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_

庐山实习报告

: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2000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

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

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中国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

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①、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

②、草木样方:1米×1米。第一层为野菊花(5%盖度,15厘米高度。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生活型为营养型)。优势种有野古草(覆盖度为60%,高度为30厘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苔草:(覆盖度为10%,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面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鳞毛蕨:(覆盖度为5%,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上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层外植物有:鸡屎藤、苔藓、地衣、野葡萄、牯岭钩儿茶等。建群种为:黄山松、幼苗多、生活度强,比较稳定,层下植物不能取代它。

③、灌木样方:2米×2米。第一层:细齿叶柃(覆盖度为20%,高度为1.5-2.0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二层:中华腊瓣花:(高度1.5米,2株,覆盖度为2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三层:满山红:(高度0.7~1.0米,1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四层:野蔷薇:(高度0.4米~1.2米,11株,覆盖度为1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五层:中华石楠:(覆盖度为5%,高度为0.4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六层:苎麻:(高度0.3米,7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

2、扁柏林——线状植被。

①、样地环境记录:回龙路1060米处,阴坡,坡度40度,地面枯枝落叶较厚。

②、灌木表:样方4米×4米,1个样方内5株,高度2米,实生,年龄5年,生活强度强,分布均匀。

③、扁柏林记录表:

编号植物名称层次高度米胸径厘米枝下高米树冠幅度米实生或萌生生活型年龄物候期附注

中名学名

表1 扁柏林单一扁柏林 30 30 20 2 实生高位芽 30 营养期

④、层外植物记录表:壳状地衣、补生的,也有藤状植物。

(二)、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薄、草质、淡绿色。

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洞、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我们实习所看到的主要是秀峰那一个点。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我们实习主要是到空军疗养院一带观察落叶阔林。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1)乔木:常绿树种有甜槠、青冈栎、白楠等。落叶树种有锥粟、四照花等。

(2)灌木:有细齿叶柃、钩樟、红脉钩樟、山鸡椒等。

(3)草本:主要有淡竹叶、沿阶草等。

三、植被的分布规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1、夏长冬短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环境温暖湿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米(西北坡)或8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

2、夏短冬长的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夏长冬短向夏短冬长的过渡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四、开发利用: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许多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

“匡庐高起嶙峋,翠拥连峰倚断云”。庐山的秀美,离不开她那丰茂的植被,那暮春悦人心目的新绿,盛夏如潮似梦的花云,金秋染尽层林的霜叶,严冬傲雪竞翠的青松。—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丽、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庐山土壤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3、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3

日期:2002年8月3日(阴、雨、晴)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3 土坑类型:对照剖面

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地形部位:山麓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地下水位:低

母质:冲积物+砂岩指示动植物:毛竹子、灌丛、草木

排灌情况:良好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枯枝落叶层Ah有机质层发生层剖面深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 PH值

AoAhB1B2B3Bc 0-77-4141-7070-9191-

140>140 5YR4/25YR5/47.5YR5/67.5YR6/85.5YR5/8 暗灰棕紫棕淡棕暗黄橙淡棕红中粘中重粘中粘轻粘中重粘团粒块状块状块状棱柱状润润潮润潮润潮潮松紧紧紧很紧很多多少无无多多少无无无无 5.15.45.15.15.4 ;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4

日期:2002年8月3日(阴、雨、晴)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4 土坑类型:对照剖面

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地形部位:山麓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指示动植物:纯柳杉林

排灌情况:良好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1Ao2AhABB1B2B3 发生层剖面深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 PH值

Ao1Ao2AhABB1B2B3 0-33-77-2323-3838-5353-

71>71 7.5YR4/47.5YR3/47.5YR5/610YR5/82.5YR6/6 暗棕棕淡棕黄棕淡黄棕较粘较中粘较中粘中粘重粘团粒小团块小团块小团块团

块湿潮潮潮潮潮湿松松松松紧多多多多多很多多多多多无无 5.45.55.65.75.8

由表3和表4可知,山地黄棕壤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有机质全氮量含量较高。这说明,山地黄棕壤,随气候的冷湿,生物小循环的速度减缓,水解性酸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换性酸明显降低,代换量不高,吸收性复合体不饱和度达80%以上。土壤酸度以活性铝为主。

4、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现以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5

日期:2002年8月6日(阴、雨、晴)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5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50米,海拔200米处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棕壤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指示动植物:黄山松、灌木、草本

排灌情况:良好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AhB1B2 发生层剖面深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 PH 值

AoAhB1B2 0-77-2828-68>68 7.5YR2/27.5YR5/610YR5/8 黑棕淡棕黄棕中粘中重粘重粘(有石砾)团粒小团块团块潮潮湿湿松紧紧多少少很多少很少无无 5.55.35.3

由表5可知,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合;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

远比前述土壤为多。

(二)、非地带性土壤

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现以大月山水库下游海拔1100米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6

日期:2002年8月6日(阴、雨、晴)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6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50米,海拔200米处地形部位:水库下游

土壤名称:山地草甸土地下水位:高

母质:坡积物指示动植物:灌木、莎草、箭竹

排灌情况:周期性滞水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AhAh1J 发生层剖面深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 PH 值

AoAhAh1J 0-66-2929-61>61 7.5YR4/47.5YR2/210YR5/2 棕黑棕灰黄棕轻粘中重粘中重粘团粒小团块块状-棱柱状潮潮湿湿很松稍松紧很多多中少很多多少无无锈斑无无无 5.25.65.5

由表6可知,山地草甸土的粉砂粒和粘粒含量均较高,特别是表层,随深度增加,粘粒下降,这可能由于表中矿物粘化过程相当快,但小于1微米的粘粒含量,除表屋外,均较其它土壤偏低。

2、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

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3、古红土

古红土在我们8月2号实习的那个点上有出现,它分布在海拔1088米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草丛。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地壳运动抬升的结果。第三世纪来,庐山气候湿热,风化壳粘粒含量高,较粘重,挡水效果明显,水只能从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动,形成还原环境,氧化铁还原,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溶解性强,二价铁流去,颜色变淡,初步的网纹层为白色。另外,在1000多米还有网纹层,说明这是庐山在抬升过程中形成的。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I

日期:2002年8月2日(阴、雨、晴)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I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简易公路去植物园小路50米海拔1088米处。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棕壤+埋藏古红土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古红土指示动植物:松木、灌木、草本

排灌情况:良好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hABBB1B2 发生层剖面深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 PH值

AhABBB1B2 5-2525-4343-7878-

95>95 5YR5/25YR4/65YR5/85YR6/82.5YR5/8 灰棕红棕淡红棕暗黄橙淡棕红轻粘中粘中重粘中重粘重粘团粒小团块团块块状大块状润润潮潮湿潮润潮润很松稍松稍松很紧很紧多多中少少很多多中中少无无无 5.25.55.35.55.4

由表I可知古红土的典型特征是有网纹层。

三、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庐山在“中国土壤区划”中,属于中国红壤及黄壤带中的华中山

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区。400米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积阶地为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域;400--1200米之间山坡地带,为黄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为山地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区域。

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地貌实习。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

一、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6、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二)、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三、谷地地貌类型:

(一)、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

(二)、形态: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

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

2、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三)、宽谷和峡谷的比较

1、宽谷是早期发育的老河谷,发育时间较长,它是在地壳稳定、地势低矮的条件下形成,说明宽谷形成之时的当日庐山,高度比现在低矮得多。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2、峡谷是年轻河谷。是在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复活下切而成的,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3、从宽谷的高度和峡谷的下切深度表明,庐山上升量由中部向东北部递减。

4、庐山之北的平原地带,由于地壳下沉,河流下切成为沉溺河谷,有的河段被长江的河漫滩或自然堤隔开而成为湖泊,如九江附近的八里湖、甘棠湖、白水湖等。

5、庐山河流带出的物质出山后,在出口外围堆积成扇形地,这些古扇形地受切割后,成为阶地状,约有3级。三、河流袭夺

1、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证据:

①、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②、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

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

2、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三叠泉袭夺河:原来的青莲寺河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河流溯源侵蚀,袭夺了青莲寺谷,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青莲寺谷上溯2公里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秀谷。

3、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三]、结束语:

——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世界性价值给予的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巢湖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绪言: 我们于5月10号下午2点多从学校坐车出发,前往我们第一个实习地巢湖北部地区,下午4点30左右到达我们的驻地7410工厂。当天没安排实习内容,从11号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实习内容。我们此次实习分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从5月11-14号在巢湖实习,15号前往江西庐山,16号-19号在庐山实习,20号返校,整个实习内容结束! 一、实习目的和内容 1、通过对巢湖、庐山的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来培养培养我们用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2、并通过这一实习,要求学生熟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 3、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态度,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献身祖国地学事业的崇高革命情操。 二、巢湖 1、通过实地观察学习,验证巢湖地区背斜、向斜及断层的构造形态及其原因; 2、学习一些特殊地理景观的形态及其成因,如鹅头岩,金银洞; 3、了解巢北地区地质发展史; 4、在紫薇洞景区观察喀斯特地貌 三、庐山 1、地貌: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庐山的大概地貌特征,进而分析一些地貌的成因,如: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等;

2、植物:识别庐山地区植被,并采集植物标本,学习该地区的植被类型,制作植物标本; 3、土壤:通过挖土壤剖面,从土壤的成土因素方面分析庐山土壤种类,并了解关于土壤剖面的基本信息; 4、人文:了解庐山的文化发展状况,对其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及商业文化发展做进一步了解 二、实习队的组成 此次实习,实习队由10级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学2个专业共117人组成,由戴主任、丁老师、钱老师、王老师、金老师五人带队,每班根据情况6~7个人一组进行分组,我班44人分了6组,我们组由7人组成,组长王胜利。 三、实习内容、时间、路线、安排。 1,、此次野外实习时间为10天,实习内容及路线如下安排 巢湖: 11号:从驻地出发,绕麒麟山走一圈—狮子口—麒麟山东坡采石厂—鹅头崖—麒麟山山顶—沿公路返回。 12号:从驻地出发—小凤凰山——朝阳山西北坡采石厂—平顶山—水泥厂坐公交返回。 13号:从驻地出发—皖维集团—马脊山西坡—比 喻府大村向斜—金银洞—返回。 14号:从驻地出发—王乔洞—紫薇洞—返回。 15号:早山8点从巢湖出发前往庐山,火车路线—巢湖—合肥—安庆—九江,从九江火车站坐汽车到庐山—山脚—山上牯岭镇—长城宾馆(晚上7点)。 庐山:

有关庐山药学实习报告5篇

有关庐山药学实习报告5篇 庐山药学实习报告1 来到了这里,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曾经学习过的东西,发现有很多知识是课本不能给予的。对于我这个只有两年学习药品经历的学生来说,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畏惧。第一次穿上白衣看着镜中的我,心底的那份坚定与自信犹然而生! 从第一天到中成药房转科,到现在在中草药房帮忙,我的心里还对很多事物充满着新鲜感和好奇心。记得第一次对着满室的中药让我想起了古代的药房,抽拉式的药箱,称药的戥子,熟悉的药材名,甚至不时的捣药声,一切都向我展示着草药的神秘,我喜欢这个地方。从当初老师抓一副药而我称出一味药的无奈到单独完成一张处方的从容,我得到了太多东西。记得第一次体会到取错药的尴尬,将后下的砂仁一股脑的分到群药里,然后被查药的老师纠正,又重新分发。 中草药房的工作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交到患者手中的每付药是整个中药房所有人共同劳动的结果。实习快一年了,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团队协作的优势,学会与人配合,学会条理分明不慌不忙工作的态度,牢记并严格执行流程的各个环节。也是在这,我受到了教育,开始关注细节,想干好并达到熟练必须发现细节,刻意练习,需要认真用心去学。学会观察,细心从容,这就是我学到的。通过这么多天的忙碌,才知道药学工作的不易。我觉得药学工作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且同样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 1.思想素质:要教育和培养每一个药学人员热爱药学工作,献身药学事业,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医德修养:真诚坦率,精神饱满,谦虚谨慎,认真负责;要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 2.专业素质:药学人员要对病人极端负责,态度诚恳,和蔼热情,关心体贴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细致的身心护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

庐山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_

庐山实习报告 :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2000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 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

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中国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

庐山实习报告——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庐山植物地理的野外综合实习,了解亚热带区域的常见植物种类及其地理分布,掌握固定样方调查方法,熟悉了植物群落的识别方法。 二、实习内容 1、参观庐山植物园了解并记录50余种植物的科属种,以及外部形态。 ①水杉:杉科,水杉属 ②马醉木:杜鹃花科,马醉木属 ③糯米条:忍冬科(产于江南,我国特有) ④肉花卫矛:卫矛科,卫矛属,产地我国南方 ⑤天目铁木:桦木科,用作木材,产于浙江天目山 ⑥结香:瑞香科,结香属,用作药用、纤维、观赏 ⑦普陀鹅耳枥:桦木科,鹅耳枥属 ⑧鹅掌楸:木兰科,鹅掌楸属 ⑨金缕梅:金缕梅科,金缕梅属,药用观赏 ⑩小蜡:木犀科属,分布于江南,我国特有 11海南粗粝:三尖杉科,分布于江南,我国特有 12四川山矾:山矾科,山矾属,江南及台湾,可作油料 13油茶:山茶科,分布于江南,我国特有 14四照花:山茱萸科,分布于长江流域 15红皮糙果茶:山茶科,山茶属,观赏 16山茶花:山茶花,山茶属,观赏 17红毒茴:木兰科,分布于贵、鄂、湘、华东,我国特有,药用,观赏,芳香,有毒18具柄冬青:冬青科,药用,分布于辽、皖、赣、浙、湘、鄂,我国特有,药用19庐山忍冬:忍冬科,我国特有,南方 20多花泡花树:清风藤科 21大青:马鞭草:大青属,分布于南方 22枫香:金缕梅科 23猫儿刺:冬青科,冬青属,分布于南方 24豪猪刺:小檗科,小檗属,提取黄连素,药用 25皂荚:豆科,产地南方,药用

26山胡椒:樟科,山胡椒属,分布于江南,北方,日本、朝鲜、越南27青钱柳:胡桃科,分布于华东 28猴头杜鹃:杜鹃花科,杜鹃花属 29老鼠矢:山矾科,山矾属 30百合花杜鹃:杜鹃花科,杜鹃花属 31伞形绣球:虎耳草科,绣球属 32微毛柃:山矾科,柃木属,江南、东南 33日本香柏:柏科,崖柏属 34罗汉柏:柏科,罗汉柏属,日本 35青灰叶下珠:大戟科,叶下珠属,药用 36牯岭山梅花:虎耳草科,山梅花属,江西,观赏 37匍地龙柏:柏科,圆柏属,栽培变种,观赏 38金星桧:柏科,桧属,栽培变种,观赏 39线柏:柏科,扁柏属,栽培变种,日本,观赏 40金球桧:柏科,圆柏属 41紫藤:豆科,紫藤属 42云锦杜鹃:杜鹃花科,杜鹃花属 43龙柏:柏科,圆柏属 44阔叶十大功劳:小檗科,十大功劳属,药用观赏 45交让木:交让木科,虎皮楠属,长江以南 46鹿角桧:柏科,圆柏属,栽培变种 47青杆:松科,云杉属,华北、木材,工业原料 48南方铁杉:松科,铁杉属,江南、日朝,木材 49匍匐栒子:蔷薇科,栒子属 50红豆杉:红豆杉科,红豆杉属,裸子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51银木荷:山茶科,江西,湖南、广西、西南 2、植物群落调查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庐山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报 告 书 二〇一七年六月 淮阴师范学院城环学院

庐山地区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1503班殷昌军 学号:2015110313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断块山,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型,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8m,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m,属于中山类型。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留下了许多自然地理遗迹。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它具有中山地地貌特征,亚热带山地地貌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等特点,故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自然地理实习地点。 一、实习计划与安排 实习时间:2017年6月18日-2017年6月24日 实习地点:庐山地质公园 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使每个同学对庐山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因子及综合体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掌握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对地球人类的重要性。 2、要求识别庐山地区的地貌类型、形态、分布及其发生发展演化规律,初步掌握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学会地质地貌剖面图判读。 3、了解庐山地区的鮮明山地气候特色和小气候特点,土壞、植被的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认识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和发生过程,初步掌握土壞野外调查方法,识别地带性代表植物、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了解各类植物群落结构、生态特征及植物群落的演替,学会采集主要自然地理因素的相关标本。 4、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及地图信息的野外表达,认知自然、人文地理、资源环境等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反演。 5、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开阔眼界,了解祖国的丰富物产资源,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深化学生的专业热情。 实习工具:地质罗盘、地质锤、铁锹、测绳、望远镜、野外记录本、记录笔 实习计划: 1、观察狮子洞喀斯恃地貌,抵达庐山。 2、观察了解庐山地层与地质构造基本轮廓,观察侵蚀地貌,观察黄山松林和落叶阔叶群落,学习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观察窖洼的形成及形态特征;了解剪刀峡的形成及形态特征;小夭池洼地及小天池谷地的形态特征于成因和小天池沼泽土遗迹;王家坡一带岭谷地貌形态及成因,大坳冰斗;了解地质图的野外判读。 3、观察西谷形成、岩性、构造、与地貌发育关系,观察河流袭夺现象与侵蚀裂点;观察重力地貌、峡谷地貌、构造地貌、峰林地貌、夷平面地貌等,山下土壤分布规律,认知不同地貌的地理信息表达。 4、观察芦林盆地地形,掌握土壤、植被分布;观察山地黄棕壤土壤剖面,了解山区河流水文特征;观察柏林、常绿阔叶混交林,继续植物群落样方和无样方调查,了解地理信息方法的景观生态学应用。 5、沿途观察植物,在植物园中识别多种植物;观察山地黄棕壤土壤剖面;观察含鄱口山顶

庐山实习报告

地理学综合实习报告

目录 一、庐山实习简介 (3) 1.1.实习概况 (3) 1.2.庐山自然地理与人文概况 (4) 1.3.庐山地质地貌概况 (4) 地质概况 (4) 地貌概况 (5) 二、地质基础与构造地貌 (6) 2.1褶皱构造地貌 (6) 2.2单斜构造地貌 (8) 2.3断层构造地貌 (10) 三、流水地貌 (12) 3.1谷地地貌 (13) 3.2河流袭夺 (14) 3.3裂点 (15) 四、冰川地貌 (16) 4.1庐山冰川的学术争议 (16) 4.2“疑似冰川物质”介绍 (16) 4.3我看庐山冰川 (18) 五、植被 (18) 5.1庐山植被概况 (18) 5.2实习所见植被 (19) 六、土壤 (20) 6.1庐山土壤概况 (20) 6.2实习所见土壤 (21) 七、资源与环境 (22) 7.1资源与环境 (22) 7.2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23) 八、总结与收获 (24) 附录 (25)

一、庐山实习简介 1.1. 实习概况 实习目的 1.将课本理论与实际地理实体和对象对照,用理论解释实际,通过实践及调查以理解和丰富理论 2.通过实地考察,与地形图等工具的利用,为学习地理学其他知识打下扎实基础 3. 锻炼学生野外实习的能力与 素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地理工作打下基础 实习时间:2013年9月2日—2013年9月13日 地点:庐山北部地区 实习内容: 此次我们在庐山实习的主要内容为庐山的地质基础与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植被类型及分布、土壤及其分布规律、庐山资源与环境等。 实习路线

1.2. 庐山自然地理与人文概况 庐山地区北至长江,南至星子县,东到鄱阳湖东岸湖口县,西至瑞昌县。气候上属于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其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约10℃,空气中水汽充足,云雾天气多,降水丰沛,通常夏短冬长,春长于秋,且山地气候明显;在地势上属我国第一级阶梯;地貌上属上江中下游平原区,地势平缓,水网密布,植物葱郁,土壤肥沃,为富饶的鱼米之乡。 庐山是断块作用形成的地垒式褶皱山体。山峰险峻、怪石集聚,峰岭景观构成极富观赏性的旅游资源。庐山的人文胜迹,遍布山上山下,并呈现出山上近代为主、山麓古代为主的特色。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珍贵的诗篇,给庐山增添了神韵。同时,庐山上1000多栋西方典型建筑风格的别墅以及近代和现代中西合璧的别墅,使庐山成为了别墅的宝库。 1.3. 庐山地质地貌概况 地质概况

庐山实习考察报告

庐山考察实习报告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二零一二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概况 (3) 第二章庐山的地质地貌和水文 (5) 第1节地质基础 (5) 第2节地貌形态 (6) 第3节典型地貌形态与地质的关系 (13) 第4节水文特点与地貌形态 (18) 第三章气候与自然分异 (28) 第1节气象与气候特点 (28) 第2节植被、土壤与山地气候 (33)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 (48) 第1节有关争议问题的讨论 (48) 第2节结论 (50) 第五章结束语 (51)

第一章概况 一、庐山概述 (一)基本情况 庐山作为世界地质公园,无论是从地质地貌,还是植物,土壤,乃至水文等角度,都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庐山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九江市、庐山和庐山南北麓的星子县、九江县的大部分,处于东经115°52′—116°13′,北纬29°22′—29°46′之间,总面积约800㎞2。庐山地区北滨长江、东和东南为鄱阳湖环绕,区内有著名的庐山中山山地、山前丘陵和滨水平原。 庐山地区的自然地理结构和地理环境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庐山总体走向北北东,长约30㎞,宽约10㎞,平地拔起一座主峰海拔1473.8m的断块山。断块山有元古代变质岩和粒屑沉积岩构成,顶部有峰岭90余座,山峰的形态,岭、谷的排布受到褶皱构造、断裂构造、节理构造以及地层岩性和产状的控制。庐山北段以大月山背斜山为轴,两侧对称地分列向斜谷、背斜山以及次一级的次成谷和次成(单面)山,并受背斜构造的倾伏与向斜构造翘起的控制,次成山与次成谷在平面上构成“之”字型的延展。庐山的东南坡与西北坡均为峭壁陡坡,并与断块山边界断裂的特性有关而呈阶梯式递降。庐山山前丘陵多有古生界组成,并间以宽谷平原。庐山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庐山山体的垂直气候—植被—土壤地理分带规律鲜明。其植被类型比较齐全,逆行演替与顺向演替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自然状况下的植被类型与土壤发育相匹配。从江边湖滨到庐山山顶发育有:红壤、黄壤与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沼泽土以及水稻土、浅色草甸土等,各类土壤的剖面分层结构及理化特征均可一一观察测试。此外,庐山山上局部谷地与鄱阳湖湖口段的地形,决定着局部地段的气候、水分、植被和土壤发育均有一定的相对特殊性,构成独特的地理景观,如山顶上黄龙寺周围,竟发育了常绿阔叶林和黄壤;在星子沙岭等地的鄱阳湖滨,竟也发育了风沙地貌和沙生植被等。庐山的节令,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庐山雨量充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所以,庐山地区水资源丰富,不仅有丰富的降水、地表水,还有丰富的地下水。庐山顶上已打出自流井,仰天坪开发区的供水也能得到满足。但鄱阳湖周围则经常发生水旱灾害。庐山地区的沟谷水系自成系统,均已庐山为源,流归江湖。山顶上行行宽谷通过袭夺作用而沟通,下切“V”形谷多瀑布跌水转入山侧深邃的峡谷,山前宽谷中发育较宽的砺滩。在庐山景区多借袭夺湾筑坝蓄水成湖,并建给排水系统调节用水,或借以发电补充供电,同时增加了水体风光旅游。 (二)实习内容 (1)地质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地质概况,认识相关地层特征、分布特点,岩石特性、出入地点,主要地质构造的特征、空间展布状况以及掌握野外工作的方法。学会野外使用罗盘以及GPS等相关仪器来获取岩层的产状信息。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XX年8月1日至XX 年8月8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XX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 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 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 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正文:实习报告院系:专业:学号:姓名: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使每个同学对庐山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地理因子及综合体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掌握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对地球人类的重要性,庐山实习报告。2、要求识别庐山地区的地貌类型、形态、分布及其发生发展演化规律,初步掌握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学会作地质地貌剖面。3、了解庐山地区的鲜明山地气候特色和小气候特点,土壤、植被的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认识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和发生过程,初步掌握土壤野外调查方法,识别地带性代表植物、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了解各类植物群落结构、生态特征及植物群落的演替,学会采集主要自然地理因素的相关标本。4、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及地图信息的野外表达,认知自然、人文地理、资源环境等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反演。5、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开阔眼界,了解祖国丰富的物产资源,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专业的热情。二实习时间:2011 年 5 月 22 日~ 2011年5月28日三实习地点:江西庐山四实习内容 1、了解庐山底层与地质构造基本轮廓,观察褶皱、断层、掀斜等地质构造和河流地貌(峡谷的形成、河流袭夺、裂点等)、坡地重力地貌(崩塌、滑坡、夷平面等)、冰川地貌(冰斗、角峰、刃脊、冰川漂砾、U型谷)等地貌类型,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和岩层倾向、走向和倾角的测量。 2、观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壤、山地棕壤的土壤剖面,掌握野外挖掘土壤剖面的方法。 3、观察柏松、常绿阔叶混交林黄山松林和落叶阔叶群落,学习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山地土壤、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特征。 4、了解山区河流水文特征。 5、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及地图信息的野外表达。(一)庐山地质地貌实习部分主要实习地点:地质博物馆、月照松林 1、地貌概况:庐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实习地点:庐山 实习指导老师: 组员: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庐山野外实习了解地质仪器如罗盘的使用,还有气象仪器干湿温度计,风速仪和气压计的使用。 2、培养学生阅读地质图,通过分析了解庐山区域地质概况。 3、培养学生学会野外仔细观察主要岩石、矿物、构造的主要特征,重要自然地理、地质现象,并准确、完整记录所观测到的现象、特征和数据,标本与样品的采集方法,学会初步分析有关现象、特征形成的原因 4、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确定地壳运动的一般方法; 5、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庐山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等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6、使学生学习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全过程的程序与方法,包括资料的搜集、野外观测记录、标本与样品的采集、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等。 7、了解庐山植被类型和代表性植物的种属,观察植物生态与环境的关系; 8、使学生学习掌握植物群落调查的样方法; 9、学会对土壤剖面进行观测及对土壤组成、结构等特征和PH值进行简易测定; 10、掌握土壤路线调查、土壤标本的采集、土壤分布草图、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11、了解庐山地貌的形成机理; 12、了解海拔变化对气象指标的影响; 13、初步了解庐山地区人文地理特征。 二、实习地区概况 1、庐山地理位置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境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东南方向是鄱阳湖,北部是九江县,东接星子县。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是世界级名山,于198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庐山成与武功山,衡山称为江南三大名山,有“衡首庐尾武功中”之称。庐山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体多峭壁悬崖。 2、庐山地质地貌 构成庐山地域的地层复杂,太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都有分布,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类型齐全。庐山地区在前震旦纪处于浅海环境,堆积了本区最古老的地层,为泥质碎屑岩。在此期间,有多次火山喷发,喷出大量酸性熔岩物质。吕梁运动,使该地层发生褶皱、断裂,整个古生代堆积了浅海相和滨海相沉积。。第三纪主要为一个剥蚀时期。第四系分布广泛,均为陆相沉积。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类:沉积岩和变质岩。沉积岩,主要类型有长石、石英砂岩、含砾长石、长石石英砂岩等。砾石居多有层理构造,主要受风力和流水作用影响形成。变质岩,庐山地区变质岩是以经过区域变质形成的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和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关于庐山实习报告 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实习生活就已结束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写一份实习报告做好总结了。那么你知道实习报告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庐山实习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庐山实习报告1 1、实习时间: 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 2、实习内容: 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 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 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 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地貌实习。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 一、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6、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二)、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三、谷地地貌类型: (一)、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庐山风景区。 一、实习背景。 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获得了在庐山风景区的实习机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旅游管理和服务业的运作,同时也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 在庐山风景区的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景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具体包括接待游客、解答游客的咨询、协助景区工作人员进行巡视和维护工作等。在接待游客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游客进行有效沟通,并且能够及时、准确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在协助巡视和维护工作中,我了解到了景区管理的复杂性和细节性,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管理和服务技能,还深刻体会到了旅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在与景区工作人员的交流中,我也了解到了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对工作的热爱,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决心。同时,我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行者,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四、实习感想。 庐山风景区的实习经历让我收获颇丰,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这次实习让我收获颇丰,我将会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为旅游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感谢庐山风景区给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也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让我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实习经历。

庐山实习报告3篇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精选3篇(一) 庐山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述 我在庐山旅游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主要负责参与旅游景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 工作。实习期间,我全面了解了旅游景区的运营模式,学习了景区管理和服务的相关 知识和技能。 二、实习内容 1. 景区管理:我参与协助景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接待游客、引导游客、维护景区 秩序等。我学会了如何与游客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如何解答他们的问题和需求。 2. 服务工作:我在旅游景区的各个岗位轮岗,包括餐饮服务、导游服务、景区巡查等。在餐饮服务方面,我学习了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解决顾客的问题和投诉。在导游 服务方面,我学习了如何向游客介绍景区的历史和文化,并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服务和 指导。 三、收获与体会 通过实习,我不仅了解了旅游景区的运作和管理,还学习了与人沟通和提供服务的技巧。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复杂的情况和矛盾,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认识到 旅游景区对员工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 四、改进建议 在实习期间,我发现景区的管理和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员工的服务态度 不够热情,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其次,景区的设施维护和管理需要加强, 以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最后,景区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不够到位,需要增加宣传力度,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总结 通过庐山实习,我对旅游景区的运营和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我将以此次实习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庐山实习报告精选3篇(二) 庐山实训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在这次实训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各种能力。 首先,这次实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团队合作的机会。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各种任务和项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合作,解决问题和冲突,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其次,我通过实践来应用和巩固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训中,我们不仅需要理解理论知识,还需要将其应用到实际场景中。我学会了如何收集数据和信息,分析问题和制定解决方案,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与客户和用户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此外,这次实训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发展和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在团队中,我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角色,需要组织和协调团队成员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通过这次实训,我变得更加自信和果断,学会了如何领导和管理团队。 总的来说,庐山实训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宝贵的经历。通过这次实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领导能力。这些经验对于我的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都非常重要。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成长,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庐山实习报告精选3篇(三) 庐山实习总结 在庐山实习期间,我有幸能够参与到公司的各项工作中,并且得到了来自导师和同事们的指导和支持。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目录 一、实习时间..................................................... * 二、实习地点..................................................... * 三、实习目的..................................................... * 四、实习情况简介................................................. * 五、实习内容..................................................... * 六、实习小结或体会............................................... * 七、部门主管..................................................... * 八、参考文献..................................................... * 九、指导教师评阅................................................. *

德立以及他组织创办的机构在庐山建造了大量的“洋式建筑”,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建筑财富。我们前往牯岭镇的别墅区进行了参观,参观了教堂,赛珍珠别墅,李德立纪念馆以及咖啡厅等等。 就任何一个具体建筑物的建造而言,它都是一项人为的建筑产品,对这一产品的实用目的,建造技术以及它的艺术表现,空间组成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建筑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结合环境,这个建筑才是有灵魂气息的建筑。庐山的建筑以及南昌市区的建筑都与环境结合在一起,整体看起来非常和谐。庐山是一个山水风景区,建筑如果太突兀会毁坏风景区本身的美。所以庐山的建筑似乎是隐居在环境中的。别墅体量做的都不大,周围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留了大量的空间给自然,使得建筑掩映在绿树之中,很好的与自然相结合。 这次建筑认识实习,我学到了很多。我不仅接受了自然的洗礼,也对建筑与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多了更多感性认识。在历史建筑环境中建造新建筑,需要着重研究如何使其与历史建筑相处融洽的问题。用协调来处理两者的形态关系是最基本的手法。在一些历史文化氛围浓郁的环境中,新建筑的外观形态模仿老建筑是与其和谐共处的常用方法。而更有效的是采用把老建筑形态上的一些特征有机的组织到新建筑的形态中,创造与周围建筑有共同点的新建筑。 在实习中最后一站就是699艺术中心,该艺术中心的特点那就是把废旧工厂改造,是具有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拥有着与南昌普遍建筑不同的特色风格,园内的石凳都是一个手掌的样式,创意新颖,石墩是各种动物形象,有龙,马,狮子等,垃圾桶也是三棱锥的形状。仔细看并不是所有的建筑都特别美,但是美的是他们把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处理的十分完美。我特别喜欢那里的风格,喜欢那种慢生活的感觉。园内各个建筑也都与自己的功能相结合,比如一家文艺餐厅,他的外墙是用圆木垒砌而成,二楼还有屋顶花园,室内以各色的千纸鹤和墙面各式挂画和各类书籍为主要装饰,使整个餐厅流露出一股文艺风,使人不禁想要进去喝一杯午后奶茶。就像宣传单上写的,在这里工作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能够把建筑做的给生活带来快乐,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巢湖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绪言: 我们于5月10号下午2点多从学校坐车出发,前往我们第一个实习地巢湖北 部地区,下午4点30左右到达我们的驻地7410工厂。当天没安排实习内容,从11 号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实习内容。我们此次实习分两个阶段,即第一阶 段从5月11-14号在巢湖实习,15号前往江西庐山,16号-19号在庐山实习,20号返校,整个实习内容结束! 一、实习目的和内容 1、通过对巢湖、庐山的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来培养培养我们用理论联系实际, 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 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2、并通过这一实习,要求学生熟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 3、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 方法,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态度,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献身祖国地学事业的崇高革命情操。 二、巢湖 1、通过实地观察学习,验证巢湖地区背斜、向斜及断层的构造形态及其原因; 2、学习一些特殊地理景观的形态及其成因,如鹅头岩,金银洞; 3、了解巢北地区地质发展史; 4、在紫薇洞景区观察喀斯特地貌

三、庐山 1、地貌: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庐山的大概地貌特征,进而分析一些地貌的成因,如: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等; 2、植物:识别庐山地区植被,并采集植物标本,学习该地区的植被类型,制作植物标本; 3、土壤:通过挖土壤剖面,从土壤的成土因素方面分析庐山土壤种类,并了解关于土壤剖面的基本信息; 4、人文:了解庐山的文化发展状况,对其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及商业文化发展做进一步了解 二、实习队的组成 此次实习,实习队由10级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学2个专业共117人组成,由戴主任、丁老师、钱老师、王老师、金老师五人带队,每班根据情况6~7个人一组进行分组,我班44人分了6组,我们组由7人组成,组长王胜利。 三、实习内容、时间、路线、安排。 1,、此次野外实习时间为10天,实习内容及路线如下安排 巢湖: 11号:从驻地出发,绕麒麟山走一圈—狮子口—麒麟山东坡采石厂—鹅头崖—麒麟山山顶—沿公路返回。 12号:从驻地出发—小凤凰山——朝阳山西北坡采石厂—平顶山—水泥厂坐公交返回。

庐山实习报告三篇

庐山实习报告三篇 庐山实习报告篇1 1、实习时间:8月1日至8月8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3、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 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当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3 日期:8月3日(阴、雨、晴)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3土坑类型:对照剖面 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地下水位:低 母质:冲积物+砂岩指示动植物:毛竹子、灌丛、草木 排灌情况:良好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枯枝落叶层Ah有机质层发生层剖面深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PH值AoAhB1B2B3Bc0-77-4141-7070-9191-140>1405YR4/25YR5/47。5YR5/67。 5YR6/85。5YR5/8暗灰棕紫棕淡棕暗黄橙淡棕红中粘中重粘中粘轻粘中重粘团粒块状块状块状棱柱状润润潮润潮润潮潮松紧紧紧很紧很多多少无无多多少无无无无5。15。45。15。15。4;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姓名:*** 学号:01 日期:2011-10-22

前言 庐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它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其险内秀,风景优美,是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形,由西南向东北方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m,属于中山类型;内部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峡谷、断层等多种地貌,且其位于亚热带地区,山地气候显著,因而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分带具有明显的特点,并且有很多名家大作曾留驻于此,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因而是一个很值得学生探索发现自然的地方.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1.通过本次实习,掌握地质罗盘的实际操作和应用的方法 2.加强教学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认识普通的地貌,岩石类型以及地质的演变过程 3.熟悉庐山上面生长的植物,认识一些珍贵树种,以及植物的地域分布规律,及所生成的土壤及土壤的变化 4.了解庐山地区的宗教文化以及人文环境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2011年10月14日——2011年10月17日

庐山国家地质公园 三.实习安排及路线 四.实习详细内容 1.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115°52′E—116°08′E,19°26′N—29°41′N,面积约302平方公里,与长江和鄱阳湖相望,主要山峰有99座,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高度为;庐山的地貌特征发育较为明显,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评判庐山为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并于1947年发表冰期之庐山,总体的讲述庐山的形成,使庐山的地质历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第四纪的典型地区;以伸展运动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1,组成庐山地学景观的一大特征;庐山沟梁相间,且沟谷相对开阔,山脊陡峭如刃,其可以为冰川地貌的研究提供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