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二级公路设计计算书

某二级公路设计计算书
某二级公路设计计算书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某新建二级公路设计

学生所在校外学习中心重庆学习中心

批次层次专业201302批次、专科起点本科、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方向)

学号W12114232

学生周峰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摘要

该路段所在地区处属于东部温润季冻区,气候寒冷,主要的病害有冻胀、翻浆、水毁和积雪等。冬季气温很低,路面结冰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本设计是某新建二级公路路基路面综合设计K0+000~K1+932.615段,全长1.932km,双向二车道,路基宽17m,行车道宽6m,人行道宽2.5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本设计进行了线路设计、平纵横立体设计、路基设计、路基路面排水设施设计。路线设计中,从经济实用,安全美观的角度,对沿溪线和山腰线进行了了比较,最终选择了山腰线。

关键词:二级公路路基路面山腰线路线选择

目录

1.引言 (4)

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4)

1.2沿线地形地质及自然环境 (4)

1.2.1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 (4)

1.2.2 交通量资料 (5)

2.公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标准 (6)

2.1 主要技术标准 (6)

2.2 设计规范 (6)

2.3 设计车辆 (6)

2.4 确定道路等级 (7)

2.5 设计速度 (7)

3.平面设计 (7)

3.1 方案比选 (7)

3.2 平曲线要素,逐桩坐标计算 (9)

4.纵断面设计 (9)

4.1纵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9)

4.2竖曲线设计要求: (11)

4.4 竖曲线要素计算 (12)

5.横断面设计 (14)

5.1各项技术指标的确定 (14)

5.1.1 路基宽度 (14)

5.1.2 路拱坡度 (14)

5.1.3 路基边坡坡度 (15)

5.1.4边沟设计 (15)

5.2 横断面设计步骤 (15)

5.3 超高设计 (15)

5.4 土石方调配计算 (16)

5.4.1调配要求 (16)

5.5 横断面高程计算 (18)

结论 (19)

1.引言

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本路段所处地区地貌单元属于浅丘,路线走廊带沿途地形起伏较小,耕地及建筑物较多。该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新建公路将给当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带动沿线加工工业的发展及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沿线地形地质及自然环境

1.2.1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

该路段所在地区处属于东部温润季冻区,气候寒冷,主要的病害有冻胀、翻浆、水毁和积雪等。冬季气温很低,路面结冰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春融期又可能发生冻胀、翻浆等病害,降雨量为648.2mm,夏季水量暴涨会冲毁路堤,这些都会对公路交通构成严重威胁;冬季气温最低为-38℃,夏季最高气温为36.5℃,夏冬温差较大,路面设计应注意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最大冻深为1.91m,设计路面的总厚度时要考虑这个因素,保证最小防冻厚度。主风向为西南风。

沿线山体稳定,无不良地质状况,山坡上1米以下是碎石土,山顶多有碎落现象,在碎落带地区设置碎落台,以堆积碎落岩屑和土石,便于养护时清理。山坡地下水3米以下,洼地地下水1.5米以下,新兴屯附近有河流经过,陆家屯与李家店之间地段有两条河流横穿(一为季节性河流,另一为非季节性河流),道路沿线应做好排水工作,以免水毁路基。

多丘陵和山地,山岗处树木较多,农田处有灌木区,农田多旱地。沿线多粘质土,山坡上1米以下是碎石土。

沿线有丰富的砂砾,有小型采石场和石灰厂,水泥和沥青均需外购。故设计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均可,基层和垫层材料应该注意就地取材,节约工程费用。

1.2.2 交通量资料

①表1.2.2 近期交通量表

②交通增长率:7 % 。

③道路必经点: 无要求。

④其它:无。

2.公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标准

2.1 主要技术标准

本项目为公路二级,设计速度为40km/h。

设计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场地位于抗震设防烈度小于六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不需进行抗震设防。

2.2 设计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2.3 设计车辆

设计车辆是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车辆。道路上行驶车辆的行驶性能、外廓尺寸以及不同车辆种类的组成对于道路几何设计(如车道宽度,弯道加宽、纵坡大小、行车视距等)有密切关系。因此,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车辆是必要的。二级公路的设计车辆一般取小客车。其外廓尺寸如下表所示:

表2.3 小客车外廓尺寸(单位:m)

其他种类的车辆都按照一定的折算系数折算为小客车,折算标准如表2-2所示。

2.4 确定道路等级

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和远期发展等经论证后确定。交通量是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公路的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上某一横断面的往返车辆数。需要通过交通量的调查和交通预测确定。按规范规定,二级公路所适应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5000~15000辆

表2.4 车辆换算系数表

2.5 设计速度

设计速度是决定道路几何形状(如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的基本依据,同时还影响车道宽度、中间带宽度、路肩宽度等指标。该二级公路交通量不大,位于高山,地形起伏较小,耕地及建筑物较多。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决定设计速度40km/h。

3.平面设计

3.1 方案比选

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经济,线性指标

等方面综合考虑后,共选出2条线路方案。分别是,山腰线(线路一)和沿溪线(线路二)。具体路线见《方案比选图》。对施工难度,安全,经济方案进行比选,得出以下表格

表3.1 主要技术指标对比表

由此确定方案一为最终方案。 3.2 平曲线要素,逐桩坐标计算

(1)JD1: α=50°32'19" R=200m 切线长 : 2

α

Rtg T == 134.984m

曲线外距: )12

(sec -=α

R E =22.635m

曲线圆弧长度: 180

πα

R L =

=256.413m (2)JD2: α=31°59′33″ R=202.506m 切线长 : 2

α

Rtg T == 169.593m

曲线外距: )12

(sec -=α

R E =39.463m

曲线圆弧长度: 180

πα

R L =

=308.843m 其余两交点的计算方法相同,就不一一列入计算书。所有计算成果见《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逐桩坐标的计算结果请查《逐桩计算表》。

4.纵断面设计

4.1纵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1.准备工作

纵坡设计前,应先根据中桩和水准记录点,绘出路线纵断面图的地面线绘出平面直线,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中桩的桩号和地面标高以及土壤地质说明资料,并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2.标注纵断面控制点

纵面控制点主要有路线起终点,重要桥梁及特殊涵洞,隧道的控制标高,路线交叉点,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和最大控梁标高,沿溪河线的控制标高,重要城镇通过位置的标高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中须通过的控制点、标高等。

3.试坡

试坡主要是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和标准,选线意图,考虑各经济点和控制点的要求以及地形变化情况,初步定出纵坡设计线的工作。试坡的要点,可归纳为“前面照顾,以点定线,反复比较,以线交点”几句话。

前后照顾就是说要前后坡段统盘考虑,不能只局限于某一段坡段上。以点定线就是按照纵面技术标准的要求,满足“控制点”,参考“经济点”,初步定出坡度线,然后用三角板推平行线的办法,移动坡度线,反复试坡,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既符合标准,又保证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方量最省的坡度线,将其延长交出变坡点初步位置。

4.调坡

调坡主要根据以下两方面进行:⑴结合选线意图。将试坡线与选线时所考虑的坡度进行比较,两者应基本相符。若有脱离实际情况或考虑不周现象,则应全面分析,找出原因,权衡利弊,决定取舍;⑵对照技术标准。详细检查设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以及平纵线形组合是否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特别要注意陡坡与平曲线、竖曲线与平曲线、桥头接线、路线交叉、隧道及渡口码头等地方的坡度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调整坡度线的方法有抬高、降低、延长、缩短、纵坡线和加大、减小纵坡度等。调整时应以少脱离控制点、少变动填挖为原则,以便调整后的纵坡与试定纵坡基本相符。

5.根据横断面图核对纵坡线

核对主要在有控制意义的特殊横断面图上进行。如选择高填深挖、挡土墙、重要桥涵及人工构造物以及其它重要控制点的断面等。

6.确定纵坡线

经调整核对后,即可确定纵坡线。所谓定坡就是把坡度值、变坡点位置(桩号)和高程确定下来。坡度值一般是用三角板推平行线法,直接读厘米格子得出,要求取值到千分之一。变坡点位置直接从图上读出,一般要调整到整10桩位上。变坡点的高程是根据路线起点的设计标高由已定的坡度、坡长依次推算而来。

设计纵坡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回头曲线地段设计纵坡,应先按回头曲线的标准要求确定回头曲

线部分的纵坡,然后向两端接坡,同时注意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设竖

曲线。

2)平竖曲线重合时。要注意保持技术指标均衡,位置组合合理适当,

尽量避免不良组合情况。

3)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如桥头路线设有竖曲线,其起(终)点

应在桥头两端10m以外,并注意桥上线形与桥头线形变化均匀,不

宜突变。

4)小桥涵上允许设计竖曲线,为保证路线纵面平顺,应尽量避免出现

急变“驼峰式纵坡”。

5)注意交叉口、桥梁及引道、隧道、城镇附近、陡坡急变处纵坡特殊

要求。

6)纵坡设计时,如受控制点约束导致纵面线形欺负过大,纵坡不够理

想,或则土石方工程量过大而育无法调整时,可用纸上移线的办法

修改平面线形,从而改善纵面线形。

7.计算设计标高

根据已定的纵坡和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则可以计算出未设竖曲线以前各桩号的设计标高。

4.2竖曲线设计要求:

1.宜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竖曲线设计,首先确定合适的半径。在不过分增加工程数量的情况下,宜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一般都应采用大于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数值,特别是前后两相邻纵坡的代数差小时,竖曲线更应采用大半径,以利于视觉和路容美观。只有当地形限制或其他特殊困难不得已时才允许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2.同向曲线间应避免“断背曲线”。同向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间如直线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后复曲线。

3.反向曲线间,一般由直坡段连续,亦可以相互直接连接。反向竖曲线间设置一段直坡段,直坡段长度一般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行驶3s 的行程长度。如受条件限制也可相互直接连接,后插入短直线。

4.应满足排水要求。

4.3技术标准的选用

因为本路段的设计时速为40km/h,根据当地的地形和经济条件,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根据规范要求和当地实际条件,为利于行车平顺,坡长进行限制,尽量避免设置小半径竖曲线,注意做到缓坡宜长,陡坡宜短。为满足行车和排水要求,设计时注意了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的限制。

技术指标的选用见下表

表4.1 纵断设计技术指标

4.4 竖曲线要素计算

本路段一共有2个变坡点,下面分别计算两变坡点的竖曲线要素。

变坡点1 桩号K0+780.106,高程为397.643, 1i =-1.586%,2i =2.152%,竖曲线半径R=3093m 。=-=12i i w 2.152%+1.586%=3.738%,为凹形。 曲线长L=Rw=116.91m 切线长T=L/2=57.804m 外距E=T 2/2R=0.540m

计算竖曲线起终点桩号:

竖曲线起点桩号:(K0+780.106)-57.804=K0+722.302 竖曲线起点高程:397.643+57.804?1.586%=398.556m 竖曲线终点桩号:(K0+780.106)+57.804=K0+837.910 竖曲线终点高程:397.634-57.804*2.2152%=396.356m

变坡点2 桩号K1+350.456,高程为409.914, 1i =2.152%,2i =-2.112%,竖曲线半径R=4158m 。=-=12i i w -2.112%-2.152%=4.264%,为凸形。 曲线长L=Rw=117.297m 切线长T=L/2=88.651m 外距E=T 2/2R=0.945m

计算竖曲线起终点桩号:

竖曲线起点桩号:(K1+350.456)-88.651=K1+261.805 竖曲线起点高程:409.914-88.651?2.152%=408.006m 竖曲线终点桩号:(K1+350.456)+88.651=K1+439.107 竖曲线终点高程:409.914+88.651?2.112%=411.786m

然后对两个变坡点分别进行设计高程的计算,最后汇总得出设计高程计算表 表4.2 竖曲线高程计算表

根据以上表格与其他竖曲线要素,完成路线纵断面图的绘制。具体设计成果见纵坡线表。

5.横断面设计

5.1各项技术指标的确定 5.1.1 路基宽度

本公路为二级公路,无中央分隔带,路基总宽为17m 。设计车道宽度为6m ,得总车道宽度为6×2=12m ,行车道的宽度为2.5×2=5m 。 5.1.2 路拱坡度

沥青混凝土及水泥混凝土路拱坡度均为1~2%,故取路拱坡度为1.5%;路肩横向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向坡度大1%~2%,故取路肩横向坡度为2%,路拱坡度采用修正的三次抛物线公式计算,计算公式为:

x B h

x B

h y +=

33

4 x —距中心的横向距离(m)

y —相应点的竖向距离(m)

i —横坡

B —行车道宽度(m)

h —路拱高度,

i B

h 2=

5.1.3 路基边坡坡度

填方边坡高度大于8米,分阶放坡,第一阶高差8米,以后每阶10米,边坡坡度为:第一阶1:1.5,以后均为1:1.75;填方路基原地面横坡大于1:5的斜坡上,路堤底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台阶底应有2%-4% 向内倾斜的坡度,挖台阶前应清除草皮和树根。挖方边坡高度大于8米,分阶放坡,第一阶高差8米,坡度为1:0.75,第二阶高差10米,坡度为1:1。

5.1.4边沟设计

边沟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梯形边沟内侧边坡为1:1.0~1:1.5,外侧边坡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少雨浅挖地段的土质边沟可采用三角形横断面,其内侧边坡宜采用1:2~1:3,外侧边坡坡度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本设计路段地处山腰地段,故宜采用梯形边沟,且底宽为0.6m,深0.6m,内侧边坡坡度为1:1。

5.2 横断面设计步骤

1.根据外业横断面测量资料点绘横断地面线。

2.根据路线及路基资料,将横断面的填挖值及有关资料(如路基宽度、加宽值、超高横坡、缓和段长度、平曲线半径等)抄于相应桩号的断面上。

3.根据地质调查资料,示出土石界限、设计边坡度,并确定边沟形状和尺寸。

4.绘横断面设计线,又叫“戴帽子”。设计线应包括路基边沟、边坡、截水沟、加固及防护工程、护坡道、碎落台、视距台等,在弯道上的断面还应示出超高、加宽等。一般直线上的断面可不示出路拱坡度。

5.计算横断面面积(含填、挖方面积),计算土石方数量。

5.3 超高设计

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线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

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这就是曲线上的超高。合理的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

消离心力,提高汽车行驶在曲线上的稳定性与舒适性。当汽车等速行驶时,圆曲

线上所产生的离心力是常数,而在回旋线上行驶则因回旋线曲率是变化的,其离

心力也是变化的。因此,超高横坡度在圆曲线上应是与圆曲线半径相适应的全超高,在缓和曲线上应是逐渐变化的超高。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路面的超高横坡及正常路拱横坡是不便于用坡度值来控制,而是用路中线及路基,路面边缘相对于路基设计高程的相对高差来控制的。

因此,在设计中为便于施工,应计算出路线上任意位置的路基设计高程与路肩及

路中线的高差。所谓超高值就是指设置超高后路中线,路面边缘及路肩边缘等计

算点与路基设计高程的高差。

本公路为整体式路基,路拱为1.5%,土路肩为2%。

超高过渡段仅在回旋线上的某一区段上进行。超高方式采用绕内侧行车道边

缘超高。

5.4 土石方调配计算

5.4.1调配要求

1.土石方调配应按先横向后纵向的次序进行。

2.纵向调运的最远距离一般应小于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叫经济运距)。

3.土石方调运的方向应考虑桥涵位置和路线纵坡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不跨越深沟和少做上坡调运。

4.借方、弃土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尽量少占田地,减少对农业的影响,对于取土和弃土地点应事先同地方商量。

5.不同性质的土石应分别调配。

回头曲线路段的土石调运,要优先考虑上下线的竖向调运。

5.4.2调配方法

土石方调配方法有多种,如累积曲线法、调配图法、表格调配法等,由于表格调配法不需单独绘图,直接在土石方表上调配,具有方法简单,调配清晰的优点,是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的方法。

表格调配法又可有逐桩调运和分段调运两种方式。一般采用分段调用。

表格调配法的方法步骤如下:

1.准备工作

调配前先要对土石方计算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调配前应将可能影响调配的桥涵位置、陡坡、深沟、借土位置、弃土位置等条件表于表旁,借调配时考虑。

2.横向调运

即计算本桩利用、填缺、挖余,以石代土时填入土方栏,并用符号区分。

3.纵向调运

确定经济运距

根据填缺、挖余情况结合调运条件拟定调配方案,确定调运方向和调运起讫点,并用箭头表示。

计算调运数量和运距

调配的运距是指计价运距,就是调运挖方中心到填方中心的距离见区免费运距

4.计算借方数量、废方数量和总运量:

借方数量=填缺—纵向调入本桩的数量

废方数量=挖余—纵向调出本桩的数量

总运量=纵向调运量+废方调运量+借方调运量

5.复核

横向调运复核:

填方=本桩利用+填缺

挖方=本桩利用+挖余

纵向调运复核:

填缺=纵向调运方+借方

挖余+纵向调运方+废方

总调运量复核:

挖方+借方=填方+借方

以上复核一般是按逐页小计进行的,最后应按每公里合计复核。

6.计算计价土石方:

计价土石方=挖方数量+借方数量

最后得出土石方计算表,见《土石方表》。

—5.5 横断面高程计算

通过海地软件计算出每个桩号的横断面各点高程,得出《逐桩路面高程表》。

结论

本设计为某新建二级公路的工程设计。路线全长1932.615m 。设计车速为40km/h,双向2车道,车道宽6m,行人道2.5m 。采用1:1.5的路基边坡,边坡防护采用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相结合的方法。

本线路共设计了两方案,最后选择了以山腰线为主的设计方案,保证通车的便利与安全。

在平面线形图上读取各点高程,绘出了地面线,并定出了纵坡坡度,设计出竖曲线。设计成果有路线纵断面图、纵坡竖曲线表。

最后对整个路段进行了横断面设计,绘制标准横断面图后,对路线进行戴帽子,绘制出各个桩号的横断面图,并对路基的土石方调配进行计算,最后对路面各控制点高程进行计算,绘制路面高程表。

参考文献

1裴玉龙.公路勘测设计.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金仲秋.公路设计技术.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陈胜营.公路设计指南.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4张维全. 《道路勘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5邓学钧编著.路基路面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6许金良.道路勘测设计

7交通部公路局编著.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8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编著.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9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编著.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某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建筑轴线及柱网平面见图1。层高4.5m。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5kN/m2,其分项系数。楼面面层为30mm厚现制水磨石,下铺70mm厚水泥石灰焦渣,梁板下面用20mm厚石灰砂浆抹灰梁、板混凝土均采用C25级;钢筋直径≥12mm时,采用HRB335钢,直径<12mm,采用HPB235钢。 二、结构布置 楼盖采用单向板肋形楼盖方案,梁板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见图1。 图1 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布置 三、板的计算 板厚80mm。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取每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有关尺寸及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 图2 板的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30mm现制水磨石 m2 70mm水泥焦渣 14kN/ m3×0.07m= kN/ m2 80mm钢筋混凝土板25kN/ m3×0.08m=2 kN/ m2 20mm石灰砂浆 17kN/ m3×0.02m= kN/ m2 恒载标准值g k= kN/ m2 活载标准值q k= kN/ m2

荷载设计值 p =×+×= kN/ m 2 每米板宽 p = kN/ m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板厚 h =80mm ,次梁 b×h=200mm×450mm 边跨l 01=2600-100-120+80/2=2420mm 中间跨l 02=2600-200=2400mm 跨度差(2420 3.配筋计算 b =1000mm ,h =80mm ,h 0=80-20=60mm ,f c = N/mm 2, f t = N/mm 2, f y =210 N/mm 2 对轴线②~④间的板带,考虑起拱作用,其跨内2截面和支座C 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 其中ξ均小于,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条件。 281 0.35%100080 ρ= =?>min 1.270.2%45450.27%210t y f f ρ==? =及 板的模版图、配筋图见图3 。板的钢筋表见下表。

施工课程设计计算书讲解

多层砖混结构办公楼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目录 任务与指导书 (3) 第一章总则 (12) 第二章工程概况 (13) 第三章施工方案制定 (17) 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35) 第五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40) 第六章施工平面图设计 (45) 第七章施工组织措施 (46) 第八章其他管理措施 (49)

多层砖混结构办公楼 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一、目的 本课程设计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它是对已学过的建筑施工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演练运用过程。 通过本课程设计,初步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设计步骤和方法,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施工组织和管理及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二、设计条件(即:工程概况) 1.建筑物概况 本工程为某省××公司的办公楼(兼单身职工宿舍),位于××市郊××公路边,总建筑面积为6262m2,平面形式为L型,南北方向长61.77m,东西方向总长为39.44m。该建筑物主体为五层,高18.95m;局部六层,高22.45m,附楼(F~M轴)带地下室,在11轴线处有一道伸缩缝,在F轴线处有一道沉降缝,其总平面、底层平面、立面示意图见附图。 本工程承重结构除门庭部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外,皆采用砖混结构,基础埋深 1.9m,在c15素混凝土垫层上砌条形砖基础,基础中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多孔砖墙承重,层层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内外墙交接处和外墙转角处设抗震构造柱;除厕所、盥洗室采用现浇楼板外,其余楼盖和屋面均采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多孔板,大梁、楼梯及挑檐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 室内地面除门厅、走廊、实验室、厕所、楼梯踏步为水磨石面层外,其它皆采用水泥砂浆地面。室内装修主要采用白灰砂浆外喷乳胶漆涂料;室外装饰以马赛克为主,腰线、窗套为贴面砖。散水为无筋混凝土一次抹光。 屋面保温层为炉渣混凝土。上做两毡三油防水层上铺绿豆砂。上人屋面部分铺设预制混凝土板。 设备安装及水,暖,电工程配合土建施工。 2.地质及环境条件、 根据勘测报告:天然地基承载力为150KN/m2,地下水位在地表下7~8m。本地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5米。 建筑场地南侧为已建成建筑物;北侧和西侧为本公司地界的围墙,东面为XX公路,距道牙3米内的人行道不得占用,沿街树木不得损伤。人行道一侧上方尚有高压输电线及电话线通过(见总平面图)。 3.施工工期 本工程定于三月二十日开工,要求在本年十二月三十日竣工。限定总工期九个月,日历工期为286天。 4.气象条件 施工期间主导风向偏东,雨季为九月份,冬季为十二月到第二年的二月份。 5.施工技术经济条件 施工任务由市建某公司承担,由该公司某项目经理部承包建设,可提供的施工工人有瓦工20人,木工16人以及其它辅助工种工人如钢筋工、机工、电工及普工等,根据施工需要可以调入。装修阶段可从其他工地调入抹灰工,最多调入70人。 施工中需要的水、电均从城市供水供电网中接引。 建筑材料及予制品件均可用汽车运入工地。多孔板由市建总公司予制厂制作(运距7公

通风空调系统设计计算常用数据.

通风空调系统设计计算常用数据 普通洁净厂房 一. GMP对洁净度的要求 名称 空气洁净度≥0.5μm 微粒 粒/m3 ≥5μm微 粒 粒/m3 浮游 菌 个/m3 沉降菌 (Φ90 皿·0.5h) (个/皿 静态动态静态动态静态动态静态动态 中国 98版 GMP 百级≤3.5*103不作0 不作≤5不作≤1不作万级≤3.5*105不作≤2*103不作≤100不作≤3不作 10万 级 ≤3.5*106不作≤2*104不作≤500不作≤10不作 30万 级 ≤10.5*106不作≤6*104不作不作不作≤15不作 中国兽 药 GMP ≤3.5*103不作0 不作≤5不作≤0.5不作≤3.5*105不作≤2*103不作≤50不作≤1.5不作 ≤3.5*106不作≤2*104不作≤150不作≤3不作

≤10.5*106不作≤6*104不作≤200不作≤5不作二. 药厂洁净车间应控制的设计参数 应控制的参数GMP(1998)兽药GMP(修订稿) 空气洁净度级别(含细菌 要求要求 浓度) 换气次数(送入洁净室的 未要求要求 风量/室体积) 工作区截面风速未要求要求 静压差要求要求 温、湿度要求要求 照度要求要求 噪声未要求要求 新风量未要求未要求 三. 洁净室一般净时间: 1. 100级 2min; 2. 1万级 30min; 3. 10万级 40min;

4. 30万级 50min; 四. 几种GMP推荐的换气次数空气 洁净度级别中国GMP (1992) 中国GMP实 施指南 (1992) 中国GMP (1998) 中国兽药 GMP实施细 则 (1994) 中国兽 药GMP (修订 稿) 中国药品包 装用材料、 容器注册验 收通则 (2000) 1万级≥20 ≥25 未要求 ≥20 ≥20 ≥20 10万级≥15 ≥15 未要求 ≥15 ≥15 ≥15 30万级未要求 未要求 未要求 未要求 ≥10 ≥12 100万级未要求 ≥10 未要求 未要求 未要求 未要求 一般不大于30%; 五. 工作区截面要求 1. 气体流向:垂直单向流、水平单向流; 2. 单向流气体速度: 空气 洁净度级别中国GMP (1992) 中国GMP 实施指南 (1992) 中国GMP (1998) 中国兽药 GMP实施细 则 (1994) 中国 兽药 GMP (修 订 中国药品 包装用材 料、容器 注册验收

单向板配筋计算书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计算书 设计题目:某水电站副厂房楼盖结构设计 题目类型: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结构 题号: 班级:水电0601 姓名:李海斌 学号:200690250127 指导教师:王中强彭艺斌任宜春 日期:2009年6月8-14 日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2 计算书正文………………………………………………………… 第一章结构布置及板梁截面的选定和布置…………………………………… 1.1 结构布置....................................................................................... .1 1.2初步选定板、梁的截面尺寸. (2) 1.2.1板厚度的选定 1.2.2次梁的截面尺寸 1.2.3主梁截面尺寸 第二章单向板的设计 2.1板的荷载计算 (3) 2.1.1板的永久荷载的计算 2.1.2板的可变荷载的计算 2.2板的计算跨度计算 (1) 2.2.1边跨的计算 2.2.2中间跨度计算 2.2.3连续板各界面的弯矩计算 2.3板的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及配筋计算…………………………………………. .1 第三章次梁的设计 3.1次梁的荷载计算………………..………………… 3.1.1次梁的永久荷载设计值计算 (1) 3.1.2次梁承受可变荷载设计值……………………………… 3.1.3次梁承受荷载设计值………… 3.2 次梁的内力计算………………..………………………………………… 3.2.1次梁边跨计算………………..………………… 3.2.2次梁中间跨计算 (1) 3.3.3次梁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3.4次梁的承载力计算 (3) 3.4.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4.2翼缘计算宽度的计算………………………………… 3.4.3 T形梁截面类型的判定………………..………………… 3.4.4次梁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1 3.4.5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 第四章主梁设计………………..……………… 4.1主梁内力的弹性理论设计 (1) 4.1.1主梁承受永久荷载的计算………………………………………

华中科技大学暖通空调毕业设计—西安市某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任务书姓名班号院系 同组姓名指导老师 一、课题名称 西安市某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 二、课题内容 1.设计地点:西安 2.夏季室内设计温度:26-28℃ 3.夏季制冷,冬季供暖系统设计 三、课题任务要求 1.空调系统冷负荷,热负荷计算 2.空调系统水力计算 3.用CAD绘制空调系统施工图及系统图 4.空调系统设备选型 5.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四、同组设计者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赵荣玉,《空气调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 4.有关空调设计资料、图集; 5. 柴慧娟,《高层建筑空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指导老师签字_____________ 教导主任签字_____________ 年月日 (此任务书装订时放在毕业设计报告第一页)

空调工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原始资料 1、某办公楼建筑图纸(8层),包括建筑平、剖面图13张图纸,本建筑为八 层综合大楼,以中小型办公室,标准客房为主。 2、本建筑位于西安市,按当地气象条件计算。 3、动力资料:按选定的冷热源形式进行设计,本设计采用夏季冷源,冬季 热源,均由风冷热泵机组提供。 二、设计内容与要求 设计内容包括: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 (一)计算说明部分 1、空调负荷计算 2、空调系统方案选择 3、空调设备选择计算 4、空调房间气流组织计算 5、空调系统风道设计 6、水系统设计计算 7、管道保温消声设计与设备减震设计 8、设计及施工说明 (二)设计图纸部分 1、设计与施工说明1:100 2、设备材料表1:100 3、空调系统水原理图1:100 4、空调系统风管平面图1:100 5、空调系统水管平面图1:100 6、空调设备安装大样图1:10 7、空调水管轴侧图1:50 (三)设计要求 1、设计说明书按一定格式编写,除设计要求部分外要有封面,目录, 后附参考资料名称。设计计算部分可适当采用表格。要求计算准确,

厌氧塔计算手册

1. 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1.1 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 5.0 /( 3 / ) N v kgCOD m d 进出水 COD 浓度 C 0 2000( mg / L) , E=0.70 QC 0 E 3000 20 0.70 8400m 3 3 V= 5.0 ,取为 8400 m N v 式中 Q ——设计处理流量 m 3 / d C 0——进出水 CO D 浓度 kgCOD/ 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 3 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 h 17.0m 则 横截面积: S V 有效 8400 =495(m 2 ) h 17.0 单池面积: S i S 495 165(m 2 ) n 3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 1.2 : 1 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 D 15 m ,则高 h D*1.2 15 * 1.2m 18 ,设计中取 h 18m 单池截面积: S i ' 3.14 * ( D )2 h 3.14 7.52 176.6( m 2 ) 2 设计反应器总高 H 18m ,其中超高 1.0 m 单池总容积: V i S i ' H ' 176.6 (18.0 1.0) 3000( m 3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 D H φ15m 18m 反应器总池面积: S S i ' n 176.6 3 529.8(m 2 ) 反应器总容积: V V 'i n 3000 3 9000(m 3 )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计算书 姓名: 学号: 班级: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2013年12 月12日

目录 一.某多层工业建筑楼盖设计任务书 1 (1)设计要求 1 (2)设计资料 1 二.某多层工业建筑楼盖设计计算书 1 (1)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1 (2)板的设计 1 (3)次梁的设计 3 (4)主梁的设计 6 附图1.厂房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 附图2.板的配筋示意图 附图3.次梁配筋示意图 附图4.主梁配筋示意图 附图5.板平法施工图示例 附图6.梁平法施工图示例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 (1)设计要求 ①板、次梁内力按塑性内力重力分布计算。 ②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 ③绘出结构平面布置图、板、次梁和主梁的施工图。 本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有:荷载计算、计算简图、内力分析、截面配筋计算。 构造要求、施工图绘制。 (2)设计资料 ①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q k =5.2KN/m 2 ②楼面做法 楼面面层用15mm 厚水磨石(3/25m KN =γ ),找平层用20mm 厚水泥砂浆(3/20m KN =γ ),板底、梁底及其两侧用15mm 厚混合砂浆顶棚 抹灰(3/17m KN =γ) 。 ③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30C ,主梁和次梁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 箍筋采用HPB400级。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1.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确定主梁(L 1)的跨度为6.0m ,次梁(L 2)的跨度为6.0m 主梁每跨内布置 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0m 。楼盖结构的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 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厚h ≥l/40=2000/30=67mm ,对于工业建筑的楼板, 按要求h ≥80mm ,所以板厚取h=80mm 。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18~l/12=333~500mm ,取h=500mm ,截面宽b= (1/2~1/3)h ,取b=200。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15~l/10=400~600mm ,取h=600mm ,截面宽b= (1/2~1/3)h ,取b=300mm 。 柱的截面尺寸b×h=400mm×400mm 。 2.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①.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自上而下) 15mm 水磨石面层 0.015×25=0.375KN/㎡ 20mm 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0×20=0.40KN/㎡ 80mm 钢筋混凝土板 0.080×25=2.00KN/㎡ 15mm 板底混合砂浆 0.015×17=0.255KN/㎡ 小计: 3.03KN/㎡ 活荷载标准值: 5.2KN/㎡

某电信办公楼空调设计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

前言 暖通空调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同样存在着普及与提高两大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空气调节技术已是保证室良好环境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技术。经济的发展使从事空调设计人员越来越多,对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其它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地关心空调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尤其是近年来能源危机的出现、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空调设计提出了新的更为严峻的挑战。 在设计过程中,本着合理和经济的要求,经过复杂而缜密的计算后,认真比较了多种空调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出最优方案。满足方案合理的同时,对空调设备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虑,选择最经济最适宜的型号。 设计中涉及到如下方面的容: 空调系统冷负荷及湿负荷的计算、空调系统布置、空调设备及附件选择、空调系统水力计算、通风系统的设计布置等。 由于我个人无论是实践经验还是理论基础都还比较薄弱。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1章概况 1.1工程概论 本工程为(蒙)某电信办公楼空调工程设计,该楼共12层,建筑总面积约23636.98平米。该建筑地下1层,地上12层。地下1层为库房和设备用房,地上1至3层为营业厅,地上4至12层为办公用房。 1.2设计原始资料 1.2.1土建资料 层高:地下一层层高为4.5m,首层层高为5.4 m ,2—3层层高均为4.5m,4-11层层高为3.8 m,12层层高为7.6 m。围护结构:地下为钢筋混凝土墙,地上为加气混凝土墙,铝塑窗中空玻璃,铝合金门中空玻璃。浅色窗帘,不设外遮阳。 1.2.2气象资料 ①室参数: 空调房间:夏季温度26℃ 相对湿度:夏季湿度60% 营业厅每人最小新风量:20 m3/h办公室每人最小新风量:30 m3/h 房间人员单位容量(人/m2):营业厅0.5 办公室0.2 房间照明单位容量:营业厅40W/㎡办公室30W/㎡ 房间设备发热量:办公室500W ②室外参数: 查《空气调节设计手册》得呼和浩特市室外气象参数值为: 地理位置:北纬 40°49′东经111°41′ 大气压力(mbar):冬季900.9 夏季889.4 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冬季室外干球温度:-22℃ 夏季室外干球温度:29.9℃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0.8℃ 相对湿度: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56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64

厌氧塔设计计算书

1.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1.1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0.53 d m kgCOD N v = 进出水COD 浓度)/(20000L mg C = ,E=0.70 V= 3 084000 .570 .0203000m N E QC v =??= ,取为84003 m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d m /3 C 0——进出水CO D 浓度kgCOD/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3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m h 0.17=则 横截面积:)(4950 .1784002 m h V S =有效 == 单池面积:)(1653 4952 m n S S i == =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1.2:1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m D 15=,则高182.1*152.1*===m D h ,设计中取m h 18= 单池截面积:)(6.1765 .714.3)2 ( *14.32 2 2' m h D S i =?== 设计反应器总高m H 18=,其中超高1.0m 单池总容积:)(3000)0.10.18(6.176'3 ' m H S V i i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m m H D 1815?=?φ 反应器总池面积:)(8.52936.1762 ' m n S S i =?=?= 反应器总容积:)(900033000'3 m n V V i =?=?=

(3) 水力停留时间(HRT )及水力负荷(r V )v N h Q V t HRT 72243000 9000=?== )]./([24.03 6.1762430002 3h m m S Q V r =??= = 根据参考文献,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9.01.02 3 h m m V r -=故符合要求。 1.7.2 三相分离器构造设计计算 (1) 沉淀区设计 根据一般设计要求,水流在沉淀室内表面负荷率)./(7.02 3 ' h m m q <沉淀室底部进水口表面负荷一般小于2.0)./(2 3 h m m 。 本工程设计中,与短边平行,沿长边每池布置8个集气罩,构成7个分离单元,则每池设置7个三项分离器。 三项分离器长度:)(16' m b l == 每个单元宽度:)(57.27 187 ' m l b == = 沉淀区的沉淀面积即为反应器的水平面积即2882m 沉淀区表面负荷率:)./(0.20.1)./(39.0288 58.1142 323h m m h m m S Q i -<== (2) 回流缝设计 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α为55°,取m h 4.13= )(98.055 tan 4.1tan . 31m h b === α )(04.198.020.32 12m b b b =?-=-= 式中:b —单元三项分离器宽度,m ; 1b —下三角形集气罩底的宽度,m ; 2b —相邻两个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污泥回流缝之 一),m ; 3h —下三角形集气罩的垂直高度,m ;

单向板 计算步骤

LB-1矩形板计算 一、构件编号: LB-1 二、示意图 三、依据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四、计算信息 1.几何参数 计算跨度: Lx = 2000 mm; Ly = 6000 mm 板厚: h = 100 mm 2.材料信息 混凝土等级: C25 fc=11.9N/mm2 ft=1.27N/mm2 ftk=1.78N/mm2Ec=2.80×104N/mm2钢筋种类: HRB400 fy = 360 N/mm2Es = 2.0×105 N/mm2 最小配筋率: ρ= 0.200% 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 40mm 保护层厚度: c = 20mm 3.荷载信息(均布荷载)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γG = 1.200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γQ = 1.400 准永久值系数: ψq = 1.000 永久荷载标准值: qgk = 4.100kN/m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qk = 2.000kN/m2 4.计算方法:弹性板 5.边界条件(上端/下端/左端/右端):简支/简支/固定/固定 6.设计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 = 1.00 泊松比:μ = 0.200 五、计算参数: 1.计算板的跨度: Lo = 2000 mm

2.计算板的有效高度: ho = h-as=100-40=60 mm 六、配筋计算(ly/lx=6000/2000=3.000>2.000,所以选择多边支撑单向板计算): 1.X向底板配筋 1) 确定X向底板弯距 Mx = (γG*qgk+γQ*qqk)*Lo2/24 = (1.200*4.100+1.400*2.000)*22/24 = 1.287 kN*m 2) 确定计算系数 αs = γo*Mx/(α1*fc*b*ho*ho) = 1.00*1.287×106/(1.00*11.9*1000*60*60) = 0.030 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 1-sqrt(1-2*αs) = 1-sqrt(1-2*0.030) = 0.030 4)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 As = α1*fc*b*ho*ξ/fy = 1.000*11.9*1000*60*0.030/360 = 60mm2 5) 验算最小配筋率 ρ = As/(b*h) = 60/(1000*100) = 0.060% ρ<ρmin = 0.200% 不满足最小配筋要求 所以取面积为As = ρmin*b*h = 0.200%*1000*100 = 200 mm2 6) 计算纵跨分布钢筋面积 不宜小于横跨板底钢筋面积的15%,所以面积为: As1 = As*0.015 = 200.00*0.15 = 30.00mm2 不宜小于该方向截面面积的0.15%,所以面积为: As1 = h*b*0.0015 = 100*1000*0.0015 = 150.00mm2 取二者中较大值,所以分布钢筋面积As = 150mm2 采取方案?8@200, 实配面积251 mm2 2.X向左端支座钢筋 1) 确定左端支座弯距 M o x = (γG*qgk+γQ*qqk)*Lo2/12 = (1.200*4.100+1.400*2.000)*22/12 = 2.573 kN*m 2) 确定计算系数 αs = γo*M o x/(α1*fc*b*ho*ho) = 1.00*2.573×106/(1.00*11.9*1000*60*60) = 0.060 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 1-sqrt(1-2*αs) = 1-sqrt(1-2*0.060) = 0.062 4)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 As = α1*fc*b*ho*ξ/fy = 1.000*11.9*1000*60*0.062/360 = 123mm2 5) 验算最小配筋率 ρ = As/(b*h) = 123/(1000*100) = 0.123% ρ<ρmin = 0.200% 不满足最小配筋要求

某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书

沈阳城市学院 课程设计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班级: 姓名: 2013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已知参数 1) 工程概况:围护结构性能参数 外墙:属于Ⅱ型结构,外表面为浅色,传热系数K =1.50W /(m 2·℃); 屋顶:Ⅴ型结构,K =1.07W/(m 2·℃),屋面吸收系数 9.0=ρ。 外窗:双层玻璃钢窗,玻璃采用3mm 厚的普通玻璃,内挂白色窗帘。 围护结构外表面放热系数为)(6.182 C m W ??=ωα,围护结构内表面放热系数 )/(82C m W N ??=α。窗户高度均为1.5m 。 2) 气象资料,查阅《规范》及相关手册 3) 土建资料 建筑平面图(首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剖面图 本设计的室外计算参数以设计地点的室外计算参数为依据。室内计算参数按照房间用途和空调分区合理选取。 4) 动力资料 空调:冷冻水由统一的冷冻机房提供;热媒为三个表压的高压蒸汽,由集中锅炉房供给。 1.2. 设计参数 1) 重庆市纬度北纬29°31′,经度东经106°29′。 2) 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5℃,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6.5℃。 3) 重庆市夏季大气压力963.8hPa ,冬季大气压力980.6hPa 。 室内计算干球温度26℃,室内空气相对湿度59%。

第二章 房间夏季冷负荷计算 空调房间的冷负荷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热量形成的冷负荷,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以及其他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形成的冷负荷存在延迟和衰减,所以空调房间夏季设计冷负荷适宜按照冷负荷系数法计算各种热源引起的负荷,再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以2008房间(办公室)为例,该房间平面图如图2.1所示 图2.1 1. 外墙、屋顶瞬变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在日射和室外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 和屋顶瞬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 t t X N wl KF CL -= (2-1) k k t t t d wl wl ρα)(/+= (2-2) 式中,CL —外墙或屋顶瞬变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W K —外墙和屋顶传热系数,W/(m 2 ·℃) F —外墙和屋面的面积2m t wl /—外墙和屋顶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 t X N —夏季空调室内计算温度(℃) t wl —以北京地区的气象条件为依据计算出的外墙和屋顶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 t d — 同类型构造外墙和屋顶的地点修正值(℃) k α—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值

UASB的设计计算书

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进展 摘要:传统的厌氧消化工艺中,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在单相反应器内完成厌氧消化的全过程,由于二菌种的特性有较大的差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无法使二者都处于最佳的生理状态,影响了反应器的效率。1971年Ghosh和Poland提出了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1],它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了生物相的分离,即通过调控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反应器的运行控制参数,使产酸相和产甲烷相成为两个独立的处理单元,各自形成产酸发酵微生物和产甲烷发酵微生物的最佳生态条件,实现完整的厌氧发酵过程,从而大幅度提高废水处理能力和反应器的运行稳定性。 (1)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将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分别置于两个反应器内,并为它们提供了最佳的生长和代谢条件,使它们能够发挥各自最大的活性,较单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Yeoh对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和单相厌氧消化工艺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相厌氧消化系统的产甲烷率为0.168m3CH4/(KgCOD Cr?d)明显高于单相厌氧消化系统的产甲烷率0.055m3CH4/(KgCOD cr?d)。 (2) 反应器的分工明确,产酸反应器对污水进行预处理,不仅为产甲烷反应器提供 了更适宜的基质,还能够解除或降低水中的有毒物质如硫酸根、重金属离子的毒性,改变难降解有机物的结构,减少对产甲烷菌的毒害作用和影响,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 产酸相的有机负荷率高,缓冲能力较强,因而冲击负荷造成的酸积累不会对产 酸相有明显的影响,也不会对后续的产甲烷相造成危害,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能 力。 (4) 产酸菌的世代时间远远短于产甲烷菌,产酸菌的产酸速度高于产甲烷菌降解酸的速率[4,5],产酸反应器的体积总是小于产甲烷反应器的体积。 (5) 两相厌氧工艺适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悬浮物浓度很高的污水、含有毒物质及难降解物质的工业废水和污泥。 2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现状 2. 1反应器类型 从国内外的两相厌氧系统研究所采用的工艺形式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两相均采用同一类型的反应器,如UASB反应器,UBF反应器,ASBR反应器,其中UASB 反应器较常用。第二种是称作Anodek的工艺,其特点是产酸相为接触式反应器 (即完全式反应器后设沉淀池,同时进行污泥回流),产甲烷相则采用其它类型的反应器⑹。 王子波、封克、张键采用两相UASB反应器处理含高浓度硫酸盐黑液,酸化相为8.87L的普通升流式反应器,甲烷相为28.75L的UASB反应器,系统温度 (35 ±)C。当酸化相进水COD 为(6.771 ?11.057)g/ L ,SO42-为(5.648?8.669) g/

空调机组系统设计计算书汇总

家庭专用中央空调机组 设计计算书

目录 1. 机组简介 (3) 2. 设计条件[1] (3) 3. 热力计算 (3) 4. 冷凝器设计计算 (5) 4.1 有关温度参数及冷凝热负荷确定 (5) 4.2 翅片管簇结构参数选择与计算 (6) 4.3 计算冷凝风量 (7) 4.4 计算空气侧换热系数 (7) 4.5 计算制冷剂侧换热系数 (8) 4.6 计算冷凝器总传热系数K (9) 5. 室外机风叶电机的选型 (10) 6. 蒸发器的设计计算 (10) 6.1 结构规划 (10) 6.2 翅片管各部分传热面积计算 (11) 6.3 确定冷却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 (12) 6.4 计算空气侧换热系数 (13) 6.5 计算管内表面传热系数i 和传热面积A0 (14) 7. 风侧阻力计算与内风机选型 (15) 8. 毛细管的选型 (15) 9. 配管设计 (16) 9.1 压缩机吸气管管径的计算 (16) 9.2 压缩机排气管管径的计算 (17) 9.3 冷凝器到毛细管前的液体管路管径的计算 (18) 参考文献: (18)

1. 机组简介 该XXX机组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机构以及电控系统等组成。它通过直接向空调区域送冷却空气来达到调节室内空气环境的目的,适用于面积在约10-25㎡的办公室、酒店客房、小型营业场所或家居等场所。 2. 设计条件[1] 根据GB/T 18836-2002《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的要求,名义制冷工况:室内侧入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19℃,室外侧入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35℃,湿球温度24℃。 3. 热力计算 根据名义制冷工况:室内侧入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19℃,室外侧入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35℃,湿球温度24℃,初步确定:冷凝温度t k 为47℃,对应的冷凝压力P k为18.12bar(绝对压力,下同);蒸发温度t0为4℃,对应的蒸发压力P0为5.66bar,并做如下假设:冷凝器过冷度为6℃,蒸发器过热度为6℃,蒸发器出口到压缩机入口的温升为2℃,冷凝器出口到膨胀阀前的温降为1℃。压缩机的指示效率ηi为0.8,忽略系统中的压力损失,循环参数及压焓图如下: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1钢筋混泥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设计试件,使学生了解并熟悉有关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培养其独立完成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绘图能力。 二、设计资料 1、工程概况: 某框架结构工业仓库,二层建筑平面图如下图所示(楼面标高4.00m),墙厚370mm,混凝土柱400x400mm。板伸入墙120mm,次梁伸入墙240mm,主梁伸入墙370mm。房屋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拟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形楼盖。 图1 梁板结构平面布置 2、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石灰砂浆粉刷,30mm厚水磨石楼面(标 准值0. 65kN/m2) o 3、活荷载:标准值为7. 5 kN/m2 o 4、恒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分项系数为1.3。 5、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5(A=11.9N/〃”2, /=1.27N/〃m2) 钢筋梁中受力主筋采用HRB400级(f =36ON/〃* ) x 其余采用HPB235级(人=210"/〃〃/) 三、设计容 1、确定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设计(按塑性理论) 3、次梁设计(按塑性理论) 4、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 5、绘制结构施工图,包括: (1)、结构平而布置图 (2)、板、次梁、主梁的配筋图 (3)、主梁弯矩包络图及抵抗弯矩图 (4)、设计说明 (5)、次梁钢筋材料表 四、成果要求 1、课程设计在1周完成。 2、计算书必须统一格式,并用钢笔抄写清楚(或打印)。计算书(施工图)装订顺序:封面、评语页、目录、任务书、设计说明、计算书正文和施工图。 3、施工图统一为A3图纸。要求图而布局均匀、比例适当、线条流畅、整洁美观,严格按照建筑制图标准作图。 4、在完成上述设计任务后方可参加设计答辩及成绩评定。 五、参考资料 1、《混凝土结构设计》,梁兴文主编,中国建筑工业 2、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3、GB50009-2001,《建筑荷载设计规》

厌氧塔计算手册

1.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0.53d m kgCOD N v = 进出水COD 浓度)/(20000L mg C =,E= V= 3084000 .570 .0203000m N E QC v =??=,取为84003m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d m /3 C 0——进出水CO D 浓度kgCOD/3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3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反应器有效高为m h 0.17=则 横截面积:)(4950 .178400 2m h V S =有效= = 单池面积:)(1653 4952m n S S i === 2)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1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m D 15=,则高182.1*152.1*===m D h ,设计中取m h 18= 单池截面积:)(6.1765.714.3)2 (*14.3222'm h D S i =?== 设计反应器总高m H 18=,其中超高m 单池总容积:)(3000)0.10.18(6.176'3'm H S V i i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m m H D 1815?=?φ

反应器总池面积:)(8.52936.1762'm n S S i =?=?= 反应器总容积:)(900033000'3m n V V i =?=?= (3)水力停留时间(HRT )及水力负荷(r V )v N 根据参考文献,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9.01.023h m m V r -=故符合要求。 三相分离器构造设计计算 (1) 沉淀区设计 根据一般设计要求,水流在沉淀室内表面负荷率)./(7.023'h m m q <沉淀室底部进水口表面负荷一般小于)./(23h m m 。 本工程设计中,与短边平行,沿长边每池布置8个集气罩,构成7个分离单元,则每池设置7个三项分离器。 三项分离器长度:)(16'm b l == 每个单元宽度:)(57.27 18 7'm l b === 沉淀区的沉淀面积即为反应器的水平面积即2882m 沉淀区表面负荷率:)./(0.20.1)./(39.0288 58 .1142323h m m h m m S Q i -<== (2) 回流缝设计 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α为55°,取m h 4.13= 式中:b —单元三项分离器宽度,m ; 1b —下三角形集气罩底的宽度,m ; 2b —相邻两个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污泥回流 缝之一),m ; 3h —下三角形集气罩的垂直高度,m ; 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α为55°,取m h 4.13=

最新单向板设计计算书

单向板设计计算书

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专业年级:建筑*** 组别:第六组 组长: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计算书 目录 1、摘要 (3) 2、设计资料 (4) 3、板的设计 (4) 3.1、荷载 (5) 3.2、内力计算 (6) 3.3、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7) 4、次梁的计算 (9) 4.1、荷载 (10) 4.2、内力计算 (10) 4.3、截面承载力计算 (12) 5、主梁的设计 (14) 5.1、荷载 (14) 5.2、内力计算 (15) 5.3、截面承载力计算 (21) 6、参考文献 (24)

1、摘要: 本设计主要进行了结构方案中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在确定框架布局之后,先进行了层间荷载代表值的计算,进而求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完成了板,次梁、主梁等构件的内力和配筋计算及施工图绘制、楼盖的设计完成了板的配筋和次梁的配筋设计。 2、设计资料: 1、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6.0kN/ 2、楼面面层为20 mm厚水泥砂浆地面面层,混凝土楼板,15mm厚混合砂浆天花板抹面。 3、材料选用: 板混凝土用C25,梁混凝土用C30。 钢筋:主梁、次梁的主筋用HRB335级,板及梁的箍筋用HPB300级。 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 3、板的设计: 某三层楼面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布置图如图:

解:1、基本设计资料 (1)材料 板:C25混凝土:2/9.11mm N f c =,2 /27.1mm N f t =,2/78.1mm N f tk = 梁:C30混凝土:2 /3.14mm N f c =,2/43.1mm N f t = 钢筋:HPB300级(2 /270mm N f y =,614.0=b ξ) HRB335级(2/300mm N f y =,55.0=b ξ) (2)荷载标准值 活荷载标准值2/0.6m KN q k = 水泥砂浆地面面层:3 /18m KN 钢筋混凝土:3/25m KN 混合砂浆:3/17m KN 2、板的设计(按塑性理论方法) (1)确定板厚及次梁截面

某宾馆空调设计计算书

XXX宾馆 暖通空调负荷计算书 工程名称:某宾馆 工程编号: 建设单位:某房产公司 计算人:XXX 签名: 日期: 校对人:XXX 签名: 日期: 审定人:XXX 签名: 日期:

一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本工程为苏州市和乔丽晶宾馆,钢筋混凝土错层结构,最低三层,最高八层。一至三层为商业用房,四至八层为标准间等。业主已给出建筑平面图和各个房间的功能,要求设计本宾馆的中央空调系统,实现每个有人员房间的夏季空调供冷冬季供热。 二设计依据 2.1设计任务书 <<空调制冷课程设计提纲>> 2.2设计规范及标准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2001版) (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BJ114-88) 三设计范围 (1)中央空调系统选型,空气处理过程的确定。 (2)空调箱、风机盘管、送风口、回风口的选型,风管布置。 (3)热泵机组、水泵、膨胀水箱的选型及水系统设计。 四设计参数[1] 室外气象资料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地区:江苏省 城市:南京 纬度:32.0 经度:118.8 海拔高度(m):8.9 冬季大气压力(Pa):102520.0 夏季大气压力(Pa):100400.0 冬季平均室外风速(m/s):2.6 夏季平均室外风速(m/s):2.6 冬季空调室外设计干球温度(℃):-6.0 夏季空调室外设计干球温度(℃):35.0 冬季通风室外设计干球温度(℃):2.0

夏季通风室外设计干球温度(℃):32.0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0 夏季空调室外设计湿球温度(℃):28.3 冬季空调室外设计相对湿度(%):73.0 最大冻土深度(cm):9.0 室内设计参数 建筑物:宾馆 楼层名称房间名称房间用途房间面积总冷指标总热指标 (m^2) (W/m^2) ------------------------------------------------------------------------ 楼层1 小超市商业用房 57.0 160 75 楼层1 办公室办公室 18.0 105 70 楼层1 商务房接待室 18.0 120 70 楼层1 咖啡厅酒吧 60.0 180 70 楼层1 大堂门厅 167.0 110 85 楼层1 大包间餐厅 40.0 250 100 楼层1 小包间5 餐厅 32.0 250 110 楼层1 小包间4 餐厅 32.0 250 110 楼层1 小包间3 餐厅 32.0 250 110 楼层1 小包间2 餐厅 32.0 250 110 楼层1 小包间1 餐厅 32.0 250 110 楼层1 大餐厅餐厅 330.0 350 110 楼层2 茶楼餐厅 180.0 200 100 楼层2 美容院美容、理发室 320.0 115 80 楼层2 泡池公共休息区室内游泳池 120.0 200 400 楼层2 男更衣室办公室 42.0 105 70 楼层2 女更衣室办公室 30.0 105 70 楼层3 小会议室会议室 122.0 250 85 楼层3 办公室1 办公室 25.0 105 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