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练习册答案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D2.D3.D4.B5.D6.D7.C8.A9.B10.C

11.(1)②(2)③(3)①

(4)④

12.(1)②⑤(2)④⑥⑧(3)③⑦(4)①

13.(1)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2)对可降解塑料的开发(3)利用化学

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4.(1)可以节约金属资源(2)可以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B2.A3.B4.D5.B6.D7.C8.A9.B10.C11.C

12.(1)化学变化(2)物理变化

13.(1)电灯在通电时发光是物理变化(2)电灯在通电时发热是物理变化(或者

电熨斗在通电时发热等)(3)用涂料刷墙

属于物理变化(4)干冰升华产生气体属

于物理变化(5)食盐水蒸发有固体产生

属于物理变化

14.(1)①②③(2)④⑦(3)⑦

15.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看一下身边的

化学:(1)衣:化学纤维(人造纤维或者合成

纤维)、聚丙烯无纺布、塑料、橡胶的生产等,

改变了人们的衣着,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2)食:化肥、农药的研制,使粮食、蔬菜、水果等生产大丰收,不仅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

题,还改变了饮食结构,使人们的饮食朝着

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3)住:钢铁、铝、

水泥、塑钢门窗等建材的大量生产,带动建

筑业的蓬勃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条件大大改

善。(4)行:石油加工、高速公路的建设、合

成橡胶的生产、汽车的制造以及轿车进入家

庭等,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5)医:

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器材的研究、医院设备

的更新、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的健康状

况有很大的改观。(6)用:人们日常所用的

计算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手机、各种黏

合剂、不粘锅、铅笔、尺子等等,无不体现化

学带给我们的种种改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C2.C3.D4.C5.C6.A7.A8.C9.C10.A

11.氧气二氧化碳左

12.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拿进

山洞后倒掉水,再盖好玻璃片拿出洞外即可

13.(1)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

浑浊

(2)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3)燃着的火柴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烧

时间缩短

14.(1)①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水蒸气

(3)③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1.C2.C3.B4.C5.A6.D7.C8.C9.D10.D

11.(1)量筒(2)胶头滴管(3)集气

瓶(4)试管(5)坩埚钳(6)铁架台的铁夹(7)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8)

镊子药匙纸槽

12.(1)压破容器(2)失火(3)损坏

实验台

13.100mL量筒量程比较大,读数时误

差会较大;100mL量筒表面积较大,残留在

量筒壁上的液体较多

14.(3)

白色固体,中间有灯芯熔点高于常温;有可燃性

燃烧、有火焰、放热、有部

分蜡烛熔化

蜡烛有可燃性,燃烧放热,

火焰说明是蜡烛蒸气在燃

烧,蜡烛受热熔化

杯壁上有水雾生成水

石灰水变浑浊生成二氧化碳

底部变黑可能是炭黑

蜡烛火焰熄灭

氧气被逐渐消耗,而生成

的二氧化碳又不支持燃烧

有白烟蜡烛蒸气冷凝的结果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1.B2.C3.A4.D5.B6.D7.B8.D9.D10.C

11.(1)物质能够在空气中燃烧(食物

在空气中容易变质、金属在空气中生锈等)

(2)干脆饼干在空气中会变潮(冰箱里拿

出的东西表面出现水珠,冬天窗户上结霜等)(3)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澄清的石

灰水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等)

(4)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

12.氮气氧气氮气氧气

13.(1)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磷+氧气→点燃

五氧化二磷(2)15

(3)保

证将氧气消耗完,使实验结果准确(4)不易

溶于水不支持燃烧(5)红磷的量不足;烧

杯中的水不够多;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其他

合理答案均可)(6)防止伸入燃烧匙时集

气瓶内的气体泄漏;该装置的密封性好

课题2氧气

1.A2.A3.D4.A5.D6.D7.B8.B9.B10.A

11.(1)碳+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与提示

(2)镁+氧气→点燃

氧化镁(3)酒精+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4)氢气+氧气→点燃

(1)(2)(4)

12.用火柴杆引燃铁丝防止生成的高

温固体溅落在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避免

火柴梗消耗过多的氧气火星四射,放出热

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13.(1)①都是化合反应②都是氧化

反应③都需要点燃(2)液态(3)硫+

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磷+氧气→点燃

五氧化

二磷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

14.(1)白磷燃烧,活塞最后停在“4”处(2)空气中氧气约占1

5的体积

课题3制取氧气

1.D2.B3.B4.B5.D6.C7.D8.B9.A

10.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排水收集法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排水收集法

11.(1)氯化钾+氧气(2)汞+氧气

(3)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12.氯酸钾氧气氯化钾二氧化硫

二氧化锰

13.(1)酒精灯铁架台长颈漏斗锥

形瓶水槽(2)DF棉花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

(3)伸到液面之下随时能够控制反应的进

行和结束(4)收集方法错误,装置漏气等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1.A2.B3.B4.D5.C6.B7.B8.D9.B10.C

11.氧气氢气1∶2水→通电

氧气+

氢气分解反应氢氧两种元素分子可

分,原子不可分

12.(1)负氧气(2)①水是由氢氧

两种元素组成的②水通电,发生分解反应

生成氢气和氧气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

种类不变(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3.共滴水43200mL,可以供864人饮用一天。通过计算,加强我们的节水意识,

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尽我们的一份努力

14.(1)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氢气的密

度比空气小(2)尖锐爆鸣爆炸纯度

课题2分子和原子

1.D2.C3.C4.A5.B6.D7.B8.A9.C10.B

11.(1)分子不断地运动(2)分子在

温度高时运动速率加快(3)分子很小

(4)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5)分子是保持

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12.从右向左依次变红不停地运动

13.在变化过程中,汞原子和氧原子都

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

小粒子,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

14.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课题3水的净化

1.D2.D3.D4.C5.D6.C7.D8.A9.C10.C

11.(1)过滤(2)使水中悬浮的杂质

凝聚并沉淀(3)吸附有色、有味的物质

(4)消毒杀菌(5)较多的可溶性钙、镁的

化合物煮沸

12.(1)过滤(2)引流(3)不溶性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蒸馏(4)细纱布筷子(5)①滤纸破损

②仪器没有洗干净③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等(6)①烧杯口紧贴玻璃棒②玻璃棒

紧贴三层滤纸处③漏斗下端紧贴烧杯

内壁

13.(1)吸附杂质防止液体飞溅

(2)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壁,残留的气泡减缓

了过滤的速度(3)不是纯水含有可溶

性杂质蒸馏

14.(1)石英沙(2)分隔石英沙和活

性炭(3)不可以

课题4爱护水资源

1.B2.B3.B4.B5.D6.D7.C8.D

9.(1)活性炭(2)过滤(3)洗拖把、

冲厕所等(4)减少污水排放,降低污染;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降低用水成本等

10.(1)①(2)②(3)⑤(4)④(5)③

11.(1)用淘米水浇花;用洗澡、洗衣服

或者洗菜水拖地、冲厕所等(2)①废旧电

池不要随意丢弃,特别是不要扔到水中,并

向家庭成员和周围领导做宣传;②废旧电池

投入指定的垃圾箱,集中处理;③探究治理

废旧电池的方法

12.(1)写出汞、磷、氢、氧四种中的三

种即可(2)B(3)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

要处理达标后排放;化肥或农药要合理使

用;提倡使用农家肥;不使用含磷洗涤剂(其

他合理答案均可)(4)Ⅱ(5)②③①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1.D2.A3.D4.D5.C6.D

7.C

8.锌粒稀硫酸锌+稀硫酸→硫酸

锌+氢气

9.(1)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

锰+氧气AD或F(2)B过滤漏

斗、烧杯、玻璃棒(3)B、C、GE或F

(4)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水溶性

密度(5)水面稳定,不再下降

10.假设一:二氧化锰(或MnO2)双

氧水(或H2O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或O2)B

假设二:铁粉(或Fe)稀硫酸(或稀

H2SO4)把燃着的木条移近试管口气体

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氢气(或H2)A或B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的构成

1.C2.D3.D4.A5.A6.D

7.C8.D9.B10.B

11.(1)分子、原子、离子(2)质子、原

子核(3)电子(4)分子、原子、中子

(5)原子(6)分子(7)原子核(或质子

和中子)(8)电子(9)质子和电子

(10)电子

12.(1)40(2)12ac

bd

13.(1)CAB(2)BH2O能

(3)水→通电

氢气+氧气

14.

参考答案与提示

课题2元素

1.D2.C3.A4.D5.C6.D

7.B8.C9.A10.A

11.(1)Cu(2)4Mg(3)Na(4)He(5)Al(6)O(7)N(8)Fe(9)Hg(10)H2

12.(1)门捷列夫(2)200.6Ar

(3)A(4)118

13.(1)D(2)B(3)C(4)A

14.(1)最外层都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或最

外层电子已填充满)(2)最外层电子数(或

质子数、核电荷数)依次递增(3)由金属元素

变成非金属元素,最后是稀有气体元素

课题3离子

1.D2.D3.C4.C5.A6.D7.D8.D9.A10.C

11.11②

12.(1)甲(2)32

13.CB、DAAA、C

14.3Mg2+nCl-SO2-

4NH+

15.1个氩原子(或氩元素或氩气)

2Si3个亚铁离子4Al3+

16.(1)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第一层

上的电子数(2)8Ne(3)8Al3+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1.A2.B3.B4.B5.A6.B7.D8.A9.C10.C

11.(1)①氮元素、1个氮原子②2个

氮原子③2个氮分子④氮气、氮气由氮

元素组成、1个氮分子、1个氮分子由2个氮

原子构成⑤钙离子⑥铜元素、1个铜原

子、金属铜(2)①CO2-

3②Mg+2O③3SO2-

④NH4Cl⑤5NO-

3⑥Ca(OH)2

12.(1)KIO3(2)39∶127∶48(3)易分解(4)59.3%(5)0.03kg13.(1)元素(2)混合物(3)+4

14.(1)3∶7∶2∶1(2)8915.7%(3)不合格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1.C2.B3.C4.A5.B6.B7.A8.B9.D

10.(1)参加反应的铜与氧气的质量之

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所以氧化铜的

质量大于铜的质量(2)分解的高锰酸钾

的质量等于残留固体与放出的氧气的质量

之和,所以残留固体的质量小于原高锰酸钾

11.(1)0(2)氧化

12.a-4b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D2.A3.B4.C5.D6.C

7.A8.D9.A10.B

11.(1)2KMnO4△K2MnO4+MnO2+O2↑(2)4P+5O2点燃2P2O5

(3)2H2O2

MnO22H2O+O2↑

(4)CH4+2O2点燃CO2+2H2O

12.②>①>③

13.(1)4+3Y2O3(2)CO2

14.(1)3Fe+2O2点燃Fe3O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2)S+O2点燃SO2

(3)H2CO3=CO2↑+H2O

(4)2KClO3

MnO2△2KCl+3O2

(5)Fe2O3+3CO高温2Fe+3CO2↑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B2.A3.D4.A5.A6.D

7.C8.D

9.486能32否水中的氧元

素全部变成了氧气,而高锰酸钾分解后的产

物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都含有氧元素

10.152g

11.O2:2.4gMnO2:1.9g

12.5101010

(1)2gO2只能和3gMg起反应

(2)6gMg反应完最多只能得到10gMgO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1.B2.D3.C4.C5.A6.C

7.A8.C9.A

10.(1)滑腻性(2)导电性(3)耐高温

11.木炭吸附二氧化氮气体导致烧瓶内

气压减小

12.(1)碳原子在空间的排列不同

(2)不活泼足球烯和纳米碳管都是由碳

原子构成的单质,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

稳定(3)二氧化碳大于

13.(1)2H(2)可以用作电极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D2.C3.D4.D5.C6.A7.C8.(1)长颈漏斗的管口未伸入液面下

(2)锥形瓶内导管不应伸入液面以下

(3)集气瓶口不应向下倾斜

9.(1)2.2(2)91%

10.20L

11.(1)选用块状比较好,因为反应速

度适中,便于收集(2)粉末状比较好,因

为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快,可以在较短时

间内制得大量二氧化碳

12.(1)铁架台(2)③(3)Ⅱ错误,

瓶塞未倒置Ⅳ错误,燃着的火柴未放在瓶

口(4)2H2O2

MnO22H2O+O2↑酒精灯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D2.C3.D4.B5.B6.C

7.D8.D9.D10.B11.D

12.CO2不能燃烧CO有毒CH4

有机物

13.CCO2COCaCO3

14.(1)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增加将引

起温室效应(2)C6H12O6+6O2=6CO2+6H2O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1.C2.B3.D4.B5.C6.C

7.B8.A

9.(1)隔绝氧气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火焰(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房屋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10.(1)茶杯中的氧气消耗完了(2)生

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上升,汇集到上部二氧

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3)A、C

参考答案与提示

11.【改进与实验】(1)温度未达到红磷

的着火点(2)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

(或空气)接触

【反思与评价】(1)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

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2)避免

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拓展与迁移】甲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a试管液体的体积应接近试管容积的15。

课题2燃料和热量

1.B2.C3.B4.C5.D6.B

7.C8.C9.C

10.CH4+2O2点燃CO2+2H2O保证

通风,严禁烟火

11.(1)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

(2)天然气(3)可燃冰(4)风能、潮汐能

12.(1)运动(2)化学(3)减少挥

发、便于储存、使用安全方便等

13.方法(1):有朝一日大力发展水电

站、太阳能发电站和核电站等,电力供应十

分充裕时,是可行的

方法(5):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廉价

能源

方法(6):催化剂能大大加快水分解的

速度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C2.A3.D4.B5.A6.C

7.C8.D9.B

10.(1)植被破坏,农作物减产(2)腐

蚀建筑物,腐蚀路面等

11.600建议不用煤直接取暖,可改

用电

12.(1)①②④(2)①②

13.(1)A、B(2)甲烷(CH4)

CH4+2O2点燃CO2+2H2O(3)温室

效应植树造林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CO2+6H2一定条件C2H4+4H2O(4)氢

能(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1.D2.D3.C4.D5.D6.A

7.D8.A

9.(1)①液氮汽化吸热,起降温作用

②可以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2)C+H2O(水蒸气)=CO+H2置

换反应

10.(1)CH4+2O2点燃CO2+2H2O

(2)①②④(3)氧气不足,燃烧不充分

11.工业的血液化学物理混合物

12.308kg

13.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及其炼制品在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SO2、CO、NO2等有害气

体和粉尘,污染空气

期中综合练习

1.A2.A3.B4.D5.B6.D7.B8.(1)2HH2O(2)2SO2-

4Cl+4O2

9.(1)2P2O5(2)ZnO(3)KMnO4

(4)2个钾原子(5)两个臭氧分子

(6)2个氢氧根离子

10.液态空气沸点不属于

11.红磷铁丝硫木炭磷+氧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点燃

五氧化二磷碳+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

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氧气氧化反应

12.(1)淡蓝色气体,强氧化性等

(2)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或分子中的

氧原子数不同)臭氧→△

氧气

(3)氧气支持燃烧(或供给呼吸)

使金属生锈(或其他合理答案)

13.(1)MnO2CuZn(2)过滤玻

璃棒引流防止液滴飞溅

14.(1)BA(2)防止高锰酸钾进入

导管,堵塞导管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

精灯水倒吸使试管炸裂(3)ED

15.(1)80(2)7∶1∶12(3)17.5kg

16.(1)1∶1∶3(2)59.3%(3)0.059g期末综合练习

1.D2.B3.D4.C5.C6.C7.C8.(1)H2(2)N2(3)NaCl(4)SO2(5)CH4(6)H2O2(7)CaCO3

(8)H2O

9.(1)偏小(2)不变

10.(1)2Mg+CO2点燃2MgO+C

(2)①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②镁燃烧不

能用二氧化碳灭火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1.(1)氧气(O2)二氧化碳(CO2)

(2)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

12.(1)COC(2)C+H2O△CO

+H2置换反应(3)2H2+O2点燃2H2O

(4)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13.(1)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

之下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2)二

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3)2H2O2

MnO22H2O+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14.(1)①试管②长颈漏斗(2)C

D防止生成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3)验

纯排出试管中的空气,防止在加热时发生

爆炸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15.(1)易溶于水(2)通过计算得出

样品中的含氮量为14%,小于16%,不能列

为“诚信商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化学方程式及知识点汇总

)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 学 反 应 化 学 方 程 式 反应现象 1 反应现象 2 类 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硫在空气中燃烧 碳在空气中燃烧(充分) 铁在氧气中燃烧 镁在空气中燃烧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铝在空气中反应 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生石灰化成熟石灰 二氧化碳溶于水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4 P + 5 O 2 点燃 2 P 2O 5 S + O 2 点燃 SO 2 C + O 2 点燃 CO 2 3 Fe + 2 O 2 点燃 Fe 3O 4 2 Mg + O 2 点燃 2 MgO 2 H 2 + O 2 点燃 2 H 2O 4 Al + 3 O 2 ==2 Al 2O 3 2 C + O 2 ( 不足点燃 2 CO 2 CO + O 2 点燃 2 CO 2 CaO+H 2O ==Ca(OH)2 CO 2 + H 2O === H 2CO 3 2 H 2O 2 MnO 2 2 H 2O + O 2↑ 2KMnO 4 △ K 2MnO 4+ MnO 2+ O 2↑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硫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碳在空气中燃烧发红,放热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与氧气能反应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蓝色火焰 高锰酸钾制造氧气是最容易控制并且最安全的。 硫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有火焰 在空气中发出红光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与空气中相同 在纯氧中可燃,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Al 2O 3) 发出白光并且发热,碳消失,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将它导出,发现可以燃烧,生 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在氧气中燃烧与空气中相同。 放出大量的热,有白色沉淀(氢氧化钙)生成 水变酸性,生成碳酸,颜色没变化,基本上没什么现象,就是冒气泡,应用于常喝的汽水 产生大量的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产生大量的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化 合 反 应 14 15 16 水通电分解 氧化汞受热分解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2 H 2O 通电 2 H 2↑+ O 2↑ 2 HgO △ 2 Hg + O 2↑ 2 KClO 3 MnO 2 2 KCl + 3 O 2↑ 正极氧气,负极氢气 生成流体状汞呈圆珠状,空气中极易挥发成汞蒸气,并释放氧气 用集气法收集氧气,发现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原因是:氧气很难溶于水 把带有火星的木条深入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复燃 分 解 反 应 17 18 19 20 用石灰石烧生石灰 碳酸易分解 氢气还原氧化铜 碳还原氧化铜 CaCO 3 高温 CaO + CO 2↑ H 2CO 3==== CO ↑+ H 2O H 2 + CuO △ 2 Cu + H 2O C + 2 CuO 高温 2 Cu + CO 2↑ 这个反应很容易让同学们忽略,但是考得多,你说不记吗? 取氧化铜和研好的木炭粉,按其质量 10:1 的比放在研钵中充分研磨,使 之混合均匀,装入硬质试管并铺开(如图),再用酒精喷灯(或大火焰酒 产生气泡 如果滴了紫色石蕊指示剂的话 溶液从红色变成紫色 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数分钟后,即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而原来的黑色粉末混合物基本变为红色 精灯)加热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碳还原氧化铁 铁和硫酸铜反应 实验室制氢气 镁和硫酸反应 锌和盐酸反应 镁和盐酸反应 铁和盐酸反应 铁和硫酸反应 铝和硫酸铜反应 铜和硝酸银反应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一氧化碳还原三氧化二铁 3 C + 2 Fe 2O 3 高温 4 Fe + 3 CO 2 ↑ Fe + CuSO 4=FeSO 4 + Cu Zn + H 2SO 4==ZnSO 4 + H 2↑ Mg + H 2SO 4 ==Mg S O 4 + H 2↑ Zn + 2 HCl == ZnCl 2 + H 2↑ Mg + 2 HCl == MgCl 2 + H 2↑ Fe + 2 HCl==FeCl 2 + H 2↑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2 A l + 3 CuSO 4 == Al 2(SO 4)3 + 3Cu Cu + 2 AgNO 3 == Cu (NO 4)2 + 2 Ag CaCO 3+ 2HCl == CaCl 2 + CO 2↑+ H 2O CO +CuO 加热 Cu + CO 2 CO 2 + Ca(OH)2 = CaCO 3↓+ H 2O CH 4 + 2 O 2 点燃 CO 2 + 2 H 2O C 2H 5OH + 3 O 2 点燃 2 CO 2 + 3 H 2O 3 CO +Fe 2O 3 高温 2 Fe + 3 CO 2 如果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则会出现混浊 金属较快溶解,并放出气体 有气泡产生 金属较快溶解,并放出气体 发生剧烈反应,白色固体溶解,在固体表面生成大量气泡 金属逐渐溶解 产生少量气体 金属逐渐溶解 产生少量气体 铜表面有着一层银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减少 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发出蓝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玻璃管 A 中的现象:红色的氧化铁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 铁溶解,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溶液颜色不变 得到无色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会变色成为无色的硫酸铝 溶液由无色渐渐变为蓝色 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继续通入后浑浊消失溶液重新变为澄清 在上面加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 集气瓶的内壁有水珠出现,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 中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置 换 反 应 特 殊 类 型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 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全套

九年级化学《绪言》教学设计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规律的科学。 ⒉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⒉启发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 教学重点:⒈知道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丰富多采的自然科学。 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实验准备:⒈点燃酒精灯的实验;⒉氨水使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变红的实验。教学用具:酒精灯、小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浓硫酸; 氨水、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练习: 1、课本的第一面就是一幅彩图:一只小猫安静地坐在用火灼烧的新材料面板上,你觉得这种新材料一定具有 A、易导电 B、隔热性 C、绝缘性 D、密度小 2、下列措施与环保无关的是 A、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B、回收并集中处理废旧电池 C、有加碘盐取代传统食盐 D、实施垃圾分类袋装化 3、下列说法不符合科学道理和日常生活经验的是 A、某商品广告“本品属纯天然物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菜刀用后要及时洗干净并擦干,可以防锈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所以水是生命之源 D、油锅起火,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用锅盖盖严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研制艾滋病疫苗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B、利用化学可研制开发新能源 C、利用化学,人类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 D、化学工业只会给人类带来益处不会有什么害处 5、以下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A、青蛙是否属于两栖类动物 B、电炉发热的原理 C、下一次月蚀的日期 D、寻找能治疗SARS的药物 6、“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 D、制造沼气用作燃料 7、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以及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8、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从而达到保鲜目的。 9、据报道,国家建设部、化工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对使用化学建材做出了具体规定。对建筑防水材料必须使用国家推广的新型防水材料。对建筑管材,新建多层建筑必须使用塑料排水管。屋面防水,应用新型防水材料,逐步限制使用油毡。国家推广使用塑料建材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使用油毡的主要目的是。 10、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其生态环境遭到严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知识点大全(精华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知识点大全(精华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①大多数的金属呈__银白_色,(但是铜呈_黄_色,金呈_金_色);②常温下为_固体(但是汞为_液体_体);③具有良好的_导电_性、_导热_性和_延展_性。 (2)用途: 决定金属用途的因素有:是否经济、是否有害、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是否污染环境和是否便于废物回收 2. 合金:(1)概念: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__金属_和_非金属__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例如:生铁和钢是含__碳量_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约为_2%~4.3%,钢的含碳量为_0.03%~2%_。(2)合金的性质与金属相比具有的优点是硬度大、耐腐蚀性好、熔点低。 1、通过观察上面的表格,你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密度比较大、熔点比较高、硬度比较大 2、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答:铅的硬度小,而铁的硬度大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钨的熔点高,锡的熔点低;如果用锡,则锡丝易烧断。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铬硬度大, 耐磨、美观,又防锈;金的价格高、硬度小如果镀金则会增加成本且不耐用。 5、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银的价格比铜高许多 6、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的__性质___,还需要考虑那些因素? 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资源、废料是否易于回收、价格、对环境的影响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9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10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考点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 金属的化学性质(请完成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

学校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9886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w w w.5 Y K https://www.360docs.net/doc/4b3044071.html,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会冶铁、炼钢。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红约1S后取出。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 2 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 2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 2的量减少,CO 2 和H 2 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 体成分是相同的)(具体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见书本P15)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量液体体积--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读数只能精确到0.1毫升。 (三)称量物质的质量--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游码先归O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内(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用湿抹布扑盖。(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离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只需1——2mL。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记住操作示意图。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列举实验的注意事项; 3、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概述操作要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说出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良好意识;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仪器的识记; 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教学难点】 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视频】中国科学家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新闻片段。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带领大家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播放视频】憨豆先生的故事。 【总结】遵守实验呈规则是成功实验的关键。 【简介】实验室规则: 1. 了解实验要求,熟悉实验步骤; 2. 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3.严禁在实验室喧哗、打闹; 4.严禁在实验室吃食物或尝药品味道; 5.废液不能倒入水池,应倒入废液缸。 【简介】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注意事项】1、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2、割伤:用3%的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汇总全书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汇总全书 第一讲 走进化学世界 1、什么是化学? 2、怎样学习化学?①学习化学的方法:实验探究;②学习化学的工具是:元素周期表;③化学学习的特点是:三个关注(关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3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①药品的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匙或纸槽;块状固体,镊子;少量液体,滴管;一定量液体,量筒或滴管;实验中未说明用量,一般用最少量;液体1-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②物质的加热。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灯芯剪平齐,加酒不过肩,加热在外焰,内焰温度低,熄灯用帽盖,嘴吹最最忌)。给固体物质加热(试管固定铁架台,铁夹离口三分一,受热试管口下倾,免使回水管遭裂,固体平铺近管底,移动火焰匀受热,用毕待冷再拆卸,洗净放稳莫着急)。给液体物质加热(盛液不过三分一,外壁试干防烧裂,木夹持管手握柄,45度倾斜来加热,液面液底匀受热,管口对空不对人)。 ③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标准:内壁附着均匀水膜,不聚滴也不成股流下。方法:使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特殊油污:附有难溶于水的碱、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用稀盐酸清洗,附有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用浓盐酸洗,油污用热碱如碳酸钠清洗。 ④气体的收集。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1、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C)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C、物质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2、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

A、大米酿成酒 B、菜刀生锈 C、湿衣服晾干 D、食物腐败 3、对化学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B) A、带回家中 B、倒到指定容器中 C、随意倾倒到水槽中 D、倒回原试剂瓶中 4、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A)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是否与水反应 5、某实验室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 A、用托盘天平称取11.7克氧化铜粉末 B、用100毫升量筒量取5.26毫升硫酸溶液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3.5 D、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数为 25.68℃ 6、NO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起反应生成NO2气体。现要收集一瓶NO气体,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A) A、只能用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向下排空气法 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C)  A、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氧气前,先检查氯气的纯度 C、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先在集气瓶底加入少量细沙 8、下列玻璃器皿的清洗,正确的是(AD)  A、试管中的油污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再用清水冲洗 B、先把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下水道,再用清水冲洗 C、附有氢氧化铜的试管,先用烧碱溶液溶解,再用清水冲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问题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后问题答案(完整版) P7讨论: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将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若火焰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P10习题1、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举例见第2题) 2、(1)(4)(6)(7)(8)是物理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2)(3)(5)是化学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3、因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4、(1)(2)(5)(8)是物质的物理性质;(3)(4)(6)(7)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P1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参考资料: 点燃前:蜡烛呈圆柱状,直径约2 cm,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约有1 cm露出顶部。烛芯由多股细线拧合而成。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它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点燃时: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2 s~3 s即可点燃蜡烛。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在距离蜡烛火焰约2 cm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并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冷的。燃烧着的蜡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底部。如果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贮于蜡烛凹槽中的无色液体会从凹槽中沿烛体流下。在流下的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半透明体,并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的火焰是暗淡的,这一暗淡的区域略呈圆锥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黄色,其火焰明亮但不耀眼。三层火焰既有明显的边缘,又有不确定的顶部。当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2 s后取出时,可以看到,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说明外层火焰温度最高,第二层次之,最里层温度最低。因此,应用外层火焰进行加热。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P15步骤2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无明显变化,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石灰水变浑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全册化学方程式大全.doc

初中化学方程式 一、氧气的性质: (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 2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 2点燃 Fe 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 2Cu + O 2 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 4Al + 3O 2点燃 2Al 2 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2H + O 点燃 2 2H O 2 2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 验): 4P+5O2 点燃 2P 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 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 点燃 2 CO 2 (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 + O2点燃 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2O 2点燃 CO2+2H 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2H5OH + 3O2点燃 2CO2 + 3H 2O ( 3)氧气的来源: 13.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2HgOHg+ O2↑ 14.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2KMnO4 K 2MnO4 + MnO2 + O 2↑ 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 分解反应: 2 2 MnO2 22 ↑(实验2H O 2H O+O 室制氧气原理2) 16 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3) 2KClO3MnO2 2KCl+3O2↑ 二、自然界中的水: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 2H2O 通电 2H 2↑+ O2↑18.生石灰溶于水: CaO + H2O === Ca(OH)2 19.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 H2CO3 三、质量守恒定律: 20. 镁在空气中燃烧: 点燃 2Mg + O22MgO 2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4 4 Fe + CuSO === FeSO + Cu 22. 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Cu + H 2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 1)碳的化学性质 2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 2 点燃CO 2 24.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O2点燃 2CO 25.木炭还原氧化铜: C+ 2CuO高温2Cu + CO2↑ 26.焦炭还原氧化铁: 3C+ 2Fe2O3高温 4Fe + 3CO 2↑ (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 合反应) 27.煤炉的底层: C + O 2点燃 CO2 28.煤炉的中层:CO2 + C 高温2CO 29.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 点燃 2CO + O22CO2 (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30.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 2HCl === CaCl 2 + H 2O + CO2↑31.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2CO3 === H 2O + CO2↑ 32.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 H2CO3 33.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高温 CaO + CO2↑ 34.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走进化学实验室 ?重点: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以及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难点:识图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 识图简述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识图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和实验目的; 分析反常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 ?知识框架图: 实 验 室基本操作加热 仪器 酒精灯 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芯 (填>或<) 四不原则 酒精量不超过灯内容积( ) 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不能用两酒精灯互相点火 不能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简易气体发生器 注意: 要预热并()加热,不骤冷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斜持、口不对人,加热固体管口要倾斜 蒸发皿(不是玻璃仪器):用于液体蒸发 烧杯垫石棉网加热,用于溶解配制溶液,作反应容器 计量 仪器 托盘天平 精确度称准到0.1ɡ 使用 称量前:调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潮湿、腐蚀性药品) 称量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左盘,加砝码要用镊子,由大 到小最后移动游码 称量后:砝码放回盒,游码归零 量筒 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注意 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配溶液 俯视(),仰视() 使用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胶头滴管 用途吸取滴加少量液 使用(四不原则)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实验室基本操贮存 仪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广口瓶贮(),()瓶或滴瓶贮存液体 固定支 撑仪器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拇指不按短柄处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用于固定过滤或加热装置 其它漏斗、玻璃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整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评价样题: 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但组成纸屑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 A.3000多种 B.1000多种 C.30多种 D.100多种 3.1896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史于 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防治环境污染 教学后记: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上册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马边第一初级中学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一册练习册答案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D2.D3.D4.B5.D6.D7.C8.A9.B10.C 11.(1)②(2)③(3)① (4)④ 12.(1)②⑤(2)④⑥⑧(3)③⑦(4)① 13.(1)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 (2)对可降解塑料的开发(3)利用化学 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4.(1)可以节约金属资源(2)可以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B2.A3.B4.D5.B6.D7.C8.A9.B10.C11.C 12.(1)化学变化(2)物理变化 13.(1)电灯在通电时发光是物理变化 (2)电灯在通电时发热是物理变化(或者 电熨斗在通电时发热等)(3)用涂料刷墙 属于物理变化(4)干冰升华产生气体属

于物理变化(5)食盐水蒸发有固体产生 属于物理变化 14.(1)①②③(2)④⑦(3)⑦ 15.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看一下身边的 化学:(1)衣:化学纤维(人造纤维或者合成 纤维)、聚丙烯无纺布、塑料、橡胶的生产等, 改变了人们的衣着,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2)食:化肥、农药的研制,使粮食、蔬菜、水果等生产大丰收,不仅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 题,还改变了饮食结构,使人们的饮食朝着 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3)住:钢铁、铝、 水泥、塑钢门窗等建材的大量生产,带动建 筑业的蓬勃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条件大大改 善。(4)行:石油加工、高速公路的建设、合 成橡胶的生产、汽车的制造以及轿车进入家 庭等,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5)医: 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器材的研究、医院设备 的更新、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的健康状 况有很大的改观。(6)用:人们日常所用的 计算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手机、各种黏合剂、不粘锅、铅笔、尺子等等,无不体现化 学带给我们的种种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