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控制工程试卷答案

土壤污染控制工程试卷答案

POPs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且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偏远极地地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质。

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收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土壤的自净作用: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改变,活性、毒性降低的过程。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危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共降解(共代谢)是指微生物利用一种容易降解的物质作为支持生长的营养基质,而同时降解另一种物质。土壤原位修复:在不破坏土壤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污染土壤不经搅动或移动,在原位和易残留部位进行的修复。生物修复:利用特定的生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微生物矿化: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1、土壤污染:指人为活动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加到土壤中,使某种有害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类型:水质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固体废弃物污染型、农业污染型、综合污染型。

2.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吸收(1)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和吸收与它们的亲水性有关(2)有机物按照亲水性来分:亲水性和憎水性(3)污染物的吸收:植物吸收、动物吸收。3、土壤环境容量:是指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基本容量:若以土壤环境标准作为土壤环境容量的最大容许极限值,则该土壤环境容量的计算值,便是土壤环境标准值减去背景值,即上诉土壤环境的基本容量。静容量:土壤环境基准减去土壤背景值。动容量:净容量加上这部分土壤的净化量。

4、微生物共降解(共代谢):

①共降解是指微生物利用一种容易降解的物质作为支持生长的营养基质,而同时降解另一种物质。②前一种物质通常成为第一基质,后者成为第二基质或共降解基质,往往是难降解的污染物。③共降解主要特点:A利用第一基质作为碳和能量的来源,用于本身的生长和维护,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作为第二基质被微生物降解;B作为第二基质的污染物与第一营养基

质之间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C产物不能作为营养;D是需能反映,能量自第一基质。④共降解途径对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非常重要⑤难降解和持久性。5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①生活垃圾的堆肥化处理②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发电③生活垃圾的热解处理④生活垃圾的厌氧消化技术⑤生活垃圾的蚯蚓处理技术6固体废物“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7、我国肥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理,养分施用不平衡③地区间施肥不平衡④有机物料收集利用率低下⑤农民施肥技术仍然较低9、何为菌根?菌根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菌根是植物根系和真菌形成的一种共生体。修复机理:①菌根与土壤的交互作用形成了菌根际。②根际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利用菌根根际的作用可提高生物修复的效率。10.生物反应器种类:泥浆生物反应器固定膜生物反应器转鼓式反应器厌氧—好氧反应器生物反应器修复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将土壤中有害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的无机物质,降解过程由改变土壤的理化条件来完成,也可接种特殊驯化与构建的工程微生物提高降解效率。

论述

一.放射性的来源:①天然来源②人为来源:核工业过程的排放物、核爆炸的沉淀物、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土壤放射性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放射性核素可以通过与土壤胶体的结合而一起移动。锶以吸附和解吸迁移性大,铯移动性很小吸附牢固不易解析。对生物的危害:放射性辐照造成生长发育和生殖异常遗传变异、生命周期缩短、癌变等,辐照剂量过大可导致死亡。土壤放射性污染物的特点:1持续产生危害作用、2没有任何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有效的破坏这些元素、3具有潜伏期。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

-水界面的

吸附与解析,以及它们在土壤腐殖物质的

吸附与解析行为。机制:离子交换、氢键、

电荷转移、共价键、范德华力、配体交换、

硫水吸附和分配。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

降解和代谢;降解:有机污染物由于受到

各种因素的作用而逐渐分解,转变为无毒

物质的过程。有机污染物降解主要包括生

物降解、化学降解和光解三种形式代谢:

指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酶类及其他物质

作用,发生变化,进行消化和排泄的过程。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和积累(1)

残留:有机污染物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

和环境中的亲体及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

杂志、代谢转化产物和反应物等所有衍生

物的总称。积累:指有机污染物保持其分

子完整性,以及通过在环境中运输和分

配,维持其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的能力。

(2)按照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可以划分为:结合态、轭合态和游离态。

论述稀土元素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利弊:利

①稀土作为良好的调节剂,可以提高植物

生理活性②稀土作为一种很好的生理激

活剂,能促进动物食入的营养得以充分的

利用和吸收,在生物体内能起到多种调节

作用③随稀土产品不断的与高科技相结

合,“稀土转光膜技术”的产生和应用推

广,有效的解决了紫外线一直植物生长这

一疑难问题。弊①降低了土壤消除酚类有

机物的能力,加重酚类化合物在土壤中的

残留②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炭有抑制作

12.多环芳烃的结构:指含有一个以上苯

环以稠环形相连的芳香化合物。菲、荧蒽、

苯井(a)芘。

14.PAH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

迁移转化:(1)溶解与迁移:环越多,

越难溶。(2)挥发与迁移:随苯环增多

而降低,萘以及其取代物。(3)降解与

积累:双环和三环易被生物降解,四环五

环和六环难生物降解。土壤中PAHs的消

失主要有:挥发作用、非生物降解和生物

降解。对土壤污染的途径及其降解(1)

途径:固废的燃烧(2)降解:物理法、

化学法和生物降解法。生物降解法包括好

氧生物降解、厌氧生物降解、连续好氧-

厌氧生物降解。

农药污染土壤的途径:1 将农药直接施入

土壤或以拌种、浸种和毒谷等形式施入土

壤 2向作物喷洒农药时,农药直接落到

地面上或附着在作物上,经风吹雨淋落入

土壤 3 大气中悬浮的农药颗粒或以气态

形式存在,经雨水溶解和淋失,最后落在

地面上 4死亡动植物残体或灌溉水将农

药带入土壤

影响土壤中农药污染的因素:农药在土壤

中的移动性和降解

农药土壤中的降解生物降解、非生物降解

土壤农药对农作物和土壤生物的影响 1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农药对

土壤硝化和氨化作用的影响 3农药对土

壤呼吸作用的影响 4土壤中的农药对农

作物的影响包含土壤中农药对农作物生

长的影响和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而

降低农产品质量两方面。

POPs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

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且能在大气环境

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偏远极地

地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

有机化学污染物质。

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收或少受人类活动

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

其含量。

土壤的自净作用: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

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

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改变,活性、

毒性降低的过程。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

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

他有危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

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来源于生物、其他天

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

制剂。共降解(共代谢)是指微生物利用

一种容易降解的物质作为支持生长的营

养基质,而同时降解另一种物质。土壤原

位修复:在不破坏土壤基本结构的情况

下,污染土壤不经搅动或移动,在原位和

易残留部位进行的修复。生物修复:利用

特定的生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

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

生物措施。微生物矿化:有机物被微生物

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1、土壤污染:指人为活动将对人类本身

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加到土壤中,使

某种有害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

量,而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污

染类型:水质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固体

废弃物污染型、农业污染型、综合污染型。

2.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吸收(1)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和吸收与它们

的亲水性有关(2)有机物按照亲水性来

分:亲水性和憎水性(3)污染物的吸收:

植物吸收、动物吸收。3、土壤环境容量:

是指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

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基本容量:若以

土壤环境标准作为土壤环境容量的最大

容许极限值,则该土壤环境容量的计算

值,便是土壤环境标准值减去背景值,即

上诉土壤环境的基本容量。静容量:土壤

环境基准减去土壤背景值。动容量:净容

量加上这部分土壤的净化量。

4、微生物共降解(共代谢):

①共降解是指微生物利用一种容易降解

的物质作为支持生长的营养基质,而同时

降解另一种物质。②前一种物质通常成为

第一基质,后者成为第二基质或共降解基

质,往往是难降解的污染物。③共降解主

要特点:A利用第一基质作为碳和能量的

来源,用于本身的生长和维护,难降解的

有机污染物作为第二基质被微生物降解;

B作为第二基质的污染物与第一营养基

质之间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C产物不能

作为营养;D是需能反映,能量自第一基

质。④共降解途径对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的生物降解非常重要⑤难降解和持久性。

5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①生活垃圾的

堆肥化处理②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发电

③生活垃圾的热解处理④生活垃圾的厌

氧消化技术⑤生活垃圾的蚯蚓处理技术

6固体废物“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

化、无害化。7、我国肥料使用中存在的

问题

理,养分施用不平衡③地区间施肥不平衡

④有机物料收集利用率低下⑤农民施肥

技术仍然较低9、何为菌根?菌根对重金

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菌根是植物根系

和真菌形成的一种共生体。修复机理:①

菌根与土壤的交互作用形成了菌根际。②

根际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重金属在土壤-

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利

用菌根根际的作用可提高生物修复的效

率。10.生物反应器种类:泥浆生物反应

器固定膜生物反应器转鼓式反应器厌

氧—好氧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修复基本原

理:是利用微生物将土壤中有害有机污染

物降解为无害的无机物质,降解过程由改

变土壤的理化条件来完成,也可接种特殊

驯化与构建的工程微生物提高降解效率。

论述

一.放射性的来源:①天然来源②人为来

源:核工业过程的排放物、核爆炸的沉淀

物、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土壤放射性污

染物的迁移转化:放射性核素可以通过与

土壤胶体的结合而一起移动。锶以吸附和

解吸迁移性大,铯移动性很小吸附牢固不

易解析。对生物的危害:放射性辐照造成

生长发育和生殖异常遗传变异、生命周期

缩短、癌变等,辐照剂量过大可导致死亡。

土壤放射性污染物的特点:1持续产生危

害作用、2没有任何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有

效的破坏这些元素、3具有潜伏期。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

-水界面的

吸附与解析,以及它们在土壤腐殖物质的

吸附与解析行为。机制:离子交换、氢键、

电荷转移、共价键、范德华力、配体交换、

硫水吸附和分配。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

降解和代谢;降解:有机污染物由于受到

各种因素的作用而逐渐分解,转变为无毒

物质的过程。有机污染物降解主要包括生

物降解、化学降解和光解三种形式代谢:

指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酶类及其他物质

作用,发生变化,进行消化和排泄的过程。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和积累(1)

残留:有机污染物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

和环境中的亲体及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

杂志、代谢转化产物和反应物等所有衍生

物的总称。积累:指有机污染物保持其分

子完整性,以及通过在环境中运输和分

配,维持其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的能力。

(2)按照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可以划分为:结合态、轭合态和游离态。

论述稀土元素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利弊:利

①稀土作为良好的调节剂,可以提高植物

生理活性②稀土作为一种很好的生理激

活剂,能促进动物食入的营养得以充分的

利用和吸收,在生物体内能起到多种调节

作用③随稀土产品不断的与高科技相结

合,“稀土转光膜技术”的产生和应用推

广,有效的解决了紫外线一直植物生长这

一疑难问题。弊①降低了土壤消除酚类有

机物的能力,加重酚类化合物在土壤中的

残留②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炭有抑制作

12.多环芳烃的结构:指含有一个以上苯

环以稠环形相连的芳香化合物。菲、荧蒽、

苯井(a)芘。

14.PAH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

迁移转化:(1)溶解与迁移:环越多,

越难溶。(2)挥发与迁移:随苯环增多

而降低,萘以及其取代物。(3)降解与

积累:双环和三环易被生物降解,四环五

环和六环难生物降解。土壤中PAHs的消

失主要有:挥发作用、非生物降解和生物

降解。对土壤污染的途径及其降解(1)

途径:固废的燃烧(2)降解:物理法、

化学法和生物降解法。生物降解法包括好

氧生物降解、厌氧生物降解、连续好氧-

厌氧生物降解。

农药污染土壤的途径:1 将农药直接施入

土壤或以拌种、浸种和毒谷等形式施入土

壤 2向作物喷洒农药时,农药直接落到

地面上或附着在作物上,经风吹雨淋落入

土壤 3 大气中悬浮的农药颗粒或以气态

形式存在,经雨水溶解和淋失,最后落在

地面上 4死亡动植物残体或灌溉水将农

药带入土壤

影响土壤中农药污染的因素:农药在土壤

中的移动性和降解

农药土壤中的降解生物降解、非生物降解

土壤农药对农作物和土壤生物的影响 1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农药对

土壤硝化和氨化作用的影响 3农药对土

壤呼吸作用的影响 4土壤中的农药对农

作物的影响包含土壤中农药对农作物生

长的影响和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而

降低农产品质量两方面。

(整理)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学习心得.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 ——学习心得 专业学号o幽谷蓝月o 1 前言 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不可缺少、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壤这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资源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各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土壤恢复计划,荷兰、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都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土壤污染的恢复研究和应用。在中国,由于工业生产规模和乡镇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受到工业三废和农用化学品的污染日趋严重,污染土壤修复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 污染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以阻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于全球目前的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和修复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针对本学期的课程,关于土壤修复的部分我更加感兴趣,尤其是生物修复,于是我总结了一些内容并且查找了一些相关信息。 2 土壤修复技术分类 土壤修复技术按照修复场地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即对污染土壤就地处置或进行异地处理。按照技术类别可以将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具体分类如下: 按修复场地:⑴原位修复:①蒸汽浸提;②生物通风;③原位化学淋洗;④热力学修复;⑤化学还原处理墙;⑥固化/稳定化;⑦电动力学修复;⑧原位微生物修复。 ⑵异位修复:①蒸汽浸提;②泥浆反应器;③土壤耕作法;④土壤堆腐;⑤焚烧法;⑥预制床;⑦化学淋洗。 按技术类别:⑴物理修复:①物理分离;②蒸汽浸提;③玻璃化;④热力学;⑤固化/稳定化;⑥冰冻;⑦电动力学。 ⑵化学修复:①化学淋洗;②溶剂浸提;③化学氧化;④化学还原; ⑤土壤性能改良。 ⑶微生物修复:①生物通风;②泥浆反应器;③预制床。 ⑷生态工程修复(植物修复):①植物提取;②植物挥发;③植物固化;④植物降解;⑤植物根际圈生物降解;⑥生态覆盖系统;⑦垂直控制系统;⑧水平控制系统。 ⑸联合修复:①物理化学-生物:淋洗-生物反应器联合修复;②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菌根菌剂联合修复。 3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土壤环境中有毒有害物的浓度或使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技术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壤污染控制修复工程技术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工程技术中心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联系方式 1.1 中心名称 中文名称:某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技术中心 1.2 依托单位 1.3 主管部门 1.4 联系方式 二、建设工程技术中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建设工程技术中心的重要性 (1)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土壤污染程度不断加剧,污染面积逐年扩大。 20世纪70年代,我国土壤污染一般是点状的、局部的。3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城市群和工业密集区,造成了区域环境问题的恶化。伴随着环境污染增加,土壤的环境压力也在加剧,出现了大面积、区域性的土壤污染。历史遗留的工业污染场地、部分地区的农田、矿区、油田和加油站以及固体废物堆放和处置场地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和持久性有机物、矿区土壤中的重金属、油田土壤中的油类物质是主要的污染物,

工业场地及固体废物处置场地的土壤中各种污染物并存。 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达2000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从2002年开始,原国家环保总局《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探查研究》项目对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珠三角土壤汞、镍污染最严重,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于“严重”超标。 (2)土壤污染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 农业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药年使用量已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受农药污染的耕地土壤面积达1.36亿亩。在约140万公顷的污水灌区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相关研究发现,由于受多种重金属污染,长三角部分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一些主要蔬菜基地土壤镉污染普遍,曾发生千亩稻田受铜污染及水稻中毒事件;土壤中锌含量高达517毫克/千克,超标5倍之多。2006年10月据金华市金东区相关部门调查,该区源东乡每年施用农药人均3公斤,农药在土壤中有50~60%的残留量,已经长期停用的六六六、滴滴涕在土壤中的可检出率仍然很高。近年来沿海大部分地区的大田耕地土壤中持久性毒害物质大量积累,2000年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15种多氯联苯同系物检出率为100%。最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低浓度有毒污染物的影响是慢性的和长期的,危害可能波及长达数十年乃至数代人。

土壤污染案例(二)

土壤污染案例(二) 第一次农业普查污染严重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倾倒丢弃 量4914.87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8.52亿吨,综合利用量18.04亿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2124.44万吨),处置量4.41亿吨(其中处置往年贮存量1964.05万吨),本年贮存量15.99亿吨(其中符合环保要求贮存量12.11亿吨),倾倒丢弃量4914.87万吨。 农业畜禽养殖业污染较严重 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1268.26万吨,总氮102.48万吨,总磷16.04万吨,铜2397.23吨,锌4756.94吨。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量2.43亿吨,尿液产生量1.63亿吨。重点流域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705.98万吨,总氮45.75万吨,总磷9.16万吨,铜980.03吨,锌2323.95吨。 采砂业失控威胁生态政府为"违法"买单6月10日,拒马河河道内,一辆铲车正往货车上装砂石。河道内到处都是深深的大坑。本报记者杨杰摄■ 核心提示河北涿州,采挖河砂已严重威胁拒马河的生态。当地政府正为几年

前的“违法”行政买单。2001年起,涿州欲打造京津砂石供应基地,大力招商,诸多采砂企业涌入,“先上车后买票”,在政府默许下无证开采。采砂业带给砂石老板的是暴利,但给拒马河和当地百姓带来的却是满目疮痍。政府年收9万地税,而单为砂车碾坏的公路维修就要4000万。于是,涿州痛下决心整治采砂业,宣布昔日“手续”一概作废。不过其“ 一刀切”的行政行为,没有根治滥采,却引起砂石厂主反弹———上访和私采。如今,当地政府正背负着被行政诉讼和采砂企业盗采的双重压力。东北商人徐颖达在河北涿州开了一家砂石厂。去年7月23日,徐颖达的宏远石料厂收到了限期拆除采砂设备的通知。涿州市水利局认为该厂不符合继续采砂的条件。一年过去了,徐颖达坚持认为政府在违法行政。“没有提前行政告知、没有听证会、没有补偿款……”今年6月19日,徐颖达说,这一年他都在讨说法。在讨说法的,不是徐颖达一个砂石老板,而是几十个。这让涿州市政府压力很大。不过,涿州市水利局长白景华说,政府这次下了决心。取缔砂石厂,治理拒马河,已是涿州市首当其冲的政治任务。据介绍,流经河北、北京的拒马河,是涿州的主要行洪河道,如今已濒临砂石资源枯竭的境地,而河道更是千疮百孔。采砂导致河床下降、河势不稳,丧失基

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题答案

《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土壤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 身的化学元 素组成及其含量。 2、农药残留期:指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75%-100%所需的时间。 3、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 无法被利用 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4、土壤净化能力: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 壤环境中的 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变化,活性、毒性降低的能力。 5、稳定化技术:指通过化学物质与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为不溶态的过程。 :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6、POP S 中持久存在 的,且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偏远的极地地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 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学污染物。) 7、土壤环境容量:指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也不使

环境系统污染时,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8、农药半衰期:指施药后附着于土壤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9、城市生活垃圾: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10、土壤生物污染:指一个或几个有害的生物种群从外界环境侵入土壤,大量繁衍,破坏原来的动态平衡,对人类健康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11、客土:指在被污染的土壤上覆盖上非污染土壤。 12、农药光解作用:土壤表面因受太阳辐射能和紫外线能而引起农药的分解过程。 13、土壤污染:指人为活动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致使某种有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14、异位修复技术:指对挖掘后的土壤进行原地处理和异地处理的过程。 15、面源污染:指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 16、污泥:指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质以及从污水表面撇出浮沫的残渣。 17、土壤环境污染源:指土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物污染源。 18、痛痛病:指人们长期食用镉含量超过1mg/kg的大米,而使镉在人体内累积所导致的一种骨骼疼痛的病症,也称骨痛病。 二、简答题

最新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学习心得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学习心得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 ——学习心得 专业学号 o幽谷蓝月o 1 前言 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不可缺少、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壤这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资源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各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土壤恢复计划,荷兰、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都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土壤污染的恢复研究和应用。在中国,由于工业生产规模和乡镇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受到工业三废和农用化学品的污染日趋严重,污染土壤修复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 污染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以阻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于全球目前的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和修复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针对本学期的课程,关于土壤修复的部分我更加感兴趣,尤其是生物修复,于是我总结了一些内容并且查找了一些相关信息。 2 土壤修复技术分类 土壤修复技术按照修复场地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即对污染土壤就地处置或进行异地处理。按照技术类别可以将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具体分类如下:

按修复场地:⑴原位修复:①蒸汽浸提;②生物通风;③原位化学淋洗;④热力学修复;⑤化学还原处理墙;⑥固化/稳定化;⑦电动力学修复;⑧原位微生物修复。 ⑵异位修复:①蒸汽浸提;②泥浆反应器;③土壤耕作法;④土壤堆腐;⑤焚烧法;⑥预制床;⑦化学淋洗。 按技术类别:⑴物理修复:①物理分离;②蒸汽浸提;③玻璃化;④热力学;⑤固化/稳定化;⑥冰冻;⑦电动力学。 ⑵化学修复:①化学淋洗;②溶剂浸提;③化学氧化;④化学还原;⑤土壤性能改良。 ⑶微生物修复:①生物通风;②泥浆反应器;③预制床。 ⑷生态工程修复(植物修复):①植物提取;②植物挥发;③植物固化;④植物降解;⑤植物根际圈生物降解;⑥生态覆盖系统;⑦垂直控制系统;⑧水平控制系统。 ⑸联合修复:①物理化学-生物:淋洗-生物反应器联合修复;②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菌根菌剂联合修复。 3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土壤环境中有毒有害物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土壤环境能够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广义的生物修复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 3.1微生物修复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 防治措施

结课论文 题目: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姓名:程旭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农学系 年级专业:级园艺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王玉芬 12月31日 摘要 本文在综述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方法。指出了当前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危及粮食生产、食物质量、生态安全、人体健康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认为以预防为主,预防、控制和修复相结合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土壤环境保护策略。 关键词:土壤污染,预防,控制,修复

引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土壤资源承受的因人口增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土壤退化、气候变化和污染种种等的压力逐渐增大。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它要素的关键环节,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但由于现代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有的地方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向土壤倾倒和堆放,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沉降物也会进入土壤,使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污染问题之一。不断恶化了的土壤污染态势,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防治土壤污染刻不容缓。 1土壤污染的含义和特点 1.1 土壤污染的含义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

土壤污染控制工程复习知识点

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水平。 影响因素:1、成土母质、母岩。 2、气候生物带。 3、地形。 4、土地利用。空间分异:1、地质地层空间分异特征。2、地带性分异特征。3、土壤属性的分异特征。 环境质量基准:土壤污染物对生物与环境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土壤自净作用: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化学变化,其活性、毒性降低的过程。 土壤自净作用分类及其原理:(一)物理净化作用:利用土壤多相、疏松多孔的特点,通过吸收、挥发和稀释等物理作用过程使土壤污染物趋于稳定,毒性或活性减小,甚至排除土壤的过程。(二)物理化学净化作用污染物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与土壤胶体上原来吸附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发生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三)化学净化作用:通过化学反应,或者使污染物转化成难溶性、难解离性物质,使其危害程度和毒性减少,或者分解为无毒物或营养物。(四)生物净化作用:依靠土壤生物使土壤有机污染物发生分解或化合而转化的过程。 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输入土壤环境中,当期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净化能力,使土壤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导致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或在作物体内累积污染物,或对水体或大气产生此生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特点:1、隐蔽性和潜伏性。2、不可逆性和长期性。3、后果的严重性。 土壤污染物:1、无机污染物。 2、有机污染物。 3、生物污染。土壤污染源:1化肥和农药使用。 2、污水灌溉。 3、固体废弃物的利用。 4、大气沉降物。 土壤污染的类型 水体污染型特点:1.污染物集中于土壤表层,但随着污灌时间的延长,某些可溶性污染物可由表层渐次向下层扩展,甚至通过渗透到地下潜水层。2.污染土壤一般沿河流、灌溉干渠和支渠呈树枝状或片状分布。大气污染型特点:1.污染土 壤以大气污染源为中心呈扇形、 椭圆形或条带状分布,长轴沿 主风伸长,其污染面积和扩散 距离,取决于污染物的性质、 排放量和排放形式。2.污染物 主要集中于土壤表层。固体废 弃物污染型特点:1.固体废的 堆积、淹埋、处理不仅占用大 量耕地,而且通过大气迁移、 扩散、沉降,或降水淋溶、地 表径流等污染周边土壤。2.污 染物的种类和性质都比较复杂。 农业污染型特点:1.农业生产 过程排放的污染物具有剂量低、 面积大的特点,属面源污染。2 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或 耕作层。综合污染型特点: 往往是多污染源和多污染途径 同时造成的,其中以某一种或 两种污染源的影响为主。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1.机械迁移和转化。 2.生物迁 移和转化。3.化学、物理化学 迁移和转化。 农药的迁移转化类型:1.挥发 与迁移2.土壤吸附3.农药降解 4.残留 土壤污染源和污染途径的监控 ------有效。切实。生物修复: 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 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 使其哇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污 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恢 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特点-- 优点:1.生物修复可以现场进 行,节省了很多治理费用。2. 环境影响小。3.最大限度的降 低污染物的浓度。4.在其他技 术难以使用的场地。缺点:1. 耗时长。2.条件苛刻。3.并非 所有进入环境的污染物都能被 生物利用。4.特定的生物质能 吸收、利用、降解、转化特定 类型的化学物质。原则:使用 适合的生物、在适合的场所和 适合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可处 理性试验的目的:1.在某一现 场起作用的生物修复技术在另 一现场不一定有效,所以每个 现场都需要进行可处理性研究; 2.根据可处理性试验得到的净 化时、净化所能达到的水平以 及处理费用,结合具体受污染 现场的处理要求,就能决定生 物修复技术是否能够在盖地使 用;3.提供污染物在生物修复 过程中的行为和归宿的数据, 评价生物修复所能达到的速度 和程度。 可处理性试验工程设计:1. 场地信息收集;2.技术查询; 3.技术路线选择; 4.可处理性 试验;5.修复效果评价。 微生物讲解有机物的方式:1. 通过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讲解; 2.污染物被微生物吸收到微生 物细胞后有胞内酶降解、 微生物对重金属转化作用:1. 甲基化作用;2.还原作用;3. 氧化作用。 微生物吸附与累积:1吸附:失 活的微生物的吸附作用(微生 物活细胞去除重金属离子一般 为微生物积累)2累积:利用生 物新陈代谢作用产生的能量, 通过单价或二价离子的转移系 统把重金属离子输送到细胞内 部。 植物对气态污染物的粘附:决 定于植物表面积大小和粗糙程 度;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途 径:1质体流途径2扩散途径 植物修复重金属的机理:植物 稳定,植物吸收,植物挥发 植物吸收:利用专性植物根系 吸收一种或几种污染物特别是 有毒金属,并将其转移、贮存 到植物茎叶,然后收割茎叶, 离地处理,又称植物萃取 土壤受体特性物理性质的影 响:1,土壤孔性:土壤孔隙数 量,大小,孔隙分配和比例特 性。分为无效孔隙,毛管孔隙, 通气孔隙。2,土壤质地:质地 差异形成不同土壤结构和通气 性状,而对环境污染物的截留, 迁移,转化产生不同效应,分 为黏土,砂土,壤土。 胶体物质的影响:土壤胶体是 指具有胶体性质,粒径小于 0.001mm或0.002mm的微细固 体颗粒,是由矿物质微粒,腐 殖质,铝,铁,锰,硅含水氧 化物组成。分类土壤无机胶体, 土壤有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 合体,土壤无机胶体包括黏土 矿物,氧化物及其水合物,土 壤有机胶体主要是土壤腐殖质 和少量多糖类。蛋白质和脂类 等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腐殖质胶体的特点:1,颗粒细 小,呈球状直径2~4um 2,具 大量功能团带多量可变电荷, 属两性胶体,一般为负电荷为 主3,具有较强络合能力,4, 是亲水胶体,吸水性能强,具 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能吸 收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降低 有毒无机,有机物质的危害。 氧化还原的影响:它可改变离 子的嘉泰,影响有机物质的分 解素的和强度,因而影响土壤 物质级污染物质转化,迁移, 对改变土壤的性质,促进污染 物质的转化有重要作用。 污染物特性优先污染物确定原 则:环境赋存量大,分布广泛, 检出率高,或者毒性强,残留 时间长,易积累的污染物质。 化学结构对生物修复的影响: 共代谢:微生物的这种不能利 用机制作为能源和组成元素的 有机物转化方式称为共代谢。 实质是共酶。共酶含义:生长 基质和非生长基质。共代谢机 制:1.前宽后窄。2.中间产物 的抑制作用。3,需要另外的基 质。 溶剂浸提技术原理:利用批量 平衡法在常温下采用溶剂处理 被有机物污染土壤。技术关键: 1污染物浓度与种类2土壤类 型 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氧化剂: K2MNO4, H2O2、O3 Fenton反应及优点:1 Fe2+ 和H2O2都没有毒且价格便宜 2 催化反应中不需要额外的光 照 3 H2O2可在土壤污染区中 以电化学方式自动产生 4 没 有污染物浓度限制 5 反应速 率快 O3优点:1 O3的分散能力高 于液态氧化剂2 不需要将目标 污染物转化为挥发态 3 减少 修复时间和处理费用 原位化学还原和还原脱氯修复 技术:利用化学还原剂将污染 物还原为难溶态,使污染物在 土壤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 利用性降低。生物修复的异位 修复: 预制床修复的优点:在土壤污 染之初限制污染物扩散迁移, 减少污染范围。缺点:费用显 著高于原位修复;运输可能造 成污染物进一步暴露,挖掘可 能破坏土壤生态;大规模应用 时很难在特定时间达到预期效 果。 堆制式修复的过程:第一阶段 高速降解,活动强烈,耗氧降 解速率高,需强制通风或频繁 混合供氧;第二阶段低速降解, 通常异地处理。类型:条形堆 制;静态堆制;反应器堆制。 优缺点:条形堆制的优点:灵 活,可设大量物料,建设费用 低;缺点:占地多,不可控制 挥发气体,受机械技术限制。 静态堆制的优点:封闭操作可 控制水分飞尘。反应器堆制的 优点:可最佳控制气体,占空

4.4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本节内容要点: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的措施、增加土壤环境容量的措施、提高土壤自净能力的措施以及其它防治措施等。 污染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正常功能的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然而,土壤对污染物也能起净化作用,特别是进入土壤的有机污染物可经过扩散、稀释、挥发及光化学降解、生物化学降解、化学降解等作用而得到净化。如果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在数量和速度上超过土壤的净化能力,即超过土壤的环境容量,最终将导致土壤正常功能的失调,阻碍作物正常生长。 土壤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在某种程度说,土壤是环境中污染物的"汇"。土壤与植物的生命活动紧密相连;污染物可通过土壤-植物系统及食物链,最终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土壤污染的防治十分重要。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对已经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消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或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使其不能进入食物链。 1)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是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控制土壤污染源,即控制进入土壤中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使其在土体中缓慢地自然降解,以免产生土壤污染。 ●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 应大力推广清洁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源,对工业"三废"及城市废弃物必须处理与回收,即进行废弃物资源化。对排放的"三废"要净化处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数量和浓度。 我国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近几年来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故我国的水资源日益馈缺,农业用水甚为紧张。因此,我国许多地方已发展了污水灌溉。这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农田的用水;另一方面,污水中含有相当多的肥料成分,但也可以导致土壤污染。因此利用污水灌溉和施用污泥时,首先要根据土壤的环境容

土壤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重点版

第一章 土壤污染特点: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积累性和地域性、周期长和难治理性土壤污染的危害:(1)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2)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不断下降(3)对生物体健康的危害(4)危害生态环境 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研究土壤环境背景值的意义:(1)土壤环境背景值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特别是土壤污染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2)土壤环境背景值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定土壤环境标准的基本数据(3)土壤环境背景值也是研究污染单质和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化学行为的依据(4)在土地利用及其规划,研究土壤生态、施肥、污水灌溉、种植业规划,提高农、林、牧、副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进行食品卫生、环境医学研究时,土壤环境背景值也是重要的参比数据 土壤的自净作用:是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变化,活性、毒性降低的过程。根据作用机理不同划分为物理净化、物理化学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4方面。 土壤环境容量:系指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土壤环境容量新定义: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也不使环境系统污染时,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基本容量:土壤环境标准值减去背景值 静容量:土壤环境基准减去土壤背景值 动容量:静容量加上土壤的净化量 粘粒矿物吸附和土壤有机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 1、土壤中的粘粒矿物如层状铝硅酸盐和氧化物显著影响污染物吸附解吸行为及其毒性,铝硅酸盐可以吸附重金属和离子态有机农药,氧化物吸附氟、铝、砷、铬等含氧酸根,这些都对污染物可起到固定或暂时失活的减毒效应。2、土壤中有机质组分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可通过静电吸附和络合(螯合)作用来实现,土壤中有机质与重金属的吸附主要通过含氧功能基进行的。 对重金属:酸性条件下,毒性较大;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与污染物转化和毒性:对重金属:厌氧还原条件下,毒性小;氧化条件,毒性大;对有机物:有机氯农药,还原条件下易分解 土壤质地和土体构型与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土壤质地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状,因而对环境污染物的截留、迁移、转化产生不同的效应。 土壤质地:粘质土、砂质土 土体构型:(1)上砂下黏(上松下紧)(2)上黏下砂(上紧下松)(3)砂夹黏或黏夹砂(夹层型)(4)特殊夹层型(5)均一的沙土型或黏土型(松散型或紧实型) 1叙述土壤污染的定义,举例说明土壤污染的特点与危害 土壤污染是指人为活动将对人体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物质施加到土壤中,致使某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特点: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积累性和地域性、周期长和难治理性 危害:(1)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2)导致生物产量品质不断下降(3)对生物体健康的危害(4)危害生态环境 2什么是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土壤环境背景值的意义是什么? 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意义:(1)土壤环境背景值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特别是土壤污染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2)土壤环境背景值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定土壤环境标准的基本数据(3)土壤环境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模板

第二章污染物控制技术 6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6.1 土壤污染 (2) 6.1.1 土壤污染的定义 (2) 6.1.2 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来源 (3) 6.1.3 土壤污染的特点 (5) 6.1.4 土壤污染的危害 (5) 6.2 土壤污染及治理 (6) 6.2.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6) 6.2.2 土壤污染治理 (7) 6.3 修复技术 (9) 6.3.1 热力学修复 (9) 6.3.2 热解吸修复技术 (9) 6.3.3 焚烧法 (10) 6.3.4 土地填埋法 (10) 6.3.5 化学淋洗 (10) 6.3.6 堆肥法 (10) 6.3.7 植物修复 (10) 6.3.8 渗透反应墙 (10) 6.3.9 生物修复 (10)

6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6.1 土壤污染 土壤是自然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是处在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被称为土壤圈。土壤圈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土壤固相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矿物质约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90%以上,而有机质约占固体总重量的1%~10%。土壤液相是指土壤中水分及其水溶物。土壤中有无数孔隙充满空气,即土壤气相。典型土壤约有35%的体积是充满空气的孔隙,因而土壤具有疏松的结构。 土壤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土壤作为一项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二是土壤对于外界进入的物质具有同化和代谢能力。由于土壤具有这种功能,所以人们肆意开发土壤资源,同时将土地看作人类废物的垃圾场,而忽略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由于这种原因,人类面临着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以及土壤污染等诸多问题。其中,土壤污染的形势极为严峻。 6.1.1 土壤污染的定义 6.1.1.1 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土壤背景值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成土过程的产物,地球上的不同区域,从岩石成分到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实质上它是各自然成土因素(包括时间因素)的函数。由于成土环境条件仍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特别是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随之不断地增强和扩展,目前已难以找到绝对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因此,现在所获得的土壤背景值也只能是尽可能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数值。 研究土壤背景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为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之后的组成、数量、形态和分布变化,都需要与背景值比较才能加以分析和判断,所以土壤背景值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特别是土壤污染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定土壤环境标准的基本数据,也是研究污染元素和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化学行为的依据。另外,在土地利用及其规划,研究土壤生态、施肥、污水灌溉、种植业规划,提高农、林、牧、副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食品卫生、环境医学等方面,土壤环境背景值也是重要的参比数据。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土壤背景值的研究工作,先后开展了北京、南京、广州、重庆以及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西北黄土、西南红黄壤等的土壤和农作物的背景值研究。

土壤污染控制工程试卷答案

POPs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且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偏远极地地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质。 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收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土壤的自净作用: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改变,活性、毒性降低的过程。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危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共降解(共代谢)是指微生物利用一种容易降解的物质作为支持生长的营养基质,而同时降解另一种物质。土壤原位修复:在不破坏土壤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污染土壤不经搅动或移动,在原位和易残留部位进行的修复。生物修复:利用特定的生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微生物矿化: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1、土壤污染:指人为活动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加到土壤中,使某种有害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类型:水质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固体废弃物污染型、农业污染型、综合污染型。 2.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吸收(1)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和吸收与它们的亲水性有关(2)有机物按照亲水性来分:亲水性和憎水性(3)污染物的吸收:植物吸收、动物吸收。3、土壤环境容量:是指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基本容量:若以土壤环境标准作为土壤环境容量的最大容许极限值,则该土壤环境容量的计算值,便是土壤环境标准值减去背景值,即上诉土壤环境的基本容量。静容量:土壤环境基准减去土壤背景值。动容量:净容量加上这部分土壤的净化量。 4、微生物共降解(共代谢): ①共降解是指微生物利用一种容易降解的物质作为支持生长的营养基质,而同时降解另一种物质。②前一种物质通常成为第一基质,后者成为第二基质或共降解基质,往往是难降解的污染物。③共降解主要特点:A利用第一基质作为碳和能量的来源,用于本身的生长和维护,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作为第二基质被微生物降解;B作为第二基质的污染物与第一营养基 质之间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C产物不能作为营养;D是需能反映,能量自第一基质。④共降解途径对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非常重要⑤难降解和持久性。5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①生活垃圾的堆肥化处理②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发电③生活垃圾的热解处理④生活垃圾的厌氧消化技术⑤生活垃圾的蚯蚓处理技术6固体废物“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7、我国肥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理,养分施用不平衡③地区间施肥不平衡④有机物料收集利用率低下⑤农民施肥技术仍然较低9、何为菌根?菌根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菌根是植物根系和真菌形成的一种共生体。修复机理:①菌根与土壤的交互作用形成了菌根际。②根际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利用菌根根际的作用可提高生物修复的效率。10.生物反应器种类:泥浆生物反应器固定膜生物反应器转鼓式反应器厌氧—好氧反应器生物反应器修复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将土壤中有害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的无机物质,降解过程由改变土壤的理化条件来完成,也可接种特殊驯化与构建的工程微生物提高降解效率。 论述 一.放射性的来源:①天然来源②人为来源:核工业过程的排放物、核爆炸的沉淀物、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土壤放射性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放射性核素可以通过与土壤胶体的结合而一起移动。锶以吸附和解吸迁移性大,铯移动性很小吸附牢固不易解析。对生物的危害:放射性辐照造成生长发育和生殖异常遗传变异、生命周期缩短、癌变等,辐照剂量过大可导致死亡。土壤放射性污染物的特点:1持续产生危害作用、2没有任何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有效的破坏这些元素、3具有潜伏期。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 -水界面的 吸附与解析,以及它们在土壤腐殖物质的 吸附与解析行为。机制:离子交换、氢键、 电荷转移、共价键、范德华力、配体交换、 硫水吸附和分配。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 降解和代谢;降解:有机污染物由于受到 各种因素的作用而逐渐分解,转变为无毒 物质的过程。有机污染物降解主要包括生 物降解、化学降解和光解三种形式代谢: 指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酶类及其他物质 作用,发生变化,进行消化和排泄的过程。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和积累(1) 残留:有机污染物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 和环境中的亲体及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 杂志、代谢转化产物和反应物等所有衍生 物的总称。积累:指有机污染物保持其分 子完整性,以及通过在环境中运输和分 配,维持其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的能力。 (2)按照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可以划分为:结合态、轭合态和游离态。 论述稀土元素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利弊:利 ①稀土作为良好的调节剂,可以提高植物 生理活性②稀土作为一种很好的生理激 活剂,能促进动物食入的营养得以充分的 利用和吸收,在生物体内能起到多种调节 作用③随稀土产品不断的与高科技相结 合,“稀土转光膜技术”的产生和应用推 广,有效的解决了紫外线一直植物生长这 一疑难问题。弊①降低了土壤消除酚类有 机物的能力,加重酚类化合物在土壤中的 残留②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炭有抑制作 用 12.多环芳烃的结构:指含有一个以上苯 环以稠环形相连的芳香化合物。菲、荧蒽、 苯井(a)芘。 14.PAH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 迁移转化:(1)溶解与迁移:环越多, 越难溶。(2)挥发与迁移:随苯环增多 而降低,萘以及其取代物。(3)降解与 积累:双环和三环易被生物降解,四环五 环和六环难生物降解。土壤中PAHs的消 失主要有:挥发作用、非生物降解和生物 降解。对土壤污染的途径及其降解(1) 途径:固废的燃烧(2)降解:物理法、 化学法和生物降解法。生物降解法包括好 氧生物降解、厌氧生物降解、连续好氧- 厌氧生物降解。 农药污染土壤的途径:1 将农药直接施入 土壤或以拌种、浸种和毒谷等形式施入土 壤 2向作物喷洒农药时,农药直接落到 地面上或附着在作物上,经风吹雨淋落入 土壤 3 大气中悬浮的农药颗粒或以气态 形式存在,经雨水溶解和淋失,最后落在 地面上 4死亡动植物残体或灌溉水将农 药带入土壤 影响土壤中农药污染的因素:农药在土壤 中的移动性和降解 农药土壤中的降解生物降解、非生物降解 土壤农药对农作物和土壤生物的影响 1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农药对 土壤硝化和氨化作用的影响 3农药对土 壤呼吸作用的影响 4土壤中的农药对农 作物的影响包含土壤中农药对农作物生 长的影响和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而 降低农产品质量两方面。 POPs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 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且能在大气环境 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偏远极地 地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 有机化学污染物质。 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收或少受人类活动 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 其含量。 土壤的自净作用: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 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 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改变,活性、 毒性降低的过程。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 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 他有危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 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来源于生物、其他天 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 制剂。共降解(共代谢)是指微生物利用 一种容易降解的物质作为支持生长的营 养基质,而同时降解另一种物质。土壤原 位修复:在不破坏土壤基本结构的情况 下,污染土壤不经搅动或移动,在原位和 易残留部位进行的修复。生物修复:利用 特定的生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 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 生物措施。微生物矿化:有机物被微生物 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1、土壤污染:指人为活动将对人类本身 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加到土壤中,使 某种有害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 量,而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污 染类型:水质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固体 废弃物污染型、农业污染型、综合污染型。 2.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吸收(1)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和吸收与它们 的亲水性有关(2)有机物按照亲水性来 分:亲水性和憎水性(3)污染物的吸收: 植物吸收、动物吸收。3、土壤环境容量: 是指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 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基本容量:若以 土壤环境标准作为土壤环境容量的最大 容许极限值,则该土壤环境容量的计算 值,便是土壤环境标准值减去背景值,即 上诉土壤环境的基本容量。静容量:土壤 环境基准减去土壤背景值。动容量:净容 量加上这部分土壤的净化量。 4、微生物共降解(共代谢): ①共降解是指微生物利用一种容易降解 的物质作为支持生长的营养基质,而同时 降解另一种物质。②前一种物质通常成为 第一基质,后者成为第二基质或共降解基 质,往往是难降解的污染物。③共降解主 要特点:A利用第一基质作为碳和能量的 来源,用于本身的生长和维护,难降解的 有机污染物作为第二基质被微生物降解; B作为第二基质的污染物与第一营养基 质之间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C产物不能 作为营养;D是需能反映,能量自第一基 质。④共降解途径对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的生物降解非常重要⑤难降解和持久性。 5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①生活垃圾的 堆肥化处理②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发电 ③生活垃圾的热解处理④生活垃圾的厌 氧消化技术⑤生活垃圾的蚯蚓处理技术 6固体废物“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 化、无害化。7、我国肥料使用中存在的 问题 理,养分施用不平衡③地区间施肥不平衡 ④有机物料收集利用率低下⑤农民施肥 技术仍然较低9、何为菌根?菌根对重金 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菌根是植物根系 和真菌形成的一种共生体。修复机理:① 菌根与土壤的交互作用形成了菌根际。② 根际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重金属在土壤- 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利 用菌根根际的作用可提高生物修复的效 率。10.生物反应器种类:泥浆生物反应 器固定膜生物反应器转鼓式反应器厌 氧—好氧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修复基本原 理:是利用微生物将土壤中有害有机污染 物降解为无害的无机物质,降解过程由改 变土壤的理化条件来完成,也可接种特殊 驯化与构建的工程微生物提高降解效率。 论述 一.放射性的来源:①天然来源②人为来 源:核工业过程的排放物、核爆炸的沉淀 物、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土壤放射性污 染物的迁移转化:放射性核素可以通过与 土壤胶体的结合而一起移动。锶以吸附和 解吸迁移性大,铯移动性很小吸附牢固不 易解析。对生物的危害:放射性辐照造成 生长发育和生殖异常遗传变异、生命周期 缩短、癌变等,辐照剂量过大可导致死亡。 土壤放射性污染物的特点:1持续产生危 害作用、2没有任何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有 效的破坏这些元素、3具有潜伏期。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 -水界面的 吸附与解析,以及它们在土壤腐殖物质的 吸附与解析行为。机制:离子交换、氢键、 电荷转移、共价键、范德华力、配体交换、 硫水吸附和分配。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 降解和代谢;降解:有机污染物由于受到 各种因素的作用而逐渐分解,转变为无毒 物质的过程。有机污染物降解主要包括生 物降解、化学降解和光解三种形式代谢: 指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酶类及其他物质 作用,发生变化,进行消化和排泄的过程。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和积累(1) 残留:有机污染物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 和环境中的亲体及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 杂志、代谢转化产物和反应物等所有衍生 物的总称。积累:指有机污染物保持其分 子完整性,以及通过在环境中运输和分 配,维持其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的能力。 (2)按照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可以划分为:结合态、轭合态和游离态。 论述稀土元素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利弊:利 ①稀土作为良好的调节剂,可以提高植物 生理活性②稀土作为一种很好的生理激 活剂,能促进动物食入的营养得以充分的 利用和吸收,在生物体内能起到多种调节 作用③随稀土产品不断的与高科技相结 合,“稀土转光膜技术”的产生和应用推 广,有效的解决了紫外线一直植物生长这 一疑难问题。弊①降低了土壤消除酚类有 机物的能力,加重酚类化合物在土壤中的 残留②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炭有抑制作 用 12.多环芳烃的结构:指含有一个以上苯 环以稠环形相连的芳香化合物。菲、荧蒽、 苯井(a)芘。 14.PAH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 迁移转化:(1)溶解与迁移:环越多, 越难溶。(2)挥发与迁移:随苯环增多 而降低,萘以及其取代物。(3)降解与 积累:双环和三环易被生物降解,四环五 环和六环难生物降解。土壤中PAHs的消 失主要有:挥发作用、非生物降解和生物 降解。对土壤污染的途径及其降解(1) 途径:固废的燃烧(2)降解:物理法、 化学法和生物降解法。生物降解法包括好 氧生物降解、厌氧生物降解、连续好氧- 厌氧生物降解。 农药污染土壤的途径:1 将农药直接施入 土壤或以拌种、浸种和毒谷等形式施入土 壤 2向作物喷洒农药时,农药直接落到 地面上或附着在作物上,经风吹雨淋落入 土壤 3 大气中悬浮的农药颗粒或以气态 形式存在,经雨水溶解和淋失,最后落在 地面上 4死亡动植物残体或灌溉水将农 药带入土壤 影响土壤中农药污染的因素:农药在土壤 中的移动性和降解 农药土壤中的降解生物降解、非生物降解 土壤农药对农作物和土壤生物的影响 1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农药对 土壤硝化和氨化作用的影响 3农药对土 壤呼吸作用的影响 4土壤中的农药对农 作物的影响包含土壤中农药对农作物生 长的影响和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而 降低农产品质量两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