虚劳”。 紫河车:有很好的补益强壮作用,能补气、养血、益精。《本草蒙筌》说它“疗诸虚百损。”《本草再新》认为紫河车“大补元气。”白细胞减少症是属传统医学中的“虚损”症范畴,常食紫河车,对提高白细胞数,颇有效益。 羊骨髓:羊的脊髓或骨髓,能补阴补髓,对虚劳羸弱之人可以起到食疗食养的作用。现代还有用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者。 大枣:有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凡血虚、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者,均宜食用。 香菇:据报道,从人工栽培的鲜香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民间对白细胞减少症,可用鲜香菇适量煮食或作菜常食。香菇还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 黄芪:有补中益气、治虚弱病症的作用。历代医家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本经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日华子本草》说它:“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白细胞减少症多属中医气虚症候,近代有些医家创立了“补气升白汤”,即从补气人手来达到升高白细胞的目的。黄芪为补气之最,故白细胞减少者宜食之。 党参:有补气、健脾胃、养气血的作用,为气虚之人常用之品。小茴香:性温,味辛,为民间常用的五香调味品。《伤寒蕴要》中说它“暖丹田”。元代名医李杲认为茴香“补命门不足”,这都说明它有补肾气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小茴香中所含的茴香醚有升高白细胞的功效。 丁香:为常用的五香调味品之一。性温,味辛,有温中暖肾之功。《医林纂要》中还说它能“补肝,润命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丁香内服吸收入血后,能刺激中枢神经使之兴奋,心跳加快,并能使白细胞增加。因此,对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来说,吃些丁香等五香粉,也颇适宜。 牛髓:能补肾益髓。《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说它“补中,填骨髓,久服增年”。白细胞减少症多属中医精血亏损,虚劳之病,因此,常食颇宜,可收到补虚劳,益精血的功效。 牛肉:能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韩氏医通》认为:“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医林纂要》中还说:“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因此,白细胞减少症者,多属中医脾气虚弱,多食牛肉则补气健脾,故常食颇宜。 羊肉:为温补性食物,能益气补虚,有补益强壮作用。元代医家李杲曾说:“羊肉,甘热,能补血之虚。”尤其是白细胞减少症兼有阳虚怕冷者,食之尤宜。 狗肉:能补中益气,温肾助阳。唐代食医孟诜认为狗肉“补血脉,填精髓”。白细胞减少症可属中医“虚劳” 范畴,狗肉有补脾气,益肾气的作用,因此,对白细胞减少之人兼有脾肾两虚,无力腿软,四肢欠温者,食之最宜。 鹿肉:性温,味甘,能补五脏、调血脉,中医常用以治疗虚劳羸瘦之人。《别录》谓:“补中,强五脏,益气力。”《医林纂要》亦说:“补脾胃,益气血,补助命火,壮阳益精。”凡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兼有脾肾两亏,阳气不足之人,食之最为适宜。 鹿胎:为鹿的胎盘和胎兽,能益肾壮阳,补虚生精。《本经逢原》中说:“鹿性补阳益精,男子真元不足者宜之。”故凡肾精亏虚,元阳不足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宜食之。鹿茸:能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明·李时珍认为它“治一切虚损”。 白细胞减少者忌食下列食品: 柿子:大凉之果,极易损伤脾胃阳气。《随息居饮食谱》就曾告诫:“凡中气虚寒者忌之。”更不宜与蟹一同服食,凡白细胞减少者,慎勿服之。荸荠:性寒,破积耗气之品,体弱之人白细胞减少者,忌食之。《本经逢原》中曾说:“虚劳咳嗽切禁。”《随息居饮食谱》亦云:“中气虚寒者忌之。”白细胞减少的虚劳之人,

异常白细胞检查

异常白细胞检查(显微镜检查法) 1. 实验原理 用瑞氏染色法,对制备好的血涂片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检查。 2. 标本采集: 2.1 标本种类:新抽取的抗凝血或手指末梢血。 2.2 标本要求: 2.2.1 抗凝剂采用EDTA K2抗凝。 2.2.2 用手指末梢血作白细胞检验时,如手指有冻疮,则主张采用耳垂血。 3. 标本储存:取材后应立即推制成血涂片,并尽快送检。 4.标本运输:保持干燥,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凝固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 瑞氏血细胞染色液,生产厂家:(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7. 实验仪器: 7.1 仪器名称:OLYMPUS 显微镜 7.2 仪器厂家:OLYMPUS 7.3 仪器型号:OLYMPUS CH30 8. 操作步骤 8.1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的血膜片,血膜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可分。 8.2瑞氏染色:将制好的干燥血涂片平置于染色架上,滴加瑞氏染色液A液3-5滴使其迅速盖满血膜,然后加瑞氏染色B液3-5滴,轻轻摇动玻片或用洗耳球吹气使A、B染液充分混匀,染色1-2分钟(气温低或涂片较厚时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用自来水冲去染液,待干。 8.3高倍镜(必要时油镜)观察白细胞形态。 8.结果判断与分析 9.1 核象变化。 (1) 核左移:说明外周血中幼稚或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正常妊娠、缺氧及低血压也可出现细胞核左移现象。 (2) 核右移:说明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化疗

及炎症恢复期,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尿毒症等。巨多核中性粒细胞:成熟中性细胞胞体增大,核分叶过多,常为5-9叶,甚至12-15叶。各叶大小差别很大,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此外,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3) 分叶过少:乳酸缺乏症,假性pelger-huet异常等。 9.2 其他核异常 环形或面包圈型核:见于慢粒,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中性粒细胞形态变化 9.3 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 1)细胞大小不均:为骨髓内幼稚粒细胞发生不规则的分裂增殖所致。 2)中毒颗粒: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有时颗粒很粗大,与嗜碱粒细胞易混淆;有时小而稀少,散杂在正常中性颗粒之中。 含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应与嗜碱粒细胞区别,其要点:嗜碱粒细胞核较少分叶、染色较浅、颗粒较大、大小不均、着色更深、细胞边缘处常分布较多,可分布于核上,胞浆中常见小空泡。 在血片染色偏碱或染色时间过长时,易将中性颗粒误认为中毒颗粒。但只要注意全片各种细胞的染色情况,则不难区别。 含中毒颗粒细胞在中性细胞中所占比值称为毒性指数。毒性指数愈大,提示中毒变性结果。 3)空泡:可为单个,但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现。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的结果。 4)Dohle体:是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因毒性变而保留的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为1-2μm,是胞质局部不成熟,即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Dohle小体亦可见于单核细胞中,其意义相同。 5)退行性变:常见者有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染色质模糊、疏松)等等。如胞质破裂后消失,只剩胞膜,则成裸核或蓝状细胞,退行性变亦可见于衰老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为数极少。 这些毒性变化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出现。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毒性的变化,对估计疾病的预后有一定帮助。 9.4 其它异常白细胞: 1)Pelger-Huet畸形:表现为成熟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能力减弱。常为杆状和分两叶(其间难成细丝)。呈肾形或哑铃形。染色质聚集成小块或条索网状,其间有空折间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异常,一般无临床症状。但也可继发于某些严重感染、

放化疗患者升白细胞中药方集锦

放化疗患者升白细胞中药方集锦 1给予中医中药辨证升白细胞和抗贫血治疗,主要以扶正固本祛邪为基础,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和升高白细胞和血红蛋白为目的。按照:气血亏虚、脾胃虚弱、肾阴阳两虚3方面选方,基础方:党参25g,黄芪2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熟地黄20g,鸡血藤20g,五味子10g,陈皮10g,甘草6g,辨证加减,每日1剂,加水煎为200ml,分早晚各口服100ml,7天为1个周期, 2地榆升白片 3炙黄芪、黄精各20g,党参30g,当归、赤白芍、女贞子、菟丝子、阿胶(烊化)各15g,川芎、陈皮各10g,炙甘草6g 4黄芪30g, 党参、当归、熟地、阿胶、女贞子、骨碎补各20g,

山药、黄精、白芍各30g, 白术12g, 陈皮甘草各10g,加减: 兼阴虚口咽干燥者加元参、沙参各 30g, 石斛20g; 兼肾虚腰脊酸软者, 加杞果、杜仲各 20g; 兼纳差恶心呕吐者, 加焦三仙各20g, 半夏、砂仁各 10g; 兼大便干结者, 加莱菔子20g, 大黄10g 5黨參三錢、炒白朮二錢、白茯苓二錢、當歸三錢、炒白芍二錢、生熟地各 三錢、雞血藤四錢、桂圓肉四錢、炙黃耆四錢、補骨脂三錢、菟絲子三錢、砂仁三錢 、神曲三錢、炒麥芽三錢。 6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升血调元汤(国药准字Z44022399)益气养血,补肾健脾。升血调元汤用于提升外周血白细胞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及病后虚弱。 常用于肿瘤放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症,不但能增强身体免疫力,而且对化疗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其主要成份有黄芪、鸡血藤、骨碎补、何首乌、党参、佛手、女贞子、麦芽。处方中 黄芪性温,味甘。功能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黄芪(耆)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也是一种最常用中药材。中文名黄芪huang qi含义为"黄色的

白细胞检验

白细胞检验 一、名词解释 1、篮细胞:也称涂抹细胞,多因推片时人为造成,有时是细胞衰老退化所致,如核溶解、核固缩等,涂抹细胞大小不一,通常只有一个核而无胞质,胞核肿胀,结构模糊不清,染成均匀淡紫红色,有的可见核仁,有时呈扫帚状,型如竹篮,故又称篮细胞。 2、Auer小体:在瑞氏或吉姆萨的血或骨髓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染红色细杆状物质,1条或数条不等,长1~6um,称为Auer小体. 3、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性疾患,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 4、柴捆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占30%一90%(NEC),原粒细胞比例无明显增加。早幼粒细胞特点为细胞大小不一,胞核常不规则,染色质粗细不等,核仁常被嗜天青颗粒所覆盖而不清。胞质量丰富,含有大量密集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并可见蓝色无颗粒之外浆呈伪足状突出。Auer小体易见,有时可呈"柴捆状"称为"柴捆细胞" 5、M蛋白:是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所产生的一种大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其本质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的片段。因其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6、多发性骨髓瘤: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7、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高(>50×109/L)和(或)存在有异常未成熟白细胞,与某些白血病相类似,但随后病程或尸检证实没有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是正常骨髓对某些刺激信号作出的一种反应。 二、选择题 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在形态学分类中属于( C )。 A.M1 B.M2 C.M3 D.M4 E.M5 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在形态学分类中属于( E )。 A.M1 B.M2 C.M3 D.M4 E.M0 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在形态学分类中属于C A.M1 B.M2 C.M3 D.M4 E.M5 4.下列哪种骨髓表现符合M2(C)。 A.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90%以上 B.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单核细胞>20% C.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其他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 D.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90%以上,单核细胞<20% E.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以上,各阶段粒细胞占30%~80%,各阶段单核细胞>20% 5.下列哪种骨髓表现符合M4(C)。 A.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以上,各阶段粒细胞占30%~80%,各阶段单核细胞>20% B.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90%以上 C.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单核细胞>20% D.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其他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 E.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90%以上,单核细胞<20% 6.下列哪种骨髓表现符合M6(E)。 A.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90%以上 B.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单核细胞>20% C.骨髓中幼红细胞≥50%,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30%

异常白细胞检查显微镜检查法-检验科临检室作业书

异常白细胞检查显微镜检查法 1.实验原理 用瑞氏染色法,对制备好的血涂片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检查。 2.标本采集: 2.1标本种类:新抽取的抗凝血或手指末梢血。 2.2标本要求: 2.2.1抗凝剂采用EDTAK2抗凝。 2.2.2用手指末梢血作白细胞检验时,如手指有冻疮,则主张采用耳垂血。 3.标本储存:取材后应立即推制成血涂片,并尽快送检。 4.标本运输:保持干燥,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凝固标本不能作测定。 6.实验材料: 瑞氏血细胞染色液,生产厂家:(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7.实验仪器: 7.1仪器名称:OLYMPUS显微镜 7.2仪器厂家:OLYMPUS 7.3仪器型号:OLYMPUSCH30 8.操作步骤 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的血膜片,血膜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

可分。 瑞氏染色:将制好的干燥血涂片平置于染色架上,滴加瑞氏染色液A液3-5滴使其迅速盖满血膜,然后加瑞氏染色B液3-5滴,轻轻摇动玻片或用洗耳球吹气使A、B染液充分混匀,染色1-2分钟(气温低或涂片较厚时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用自来水冲去染液,待干。高倍镜(必要时油镜)观察白细胞形态。 结果判断与分析 9.1核象变化。 (1)核左移:说明外周血中幼稚或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正常妊娠、缺氧及低血压也可出现细胞核左移现象。 (2)核右移:说明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化疗及炎症恢复期,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尿毒症等。巨多核中性粒细胞:成熟中性细胞胞体增大,核分叶过多,常为5-9叶,甚至12-15叶。各叶大小差别很大,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此外,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3)分叶过少:乳酸缺乏症,假性pelger-huet异常等。 9.2其他核异常 环形或面包圈型核:见于慢粒,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中性粒细胞形态变化 9.3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 1)细胞大小不均:为骨髓内幼稚粒细胞发生不规则的分裂增殖所致。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白细胞检查【概要】三类五种 1粒釣胞、「中性粒细胞何V:囂g) * I?性粒细胞⑹力協?唔碱性较细胞 -单核细胞(M ) -淋巴细胞(L) 白细胞计数 【定义】指测定单位体积的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原理】显微镜计数法 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多为稀乙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成熟红细胞后,滴入血细胞计数盘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 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操作方法】显微镜计数法 0.38ml稀释液+ 20 M血T混匀(棕褐色充池T静置2?3min宀计数(低倍镜,四角4个大方格)T计算

3 min 1. 经验控制 血涂片上WBC分布密度与WBC数量关系 (1) 与红细胞数比较: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约为500?1000 : 1。 (2) 与血涂片白细胞分布密度一致性。 2. 计数误差 (1)技术误差: 通过熟练操作、仪器校准而减小,甚至避免。 (2)固有误差: 是计数室内每次血细胞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致的误差。若白细胞数太低(v 3 X109/L),可增加计数

量(数8个大方格白细胞数)或减低稀释倍数,太高(>15 X109/L ),可增加稀释倍数。 (3)有核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若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其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 计数时与白细胞一同被计数,使白细胞计数值假性增高。 校正公式为:校正后白细胞数/L =校正前白细胞数X ;TJU (Y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时,100个白细胞中有核红细胞的数量)。 【参考值】 成人:(4 ?10 )X109/L。 新生儿: (15 ?20 )X10 9/L。 6个月 -2 岁:(11 ?12 )X109/L ? 儿童:(5 ?12 )X109/L 【临床意义】 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所以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一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检测原理】 血滴制成徐片u>染邑讷谊分型 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 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值X白细胞分类计数% )。 【质量控制】 1. 影响分类计数准确性因素

浅析白细胞医学检验

浅析白细胞医学检验 【摘要】目的;白细胞的医学检验一般通过尿液进行检验,而尿液白细胞医学检验则分为三种,分别是显微镜镜检,尿液分析仪和尿沉渣仪检测白细胞。对三种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提高白细胞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对医院的1000例病人进行尿液分析仪及尿沉渣仪的分别检测,同时,用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数量,结果发现,尿沉渣仪检测白细胞数量跟显微镜镜检符合率为百分之九十五,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数量跟显微镜镜检符合率为百分之八十七。比单独的检验准确率提高了不止一半。结论: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可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医院应该大力发展这种方法,从而让白细胞的医学检验的准确率得到提高,以便后续治疗。 【关键词】白细胞;医学检验;联合 由于尿液标本容易采集,所以尿液检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辅助诊断,疾病进展监测,治疗效果或并发症的监测。以及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的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的筛查。随着尿液分析仪及尿沉渣仪的发明使用,使尿液检测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可标准化,改变了传统单一显微镜镜检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通过对1000例尿液样本的白细胞分析发现,三种检测方法应联合使用,才能更好地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收集了2015年五月份的共1000分份病人的尿液,都是取的晨尿,每份30mL,并将每份尿液做好标记。男性样本有385例,女性样本有615例。年龄介于8岁到85岁之间。标本来源满足来自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有较高的随机性与借鉴性。。 1.2.仪器与试剂 桂林优利特200B尿液分析仪,UF-500全自动尿沉渣仪及配套试剂和质控物,奥林巴斯双目显微镜及玻片,烧杯,量筒等。 1.3.方法 用一次性尿杯收集上述住院病人留取的晨尿30ML,避免污染,混匀后分别取10ML分为三管。第一管尿液标本由尿液分析仪检测,把试纸条浸入尿液中2-3秒后取出,浸入滤纸吸收多余的尿液,然后放入优利特200B尿液分析仪自动检测[1]。第二管尿液标本放入UF-500全自动尿沉渣仪试管架中,全自动检测尿沉渣。第三管的尿液标本,放入离心机经1500r\min 离心沉淀5min后弃去上清液,把剩余的200ul混匀后取其中20ul涂片显微镜镜检,计数10个高倍镜视野的白细胞数,统计平均每个高倍视野值。以上方法都是在相同条件下!并在仪器运转正常,质量控制结果在控的前提下,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由熟练的检验人员进行联合检测。方法都进行都是根据医学类检验规则制定的流程严格进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结果可信度较高[2]。仪器的校准也是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校准,仪器失误率经过检测不影响实验结果[3]。 2.结果 尿液分析仪,尿沉渣仪,显微镜人工镜检测阴性率分别为78.5%,74.5%,76.8%,尿液分析仪阴性率最高,尿沉渣仪阴性率最低。尿液分析仪假阳性率为4.4%,假阴性率为8.6%,与镜检符合率为87%,尿沉渣仪假阳性率为3.2%,假阴性率为1.7%,与镜检符合率为95%。白细胞检测尿沉渣仪各种指标都优于尿液分析仪。这就是说白细胞检测尿沉渣仪对于白细胞有更加准确的检测率。能够正确的检测出白细胞是否阴性或者是否为假阳性及假阴性。

升高白细胞食物

有些人白细胞较低,这说明他们免疫力有所下降。如果长期偏低并低得明显,可能是患了白细胞减少症。 如果没有接触射线或服用了会降低白细胞的药物,可能是身体虚弱造成的,这属中医说的精血亏损、虚劳之病,因此,要注意身体调节,不要太劳累。 同时,要注意饮食调理,以便达到补虚劳、益精血、强身壮体的目的。 以下食物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宜适当多食用。 一、食用菌类 蘑菇、香菇、平菇、银耳、灵芝、猴头菇等。研究表明,香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民间对白细胞减少症,可用鲜香菇适量煮食或作菜常食。类似地,《本草纲目》认为灵芝能“疗虚劳”。据福建三明地区第二医院1972年的《医药学资料》中介绍:采用人工培养的灵芝,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52人,结果显效(白细胞总数增加2000/毫升以上)的有11人,进步(白细胞总数增加1000~2000/毫升)的有12人,好转(白细胞总数增加500~1000/毫升)者21人,近期有效率为84.6%,白细胞平均提高1028/毫升。 二、植物类食物 花生、大枣、核桃仁、山药、枸杞子、丁香、小茴香等。例如,大枣就有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凡血虚、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者,均宜食用。对肿瘤病人经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者,民间习惯用红枣同赤小豆、糯米煮粥服食。 又如,《伤寒蕴要》中说小茴香“暖丹田”,元代名医李杲认为茴香“补命门不足”,这都说明它有补肾气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小茴香中所含的茴香醚有升高白细胞的功效,为了提高白细胞,可适当多吃。 三、动物类食物 海参、蜂王浆、羊奶、鸡蛋、鸽蛋等。例如,蜂王浆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者食用。有报道说:一位70多岁的老妇胡某,因乳房癌,后又发生肺癌,年高体弱,白细胞仅1000/毫升,既不能手术,又不能化疗,老人只得试服鲜蜂王浆,10多天后,白细胞升至5000/毫升。 又如,《医林纂要》中说:“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因此,白细胞减少症者,多属中医脾气虚弱,多食牛肉则补气健脾,若有此病可适当食用。 四、中草药

异常白细胞检查显微镜检查法作业指导书

异常白细胞检查显微镜检查法作业指导书 1. 实验原理 用瑞氏染色法,对制备好的血涂片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检查。 2. 标本采集: 2.1 标本种类:新抽取的抗凝血或手指末梢血。 2.2 标本要求: 2.2.1 抗凝剂采用EDTA K2抗凝。 2.2.2 用手指末梢血作白细胞检验时,如手指有冻疮,则主张采用耳垂血。 3. 标本储存:取材后应立即推制成血涂片,并尽快送检。 4.标本运输:保持干燥,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凝固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 瑞氏血细胞染色液,生产厂家:(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7. 实验仪器: 7.1 仪器名称:OLYMPUS 显微镜

7.2 仪器厂家:OLYMPUS 7.3 仪器型号:OLYMPUS CH30 8. 操作步骤 8.1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的血膜片,血膜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可分。 8.2瑞氏染色:将制好的干燥血涂片平置于染色架上,滴加瑞氏染色液A液3-5滴使其迅速盖满血膜,然后加瑞氏染色B液3-5滴,轻轻摇动玻片或用洗耳球吹气使A、B染液充分混匀,染色1-2分钟(气温低或涂片较厚时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用自来水冲去染液,待干。 8.3高倍镜(必要时油镜)观察白细胞形态。 8.结果判断与分析 9.1 核象变化。 (1) 核左移:说明外周血中幼稚或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正常妊娠、缺氧及低血压也可出现细胞核左移现象。 (2) 核右移:说明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化疗及炎症恢复期,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尿毒症等。巨多核中性粒细胞:成熟中性细胞胞体

升高白细胞的药物与食物

升高白细胞的药物与食物 核心提示:由于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不同,治疗时应针对发病机制而分别用药,对造血功能低下者,一般采取兴奋骨髓造血功能,促进白细胞或血小板增生的药。 由于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不同,治疗时应针对发病机制而分别用药,对造血功能低下者,一般采取兴奋骨髓造血功能,促进白细胞或血小板增生的药。 目前,可以口服的药物有5种: 1、利血生:促使白细胞增生,1次10~20mg,1日3次。 2、维生素B4:刺激或促进白细胞增生,一般用药2~4周白细胞数目可增加。用于由放射或药物治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急性型粒细胞减少症。1次10~20mg,一日3次。 3、鲨肝醇:能使白细胞增生,对抗辐射,1次20mg,1日3次,连续4~6周。 4、地菲林葡萄糖苷(升白新):具有升高白细胞和预防白细胞减少的作用,促进骨髓细胞增生,作用较维生素B4或鲨肝醇强,且波动小,对其他药物无效时,本品仍有效。口服1次200mg(胶囊)或50mg(微粒胶囊),1日3次。 5、小檗碱(升白胺):能促进造血功能,增加末梢血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适用防治由放疗、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成人1次50mg,1日3次。 另外,再推荐几种升高白细胞的食物 1、蜂王浆(蜂王浆食品) 蜂王浆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癌症食品)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者食用。有报道说:一位70多岁的老妇人,因乳腺癌,后又发生肺癌,年高体弱,白细胞仅1000/毫升,既不能手术,又不能化疗,老人只得试服鲜蜂王浆,10多天后,白细胞升至5000/毫升。 2、大枣 大枣有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凡血虚、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者,均宜食用。对肿瘤病人经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者,民间习惯用红枣同赤小豆、糯米煮粥服食。 3、香菇(香菇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