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基础练)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基础练)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基础练)

第15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1.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负电荷

D.可能带正电荷

【答案】C

【解析】如图乙、丙相互排斥,因为同种电荷排斥,已知丙带正电荷,所以乙也带正电;如图甲、乙相互

吸引,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甲可能带负电;又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甲也可能

不带电.故C正确,ABD错误.

2.客车行驶时窗帘被“吸”出窗外。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A.与头发摩擦过的气球能“吸”起纸屑

B.拔火罐时罐子“吸”在皮肤上

C.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D.厨房中的抽油烟机能将泊烟“吸”走

【答案】D

【解析】客车行驶时窗帘被“吸”出窗外,利用的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A.与头发摩擦过的气球能“吸”起纸屑,利用的是摩擦起电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拔火罐时罐子“吸”在皮肤上,利用的是大气压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利用的是分子间的吸引力,故C不符合题意;D.厨房中的抽油烟机能将泊烟“吸”走,利用了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故D符合题意。故选D。3.如图所示,验电器箔片闭合.小璐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B.金属箔张片开是由于两箔片都带正电荷而互相排斥

C.此过程中,玻璃棒上的正电荷移动到了箔片上

D.此过程中,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从箔片流向玻璃棒

【答案】B

【解析】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A错误;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验电器带正电荷,由于两箔片都带正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故B正确;C.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缺少电子,玻璃棒与验电器接触后,验电器两箔片上的电子会转移玻璃棒上,故C错误;D.因为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此过程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玻璃棒到验电器的箔片,故D错误.4.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

A.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B.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

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

【答案】D

【解析】A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带正电,当其与验电器接触时,验电器也带正电,故AB错误;C.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显正电性,是由于一部分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的缘故,故C错误;D.据验电器的原理可知,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故D正确.

5.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管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

B.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两者带同种电荷

C.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得电子带负电

D.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电子带负电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被推开,则说明吸管和橡胶棒带的是同种电荷,又因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吸管带负电,又因为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所以餐巾纸失去电子带正电,吸管得电子带负电,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摩擦起电与电荷间的作用规律,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难度不大.6.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A.电线的线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

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制成,是因为玻璃的透光性好

C.水壶的把手用胶术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

D.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

【答案】C

【解析】A.电线的内芯用铜来做,因为铜的导电性好,电阻小,在导线上损失的能量小,正确,不符合题意;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来做,因为玻璃的通光性好,而且也比较美观,考虑安全一般是有机钢化玻璃,正确,不符合题意;C.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制成,是利用了胶木热传导系数低的特点,可以避免烫伤,错误,符合题意;D.玻璃刀刀刃用金刚石,就是利用了硬度大的性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7.小亮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如右图)。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

B.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

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答案】C

【解析】A.B.摩擦的方法使头发与气球里的电子发生转移,从而使头发与气球带异种电荷;不是创造了电荷,也不是分子发生转移,故AB错误;C.D.两只相同的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头发与气球因为相互摩擦而带异种电荷;两只相同的气球带的是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C正确;D错误。

8.如图有甲、乙、丙三个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丙被吸引;若用丙接触中带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的夹角一定不变

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的夹角一定变小

C.验电器的金属箱片的夹角一定变大

D.丙球可能不带电

【答案】D

【解析】甲、乙、丙三个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由图知甲乙相互排斥,说明甲乙是同种电荷,所以乙带正电;由图知乙丙相互吸引,由于带电体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丙带负电或丙不带电;若丙带的负电荷数多于验电器上的负电荷数,则金属箔的张角变大,若相等则不变,若少于金属箔上的负电荷数,则张角变小;故ABC错误,D正确。

9.用手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手上不掉下,下列现象与此例实质相同的是()

A.用潮湿的手去接触冰块时,手会被“粘”住

B.将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C.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

D.将塑料吸盘挂钩“粘”在墙上,可悬挂物体

【答案】C

【解析】用手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手上不掉下来是摩擦起电现象:A.用潮湿的手去接触冰块时,手会被粘上是由于手上的水碰到冰块后凝固,故A不符合题意;B.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是分子作用

力作用的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C.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是摩擦起电现象,故C符合题意;D.吸盘挂钩在使用时,压出了吸盘下面的空气,而外面仍然受到大气压力,将吸盘紧紧的压在墙上,所以对墙面有较大的摩擦力,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三个同学在“玩中学物理”,她们用毛毯在头发上摩擦后提起,头发就会被毛毯吸起,如图所示,此现象说明()

A.毛毯会吸引头发

B.毛毯和头发带上了异种电荷

C.毛毯和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

D.毛毯和头发的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力

【答案】B

【解析】用毛毯在头发上摩擦后提起,头发就会被毛毯吸起,是因为毛毯和头发摩擦使毛毯和头发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将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希望做成如图的各种情形,其中无法完成的是( )

A.B.C.D.

【答案】B

【解析】A.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与细丝带摩擦,使整个塑料细丝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A能完成;B.摩擦起电后,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异种电荷,它们应相互吸引,图B并没有表现出相互吸引的现象;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同种电荷,它们应相互排斥,图B也没有表现出相互排斥的现象.故B不能完成,符合题意;C.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来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C能完成;D.用干燥的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异种电荷,而出现相互吸引的现象,故D能完成.

12.如图所示是小芳在广东省科技馆里静电台上体验“怒发冲冠”游戏时的情景。小芳用手接触带电金属球后,金属球使小芳带电,则小芳()

A.一定得到电子

B.一定失去电子

C.可能得到原子核

D.相互排斥的头发上一定带同种电荷

【答案】D

【解析】图中的金属球让小芳带电,并且头发上都带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头发都张开;但是头发所带的电荷不能确定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所以不能判断是得到了电子,还是失去了电子,原子核是不动的,不可能得到原子核。故选D。

13.先将一只大试管装满水,再把小试管的一部分插入大试管中,小试管在重力的作用下,缓慢向下运动。迅速将该装置倒置过来,如图甲所示,发现小试管在_____作用下缓慢向上移动。如图乙,将a、b、c三个轻质带电泡沫小球悬挂起来,若a带负电,则b带_____电。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c,二者将相互______(填“吸引”或“排斥”)。

【答案】大气压正吸引

【解析】迅速将该装置倒置过来,如图甲所示,发现小试管在大气压作用下缓慢向上移动。由图乙可知,a、b两个轻质带电泡沫小球相互吸引,b、c两个轻质带电泡沫小球相互排斥,所以a、b两个轻质带电泡沫小球带异种电荷,b、c两个轻质带电泡沫小球带同种电荷,所以若a带负电,则b带正电。b、c两个轻质带电泡沫小球带同种电荷,b带正电,所以c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c,二者将相互吸引。

14.如图所示为某科技馆里“有趣的静电小球”装置。在底面为浅凹面的圆盘中心有一半球体金属电极M,圆盘边缘为圆环形电极N。断电时,不带电的小球静止在M周围,通电时M、N分别带上正、负电荷。此

时,小球因与M接触而带上_____电,由于M的排斥力和N的_____,小球从中心向边缘运动,当接触到圆盘边缘电极N时由于_____的转移而带上负电,在重力和电荷之间力的作用下,小球又回到圆盘中心。若干个小球如此往复运动,使形成了有趣的静电现象。

【答案】正吸引力电子

【解析】通电时M带正电荷,此时不带电的小球因与M接触而带上同种电荷,即正电。通电时N带负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由于M的排斥力和N的吸引力,小球从中心向边缘运动,当接触到圆盘边缘电极N时由于电子的转移,原先的正电荷被中和后再带上负电,在重力和电荷之间力的作用下,小球又回到圆盘中心。

15.如图甲所示,将小纸条自然下垂,靠近水龙头流下的水流,小纸条将_______(选填“偏向”或“偏离”)水流,这一现象说明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_______;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头发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时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的缘故。如图乙,打开水龙头,放出一股细细的水流,用这把梳子靠近水流,水流的轨迹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偏向越小吸引会

【解析】小纸条靠近水龙头流下的水流时,水流带动周围空气流动,使水流与纸条间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快,压强较小,所以纸条被压向水流,这一现象能说明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从而使梳子和头发分别带上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如图乙,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带静电,对较细的水流有明显吸引作用,水流的轨迹会发生改变。

16.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是因为橡胶棒带上了电荷。进一步实验发现,此时橡胶棒带的是负电,根据你所学习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_____:

A.失去了一些质子B.得到了一些电子C.失去了一些电子D.创造了负电荷

(2)根据你的分析,丝绸摩擦过玻璃棒后,丝绸_____带电;(选填“一定不”、“一定”或“可能”)

(3)通过实验探究,可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_____,异种电荷_____;

(4)用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A分别靠近悬挂的轻质带电小球B和C,发现B被排斥,C被吸引,则_____带正电。

【答案】B 一定互相排斥互相吸引 B

【解析】(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得到了一些电子,质子不会转移,电荷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所以不会是创造了负电荷。故选B。

(2)丝绸摩擦过玻璃棒后,玻璃棒会带正电,那么由上述可知,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了丝绸,丝绸会带负电。

(3)通过实验探究,可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

荷互相吸引。

(4)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A会带上正电,靠近悬挂的轻质带电小球B时,B被排斥,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可知,B带正电;靠近C时,C被吸引,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可知,C带负电;所以可知带正电的是B,17.利用我们身边的常见物品也可以完成一些物理小实验:

(1)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如图(1)所示),用手向下捋几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细丝越来越_____(选填“蓬松”或“紧密”),而手与塑料细丝带上的是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2)如图(2)a、b所示装置均为比较简易的验电器,它们都可以用来检验某物体是否带电,由图中现象

可知,图b装置是依据_____的原理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图a装置工作原理与图b装置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如图(3)所示,把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个带电物体所

带的是_____(选填“正”或“负”)电荷,这是因为这个带电体在摩擦的过程中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答案】蓬松异种带电物体可以吸引其他轻小物体不相同负得到

【解析】(1)细丝下垂是因为其受重力的作用,再用手向下捋几下后,干燥的手捋塑料细丝时,出现摩擦起电现象,使塑料细丝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塑料绳会向四周散开,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细丝越来越蓬松;而手与塑料细丝带上的是等量的异种电荷;

(2)图a装置是常用验电器,当带电体接触金属棒时,下面的金属箔片张开,其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图b带电物体可以吸引其他轻小物体的性质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所以图a装置工作原理与图b装置不相同;

(3)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把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说明这个带电物体所带的是负电荷,这是因为这个带电体在摩擦的过程中得到电子。

18.学习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之后,小沈同学大胆的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呢?于是他如图(1)所示,做起了实验.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力的大小是通过丝线偏离竖线的角度显示出来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_____(类比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

(2)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用_____

A.小钢球B.塑料泡沫小球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电荷量一定时,_____,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越大;

(4)做完以上实验后,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Q时,情景如图(2)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_____.

A.带负电B.不带电C.二者都有可能

【答案】转换法 B 电荷间的距离越小 C

【解析】(1)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不能直接测量,可以通过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显示出来,利用的是转换法;

(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用质量较小塑料泡沫小球,故应选B;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A球和Q的距离最小,丝线偏离竖线的角度最大,说明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大;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一定是同种电荷;但相互吸引的可能是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故选C.

第一节两种电荷

【教材分析】 《两种电荷》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 电 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 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 缘体等。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 ,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 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 ,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 , 因此本节课作为初 中电学起始课 , 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 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 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 过, 初中阶段应在 这个基础上 ,通过实验分析 , 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 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 ,挖掘深度 , 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本图 15.1-3 所示的演示实验 , 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 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 , 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 告诉学生的 , 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 , 应举例说明 : 一根摩擦过的玻 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 , 大约只有 10-7 库仑, 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 ,大约有几 十库仑。关于元电荷及原子的知识 ,此地只要 学生了解即可 ,留待 化学课上进一步学习 ,此地 主要是让 学生 知道电荷的由来。最后一部分“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有点抽象 ,可用演 示实验作进一步的形象讲解。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 能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 , 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 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 ?了解原子结构 , 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 , 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 , 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 ,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 , 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 , 激发 学生 主动学习 的兴趣 ;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初步认识 科学及 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 : 摩擦起电现象、两种 摩擦起电现象 两种电荷规定方法及电荷间的相互作 用规律 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电荷量及其单位 元电荷及原子结构、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

初三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练习答案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一.选择题 1.(2017·福建)如图1所示的“吸引现象”由静电引起的是(C) A.磁铁吸引硬币B.压紧的铅块互相吸引C.摩擦后的气球吸引头发D.吸盘吸在墙壁上 图1 图2 2.(2017·安徽)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是通过电场产生的.如图2所示,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带同种电荷的物体A和B,可以这样分析A带电体所受的静电力;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关于B带电体受到的静电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A.B处于A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 B.B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 C.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D.A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3.(2017·咸宁)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B) 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上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C.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D.两个铅杆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4.(2017·常州)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得(A) A.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B.中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C.质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D.原子核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5.(2017·株洲)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使正、负电荷分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A) A.电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B.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 毛皮 C.质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D.质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 6.(2017·河南)如图1所示,用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额金属球,验电器的 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 C.经橡胶棒接触后的验电器带正电荷D.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 排斥 7.(2017·大连)用两根绝缘细线,分别将甲、乙两个相同的轻质小球悬挂起来,两个 小球都带正电,在将乙球慢慢靠近甲球时,会出现的情形是(C) 8.(2017·南通)把两张用丝绸摩擦过的塑料片相互靠近时,它们会张开,这是因为(A)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9(2017·衢州)有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丙被吸引(如图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10.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班级:姓名: 课题: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课时安排:一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物理设计者:马学军 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 知识: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 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知道摩 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技能:通过实验,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 重点: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难点: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然界只有种电荷.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 荷叫。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4.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 是,简称,符号。 5.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如:、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6.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如:、玻璃、塑料等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笔杆, 能吸起纸屑;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下面我们将研究这方面的现象。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1.两种电荷 (1)阅读课本32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 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 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 说物体带了。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2)认真观察15.1-1并阅读33页内容,完成有关问题: ①经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自然界只有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可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可用“-”表示。 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3)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是, 简称,符号。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即带电物体都有的性质。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所示,某同学从塑料滑梯滑下来后,头发丝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有趣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摩擦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电荷 B.竖起的头发丝不带电,但是滑梯带负电荷 C.竖起的头发丝带异种电荷 D.竖起的头发丝带同种电荷 2 . 下列关于粒子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C.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D.把 10mL 酒精和 10mL 水混合在一起,体积等于 20mL 3 . 将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去靠近挂在绝缘细绳下的轻质导体小球,小球被吸引,如果用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小球,则() A.小球也将被吸引B.小球将被排斥 C.小球将静止不动D.小球有可能被吸引,也有可能被排斥 4 .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这是由于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丝绸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上 C.丝绸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D.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5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电路中有电源一定有电流 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一定越小 D.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6 . 用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一个轻质绝缘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此可以判断 A.小球可能不带电B.小球一定带负电C.小球一定带正电D.小球可能带负电 7 . 通常情况下,对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冰、玻璃、松香是晶体B.玻璃、松香、橡胶是非晶体 C.橡胶、玻璃、铁是导体D.冰、铁、玻璃是绝缘体 8 . 下列关于“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 C.电路中有电流,说明电路中一定有电源,而且是通路 D.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9 . 电饭锅是常用的家用电器,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组成材料中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 B.工作时,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 C.工作时,通过热传递使食物温度升高 D.与其它家用电器是串联连接的 10 .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B.箔片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电流和电路【教案一】第1节 两种电荷(2021年-2022年)

第1节两种电荷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实质 2.知道电荷量及单位 3.知道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4.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作用 5.了解原子结构及原子呈电中性原因 6.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及导体导电原因 二、教学重点 1.电荷间相互用 2.原子结构 三、教学难点 1.摩擦起电的实质 2.原子结构 四、教具:不同类型验电器两个、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碎纸片、 通草球等。 五、教学教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学生看课本P32-35。 引入: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生活在电的世界里,所有的用 电器只有电才能工作,那么我们天天提及的“电”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从这一章开始我 们就来学生和电有关的知识,今天我们从最基本的电荷开始电学的学习。 (二)摩擦起电 问题1:橡胶棒是否带电?怎么证明?物体带上电和没有带电有什么区别?1.对比演示:(1)不带电和带电的橡胶棒和玻璃棒吸引碎纸片和通草球;(2)吸引的纸片有一部分“弹开”。(如果学生发现了可以提出,否则可以不讲。 )

问题2:橡胶棒和玻璃棒带电了吗?用的什么办法让它带上了电?一个物体如果带上电有什么的性质? 总结:(1)带电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2)可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1)冬天脱衣服冒火花; (2)梳头时头发跟梳子一起; (3)毛衣容易脏; (4)电视电脑屏幕容易吸灰; (5)油灌车下面拖着一条铁链; (6)纺织工厂要保持空气潮湿; (7)买食物时,薄塑料袋容易沾在手上甩不掉等。 (三)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1.两种电荷 引入:橡胶棒和玻璃棒都可以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上电,都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它们带的电性质是不是一样的呢?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1)丝绸←→玻璃棒带正电:记+,“丝玻正”; (2)毛皮←→橡胶棒带负电:记-,“毛胶负”。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引入: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也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那么把带正电的玻璃棒和带负电的橡胶棒放在一起会不会相互吸引呢? 得出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验电器 问题1:如何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呢? 方法一:吸引轻小物体; 方法二:靠近另一个带电体,如果相互排斥。如果相互吸引,可以证明带电吗?

第1节 两种电荷知识点梳理

第1节两种电荷(知识点梳理) ★考点概览 一、知识点与考点 什么是物体带电 二、考点解析 1.考点剖析:电磁学是物理的重点内容,在整个物理学科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如何做好电磁学的复习,在中考物理中显得非常重要。电磁学涵盖的知识面宽,具有考点多、问题方式多样、分值高、题目种类多等特点。纵观历年中考试卷,涉及到电磁学考题,少则4、5道题,有时会更多。试题类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一般情况下,使用探究题和压轴题(计算题)必有一道,并且分值很高。从整张试卷看,电磁学内容所占分值在25分到40分之间,所占比例高的可达 第 1 页共3 页

45%,平均比例为38%左右;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两种电荷是电磁学内容的开篇,虽然考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作为最基本的知识,也是需要掌握和理解的内容。本节主要知识点有:电荷的概念、如何理解两种电荷、如何验证电荷、导体和绝缘体概念以及常见材料的分类等。 2.常考题型: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电荷概念的理解、验电器的使用、对导体和绝缘体理解的考查三个方面。考试题型多为选择题,填空题也有出现。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一、电荷 1.物体带电:摩擦过的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电。带电物体(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2)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后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3)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第 1 页共3 页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干燥的木头是绝缘体,潮湿的木头是导体 B.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绝缘体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所以它们不是电工材料 D.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方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只有正负两种电荷 B.与带负电的物体相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带正电荷 C.夏天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不属于静电现象 D.摩擦起电使物体产生了电子,由于电子的转移,使物体带上了正负两种电荷 3.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 4.绝缘体是这样一种物质() A.没有电荷 B.没有电子 C.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D.没有正电荷 5.闪烁的彩灯衬托出城市的热闹与繁华,彩灯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彩灯是采用串联的方式接入照明电路的,任一彩灯的灯丝熔断后,其他的彩灯仍继续发光,其原因是彩灯的结构中有() A.特殊的灯丝 B.金属杆引出线 C.与灯丝并联的带绝缘层的金属丝 D.彩灯内充有特殊的气体 6.下列物质中都是导体的是() A.铜丝、橡皮、石墨 B.大地、食盐水溶液、人体 C.塑料、橡胶、玻璃 D.陶瓷、干木头、金属 7.1s钟内通过一电视机的电量是0.18C,1min内通过一晶体管收音机的电量是3C,则通过电视机的电流I1与通过晶体管收音机的电流I2的大小关系是() A.I1>I2 B.I1=I2 C.I1<I2 D.无法确定 8.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基础练)

第15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1.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负电荷 D.可能带正电荷 【答案】C 【解析】如图乙、丙相互排斥,因为同种电荷排斥,已知丙带正电荷,所以乙也带正电;如图甲、乙相互 吸引,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甲可能带负电;又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甲也可能 不带电.故C正确,ABD错误. 2.客车行驶时窗帘被“吸”出窗外。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A.与头发摩擦过的气球能“吸”起纸屑 B.拔火罐时罐子“吸”在皮肤上 C.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D.厨房中的抽油烟机能将泊烟“吸”走 【答案】D 【解析】客车行驶时窗帘被“吸”出窗外,利用的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A.与头发摩擦过的气球能“吸”起纸屑,利用的是摩擦起电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拔火罐时罐子“吸”在皮肤上,利用的是大气压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利用的是分子间的吸引力,故C不符合题意;D.厨房中的抽油烟机能将泊烟“吸”走,利用了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故D符合题意。故选D。3.如图所示,验电器箔片闭合.小璐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B.金属箔张片开是由于两箔片都带正电荷而互相排斥 C.此过程中,玻璃棒上的正电荷移动到了箔片上 D.此过程中,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从箔片流向玻璃棒 【答案】B 【解析】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A错误;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验电器带正电荷,由于两箔片都带正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故B正确;C.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缺少电子,玻璃棒与验电器接触后,验电器两箔片上的电子会转移玻璃棒上,故C错误;D.因为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此过程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玻璃棒到验电器的箔片,故D错误.4.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 A.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B.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 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 【答案】D 【解析】A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带正电,当其与验电器接触时,验电器也带正电,故AB错误;C.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显正电性,是由于一部分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的缘故,故C错误;D.据验电器的原理可知,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故D正确. 5.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学案

两种电荷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器材: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学习课时:2课时 一、课前预习: 1、经过的物体能够,我们就说物体带上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带负电。 3、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做,常用符号表示e= 。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二、课前展示 从小学的自然课中,你知道哪些有关电学的知识? 三、创设情景: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冬季的夜晚,当我们脱衣服的时候,常常会听到“噼啪”的声音,还会看到小小的火花;当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实际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古希腊盛行用琥珀做饰品,他们发现刚刚摩擦过的琥珀吸引毛发等小东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琥珀之力”。后来希腊文“琥珀”一词演变为“电”这个词。 那么到底什么是电?物体是怎么带上电的?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展示汇报: 1、摩擦起电:用摩擦过的塑料尺子,圆珠笔等,靠近碎纸片,观察现象。完成下列问题: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的物体能够,我们就说物体带上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3.两种电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教案)

《两种电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的实质;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空气干燥时,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吸引小纸片,摩擦过的气球吸引水流和头发,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物体叫做带电体,或带上电荷的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带电体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等量的同种电荷。 感应起电: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实验演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播放视频) 3.两种电荷 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 手捋的塑料绳,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等分别靠近摩擦过的橡胶棒或玻璃棒,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凡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电体,必定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 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结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例如: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伦。 5.验电器

大同市广灵县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5章第1节 两种电荷 测试

大同市广灵县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测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3分) 1. (2分) (2018九上·硚口期中) 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甲物体带负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乙物体一定带正电,丙物体一定带负电 B . 乙物体和丙物体一定都带正电 C . 乙物体一定带负电,丙物体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 . 乙物体一定带负电,丙物体一定带正电 2. (2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带电的是() A . 用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时,纸屑被吸起 B . 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 . 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吸引铁屑 D . 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着许多细微脏物 3. (5分)验电器的金属箔原来是张开的,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可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了,则能说明() A . 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负电,后来带正电 B . 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正电,后来带负电 C . 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靠近前后一直均带负电 D . 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靠近前后一直均带正电 4. (2分)(2017·常州)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得() A . 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B . 中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C . 质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D . 原子核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5. (2分) (2018八上·扬州期末) 用细线将很轻的泡沫塑料小球A悬挂起来,再用一绝缘小球B分别靠近它们,出现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情况.能肯定两个小球都带电的是() A . 图甲和图乙

《两种电荷》优秀教案

第一节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原子结构。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和区别,能判别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4、通过对电荷的初步探索,培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皮、丝绸、橡胶棒、玻璃棒、验电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多媒体展示多姿多彩的电世界引入。 二、新课教授 (一)两种电荷 1.问题:(1)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为什么会随着梳子飘起? (2)冬天,晚上脱化纤衣物时,会看到点点火花,这是为什么? 2、猜想: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3、验证:学生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吸引碎纸屑,验证猜想。 4、教师演示: (1)毛皮与橡胶棒A摩擦,A能吸引碎纸屑,说明橡胶棒A带电.――规定为负电荷(positive charge). (2)丝绸与玻璃棒B摩擦,B也能吸引碎纸屑,说明玻璃棒B也带电.――规定为正电荷(negative charge). 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别一个物

体是否带电. 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多媒体演示.(1)A 与A 作用; (2)B 与B 作用 (3)A 与B 作用――相互吸引. 分析:①A 与A 所带的电荷性质相同,相互作用时互相排斥;B 与B 所带的电荷性质也相同,相互作用时也互相排斥.同此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②A 与B 作用时,互相吸引,说明A 与B 所带电荷不同,由此也说明世界上至少存在两种电荷. ③通过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各种各样的带电体去与A 或B 作用发现,凡是与A 吸引的就必与B 相互排斥,凡与A 排斥的就必与B 相互吸引.这些大是事实说明,不存在第三种电荷.因此说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两种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6、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方法一:利用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检验。 方法二:用检验仪器——验电器 ①验电器结构: ②检验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练习:头发为什么会飘起来? 7.电荷量及单位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量的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金属杆 金属箔 外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

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 一、教材分析 《两种电荷》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带电体 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2)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 3、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第1节 两种电荷》教案

《第一节两种电荷》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从生活体验中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现象;知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并能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3.了解原子结构,知道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4.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5.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教学难点 自然界电荷只有两种电荷的推理确认。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注意过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一节两种电荷》。(板书设计) 二、自学互研

(一)两种电荷 自主阅读教材P32~33内容,思考并独立完成: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B ) A.用头发摩擦过的塑料笔杆能吸引纸屑 B.磁铁能吸引钢针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会吸附一些细微脏物 D.在干燥的冬天脱毛衣时,会听到“劈啪”的声音 2.四个绝缘轻质小球,它们相互作用如图所示,那么,D球可能( C ) A.带与A球相同的电荷 B.带与B球相同的电荷 C.不带电荷 D.带与C球相同的电荷 3.验电器的原理是什么?用验电器能否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或负电荷? 答: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用验电器只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不能检验出它的正负电性。 (二)原子及其结构 自主阅读教材P33~34,完成下列问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教案

15.1 两种电荷教案 【教材分析】 《两种电荷》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原子结构、原子核、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本图4-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②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构造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③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了解金属中存在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②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③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②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1.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2.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教学方法】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5章 第1节 两种电荷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两种电荷 方式一【实验导入】 图15-1-1 教师展示一束下端扯成丝状、有些向四周散开的塑料捆扎绳。问:“为了让散开的塑料捆扎绳聚拢到一起,直接用手捋一捋能不能达到目的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想象回答。“事实会不会跟你想象的一样呢?”教师演示:如图15-1-1所示。 学生观察现象,验证自己给出答案的对错。教师操作,结果散开的塑料捆扎绳不仅没有聚拢到一起,反而向四周散开得更厉害,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得越大。教师追问:“怎么才能让它们聚拢到一起呢?”(引导学生得出:用干燥的手捋达不到目的,蘸水后再捋就可以了。) 导入语:怎样来解释上面的奇妙现象呢?同学们学习了本节的内容,谜底自然揭开! 方式二【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怒发冲冠”。 图15-1-2 导入语:这是一种静电现象,“电”到底是什么,居然有如此大的魔力?为了揭开谜底,今天就让我们先从了解两种电荷开始。(板书课题:两种电荷) 1.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典型实例 ①干燥多风的秋季,开门或取放物品时常会被“电”到。 ②化纤布料的衣服特别容易“吸”土。 ③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④科技馆里,站在绝缘台上的人用手触摸静电球时会“怒发冲冠”。 2.实验改进:验证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实验改进 改进一:用带电物体去靠近纸灰,效果更好。

改进二:把带电物体靠近用细线悬挂的小纸屑(如图15-1-3所示),效果不错。 图15-1-3 改进三:用带电体吸引细小水流。 方法:①选用输液器以获得细小水流;②将水染色,增强可视性。 优点:取材容易,操作方便,效果很明显。 3.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的对比 图15-1-4 4.教学片断:讲解验电器的结构及原理 过渡:为判断一个小球是否带电,在实验室中只要用一种仪器就可以检验出来,这就是验电器,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结构。 图15-1-5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演示1:将未经摩擦的玻璃棒直接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的反应。 演示2: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的金属箔的反应。 演示3: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 鼓励:哪位同学能将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预设1:我发现摩擦过的玻璃棒能使金属箔张开。 预设2:我发现摩擦的程度不同,金属箔张开的角度不一样。 启发:金属箔张开说明了什么? 总结:两片金属箔带了电,说明电荷已经发生了转移。 问题:两片金属箔带电为何就会张开? 引导:因为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总结: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它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课时练 新人教版

第1节两种电荷 学校:姓名:班 级:考号: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 ) A. 灰尘的自然堆积 B. 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 D.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 2. 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 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先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再把与毛 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时,橡胶棒排斥吸管。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 C. 与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带负电 D. 与吸管摩擦过的餐巾纸 带负电 3. 如图,实验中的女生长发上扬。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证该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是( ) A. 金属球壳必须带 电 B. 身体必须直接 接触金属球壳 C. 身体必须与金属球壳不断摩擦 D. 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 绝缘材料隔离 4.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橡胶棒() A. 失去一些电子 B. 得到一些电 子 C. 失去一些质子 D. 得到一些质 子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球、金属箔均带上负 电 B. 两个小球彼此靠近时相互吸引,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C. 6.25×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1 C D. 把一个带电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排斥,则这个带电体一定带负电 荷

6. 如图所示的是三个用细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A、B、C的相互作用情况,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A带正电,C一定带正 电 B. 如A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

【教案二】第1节两种电荷

第1节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2.知道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原子结构及元电荷e=1.6×10-19C。 4.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和区别,能判别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5.通过对电荷的初步探索,培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皮、丝绸、橡胶棒、玻璃棒、验电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多媒体展示多姿多彩的电世界引入。 二、新课教授 (一)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问题:(1)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为什么会随着梳子飘起? (2)冬天,晚上脱化纤衣物时,会看到点点火花,这是为什么? 2、猜想: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3、验证:学生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吸引碎纸屑,验证猜想。 4.教师演示: (1)毛皮与橡胶棒A摩擦,A能吸引碎纸屑,说明橡胶棒A带电.――规定为负电荷(positive charge). (2)丝绸与玻璃棒B摩擦,B也能吸引碎纸屑,说明玻璃棒B也带电.――规定为正电荷(negative charge). 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别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多媒体演示.(1)A与A作用;(2)B与B作用 (3)A与B作用――相互吸引.

分析:①A与A所带的电荷性质相同,相互作用时互相排斥;B与B所带的电荷性质也相同,相互作用时也互相排斥.同此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②A与B作用时,互相吸引,说明A与B所带电荷不同,由此也说明世界上至少存在两种电荷. ③通过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各种各样的带电体去与A或B作用发现,凡是与A吸引的就必与B相互排斥,凡与A排斥的就必与B相互吸引.这些大是事实说明,不存在第三种电荷.因此说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两种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方法一:利用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检验。 方法二:用检验仪器——验电器 ①验电器结构: ②检验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练习:头发为什么会飘起来? 5.电荷量及单位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量的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二)原子的结构 元电荷 1.原子结构认识历史(学生自读教材料P99原子结构 元电荷). 电子电荷量是最小的,我偿把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 E =1.6×10-19C 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都是元电荷e 的整数倍. 2.原子的电中性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下电荷与核外所有的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 (三)电荷的定向移动 1.多媒体演示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 2.导体和绝缘体 ①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石墨,各种盐的水溶液等. ②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沥青,塑料,陶瓷等. 3.导体导电的实质: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 4.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负电荷)的转移. 注意:摩擦起电现象中,转移的只能是带负电的电子。 思考: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过程中,转移的电荷是什么?从哪个物体转移到哪个物体? 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箔 外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