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好荷花的几个基本点精编版

拍好荷花的几个基本点精编版
拍好荷花的几个基本点精编版

拍好荷花的几个基本点

拍好荷花的几个基本点

1. 器材的选择

由于荷花花型较大,使用普通的照相机就能拍摄,但要拍好,还是要用单反相机更为理想。镜头则要视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而定。一般离荷花较近时,多用标准镜头,它具有清晰度高,空间透视强,平,俯,仰各种角度变化较为灵活的功能。距离稍远时,可以选用中长焦或长焦镜头,例如用70-200mm 的焦距拍摄,不但能拍摄到几米开外的荷花特写,增强亲近感,还能形成漂亮的虚化背景,突出主题,是最能成功表现荷花姿态的镜头。而就一般家用便携式数码相机而言,如果光学变焦的倍数不够,但像素较高的话,可通过后期裁剪等方法获得理想效果。

另外,由于荷花摄影要求清晰度高,因此三脚架是必备的辅助工具(再加一根快门线也无妨)。附加镜也是必要的,例如偏振镜对色彩,层次,质感的表现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 时间的选择

荷花喜欢阳光但在清晨开放,晴好天气的上午是拍摄荷花的最好时机(比如早上7-9点),此时光线柔和,天气凉爽。而到了中午11点左右,荷花要么将盛开的花瓣收拢依旧成为花蕾,要么花瓣凋零。如果下午再到荷塘拍摄,往往只能拍摄到含苞欲放的花蕾或是莲蓬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拍摄荷花特别讲究掌握合适时机,中午以后去再去拍就会错过很多精彩画面了。

3. 注意观察和选择拍摄对象

荷花的种类很多,开花时的花形不一样,在拍摄之前认真地观察,进行周密细致的构思,不能见着荷花就拍,结果拍摄了许多照片,但有用的并不多。在选择上可选择含苞欲放,停停玉立的花蕾;也可以选择盛开之时拍摄;还可以选

择花瓣已经部分脱落的花形来拍摄,有时候拍摄的残荷比拍摄盛开的荷花更有意境,更具有趣味性。

拍摄荷花可以展现一朵荷花的全貌,给观众一种直接完整的视觉印象,也可以让荷叶挡住部分花瓣,半遮半露,这样的作品更能引起观众的联想,也更有情趣。在画面格式的确定上,多采用竖画幅格式,以显示荷花高洁的品格;有时也采用横画幅格式,在采用横画幅格式时一定要注意荷叶和花茎的形状,否则很难获得理想的拍摄效果。

4. 拍摄角度

一般来说拍摄荷花有低角度仰拍,高角度俯拍和水平角度拍摄。采用低角度仰拍,能显示出荷花出污泥而不染高洁品质。采用高角度俯拍,使绿色荷叶浮于水面,荷花点缀其中,并能很好地表现出花瓣的层数和花芯的形状与颜色。采用水平拍摄视角,要注意画面安排,如果有水面,最好将荷花的倒影一并拍入画面,倒影和荷花上下对称,相映成趣。

5. 光线的运用

早晨的光色调明朗,方向性强,物体被光照耀的一面会呈现金黄色,那时,荷花雨露滋润,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着无穷的色彩意蕴,显格外朝气蓬勃、富有生命力,是拍荷花的黄金时间。九时后的光线,对物态的描绘接近人们通常的视觉习惯。而中午的光线,色温和光照的热度都增高了,荷花及绿叶开始萎缩。到了傍晚,夕阳斜射,荷花色彩会显得更加浓郁,深厚,含苞待放的荷花则表现出妖媚、温顺的景象,富有诗意。

拍摄荷花,不管是写实还是写意,都必须重视立体感、质感、空间感等画面效果,由于顺光时对主体与背景的分离不明显,光线平铺直叙,显得单调,因此不宜采用,而应采用前侧光、侧射光,或者侧逆光甚至是逆光。这些光位

都能很好地将荷花的影像层次、光影效果表现出来,突出荷花高洁、娇嫩的风韵。

拍摄时,要注意利用拍摄环境中的反射光,或利用反光板、闪光灯等对被摄体的暗部进行补光照明。

6. 使用大光圈突出前景

有些摄影者在摄影实践中担心成像质量,几乎不用大光圈拍摄。其实在拍摄荷花时,使用大光圈具有明显优势。大光圈具有虚化背景突出主体的作用,还可大大提高快门速度,降低抖动造成的影像模糊。一般在使用长焦时,建议采用1/1000秒左右的快门速度,因为焦距长本身容易晃动造成图像虚化,而且还要防止风吹荷花摇晃后带来的模糊。采用较高的快门速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凝固摇晃的花朵,利于提高成像清晰度。

7. 巧用微距模式

便携式数码相机大都有很好的微距摄影功能,如果可以离被摄体很近(例如盆栽荷花),不妨多多利用相机的微距摄影功能,从微观角度取景,拍摄一些花朵的细节也别有一番韵味。荷花花蕊的颜色很鲜嫩,而且色彩柔和,只要曝光准确,构图得当,就能获得很好的摄影作品。

8. 测光应避免背景干扰

如果希望荷花照片具有鲜艳的色彩,首先应保证曝光准确,如果相机有多种测光方式,最好选择点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模式,直接对花朵或花蕾本身测光,测光时要避免背景或叶片等其他物体对测光结果的影响。

由于照相机测量的是反射光,对没有经验朋友来说,可能不易把握。有条件的话可借助测光表测光,因为它测量的是入射光,所以不易受到被摄对象反

光率的影响,将相机设定到“M”手动档曝光模式,按测光表提供的测光读数曝光,便能获得更为精准的曝光。

9. 画面的处理

荷花摄影的创作特点是对同一素材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表现,也就是说,需通过不同的角度、光线色彩和审美感去体现同一题材,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形象。因此,荷花摄影创作要避免雷同,首先是主体形象的表现要有区别,要体现“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也是荷花摄影创作审美意识和艺术技巧的体现。拍摄荷花应该尽量利用自然环境作背景,例如仰拍以蔚蓝的天空作背景,俯拍以水光倒影作背景,或以荷叶作背景,这可显其自然的韵致。但若遇到杂乱的背景,而以不能避免的情况下,可选择逆光角度暗化背景,或利用景深控制虚化背景,或加用人工背景,甚至通过暗房加工来处理背景,达到预期效果。

《映日荷花别样红》教案1

《映日荷花别样红》教案 教学目标: 1、用油水分离法创作有意境的荷花作品,感受艺术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2、通过艺术创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油水分离法表现荷花。 难点:能创作一幅有意境的荷花艺术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粉画工具等。 (教师)作品范例、各种荷花图案、油画棒、水彩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荷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通过欣赏与荷花有关的艺术作品,初步了解了荷花所蕴含的人格精神和寓意,教育我们学习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美丽无暇的良好品质,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用油水分离法表现荷花。 (1)教师出示油水分离法的范例,请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荷花和上节课欣赏的荷花图片、国画作品有什么不同?你知道是用什么绘画工具创作的吗? (2)学生讨论发言。 (3)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都很好,通过观察范例可以看出这幅作品是用油水分离法来进行创作的,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创作一幅荷花的作品。 2、出示课题:《映日荷花别样红》。 3、学习表现。 (1)讨论:你准备创作怎样的荷花图案?需要哪些基本形? (2)教师演示如何运用油水分离法表现荷花。 A、引导取舍,首先我们要进行构思,把需要表现的主要物象放在画面主体位置,用油画棒直接在纸上画出大致轮廓。 B、用油画棒对局部进行深入刻画,可以采用以点线面的方法,对画面局部进行细致刻

画和创造性装饰,最好和后面将要使用的水彩颜料综合考虑。 C、用水彩颜料涂底色。 D、整理完成。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与荷花有关的图案,启发学生创作。 4、创作实践。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以荷花为主题,运用油水分离法创作一幅作品。 (2)播放音乐。 (3)学生设计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5、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油水分离法来表现荷花,首先我们要进行构思,然后进行构图,用油画棒勾出主要的物象,再进行细部刻画,最后用水彩涂底完成了用油水分离法来表现荷花,表现方法还比较多请同学们课后多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荷花的知识,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古诗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赏析

古诗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赏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朝:杨万里 jiē tiān lián yè wú qióng bì,yìng rì hé huā bié yàng hóng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古: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通平仄仄平◆红【上平一东】 今:平平平通平平仄仄仄通平平仄平◆红【十一庚,eng,ing(ieng),ong(ueng)iong,(üeng)】 出自:出自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释义】: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问答】: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思? 答: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什么季节? 盛夏的季节,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夏季:有荷花和莲叶。诗中的“六月中”一词,直接的写明了时间。 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什么意思? 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例】: 中英句例: 当然,写荷花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成了夏日风景的制造者; Of course, write lotus notes there are many, such as Wanli Yang's" bi-infinite access packages, Ying-day lotus, lotus red" became a summer landscape maker; 汉语句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往远处看,荷花像倾在湖里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云霞,更是别具一格。吟诵着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顿觉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夏天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有“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夏天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五年级美术下册 映日荷花别样红教案 浙美版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欣赏与荷花有关的艺术作品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 2.用水墨画、纸雕等表现形式创作有意境的荷花作品,感受艺术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通过欣赏创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荷花,又名水芙蓉、莲花,生于沼泽、池塘中。花为复瓣,以粉红及白色为多,娇艳而脱俗。荷香飘逸,碧叶摇曳,每在晨雾夕烟中,迎风带露,给人以潇洒、圣洁的感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更是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的文人墨客。荷花自古以来有“花中君子”的美称,不论是在水彩画还是中国画中,荷花都以它的风骨和姿态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阐释。与一般花卉相比,荷花确有独特之美,无论是花、叶、蕾、茎都有其独特韵味,甚至是荷塘中的残枝败叶都会给人独特的美感,别有韵味的雅致、清秀、乖巧都赋予荷花灵气。 本课通过大量图片和优秀作品的欣赏,介绍荷花的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艺术特点。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主动欣赏、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促使学生感悟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荷花的意境美。同时了解祖国的民族文化艺术,进行继承和发扬。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水墨画等多种形式表现荷花。 难点:能创作一幅有意境的荷花艺术作品。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荷花的各种资料等。(生活习性、种类特点、诗歌名句、象征意义)(教师)关于荷花的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交流学习。 (1)游戏:用荷组词。 (2)游戏:说出与荷花有关的诗词或进行名句接龙。 (3)出示课题:《映日荷花别样红》。 (4)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互相学习。 (5)教师展示课件,介绍荷花的生活习性、种类特点等。 2.欣赏感受,探究学习。 (1)教师用课件展示不同艺术表现方法的荷花作品,学生欣赏。 (2)交流:从这些作品中你能感受荷花怎样的一种美?你能体会创作者当时的心情吗?(3)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分析、介绍其艺术风格和画面意境。通过书本上“小知识”和“小提示”,了解“意境”的相关知识。 (4)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荷花常常会成为文学与美术作品中的题材? 3.总结回顾,拓展学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全诗作者出处翻译赏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全诗作者出处翻 译赏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

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映日红》,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优秀团学干部事迹材料:映日荷花别样红

优秀团学干部事迹材料:映日荷花别样红 王xx,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1995年8月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xx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XX级土木工程1305班学生,现担任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会体育部部长、班级生活委员。该生思想上积极向上,学习勤奋刻苦,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勤俭节约,有奉献精神,是学生中的楷模和表率。 一、思想要求进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思想上,该生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全面发展自己。在经过党校学习后,该生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被推选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经过一系列党的知识更深层的学习和实践后,该生于XX年6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前后,该生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起到表率作用。 二、学习努力刻苦:获得国家奖学金 该同学始终牢记学习是学生的要务,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从大一到现在坚持做到每天上晚自习,上课认真听讲,仔细做好笔记,能够按时完成各科作业、提交实验报告。大

一学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称号;在大二一学年里,该生注重专业知识学习,积极向老师、同学讨教学习心得。该生刻苦努力、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综合绩点始终保持专业前三,并最终荣获了国家奖学金,这是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上的最高荣誉。 难得可贵的是,该生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不忘带动班级同学学习,积极组织“学习小组”活动,该生作为组长能积极带动组员学习,组员从起初的挂科到班级的中游水平。在该生和其他班委的共同努力下,土木x班荣获XX-XX学年度校“优良学风班”。 三、团学工作的排头兵:从一点一滴做起 在入学以来该生的积极进取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支持,被选为班级的生活委员。在担任生活委员的过程中,该生积极活跃班级氛围,营造了温馨融洽的集体氛围。作为班级的“小会计”,她认真记好每一笔账,做到每一笔录入与支出都有据可依。大二该生担任建筑工程学院学生科协宣传部部长,该生多才多艺,参与了各种比赛的策划和宣传,同时创立了新浪微博平台,更好的带动同学进行互动。该生担任学生会体育部部长,在她的组织和带领下,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获得校第五十届秋季运动会男团第二名。总成绩第三名的好成绩。作为团学工作的排头兵,该生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认真做好党

映日荷花别样红全诗

映日荷花别样红全诗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映日荷花别样红全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着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毕竟: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 3、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4、接天:像与天空相接。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5、映日:日红。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诗意: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

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8映日荷花别样红

18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造型特点和寓意,尝试用多种形式来表现荷花的美。 2.欣赏自然中和绘画作品中的荷花,用水墨或其他形式来创作、表现荷花的美,感受中国画中借物抒情的魅力。 3.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领会。 二教材分析 本课采用水墨画、剪纸等多种形式表现荷花。荷花,又名水芙蓉、莲花’,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民间美术作品中有《连年有余》,《连生贵子》等;“荷”与“和”谐音,因此常借荷花象征和合如意。在中国画中,荷花一直以独特的姿态诠释着美的韵味,与一般花卉相比,荷花的清新雅致、秀丽乖巧都赋予了荷花独特的美感。本课通过介绍荷花的习性和造型特点,从感受水墨画特点的基础上,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掌握荷花表现方法的同时,能大胆地表现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荷花的意境。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的表现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艺术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多种美术形式表现荷花。 难点:创作有意境的荷花作品。课前准备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荷花的各种资料等。(生活习性、种类特点、诗歌名句、象征意义)(教师)关于荷花的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创设情景 1.播放《水墨动画》视频,提问: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段视频给你什么感觉? 回答:看到荷花,听到美妙的音乐,还有有关于荷花的诗,画面很美。 2.教师总结:这个视频以水墨的形式将盛夏荷塘美景展现出来,这里花美,人美,诗更美“绿树阴浓夏日长,蜻蜓锦鲤戏池塘,水晶莲动微风起,满塘荷花一池香。”这是唐朝诗人高骈描绘荷花的诗句。今天我们就随着这首诗走进“水墨荷花”。(出示课题) 二、欣赏感受,探索发现 1.小组讨论——认识荷花播放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分发知识小卡片回答卡片背面问题。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结果。 2.绘画的意境 认识意境——出示吴冠中先生的《荷塘》作品图片,请学生欣赏感受,作者通过对荷花形象的描绘,传达一种收获之美,这也是我们学习国画的一个新名词,“意境”。解释意境探索意境——欣赏不同作品,感受不同意境 表现意境——分析两幅不同意境的中国画,感受不同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不同意境 3.提问:同样描绘荷花的两幅作品,为何会传达给我们两种不同的意境?回答:颜色构图用墨 4.小结:以上两幅作品同样是描绘荷花,但他们通过不同的运墨运色运笔和构图,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意境。 三、深入探究,创造学习 1.师生比赛绘写意荷花(对比——修改——尝试) (1)对比师生作品,让学生发现怎样用笔墨表现写意荷花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作文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作文 导读:作文一:映日荷花别样红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诗人杨万里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让我对杭州西湖的荷花美景十分仰慕。今年暑假,在爷爷奶奶陪伴下,我到杭州游玩,观赏了向往已久的西湖荷花。 7月11日上午,我们首先乘车到达杭州西湖的白堤。白堤是著名观光景点“断桥残雪”所在地,神话传说白娘子和许仙断桥相会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现在是盛夏,自然看不到残雪,可这里的荷花,却正张开一张张笑脸,喜迎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关于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作文6篇关于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作文6篇。 七月的杭州城,虽然到处是“火”,火辣辣的太阳,烤的人喘不过起来;火烘烘的地面,到处热浪滚滚。而七月的西湖,却是另一番景象。只见一眼望不到头的莲叶中,夹杂着一朵朵盛开的荷花,在烈日的映照下,或红里泛白,或白里透红,舞动着自己婀娜的身姿,不时地向游人送来阵阵清凉,清凉中还散发着丝丝幽香,将炎夏带给游人的烦躁,一扫而光。 看到这许多既美丽又壮观的荷花,我高兴极了,迫不及待地让爷爷用相机给我和荷花合了个影。后来,我都不想走了,真希望把自己也融入这美丽的荷花之中关于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作文6篇文章关于。爷爷对我说,曲院风荷的荷花更漂亮呢,我一听,急忙要爷爷带我去。 “曲院风荷“是杭州著名的观荷景点。我们来到曲院风荷,顿时

感觉置身于仙境之中,只嫌自己眼睛不够用。你看哪!这满湖的荷花,有的亭亭玉立,像古代的艳装仕女;有的舒袖轻舞,像奔月嫦娥;有的半遮半掩,含情脉脉;有的含苞欲放,含蓄而又典雅。而湖中的荷叶,像一把把遮阳大伞,与这多姿多彩的荷花交相辉映,好似一幅美丽的图画 无怪乎清康熙、乾隆祖孙两代帝王,都在这里留下他们的“御笔”呢!而更令我惊奇的是,这些美丽的花朵,竟是出自湖底的污泥之中关于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作文6篇作文。难怪古人把荷花誉为“花中君子”,原因是它们“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啊!美丽的西湖,你让我留连;美丽的荷花,你更让我忘返。 作文二: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是莲子结出的花,有红有白,红得如血,白得如雪,特别是当太阳升起与荷花互相辉映时,那荷花更是无比迷人,而且还露珠如泪般滴下来。泪仿佛是发现自己竟有如此美丽的外表而高兴的泪,又宛如是被炙热的骄阳暴晒浑身不适欲蔫而未蔫所流下痛苦的.泪。 但荷花她并不是不可以不出来,她可以选择永远在属于她的世界――水里,永不绽放,但她又为什么要选择抛头露面来受人间的苦呢?其实她不是不知道为了那或长或短的开放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为了那芳香,将生命凋谢去完成梦想。 不过她们只是井底这蛙,在井中看世界,世界好像很无奈,一旦她们跳出井勇敢面对无奈就发现其实多的是精彩,凡是开过的荷花凋谢前都快乐,因为她做出过有的荷花不敢做的事,绽开过最娇艳的身

五年级美术下册映日荷花别样红教案

映日荷花别样红 xx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欣赏与荷花有关的艺术作品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 2.用水墨画、纸雕等表现形式创作有意境的荷花作品,感受艺术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通过欣赏创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荷花,又名水芙蓉、莲花,生于沼泽、池塘中。花为复瓣,以粉红及白色为多,娇艳而脱俗。 荷香飘逸,碧叶摇曳,每在晨雾夕烟中,迎风带露,给人以潇洒、圣洁的感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更是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的文人墨客。荷花自古以来有“花中君子”的美称,不论是在水彩画还是中国画中,荷花都以它的风骨和姿态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阐释。与一般花卉相比,荷花确有独特之美,无论是花、叶、蕾、茎都有其独特韵味,甚至是荷塘中的残枝败叶都会给人独特的美感,别有韵味的雅致、清秀、乖巧都赋予荷花灵气。 本课通过大量图片和优秀作品的欣赏,介绍荷花的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艺术特点。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主动欣赏、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促使学生感悟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荷花的意境美。同时了解祖国的民族文化艺术,进行继承和发扬。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水墨画等多种形式表现荷花。 难点:能创作一幅有意境的荷花艺术作品。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荷花的各种资料等。(生活习性、种类特点、诗歌名句、象征意义)(教师)关于荷花的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交流学习。 (1)游戏:用xx组词。 (2)游戏:说出与荷花有关的诗词或进行名句接龙。 (3)出示课题:《映日荷花别样红》。 (4)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互相学习。 (5)教师展示课件,介绍荷花的生活习性、种类特点等。 2.欣赏感受,探究学习。 (1)教师用课件展示不同艺术表现方法的荷花作品,学生欣赏。 (2)交流:从这些作品中你能感受荷花怎样的一种美?你能体会创作者当时的心情吗?(3)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分析、介绍其艺术风格和画面意境。通过书本上“小知识”和“小提示”,了解“意境”的相关知识。(4)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荷花常常会成为文学与美术作品中的题材?

映日荷花别样红(12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映日荷花别样红(1200字)作文 这里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天色将晓,晨云未赤。荷叶田田青照水,水花晚色静年芳。东风掠过湖面,波纹圈圈,涟漪满满。亭亭摇曳,浅浅低吟,关于你的故事便从这里荷塘开启,于宋于今。东坡与你小荷初妆微雨飘过,小荷翻飞,石榴花此刻正是开得绝美。东坡先生只身独往你的周边,重重叠叠的绿叶下,是你娇嫩柔媚的脸庞,红红又白白,映着浮水更是动人。酒塞掀开,清香相融,他坐在堤旁,对着你说唱,慷慨激昂,愤愤洋洋,艾艾低语,切切悲肠。他说,清香深处住,看伊绝色,你觉得如何,是不是含羞地笑了?诚斋与你映日红荷南宋年间,杨万里携酒送友,趁微醺趁日晓,与友言欢,漫天的湖山远景,离离别绪悠悠哀伤潜于西子湖下更沉于诗人的心中。西湖六月,风光不同,引为知己的林子方却不懂好心隐劝,即将远行。莲叶碧碧,红日映照,荷花分外鲜灼,这一年,中兴大诗人杨诚斋与友别离,此时你妖娆绽放却充盈着冰凉的味道。柳七与你十里荷花经年已去,可否记得家乡那蕖白荷?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便沉默。柳郎不似踏板而歌大江东去的形模,在杨柳青青晓风残月下才会见得他真实的身影。十里荷花该会有多么壮美,即使国色天香的牡丹,倾城倾国的月季,独傲山野的苍菊怕也难敌这盛况。他江边踱步,人世繁华,也曾渴望为国效力,为一方百姓谋福。终究失却了这样的梦想,十里荷花,十里荷花,今宵酒醒可曾回到年轻的模样,年轻的战场?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你蔓立生长,这一季有了别样的风采,可是,三变可是见过红日下你的风采?易安与你花谢藕成月色清明,光影浮动,飘逝而过的是伶仃的岁月还是溺于心底的往事?这时我便想起来了女子清照,易安易安,是经历了多么愁黯的光景才会如此向往安和。兴尽后,是否还会再误入藕花深处,再给一杯清酒,是否又会看见争渡而起的鸥鹭,破碎的时光啊,随着你的凋谢也一并不堪回首了,真真是这般飘落了残红。凄凄惨惨戚戚,日晚倦梳头,把酒黄昏后,梧桐满地沧桑,没了芭蕉红绿,余这孤风苦雨,守着窗儿怎生得黑。雨摆风摇金蕊碎,年年苦在中心里。易安的惆怅哀婉为你添了色彩,不明媚却这么动人。映日的你可否再复当年的红艳?时光流转,莲花依旧长于这烟雨迷蒙,春雾氤氲的江南,依旧谢于这浓情缠绕,飞花盈秀的荷塘。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为你着墨,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曹寅为你工笔。又是多少年后朱自清在清华园遇见盛装的你。月光下,不知是谁曾经见过的形状,可同柳郎易安一般,次日来赏,又会与诚斋东坡所见的几分相似?自山有扶苏,隰有荷华的诗经默自绽放到风靡文坛的朱子荷塘月色,你一直存在,存在于时间光崖的各处,存在于有情人的心间望眼欲穿,侧耳倾听,寻你踪影。映日下红艳,月色下清丽,你存在的美未随着年岁增长而褪色少颜,反而历久弥新,愈发珍贵。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姿态渗发芬芳,绿塘摇艳,映日参差别是一般红。高三:祝漫 篇一:映日荷花别样红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组合作以来,我不仅在初读课文时用了小组合作,还在检查词语时也用得不错,我和孩子们都初步体验了小组合作犹如一道亮丽的彩虹在课堂的天空。这一天,我又在孩子们的口语表达方面进行了尝试。利用双休日我布置学生口述日记,然后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批阅后从中选出几篇好的,让孩子到台前读。当这些孩子们在台前念时,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自豪。而台下的孩子们也听得很认真,对这些同学投来羡慕的目光。 当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又布置了“寻找春天”的说话。这一次交流的时候我没有自己选学生,我把这个权利交给了小组。四人一组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共同选出两个说得好的同学到前面读。小组内同学交流得热火朝天,因为谁都不想错过在众人面前表现的机会。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敬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上一句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上一句 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全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全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那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个性,不一样。别样红:红得个性出色。 【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鉴赏】 这是一首描述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透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完美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比较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齐,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透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它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比较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相反,更加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潜力的奇绝和构思的巧妙。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

《映日荷花别样红》教案设计

《映日荷花别样红》教案设计 一、理论依据 ★自然界里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给孩子们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 ——苏霍姆林斯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美术课程标准》二.教材分析 《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一课主要通过对荷外形的描绘和对色彩的运用来绘画荷,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荷花是夏天常见的一种植物,正是因为常见才会时常出现在课本中,也正是因为常见可能更难准确描绘,本课旨在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画能力,利用自己的仔细看,细心体会来描绘荷,并且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在生活中学习美术的乐趣。 三.学生分析

这是五年级的课程,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绘画的基本造型能力,同学都知道荷,也大概了解荷的外形,但是很少会用心去观察荷的外形特征,特别是对细节的留意。虽然他们有基本造型能力,但是大多数同学认为荷要画好是有难度的,所以特别精美的作品不多。 四.设计理念 “先观察欣赏,后画”是本课的设计理念,“先观察欣赏”以观看美丽的图片分析讲解荷的外形特征和优秀的作品对荷花的描绘的图片来吸引学生,并通过教师和学生的问答互动来把荷外形和颜色更好的解析。“后画”通过手中的画笔和颜料把所观察分析到的外形准确描绘。激发和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培养他们获取新知的能力。 五、教学设计档案

五、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教室播放《爱莲说》的诗句,进入课题。 二、情景导入 夏天到了,说到夏天池塘里有小动物还有什么植物呢?(畅想夏天池塘里植物) 在这一个火辣辣的季节里,地面快被晒焦了,坐在夏天的池塘边你却能闻到一股清香。大家说这种清香是什么植物发出来的呢?同学们(荷)。你认识到的荷有哪几部分组成呢?(学生自由发言)等等,荷叶,荷花,莲蓬三部分主成。刚才播放的是我们大家熟悉的诗句,赞扬荷花正直不阿的,记得吗?(全班齐背《爱莲说》) (通过导课让学生知道荷的组成的概念以及学习荷花正直的品格教育) 三、讲授新课 ①荷 播放ppt荷塘,猜一猜荷塘里会长出什么?(通过‘猜一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哪首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哪首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

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接天莲叶无穷碧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

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创作背景: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古诗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接天:与天空接在一起 2、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3、别样:格外 【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

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映日荷花别样红

映日荷花别样红——新都桂湖游记 钟树梁 新都桂湖,几百年来静静地躺在成都平原上。它不是雄奇壮丽的大自然的山水,只是人工造成的一片平湖。它也不与剑阁争雄,峨眉竞秀。但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情趣;有着自己的一段并不平静的历史和丰富多姿的景色。 我想,如果坐在飞机上俯瞰成都平原,在那苍苍茫茫、青绿万顷的麦浪或秋波中,有一颗浮动着的晶莹耀眼的明珠,——如果在荷花盛开的时节,则是一块璀璨的红宝石,光彩夺目;又好象是谁在光滑如玉的青绿缎面上精工绣成的一朵连枝带叶、和烟邑露的鲜花,那便是新都桂湖。 桂湖在成都平原上,虽然静静地处于一隅,却也有着掩不住的光辉。“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桂湖更有着一缕要你心领神会的清光。这清光来自一位四百年前“生于斯,长于斯”的诗人,明代中叶的学者杨升庵。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能对封建皇帝不阿附,坚忍不拔而又博学多才的伟大文人。我们领会了他的风骨、气节之美,才更加心领神会于同波光云影、同三秋桂子、六月荷花的农香艳色相融台的这一缕清光,更加领略到桂湖的情意。你会情不自禁地反复吟咏: 湖风向客清, 湖月照人明。 别离俱有忆, 风月重含情。 ——杨升庵《桂湖曲送胡孝思》 但是,解放前的许多年,湖月湖风,被一些附庸风雅的剥削阶级和无聊文人弄得乌烟瘴气;就是聊以作为点缀品的杨升庵的一座木雕像,在濒临解放时期,也被人挖掉了眼珠,扯落了胡须,割破了抱柏,斫伤了双手,不仅现出了满身狼狈相,而且变成了有眼无珠、有臂无手的盲学士和折肢人。真是生不容于时,死也不容于世,直到了有恨难写、无泪可挥的地步了!至于桂湖上的楼台亭阁,也不仅被蛛丝罩满,为鼠雀占领,并且大部分都成为危险建筑物,只要你稍一不慎,就有自行失足落水的可能。好些房屋都是颓垣败壁,褴褛不堪。也许有人说,草木无情,从前的荷花总同现在的一样好吧?不,草木就是有情。一些豪强者及其大小爪牙们,虐及草木,湖水从不疏浚,荷花任意糟蹋,竭泽取藕,殃及湖鱼;致使湖上风光一年不如一年,这并不是偶然的事情。桂树摧为薪,日见凋残,而它的新枝,也从没有得到培植,致使桂湖上的百年丹桂,好象许多个百岁以上的老人,在秋风萧瑟之中,虽然也幽香四溢,但是瞻望未来,大有后继无人之感,不胜其慨叹了! 解放以后,湖上风月,才归人民管领。十一年内,桂湖曾大翻修两次,小修缮多次,新栽培的桂树达3000多株。桂湖在党和人民的妙手抚摩之下,才从昏沉的噩梦中醒来,得到了回春再造。 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重整桂湖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海除瑕秽,使它回真返本。“杨柳楼台”,是湖上的一处好景致,它左对“交加亭”,右揖“小锦江”,在丝丝垂柳的掩映之中,遥望湖心的点点风荷,使人悠然意远。但在当时却把这一座楼台变成了餐馆,供有闲阶级的享受。于是疱有肥肉,座多杂宾;葱蒜鱼腥之气冲走了荷桂的芳馨,呼么喝六之声吓杀了蝉鸟的清唱;酒肉狼藉,便雕栏画壁也为之污腻。现在撤除了餐馆,让杨柳楼台,名副其实,春风飘拂,双燕归来,吸引着远近的游人。 为了更好地保持特色,使桂湖具有完整风格的美,还打算把很早前湖上修的两座砖桶子楼房拆除。这两座楼房与湖上的其他民族形式的建筑物不相伦类,破坏了桂湖固有的、完整的风格,这好比一件雨过天青缎面袍子上,贴了两块呢绒补钉一样,看起来是不顺眼的。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