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1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1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1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小学语文第七册高效课堂导学案

教学思路(纠错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感受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学习重点: 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链接: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亩左右的河面,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在早晨飞出觅食,至傍晚归巢;而灰麻鹤正好相反,是晚上飞出觅食,天亮时归巢休息。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现在大榕树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它的南面50米处建有观鸟楼,能够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等。 预习任务: 1、能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认真预习的孩子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说一说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4、你能收集到关于鸟的天堂的图片或资料吗?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生字词? 2、讨论交流: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什么时候去的?看到的景象一样吗? 3、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这到底是棵怎样的树呢?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闯关练习: 1、照样子积累词语 A、白茫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许很多多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C、商量商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2、我能把他们送回家。 展示裂缝颤动陆续留恋茂盛

名著推荐与阅读 《水浒传》导学案及答案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 一、目标导学 1.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初步学会读整本书,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2.了解小说作者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主题。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厮.()聒.噪()腌臜 ..()臊.子()眼棱.()磐.儿()钹.儿()铙.儿() 赊.()趱.行()嗔.怒()恁.地() 怨怅.()逞.辩()罗唣.() (2)解释下列词语。 文书:懦弱: 苦楚:高抬贵手: 唱喏:诈死: 2.阅读“附录有关资料”。 (1)《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朝代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小说。 (2)《水浒传》是以________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__________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____________,歌颂了____________。 (3)郑振铎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学研究》中曾以一条弧线表示《水浒传》的结构。这条弧线以____________为起点,步步上升,至梁山英雄排座次到达顶点,此后便逐渐下降,至____________降至终点。 3.三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1)速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理出小说故事情节。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2)速读《智取生辰纲》,理出小说故事情节。 总揽全文故事情节:从人物活动看,可分为和两部分;从人物矛盾看,第一部分主要写的矛盾,而第二部分主要写的矛盾。如果从杨志一方的角度编拟本文提纲,讲讲杨志的故事,你可以这样编写:杨志慎押生辰纲→ →→→杨志误失生辰纲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合作探究。 1.感知全书。 (1)补全回目。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Module 1 Unit 1 导学案

Module 1 How to learn English Unit 1 Let’s try to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 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一、listening Task one: listen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1. What are they going to talk about? A. ways to study English B. ways to learn Chinese C. ways to speak English 2. Do you need to understand every word? A. Yes, I need B. No, I don’t C. I don’t know 3. What can you know through reading? A. I can know a lot about English B. I can know a lot about the world C. I can know a lot about the word Task two: listen again and complete the table. Work in pairs. Talk about problems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give advice. 二、

练习 一、短语翻译: 1.欢迎回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英语的好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让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尽力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尽可能多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何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忘记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做某事是个好主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怎么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听收音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有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对···也是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逐步认识 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信给某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同意某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表示建议的句型结构) 1.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总是说英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我们试着尽可能多地说英语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要忘记把正确答案写在错误的旁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天大声拼读新单词是个不错的主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收音机怎么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为何不试着找一些英文笔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Writing. Mark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给他一些建议。 文章包括:Mark 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你给他的建议,注意人称、时态。(写在作文本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儒林外史导学案第一课时-.docx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儒林外史》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小组:姓名:等级: 【课标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 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 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 言。 【学习目标】 大体了解作者、作品。 【自读感知】 自读学案与名著,了解作者简介及作品基本内容。 资料链接: 一、关于作者 吴敬梓( 1701— 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 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科第家声从来美”的科举世家。曾祖一辈,兄弟五人,四人中进士,曾祖父吴国对是顺治十五年( 1658)殿试第三名,俗称探花,官至翰林院 侍读,提督顺天学政。祖父一辈,族祖父吴晟是康熙十五年( 1676)进士,吴昺 是康熙三十年( 1691)殿试第二名,俗称榜眼。但到了父辈逐步中落,父吴霖起, 拔贡,曾为赣榆县教谕,是个清贫的学官。二、结构 现在通行的《儒林外史》共有56 回。对于它的结构,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总体上看来,整部书是一个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构。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可以看做是总纲,点明主题和创 作意图;第 56 回则借“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从第二回到第五十五回是书的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从明宪宗成化(1465— 1487)末年写到神宗万历二十三年( 1595)为止,一百年间几代士人风 格迥异的命运遭际。这一部分与其他长篇小说不同,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人公,往往一回或者几回描写一个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互为引子,像串糖葫芦一

最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及答案(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情节发展脉络,积累字词 2、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3、认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以及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重点难点 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认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以及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学法指导 1、提前预习,结合注释并利用工具书扫除语言障碍。 2、了解小说情节,感知人物性格。 3、结合课后练习,思考小说主题。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代表作《水浒》。《水浒》是一部著名的描写农民革命的长篇小说,作者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水浒》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队伍的产生、发展和失败过程。它愤怒地揭露了朝庭的腐败和官吏豪绅的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也具体描述了起义军失败的悲惨结局。 二、作品简介 《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水浒》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高俅仍不死心,于是他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

《水浒传》导学案

名著《水浒传》导学案 班别: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主要故事情节。 3、初步评价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倾向。 自学导读: 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代)人.作为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_________体小说,《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___到___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________”主题. 2、好汉们大都有着自己的辛酸史,他们是被逼无奈才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的,这恰好印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 ”的真理。在梁山,不论是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弟,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高低,表达了人们对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美国女作家____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就定名为”______________ ” 知识点二名著人物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请说出他们的姓名、绰号、性格特点及与人物相关的主要故事情节. 1、宋江绰号:性格: 故事情节: 2、吴用绰号:性格: 故事情节:

3、林冲绰号:性格: 故事情节: 4、鲁智深绰号:性格: 故事情节: 5、武松绰号:性格: 故事情节: 6、李逵绰号:性格: 故事情节: 练习: 1、文学名著中,一些极富个性特点的人物绰号常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水浒传》中的“花和尚”和“智多星”分别指的是 和。 2.你知道《水浒传》中鲁提辖在解救了金氏父女之后,又在野猪林解救了谁吗?你还能概括一个与之被解救之人有关的故事情节的名称吗?请在下面填空:被解救的人:故事情节名称: 3.《水浒传》中的好汉各怀绝技:“豹子头” ____善用枪;“小李广” ____善用箭;智多星吴用善 ____ ;黑旋风李逵善用 _;阮氏兄弟善 ____ ;鼓上蚤时迁善 ____ ;神行太保戴宗善 ____ 。 4、写出下面人物的绰号 小李广——青面兽—— 九纹龙——豹子头—— 行者——黑旋风——

四年级下册英语Module1_unit1_London_is_a_big_city.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英语导学案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课题:Module1 unit1 London is a big city. 奋斗目标:1、能正确认读新单词。 2、掌握重点句型:”This is...?””It’s...?” 重点:文中涉及到的重点单词。 难点:运用重点句型:”This is…””It’s...?”介绍景物名称及特点。 学法指导:讲解,小组合作练习 预习案:英汉互译 1.城市____________ 2.whose____________ 3.美丽的____________ 4.close____________ 5.船 6.queen____________ 探究案:1.It’s a book about London.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about “意为:____________ 2.Is it your house?意为: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一个一般疑问句,作肯定回答为Yes, .否定回答为____________ 3.Whose house is it ?句中whose 意为_____________ .就某一物品是谁的进行提问,后接名词。 例如:Whose pen is it?这是谁的书? 4.It’s the Queen’s house.本句中Queen’s意为__________像这样的用法, 例如:这是汤姆的书。 This is __________book. A.Tom B.Tom’s 巩固案:单项选择 ()1.It’s a book_________English. A、with B、about C.to ( ) 2.It’s_________house. A、Amy B、Amys C. Amy’s ( )3.-----______house is it? -----_______It’s the Queen’s house. A、Who B、Whose C.Who’s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高效课堂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0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部分同学对语文的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低段的学习重点是识字写字,从课外书的阅读情况看,孩子们的识字量还不错,但需要继续加强写字习惯的培养,尤其是笔顺的正确把握,书写姿势的养成,及看完整的字、词、句再书写的习惯。班中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什么上课的意识,听课习惯比较欠缺,也不能自觉完成作业。这些孩子纪律涣散,往往比较自私、娇气,卫生、学习等都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常规方面还要继续加强。另外,学生整体来说不够静心,这一点在做题时尤为突出,往往不看题目就动笔做题。这个坏习惯需要花时间好好改正。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四、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能按顺序熟练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并初步掌握大写字母。 3.初步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二)识字与写字

《水浒传》名著阅读学案(人教版九年级选修导学案)

《水浒传》名著阅读学案(人教版九年级 选修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课型阅读教学课授课时间2010.11序号 【作者简介】施耐庵(约1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 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 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 《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 【作品简介】《水浒传》以梁山泊起义叙写了农民反封 建斗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 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出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 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 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 斗争。写起义发生是“乱自上作”。统治者上起皇帝、大臣,下至地方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乃至吏役狱卒,全国上下,朝 廷内外,形成统治网,公然用恶。像梁中书两年就搜刮几十 万贯给丈人蔡京庆贺生日,贿赂公行;高俅为报私仇迫害王进,为高衙内霸占人妻而害林冲,逼得本不想反的人不得不反,揭示出起义发生的真正原因是“官逼民反”。小说真实

地叙写了起义斗争的发展过程:从个人反抗到集体反抗,从 分散斗争到有组织斗争,规模从小到大。鲁智深、林冲、武 松等开始都是个人抗争,只为逃避官府缉捕而找安身立命之地;虽有梁山、二龙山、桃花山等许多山头,但彼此孤立, 不能抵御逐步升级的官府“进剿”;晁盖、吴用、宋江上山 以后,以梁山泊为中心,联合各山头,形成强大统一的组织,取得大规模战争的胜利,挫败官府和朝廷的“进剿”,揭示 出农民革命斗争的规律。小说还叙写了起义的失败结局。梁 山英雄排座次后,“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哥弟称呼, 不分贵贱”的要求已经实现。农民革命的平等、平均主张, 使斗争只能有三种前途:一是像方腊称王后被镇压;二是像 李逵说,夺位自己当皇帝;三是像宋江“全伙受招安”。受 招安有总结农民革命经验教训,探索出路和寓意。宋江受招 安后,朝廷想“尽数剿除”,派去征辽、征方腊,梁山好汉 死伤离散,剩下的宋江、卢俊义、吴这样领袖人物,也被御 赐药酒毒死或伤心自杀。一场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起义,108位英雄只落得风流云散的悲剧结局。对这一英雄悲剧结局,学术界有不同说法,但对施耐庵总的思想倾向却看法一致:揭露批判封建统治的罪恶,赞扬颂美梁山英雄的反抗斗争。 【书名由来】《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 之一。该书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所起。作者

module12unit1 导学案

九年级英语上Module 12 Summer in LA导学案Unit 1 Y our host family6 is meeting you at the airport 课型:listening and speaking 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掌握Unit 1的词汇;基本理解和掌握主谓一致。 2.语言技能目标: 在询问、介绍及描述事情的交流中能做到主谓一致。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充分设计并安排好自己的假日之旅。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谓语动词与前面的主语一致。 2.教学难点:在询问、介绍及描述事情及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做到主谓一致。【导学过程】 一.After listening: Fill in the blanks The ___ ________ team gets a special ______. Their prize is going to ____ . Their travel is _____, their _____________ is with American families, and their ______ ______ is 100 dollars each. Lingling and Daming are doing an _______ _______. Betty and Tony are watching Crazy Feet ______ its latest CD. 二、找出对话中的重点短语: 1. 有点紧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班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学校颁奖(活动)______________ 4. 特约嘉宾_______________ 5 超级歌迷_______________6.热烈欢迎___________________ 7.. 乘飞机去…______________8. 零用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每人一百美元__________10. 上英语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接待家庭______________12. 在机场…____________________ 16好消息______________ 18. 别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重点用法解析 1.进行时表达将来的句子: ?You are flying to Los Angeles! ?Lingling and Daming are doing an English course. ?You are coming to watch Crazy Feet record its latest CD. 2. family作主语的时候,要根据其意义判断谓语动词的单复数: Our family is a happy family. My family are all having breakfast. 3. news为不可数名词。例如:一条好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at ____________ it is! A. good news B. a good news 4. shorts, sunglasses, trousers作主语,谓语动词要用复数。 例如: My sunglasses are on the table. (你能想到的单词还有哪些?) 5. hair是不可数名词,谓语动词是单数。 My hair ______ very long. Some of her hair _______white. 四堂堂清 1. Your accommodation __(be) with American families. 2. The group ___ (be) very popular. 3. Everyone in my family __ (be) a huge fan! 4. My jeans ____(be) too small. 5. My sunglasses ____ (be) very old 6. Your pocket money ___ (be)100 dollars each. 7. My new trousers ___(be) a bit tight. 8. The whole class __(be) just behind us. 【达标检测】根据提示填空 ?The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e. 他们将给予我热烈的欢迎。 ?我很高兴今天能给你们作报告。I _____________ to give a talk to you. ?我妈妈下个星期将要飞往美国. My mother ______ America next week. ?我将去机场接你。I will meet you ________________. 这有一条好消息给你们。Here is __________ for you, ? 1. 请热烈欢迎我们的英语老师。(give a warm welcome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很高兴今晚去听音乐会。(be pleased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打算乘飞机去英国。(fly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明天你的寄宿家庭将到机场接你。(host fami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as a stude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典汇编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 全套精典汇编

目录 1 山中访友 (1) 2* 山雨 (5) 3* 草虫的村落 (8) 4* 索溪峪的“野” (11) 词语盘点 (14) 口语交际.习作一 (14) 回顾.拓展一 (17) 5 詹天佑 (18) 6 怀念母亲 (21) 7*彩色的翅膀 (24) 8* 中华少年 (27) 词语盘点 (29) 口语交际.习作二 (30) 回顾.拓展二 (33) 9 穷人 (35)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39) 11.唯一的听众 (41) 12*用心灵去倾听 (43) 词语盘点 (45) 口语交际.习作三 (45) 回顾.拓展三 (47) 13 只有一个地球 (48) 14* 鹿和狼的故事 (50)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52) 16* 青山不老 (54) 词语盘点 (56) 口语交际.习作四 (56) 回顾.拓展四 (59) 17 少年闰土 (60)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62) 19* 一面 (65) 20* 有的人 (67) 第五单元词语盘点 (69) 回顾.拓展五 (71) 口语交际.习作五 (72)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75) 【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 (78)

与诗同行 (80) 21 老人与海鸥 (84)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87) 23 最后一头战象 (89) 24* 金色的脚印 (92) 第七单元词语盘点 (94) 回顾.拓展七 (95) 口语交际.习作七 (96) 25 伯牙绝弦 (99) 26 月光曲 (101) 27* 蒙娜丽莎之约 (104) 28* 我的舞台 (106) 第八单元词语盘点 (108) 回顾.拓展八 (109) 口语交际.习作八 (112)

下名著《骆驼祥子》阅读导学案参考答案

2016级八班名著专题复习 七下名著《骆驼祥子》阅读导学案参考答案 一、《骆驼祥子》概述 (一)主要内容: 本书主要描述了旧时代北平城的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来到北京拉洋车。他自尊好强,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一辆车。他的希望一次一次地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他买车经历了“三起三落”:第一次,他攒了三年钱,买了一辆车,但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车没买上,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用虎妞的钱买了车,虎妞难产死后,他卖了车去安葬虎妞。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整部书在波澜壮阔、曲折动人的故事叙述中,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具有浓郁的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通过写祥子的遭遇,老舍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二)主要人物及性格特征: 祥子:初来北京时,老实健壮,坚忍勤劳,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吃饭,经历了“三起三落”后,祥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虎妞:车主刘四的女儿,长着虎牙,虎头虎脑的女人,管理车间的工人,大胆泼辣且有点变态。她没有嫌弃祥子的贫穷出身,不顾刘四反对,放弃富裕的生活,嫁给祥子,最后难产而死。 刘四:残忍霸道的车主。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为了追求财富,不惜牺牲女儿的青春。因女儿结婚,失去了金钱的来源,就断绝了与女儿的关系。封建思想是他忘记了亲情,最终他也变得孤苦无依。 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人。一个善良、可悲的人物,先是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军官,军官被调走后她又回到了娘家,此时母亲已被父亲打死。父亲酗酒成性,家里没有经济来源,不忍看着两个弟弟挨饿,她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最后被父亲卖到了窑子了,上吊自杀了。小福子所走的路也许就是大杂院里的女孩的必经道路,她们没有过错,但是她们的出身注定了她们的悲惨命运。她的死使祥子彻底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曹先生:受到政治迫害的大学教授。在政治、艺术上并没有高深的见解,不过能把所信仰的那点东西体现在生活小事中,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又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他对于像祥子一样的下层劳动人民表现出一定的关心和同情,不但在生活上帮助祥子,还在精神上鼓励祥子,并给他出一些好的主意。可以说,他是一个较为正直和进步的旧知识分子。 (三)主要事件: 1、祥子绰号来历 2、怒辞杨宅 3、曹家遭险 4、无奈结婚 5、祥子买车三起三落 (四)艺术特色:

《Module1_Unit1》导学案

Module1 Unit1 I want a hot dog , please.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听、说、读、写本单元的单词hamburger /cola /cent /d ollar和句型What d o you want ? I want …… 2、能听懂会说:“What d o you want ?I want …… How much is it ? It’s …”等句子。 3、能会用英语在快餐店点餐。 4、能够用英语讨论点餐和就餐的情况。 二、听读教材P2-3.结合课件把重点单词及短语标出来。 预习学案: 一、自主学习并翻译下列单词和短语: hamburger ___________cola___________ cent ___________ d ollar__________ 热狗 ______________ 三明治_____________ 橘子汁______________ 请用餐____________________ 13.25 美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学: 翻译句子: I want an ice cream. Can I help you ? How much is it ? 知识集中营

课堂检测内容: 一、根据汉语提示写出单词。 1、It ________(看起来) good. 2、I want a _________(汉堡包),pl ease. 3、Please ________(享用)your dinner. 4、The ________(一餐) is very d elicious . 5、One _______(美元) is about seven yuan . 二、用括号内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I want a hot d og and he _____(want) a hot d og , too. 2、-What d oes she _____(want)? -She ______(want) some rice. 3、We want _______(eat) some fish and chips. 4、Is it _______(real) a dog? 过关检测(合上课本试着回答) A: Can I help you? B: Yes. I ___ a hot d og,pl ease.

(完整word版)公开课《水浒传》复习课导学案

《水浒传》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明确考纲要求,明确考查重点与基本题型。 2、探究解题思路,训练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水浒传》:情节(内容),核心人物,作品主题,基本写法特点。 2、探讨《水浒传》中人物语言、行为与性格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或活动环境等来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具:PPT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试题导入 荆门市2018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第一阶段适应性考试名著阅读题目展示; 荆门市2017年语文中考试卷选择题第五题题目展示。 二、考点呈现 1、荆门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呈现 a.命题原则: 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注重体现语文学科与社会实践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b.试卷部分知识点和考点要求提示 考查篇目为《朝花夕拾》《傅雷家书》《西游记》《骆驼祥子》《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海底两万里》《简·爱》。重点考查作品主题、主要情节、主要人物、艺术特色。 2、复习内容: a.整体感知(文学常识、故事梗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b.重难点解析(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主要性格等) c.感悟创新

三、深入探究 (一)整体感知 文学常识(书名、作者、国别、朝代、体裁、作品、绰号等)、故事梗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1)实战演练 1、填空题 a.《水浒传》的作者是,(朝代)小说家,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裁)小说。 b.《水浒传》描写了末年以为首的108位好汉在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c.《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全书的高潮部分是;全书的低潮部分是。 2、选择题 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A、《水浒传》以农民起义为题材,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2017,海南) B、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吴用、魏延、林冲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2017,青海西宁) C、许多经典名著的结构别具特色,例如《水浒传》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情节跌宕但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2017,湖南长沙) D、《水浒传》中的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报,有恩必报,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2017,四川南充) (2)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 ?阅读要细心 ?记忆有方法(表格法、口诀法、分类法等) 如:分类法朝代国内国外 (二)重难点解析 梳理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及性格特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或活动环境来分析人物性格。 (1)实战演练

(完整word)语文高效课堂: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用法。 2.理解赵盾、晋灵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学习重难点】 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用法。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学法设计】 互动法、分析法、讨论法 【本章节概览】 本单元主要学习史学著作及史学思想。编写内容由经典原文、相关读物、大视野三部分组成。“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是《左传》中的著名篇章,文不甚艰,故事生动,剪裁得当,叙事流畅,人物形象饱满,性格鲜明,较鲜明地体现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学习内容及过程】 一、文字层面质疑检查 (一)、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胹_____________蹯_____________畚_____________ 饮____________ 嗾_____________ 獒_____________ 遗_____________箪_____________ 橐_____________ (二)、指出下列活用现象并解释 1.晋灵公不君 2.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3.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4.食之,舍其半 5.提弥明死之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含义 1.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2.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3.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4.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5.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6.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7.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8.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寸否。 9.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10.斗且出。 11.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12.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 (四)、解释下列相同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并指出词性1.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君知所过矣,将改之 2.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3.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4.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5.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五)、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①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②三进及溜 ③子为正卿,亡不越竟 ④反不讨贼 ⑤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水浒传37-40章导学案

《水浒传》名著导学案37-40 【导学范围】《水浒传》第37一40回 【导学目标】 1.读懂《水浒传》中有关人物如宋江的故事。 2.从中汲取积极的精神力量。 【导学重难点】 精读与略读的引领,阅读名著的兴趣的激发 【导入】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欢迎进入名著阅读专题!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阅读名著的方法】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做点读书笔记。 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扩展视野。

【解读课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中考语文命题已经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名著类试题走进了中考。 【资料链接】 1.作家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是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关于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其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2.上回故事回顾: 【预习导学】 1.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解释加点的字词: 【合作探究】 1.交流预习内容。小组合作进行质疑交流、解决疑难。 2.用课文原句填空 梁山好汉在被招安前打了一些漂亮仗,其中有主动出击的,也有被动防御的。请各举一个例子。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学案一:季氏将伐颛臾 【课标要求】 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重视诵读在培养语感、增进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体会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 【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理解“过”“是”“相”“疾”“为”“于”“何”等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能把握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 3.理解本文善用譬喻、层层批驳、逻辑严密的艺术手法,并能运用层层批驳的结构方式进行片段习作。 【课前预习】 二、识记文学文化常识 1.孔子(前551—前479),名(),字(),春秋末期()国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主张仁义、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思想。其学说成为中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极大,被尊称为“圣人”。晚年整理“六经”()()()()()()。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2.《论语》是一部语录体哲理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宋代朱熹把()()()()合称为“四书”。 3.夫子:当时对大夫、老师和()的称呼。 4.自称其名在古代是()的一种表达方式。如:丘也闻有国有家者。称呼别人的名字一般是长辈对晚辈,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5.诸侯的封地叫(),卿大夫的封地叫()。 三、背景介绍 春秋时期,鲁国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把持鲁国朝政多年,鲁国王室日益衰微。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势力强大了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