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公式和计算

分析化学公式和计算
分析化学公式和计算

1、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误差”来表示。

(1)、绝对误差:测量值x 与真值μ的差值,δ=x -μ

(2)、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100%?=

μ

δ

%

2、精密度:指对同一样品多次平行测量所得结果相互吻合的程度,用“偏差”来表示。

(1)、绝对偏差:d=x i -x

(x i 表示单次测量值,x 表示多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平均偏差:d =n d d d d n ++++......321=n

x x n

i i ∑=-1

(2)、相对偏差:

x

d

×100%

相对平均偏差:

x

d ×100%

3、标准偏差:样本标准偏差S=

1

)(2

1

--∑=n x x

n

i i

相对标准偏差(RSD)%=

x

s

×100%

例: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以%表示),5次结果分别为:%,%,%,%和%。计算:⑴平均偏差⑵相对平均偏差⑶标准偏差⑷相对标准偏差⑸极差

解:套以上公式

4、平均值的精密度: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来表示n

s s x x

=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n

ts x ±

=μ 5、异常值的取舍:Q 检验:Q=

最小

最大紧邻可疑x x x x --

G 检验:s

x x G

q -=

6、t 检验和F 检验

⑴题目提供的数据与具体数值μ(权威数据)比较,t 检验:

t=

n s

x μ

-,如计算出来的值小于查表值,说明无显着性

⑵题目提供两组数据比较,问两组数据是否有显着性差异时

+t 检验:

F 检验:判断精密度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

F=2

2

21s s (1s 是大方差,2s 是小方差,即1s 〉2s ),计算值

明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反之就有。 两组数据F 检验无显着性差异后,进行两个样本平均 值的比较:2

12

121n n n n s x x t

R

+?-=

)

1()1()

1()1(2122

2121-+--+-=

n n n s n s s R ,

如果计算出来值小于查表值,表示两测量平均值之间无显着

7、t f ,α,例,t 8,05.0表示置信度为95%,自由度为8的t 值

▲两组数据有无显着性差异的计算步骤:

①利用以上公式求出各组数据的平均值x 、标准差s ==

1

=n

i 及各组数据的个数n ②F 检验的公式套进去,注意大小分差分别是放在分子和分母

算F 值

③与题目提供的F 值比较大小,如果计算出来的F 值小于的个结论:F 计算<F ,所以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无显着性差异

④利用上面的公式求)

1()1()1()1(2122

2121-+--+-=n n n s n s s R

代入2

1212

1n n n n s x x t R

+?-= ⑤把计算出来的t 值与题目提供的比较,如果是小于的话就给论:无显着性差异.

具体步骤看书上第25页的例题. 8、滴定终点误差:TE(%) =

%1001010?-X

?-X ?t

p p ck

强酸强碱滴定:K t =1/K w =10

14

(25℃), c=c 2

sp

强酸(碱)滴定弱碱(酸): K t =K a / K w (或K b / K w ),配位滴定:K t =K MY ′, c=c )(sp M 。

例:L 的NaOH 滴定的L 的HCl ,以酚酞为指示剂(pHep=),计算滴定误差。

解:根据已知条件计算 (1) c sp

=ml

(2)pHep=,强酸强碱的pHsp=, ΔpH =

1410=t K ,c=c 2sp

(3)带入公式,求得:TE(%) 9、滴定度(T

B

T V m

T B

=/),例: Fe

O Cr K

T /7

22=ml ,表示每消耗1ml 722O Cr K 标准溶液可与的Fe 完全作用。HCL NaOH T /=ml ,表示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HCl 试样,每消耗1ml NaOH 标准溶液可与完全

反应.

例 若用T HCl NaOH /=ml NaOH 的标准溶液测定盐酸,用去该标准溶液,求试样中HCl 的质量。

解:m HCl =V NaOH ·T HCl NaOH /= x g/ml =

10、分布系数: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中所占的分数,又称为分布分数,以δi ,下标i 说明它所属型体。[]c

i i

=

δ

[][]a

HA

K

H H +=

+

+δ,[]

a

a

A K H K +=

+-

δ,1=+-A HA

δδ

例:计算pH =时,HAc (L )中HAc 和Ac-的分布系数及平衡浓度。 解:HAc 的Ka 值可查表得到5

10

76.1-?=a

K ,

=

HAC

δ[][]a

K

H H ++

+=

36.01076.11000.11000.15

55

=?+??--- []036.01000.036.0=?=?=c HAc HAc δ(mol/L )

[]064.01000.064.0=?=?=-

-

c Ac AC

δ

(mol/L )

11、多元酸各型体的分布系数:

12、配位平衡体系中累积稳定常数:[][][]n

n n n L M ML K K K =

?=...21β

13、强酸强碱溶液的pH 值计算: 强酸:若

C a ≥20[O H-

],[][]c A H ==+

_

,[]c H =+

[]

c H pH lg lg -=-=+

强碱:若C b ≥20 [H

+

],[]c OH =-,pK pH w -

=14、弱酸(碱)溶液的pH 计算:若a a

K c ?≥ 20w K ,a

c 500,则:

[]a

a K c H ?=

+

[]b

b K

c OH ?=

-

15、多元酸(碱)溶液的pH 计算:若C a K a1≥20K w ,≥ 500,[]a a

c H c ≈-+,则[]

a

a c K H ?=+1,

[]b

b c K OH ?=

-

1

16、两性物质溶液的pH 计算:若2a cH ≥20w K ,c ≥20

1a K +c ≈c , 得最简式:[]

2

1a a K K H =+,

()212

1

a a pK pK pH +=

17、弱酸弱碱混合溶液的pH 计算:若b a

c c ≈,则有:

[]'

a

a K K H =

+

18、缓冲溶液的pH 计算:若a c ,b c 较大, a c ≥20

[]

+

H 20

[]+

H ,最简式:[]b

a a

c c K

H =+

a c

c pK pH lg

+=若溶液为碱性pH >8,

[]+

H 忽略, a

c

≥20

[]-

OH , b

c

20

[]-

OH ,最简式: []b

a a

c c K

H =+

19、指示剂的变色范围:1±=HIn PK PH

20、强酸(碱)的滴定:

例:NaOH (L )→HCl L, 在滴定过程中pH 值的变化 ⑴滴定开始前,b V =0,(组成为:HCl )

[]+

H =a

c

= L , pH=

(2)b V <a V , (组成为NaCl ,HCl )

SP 前%时,加入NaOH

[]+

H =C ·(a V

-b V )/(a V +b V )

=× =×10-5mol/L 即,pH=

(3) b V =a V (SP), (组成为NaCl )

[]+

H =[]-

OH =

w K =710-mol/L pH=

(4) b V >a V :SP 后%,加入,(组成为NaCl ,NaOH )

[]-

OH =C(a V

-b V )/(a V +b V )

= =× 10-5 mol/L

pOH=, pH=

21、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例:NaOH (Cb :L )→HAc (Ca :L ,Va : )滴定过程溶液pH 的变化。 (1)滴定开始前b V =0,(组成:HAc ),[]a

a K c H ?=

+

pH=

(2)sp 前,加入NaOH ,(组成HAc, NaAc,缓冲液)

a

b

a c c pK pH lg

+==HAc

Ac

a c c pK -

+lg

-Ac c -=×+=×10-2mol/L

HAc c =× =×10-5mol/L

pH=

(3)SP 时,a V =b V ,组成:NaAc (弱碱)

b c =2=L

pOH =, ∴pH=

(4)SP 后,加入b V =,即SP 后%时,组成:NaAc ,NaOH (按照强碱计算):

[]

b a

b a

b c V V V V OH +-=-

pOH = ∴ pH= 22、滴定终点误差:强酸滴定强碱时的终点误差公式:

[][]%100(%)?-=

-

+

sp

ep

ep

c OH H TE

强碱滴定强酸时的终点误差公式:

[][]%100(%)?-=

+

-

sp

ep

ep

c H OH TE

例:求用L NaOH 滴定LHCl 至pH =(用

甲基橙作指示剂)和pH =(用酚酞作指示剂)时的终点误 差。

解:(1)甲基橙变色pH =:[]+H =×4

10

-mol/L ;

[]-

OH =×10

10

-mol/L ;

C =2=L

%10005

.0101101(%)4

10??-?=--TE =%

(2)酚酞变色pH =:

[]+H =×9

10

-mol/L ;

[]-

OH =×5

10

-mol/L ;

C =2=L

%10005

.0100.110 ×1.0(%)9

-5??-=-TE =%

弱酸(碱)的滴定终点误差公式:

23、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100%????

??????

?-=-HA sp c OH TE δ强酸滴定一元弱碱: []

%100%???

?

???????-=B sp c H TE δ 例:用NaOH (L )溶液滴定 HAc (L )溶液。(Ka=×5

10-)

(1)如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到pH =时为终点 (2)滴定到pH =为终点。分别计算滴定误差。 解:(1)滴定到pH =时:

[]+

H = 8

10

- mol/L,

[]-

OH = 6

10

- mol/L

Csp=1/2(CHAc) =2= mol/L

[]

%100%???

?

???????-=-HA sp c OH TE δ,

[][][]a

sp

ep

HA K

H H c HA +=

=

+

%100107.1101005000.010%588

6??

??????+-=----TE =-% (2)滴定到pH =时:

[]+

H =9

10

- mol/L ,

[]-

OH =5

10

- mol/L

Csp=1/2(CHAc) =2= mol/L

同理,得TE%=%100107.1101005000.010%599

5??

??????+-=----TE =-%%

24、酸效应与酸效应系数

由于H +

与Y 4-

的结合使主反应的程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酸效应。酸效

应的大小用酸效应系数来衡量。 25、共存离子效应和共存离子效应系数

其它共存金属离子N 与Y 配位使主反应的程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共存

离子效应。共存离子效应的大小用共存离子效应系数 来衡量。

26、当酸效应和共存离子效应同时发生时,EDTA 总的副反应系数是 27、金属M 离子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其它配位剂L 与M 发生配位反应,使主反应的程度降低,这种现象称配位效应,其大小用配位效应系数 来衡量。 例:计算pH11,

[]L mol NH /1.03=时的Zn α值。

解:+

243)(NH Zn 的 41lg ~lg ββ分别是、、和

()[][][][]10

.5406.9301.7261.4127.24

3433323231101010101010101010113

=?+?+?+?+=++++=----NH NH NH NH NH Zn ββββα又查得,pH=11时,4.5lg )(=OH Zn α

故6.54.51.5)((101101013≈-+=-+=OH Zn NH Zn Zn

ααα)

28、配合物的条件稳定系数:Y M MY MY K K ααlg lg lg lg

'

--=

29、化学计量点'

PM 值的计算:

[]

'

)

('

MY

sp M sp

K c M =

例:用EDTA 溶液(×10

2

-mol/L )滴定相同浓度的+

2Cu

,若溶液pH

为10,游离氨浓度为L,计算化学计量点时的'

pCu

解:化学计量点时,

)/(100.1)100.2(2

1

22)(L mol c sp Cu --?=??=

=

4

59

.12348.10261.713.410

.010

10.01010.01010.0101?+?+?+?+

≈62

.810

pH=10时,7.1)

(10=OH Cu α﹤﹤62.810

故)(OH Cu α可以忽略,62.810≈Cu α

PH=10时,45.0lg )(=H Y α

所以Cu H Y CuY CuY

K K ααlg lg lg lg )('

--==、配位滴定

终点误差:%1001010%'

)('

'

?-=

?-?MY

SP M pM

pM K

c TE

配位滴定能准确滴定的条件:lg 6)

lg('

'

≥MY

MY K cK 或31、只有酸效应下,能否实现准确滴定的条件:

8lg -lg 'lg )(MY MY ≥=H Y K K α——计算最高酸度

M 易受溶剂中OH-的影响,n

M

sp c K OH =

-][——计算最低

指示剂变色点:)(MIn MIn t lg lg 'lg pM H In K K α-==—

佳酸度(P96例5-7、5-8) 32、条件电位能斯特方程:

Ox d d Ox d

O

n

n X

Re Re Re /0

.0lg 059.0++

=αγαγφφθθ

常用公式(1):ox

d

n αα??

θθ

Re lg 059.0'+

=

(2)]

[Re ]

[lg 059.0'd Ox n +

=θθ

??

69、+--

334Fe PO F

与或有较强配位能力,而-

4ClO 基本

配合物。

33、酸效应:[][]

+

+

+=

=

H K

H a

HAsO

1

2

δα

34、氧化还原滴定突越范围:

)

(H Y α)(N Y α)(L M α

)(3059.0~)(3059.01

'

122'

V n V n ?-?+

θθ??

35、朗伯-比尔定律:是描述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和厚度间关系的定律。吸光度A=-lgT=Ecl ,其中T=I/I 0,为透光率,E 是吸光系数,c 是浓度,l 是溶液厚度。 36、摩尔吸光系数(M E 、ε):%

1110

cm E M ?=

ε

例1:用氯霉素(M 为)纯品配制100ml 含有的溶液,以厚的吸收池在278nm 处测得透光率为%,求ε 解:=%

11cm

E -lgT/cl=-=307,ε=10?

=%11cm E 9921。

例2:取维生素溶于100ml 的L 硫酸溶液中,再准确量取此溶液稀释至100ml ,取此溶液于1cm 吸收池中,在m ax λ245nm 处测得A 值为,求试样中维生素C 的质量分数。 解:维生素C%=

%4.98%10005

.050560551.0%10005.000.2100%

11=??=??

?ml ml l E A

cm

3、安络血的分子量236,将其配成100ML 含的溶液,装于1cm 吸收池中,在λmax 为355nm 处测量A 值为试计算安络血的分光光度系数E 和摩尔吸光系数ε 解:

11231

104962.0557

.,3

%11%11=??==

=-o cl A E cl E A cm cm 37、两次测量法公式:

059

.0s x s x E E pH pH -+

=

例:25℃,将pH 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浸入pH=的标准缓冲溶液中,测得电动势为,将该电极浸入到待测pH 的溶液中,测得电动势为,计算待测溶液的pH.

解:

059

.0s x s x E E pH pH -+

==+

059

.0386

.0508.0-=(V )

38、离子浓度定量分析法公式:

)lg (lg 303.2s x s x c c nF

RT

E E -=-m

注意:阳离子取“-”号,阴离子取“+”。 39、分离度:2

1)(212W W t t R R R +-=

,为了能获得较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应使R ≥.

分析化学公式

3.基本计算 (1)滴定分析的化学计量关系:tT + bB = cC + dD,nT/nB=t/b (2)标准溶液配制:cT = mT/( VT×MT) (3)标准溶液的标定: (两种溶液) (B为固体基准物质) (4)被测物质质量: (5)有关滴定度计算:T T/B=mB/VT (与物质量浓度的关系) (6)林邦误差公式: pX为滴定过程中发生变化的与浓度相关的参数,如pH或pM; ΔpX为终点pX ep与计量点pX sp之差即ΔpX=pX ep–pX sp; Kt为滴定反应平衡常数即滴定常数; c与计量点时滴定产物的总浓度c sp有关。 3.基本计算 (1)[H+]的计算:一元强酸(碱):若c a(b)≥20[OH-],用最简式:[H+]=c a;[OH-]=c b。 一元弱酸(碱):若cK a(b)≥20K w,c/K a(b)≥500,用最简式,。 多元弱酸(碱):若只考虑第一级离解,按一元弱酸(碱)处理:c a K a1(b1)≥20K w,c/K a1(b1)≥500,用最简式:;。 酸式盐:若 cK a2≥20K w,c≥20K a1,用最简式:。 弱酸弱碱盐:若cK a'≥20K w,c≥20K a,用最简式:。 缓冲溶液:若c a>20[OH-]、c b>20[H+],用最简式: (2)终点误差: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误差公式: 强酸滴定强碱的滴定误差公式: 一元弱酸的滴定误差公式: 一元弱碱的滴定误差公式: (3)冰醋酸为溶剂的标准溶液的浓度校正: 3.基本计算

(1)条件稳定常数:lgK MY'=lgK MY-lgαM -lgαY+ lgαMY (2)滴定曲线上的pM': (3)化学计量点的pM':pM'=×(pCM SP + lgK MY') (4)终点时的pM'(即指示剂的颜色转变点,以pMt表示): pMt = lgKMIn - lgαIn(H)(5)Ringbom误差公式: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共15页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x-μ相对误差=δ/μ*100% (2)绝对平均偏差: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 (3)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 *置信度——可靠程度 *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 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 s:为标准偏差 n:为测定次数 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

(5)单个样本的t检验 。 目的:比较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 0计算公式: t统计量: 自由度:v=n - 1 适用条件: (1) 已知一个总体均数; (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 (3) 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例1 难产儿出生体重n=35, =3.42, S =0.40, =3.30(大规模调查获得),问相同否? 一般婴儿出生体重μ 解: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α H0:μ = μ0(无效假设,null hypothesis) H1:(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 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v=n-1=35-1=34 3.查相应界值表,确定P值,下结论 查附表1,t0.05 / 2.34 = 2.032,t < t0.05 / 2.34,P >0.05,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6)F检验法是英国统计学家Fisher提出的,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 S^2,以确定他们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至于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在进行F检验并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后,再进行t 检验。样本标准偏差的平方,即(“^2”是表示平方): S^2=∑(X-X平均)^2/(n-1) 两组数据就能得到两个S^2值,S大^2和S小^2 F=S大^2/S小^2 由表中f大和f小(f为自由度n-1),查得F表, 然后计算的F值与查表得到的F表值比较,如果 F < F表表明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 F ≥ F表表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7)可疑问值的取舍: G检验法 G=S x x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主要化学公式

初三化学金属章节计算题总结

注意:1. 此类反应一定在溶液中进行,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一般不与金属反应。 2. K、Ca、Na活动性非常强,但不能用它们置换化合物中的金属,因为它们能同溶液中的水剧烈反应。 酸碱盐溶解性的识记方法:(口诀)钾钠铵硝全溶类;不溶氯银硫酸钡;碳盐能溶MgCO3,碱类可溶是钙钡。⑴K、Na、NH4、NO3盐全溶;⑵盐酸盐:除AgCl不溶,其他全溶;⑶硫酸盐:除BaSO4不溶,其他全溶;⑷碳酸盐:除MgCO3微溶,其他不溶;⑸碱类:K、Na、NH4、Ca、Ba溶,其他不溶。 结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Mg、Al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Fe、Cu等在常温下几乎不能单独与氧气反应,但在点燃或加热的情况下可以发生反应;Au、Ag等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一、相同质量的异种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后,求生成H2的质量(或质量比),或生成相同质量的H2,求需各种金属的质量(或质量比) 1.例:实验室用铁和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H2,若生成等质量的H2,求消耗的铁与镁的质量比。 二、一定质量的某金属样品与足量酸反应后,在生成的氢气质量已知时,判断该样品中含有的可能杂质 2.例:某铁制样品可能含有镁、碳、铝、锌等杂质,取该样品3克,与足量稀H2SO4反应后。(1)若生成0.1克H2,则该样品中所含的杂质可能是()(2)若生成0.14克H2,则该样品中所含的杂质又可能是()。 三、当金属样品和生成氢气的质量均为已知时,判断该样品的可能组成

3.例:有一合金样品共重30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共放出1克H2,试通过计算推断该合金的可能组成。 ①Mg、Al ②Fe、Zn ③Zn、Cu ④Mg、Al、C 4例:某高炉用含三氧化二铁80%(质量分数)的赤铁矿石冶炼出含杂质2%(质量分数)的生铁。 (1)求三氧化二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2)求该高炉用700吨这种赤铁矿可冶炼出多少吨铁。 5例:将10g钢铁样品置于氧气流中灼烧,得到0.2g二氧化碳.求此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它是钢还是生铁? 6例: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的主要成分分别是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和碳酸亚铁。这些成分各一吨,含铁最多的是( ) A三氧化二铁 B.四氧化三铁 C.碳酸亚铁 D.一样多 7例:我国劳动人民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它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取某青铜样品8.1 g,经分析,其中含锡0.9 g,则此青铜中铜与锡的质量比是( ) A.9∶2 B.9∶1 C.8∶1 D.4∶1

分析化学公式和计算

1、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误差”来表示。 (1)、绝对误差:测量值x 与真值μ的差值,δ=x -μ (2)、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100%?=μ δ % 2、精密度:指对同一样品多次平行测量所得结果相互吻合的程度,用“偏差”来表示。 (1)、绝对偏差:d=x i -x (x i 表示单次测量值,x 表示多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平均偏差:d =n d d d d n ++++......321=n x x n i i ∑=-1 (2)、相对偏差: x d ×100% 相对平均偏差: x d ×100% 3、标准偏差:样本标准偏差S= 1 )(2 1 --∑=n x x n i i 相对标准偏差(RSD)%= x s ×100% 例: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以%表示),5次结果分别为:67.48%,67.37%,67.47%,67.43%和67.40%。计算:⑴平均偏差⑵相对平均偏差⑶标准偏差⑷相对标准偏差⑸极差 解:套以上公式 4、平均值的精密度: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来表示n s s x x =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n ts x ± =μ 5、异常值的取舍:Q 检验:Q= 最小 最大紧邻可疑x x x x -- G 检验:s x x G q -= 6、t 检验和F 检验 ⑴题目提供的数据与具体数值μ(权威数据)比较,t 检验: t= n s x μ -,如计算出来的值小于查表值,说明无显著性差异。 ⑵题目提供两组数据比较,问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时,F 检+t 检验: F 检验:判断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F=2 2 21s s (1s 是大方差,2s 是小方差,即1s 〉2s ),计算值小于 说明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反之就有。 两组数据F 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后,进行两个样本平均 值的比较:2 12 121n n n n s x x t R +?-= , ) 1()1() 1()1(2122 2121-+--+-= n n n s n s s R , 如果计算出来值小于查表值,表示两测量平均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7、t f ,α,例,t 8,05.0表示置信度为95%,自由度为8的t 值。 ▲两组数据有无显著性差异的计算步骤: ①利用以上公式求出各组数据的平均值x 、标准差 s == 1 )(2 1 --∑=n x x n i i 、及各组数据的个数n ②F 检验的公式套进去,注意大小分差分别是放在分子和分母上,算F 值 ③与题目提供的F 值比较大小,如果计算出来的F 值小于的话就出个结论:F 计算<F ,所以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④利用上面的公式求) 1()1()1()1(2122 2121-+--+-=n n n s n s s R , 代入2 1212 1n n n n s x x t R +?-= ⑤把计算出来的t 值与题目提供的比较,如果是小于的话就给出个论:无显著性差异. 具体步骤看书上第25页的例题. 8、滴定终点误差:TE(%) = %1001010?-X ?-X ?t p p ck 强酸强碱滴定:K t =1/K w =10 14 (25℃), c=c 2 sp 强酸(碱)滴定弱碱(酸): K t =K a / K w (或K b / K w ), c=c 配位滴定:K t =K MY ′, c=c )(sp M 。 例:0.1000mol/L 的NaOH 滴定20.00ml 的0.1000mol/L 的HCl , 酚酞为指示剂(pHep=9.00),计算滴定误差。 解:根据已知条件计算

高中有机化学计算题方法总结(修正版)

方程式通式 CXHY +(x+ 4y )O2 →xCO2+ 2y H2O CXHYOz +(x+24z y -) O2 →xCO2+2 y H2O 注意 1、有机物的状态:一般地,常温C 1—C 4气态; C 5—C 8液态(新戊烷C 5常温气态, 标况液态); C 9以上固态(不严格) 1、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 【引例】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需要O 2最多的是( B ) A. 乙酸乙酯 CH 3COOC 2H 5 B. 异丁烷 CH(CH 3)3 C. 乙醇 C 2H 5OH D. 葡萄糖 C 6H 12O 6 ①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的x+ 4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②等物质的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完全燃烧耗氧量决定于的x+24z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注】C X H Y 和C X H Y O Z 混搭比较——把衍生物C X H Y O Z 分子式写成残基·不耗氧的 CO 2 · H 2O 后,剩余残基再跟烃C X H Y 比较。如比较乙烯C 2H 4和乳酸C 3H 6O 3,后者就可写成 C 2H 4?1CO 2?1H 2O ,故等物质的量的二者耗氧量相同。 【练习】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组物质,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B ) A .乙烷CH 3CH 3与丙酸C 2H 5COOH B .乙烯CH 2=CH 2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C .乙炔HC ≡CH 与乙醛CH 3CHO D .乙炔HC ≡CH 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引例】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时,耗氧量最多的是( A ) A .C 2H 6 B . C 3H 8 C .C 4H 10 D .C 5H 12 ③等质量的烃CxH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x y 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④等质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xHyOz 完全燃烧时,先化成 Cx Hy ?mCO2?nH2O 的形式,耗 氧量决定于 ' 'x y 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

————————————————————————————————作者: ————————————————————————————————日期: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x-μ相对误差=δ/μ*100% (2)绝对平均偏差: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 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 (3)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 *置信度——可靠程度?*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 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 s:为标准偏差?n:为测定次数?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

(5)单个样本的t检验 目的:比较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0。 计算公式: t统计量: 自由度:v=n - 1 适用条件: (1)已知一个总体均数; (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 (3)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例1难产儿出生体重n=35,=3.42, S =0.40, 一般婴儿出生体重μ0=3.30(大规模调查获得),问相同否? 解: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α H0:μ = μ0 (无效假设,nullhypothesis) H1:(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 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

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化学计算公式总结https://www.360docs.net/doc/4b1736335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化学计算公式 一、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kg)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 碳原子质量(kg)×1∕12 氢原子的质量(Kg) 1.674×10-27 Kg Ar(H)= —————————— = ———————————≈ 1 碳12原子质量的×1∕12(Kg) 1.9927×10-26kg×1∕12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内质子数 + 核内中子数如: 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质子数)+ 0(中子数)=1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8(质子数)+ 8(中子数)=16 二、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Mr(H2)=1×2=2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Mr(H2O)= 1×2 + 16×1=18 2、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 化合物H2O2中,H、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1×2︰16×2 = 1︰16 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12×1 例:化合物C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 % = ————×100 = 75% 12+1×4 1×4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H % = ————×100 = 25% 12+1×4 或H %= 100%-75% = 25% 三、关于溶液的计算公式 1、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溶液质量×溶液密度 溶质质量 2、溶质质量分数 = ——————×100% .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 溶液质量×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 2

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x-μ相对误差=δ/μ*100% (2)绝对平均偏差: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3)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 *置信度——可靠程度 *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

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 s:为标准偏差 n:为测定次数 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 (5)单个样本的t检验 目的:比较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0。 计算公式: t统计量: 自由度:v=n - 1 适用条件: (1) 已知一个总体均数; (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 (3) 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n=35, =3.42, S =0.40,

(备择假设 , (6)F检验法是英国统计学家Fisher提出的,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 S^2,以确定他们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至于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在进行F检验并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后,再进行t 检验。样本标准偏差的平方,即(“^2”是表示平方):S^2=∑(X-X平均)^2/(n-1)

两组数据就能得到两个S^2值,S 大^2和S 小^2 F=S 大^2/S 小^2 由表中f 大和f 小(f 为自由度n-1),查得F 表, 然后计算的F 值与查表得到的F 表值比较,如果 F < F 表 表明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 F ≥ F 表 表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7)可疑问值的取舍: G 检验法 G=S x x -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1)共轭酸碱对Ka 与Kb 间的关系:KaKb=Kw (2)酸碱型体平衡浓度([ ]),分析浓度(c )和分布系数(δa )之间的关系 (3)一元强酸溶液的pH 的计算 [H + ]= 2 4w 2K c c ++ 精确式 pH=-lg c 近似式 (4)一元弱酸溶液pH 的计算 [H + ]=w a ]HA [K K + 精 确式(5-11) ( 关于[H + ]的一元三次方程)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 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 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整理)分析化学复习资料公式

离群值的检验方法: (1)Q 检验法:设有n 个数据,其递增的顺序为x 1,x 2,…,x n-1,x n ,其中x 1或x n 可能为 离群值。 当测量数据不多(n=3~10)时,其Q 的定义为 具体检验步骤是: 1) 将各数据按递增顺序排列;2)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3)计算离群值与相邻值之差; 4) 计算Q 值;5)根据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查表得到Q 表值;6)若Q >Q 表,则舍 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2)G 检验法: 1)计算包括离群值在内的测定平均值;2)计算离群值与平均值 之差的绝对值 3)计算包括离群值在内的标准偏差S4)计算G 值。 5)若G > G α,n ,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2)平均偏差:绝对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n x -x d n 1 i i ∑== (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100%x d ?= r d (4)标准偏差1 ) (1 2 --= ∑=n x x S n i i (5)相对标准偏差(RSD, 又称变异系数CV )%100?= x S RSD (必考相关大题) 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偶然误差符合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式: 为了计算和使用方便,作变量代换 (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我们以x 为中心,在一定置信度下,估计μ值所在的范围)(x tS x ±称为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四、显著性检验 (一) F 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 2),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用于 判断两组数据间存在的偶然误差是否显著不同。(用来做什么?考点) 检验步骤: 计算两组数据方差的比值F , x x 2 2 2)(21)(σ μπσ--==x e x f y σ μ -=x u 令22 21)(u e x f y -==?πσ2221 )( u e u y -= =πφ即n tS x tS x x ±=±=μ) (2122 2 1S S S S F >=min max X -X X X Q 相邻离群-= S X X G -= 离群

高一化学公式总结

高一化学方程式小结:(1) 4Na+O2=2Na2O (常温) ☆(2) Na2O+O2=加热= 2Na2O2 (3) 2Na+O2= Na2O2(点燃)(注: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也不同。)(4) 2Na+S=Na2S(爆炸) (5) 2Na+2H2O =2NaOH+H2↑(注:钠与盐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再与盐溶液反应)(6) 4Na+TiCl4=(熔融)高温= 4NaCl+Ti (活泼金属能在高温下置换不活泼金属)(7) Na2O+H2O =2NaOH ☆(8) 2Na2O2+2H2O=4NaOH+O2↑(9) Na2O+CO2=Na2CO3 (10 )2Na2O2+2CO2=2Na2CO3+O2(通过对比7与8 9与10掌握反应规律)(11) CaCO3=高温=CaO+CO2↑(难溶性的碳酸盐受热会分解;可溶性的碳酸盐受热不分解。)★(12) 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碳酸氢盐受热都会分解。)(13)Ca(HCO3)2加热CaCO3+H2O+CO2↑(碳酸氢盐受热都会分解。)(14)NH4HCO3加热NH3+H2O+CO2↑★(15)NaHCO3,Na2CO3之间能相互转化NaHCO3 →Na2CO3 ①固体加热; ②溶液加NaOH 溶液Na2CO3 →NaHCO3 ①溶液加Ca(HCO3)2或Ba(HCO3)2溶液或②水和二氧化碳16)Cl2 +H2 =2HCl (光照或点燃) ★(17)Cl2 +H2O =HClO+HCl ★(18)2HClO=2HCl+O2↑(见光或受热分解)(19)3Cl2 +2P点燃2PCl3 (20)5Cl2 +2P 点燃2PCl5 (注:反应物的量的不同产物也不同)(21)Cl2 +2Na =点燃=2NaCl (22)Cl2+Cu=点燃= CuCl2(23)3Cl2 +2Fe= 2FeCl3(Cl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氧化成三价Fe )★(24) Cl2 +2FeCl2 =2FeCl3 ★(25) 2FeCl3+Fe=3FeCl2(Fe3+氧化性比Cu2+强)★★(26) 2FeCl3+Cu=2FeCl2+CuCl2(用于雕刻铜线路版)(27) Cl2+2NaBr=2NaCl+Br2 氧化性Cl2 >Br2 >I2(28) Cl2 +2NaI =2NaCl+I2(29)Cl2+SO2 +2H2O=H2SO4 +2HCl (Cl2与SO2等物质的量同时作用物质时;不具有漂白性。因为生成的H2SO4 和HCl不具有漂白性)(30) Cl2+2NaOH=NaCl+NaClO+H2O★★(31)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工业上制备漂白粉)漂白粉成分:CaCl2和Ca(ClO)2漂白粉有效成分:Ca(ClO)2(要求写方程式)(32)2NH3+3Cl2=N2+6HCl (检验输送Cl2的管道是否漏气用NH3来检验)(33)8NH3+3Cl2=N2+6NH4Cl(NH4Cl是固体会产生白烟)★(要求写方程式)(34)4HF+SiO2=SiF4+2H2O(用于玻璃雕刻)(推断题有考)(35)(工业制备HNO3的五个反应)(原料为:水和空气):①2H2O 2H2↑+O2↑②N2+3H2 2NH3 ③4NH3+5O2 4NO+6H2O④2NO+O2=2NO2 ⑤3NO2+ H2O =2HNO3+NO(36) 4HNO3=4NO2↑+O2↑+2H2O (见光或受热分解) (37) (工业上制备玻璃的两个主要反应):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SiO2+CaCO3高温CaSiO3+CO2(38) SiO2+CaO高温CaSiO3(39)SiO2+2NaOH=Na2SiO3+H2O (常温下强碱缓慢腐蚀玻璃;瓶塞不用玻璃塞)△选择题细节(40)SO2+2NH3+H2O=(NH4)2SO3 SO2+(NH4)2SO3+H2O=2NH4HSO3 (这是硫酸厂回收SO2的反应.先用氨水吸收SO2)(41SO2+Ca(OH)2=CaSO3↓+H2O(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可用品红鉴别)★(42)CO2+2NaOH(过量)=Na2CO3+H2OCO2(过量)+NaOH=NaHCO3(注:反应物的量的不同产物也不同)(43)CO2+Ca(OH)2(过量)=CaCO3↓+H2O2CO2(过量)+Ca(OH)2=Ca(HCO3)2(注:反应物的量的不同产物也不同)(44)2H2SO4(浓)+C加热CO2↑+2SO2↑+2H2O(45)H2SO4(浓)+Fe(Al) 室温下钝化(选择题有考)(46)2H2SO4(浓)+Cu=加热= CuSO4+SO2↑+2H2O(47)2H2SO3+2H2S =3S↓+2H2O(48) 4HNO3(浓)+C=加热= CO2↑+4NO2↑+2H2O(49) Cu(OH)2=加热= CuO+H2O (难溶性的碱受热会分解;可溶性的碱受热不分解)(50)Ca(OH)2+2NH4Cl加热CaCl2+2NH3↑+H2O(实验室制备NH3)(51) NH4HCO3加热NH3+H2O+CO2↑(碳酸氢盐受热会分解)(52)NH4Cl加热NH3↑+HCl↑(53)NH3+HCl =NH4Cl(54)AlCl3+3NH3`H2O =Al(OH)3↓+3NH4Cl(实验室制备Al(OH)3 )(55)3NaOH+AlCl3=Al(OH)3↓+3NaCl(注:反应物的量的不同产物也不同)(56)NaOH+Al(OH)3=Na[Al(OH)4](Al(OH)3具有两性)(57)2NaOH+SO2(少量)=Na2SO3+H2O(58)NaOH+SO2(足量)=NaHSO3(注:反应物的量的不同产物也不同)(59)2NaOH+SiO2=Na2SiO3+H2O(60)2NaOH+Al2O3=

(完整版)初中化学计算题大全

初中化学计算专题 (一)有关化学式计算题类型: 第一种类型:标签型化学式计算题: 1、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表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KIO 3)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 (2)计算碘酸钾(KIO 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 ; (3)计算碘酸钾(KIO 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下同)(4)计算1kg 这样的食盐中,应加入 g 碘酸钾(用最高含碘量计算) 第二种类型:叙述型化学式计算题: 1、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丙氨酸:CH 3CH(NH 2)COOH 等]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人体通过食物获得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试计算:(1)丙氨酸分子中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2)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 (3)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 。 2、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用于汶川震后防疫的众多消毒剂中,有一种高效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C 3O 3N 3Cl 3),又称高氯精。下列有关高氯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高氯精由4种元素组成 B .高氰精中C 、O 、N 、Cl 的原子个数比为1∶1∶1∶1 C .高氯精中C 、N 两种元索的质量比为12∶14 D .高氯精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第三种类型:综合型化学式计算题: 1、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每天需要摄取足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CO(NH 2)2]。若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经体内新陈代谢后完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每人每天相当于排出尿素30g 。(1)30g 尿素中含氮元素多少克? (2)已知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人每天至少应从食物里摄取的蛋白质为多少克? (3)请你根据下表中几种常见食物的蛋白质含量,计算出每天至少应摄人多少克下列食物才能满足你对蛋白质的需求(可以只摄取一种食物,也可同时摄取几种食物)。 2.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服务体系,许多农户获得“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有效解决了施肥比例不合理问题,提高了产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小明家种了一片麦子,经农科人员测定该片土壤需补充钾元素39kg ,氮元素42kg 。请你帮小明算算,至少需购买硝酸钾、硝酸铵各多少千克 ?

(完整)高中化学常用公式总结,推荐文档.docx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总结1.有关物质的量( mol )的计算公式 物质的质量g ( 1)物质的量( mol ) 物质的摩尔质量(g / mol) ( 2)物质的量( mol ) 微粒数(个) 6 021023 个 / mol .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L ) (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22.4( L / mol ) (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 2.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溶液质量 ( g) ①溶液密度(g/mL ) 溶液体积 (mL) 溶质质量 (g)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 g) 溶质物质的量 ( mol )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 溶液体积 ( L) (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量浓度(mol / L) 1(L)溶质的摩尔质量(g / mol)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1000(mL) 溶液密度 (g / mL) 1000(mL) 溶液密度 (g / mL)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摩尔质量(g / mol) 1(L)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 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 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 V (浓) =c(稀)·V (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3.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溶解度 (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g) ① 溶剂质量 (g) 100(g) 溶解度 (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g) ② 饱和溶液的质量 (g) 100(g) 溶解度 (g) (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 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 )的关系:

高考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高考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量,直接计算分子量。 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M=22.4ρ。 3.根据相对密度求式量:M=MˊD。 4.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5.相对原子质量 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1、A2表示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a1%、a2%表示原子的摩尔分数 ②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二) 溶液计算 1、 2、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1V1=C2V2。 3、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混=(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不计) 4、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 ②(饱和溶液,S代表溶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 ③混合:m1a1%+m2a2%=(m1+m2)a%混 ④稀释:m1a1%=m2a2% 5、有关pH值的计算:酸算H+,碱算OH— Ⅰ. pH= —lg[H+] C(H+)=10-pH Ⅱ. K W=[H+][OH—]=10-14(25℃时) ×N A ÷N A ?? ? ? ? ? ' = ρ ρ D + + ? = =% % ) ( Bb A M a M M 混合物物质的量总数 克 物质的总质量 12 1 12 6 ? 原子的质量 一个 一个原子的质量 C + + =% % 2 2 1 1 a A a A A V N N MV m V n c A = = = 1000 C M ρω = 2 1 2 2 1 V V V C CV + + % 100 % 100 %? + = ? = 剂 质 质 液 质 m m m m m a % 100 100 %? + = S S a

6、图中的公式:1. 2. 3. 4. A n N =m n M =m V n V =n n V =

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化学计算公式总结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化学计算公式 一、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kg)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 碳原子质量(kg)×1∕12 氢原子的质量(Kg)×10-27 Kg Ar(H)= —————————— = ———————————≈ 1 碳12原子质量的×1∕12(Kg)×10-26kg×1∕12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内质子数 + 核内中子数如: 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质子数)+ 0(中子数)=1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8(质子数)+ 8(中子数)=16 二、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Mr(H2)=1×2=2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Mr(H2O)= 1×2 + 16×1=18 2、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 化合物H2O2中,H、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1×2︰16×2 = 1︰16 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12×1 例:化合物C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 % = ————×100 = 75% 12+1×4 1×4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H % = ————×100 = 25% 12+1×4 或H %= 100%-75% = 25% 三、关于溶液的计算公式 1、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溶液质量×溶液密度 溶质质量 2、溶质质量分数 = ——————×100% .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 溶液质量×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四、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 1、溶解度(S) = —————×100g(仅适用于饱和溶液) 溶剂质量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换算公式:

分析化学公式精选.

基本计算 (1)绝对误差:δ=x-μ (2)相对误差:相对误差=(δ/μ)×100% 或相对误差=(δ/x)×100%(3)绝对偏差:d = x i- (4)平均偏差: (5)相对平均偏差: (6)标准偏差:或 (7)相对标准偏差: (8)样本均值与标准值比较的t 检验: (9)两组数据均值比较的t检验: (10)两组数据方差比较的F检验:(S1>S2) (11)可疑数据取舍的Q检验: (12)可疑数据取舍的G检验: 3.基本计算 (1)滴定分析的化学计量关系:tT + bB = cC + dD,nT/nB=t/b (2)标准溶液配制:cT = mT/( VT×MT) (3)标准溶液的标定: (两种溶液)

(B为固体基准物质) (4)被测物质质量: (5)有关滴定度计算:T T/B=mB/VT (与物质量浓度的关系) (6)林邦误差公式: pX为滴定过程中发生变化的与浓度相关的参数,如pH或pM; ΔpX为终点pX ep与计量点pX sp之差即ΔpX=pX ep–pX sp; Kt为滴定反应平衡常数即滴定常数; c与计量点时滴定产物的总浓度c sp有关。 3.基本计算 (1)[H+]的计算:一元强酸(碱):若c a(b)≥20[OH-],用最简式:[H+]=c a;[OH-]=c b。 一元弱酸(碱):若cK a(b)≥20K w,c/K a(b)≥500,用最简式,。 多元弱酸(碱):若只考虑第一级离解,按一元弱酸(碱)处理:c a K a1(b1)≥20K w,c/K a1(b1)≥500,用最简式:;。 酸式盐:若cK a2≥20K w,c≥20K a1,用最简式:。 弱酸弱碱盐:若cK a'≥20K w,c≥20K a,用最简式:。 缓冲溶液:若c a>20[OH-]、c b>20[H+],用最简式: (2)终点误差: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误差公式: 强酸滴定强碱的滴定误差公式: 一元弱酸的滴定误差公式: 一元弱碱的滴定误差公式: (3)冰醋酸为溶剂的标准溶液的浓度校正: 3.基本计算 (1)条件稳定常数:lgK MY'=lgK MY-lgαM -lgαY+ lgαMY

高中化学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2)物质的量(mol) (3)气体物质的量(mol)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浓度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V (浓)=c(稀)·V(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① ②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A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 则 5.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 (1)某物质X的化学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 g g mol / 即n= M m ;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2)物质的量(mol )= ) (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 即n=A N N N A 为常数6.02×1023 ,应谨记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 L L mol 224 即n= m g V V 标, V m 为常数22.4L 〃mol -1,应谨记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 (5)物质的量(mol )= )反应热的绝对值()量(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mol KJ KJ / 即n=H Q ?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 g mL 即ρ = aq V m 液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 ) 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即w= 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mol L 即C B=aq B V n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 L) 1000(m L)(g/m ol) 1(L)(m ol/L)????= 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②物质的量浓度=???1000(mL)(g /mL)(g /mol)1(L) 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摩尔质量 即C B = B M ρω 1000 ρ单位:g/ml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即c (浓)〃V (浓)=c (稀)〃V (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5)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① 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质量(g)100(g) (g) (g) = ② 溶解度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的质量(g)100(g)(g) (g) (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