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社会心理学参考资料.doc

浙江大学社会心理学参考资料.doc
浙江大学社会心理学参考资料.doc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主要经历了三阶段:

一、哲学思辨阶段(公元前4世纪-19世纪中叶)二、描述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 历史背景: 不少学科提出了自身无法解决的新问题冯特提出了民族心理学在哲学、普通心理学中的积累

(2) 1908年:英国的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美国罗斯《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对象、范围:普通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形成的一般形式、过程及一般规律;而社会心理学不仅研究个体在社会中的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

角度与侧重:普通心理学注重研究一般形成过程、条件、机制;而社会心理学注重社会环境中的地位、角色和影响。

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强调实验室法;社会心理学则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多种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对象、范围:社会学要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全部事实及其本质、结构及各现象之间的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人及群体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的一些社会知觉、态度、情绪变化,仅是社会生活中的部分事实。

角度与侧重:社会学侧重宏观分析,探讨一个问题与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等的关系;而社会心理学侧重微观分析,注重一个问题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研究方法:社会学侧重社会调查,而社会心理学有多种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统一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档案法

档案法是根据一定目的,收集大量现存资料,通过分析,找出社会心理现象的规律的方法。

优点:

不引人注目、非觉察的、非反应性的,排除了特殊反应。研究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社会心理趋势、特点

缺点:

不易得到档案,也易受档案编著者等因素的限制;量大、耗时;有赖于分析者的抽样方法及概括与分析能力;不能排除社会现象的多因性,不够准确客观

2.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个别谈话、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个人各种情况的方法。

优点:能获得第一手生动的材料手续简练,可在不同时间对同质被试重复使用可获得数据与某些假设的验证缺点:

必须有被调查者的配合被试必须有自我意识、口头或(和)书面表达能力在必须选择典型代表做被试时,往往会受条件限制

3.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动态现象进行长时间的深入细致的现场

优点:了解有深度、细腻,能及时发现变化外显行为的观察,能避免被试不善表达而造成的误差;长时间生活在被试中,能克服被试人为的紧张情绪;能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缺点:要等待现象自发出现,不能主动引起,花费时间精力;不易全面把握各种因素

4.现场实验法

现场实验法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实验研究.。

优点:所要考查的现象不用期待,缩短研究周期;环境真实,被试不易觉察,心理、行为自然,因果关系清晰明了

缺点:选题与设计难度大,若时间长,则易受无关变量影响;自变量有时不能引起反应;受外部条件的限制

5.模拟实验法和标准实验室实验法

模拟实验法是仿照社会情况,设立类似环境,考察被试在其中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并研究其规律性的方法。标准实验室实验是在实验室环境中对一种社会心理或社会行为进行分解的更有控制的研究。

优点:把复杂的环境移植到实验场所,研究便利;实验可以重复;可控制环境,操纵自变量;可重复实验,检验假设成为可能

缺点:人为环境中,会影响实验的真实性;分离变量,所得结果不一定能在社会现实中推论

6.个案法

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优点:收集资料深入详尽。缺点:适合个别情况,难以推广运用。

第五节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刺激反应理论

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认为一种刺激引起的某种反应受到强化时,就建立一个联结。复杂行为就是一系列简单行为的联合。

1.模仿理论(https://www.360docs.net/doc/4b18680206.html,ler & T.Dollard

人类特别是儿童的社会行为,不论是遵守纪律还是遵守社会准则的行为,都是模仿习得的,而模仿本身就是学习来的。

2.社会学习论(A.Bandura & R.Walters)

人的一切社会行为包括社会定向、言行一致、抗拒诱惑等都是在观察学习中得到的。观察学习中包含模仿

3.社会交换论(G.Homans)

从经济学的概念解释社会行为有赖于相互强化而得到持续的理论。人的行为类似于物质的交换,人的行为带给对方的好处,使对方产生互惠行为,或产生相互的好处,使得社会发展。

二、角色理论(G.Mead & C.Cooley)

角色理论是按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去解释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是带有社会学性质的独特理论。

角色理论中的相关概念

角色期望:周围人依据某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对其社会行为产生的要求和期望。

镜象自我:从他人的表情和态度中看到的自我。

角色获得:能够按照社会期望形成自我并在这个框架中行动。

角色间冲突:个体不同角色之间互不相容时产生的冲突。

角色内冲突:同一种角色内由于不同的角色期望而产生的冲突。

三、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孤立的反应,也不是反射弧的机械组合,它是通过心理活动的整合决定行为的。

1.认知失调说(L.Festinger)

人的行为总是基于一定的认知和信息,当脑中同时出现两种相反认知和信息时就会发生不愉快,就会激发人去解除这种不协调。

2.归因理论(F.Heider)

人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而且人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都要找原因,不是把原因归于自己的本性,就是把原困归于环境,或二者兼有。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即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或推论的过程。

归因理论家发现,当一种行为有希望获得成绩时,往往归因于自己,否则归于环境,而旁观者正好相反。

内因:人格、品质、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个人所具备的因素。

外因:周围环境、他人、规则、奖惩、工作的特殊性与难度、运气等。

稳定性:原因是不是行动者比较持久的特征。

3.内隐人格理论(G.Kelley & L.Cronback)

每个人都地认为他人所具有的一些性格特点、品质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人如具备一种品质或行为表现,就可以了解其它的行为品质或表现。

1.弗罗伊德

三大理论:

●1、意识层次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3、人格发展理论:口欲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

意识---直接感知;前意识---意识与潜意识两者之间;潜意识---没有意识到的深层的心理活动心理矛盾与冲突

造成焦虑、心理障碍

第一节社会化概述

一、概念

1.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经验、规范,形成与社会一致且有自己特色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与品格,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2.社会化的主体社会中未成年的个体,严格地说,是未完成社会的个体。3.社会化的执行者与社会化有关的人们。4.社会化的内容社会经验、规范及由此产生的与之相符的各种心。5.社会化的结果教化个人,使之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成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有一定个性的社会有效成员。

二、社会化的基本特性

社会强制性;个体能动性;终身持续性

三、社会化的种类

?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根据人的发展周期和各个阶段的特点,克巴社会化分为4种:基本社会

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再社会化。

?前两种指个体出生到成年的社会化的初步完成阶段,后两种指成年期后的社会化阶段。

1、基本社会化个体在童年期的社会化。主要指个体学习生活知识、语言,培养其他认识能力,掌握行为规范,建立

感情联系,确立道德及价值判断的标准。

2、预期社会化个体在学校里进行的社会化。主要学习将要承担的社会角色,为进入社会做好各种准备。

3、发展社会化个体在成年期以后的社会化,是在个体实现了基本的社会化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发展社会化要求人们根据环境和自身状况的变化,接受新的期待和要求,承担新的责任、义务和角色。

4、再社会化个体在成年期后发生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社会化形式。一般发生在个体的生活环境和所担任的社会角色

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再社会化有两种基本形式:主动的再社会化,及个体主动的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强制性的再社会化。如对罪犯的改造和教育即为强制性的再社会化。

第二节社会化的途径

一、社会教化

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教化的共同内容

教授基本的生活技能教导行为规范培养社会角色树立面向未来的生活目标

1. 家庭的社会教化功能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缩影和侧面。

家庭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家庭主要是通过家庭生活的某些方式把社会的规范和准则等转交给儿童,使之逐渐社会化。父母对人、对已、对物的态度,往往就是儿童的行为准则。

父母态度

控制点指人们认为自己对周围环境和个人行为结果的控制程度。外控者认为,自己行为结果由外部力量控制,这种人缺乏自信心。内控者有强烈的自我信念,相信自己的力量,认为活动的结果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研究表明,内控者比

外控者学习更好。戈登(1981)认为,父母态度与儿童的控制点密切相关,娇宠儿童常具有外控特征;内控倾向的儿童,其父母更为和蔼、有教养,允许孩子的独立性,更为民主和讲道理。

关于家庭气氛与幼儿心理活动特点的关系,赖德克从六个方面进行的相关研究,发现:

专制家庭和民主家庭:前者的儿童爱吵架,缺乏合作精神,没有人缘,不会体谅人,情绪不稳定,放肆,没有上进心,对奖罚漠不关心。后者的儿童有人缘,体谅人,天真活泼,情绪稳定,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有上进心,不爱吵架。

自由度:自由度小的家庭,儿童缺乏上进心,畏缩,人缘不好。

惩罚严厉程度:严厉的家庭,儿童缺乏上进心,对别人意见麻木不仁,不会体谅别人,优柔寡断。

父母与孩子亲密程度:行为无显著差异。

父母对孩子教育各自分担的责任:无显著差异。

兄弟姐妹间亲密程度:其间很少嫉妒和吵架的孩子更安静,少竞争心,合作,不撒野,老实,听父母的话,情绪稳定,不调皮捣蛋。

2.学校的社会教化功能

儿童进入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对其社会化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教师、同学、校规校纪以及责任、义务等因素的影响下,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社会行为规范的体现者。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ROSEHTHAL,R&TACOBSON,L,1968)以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为对象,随机抽取20%的儿童告诉各任课教师说,通过智力测验发现,这些儿童具有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学年末测试,发现其智商明显提高。这一现象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同辈集体的影响作用

儿童的学校生活,是在同龄群体中进行的,群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群体风气、纪律、要求使儿童意识到自身在群体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群体的舆论和评价,诱发儿童的自我意识并明确其在群体中的角色和地位

二、个体内化

社会教化是个体社会化的外部动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个体必须接受社会影响,并把外部现实或客观现实转化为内部现实或主观现实。这个过程称为个体内化。

1.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又称模仿学习。儿童从别的儿童和成人的行为中观察到这些模式。并根据他人的行为结果进行模仿和反模仿,以此产生模仿效应和反模仿效应。

2.认知加工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加工,把现实世界内化的过程,并从中建立自身的认知体系。

3.角色扮演扮演真实角色;扮演假想的角色;暂充当某一角色。

4.主观认同它是个体主观上把自己属于某一个体或群体,并在行为模式上向其看齐的过程。

5.自我奖赏自我奖赏是指当个体在某项活动中达到自定的标准而给自己以报酬。

第三节道德社会化的理论和研究

个体社会化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的社会化;二是行为规范的社会化。

主要有三个派别:认知学派、新行为学派和新精神分析学派,其代表人物分别为班都拉、柯尔伯格和埃里克森

一、认知学派的研究——道德发展阶段论

认知派认为,人的道德社会化是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强调道德动机、道德判断、自律等心理成份的作用。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论第一阶段

道德概念强制的道德或受外界支配的道德;

观点看一种行为要么全对要么全错,并认为人人都这么看,不能置身于他人立场;

意向性倾向于从实际物质后果判断行为,而不是从动机来判断;

规则服从规则,认为它是神圣不可改变的;

对权威单方面的尊敬使儿童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惩罚赞成严厉的赎罚,要使受罚者痛苦,而不考虑惩罚方式与错误内容的关系。认为惩罚本身就说明行为的错

误性质;

“内在公正”混淆道德法则和自然规律,认为自然事故和灾害是不端行为引起的超自然力的惩罚。

3.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Kohlberg. l;1958)通过儿童对一系列两难问题的判断,将道德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 前世俗水平(4—10岁)只着眼于行为具体结果,并关心自身的利害。

A)惩罚和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怕受惩罚,认为能避免惩罚的行为就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

B)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判断行为是非首先看是否符合自身需要,有时也包括他人的需要。但这种关系常被看作是交换关系,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否则是不好的,也叫朴素的利己主义阶段。

2. 世俗的水平(10—13岁)满足社会希望,较全面地关心别人的需要。

A)人际协调的道德定向阶段认为一个人行为正确与否在于其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到赞扬。B)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认为社会秩序依赖于“尽本份”和尊重已建立的权威。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完成自己的义务,就要遵守不变的法则和尊重权威,并要别人也遵守。

3. 后世俗水平(13岁以后)原则的道德水平。依据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判断是非。

A)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认为法律或习俗的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由大家商定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他们不违反大多数人的意愿与幸福,也不用单一规则衡量行为。

B)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此时不仅考虑到适合法律的道德原则,同时考虑到抽象的、超越法律的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及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道德准则。这些原则包括对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

第五章社会认知

主要问题

1、知觉及其特性

2、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

3、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4、社会认知偏差

第二节社会认知概述

一、认知失调论(cognitive consistence theory)的主要观点

1、L. Festinger 提出,个人的态度和行为调和时,态度不会改变。

认知失调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当个体知觉有两个认知(包括观念、态度、行为等)彼此不能调和一致时,会感觉心理冲突,促使个体放弃或改变认知之一,迁就另一认知,以恢复调和一致的状态。

1、社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也称为社会知觉或人际知觉。所谓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在于他人的交往过程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观点的一种心理活动。

从动态来看,社会知觉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即“从一个人的外在行为推测判断他的内在心理的过程”。

2、社会认知的特性

选择性,认知反应的显著性,防御性,认知的完形特性

3、社会认知的图式

图式(schema)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图式是一种组织信息的方式。

泰勒和克劳克(Taylor&Crocker)认为,人们头脑中有各种不同的图式,可以分为:人的图式、自我图式、角色图式、社会事件图式。

4、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第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仪表的认知;—表情的认知第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第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5、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第一,认知者因素: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知识经验、情绪、个性等都会有相应的影响。原有经验价值观念情感状态认知偏见

第二,认知对象因素:从认知对象因素来看,认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是否具有“突出”信息以及认知对象自我表露的愿望与水平都会影响认知。所谓“突出”信息:是指符合认知“吝啬者”假说(即最小努力原则),表现为在社会活动中以最小努力最快得到对他人的印象。

第三,认知情境因素:认知情境因素主要强调认知对象与情境的协调性。空间距离背景参考

第三节社会印象的形成

社会印象是人们对关注的对象的某些属性作出的判断。

社会印象不一定反映的是对象的总体特征,部分的、甚至是一张照片、一句话,都可能引起判断。

社会印象的形成有社会认知本身的特点所导致。

1、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

第一,评价的中心性——对一个人的印象都蕴含评价

社会特性——影响我们对这个人的喜欢程度

智能特性——影响我们对这个人的敬佩程度、尊重程度

错误效应——偶尔犯一点小错误会增强能力超群者的吸引力,也会降低一个能力平庸者的吸引力。

第二,一致性——会把各种信息综合起来得到一个一致的印象,使认知协调起来

人为别人找借口,其实也是为了使自己的认知协调起来。一个有太多矛盾信息的人,不会有太多的吸引力。

第三,中心特性作用

中心特性——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边缘特性——不影响对人的印象

第四,负性效应负性效应:黑票作用——极端负面的特征足以造成不好的印象。

2、印象形成中信息整合的法则(安德森)

累加法则:累加值

平均法则:平均值

加权平均法则:平均值,但对重要品质给予加权

3、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先行信息对印象形成有关键影响。

近因效应——最近的信息对印象形成有重要作用(前提:当先行信息比较久远时)

晕轮效应——即光环效应,是由点到面的泛化过程,如知道了一个优点,会赋予更多的优点,了解一个缺点,相应地会赋予更多的缺点。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二者并不矛盾对陌生人的印象中,首因效应比较明显;对熟悉人的印象中,近因效应的作用更明显。当两种信息被连续感知时,首因效应起作用;断续被感知时,近因效应起作用。

投射效应——虚假一致偏差,在评价他人时,会产生别人是跟我一样的假设,把自己的观点投射到别人身上。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仁慈效应——对一般人进行评价时,通常是好的评价会多于不好的评价(对事则不一定有这个效应)。如: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对其所教的课程的评价是不一样的,对课程的评价会更严厉些

社会刻板印象——指对某一群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的概括的看法。

(1)刻板印象的来源:直接经验和间接的社会学习

(2)社会刻板印象的意义

①积极意义:简化认知过程

②消极意义:容易造成对个体的偏见

4 印象管理的策略

保持形象的一致性

前提:为了在他人心中留下好印象。如:登门槛效应、门面效应。迎合:恭维、遵从、施惠;恰当的自我表露特殊的自我表现策略

在特殊情境下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表现给他人留下不同的印象,以达到目的。

逢迎:赞美别人,赞同别人的观点

恐吓:抢劫的恐吓

自我抬高:吹嘘,卖弄

显示:故意放弃细小利益显示自己宽宏

恳求:示弱

寻求社会一致的心理状态

登门槛效应(foot-in-the-door effect):当人们一旦接受了别人无关紧要的小要求后,常常也会接受别人第二个较大而且麻烦、不合心意的要求。

门面效应(door-in-fhe-face):一个有很好的自我形象的人,拒绝了一个大要求后,发现有损形象,则会接受一个小要求,来保持自己的社会一致性。

第三节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一、什么是归因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它是社会生

活中普遍存在而又十分重要的认知现象。

归因理论的基本思想::“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因因果关系知觉是解释行为的基本原理可觉察到的原因是推断动机思维的核心。

归因与科学解释的区别

科学解释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运用比较严密的实验和逻辑方法进行;而归因主要是指普通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归因,它无需理论指导,也不甚周密。

科学解释力求避免错误,既使出现失误,也往往限于人类的认识能力,与动机因素无关;而归因却容许错误,甚至有意出现错误,并且认为这种错误对个体的生活是有意义的(如借口)。

解释主要侧重于自然现象,往往可以客观地进行研究,并作出一个事实判断;而归因对象偏重于社会行为,归因时不可避免地会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属于一个价值判断。

(一)海德的归因理论

1、朴素心理学思想:每个人在归因时,都是理论家,都遵循自己的原则

2、行为的两种原因:个人原因和情境原因

3、推论的恒常原则——在行为结果中反复起作用的那些因素是该结果的原因。

(二)——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

1、相应推断——寻找或推测对应于行为的那个意图,从而在某一个人的行为和其独特稳定的内在属性之间建立对应关系的过程,又称为内在归因理论。

2、相应推断的基础

3、影响相应推断的因素

①社会赞许:若行为是社会规范所赞许的,则很难从行为去推断内在的品质。

②非共同性效应:当一个人做出选择时,我们倾向于去比较两个选择行为之间的不同方面,从而推知选择背后的原因。

③选择自由性:当一个选择是自由作出时,则可由此推知其内部品质。

(三)凯利的三度理论

1、行为的三种原因:客体、主体、情境

2、归因的三种信息:区别性信息、一贯性信息、一致性信息

3、三种归因判断行为是否与大众相同(大众性);行为是否始终一贯(一贯性);行为是否与其他刺激引起的反应有所区别(区别性)。

如,某人看电影发笑,发笑的原因可归为:

区别性一贯性一致性归因

低高低人

高高高刺激

低低高情境

(四)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1、积极的归因模式和消极的归因模式

积极的归因模式

A、成功→能力和努力→自尊、自豪,增强成功期望→趋向成就任务

B、失败→缺少努力→内疚,维持较高的成就期望→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

消极的归因模式

A、成功→运气→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

B、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

三、归因偏差

1 认知性偏差(非动机性偏差)

(1)基本归因错误——倾向于从行动者的内在属性方面去归因。

(2)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观察者更多地从行动者的内在属性上找原因,行动者更多地从外在的情境去找原因。(3)显著性与获得性——那些显著的容易获得的信息容易被我们认为是行为的原因。

2 动机性偏差——目的是为了维护自我的价值

(1)自我服务——把成功归结为是内在的原因,而把失败完全归结为外在原因。

(2)自我设阻——自己设立一个阻碍,万一失败了,就把失败归结为这个阻碍所造成的,从而避免了从内部归因。

3 性别偏差

(1)女性认为自己的成功必然伴随消极的结果,从而对自己的成功产生极大的焦虑。

(2)原因——害怕被社会拒绝,担心自己不正常和失去女性形象,害怕家庭婚姻不幸福。

(3)女性的FOS倾向受“重要男性”的直接影响。

第八章人际关系

重点内容:

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研究,掌握人际关系的维度与类型,了解人际关系的测量。重点掌握人际吸引,了解人际关系的发展和密切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研究

社会心理学上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更关注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其构成成份有认知成份、情感成份和行为成份。

二、人际关系的维度与模式

1、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

情感上的“亲疏”和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费孝通的“差序格局”)

“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工作导向和非工作导向”等是人际关系中的次要的维度。

2、社会关系的四种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克(A.P.Fiske)提出一种新的社会关系模式,认为社会互动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1. 共享:团体成员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2. 权威排序:依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 3. 对等互惠: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平衡; 4. 市场定价: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

与费斯克密切相关的理论是克拉克(M.Clark)与米尔斯(https://www.360docs.net/doc/4b18680206.html,ls)的观点:他们认为存在两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即交换关系与共享关系,前者强调礼尚往来,讲究平衡与对策,后者关心对方的幸福,讲究需求法则,而且不希望对方做出对等的回报。

3、人际关系的心理类型

(1)人际需要的维度分类

心理学家舒兹(W.C.Schutz,1960)认为:人际关系的形成都是由一定的需要引起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这种需要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权力因素或其他因素造成的。

包容的需要

?人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希望与别人来往、结交,并具有想跟别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关系的愿望。

感情的需要

?即在感情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

控制的需要

?这是从权力的需求上,希望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

(2)人际关系的个性特征分类

荷尼(K.Horney)按人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将人际关系分为三类:

逊顺型:其特征是“朝向他人”,表现逊顺、随和、谦让、顺从他人。无论遇到何人,首先考虑的是:他喜爱我吗?我怎样与他相处好?

进取型:其特征是“对抗他人”。这类人想知道别人力量的大小,或者想了解别人对他有无用处。

分离型:其特征是“疏远他人”。这类人只关心别人是否会干扰他或影响他。

第二节人际吸引

一、人际吸引的定义

人际吸引是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

1. 接近(proximity):近水楼台先得月

2. 正面的互动:交往产生人际吸引的原因:交往帮助人了解外部世界、增加人们的归属感、增进彼此的喜欢。

3. 相似性或互补性:人们愿意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相似的人为我们提供信仰与态度的支持、人们以为与自己相似的人会喜欢自己。

4. 相貌吸引:年轻貌美是吸引外界注意的重要条件

外貌作用的可能原因

从各方面学到的知识表明,漂亮的人才值得爱;

漂亮的人看起来舒服,使人沉醉于美的满足中;

同漂亮的人在一起,显得荣耀、光彩、虚荣心得到满足;

对人知觉时,认为漂亮的人具有一些好的特性。

5、受人喜爱的性格因素

对待现实的态度与处理社会关系方面:热情、友善、同情、助人、交往,自信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有进取精神,勤奋认真。

在理智特征上:观察力强、善于记住所接触的人和事,有丰富的想象力,有较强的逻辑性,有创新意识与创造性。

在情绪特征上: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乐观开朗,豁达大度,情绪稳定平衡,有幽默感。

在意志特征上:有自制力,沉着稳重,坚韧不拔,积极主动,耐心细致。

6、态度与吸引

容纳:几乎每个人都期望完完全全地被人接受,轻轻松松地与人相处

承认:承认比容纳更积极。人们都有得到社会承认的需要

重视:重视能够提高价值。

三、人际吸引中的得失效应

1. 决定对赞美者喜欢程度的不仅是赞美的总量,还有量的变化;

2. 这种改变属于同一属性;

3. 改变是渐进式的。

四、社会关系的发展

(一)勒温格(G.Levinger)等人认为,关系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第一是单向性注意阶段,双方没有互动;第二是表面接触阶段,双方有初步互动,没有进入彼此领域;第三是相互卷入阶段,双方向对方开放自我,分享信息和感情,是友谊发展阶段。

(二)阿得曼的社会渗透理论

阿德曼(I.Altman)等人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

定向阶段:对交往对象的选择性;

情感探索阶段:基于双方的好感而进一步的交往;

情感交流阶段:建立在基本信任基础之上的彼此较深的情感卷入;

稳定交往阶段:双方成为密切的朋友,分享各自的生活空间、情感、财物等,自我表露更深

(三)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形理论(爱情三因素理论)

斯滕伯格(R.J.Sternberg)认为爱情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亲密、激情与承诺。

亲密指两个人相处的情况,即是否有相互喜欢、亲近的感觉;

激情是指相互关系中令人兴奋激动的部分包括性的吸引;

承诺是指愿意爱对方,并且保持关系,长期厮守的决策。

五、自我暴露

1.自我暴露的概念

自我暴露是一种人们自愿地、有意地把自己的真实情况暴露给别人的行动,它所透露的情况是他人不可能从其它途径获得的。

自我暴露是自愿的

自我暴露是有意的

自我暴露是真实的

自我暴露分两种:一是低危险性暴露;另一种是高危险性的。

2.自我暴露的作用

对自己进一步了解与认可:在向别人叙述自己或自己的观点时,通过别人的反应进一步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同时,当我们分析了自己的复杂的个性和观点后,有助于正确地评价自己。如暴露成功的一面时,别人的赞扬会增加乐观情绪,鼓舞自己奋进。

加强对别人的了解:别人的自我暴露,也使你能进一步了解别人,对别人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

加深和丰富人际关系:如果在交往中不与人相互深入了解,则不可能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而自我暴露正是相互间加深了解的重要方法。自我暴露可使人在短时间内建立人际关系。

3.自我暴露的评价尺度

暴露的量:自我暴露可以从暴露的总数来加以考虑

暴露的性质:积极的自我暴露是指暴露自己的优点

暴露的深度:自己独特的而易成为别人话柄的事情

时间的选择

暴露的对象

4.自我暴露的方法

自我暴露的言语的掌握

使用第一人称:自我暴露的最基本的原则是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自己的感觉、需要、态度、信仰和思想。

使用明确具体的语言:不要把感情藏在模棱两可的语言中,不要用含糊的话或空洞的话来叙述,

要坦率地叙述:不要拐弯抹角地逃避暴露,

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完整的思想.

自我暴露的非言语控制

采取正面、开放的姿势保持不断的正面眼光接触积极的面部表情靠近对方或保持原来的位置音量控制

第三节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简称沟通,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人际沟通的分类1、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2、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3、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4、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5、假相倚、非对称性相倚、反应性相倚、彼此相倚

目光接触

表示对对方的注意。

可以实现各种情绪的交流。

传达肯定或否定、提醒、监督等信息。

直接调整和控制沟通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水平。(目光接触的次数和每次接触所维持的时间,是沟通信息量的重要指标。)

第四节人际关系测量

人际关系的测量包括两个方面:对群体人际关系结构的测量;对个体人际关系状况的衡量。

社会测量法(J.Moreno):人际关系能力测验人际交往类型测验不良交往行为的自我测量

南开 18秋学期(1703)《社会心理学(尔雅)》在线作业100分答案

18秋学期(1703)《社会心理学(尔雅)》在线作业 要研究噪音与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自变量是: A.噪音水平 B.助人行为 C.助人环境 D.人的抉择 正确答案:A 下列不属于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的是: A.认知者的因素 B.认知对象的因素 C.家庭环境 D.认知条件的影响 正确答案:C 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有: A.神话对手 B.矮化自己 C.排斥异己 D.疑神疑鬼 正确答案:C 见义勇为属于: A.习俗行行为 B.包容性行为 C.公正性行为 D.控制性行为 正确答案:C 哪一项不是自我意识的成分: A.自我认知 B.自我情感 C.自我行为 D.自我意象 正确答案:C 关于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说法错误的是: A.生理反应 B.行为反应 C.心理反应 D.环境因素 正确答案:B 米勒和多拉德认为各种学习包括四种基本框架,其中不包括: A.内驱力 B.线索 C.反馈 D.奖赏 正确答案:C 社会心理学确立时期,处于:

A.“社会哲学”阶段 B.社会经验论阶段 C.社会分析学阶段 D.社会理性论阶段 正确答案:C 根据角色之间的权利和地位关系,可以把角色分为: A.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 B.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C.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D.开放性角色和规定性角色 正确答案:A 他人影响最大的群体规模是: A.1-2人 B.6-8人 C.几十人 D.成百上千人 正确答案:D 在演出的时候,有人人观众越多,表演得越好,有的人观众越多,越紧张,这是: A.结伴效应 B.观众效应 C.社会促进 D.社会抑制 正确答案:B 哪一项不是雷维奇对人际关系的划分类型: A.主从型 B.合作型 C.竞争型 D.平等型 正确答案:D ()创立了平衡结构理论,将其用于社会心理学的人际认知研究。 A.班杜拉 B.海德 C.荣格 D.勒温 正确答案:B “客我”完全形成是在米德的自我意识的三个阶段中的: A.准备阶段 B.博弈阶段 C.游戏阶段 D.完成阶段 正确答案:B 自我概念的功能不包括: A.引导个体行为 B.解释个体经验

2018年4月自考00266社会心理学一试题和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心理学(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266)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社会行为的主体是 A.人 B.社会 C.行动 D.物质 2.《被奴役的儿童》使用的方法是 A.生活史分析 B.文献法 C.跨文化研究法 D.观察法 3.同辈群体又称 A.同龄群体 B.大众群体 C.学校群体 D.邻里群体 4.一般社会化的核心是 A.政治社会化 B.经济社会化 C.道德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 5.埃里克森认为学龄期始于 A.4岁 B.5岁 C.6岁 D.7岁 6.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材料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指的是认 知的 A.客观性 B.主观性 C.自我控制性 D.完形性 7.人们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这个现象是 A.假定作用 B.类化原则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8.总加量表法的发明人是 A.古德 B.李克特 C.苏西 D.塔南 9.规模小且互动性强的群体是 A.次属群体 B.首属群体 c.正式群体 D.参照群体 10.将社会与戏剧舞台进行比较的学者是 A.米德 B.库利 C.戈夫曼 D.班杜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社会心理学试卷与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卷与答案 一、单选题 1. (1分) 第一份专业经济心理学的专业杂志是哪一年创办的?() ? A. 1902 ? B. 1908 ? C. 1975 ? D. 1981 2. (1分) 以精神分析法研究经济心理学的是()。 ? A. 考托瑙 ? B. 拉扎斯菲尔德 ? C. 阿尔布 ? D. 迪希特 3. (1分) 关于性别角色的论述,下列哪位学者的观点最接近中国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基本观念?() ? A. 本尼迪克特 ? B. 奥尔波特 ? C. 霍尼

? D. 帕森斯 4. (1分) 感知觉异常;逻辑思维紊乱;奇怪想法与信念;情感迟钝或倒错;明显怪异行为;明显退缩或社会隔离;兴趣、动机、意志力明显减退;学习工作能力明显下降;生活懒散、个人卫生或修饰明显受损等这些特征,是()的初期症状。 ? A. 躁狂抑郁症 ? B. 抑郁症 ? C. 精神分裂 ? D. 走火入魔 纠错 5. (1分) 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的横向结构属于()。 ? A. 差序格局 ? B. 团体格局 ? C. 交换格局 ? D. 情感格局 纠错 6.

(1分) 下列哪位社会心理学对性别差异做过出色的跨文化研究? ? A. 奥尔波特 ? B. 霍尼 ? C. 米德 ? D. 海德 纠错 7. (1分) 下列心理学家中被认为是经济心理学的创立者的是()。 ? A. 弗洛伊德 ? B. 冯特 ? C. 塔尔德 ? D. 阿尔布 纠错 8. (1分) 考托瑙对经济心理研究的集中体现是《经济行为的心理分析》,他认为经济心理研究的重点应该是()。 ? A. 经济行为

? B. 决策行为 ? C. 心理预期 ? D. 非理性行为 纠错 9. (1分) 谨小慎微、敏感多疑、拘谨呆板、优柔寡断、心胸狭窄、求全责备、顾虑重重、自我克制、苛求自己、责任心过重、好玄想等这些特征是()的表现。 ? A. 癔病性人格 ? B. 强迫人格 ? C. 反社会型人格 ? D. 分裂人格 纠错 10. (1分) 拉扎斯菲尔德则主张在经济心理学的研究中应该以()作为研究的重点。 ? A. 经济动机 ? B. 消费行为 ? C. 消费潜意识 ? D. 经济习惯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 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 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 5()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 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 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 和()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 过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 纶,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 是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00266社会心理学(一)2018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社会心理学(一)》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 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 )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 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 5.( )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 )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 )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 2.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 A.社会性 B.需要 C.外界环境 D.社会实践 E.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

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X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V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V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X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 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这是()D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2.6.10 一、考试情况介绍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入场。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40%、40%。 试题类型包括: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题(5道题,每题5分)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应用分析题或论述题(1道题,20分) 二、复习范围 以教材《社会学心理学教程》(乐国安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年版)为依据,以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期末辅导(文本)为范围进行复习。

三、各章要点及重点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2.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两种形式。 3.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4.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5.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 2.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见教材)P9-10答: 第二章社会化 1.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P27-30 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

考“社会心理学”填空题及参考答案(1)

考“社会心理学”填空题及参考答案(1)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和()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2、社会心理学与()一起构成心理学两大基础与支柱。分别从()与()来阐明人的心理所依据的基础与基本原理。 3、在年龄和学习能力的研究上,()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4、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 5、社会心理学中常见的调查方法有()和()两种。 6、现代心理学始建于()年,以德国教授()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为重要里程碑。 7、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环境有两大类是()和()。 8、()是个体产生一切社会心理现象的前提。 9、个体社会化还有()和重建的问题。 10、自我及自我意识总是与别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现在一个人的()与()上。 11、自我表现依赖于某种参照点的实验研究是由名叫()的人在()年做的。 12、自我表现往往依赖于某种参照点,在对人关系中,则对方的()与()常常成为你的自我表现的参照点。 13、心理的自我是自我发展的第三阶段,从()开始,个体确立起自我意识。 14、按照动机与活动本身的关系,可把动机分为()与()动机。 15、在需要和需求两个概念中,()是主观的。

16、()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 17、对侵犯行为重要的是学会()和(),发挥自我意识的积极能动作用。 18、知觉的()和()是知觉的两大重要特征。 19、社会认知指对他人表情、()、人与人关心及对()原因的认识。 20、一致性信息、()信息、()信息是三度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使用的三种信息。 21、1958年()在《人际关系的心理学》一书中从朴素心理学角度提出归因理论。 22、()和()是影响社会认知的客观因素。 23、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24、态度的一般特征,包括态度的()、态度的()和态度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25、态度的内在特征,包括()和()。 26、针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态度形成过程要经过三个阶段:依从、()和内化。 27、()成分是态度的核心。 28、霍夫兰德提出态度的学习论中,态度学习的主要机制有:()、强化、()。 29、人际冲突的两种主要形式为()和()。 30、在测量人际关系方面,除了社会测量法,前苏联的心理学家还提出了()和()。 31、社会测量结果的分析主要有三种形式:()、()和指数分析。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1.个体的社会化有_________素质的基础 A性别B生物遗传C个性D能力 ()2.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______的过程 A截然相反B互不相关C辩证统一D互为矛盾 ()3.下面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划分社会化 A性别角色社会化B发展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 ()4.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 A.语言学习 B.罪犯改造 C.成人教育 D.岗前培训 ()5.个体对________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 A自己存在状态B自己健康状态C他人对自己评价D自己社会化状态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第二个“吾”可以看作是 A自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7.社会化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 A.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程 B.个体的社会化必须在学校进行 C.个体的社会化具有能动性 D.社会化是个终生的过程 ()8.自我意识包括______ A本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9.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A.发动作用 B.创造作用 C.发展作用 D.制止作用 ()10.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婴儿一诞生就开始有自我意识 B.从小在狼群中成长的狼孩有样有自我意识 C.自我意识是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D.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自我修养有影响 ()11.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看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是因为__________ A.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起认知结果 B.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他认知结果 D.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 ()12.印象是认知者以()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A自己过去经验B自己心理特征C自我感觉D自我标准 ()13.印象形成过程中,认知者要对认知对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所需要的 信息 A自然特性B心理特性C社会特性D行为特性 ()14.社会特征信息一般是指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__和所属群体 A性别B人际关系C社会角色D智力特征 ()15.下面哪一项属于海德的朴素心理学所认为的行为发生原因 A情景归因B防御性归因C内在原因D外在原因 ()16.凯利的归因理论认为如果认知者与认知对象存在着亲密的利害相关关系,则认知者对他人行 为失败的原因往往倾向于做 A情境归因B内在归因C个人倾向原因D外在归因 ()1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______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被

最新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答案资料

2018年10月28日星期日整理 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一)1【单选题】威廉·詹姆斯认为,人具有把自己视为()看待的能力。 A、整体 B、主体 C、客体 D、个体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当一个人因为身体不好而感到焦虑时,这就是()。 ?A、自我概念 ?B、自我认知 ?C、自我意向 ?D、自我情感 我的答案:D 3【单选题】自我意识有()种成分。 ?A、三 ?B、四 ?C、五 ?D、六 我的答案:A 4【判断题】自我意识也可以叫自我。() 我的答案:√ 5【判断题】1790年,威廉·詹姆斯提出了自我意识的概念。() 我的答案:× 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二)1【单选题】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自我部分被称为()。 A、公我 B、私我 C、盲点 D、无意识的自我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根据贝克的观点,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概念的关键词?() ?A、无辜 ?B、没有价值 ?C、有罪过 ?D、被剥夺 我的答案:A 3【单选题】罗杰斯认为自我可以分为现实自我和()。 ?A、虚拟自我 ?B、完美自我 ?C、理想自我 ?D、生理自我 我的答案:C 4【判断题】在对社会化的研究中,父母养育孩子是无条件的。() 我的答案:× 5【判断题】詹姆斯认为自我意识包括生理(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精神)的自我。() 我的答案:√ 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1【单选题】重要他人是指,与自己有密切联系和()的人。 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从属关系 D、利益关系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在()阶段,孩子开始把自己视为一种社会客体。 ?A、萌芽 ?B、准备 ?C、游戏 ?D、竞赛 我的答案:C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您生理上就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 社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与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 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瞧,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就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就是对人的心理与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 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她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 与()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就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 过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就是个体成人之 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就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她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她满腹经纶, 这就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就是社 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与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她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与()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就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A、态度的构成成分 ?B、心理状态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A、态度的构成成分 ?B、心理状态 ?C、态度改变的过程 ?D、怎么样让人去改变态度 6.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认知者的因素、认知对象的因素和()B ?A、认知环境的因素 ?B、认知条件 ?C、认知方式 ?D、认知内容 7.个体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准确度,造成认知偏差。√ 8.广告对人的影响其实就是一个态度改变的过程。()√ 9.社会认知揭示我们在社会当中认识别人,认识人际关系规律。√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 1心理学研究通常是解释()之间的关系。D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无关变量 ?D、变量 2相关的事件就()能够揭示因果B ?A、一定 ?B、不一定 ?C、有 ?D、没有 3我们搞心理测量,第一次测是得到这么一个结果,第二次找差不多同样的类型的人测,得到的结果大不相同。说明()C ?A、信度高 ?B、效度高 ?C、信度不够 ?D、效度不够 4研究某一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生规律最重要是要寻找它()A ?A、产生原因 ?B、表现形式 ?C、造成后果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及答案10.1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1)社会 答: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 *(2)文化 答: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 *(3)人格 答:人格是一种内在力量的持久组织。它帮助个人决定在各种情境下的反应,因此行程包括内隐与外显过程在内的行为的一致性。 *2.简述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行为作为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的反应,具有如下特征: (1)社会行为是对包括他人行为在内的社会刺激的反应,同时又能够成为他人行为的刺激。即社会行为既具有主动性又具有受动性,并且也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互动性。 (2)社会行为是包括内在体验过程和外部表现过程的“连续统”,即它既具有内隐性又具有外显性。内在的体验过程是外在的表现过程的基础、潜在状态,或准备阶段。 (3)社会行为的主体既包括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也包括由这些个体组成的规模不等的群体,即它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个体受他人或社会影响而产生的行为;二是那类既由个体所体现同时又为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所共有的行为;三是那类由各种有组织或无组织的群体所表现的行为。 第二章 *1.列举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研究取向(学科)。

答:社会心理学三种研究取向的三大母学科是三种不同性质的学科,社会学属于社会科学,心理学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而文化人类学则是完全的人文学科。 2.列举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拓展方法。 答:(1)一般方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现场研究法(包括访谈法和观察法)、文献研究法。 (2)拓展方法:博弈论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电脑模拟研究法。 第三章 1.名词解释: 社会化 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了解社会规则和约束,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及文化,逐步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程。 *2.简述影响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因素 答:(1)家庭。家庭式个体早起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和起点,家庭环境之下的社会化的质量和效果将为个体以后的社会化奠定基础。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家庭内部的教育和父母的思想以及家庭内部的关系特征都对儿童的性格特征和社会交往特点产生影响。学前期儿童的成长状况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器以后的社会化进程。次级社会化阶段中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仍会继续,个体将在自己独立的家庭中扮演丈夫、妻子等各种新的社会角色。总之,大部分个体终其一生都无法脱离家庭的影响。 (2)学校。学校是在现代社会中对个体社会化影响最大的力量。在学校里个体将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价值和行为规范。学校中进行的社会化对个体的知识储量、技术水平、价值观和人格规范的塑造和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儿童在学校中有利于他们理解角色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学校中的集体类活动尤其是竞赛类活动利于学生通过他人的评价来纠正自己的行为。 (3)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由一群在年龄、兴趣爱好、地位、价值观等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个体组成的关系相对亲密的群体。这类群体往往是非正式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动性。同辈群体的特征一是有明显非主流性;二是强烈的自我认同意识;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10分) 1. 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 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在1966 年,布雷姆提出了()。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 群体压力理论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 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 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 贝克威茨在1965 年提出了()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 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 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A. 开始运用实验 B. 依靠生活经验 C. 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 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E. 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A. 社会性 B. 需要 C. 外界环境 D. 社会实践 E. 社会化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 A. 报答规范 B. 模仿规范 C. 回报规范 D. 社会世界规范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答案

2018年10月26日星期五整理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1【单选题】与社会经验论阶段相对应的社会心理学发展阶段是()。 A、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B、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C、社会心理学的成熟时期 D、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理想国》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作品?()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阿基米德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古希腊早期的思想家们更多地是讨论()问题。 A、人类的本原 B、植物的本原 C、动物的本原 D、世界的本原 我的答案:D 4【判断题】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认为制度可以改变人。() 我的答案:× 5【判断题】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我的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单选题】塔尔德认为()是社会行为的最终元素。 A、模仿 B、暗示 C、流言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以下哪位?() A、鲍德温 B、冯特 C、塔尔德 D、迪尔凯姆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麦克杜格尔认为人的社会行为的动因是()。 A、情绪 B、逻辑 C、本能 D、制度 我的答案:C 4【判断题】1875年舍弗勒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的社会心理学这个词,他在当时对这个概念的运用和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心理学完全不同。 我的答案:× 5【判断题】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是从19世纪的中叶到20世纪初。() 我的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1【单选题】以下哪一位的主要研究不涉及角色理论?() A、乔治·米德 B、戈弗曼 C、加芬克尔 D、麦克杜格尔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规定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个体 B、群体 C、组织

《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05年11月 一、单项选择题(26~125题,每题0.75分,共75分。 38、( )不是社会感染的特点。 (A)全面性 (B)双向性 (C)接收的迅速性(D) 爆发性 39、( )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 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的努力,加大工作投入。 (A)行动者(B)内控者(C)外控者(D) 评价者 40、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 ) (A)隐藏自我 (B) 自我抬高(C)形象塑造(D) 自我暴露 41、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 (A) 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B) 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C) 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D) 期待 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42、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是外因单一因素引 起,而兼有二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 ) (A)成败归因(B)稳定归因(C)综合归因(D) 不可控归因 43、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 作或活动的效率,这是( ) (A)结伴效应(B)观众效应(C)比较效应(D) 淘汰效应 44、态度的内化是指()

(A)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并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B)个体采用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C)个体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 他人一致(D) 个体以理智与情感,即认知和情感为基础习得一定得态度 45、试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F.奥尔波特(B)勒温(C)特里普力特(D) 麦独孤 46、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得关系是( ) (A)指数关系(B)线性关系(C)U型曲线(D) 倒U型曲线 47、()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A)社会动机(B)社会态度(C)价值观(D) 社会知觉 48、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 ) (A)印象地位(B)角色的期待(C)基本规范(D) 评价标准 49、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A)社会地位(B)社会认知(C)社会情感(D) 社会意识 二、多项选择题(126~150题,每题1分,共25分。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29.问卷法的主要特点是()。 A.标准化程度高B.成本低C.收效快D.可以直接收集数据 130.婚姻的动机有()。A.经济 B.繁衍C.承诺 D.爱情 131.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

(全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社会心理学(一)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浙江省 2018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 002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归因问题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 A. 结构过程 B.个体过程 C.人际过程 D.团体过程 2.认为人类行为都是由本能决定的心理学家是【】 A. 麦独孤 B.冯特 C.弗洛伊德 D.荣格 3.“我一生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对人类行为加以控制”,这句话反映了 ________的观点。 【】A. 人本主义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主义理论 4.在理解行为的途径上,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比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更强调【】 A. 心理状态 B.人格特质 C.行为预测 D.社会变量 5.强调个体的行为由其社会角色提供的理论是【】 A. 角色理论 B.诱因理论 C.生物理论 D.认知理论 6.以下选项中不是学习理论的特点的是【】 A.强调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而来 B.倾向于将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外在环境 C.只想解释外表的行为 D.强调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 7.一个长相漂亮的人往往在大多数方面都被别人作较高的评价,是由于________的作用。 1

【】A. 正性偏差 B.晕轮效应 C.整体印象 D.第一印象 8.“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是指【】 A. 自我图式 B.自我概念 C.自我觉知 D.自我确认 9.以下选项中关于“自我检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B.故意低估自己的成就和贡献 C.为自己预期的失败事先准备理由 D.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检讨 10.我们常常认为毛泽东有魄力、有勇气、百折不挠,这实际上指的是一种【】 A. 个人图式 B.团体图式 C.角色图式 D.自我图式 11.根据 Kelly 的三维归因理论,如对张三打李四这件事进行归因,则李四是【】 A. 内因 B.刺激物 C.行动者 D.环境背景 12.以下关于遗传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遗传决定个体人格发展 B.环境提供发展空间 C.环境能改变遗传因素 D.遗传和环境互不干扰 13.Kelmen 认为,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是【】 A. 服从——认同——内化 B.认同——服从——内化 C.内化——服从——认同 D.服从——内化——认同 14.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说服效果的情境方面的因素的是【】 A. 卷入程度 B.吸引力 C.可靠性 D.分散注意 15.认为偏见是由个体内部发生、发展的动机性紧张状态引起的,这是________理论的观点。 【】A. 团体冲突 B.社会学习 C.认知 D.心理动力 16.以下选项中属于态度的间接测量方法的是【】 2

尔雅超星《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讲解.doc

尔雅超星《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 姓名:班级:成绩:98.0分1 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强调在()指导下研究1.0分 ?A、 马克思主义 ? ?B、 纳粹主义 ? ?C、 实验 ? ?D、 计划 ?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1985年的五一九事件反映的是()影响1.0分 ?A、 观众效应

? ?B、 集群行为 ? ?C、 社会惰化 ? ?D、 去个性化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2010年幼儿园和小学出现的弑杀儿童的案件属于什么攻击行为1.0分 ?A、 反社会的攻击行为 ? ?B、 社会认可的攻击行为 ? ?C、 亲社会的攻击行为 ? ?D、

无意识行为 ?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 根据角色扮演者他最终要达到的意图表现性的角色和() 1.0分 ?A、 成功者角色 ? ?B、 领悟性角色 ? ?C、 理想性角色 ? ?D、 功利性角色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 男女除了个性跟行为方面的差异之外,还有重要的一个方面是()1.0分 ?A、

体力 ? ?B、 智力 ? ?C、 情商 ? ?D、 速商 ?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6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青春期的少年处在()的认知危机阶段1.0分 ?A、 勤奋对自卑 ? ?B、 角色认同对角色混乱 ? ?C、 亲密与孤独 ?

主动对内疚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7 恐怖主义和恐怖事件的关键就是一个()过程 1.0分 ?A、 认知 ? ?B、 行为 ? ?C、 群体 ? ?D、 决策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8 《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意识概念的科学家是()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