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幸福课笔记-爱情

哈佛幸福课笔记-爱情
哈佛幸福课笔记-爱情

爱情

第一部分。通常人们认为选择合适的对象是重要的,其实更重要的是如何经营你选择的爱情。就像我们找到理想的工作一样,如果我们每天翘着二郎腿,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样的,如果我们在一段恋情中抱有寻找心态(以为只要找到爱情就能幸福的生活下去),我们的恋情也不会成功。

第二部分。我们要被了解,而不是被认可。表达自己,而不是被粉饰自己,坦开心扉,坦诚自己的弱电、优点、渴望、热情、恐惧与不安。这样的爱情,恋爱中的双方如果这样做了,会渐渐变得更加亲密、更加快乐,激情不衰。

第三部分。冲突时不可避免的。我们往往认为,理想的爱情没有冲突,但这是不可能的,除非双方都在刻意躲避严重问题。当然在一段恋情中,我们的挑战就是要让积极大于消极,而且要学会如何应对分歧,应对冲突。

第四部分。积极认知。不但要做优点感知者,还要创造优点。在真正的朋友身上,我寻找的不是盲目的让步、对我千依百顺的人,我寻找的是一个美丽的敌人,能挑战我,敦促我,帮助我寻求真相。美丽的敌人是指爱我们、关心我们,所以要和我们针锋相对的人。

我们常常追寻真相,当真相叩响我们的大门时,我们却说,“走开,我寻求的是真相”。提出积极正向的问题。我们需要问的问题,应该是

积极的:我的伴侣有哪些优点?经常这么问很重要,尤其是遇到矛盾时。因为总有些东西值得我们欣赏,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那些优点就会贬值。第二个问题:我们的关系有什么美妙之处?我们是怎样走在一起的?我爱他的哪一点?当我们欣赏这些好的方面时,它就升值了。

多沟通正面的东西。不要把分歧上升到认知层面,不要把分歧恶化为感情上的分裂。要针对实在的行为,而不是针对人和感情。一对情侣如何沟通积极事件,比起如何沟通消极实践,更能预测到这段感情能否天成地久。事情顺利时,比事情不顺时,更能预测婚恋关系能否长久而甜蜜。所以我回家后会告诉我太太:“今天我做了这件事,太棒了!”或者“我看了这部电影,太激动人心了。”我的太太如何回应,能预测到这段感情能否长久。

幸福的爱情,健康的爱情,没有捷径,如果你想成功,就要努力,跟生活中其他领域一样。但不是说努力是痛苦的,它可以意义非凡而充满乐趣。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 第一集 笔记(April记录)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 Harvard Open Course : Positive Psychology 背景: “幸福课”是2010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泰勒?本-沙哈尔。他的课程使得他成了“哈佛红人”。他提出: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他的课程目标在于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简约化、实用化,让学生懂得自我帮助。 第一课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课程由来 首先,解释自己为什么想开这门课“因为这是我自己想上的一门课”,然后叙述自己走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过程。——当自己刚进入哈佛,一切都仿佛很好,但他却不快乐。于是他想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慢慢从计算机走入心理学领域。(好棒的跨度,在国外因为想了解一样东西而跨专业好像蛮common的) 然后介绍了他逐渐从8个人的讨论组到850个人的大课的过程,写到达到850人后,引起了媒体的兴趣,然后描述了媒体采访他的时候,总是提出的一个问题“你比我们想象的更内向”,作为一个joke,1米7不够资格传授快乐吗?(good joke point,并且不光是joke,是发人深思的一种现象)但点出了他最后反思而得:因为他们想给自己一个答案:为什么这个课这样流行,唯一解释就是导师乐观开朗、高大。但他们关注错了,他们应该关注信息,而非传达者。因为这个课程遍及全国,以及全球。(这样引入幸福课的普及,远较直接说XX学校也开了XX好得多) 各个大学开设此课程,各国政府也是,为什么?因为它有效。幸福感这一领域,此前一直被心理自助运动统治,心理自助运动带来什么?热情外向的宣讲者,常具领袖气质,吸引大众参加他们的讲座,但常常言过其实。(通过描述相对立的一种心理学运动来映衬积极心理学) 再来说说学术界——(引入人们对学术界知之甚少,但学术界有好东西,又用了一个比较):有多少人度过最近12期的《个性与社会心理学》?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我博士班的班主任估计过,学术期刊上一篇文章的读者只有7个人,甚至包括作者的母亲。(用具体的人代替somebody,令人更有亲切感,母亲的joke两个亮点)总结:作为学者,我觉得这很可悲,因为这些研究非常精彩、非常重要,但是晦涩难懂,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在象牙塔和大众之间搭建桥梁。(又落脚到主题,本课程的意义)

幸福课笔记梳理总结

幸福课笔记梳理总结 先记住以下几点:1. 学会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学习没有捷径。2. “勇气并不是没 有恐惧,而是在恐惧中仍能前行。”3. 比物质充裕更能带来幸福的是时间充裕。所以, 找到你真正、真正想做的,再去做。4. 找到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亲密关系,并经营好这段 感情。投入时间,分享、交流。5. 被了解而不是被认可。 种子说:种子是有潜力的,它会发芽开花结果,但必须有水的灌溉,有阳光的照耀,除去杂草,悉心照料。 1.我如何更加幸福 幸福不是一个秘诀,我们大部分人不幸福的原因是因为总想找到一个秘诀从而永远幸福下去;幸福是一个过程,“我如何更加幸福”是我们经常要问的。 问题缔造现实,关注点影响了认知。而心理学对积极面和消极面的研究是1:21。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在于促成一个变化,让心理学从只关注生活中最糟糕的事,转变为同时关注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 排除极端情况,超出本质需要后的一切对我们的幸福影响很小。不论有没有获得晋升,还是受伤,一年之后,就会恢复原来的快乐水平。我们所要做的,是通过正确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基础幸福水平。 2.成为乐观主义者 “心理基模”是每个人对世界都有自己的主观看法,而“外部基模”是客观世界的固有形态,这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而精神世界追求心理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如果不一致,这会让我们不舒服。这有四种解决办法:一、改变基模;二、忽视或抛弃不符合基模的外部信息;三、主动验证;四、创造新的现实。 变得更加乐观的三种方法:一、勇于行动,“勇于冒险或许会一时失足,裹足不前只会迷失自我”;二、想象成功,“准备准备,再准备,然后顺其自然”;三、认知疗法,“事件-评估-思想-情感-行动”,干预评估系统(认知)。而非理性认知的三个陷阱-3M:放大(Magnifying)、隧道视野(minimizing)、虚构(Making up)。 怎样成为乐观主义者?学会感恩。人类适应环境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但这种适应性也带来了对美好事物的习以为常,对事情麻木,这是负面的。感恩,就定义而言,就是不以为某事为理所当然。Appreciate,感激,同时也有增值的意思。你感激它,它才会增值。 此外,多回想最好的日子,而写出、讨论,或者分析你的消极经历,创造积极情绪。3.提高幸福基准水平 幸福与基因有关,但可以改变,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我们之所以不能摆脱一些负

哈佛幸福课心理笔记

哈佛幸福课心理笔记 第五课你相信,确信的东西会自信 当你习惯地相像快乐的事时,你的神经系统就会习惯地令你处在一个快乐的心态。所以,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斯说:“无论什么见解,计划,目的,只要以强烈地信念和期待进行反复的思考,那它必然会置于潜意识中,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 只要周围的人相信,确信你是优秀的,你就会真的变得优秀---这是心理学反复验证的事实。所以,你不仅要相信自己,而且也要让周围的人对自己有信心。如此一来,你就拥有了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 要维持信心,必须要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那就是积极地态度,对工作的热情和努力工作的行动。 无论是追求幸福,还是追求成功,都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努力地为之改变。 保持自信状态的三个技能: 技能一:行动。最正确的做法是不断地行动,并且在行动中不断地发现自我,对自己做出最有肯定意义的评价。 技能二:想象成功。很多研究成果表明:在取得成功德所有因素当中,其中有56%都是由自信所决定的。在美国曾经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明想象成功对自信的影响,这个故事叫魔术手套。(杰姆) 想象成功为何如此重要呢?这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因为人的大脑是无法分辨出真实存在的和大脑中映像的区别。当一个人在不断地想象成功,不断地在模仿真实的场景时,大脑就会出现相应的反应。 技能三:认知疗法。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决定一个人行为;当一个事件(Event)发生时,人们就会对此作出判断(Evaluation),并且产生情绪(Emotion),继而导致行动。比如说,当有一条鲨鱼袭来的时候,首先人们判断它是吃人的,接下来就会产生情绪上的害怕,所以就会采取行动赶快逃跑。 第六课你在关注什么,决定你能否幸福 幸福取决于我们关注事情的哪一面。幸福感取决我们选择什么来关注;幸福不是建立在我们的社会地位或银行存款等外在事物上,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它的认知。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比客观事物本身更重要。痛苦,在更大程度上是来自于自身对痛苦的关注,而并非痛苦这件事情本身。比如,对于存有一半水的瓶子,关注未满部分的人会因为水未满而失望,而关注现有半瓶水的人会因为拥有而快乐。 人生的成长和飞跃,就是经常发生在你觉得非常痛苦的时刻。 关注当下---幸福就在你身边 每个人天生都有适应性,即调整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 人常常为幸福的假象所蒙蔽。总以为幸福在未来,自己眼前的努力为的是明天的幸福,但是从来没有感觉到今天就是幸福的。珍惜当下,活在当下,我们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幸福。 第七课练习感恩 每天记录五件值得感恩的事情 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说过: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 爱默生曾经说过:如果星星一千内才闪耀一次,当它闪烁时,所有的人都会仰望,

哈佛幸福课笔记-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的定义:一种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对失败的失能行恐惧,尤其是在我们最在意的方面。所谓“失能行”,是指一种让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裹足不前的畏惧。 追求卓越的人明白,当他进步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失败;一个追求卓越的人明白,有时候他不能拿到他想要的分数,但他会吸取教训;也明白在恋爱关系中,根本就没有完美的恋爱关系;所以,他会犯错,她也会犯错,但他们都会不断吸取教训,然后他们的感情不断加固;追求卓越的人明白,他需要不断失败,五次、十次、一万次,直到他们达到目的。一样的野心勃勃,但基模有所不同。 特征:自卫性 他们一直关注未能达成的事情,关注潜在的可能失败或者真正的失败。追求卓越的人关注已经有了的那半杯子,因为他既享受达成目标,又学会享受过程中的每一步,那就是旅途。即使失败也可能是机遇。完美主义者会过度一般化、夸大化问题,非黑即白,我要么是完美的,要么一无是处。 完美主义者只能感受的,最多也只是,暂时性的放松。他们会感受的持续的压力,达到目的后,他们感到了轻松。这就是典型的逐利者。 完美主义者只是专注于失败,而追求卓越的人会发现路途上每一步都有成功的机会,甚至在失败中也有这样的机会。完美主义者常常将时间浪费在必须讲清楚每一个字,要么全部,要么没有。有些地方我们确

实需要完美主义,但大部分时候不需要,它甚至会伤害我们。all or nothing 自尊的第一个基础是自我接受,完美主义者是不会自我接受的。完美主义者总会遇到长期且不可避免的失败,因为他们将目光放在失败或可能的失败上。完美主义损伤人际关系,因为自卫性,不能接受批评,很难形成亲密关系。如果我从对方身上期待的是完美,我肯定会失望的,会引起沮丧,会引发对伴侣的不认可。理想的人际关系不是没有失败,没有不和。理想的人际关系在包含众多积极因素的同时,也包含不和、失望和争吵。完美主义会导致焦虑和压力,总有对失败的恐惧,而不是兴奋。 完美主义者不会享受持续性的成长,因为他们不允许休整和偏离,所有东西都是不变的,如同一台机器。追求卓越的人有所偏离,有所中断,也有休整,相比来说更加可持续。丘吉尔说完美主义让人瘫痪。当我们被失败所困扰的时候,我们就不会付诸行动。完美主义是事情耽搁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失败的失能行恐惧,因为只要我们不行动,我们就不会失败。 比别人更有幸运的原因,似乎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但其实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其中之一就是尝试新事情、小事情。即使是你在每天去食堂的路上,找一条和你每天所走的那条路有些许不同的路线,这些小事就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些小小的偏离就可以给我们带来幸运,因为我们开始看见以前没见过的东西。完美主义者只有一条路,没有偏离,没有进步,没有自发性,这些让我们不那么幸运。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积极心理学)有关笔记(无顺序)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积极心理学)有 关笔记(无顺序) 话题:适应力现实教育学习 一、这个世界需要具有实践精神的理想主义者。据调查,成功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使命感,想做伟大的事,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该怎样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这不是空话,无论在学术还是实践工作中,他们勇往直前,做到了了不起的事,充满热情的理想主义者,特别善良。有些人只是“自我”的一代,这一代人所关心的一切只是“我要多赚点钱”,“我要买套更大的房子”,“我要变得成功,取得更多赞誉”,“变得更有威望”。但有这种想法的人,他们的错误在于,他们只看到了这些。他们也不如有崇高使命感的人成功。二、有时,光有美好愿望,我们还是无法发挥全部潜能,甚至有些情况下造成的伤害多于帮助。理想主义远远不够,往往使对方陷入被动受害者地位,而不是帮助产生积极的主导心态。(皮格马利翁)赞扬别人,赞扬小孩,是有害的。如果没有分辨地夸奖别人,从长远角度讲,实际上害人比帮助人更多,无论是身心健康还是成功等方面。三、“如果我们对自身的培养

不够,对各种人际关系培养不够,就会发生个人成长失败。” 四、心理学家证实了培养乐观精神能预防儿童和成人的抑郁和焦虑,约能将他们两年内患病率减半。人类有些因素可以抵制精神疾病:勇气、面向未来、乐观、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心胸和洞察力等。培养自身优势、培养能力、关注健康、信仰、乐观、自信等等,能更好面对生活困难。四、冥想可以极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大脑,可以帮助产生积极的情绪,而在痛苦面前变得更坚定。每周三次锻炼,每次三十分钟,效果与现有最有效的心理药物是一样的。五、相信改变是可能的。当内部(大脑的想法)与外部(现实)不一致时,我们会感觉不舒服。改变的方法:1、更新基模2、忽略外部信息3、主动寻找证据4、创造新的现实。运动员跑跑,开始都不相信4分钟跑完1公里,直到一人提出可以,并且做到,之后很快很多人都可以做到。 六、学会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史上最成功的人,通常也是失败最多的人。(爱迪生发明灯泡)七、成功别无他法,成功没有捷径。八、悲观者: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都很现实。乐观者:短期目标不现实,长期目标现实。因为乐观者的短期目标总是很乐观,如第一个提出可以4分钟跑完1公里的人。但最后他实现了,所以,长期目标就成了现实。八、高的期望导致失望。越战战俘,生存者有两个特点:1、相信能重获自由。2、看中现实,正确估计形势,正视残酷现实。

哈佛幸福课中文字幕笔记_第四讲

幸福课第四讲 大家好!我们是“哈佛召回“组合,想向教员和同学们传达一份特殊的情人节讯息。 早上好!请他们献歌时,本来想选另一首歌,但是…算了吧。我们确实爱你们!今天课程的内容是上节课的延续,是这门课的基本前提“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将去哪里”从各个方面展开论述螺旋的基础。我们将在本学期一起创建它! 上次我们讲到改变有多么困难。我们谈到“双胞胎研究”。举例说明了Lykken和Tellegen提出的“也许改变我们幸福水平和试图改变身高一样困难和徒劳无功”。然后谈到这些研究学者们犯的一般性的失误和错误,误解改变的本质。因为如果一个人在改变,问题已不再是“是否可能改变?”而是“怎样才可能改变”。还谈到剑桥-萨默维尔研究,证明劳斯莱斯干预彻底失败。五年来,剑桥、哈佛和麻省理工的顶尖科学家、研究人员、精神病专家和心理学家沥尽心血,带着美好的意图实施改变,但最终失败。不仅没有实现正面的改变,实际上是带去了负面的改变。 还记得吗?干预组的酗酒比例和对照组相比是增加的。未参与干预的对照组更有可能在二三十年后获得升职。改变是困难的,但我们又说“Marva Collins实现了改变,所以改变是可能的”Martin Seligmen 和Karen Reivich 及大量学者都成功地实现改变。困难在于,如果我们想成为实践理想主义者,就要理解是什么带来改变然后去做,传播理念、传播研究的理念。即使研究并非总是传达好消息,它传达的是

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为的方式而不是空洞的梦想、渴望、希望、愿望,那远远不够。好的意愿、理想主义、好的意图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扎根于研究。这正是Maslow的想法。当他谈及类似的曼哈顿计划时。科学家、积极心理学家、当时的心理学家、社学科学工作者聚在一起,在流行学术领域中挑选出几种观念、几个有效的项目,再复制它们,研究最好的。正如Mariam同学课后找到我时说的“流行学术其实是要将杰出大众化”我喜欢这个说法。 将杰出大众化,研究最好的再应用在其他人身上。我们有了这样一个伟大的计划,有了Maslow创造类似曼哈顿计划的伟大想法。但是如果我不想参与计划?不想成为学者?只想做自己的事,我能否实现改变?答案是,绝对能够。人若想在世间有所为,真正实现改变,面对的最显著障碍之一是他们低估自己实现改变的能力。心理学界有很多研究。爱默生和莫斯科维奇是先驱。他们和其他学者都证明少数人,经常是一个人,如何实现重大改变,能实现显著的改变。爱默生说“人类历史是少数派和一个人的少数派的权力记录。”很多社会科学研究支持这个观点。人类学家Margaret Mead说“永远不要怀疑一小群,有思想,坚定的市民可以改变世界。事实上,正是这群人改变着世界”。所有改变从一个人或一小众人的思想开始,然后不断扩大。问题是“它如何扩大”以及为什么我们难以理解我们能够做出改变这个事实。并接受“被同化以及据此生活。”如果我们能了解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改变如何发生,改变以指数级发生,我们与其他人的联系及他们与更多人的联系,形成了一个指数函数。可以用你们熟习的“蝴蝶效应”

哈佛幸福课笔记-爱情

爱情 第一部分。通常人们认为选择合适的对象是重要的,其实更重要的是如何经营你选择的爱情。就像我们找到理想的工作一样,如果我们每天翘着二郎腿,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样的,如果我们在一段恋情中抱有寻找心态(以为只要找到爱情就能幸福的生活下去),我们的恋情也不会成功。 第二部分。我们要被了解,而不是被认可。表达自己,而不是被粉饰自己,坦开心扉,坦诚自己的弱电、优点、渴望、热情、恐惧与不安。这样的爱情,恋爱中的双方如果这样做了,会渐渐变得更加亲密、更加快乐,激情不衰。 第三部分。冲突时不可避免的。我们往往认为,理想的爱情没有冲突,但这是不可能的,除非双方都在刻意躲避严重问题。当然在一段恋情中,我们的挑战就是要让积极大于消极,而且要学会如何应对分歧,应对冲突。 第四部分。积极认知。不但要做优点感知者,还要创造优点。在真正的朋友身上,我寻找的不是盲目的让步、对我千依百顺的人,我寻找的是一个美丽的敌人,能挑战我,敦促我,帮助我寻求真相。美丽的敌人是指爱我们、关心我们,所以要和我们针锋相对的人。 我们常常追寻真相,当真相叩响我们的大门时,我们却说,“走开,我寻求的是真相”。提出积极正向的问题。我们需要问的问题,应该是

积极的:我的伴侣有哪些优点?经常这么问很重要,尤其是遇到矛盾时。因为总有些东西值得我们欣赏,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那些优点就会贬值。第二个问题:我们的关系有什么美妙之处?我们是怎样走在一起的?我爱他的哪一点?当我们欣赏这些好的方面时,它就升值了。 多沟通正面的东西。不要把分歧上升到认知层面,不要把分歧恶化为感情上的分裂。要针对实在的行为,而不是针对人和感情。一对情侣如何沟通积极事件,比起如何沟通消极实践,更能预测到这段感情能否天成地久。事情顺利时,比事情不顺时,更能预测婚恋关系能否长久而甜蜜。所以我回家后会告诉我太太:“今天我做了这件事,太棒了!”或者“我看了这部电影,太激动人心了。”我的太太如何回应,能预测到这段感情能否长久。 幸福的爱情,健康的爱情,没有捷径,如果你想成功,就要努力,跟生活中其他领域一样。但不是说努力是痛苦的,它可以意义非凡而充满乐趣。

《哈佛积极心理学》心理课笔记补充

第一课笔记:(比较简略) 1、解读比信息更重要——ABC理论 2、成功的特质:(1)自信——自我实现的预言(2)好奇心——提问 3、最好的学习是教 4、学期结束时,不要问知道了什么,而是改变了什么。(行动和改变更重要) 5、做减法比做加法让心灵成长更快 第二课笔记:(关注点) 1、问题缔造现实——你的关注点,影响你的认知(现场实验) 2、成功孩子的特质:适应力、有榜样、自信、乐观 Marva Collins(推荐书:Marva Collins' way) (她的视频:对孩子的惩罚,写100遍我很棒,要用不同的词汇。目的:大量的自信练习) 3、自己要承担责任 4、心理学的研究偏颇:21:1(消极方面的研究,如焦虑抑郁神经病):(积极方面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 第三课笔记:(关注) 1、建立健康模型——两种模型:疾病模型、健康模型——增强心理免疫能力 2、在哈佛的现实意义:帮助学生找到意义、认识个性、找到自己的长处。。。 3、课程的五个前提:(1)搭建桥梁(学术——社会,知——行)(2)工具、方法、技巧(3)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4)顺应人性(5)幸福是道德追求(下面课中详述) 4、桥梁。tips: 如何赞美、瑜伽联系、冥想转换思维、体育运动30分钟/3次/每周 注重:感觉+ 思维 美国人平均4h/周做公益事情 5、务实的理想主义——改变是可能的 (1)研究可行的事(2)研究最优秀个体5%快乐顶端的人区别:精英主义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孪生子研究实验的解读) 第四课笔记: 1、人类网络的指数本质。改变是指数级的。蝴蝶效应。作业:如何影响别人。(视频:让爱传出去) 2、内在因素对幸福感的决定性。基本需求满足后,财富对幸福感的影响很小。内在因素是指对世界的解释、关注点等。例外的外界因素:民主与压迫。 3、接受人类本性(有两种情况:接受人类本性有局限性的:政治上支持资本主义,比如亚当.斯密的市场规律“无形的手”、三权分立等;不接受人性有局限性的,政治上倾向共产主义) 4、准许自己为人。有个无条件接受自己我的地方。压抑情绪,它会加强。 5、最后是一个无条件接受情绪的群体冥想。。。 第五课笔记: 1、研究生课程介绍(外校) 2、快乐是道德追求和最终目标 恶性循环良性循环 no pains no gains 是错误的。 区别:追求快乐是否自私?——快乐是正和游戏。快乐传染,帮助别人=帮助自己——最自

哈佛大学幸福课21课中英文双语字幕笔记

哈佛大学幸福课21课中英文双语字幕笔记

Harvard Positive Psychology 21 Relationship and Self-esteem You know this story about Gertrude Stein, and she was taking philosophy class with William James, right here in the Art. 你们都听过格特鲁德.斯泰因的这个故事,她那时上William James 的哲学课,就在哈佛拉德克利夫学院。 And they had their final exam. And it was spring semester course. And she comes into the exam. And it’s a day like today. 要期末考试了,她上的是春季班,她来到考场,就跟今天一样是个晴朗的日子。 And the exam is about metaphysics,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So she ope ns the exam and writes, “Today is too beautiful a day to take an exam.” And she walks out. 于是她打开试卷,写道:“多么美好的一天,不应该浪费在考试上。”然后走出了教室。 And you know, as legend has it of course she gets a straight A in William James’ class. 而且传说William James的课程她全A通过。

哈佛幸福课(文字版 全)剖析

幻灯片1 ●你们觉得什么是心理课是用来干什么的?比如语文课,帮助我们识字,阅读,了解这个 世界。 ●那你们觉得心理课是用来干嘛的呢? ●我希望心理课,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喜欢自己,更愉快地生活。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 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幻灯片2 了解自己? ●你们觉得怎么样叫做了解自己? ●你们觉得了解自己吗? ●比如说,我是一个老师,教心理课,我喜欢看书,看电影,打乒乓球。 ●你们觉得老师这样算了解自己吗?不算,喜欢看书的心理老师肯定不只我一个,这样的 了解非常不够。(让学生思考,还需要了解什么) ●当我们对自己的性格,能力,目标,生存的意义有一个独特的认识,我们才能算是了解 自己。 幻灯片3 ●老师还记得,同学们上节课发现很难说出别人和自己的优缺点。 ●你们觉得为什么? ●我们先来想一下,我们为什么很难说出自己的优点? ●一方面,我们一直以来被教育要谦虚,说自己的优点有种“不要脸”的感觉。另一方面, 我们有时候会不够自信,觉得自己没什么优点啊。还有就是我们有的人真的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想一下自己是属于哪一种? ●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很少夸奖孩子。老师印象很深,从小到大,我妈从来不敢夸我, 只提醒我做得不好的地方。你们觉得我妈是怎么想的? ●对,一夸就骄傲了,就堕落了,就不思上进了呀!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是不是一无是处呢。我亲妈都没夸过我! ●当然,我妈是个好妈妈,大家不要误会。只不过我们传统的教育就是这种风格的。 ●所以,老师从小就是一个自卑的小孩。幸好老师后来能够越来越完整地看到自己,看到 缺点的同时也能看到自己好的方面。大家千万要记得没有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 幻灯片4 ●知道自己的长处很重要,他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比如说我们班有人擅长演奏乐器, 有人擅长讲故事,有人鬼点子特别多,脑瓜特别灵,有人能让周围的人很快乐,有人阅读能力特别强,有人特别容易和他人相处。 ●这些都是你身上独一无二的东西,他们代表了“你是谁”,你是什么样的人。

(完整word版)哈佛幸福课学习笔记

哈佛幸福课学习笔记 1合适的问题带来良效 问题可以使注意力集中在恰当的地方 2环境的影响是无法改变的,但行为和想法是可以改变 A affect B behavier C cognition 3环境对人有巨大的影响 环境(包括角色)对人有巨大的暗示作用。 穿上飞行服,视力检测结果竟然会有所提升;完全生活在二十年前的环境中一段时间,看二十年前的报纸、杂志等,人的心理和生理年龄都会变小;…… 3.1 如何创建带来幸福感的环境 将亲人爱人的照片带在身边、挂在墙上 将可以联想到美好事物的东西放在可见的地方,格言、书、音乐、电影 想过去或将来的美好经历或场景 4遇到与原先观念不同的事实时的行为 A. 更新观念 B. 忽略不同的事实 C. 寻找可以支持原观念的事实 D. 创造新的事实 B和C是常见的选项,但常会给我们带来消极影响 5成功公式 长远乐观+中短期的现实 乐观(相信自己)+热情(喜欢所做的事)+艰苦的工作 6提高幸福基准的方法 6.1 行动 行动(cope, put youself on the line)。行动会不可避免地使你与目标更为接近,这个事实会很有说服力地给你带来更多的自信。 仅仅在口头上表扬自己和他人是不够的,需要的是行动。

拿教育来说,如果老师只是口头表扬学生,很快就没有效果,长期来说可能还有反效果。但如果老师鼓励学生做艰苦的工作,从失败中站起来,最终得到成绩,这时的表扬效果最好。 你怎样看别人,你就会怎样看自己。象你认为自信的别人那样去做事,去尝试,不怕失败。如果别人那样做你会觉得他很自信,那么,你自己这样做,你也会觉得自己自信起来。 Learn to fail, or fail to learn 6.2 看见成功 看见成功影象,不仅是结果,更要包括努力的过程。如,看到自己在讲台上熟练地有激情地演讲的样子,看到自己协调无比全力奔跑的样子,等等。不仅要“看见”自己得了A,还要“看到”自己在图书馆中努力工作的样子。 想象要具体,越多的相关感官感觉和情绪越好,因为这样会越真实。有emotion才会有motion。 可视化的原理在于,大脑无法分清是想象的还是现实的,两种情况下都会分泌出相同的激素,作出相同的反应。 6.3 分析看法是否客观 Event-->Evaluation(thought)-->Emotion 关键是Evalution是否理性,常见的问题如下: 过分放大 过分缩小 把情绪当作现实(感到恐惧就认为恐惧) 7为什么人比较容易感受到坏的东西,而不容易不感受到好的东西? 可能是因为适应。坏的东西通常与危险相关,容易感受到坏的东西可以使人感受到危险,从而更容易生存下去。环境中有太多的东西,将一些不变的,没有危险的信息过滤掉,可以使人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悲剧使人更容易体会到平常已习以为常的平淡的幸福。 Be grateful to the things around you. 感恩是使自己不习惯于好东西的一种有效方法。 专注于地感受身边的一些看来很平常的东西,至少每天一两次。如,每天清晨喝一杯咖啡的时候,每天下午独自听一首心爱的曲子的时候,每天步行去上课的时候等等。 感恩并不等于不看到坏的一面,只是在看到坏的一面的同时,也看到好的一面。 7.1 如何保持感恩的新鲜感? 每天感恩,每周有不同的侧重点 正念,mindfulness,重新感受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 可视化,在脑中看到相应的东西。

哈佛幸福课笔记

哈佛幸福课笔记 Digest of Positive Psychology 第一课: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1. 解读比信息更重要。 2. 成功的特质:1)自信——自我预言实现;2)好奇心——提问。 3. 最好的学习是教。 4. 学期结束时,不要问知道了什么,而是改变了什么。行动和改变更重要。 5. 做减法比做加法让心灵成长更快。 Active note-taking is opposed to passive note-taking for two reasons: 1)write down if you have an idea that you think you can apply; 2)better attention,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if you are actively engaged. Words are not the sole medium of exchang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we educate with silence as well. Silence gives us a chance to reflect on what we have said and heard. In authentic education, silence is treated as a trustworthy matrix for the inner work students must do, a medium for learning of the deepest sort.——Parker palmer The Courage to Teach Happiness is much more contingent on our state of mind than our status or the state of our bank account. Story of Michelangelo: "How did you create this most amazing masterpiece, David?" "It was easy. I went to the quarry, I saw this huge piece of marble, and in it I saw David. All I needed to do was to chip away the excess stone to get rid of the marble that shouldn't have been there. And when I got rid of this excess stone, there was David." Soul grows more by subtraction than by addition. In pursuit of knowledge, every day something is acquired. In pursuit of wisdom, every day something is dropped.——Lao Tzu What is wrong is not the great discoveries of science, information is always better than ignorance, no matter what information or what ignorance. What is wrong is the belief behind the information, the belief that information will change the world. It won't.——Archibald MacLeish The biggest mistake is not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Video of Seinfeld: Kids: "Wait up, Hold up, Shut up, Clean up, Let me stay up."

哈佛大学幸福课笔记positive psychology

Silence 实践活动后的最好进行内省 分清楚主次 第二课 Resilience 适应力 Optimistic A sense of meaningful Faith Pro-social behavior What I’m good at? Focusing on strengths★ Social support ★ Set goals★ A role model★ Question create reality. They create possibilities. A question begin a quest. Put your mind on what’s you good at Take responsibility! No one is coming. It’s up to you to make the most out of this experience.

Lesson3 Marva Collins Ok, it’s hard, unfair, difficult. However, it’s your own responsibility. No one is coming. It’s up to you to make that difference in your life! Collins’way---how can we cultivate the seed of generation in our student? If we only ask “how many geometric shapes do you see on the screen?” and then, we’ll miss the children on the bus, They completely missed the seed of greatness. Questions make a difference! Most people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 Comfortably numb, how can we go beyond~? How can we get beyond that “quiet desperation”? 幸福并不代表没有痛苦,幸福也不会自动降临。 心理健康模型: 1. Do we focus on weaknesses, which is the disease model, say let’s get rid of weaknesses? Or do we focus on strength? The disease model, the optimum level is the zero: let’s just be OK; let’s just not hurt. The health model, let go beyond that, let’s get excitement, feel

哈佛大学幸福课,第一讲英文对照

Positive Psychology – Lecture 1 Tal Ben-Shahar Hi Good morning. It's wonderful to be back here. Wonderful to see you here. I'm teaching this class because I wish a class like this had been taught when I was sitting in your seat as an undergrad here. This does not mean it is a class you wish to be taught, nor does it mean that it is the right class for you. But I hope to doing the next couple of lectures is giving you an idea what this class is about so that you can decide whether or not it is for you. I came here in 1992 And then I had a mini epiphany half way through my sophomore year. I realized that I was in a wonderful place with wonderful students around me, wonderful teachers. I was doing well academically. I was doing well in athletics. I was playing squash at that time. I was doing well socially. Everything was going well. Except for the fact. That I was unhappy. And I didn't understand why. It was then in a matter of moments, that I decided that I had to find out why and become happier. And that was when I switched my concentration from computer science to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with a single question: how can I become happier? Over time I did become happier. What contributed most to my happiness was when I encountered a new emerging field But essentially research that falls under or within the field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ositive psychology, studying it, applying the ideas to my life has made me significantly happier. It continues to make me happier. And it was when I realized the impact that it had on me that I decided to share it with others. That's when I decided that I wanted to be a teacher and teach in this field. So this is positive psychology, psychology 1504. And we'll be exploring this new, relatively new and fascinating field. And hopefully, we will be exploring more than the field ourselves. When I first taught this class that was back in 2002, I taught it at a seminar and had eight students. Two dropped out. That left me with six. The year after, the class became slightly larger. I had over three hundred students. And then third year when I taught it which was the last time, I had 850 students in the class, making it at that point the largest course at Harvard. And that's when the media became interested. Because they wanted to understand why. They wanted to understand this phenomenon that "here you have a class, that's larger th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How could that be? So I was invited by the media for interviews, whether it was newspapers, radio, television. And I started to notice a pattern during those interviews. So I would walk into the interview. We would have the interview. And afterwards, the producer or the interviewer would walk me out and say something to the effects of "well thank you Tal for the interview. But you know I expected you to be different". And I would ask, as nonchalant as I could of course. I didn't really care but had to ask anyway, "how different?" And they would say, "Well you know, we expected you to be more outgoing."

positive psychology(1)哈佛幸福课笔记一

1. The explicit mandat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 is to create a bridge between substance, the empirical foundation, the science from academia and merge it with way of the best of the both worlds. 2. There're 2 levels in learning this course: the 1st one is academia, i.e. reading, w theory to one's life. 3. It's important to have time for introspecting (time to look inside, "time in"). Repla memory. 4. Background of PP : PP is the brainchild, product and grandchild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 (HP). The 1st force of HP: Behaviorism (行为主义). Founders: B.F. Skinner, John B. Wa The 2nd force HP: 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学). Founders: Sigmund Freud, Carl The 3rd force of HP: PP. Grandparents of PP: Abraham Maslow, Karen Horney, AaronAntonovsky. Parents of PP: Martin Seligman, Ellen Langer, Philip Stone. 5. PP is not about information, but transformation (interpretation of information). H mind than our status or the state of our bank account. 6. PP helps us to chip away the "excess stone" in our lives, i.e. to get rid of l that hinder us to become the best of whom we could be. 7. “Soul grows more by subtraction than by addition." 8.In pursuit of knowledge, every day something is acquired; in pursuit of wi 日益,为道日损). Knowledge is about information, wisdom is about transfor 9. Happiness resides on a continuum. 10. PP is not about providing definitive answers to good life, it's about askin "Education is the quest for in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d therefore must beg "The most common source of mistakes in management decisions is the emphasis questions." 11. PP is a cross culture psychology. 举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