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总复习

粉体总复习
粉体总复习

第一章

1、粉体工程的定义。

答:它是以粉状和颗粒状物质为对象,研究其性质及加工、处理技术的一门学科。

2、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分类。

答:(1)分类:按成因分:人工合成、天然形成。

按颗粒构成:原级颗粒、聚集体颗粒、凝聚体颗粒、絮凝体颗粒。

按成分分:碳酸钙粉体、硅灰石粉体等。

按粒度分:粗粉、细粉、超细粉等。

粉体种类

按成因分:人工合成、天然形成。

按颗粒大小、形状分:单分散、多分散。

(2)制备方法:

3、粉体工程在材料领域的作用。

答:粉体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跨行业、跨学科综合性技术学科。粉体工程应用领域广如:矿产领域、电子领域、军事领域等。粉体工程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将使许多工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章

1、举例说明粉体的基本性质对其在材料中应用性能的影响。

答:基本性质:粒径、粒度分布、颗粒形状、颗粒群的堆积性质、粉体的摩擦性质。

2、粉体的粒度组成特征的表征方法主要有哪些?试述它们的基本内容。

答:(1)粒度表格:是表示粒度分布的最简单形式,也是其它形式的原始形成。

(2)粒度分布曲线:能更直观地反映比较颗粒组成特征。(频率直方图、频率分布曲线累积分布曲线)(3)粒度分布特征参数(偏差系数和分布宽度)(4)粒度分布方程.

3、空隙率与填充率的定义;颗粒填充与堆积方式;密度的分类及定义.

答:(1)空隙率:填充层中未被颗粒占据的空间体积与包含空间在内的整个填充层表观体积之比称为空隙率.(2)填充率:颗粒体积占表观体积的比率。(3)粉体颗粒的填充与堆积

等径球形颗粒的排列:正方体排列、正斜方体排列、菱面体排列、楔形四面体排列,立方体为最松填充,属不稳定排列;菱面体为最密填充,属最稳定排列。异径球形颗粒的填充:一次填充、Horsfield填充、

非球形颗粒的随机填充。

(4)容积密度ρv,又称松密度,指在一定填充状态下,包括颗粒间全部空隙在内的整个填充层单位体积中的颗粒质量。真密度ρs:指颗粒的质量除以不包括内外孔在内的颗粒真体积。表观密度ρa:指颗粒的质量除以不包括外孔在内的颗粒体积。振实密度ρbt:指颗粒的质量除以振动后颗粒的表观体积。颗粒密度ρp:指颗粒的质量除以包括内外孔在内的颗粒的表观体积。

4、表示粉体摩擦性质常用的物理量有哪些?测量这些物理量的方法有哪些?

答:休止角、内摩擦角、壁摩擦角、滑动角。休止角的测定方法:火山口法;排出法;残留圆锥法;等高注入法;容器倾斜法;回转圆筒法。内摩擦角的测量仪器:单面或双面直剪仪和三轴剪刀仪。壁摩擦角测定:直剪仪。滑动角的测量:将载有粉体的平板逐渐倾斜,当粉体开始滑动时,平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即为滑动角。

第三章

1、粉碎理论及应用。

答:裂缝与断裂的基本理论:(1)理想状态下,所施加力没有超过颗粒的应变极限,物料作弹性变形,不会被破碎。(2)实际上,物料虽未被破碎,但产生裂缝和扩展原有的小裂缝。(3)粒子形状不规则,施加力首先作用在粒子的突出点,形成应力集中。(4)裂缝的扩展:稳定扩展:是指在一次加载过程中,裂缝随载荷上升而缓慢延长,载荷停止,裂缝扩展停止。失稳扩展:当外力达到一定程度,超过断裂参量临界值时,裂纹以高达1500~200m/s增长,直至断裂,称失稳扩展。(5格里菲斯微裂纹理论认为,实际材料中总是存在许多细小的裂纹和缺陷,在外力的作用下,这些裂纹和缺陷附近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当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裂纹开始扩展而导致断裂。(6)粉碎功耗学说、Rittinger的表面积假说、Kick等的体积假说、Bond的裂缝假说,表面积假说适合于细粒的粉碎估算,体积假说适合于粗粒的粉碎,裂缝假说适用范围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2、粉碎方式有哪些种类?物料粉碎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答:、粉碎方式:挤压法、磨剥法、劈裂法、冲击法。根据物料的性质、粒度及需要粉碎的程度来选择粉碎方式。

3、常用的粗、中、细碎和常用的粗、中、细、超细磨设备分别有哪些?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答:(1)粗碎机:颚式破碎机、粗碎圆锥式破碎机(旋回破碎机);中、细碎机:反击式破碎机、标准圆锥破碎机、中型圆锥破碎机、短头圆锥破碎机和辊式破碎机等;粉磨机:各种类型的球磨机及超细粉碎设备(如,砂磨机、气流磨、高速机械冲击式磨机及振动磨)。

(2)颚式破碎机:颚式破碎机结构简单,机体重量轻,维修方便,破碎比3~5,价格便宜,适合于坚硬和中硬原料的粗碎,特别适用于中、小型厂。

旋回破碎机:优点:是连续碎矿和排矿的,故生产能力较高,单位电耗较低,破碎比可达3-5。缺点是:结构复杂,造价较高,检修较困难,机身较高。适合于坚硬原料的粗碎,常用于生产能力较大的工厂。

圆锥破碎机:圆锥破碎机的生产能力大,破碎比i=3~5,产品粒度均匀。适合于坚硬物料的中碎(标准型、中型)、细碎(短头型、中型)。

辊式破碎机:主要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工作可靠,调整破碎比方便,过粉碎程度低,粒度较均匀,能粉碎粘湿物料。主要缺点:生产能力低,要求将物料均匀连续地喂到喂到辊子全长上,否则辊子磨损不均,影响所得产品粒度的均匀性,需要经常修理。适用于中等硬度以下原料的中、细碎,主要用于小厂。

反击式破碎机:优点:①利用冲击进行破碎,使物料沿脆弱面破开,破碎效率高,能耗小,处理能力大,产品粒度均匀。②破碎比大。③具有选择性破碎的特点。④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缺点:锤头磨损严重,寿命很短。

(3)球磨机:磨矿介质与矿石是点接触,磨得较细,适于中细磨。

棒磨机:磨矿介质与矿石是线接触,可以减少过粉碎,磨矿后粒度均匀,适于粗磨。

砾磨机和自磨机都是不加其它磨矿介质的磨矿方式,从而避免了环境污染,适于化工、陶瓷原料加工。

雷蒙磨:优点:性能稳定、操作方便、能耗较低、产品粒度可调范围较大等。

缺点:一般不能粉磨硬质物料,否则磨辊和磨环磨损较大;另外,不能空车运转。

应用:广泛用于非金属矿物及化工原料、化肥、农药等的细磨。

气流粉碎机(又称喷射磨、流能磨):特点:具有产品粒度细,平均粒度通常可达1–5μm,粒度分布窄、颗粒表面光滑、形状规整、纯度高、活性大、分散性好等特点。由于粉碎过程中压缩气体绝热膨胀产生焦耳–汤姆逊降温效应,因而还适用于低融点、热敏性物料的超细粉碎。

流化床气流磨的特点:产品细度97=1~200μm,粒度分布窄且无过大颗粒;粉磨效率高,能耗低,比其他类型气流磨节能50%;采用Al2O3、SiC或PU(聚氨酯)作易磨损件,磨耗低,产品受污染少,可加工无铁质污染的粉体产品和莫氏硬度10级的物料;结构紧凑、噪音小、操作自动化,缺点是成本高。

超声粉碎:采用超声波粉碎系统只能生产出微米级的产品,而且生产能力小,产量低,能耗高,生产成本高。

低温粉碎:采用低温粉碎,可粉碎常温中难以粉碎的橡胶和热塑性塑料等。对于热敏性及受热易变质、易分解物质如食品、蛋白质、药品等具有良好的粉碎效果。同时,利用脆化温度的不同可进行选择性粉碎。对易燃易爆品的处理可提高安全性。但冷冻粉碎方法生产成本太高,

4、试分析影响气流磨、搅拌磨粉碎效果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气流磨粉碎产品细度的主要因素:①加料量②进料粒度③工作压力和进料压力。

影响搅拌磨粉碎效果的主要因素:①物料特性参数,包括强度、弹性、极限应力、流体粘力、颗粒大小及形状等。如,韧性、粘性、纤维类材料比脆性材料难粉碎,流体(浆料)粘度高,粘滞力大的物料难粉碎,而且能耗高。②过程参数,包括应力强度、应力分布、单位能耗、通过量及滞留时间、物料充填率、固体浓度、转速、温度、研磨介质及助磨剂等。③研磨设备。

5、试述助磨剂的作用及添加方式。

答:(1)助磨剂的作用:提高粉碎产品细度;提高磨机生产能力;改善粉体物料的性能,如流动性、填充性、分散性、贮存稳定性等;减轻物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粘结、团聚)和在研磨介质和磨腔表面的粘附等。(2)助剂添加量与粉碎助剂的种类有关。无机粉碎助剂添加量较大,多为百分之几;有机粉碎助剂添加量较少,多为千分之几。添加方式:有的粉碎助剂在粉碎初期有效,有的在粉碎后期,尤其在分级时有效。第四章

1、分级的定义、意义及分类。

答:定义:把粉碎产品按某种粒度大小或种类进行分选的操作过程称为分级。

意义:(1)使粉碎产品粒度控制在所要求的范围内,还可以实现颗粒粒径均匀化。

(2)使粒度已达到要求的产品及时分离出去,以防止产品过碎和能源浪费。

分级方式:用筛子筛分(用于粗粉,一般大于325目)在流体中进行分级(用于细粉,一般小于325目)。

2、常用的筛分设备及其适用的范围。

答:(1)格子筛(栅筛)、板筛(筛板)、编织筛(网筛)。(2)格筛和条筛用于筛分块状物料。板筛的优点是比较牢固,刚度大,使用寿命长;缺点是开孔率较小;板筛用于中等粒度物料的筛分。编织筛的优点是开孔率高,质量轻,制造方便;缺点是使用寿命较短;用于中细物料的筛分。

3、常用的分级设备及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答:(一)重力式分级机:重力分级机只能用来对粒径较大的粉体进行分级,对于超细粉体,则很难达到满意的分级效果。(二)粗分级机:粗分级机的产品细度范围为0.08mm,方孔筛筛余10~20%左右。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管理方便,无运动部件,不易损坏。但要配风机及除尘器为辅助设备。(三)离心式分级机(四)A TP型超微细分级机:分级粒度细,精度较高,结构较紧凑,磨损较轻,处理能力大。(五) 水力旋流器:水力旋流器广泛应用于分级粒度为0.003~0.25mm的分级作用或分级粒度小于15μm的浓缩或澄清作用,其直径在φ10mm~φ1400mm之间。水力旋流器的优点:构造简单、价廉、无运动部件;生

产量大,占地面积小,筒体内料浆停留的时间短,工作很快达到稳定状态;分级效率较高。

缺点:磨损较严重;给料的浓度、粒度、压力要稳定,否则对工作指标的影响较大。

第五章

1、选择固液分离方法和设备的基本依据。试举例说明。

答:选择固液分离方法和设备的基本依据是所处理悬浮液中固体颗粒的粒度和固体含量(即浓度)。

2、常用浓缩设备的适用范围。

答:主要的浓缩设备有:重力沉降池、角锥浓缩机、倾斜浓密箱、耙式浓缩(密)机、水力旋流器、沉降离心机等,前四类为重力式的后,两类为离心式的。

3、常用过滤设备的适用范围。

答:真空过滤机;加压过滤机;离心过滤机:适宜处理含中、细粒固相或纤维状的悬浮液。

4、常用干燥设备的适用范围。

答:(1)通风型干燥器:用于透气性较好的片状、条状、颗粒状物料的干燥,对膏状物料,经造粒制成棒状后亦可干燥。(2)搅拌型干燥机:直接传热并流式搅拌型回转圆筒干燥机

对粘性和较湿的物料适于用升举式抄板;颗粒细而易引起粉末飞扬的物料宜于用分格式。逆流式搅拌型回转圆筒干燥机适于干燥需求较严格的物料。(3)喷雾干燥器:适于干燥热敏性物料,可处理多种物料的悬浮液、溶液、乳浊液及含水的糊状料。(4)真空干燥机:适用于泥糊状、膏状物料的干燥外,尤其适用于维生素、抗菌素等热敏性物料以及在空气中易氧化、燃烧、爆炸的物料。

5、常用除尘设备的种类及特点。

答:(1)旋风收尘器的主要优点:结构简单,尺寸紧凑,易制造,造价低,无运动部件,因而操作管理方便,维修量小。

缺点:流体阻力损失大,因而电耗高,壳体易磨损,要求卸料闸门等严格锁风,否则会显著影响收尘效率。(2)袋式收尘器:与旋风收尘器相比,其优点是收尘效率高,对于5μm的颗粒,收尘效率可达99%以上;可捕集1μm的颗粒。与高效电收尘器相比,袋式收尘器的结构简单,技术要求不高,投资费用低,操作简单可靠。缺点:耗费较多的织物,允许的气体温度较低,若气体中湿含量高或含有吸水性较强的粉尘,会导致滤布堵塞。

(3)电收尘器:优点:收尘效率高,可达99%以上;能处理较大的气体量;能处理高温、高压、高湿和腐蚀性气体;能量消耗少,操作过程可实现完全自动化。缺点:一次投资大,占空间大,钢材消耗多,捕集高比电阻的细粉尘时需要进行增湿处理等。

第六章

1、均化的定义、均化的分类、均化原理、均匀过程、均化效果的评价方法以及粉体均化设备的分类。答:均化:通过机械或流体的方法使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颗粒在宏观上分布均匀的过程.

均化分类:(1)混合:同相之间的移动。(2)搅拌:不同相之间的移动。(3)捏合或混练:高粘度的液相和固体相互混合。

均化原理移动均化(对流均化):粒子团块从物料中一处移动到另一处。

扩散均化:分离的粒子分散到不断展现的料面上。

剪切均化:物料以滑移面形式相互混合和掺和。

均化过程:(1)均化前期:均化的速度较快,颗粒之间迅速地混合;(2)达到最佳混合状态后:不但均化速度变慢,而且要向反方向变化,使均化状态变劣,这种反均化的过程也叫偏析或分料。(3)当均化过程进行到一定程度,混合偏析达平衡状态。改变平衡条件,可以使平衡向着有利于均化的方向转化。

均化效果的评价:(一)样品的合格率(二)标准偏差

粉体均化设备:机械混合机、气力混合机。

2、造粒的定义和造粒的目的。造粒的方法有哪些?

答:造粒:将小粒径的粉体(或浆料、溶液和熔融液)加工成较大粒级颗粒的过程。

造粒的目的:由于微粉在空气中易飞扬、粘壁,难以处理,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流动性又差,给粉体加工工艺过程带来不便,因此,要求将粉体加工成易于处理的、具有一定粒径和形状的颗粒。

造粒方法:凝聚造粒法、挤压造粒法、压缩造粒法、破碎造粒法、熔融造粒法、喷雾造粒法

思考题:

1、粉体工程的定义。

2、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分类。

3、粉体工程在材料领域的作用。

思考题:

1、举例说明粉体的基本性质对其在材料中应用性能的影响。

2、粉体的粒度组成特征的表征方法主要有哪些?试述它们的基本内容。

3、空隙率与填充率的定义;颗粒填充与堆积方式;密度的分类及定义。

4、表示粉体摩擦性质常用的物理量有哪些?测量这些物理量的方法有哪些?

思考题:

1、粉碎理论及应用。

2、粉碎方式有哪些种类?物料粉碎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3、常用的粗、中、细碎和常用的粗、中、细、超细磨设备分别有哪些?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4、试分析影响气流磨、搅拌磨粉碎效果的主要因素。

5、试述助磨剂的作用及添加方式。

思考题:

1、分级的定义、意义及分类。

2、常用的筛分设备及其适用的范围。

3、常用的分级设备及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思考题:

1、选择固液分离方法和设备的基本依据。试举例说明。

选择固液分离方法和设备的基本依据是所处理悬浮液中固体颗粒的粒度和固体含量(即浓度),

2、常用浓缩设备的适用范围。

1、连续耙式浓密机

2、管式沉降离心机这种离心机适宜处理难分离的低浓度(<1%)悬浮液或乳浊液,

3、常用过滤设备的适用范围。

4、常用干燥设备的适用范围。

通风型干燥器用于透气性较好的片状、条状、颗粒状物料的干燥,对膏状物料,经造粒制成棒状后亦

可干燥。可适用于不同热敏性物料。

搅拌型干燥机直接传热并流式搅拌型回转圆筒干燥机对粘性和较湿的物料适于用升举式抄板;颗粒细而易引起粉末飞扬的物料宜于用分格式。逆流式搅拌型回转圆筒干燥机适于干燥需求较严格的物料

喷雾干燥器适于干燥热敏性物料,可处理多种物料的悬浮液、溶液、乳浊液及含水的糊状料,为了形成雾化条件,待干燥物料的湿含量为40%~90%,对高浓度原料,还需加水稀释。

真空干燥机圆筒搅拌型真空干燥器除适用于泥糊状、膏状物料的干燥外,尤其适用于维生素、抗菌素等热敏性物料以及在空气中易氧化、燃烧、爆炸的物料。

5、常用除尘设备的种类及特点。

旋风收尘器结构简单,尺寸紧凑,易制造,造价低,无运动部件,因而操作管理方便,维修量小。

缺点:流体阻力损失大,因而电耗高,壳体易磨损,要求卸料闸门等严格锁风,否则会显著影响收尘效率

袋式收尘器优点是收尘效率高,对于5μm的颗粒,收尘效率可达99%以上;可捕集1μm的颗粒。

与高效电收尘器相比,袋式收尘器的结构简单,技术要求不高,投资费用低,操作简单可靠。

其缺点是耗费较多的织物,允许的气体温度较低,若气体中湿含量高或含有吸水性较强的粉尘,会导致滤布堵塞,因此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电收尘器优点:收尘效率高,可达99%以上;能处理较大的气体量;能处理高温、高压、高湿和腐蚀性气体;能量消耗少,操作过程可实现完全自动化。

缺点:一次投资大,占空间大,钢材消耗多,捕集高比电阻的细粉尘时需要进行增湿处理等。思考题:

1、均化的定义、均化的分类、均化原理、均匀过程、均化效果的评价方法以及粉体均化设备的分类。

均化:通过机械或流体的方法使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颗粒在宏观上分布均匀的过程

分类:混合:同相之间的移动。搅拌:不同相之间的移动。捏合或混练:高粘度的液相和固体相互混合均化原理:移动均化(对流均化):粒子团块从物料中一处移动到另一处。扩散均化:分离的粒子分散到不断展现的料面上。剪切均化:物料以滑移面形式相互混合和掺和。

均化过程:均化前期:均化的速度较快,颗粒之间迅速地混合;达到最佳混合状态后:不但均化速度变慢,而且要向反方向变化,使均化状态变劣,当均化过程进行到一定程度,混合偏析达平衡状态。

均化效果的评价方法:样品的合格率,还有离散度和均匀度、混合指数、混合速度等。

均化设备:机械混合机重力式机械混合机、强制式混合机。气力混合机主要有重力式(包括外管式、内管式和旋管式等)、流化式和脉冲旋流式等。

2、造粒的定义和造粒的目的。造粒的方法有哪些?

造粒(粒化)泛指将小粒径的粉体(或浆料、溶液和熔融液)加工成较大粒级颗粒的过程。

由于微粉在空气中易飞扬、粘壁,难以处理,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流动性又差,给粉体加工工艺过程带来不便,因此,要求将粉体加工成易于处理的、具有一定粒径和形状的颗粒。

造粒的方法:凝聚造粒法(圆盘造粒机)挤压造粒法压缩造粒法破碎造粒法熔融造粒法喷雾造粒法

粉体工程复习重点

(1)三轴径 利用外接长方体的长、宽、高定义粒子尺寸称三轴径 (2)投影圆当量径 以与颗粒轮廓性质相同的圆的直径表示粒度,与投影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称为投影圆当量径,表示为DH=(4a/π)1、2 (3)球当量径(表面积球当量径、体积球当量径、比表面积球当量径) (4)粉体粒度分布的频率分布函数物理意义 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即可理解为在粉体样品中,某一粒度大小或某一粒度大小范围内的颗粒在样品中出现的百分含量 (5)粉体粒度分布的累积(筛上或筛下)分布函数物理意义 将颗粒大小的频率分布按一定方式累计,便得到相应的累积分布。 累积筛下:按粒径从小到大进行累积,一般用“—”表示,表示为小于某一粒径的颗粒数或颗粒质量的百分数 累积筛上:按粒径从大到小进行累积,一般用“+”表示,表示为大于某一粒径的颗粒数或颗粒质量的百分数 (6)频率分布函数和累积分布函数的关系

(7)正态分布的频率分布函数表达式、曲线特点及其标准偏差 (8)对数正态分布的频率分布函数表达式、曲线特点及其标准偏差 (9)由颗粒群某物理特性的定义函数求颗粒群平均粒径 (10)假设颗粒群粒度频率分布函数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求P15页表2-8中各种平均粒径具体表达式(类似作业,强调推导过程) (13)体积形状系数、表面积形状系数、比表面积形状系数的定义 在表征粉末体性质,具体物理现象和单元过程等函数关系时,把颗粒形状的有关因素概括为一个修正系数加以考虑,该系数即为形状系数 (14)粒径测量方法有哪些?重点了解筛分法、库尔特计数器、激光粒度仪测量粒度的原理

激光衍射法又称小角度激光光散射法,应用了完全的米氏散射理论。颗粒在激光束的照射下,散射角与颗粒直径成反比,散射光强与角度的增加呈对数规律衰减。

粉体工程试题-加了几个图

1、中位粒径:D 50,在物料的样品中,把样品个数(或质量)分成相等两部分的颗粒粒径 2、壁效应:在接近固体表面的地方,粉料的随机填充存在局部有序。这种局部有序的现象是壁效应 3、粉碎平衡:当物料粉碎到一定程度时,物料在机械力作用下的粒度减小与已细化的微小颗粒再团聚达到平衡,物料粒度几乎不再变化的时候,称为粉碎平衡 4、摩擦角:由于颗粒间的摩擦力和内聚力而形成的角 5、相对可燃性:在可燃性粉末中加入惰性的非可燃性粉末均匀分散成粉尘云后,用标准点火源点火,使火焰停止传播所需要的惰性粉体最小加入量(%)称为相对可燃性 6、粉碎机械力化学:在固体物料粉碎过程中,设备施加于物料的机械力除了使物料粒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外,还发生机械力与化学能的转化,使材料发生结构变化、物理化学变化。这种在机械力作用下锁诱发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称为粉碎机械力化学。 另答案:研究粉碎过程中伴随的机械力化学效应的学科,应用粉体材料的机械力化学改性制备无机颜料制备纳米金属非晶态金属及合金制备新型材料 7、屈服轨迹:一组粉体样品在同一垂直应力条件下密实,然后在不同的垂直应力下,对每个粉体样品做剪切破坏试验,所得到的粉体破坏包络线称为该粉体的屈服轨迹 8、整体流:物料从料斗出口处全面积的泄出,全部物料都处于运动状态的流动。(料仓内整个粉体层能够大致均匀地下降流动,这种流动型称为整体流。这种流动常发生在带有相当陡峭而光滑的料斗内) 二.简答 1、表征粒度分布特征参数是什么?粉体的填充指标有哪些? 特征参数:中位粒径D 50、最频粒径、标准偏差; 填充指标:容积密度、填充率、空隙率 2、等径球体随机填充的类型有哪些? 1、等径球规则填充; 2、随机或不规则填充:随机密填充、随机倾倒填充、随机疏填充、 随机极疏填充;3、壁效应 3、写出几种实际颗粒的堆积规律(P27) 堆积规律:当仅有重力作用时,容器里实际颗粒的松装密度随着容器直径的减少和颗粒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对于粗颗粒,较高的填充速度导致松装密度较小。但是对于像面粉那样的有粘聚力的细粉末,减慢供料速度可得到松散的堆积。 4、粉体层中液体有几种?各有何特点? 1、粘附液:粘附在粉体物料的表面; 2、楔形液:滞留在颗粒表面的凹穴中或沟槽内;,即在颗粒间的切点乃至接近切点处形成鼓状的自由表面而存在的液体; 3、毛细管上升液:保存在颗粒间的间隙中; 4、浸没液:颗粒浸没的液体 5、粉体的润湿应用的典型实例,写两例。 1、表面涂覆或包裹:用硬脂酸钠改性MgO 粉体,在吸附层中的硬脂酸根离子的亲水基朝向水相,接触角减小,是粉体润湿性增强; 2、热处理:对陶瓷颗粒进行热处理可以提高金属对陶瓷的润湿性。通过热处理可以除去吸附在陶瓷表面的氧,以免金属氧化在界面形成氧化物阻止金属与陶瓷元素相互扩散。对陶瓷颗粒进行预热处理可以消除颗粒表面吸附的杂志和气体,提高润湿性。 6、粉体摩擦角具体包括哪些角度? 1 内摩擦角、 2 安息角、 3 壁面摩擦角和滑动摩擦角、 4 运动角 7、流动与不流动的判据?(P48) 如果颗粒在流动通道内形成的区服强度不是已支撑住流动的堵塞料,那么在流动通道内将产生重力流动。 根据Jenike 公式可以计算得到料仓和料斗中的压力分布,从而得到物料单元体受到的密实最大主应力; 流动函数 FF : 时,FFff ;支撑强度小于破坏强度,故发生流动 c f <1σc f >1σ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设有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国家特色专业和国家本科质量工程重点建设专业,是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专业。本专业涉及金属或化合物粉末的制备、并以此为原料制备先进材料,研究材料成分、制备工艺、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相互关系,以满足航空航天、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微电子、汽车工业、国防军工等领域对关键新材料的迫切需求。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以及材料科学知识、较强的新材料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粉末冶金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承“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标准,培养政治思想正确、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优良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坚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良好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是在粉末冶金基础理论、粉末冶金材料(如难熔金属与硬质合金、磁性材料、摩擦减磨材料、粉末高温合金、特种陶瓷材料、电工电子材料)等研究和制造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艺设计、材料加工制备、性能检测和生产经营管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等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新材料与材料制备新技术开发以及相关管理方面的工作。 三、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拥有良好的人文与社会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 ①人文与社会知识:掌握一定的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等知识,满足工程应用中管理和交流的需要。 ②外语及计算机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和翻译专业外文技术资料,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掌握一种以上计算机语言,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 ③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的知识

粉体工程与设备期末复习题

粉体工程与设备思考题 第一章概述 1、什么是粉体? 粉体是由无数相对较小的颗粒状物质构成的一个集合体。 2、粉体颗粒的种类有哪些?它们有哪些不同点? 分为原级颗粒、聚集体颗粒、凝聚体颗粒、絮凝体颗粒 原级颗粒:第一次以固体存在的颗粒,又称一次颗粒或基本颗粒。从宏观角度看,它是构成粉体的最小单元。粉体物料的许多性能与原级颗粒的分散状态有关,它的单独存在的颗粒大小和形状有关。能够真正的反应出粉体物料的固有特性。 聚集体颗粒:由许多原级颗粒靠着某种化学力以及其表面相连而堆积起来的。又称为二级颗粒。聚集体颗粒的表面积小于构成它的原级颗粒的表面积的总和。主要再粉体物料的加工和制造中形成。 凝聚体颗粒:在聚集体颗粒之后形成,又称为三次颗粒。它是原级颗粒或聚集体颗粒或者两者的混合物。各颗粒之间以棱和角结合,所以其表面与各个组成颗粒的表面大体相等。比聚集体颗粒大得多。也是在物料的加工和制造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原级颗粒或聚集体的粒径越小,单位表面的表面力越大,越易于凝聚。 絮凝体颗粒:在固液分散体系中,由于颗粒间的各种物理力,迫使颗粒松散地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的粒子群。很容易被微弱的剪切力所解絮。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自行分解。 颗粒结合的比较:絮凝体<凝聚体<聚集体<原级颗粒 3、颗粒的团聚根据其作用机理可分为几种状态? 分为三种状态:凝聚体(以面相接的原级粒子)、聚集体(以点、角相接的原级粒子团或小颗粒在大颗粒上的附着)、絮凝体 4、在空气中颗粒团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什么作用力起主要作用? 主要原因为颗粒间作用力和空气的湿度。 范德华力、静电力、液桥力。在空气中颗粒团聚主要是液桥力造成的。而在非常干燥的条件下则是由范德华力引起的。空气相对湿度超过65%,主要以液桥力为主。 第二章粉体粒度分析及测量 1、单颗粒的粒径度量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的物理意义什么? 三轴径:颗粒的外接长方体的长l、宽b、高h的某种意义的平均值 当量径:颗粒与球或投影圆有某种等量关系的球或投影圆的直径

除尘课程设计

第一章绪论 (5) 1.1车间粉尘性质 (6) 1.2 车间粉尘危害及治理 (6) 1.2.1 粉尘危害 (6) 1.2.2 碳黑治理方法 (7) 1.2.3 旋风除尘器的原理 (7) 1.3 除尘系统 (8) 1.4 课程设计背景、主要内容、意义与预期目标 (9) 1.4.1 主要内容课程设计背景 (9) 1.4.2 主要内容 (9) 1.4.3 课程设计意义 (10) 1.4.4 课程设计预期目标 (10) 第2章数据分析 (11) 2.1 已知数据 (11) 2.2 风量确定 (12) 2.3 净化设备选择或设计 (12) 第3章集气罩设计 (13) 3.1集气罩设计的设计原则 (13) 3.2设计方法选择 (13) 3.2.1控制风速法原理 (13) 3.2.2 控制风速选择 (14) 3.3 集气罩选择 (14) 3.3.1 集气罩集气原理 (14) 3.3.2 集气罩类型和选择 (15) 3.3 风量计算 (15) 3.3.1 风量计算方法选择 (15) 3.3.2 风量计算 (15) 3.4 集气罩的尺寸 (16) 第4章管道、弯头及三通设计 (17) 4.1 管道设计 (17) 4.1.1 管道速度选择 (17) 4.1.2 管径选择 (18) 4.2 弯头、三通管的设计 (20) 第5章管道阻力计算及风机的选择 (21) 5.1各管道的阻力计算 (21) 5.1.1计算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 (21) 5.1.2 并联管路压力损失计算 (22) 5.2选择风机和电动机 (23) 第6章除尘器的设计 (25) 6.1 除尘器的分类及选择 (25) 6.1.1除尘器的分类 (25) 6.1.2 除尘器的选择 (25) 6.2 旋风除尘器尺寸 (27) 总结 (28)

(完整word版)地基处理考试复习题

综合测试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20分) 1.地基处理 2.复合地基 3.碎石桩 4.桩土应力比 5.面积置换率 6.掺入比 7.加筋土挡墙 8.土工聚合物 9.托换技术 10.土钉 1.地基处理:在天然地基较弱的情况下,不能够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等要求,则预先要经过人工处理以后再建造基础的地基加固方法。 2.复合地基:由两种刚度(或模量)不同的材料(桩体和桩间土)所组成,在相对刚性基础下,两者共同分担上部荷载并协调变形(包括剪切变形)的地基。 3.碎石桩:是一种粗颗粒土桩,具体是指用振动﹑冲击或振动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碎石挤压土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由碎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 4.桩土应力比:在外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中桩体的竖向平均应力与桩间土的竖向平均应力的比值。它是复合地基中的一个重要设计参数,它关系到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计算。5.面积置换率:在外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中桩身截面面积与影响面积的比值。 6.掺入比:是指掺加水泥浆的重量与被加固软土的重量的百分比。 7.加筋土挡墙:由填土中布置的一定量的带状拉筋以及直立的强面板三部分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复合结构。 8.土工聚合物:是岩土工程领域的新型建筑材料,是由聚合物形成的纤维制品的总称,而这些材料都是由聚酰胺纤维(尼龙)﹑聚酯纤维(涤纶)﹑聚丙烯腈(腈纶)和聚丙烯纤维(丙纶)等高分子聚合物加工而合成的。 9.托换技术:指解决对原有建筑物的地基需要处理和基础需要加固或改建等问题;解决在原有建筑物基础下需要修建地下工程以及邻近建造新工程而影响原有建筑物的安全等问题 的技术总称。 10.土钉:是将拉筋插入土体内部,拉筋尺寸小,全长度与土粘结,并在破面上喷射混凝土,从而形成土体加固区,其加固类似于重力式挡墙,用以提高整个边坡的稳定性,适用于开挖支护和天然边坡的加固治理,是一种实用的原位岩土加筋技术。

粉体工程习题及答案(解题要点)

粉体第2章作业题 1、证明:DnL·DLS=DnS2; DnL·DLS·DSV=DnV3 2、求:边长为a的正方形和正三角形片状颗粒的Feret径。 3、求边长为m的正方形片状颗粒的Martin径。 4、求底面直径为10,直径:高度=1:1的圆柱形颗粒的球形度。 5、用安德烈移液管测得某火力发电厂废气除尘装置所收集的二种烟灰的粒度分布情况如下表。 若服从R―R分布,试求:(1)分布特征参数De和n;(2)二种粉体何者更细?何者粒度分布更集中? 第3章粉体的填充与堆积特性作业题 1、将粒度为D1>D2>D3的三级颗粒混合堆积在一起,假定大颗粒的间隙恰被次一级颗粒所充满,各级颗粒的空隙率分别为ε1=0.42,ε2=0.40,ε3=0.36,密度均为2780kg/m3。试求: (1)混合料的空隙率; (2)混合料的容积密度; (3)各级物料的质量配合比。 2、根据下表数据,按最密填充原理确定混凝土中砂子的粒径及各组分的配合比,并计算混凝土混合物的最大表观密度和最小空隙率。(已知:D碎石/D砂=D砂/D水泥) 粒径/mm 空隙率/% 密度/kg/m3 物料名称 碎石D1=32 48 2500 砂子D2 42 2650 水泥D3=0.025 50 3100 3、根据容积密度、填充率和空隙率的定义,说明: (1);(2);(3) 4、某粉体的比重为m,在一定条件下堆积的容积密度为其真密度的60%,试求其堆积空隙率。 5、某粉料100kg,在一定堆积状态下,其表观体积为0.05m3。求:该粉体的堆积密度、填充率和空隙率。(ρP=2800kg/m3) 6、已知:粉料(ρP=2700kg/m3)成球后ε=0.33,并测得料球含水量为13%(以单位质量干粉料计),试求料球的空隙饱和度ψs。 第4章作业题

粉体工程与设备

北方民族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院(部、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王芳学号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班级 082 同组人员王选、高稳成、闫晓展、代新、马海龙 课程名称粉体工程与设备 年产3000吨碳化硅微粉的生产线的项目名称 可行性研究报告 起止时间 2010-11-21至2009-12-3

成绩 指导教师王正粟祁利民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录目 一、项目的目的和意义··············································二、工艺参数的计算··············································三、设备的选择依据··············································四、成本核算··············································五、效益分析··············································六、环境保护及措施··············································七、小节··············································八、参考文献··············································

一、目的及意义 碳化硅(SiC)是用石英砂、石油焦(或煤焦)、木屑为原料通过 电阻炉高温冶炼而成。 首先,其硬度介于刚玉和金刚石之间,机械强度高于刚玉,同时分解温度(2400℃)高、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较强的韧性、良好的抗热震性、显著的电学性能和高导热性能等诸多优良特性,因而被广泛用磨具磨料、耐火材料、耐蚀材料、结构陶瓷等产品的生产原料,也可用作电热原器件、半导体器件等产品生产的原料。 其次,碳化硅微粉堆积密度高,耐磨能力强,硬度高,切削能力强,粒度分布集中并且均匀;具有耐高温,强度大,热膨胀系数小,导热性能良好,抗冲击,作高温间接加热材料.有四大应用领域:功能

粉体工程与设备复习题

粉体工程习题 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均有4或3个备选答案,请圈出唯一正确的答案) 1.R RB 粒度分布方程中的n 是 。 A 、功指数 B 、旋涡指数 C 、均匀性指数 D 、时间指数 2.粒度分析中常采用RR 坐标来绘制粒度分布曲线。该坐标的横坐标为颗粒尺寸,它是以 来分度的。 A 、算术坐标 B 、单对数坐标 C、重对数坐标 D 、粒度倒数的重对数坐标 3.粉磨产品的颗粒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可用RRB 公式表示R=100exp[-(P D /e D )n ]其中 e D 为: 。 A .均匀系数 B.特征粒径 C.平均粒径 4.硅酸盐工厂常用的200目孔筛是指在 上有200个筛孔。 A、一厘料长度 B 、一平方厘料面积 C、一英寸长度 D、一平方英寸面积 5.某一粉体的粒度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利用正态概率纸绘其正态曲线,标准偏差σ= 。 A 、D50 B 、D 84。1 —D 50 C 、D84。1— D 15。9 7.破碎机常用粉碎比指标中有平均粉碎比i m 和公称粉碎比i n两种,二者之间的关系 为 。 A、im >i n B 、i m=i n C、i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