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2篇)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2篇)

滚烫的红色家书,传承着红色信仰

这本有着昏黄色封皮的《红色家书》,装帧很质朴,拿在手中却是那样的厚重,那样的滚烫。30余封先烈家书,或予妻儿,或予高堂,或予挚友,或予同志,但都装着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无悔的追求、坚定的信仰。几番字字通读,仿佛打开一篇染着先烈们鲜血的历史,如潮汐般反复冲击着内心。

一封封家书,昭示着共产党人的伟大信仰始终坚定。“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我们始终是党的正确路线的拥护者和执行者”这是方志敏同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以笔为兵挥出的铮铮宣言。“死可以,变节是不能的”杨匏安在狱内的铿锵回应,仿佛就炸响在耳边。面对残酷的迫害,哪怕到了生命的尽头,革命先烈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伟大理想也绝不动摇,革命必定胜利的伟大信念也绝不放弃,对党绝对忠诚的伟大品格也绝不丧失。

这一声声回响在历史长河中的呐喊,仿佛就发生在昨日,印刻在每个共产党人的脑海中,催人奋进,令人自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员的根本政治担当。”新时代的我们,要始终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牢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不断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基,履行好为党工作的第一职责,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细落小、落实落地。

一封封家书,印证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未改变。江诗咏在安慰父母的遗书

中写道:“加入共产党,是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给兄长的信中说自已“不过为全世界大多数劳苦无产阶级谋利益而牺牲”,拳拳为国为民之心跃然纸上。“所不能放心者,就是白发双亲未能奉养”一言让人潸然泪下。支撑着他们毫不犹豫为革命赴死的,是拯救广大人民于水火中的信念,正如刘伯坚最后的家书中所言:“为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

这一句句振聋发聩的绝笔遗言,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印证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的我们,要继承好革命先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为民宗旨,时刻把人民群众的期盼挂在心上,时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扛在肩上,坚定不移,终生不渝,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封封家书,记录着共产党人的革命历程从不平坦。“直至于今,中国民族尚困轭于列强不平等条约之下,而未能解脱”“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李大钊同志在受到非人折磨后,仍用血迹斑斑双手写下《狱中自述》,为中国民族解放谋新路,为建立挽救全民族的政权而高呼。从1916年李大钊“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辍学归国投身于中国革命之后的11年间,“恢复建立民族自主、保护民众利益、发达国家产业之国家目的”就成了他毕生的追求。但革命的历程从来都不是坦途,多少革命先烈都倒在了通往胜利的路上。

这一篇篇震撼心灵的文字,记录着无数共产党人在解放中国、振兴民族的历史洪流中,屹立潮头、勇于担当,前赴后继、死而后已的伟大付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新

时代的我们,要始终以革命先烈为标杆,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干事、勇于攻坚破难,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敢挑重担、敢扛重活、敢打硬仗,始终保持勇气锐气朝气奋楫前行,推动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封封家书,见证着共产党人的清正廉洁自始有之。方志敏同志被捕入狱,身上只有一块怀表一支钢笔;吉鸿昌给下发给下属的茶碗上印着“做官不许发财”;刘伯坚遗书中写道“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分钱的私产”“四川的家久已破产”,字里行间是共产党人一生清廉、公而忘私的真实写照。他们留给后人的是强大的思想力量、宝贵的精神财富,却没有一分一厘的物质遗产。

这一笔笔思想和精神的遗产,正是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清廉正气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新时代的我们,要发扬革命先烈的清廉作风,不仅要自觉恪守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更要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封封滚烫的红色家书,记录的是生与死的距离,体现的是爱与情的交织,展现的是精神的力量、信仰的执着、情怀的炽热、人性的光辉。作为原赣南中央苏区县的区委书记,我将以《红色家书》为精神指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有”要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振兴地方发展,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当好新时代“答卷人”。

汲取信仰力量,加速追赶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出生、成长、工作在红土圣地,我们身上流淌着红色基因,心灵浸润着红色精神,骨子里对“红色”有着独特的情愫。近期反复诵读《红色家书》,重温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对话一个个忠贞不渝的英灵,荡涤心灵、满怀崇仰。一封封烽火家书,或至情至性、催人泪目,或铿锵凛然、荡气回肠,字里行间闪耀着震撼灵魂的“红色气质”,诠释了矢志奋斗的坚定信仰,让我在历史的坐标里仰望崇高、砥砺精神,汲取笃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诵读《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基因,永葆绝对忠诚的品格定力。忠诚滋养定力,定力铸就忠诚。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志士对党绝对忠诚,血火磨难壮志不改,生死考验信念如磐,精神炬照光耀千秋。夏明翰宁死不屈,慷慨激昂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毛泽建就义前宣告“人民总归要做主人,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品读《红色家书》,共产党人用生命大义镌刻绝对忠诚的精神力量,力透纸背、深铭肺腑。缅怀革命先烈,最根本的在于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浴血奋斗的伟大理想,自觉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行源于心,力源于志”。绝对忠诚不是高调的表态,关键要靠实在的行动。我们要把绝对忠诚作为立身之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拥戴、紧跟万众爱戴的人民领袖习近平总书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使之在全南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绝对忠诚焕发出厚重的实在感。始终把担当任事作为成事之基,牢记职责使命,团结带领全南21万干部群众,以六大攻坚战为纲、以项目建设为目,聚焦抓产业、抓脱贫、抓招商、抓城乡、抓党建,加快做大经济总量,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奋力推进全南经济社会进位赶超、跨越发展,迈出加快

振兴发展、决胜全面小康的新步伐。

诵读《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基因,提振苦干实干的昂扬锐气。广厦千层,起于一砖一瓦累积。今日之盛世中国,就是靠千百万共产党员带领广大人民孜孜奋斗、艰辛创造的。李大钊在狱中自述“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杜永瘦就义前向妻子留下遗言:“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责任应当是‘干’!你的命运使得你不得不干!只有干才是你的出路——人类的出路!”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南经济基础薄弱,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亟待提升,民生欠账还较多,发展任务还很繁重,要改变落后面貌,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劳,攻克更多的困难。我们将咬住发展目标,心无二致、奋发蹈厉,一锤一锤紧敲,一项一项落实,驰而不息办好自己的事情,积小成为大成,累近功至恒远。切实引领全县上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沉心静气谋发展,特色工业聚力发展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做大做强核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品质农业立足产业优势,推动高山蔬菜、林下灵芝、芳香花木等现代农业产业规模化、品质化、标准化、融合化发展;现代旅游业实施全域旅游“珍珠链”战略,打好“芳香全南”“长寿全南”“客瑶全南”“田园全南”品牌,用汗水在全南的山水间绘就绚丽多姿的画卷。

诵读《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人民至上的初心宗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江诗咏在给父母的诀别信中明志:“加入共产党,是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王器民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我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而牺牲的,我的革命目的达到了。”字字披肝沥胆,句句挚情赤诚。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拥护和支持作为力量源泉,谋划和推进工作聚焦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道路交通等群众最热切、最盼望、最关注的领域,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每年办好一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好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诵读《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基因,恪守淡泊清正的情怀本色。淡泊是情怀,清正见本色。涵养淡泊清正,才能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何叔衡给义子书信中写道:“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求善终,绝对不能为一家一身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此数言请你注意。”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当干部就不能求发财逐名利。“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这才是我们应有的胸襟与情怀。时代在变,条件在变,共产党员坚守清正、淡泊名利的气节操守不能变。我们应当像敬仰头顶上的星空那样,崇纪尚德、慎权慎行,不以世事为怀,不被名利所累,踏实做事、坦荡做人、廉洁为政,在人品上多加锤炼,在工作上多做奉献,在为民上多下力气,以工作实绩和自身修为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