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操作、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

印刷机操作、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
印刷机操作、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

受控章

1.目的

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高效、安全地运行,使设备保持正常良好状态,满足生产需要。

2.范围

印刷机操作、维护、保养。

3.引用文件

设备管理程序

4.职责

印刷机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其作业指导书对印刷机进行使用、维护、保养,并做好相应的记录,确保印刷机状态稳定,满足生产要求。

5.内容

5.1.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开机前首先应检查一下机器,尤其是在操作长时间未开的机器或接开别人的机器时,

更应注意这一点。主要检查的地方是滚筒与滚筒中间的接合处、滚筒的缺口部位等,如果有杂物应及时清除。墨斗与墨斗辊也是检查的一个重点,更换油墨时需用洗车水清洗墨槽及所有墨棍。一是检查中间是否有杂物,二是检查墨斗辊和墨斗刀之间是否过紧,空转机器时需把墨斗打开。此外再检查一下一些重要部件(如递纸牙,收纸链条等)是否有松动现象。另外也不能忘记看油标,尤其是那些不带油压检测的设备,更应把住这一关。输纸板上、墨路两边的墙板上、收纸部位的盖板上、脚踏板上如有不安全的物品应及时清除。

开机之前应首先按铃,以便机器周围的人提前做好准备。如果人员比较多,铃声时间应长一些,为了确保安全,还应周围观察一下。按运转开关之前,另一只手应放在紧急停锁开关上,如有异常、则应紧急停车(此判断通常是以机器的声音为依据)。通常上版、上

橡皮布或清洗滚筒表面时都应先空转机器,其目的是使轴承、齿轮、凸轮、链轮等表面有足够的润滑油存在。

5.2.纸路操作

5.2.1.给纸台操作

通过调节给纸台板使其处于水平(通过台板下面的螺丝或链节的移动来调节)

522飞达操作

(1)飞达的对称原则是保证飞达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其上面的对称部件主要包括递纸。吸嘴、分纸吸嘴、压刷、压片和吹嘴等。首先要检查它们的位置对称状况(上下、前后、左右),如不对称可松开其上面的紧固螺钉进行调整。然后再检查它们的吸气量,如吸气量不一致,可通过更换橡皮垫来调整。如果飞达整体左右不对称,可松开支承轴上面的紧固螺丝进行调整。

(2)压刷、分纸吸嘴、吹嘴和压脚之间的最佳配合

①吹嘴吹松最上面的几张纸。②分纸吸嘴吸起吹嘴吹起的纸张,而且只能吸起一张纸,并使吸起的纸张尾部处于张紧状态,便于压脚下压。③压脚压住第二张纸,而且尽量多压,以恰好不和第一张纸的后边缘相互干涉为准。要保证没有双张或多张出现,还应把压刷、压片和压块等部件调好,使它们能起到分纸的作用,但不能阻止第一张纸的运动。

(3)递纸吸嘴、挡纸舌(压脚的高低)、接纸辊和纸张之间的最佳配合。

①递纸吸嘴只吸起一张纸(可通过改变橡皮垫的大小或高低来调节)。②挡纸舌要齐平,且在递纸吸嘴往前传纸时要倒下让纸。③挡纸舌的舌尖比纸张表面要高出5mm左右(可通

过压脚的高低来调节)。④纸张的前口要齐平。⑤递纸吸嘴和接纸辊之间要保证准确交接。

5.2.3输纸板操作

(1)接纸辊是传送飞达送过来的纸张用的。理想的状态应是两边同时接纸,同时放纸,而且两轮的

位置应对称分布。如不符合要求,可通过其上面的靠塞螺丝调接纸时间,其压力大小可通过其上面的顶丝来调节。接纸辊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带动输纸布带运转,因而要求其接触面的粗糙度比较高,且输纸布带的张紧力要合适。

(2)接纸辊上面的压纸轮和输纸布带上面的压纸轮之间的最佳配合。纸张在输纸板上面应始

终处于受控状态,如果不受控,则定位关系就会破坏。因此接纸辊上面的压纸轮在抬起之前,应把纸张交给输纸布带上面的压纸轮。挡纸杆的作用就是把纸张的前口向下压,使其在进入输纸布带上的压纸轮之前就已基本上和输纸布靠在一起,这样可保证交接过程的顺利进行。挡纸杆的另一个作用就是纸张的整平作用(这些

部件对第一张纸的影响最大)。

(3)输纸板主要起到平整纸张的作用,因木板衔接关系做得不好,需把一些纸条或

PS版条

放在输纸板上做过桥用。使用过桥板时一定要注意其对纸张平整度的影响,一般不应使

其厚度大于输纸布带的厚度。

(4)输纸布带是保证纸张向前传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因而对其要求也很高。首先输纸

布带要张紧在输纸板上,使其和输纸板基本上不存在相对滑动,但也不能太紧,一般应使其能用手向上提起2—3cm。输纸布带分为传送带和过桥带两部分,带有压纸轮的输纸布带即为传送带,不带有压纸轮的布带为过桥带。当纸张幅面较大时,可通过增加输纸布带的条数来保证纸张平稳传送。此外输纸布带还可左右移动,从而可根据不同的纸张幅面调整输纸布带的位置。输纸布带中间的联接口应布置准确。

(5)输纸布带上压纸轮的作用就是把纸张准确地从接纸辊传送给规矩,因而对其在输纸板上

的布置有特别的要求,即必须始终保持纸张处于受约束状态。

一般输纸板上都有三排压纸轮,一排是和接纸辊上面的压纸轮之间进行配合,由于此衔

接不因纸张幅面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通常此排压纸轮一旦调好就不再变动。另

一排是保证纸张可靠地传给规矩部分,但又不能影响纸张的定位,所以一般都把它放在距纸尾Icm的位置,最后一排放在前面两压纸轮的中间,起中间传纸的作用。

(6)压纸杆是起纸张整平作用的,因此应尽量低一些。压刷和毛刷轮都是用来防止纸张在定

位过程中回弹用的,因此它们一般也都放在纸张的尾部,印厚纸时用,印薄纸时不用。

毛刷轮与纸张之间的压力要调节准确,以免其与纸张表面形成较大的摩擦力,影响定位精度。

5.2.4.规矩部分操作

(1)前规一般应置于零位,这样可保证纸张的叼口均匀一致。

前规的高低应根据纸张厚度来定,一般应为纸厚+0.2mm。通常的做法是用叠在一起的两到三张纸(100g加以下的纸三张,100g加-200g価之间的纸用两张,200g∕卅以上的纸在其本身的基础上再加一张150g∕卅的纸即可),放在前规与输纸板之间来检测其高度,以稍带拉力即可,同时要注意前规的左右高度要保持一致。

(2)侧规的位置随纸张幅面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应使其拉纸量为5—8mm,这样可保证绝大

部分纸张能够准确定位,侧规的拉纸力可根据不同的纸张进行调节,实在调不

了,可更换其里面的弹簧。侧规压板的高低和前规的高低相似,也为纸厚+0.2mm。

(3)递纸牙垫的高低应随纸张的厚度变化重新调节,但通常在常用纸张范围内可不必调节,其牙垫

距规矩板的高度也应为纸张的厚度+0.2mm (下摆式的递纸牙不存在这个问题)。

⑷递纸牙、前规、侧规和纸张之间的最佳配合

①前规定位完毕后,侧规开始定位。②侧规定位完毕后,递纸牙开始在输纸板上咬纸。

③递纸牙刚开始咬纸,侧规就开始抬起。④侧规抬起后,前规开始下摆,递纸牙开始叼纸离开

输纸板。⑤前规、侧规和递纸牙距输纸板表面的距离都为纸厚+0.2mm=?递纸牙

叼纸时不应有半牙存在,可通过侧规位置的变化改变递纸牙咬纸的位置。如果时间配合不准确,可通过调凸轮或偏心轮的位置来补尝。要注意前规板的平整度应以递纸牙的牙垫为准来校正。规矩板上面还有一些压片,是用来整平纸张用的,在调节合适,以免被递纸牙咬住或前规帽压住。不能把它们调的太低,否则会影响套印精度。

5.2.5.压印滚筒操作

压印滚筒的牙垫应齐平,咬纸力要均匀,可用纸张的压痕来判断咬力的大小,压印滚筒的表面要清洁,不用时表面要擦上防锈油。要防止异物掉进机器里面,造成滚筒表面损伤。压印滚筒的开闭牙时间要准确,时间不对可调开闭牙凸轮。

526收纸链排的操作

收纸链排的牙垫应齐平,牙片的咬力应一致,开闭牙时间准确,在与压印滚筒交接时,

咬纸量不宜太大。收纸链排应处于张紧状态,以能用手提起2—3cm为准。

5.2.7 ■喷粉器操作

喷粉面积可随纸张幅面的变化重新调整,左右调整可通过喷粉嘴的开关来完成,前后位置可通过收纸链轮上面的凸轮来控制。喷粉的原则是:墨少的地方少喷,墨多的地方多喷,无墨的地方不喷,套印或翻面印刷时一定要严格控制粉子的用量。下班后应将喷粉管里面的粉子清洗干净,以免粉子受潮堵塞喷粉孔。

528.减速装置操作

(1)制动辊操作:低速时,吸气量小一些,高速时,风量大一点。如有堵塞,应及时清理。

(2)开牙板操作:低速时开牙晚一点,高速时开牙早一点。应注意在新的位置要处于锁紧状态。

(3)风扇的操作:风扇吹风的大小应随纸张幅面的变化而变化,使其利用率最高。低速时,

风量小一点;高速时,风量大一点。

(4)开牙板、风扇、制动辊和纸张之间的最佳配合。风扇、开牙板和制动辊都是起减速作用的,理

想的状态应是使纸张平整地落到收纸台上,并在收纸堆上面保持静止,因而必须使三者处于最佳配合。风扇和制动辊主要是利用压差使纸张减速的,开牙板则是控制纸张开始减速的时间。一般来说,制动辊的吸风量不宜太大,开牙板开牙的时间可根据速度的高低来调节,风扇风力大小的调节可根据纸张的漂浮情况而定。

5.2.9.齐纸机构操作

前齐纸机构应有足够量的挡片,而且这些挡片应位于同一平面上,纸张应以略大于零的速度接近挡片,通过挡片的回弹使纸张前口齐平。侧齐纸机构是一个主动机构,要使其推纸量最小,实地面越大,越要注意这一点。齐纸机构是通过纸张在收纸堆上面的位置变化来实现纸张整平的,如推纸量太大会造成印张背面蹭脏,所以一定要将齐纸机构调到最佳位置。

5.2.10.收纸台操作

收纸台本身应平整,否则纸维容易滑倒,如果不平,可通过其下面的螺丝来调整。印张上面实地面较大时,应用木板将印张分打来放,这样可使印张得到良好的通风,避免粘脏。要注意的是木板一定要放牢。

5.2.11.牙排交接操作

牙排交接的好坏与印品质量密切相关。牙排交接包括如下几项内容:

(1)交接位置:交接位置一般在出厂时已经调好,如果机器要进行大修,这时应校验滚筒的交

接位置,以牙垫面相互平行交接为最优。

(2)交接速度:交接应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进行,如果不是处于相对静止下交接,那表明,

牙垫的位置变化了,应重新调节其牙垫的高度。

(3)交接时间:交接时间一定要合适,一般控制在 1 —1.5°左右,交接时间的长短可通

过开闭牙凸轮来控制。

(4)交接长度:交接长度(即咬口的大小)一定要合适,一般叼口都控制在5—8mm之间。

(5)交接厚度:交接厚度即两排对应牙垫之间的距离,理想的交接厚度为一张纸厚,但是实际

上是难于实现的,一般应使其厚度接近三张纸厚。因而厚纸交接困难,使用厚

纸时,要减小咬口。

(6)交接宽度:纸张在牙排上的横幅面称为交接宽度,应避免纸张的两边角在交接时出现半

牙现象。

5.3.水、墨路操作

5.3.1.墨斗和墨斗辊操作

(1)墨斗刀板:墨斗刀板精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供墨量的调节,因此要保证墨斗辊表面不受损伤,同时应保持其表面清洁。不印时应将墨斗打开,印活时无图文部位不要将间隙堵死,应能保证在墨斗辊上形成一层薄薄的墨膜。

(2)上墨或下墨:上墨时首先应检查墨的质量,如果墨斗里有墨皮之类的杂质应及时去除掉。墨斗里面的墨量应根据印数的多少而定,但应略有节余(主要是过轮纸用的墨和墨辊上残留的墨)。如果用墨量很大,则每次装的墨量不宜超过墨斗容量的三分之二。墨斗里面的墨太多时,容易造成墨量控制困难。印刷时应经常搅墨,否则时间长了,油墨倒硬化。不过搅墨时要求墨刀两角是圆的。如果是尖的应磨圆了再用。印活时应经常观察墨斗里面的墨量,尤其是墨量较少时更应该这样做,以防局部出现墨量不足(实际上也是匀墨的作用) 不搅墨时,墨刀应放在机器上面指定的位置处。

印完活后,应将墨斗刀片和墨斗辊上的墨清洗干净,以防油墨结皮,尤其是要防止残墨和空气中粉尘粘合到一起,造成墨斗刀片和墨斗辊磨损。墨斗刀片如果磨损严重,可松开其上面的紧固螺钉,将刀片向前移动;墨斗辊如果磨损严重,则需更换。

(3)供墨量调节:墨斗刀片和墨斗辊之间的间隙尽可能小,墨斗辊的转角尽可能大。但对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

5.3.2传墨辊操作

传墨辊与墨斗辊和串墨辊的接触应保持均匀、一致,所以应定期对其接触状况进行检查,可用压墨线或塞尺来检测压力的大小。洗墨路时,令传墨辊摆动,则可将墨斗辊上的残墨一同导入墨路,这时应使墨斗辊的转角最大。墨量大时,可使传墨辊停止摆动,待墨量减少后再使其恢复传墨。

5.3.3.串墨辊操作

串墨辊的串动量的大小应根据油墨粘度和印品质量的要求而定,一般的网目活都将其

串动量置为最大。从原理上分析,暗调的串动量应大一点,高光的串动量可小一点。所以印实地活时,其串动量应最大。如果用同一色组同时印几种颜色,贝U应使串动量为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