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统计学期末复习

云南农业大学统计学期末复习
云南农业大学统计学期末复习

简单随机样本:如果从总体X抽取的样本(X1,X2,…,Xn)的每个分量Xi(i=1,2,…,n)都与总体X具有相同的概率分布,且取法是概率意义下的相互独立,则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简单随机抽样;而取得的样本称为简单随机样本。

统计量:统计理论中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的变量.设(X1,X2,…,Xn)为来自总体X的一个样本,则称不包含任何未知参数的实数值Q(X1,X2,…,Xn)为一个统计量。

抽样分布: 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χ2分布:设X1,X2,......Xn相互独立, 都服从标准正态分布N(0,1), 则称随机变量χ2=X1平方+X2平方+......+Xn平方所服从的分布为自由度为n 的χ2分布。

t分布:设X1服从标准正态分布N(0,1),X2服从自由度为n的χ2分布,且X1、X2相互独立,则称变量t=X1/(X2/n的结果开根号)所服从的分布为自由度为n的t分布。

F分布:设X1服从自由度为m的χ2分布,X2服从自由度为n的χ2分布,且X1、X2相互独立,则称变量F=(X1/m)/(X2/n)所服从的分布为F分布,其中第一自由度为m,第二自由度为n4

点估计: 参数的点估计就是构造一个依赖样本(X)的统计量θ冒=Φ(X)用来估计总体分布的未知参数θ,θ冒=Φ(X)称为参数θ的估计量,将样本的一组具体观测值(X)代入估计量的表达式,便会得到一个具体的估计量θ冒=Φ(X),它称为参数θ的估计值,由于这种估计值在数轴表示一点,故称为点估计。

区间估计:参数估计的一种形式。通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根据一定的正确度与精确度的要求,构造出适当的区间,以作为总体的分布参数(或参数的函数)的真值所在范围的估计置信度:特定个体对待特定命题真实性相信的程度

无偏性:估计值在待估参数的真值附近摆动,对待估参数的真值无偏倚

有效性:一种基于业务性能的可用性。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一致性:校准曲线接近规定特性曲线时的吻合程度

假设检验:据一定假设条件由样本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

显著水平: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内,可能犯错误的概率为显著性水

第一类错误:进行统计假设检验时,错误地拒绝原假设(也称零假设)H0的错误。

第二类错误:为在进行假设检验时,原假设不正确而接受原假设的错误

原假设: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反对的假设

备择假设: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

工序能力指数:表示工序能力对设计的产品规范的保证程度。评价加工工艺系统满足加工技术要求的程度。

操作特征函数:设X是一个固定的非空集,又设A是X的一个子集。作X上的函数,称XA(X)为集A说我特征函数。

需求方风险:根据抽样检验的结果,做出接受整批产品的决定,但是实际上整批产品有可能不符合质量要求导致需求方的损失,从而使需求方面临了一个风险。

供给方风险:根据抽样检验的结果,做出提供整批产品的决定,但是实际上整批产品有可能不符合质量要求导致供给方的损失,从而使供给方面临了一个风险

(n,无,数):取N个产品进行无替换定数截尾寿命试验。

(n,无,时):取N个产品进行无替换定时截尾寿命试验。

(n,有,时):取N个产品进行有替换定时截尾寿命试验。

(n,有,数):取N个产品进行有替换定数截尾寿命试验。

基本原理:

质量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每一个方法都存在着变异,都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获得的一组分析结果,也会存在一定的随机误差。但当某一个结果超出了随机误差的允许范围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可以判断这个结果是异常的、不足信的

需求方风险:实际上整批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但是,根据抽样检验的结果,做出接收整批产品的决定,导致需求方的损失,从而使需求方(使用方)面临了一个风险。用一个概率β(第二类错误的概率)表示需求方风险。

供给方风险:实际上整批产品符合质量要求,但是,根据抽样检验的结果,做出拒收整批产品的决定,导致供给方的损失,从而使供给方(生产方)面临了一个风险。用一个概率α(第一类错误的概率)表示供货方风险。

抽样检验方案制作原理—(α,β)原理:

在抽样检验方案的设计中,根据接收概率即操作特征函数,在原假设成立的条件下,控制供应方风险不能超出小概率α;同时,在备择假设成立时,控制需求方风险不能超出小概率β。由此确定出抽样检验方案的产品抽检数、合格判断标准以及抽样方法等抽样检验方案的要素来。

定时截尾试验:试验进行到事先规定的时间t0为止,t0称为截尾时间。

定数截尾试验:将试验进行到事先规定的有r个产品失效时为止,r称为截尾数。

小概率原理(实际推断原理):认为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获得的样本)不应该出现;应该出现的是大概率事件。如果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获得的样本)出现了,就被认为是不合理的。

质量控制图基本原理:对于持续需要检验的质量标准,根据假设检验的原理,在生产或者管理过程中,对该质量指标是否正常进行连续的相同的统计推断,用以跟踪质量的动态变化。在质量控制中通常取统计量的接受域为检验标准的正负3个标准差,此时,显著水平为0.0027,俗称为“3σ准则”。

矩估计法:令含未知参数的总体各阶矩等于对应的样本矩,可以得到一组含未知参数的方程,取方程组中的方程数等于待估参数的个数,求解这组方程组,由此得到未知参数的估计量

1. 区间估计的定义

设总体分布中含有未知参数,根据来自该总体的s.r.s ,

如果能够找到两个统计量,使得随机区间包含达到一定的把握,那么,便称该随机区间为未知参数的区间估计.即

当成立时,称概率为置信度或置信水平;称为置信系数;

称区间是的置信度为的置信区间;分别称为置信下限和置信上限.θ21?,?θ

θ)?,?(21θθθ,1}??{21αθθθ

-=<

θα-121?,?θθ

简单随机样本:如果从总体X抽取的样本(X1,X2,…,Xn)的每个分量Xi(i=1,2,…,n)都与总体X具有相同的概率分布,且取法是概率意义下的相互独立,则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简单随机抽样;而取得的样本称为简单随机样本。

统计量:设X1,X2,…,Xn是来自总体X的一个样本,g(X1,X2,…,Xn)是n维随机变量函数,若g 中除样本函数外不含任何未知参数,则称g(X1,X2,…,Xn)为统计量.

抽样分布: 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点估计:设总体X分布函数为F(x;θ1,θ2,…θm), θi为未知参数(i=1,2,…,m),X1,X2,…,Xn 为来自该总体的s.r.s,若以统计量=θi(x1,x2,…,xn)之值作为θi的近似值,则称为θi的

估计值(抽样后),也称为θi的估计量(抽样前).由于近似值(实数)与实数轴的点一一对应,姑且又称为θi的点估计(量或值).

无偏性:设为θ的一个点估计,若则称为θ的一个无偏估计.

有效性:是的两个无偏估计,若则称比更有效。如果是θ的无偏估计中方差最小者,则称它为θ的有效估计。

一致性:设统计量是未知参数的点估计量,样本容量为n ,若对任,则称为一致估计.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按题型整理) 一、填空题(10分) 1.统计学的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或统计信息;统计学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现象 3.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根据统计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侧重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实验设计法,统计描述法和统计推断法 5.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6.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按其变异情况可以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可变标志称为变量。 7.统计总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同质性、大量性和变异性。 8.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按所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9.总量指标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说明现象总体的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10.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按指标数值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量指标。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 11.平均指标说明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变异指标说明

各变量值分布的离中趋势 12.计量尺度的类型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根据四种计量尺度计量结果,可将统计数据分为三种类型:名义级数据,顺序级数据,刻度级数据。 13.对名义级数据通常是计算众数,对顺序级数据,通常可以计算众数、中位数;对刻度级数据,同样可以计算众数和中位数,还可以计算平均数。 14.全面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制度,普查;非全面调查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15.常用的抽样调查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机械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阶段随机抽样。 16.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合理划分各组界限 17.按分组标志的多少,统计分组可以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性质不同,统计分组可以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按分组作用和任务不同,有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18.离散变量可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连续变量只能做组距式分组。 19.从统计表的内容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从统计表的形式看:统计表包括总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数字资料 20.平均指标可分为两类:计算均值和位置均值。 21.根据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关系,次数分布可以分为对称分布,左偏分布,右偏分布。

2018年春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题

2018年春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关于因变量与自变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自变量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B. 因变量是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 C. 自变量的变化是以因变量的变化为前提 D. 因变量的变化是以自变量的变化为前提 2. 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 A. 频率 B. 累积频数 C. 累积频率 D. 比率 3. 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A. 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B. 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 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A. 50%勺数据

B. 68%勺数据 C. 95%勺数据 D. 99%勺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 72.0、63.1、20.0、23.0、54.7、54.3、23.9、25. 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A. 39.19 B. 28.90 C. 19.54 D. 27.95 6. 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A. 点估计 B?区间估计 C. 有效估计 D. 无偏估计 7. 在频数分布表中,比率是指() A. 各组频数与上一组频数之比 B. 各组频数与下一组频数之比 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不同小组的频数之比 8. 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A. 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 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 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A. -0.9 B. 0 C. 0.5 D. 1.2 10. 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A. 相关系数 B. 离散系数 C?回归系数 D.判定系数 11. 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虚无假设意味着() A. 虚无假设是肯定正确的 B?虚无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没有证据证明虚无假设是正确的 D.没有证据证明虚无假设是错误的 12. 下列变量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是() A. 工资收入 B?产品等级 C?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态度

统计学期末复习-公式汇总

统计报表 专门调查 普查 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 重点调查 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 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分为 按调查单位的范围大小分为 全面调查 非 全面调查 一次性调查 经 常性调查 统计学复习 第一章 1.“统计”的三个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工作与工作成果的关系; 统计资料和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3.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4.统计工作的过程一般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5.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区分: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总体或总体单位的区分不是固定的:同一个研究对象,在一种情况下是总体,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成了总体单位。) 6.标志: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 A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值来表示。如:性别、职业、血型色彩 B 数量标志—标志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可以用数值来表示。如:年龄、工资额、身高 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指标名称体现事物质的规定性,指标数值体现事物量的规定性 第二章 1.统计调查种类 2.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六项基本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为什么调查) 2)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向谁调查) 调查对象——社会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总体单位) 填报单位——报告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 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格;(调查什么) 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6)选择调查方法。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复习课程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 答案)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7% A 100% 1.06%100%6% -=-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 产 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 品质 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 数量 标志。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

2015秋季学期《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 某厂4月份产量与1月份产量相比增长了10%,若已知4月份产量为1000,那么1月份的产量为(A )。 A.909.09 B.976.45 C.968.73 D.1032.28 2.以下各项属于品质标志的有(B )。 A.工龄 B.健康状况 C.工资水平 D.劳动时间利用率 3.连续变量( C)。 A.表现形式为整数 B.取值可一一列举 C.取值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 D.一般都四舍五入取整数 4.了解某公司职工文化程度情况,总体单位是( B)。 A.该公司全体职工 B.该公司每一位职工 C.该公司全体职工文化程度 D.该公司每一位职工文化程度 5.在某市工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D )。 A. 该市每一家工业企业 B. 该市全部工业设备 C.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D. 某公司新推出了一种饮料产品,欲了解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公司派人到各商 场、超市随机调查了200 名顾客。该公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C )。 A. 直接观察法 B. 报告法 C. 访问调查法 D.很难判断 7.企业要对流水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把关,那么,在质量检验时最合适采用的调 查组织方式是( D)。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8. 统计资料按数量标志分组后,处于每组两端的数值叫(C )。 A. 组距

C. 组限 D. 组中值 9.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A )。 A.选择分组的标志 B.划分各组界限 C.区分事物的性质 D.对分组资料再分组 10. 在分组的情况下,总体平均指标数值的大小(C )。 A. 只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与各组单位数无关 B. 只受各组单位数的影响,与各组变量值水平无关 C. 既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又与各组次数有关 D. 既不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也部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11. 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作为计算算术平均数直接依据的假定条件是(D )。 A. 各组次数必须相等 B. 各组必须是闭口组 C.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相等 D.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在各组内呈均匀分布 12. 标志变异指标反映了总体各单位变量值分布的(B )。 A. 集中趋势 B. 离散趋势 C. 变动趋势 D. 长期趋势 13. 抽样误差( D)。 A.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B. 既不可以避免,也不可以控制 C. 可以避免, 但不可以控制 D. 不能避免, 但可以控制 14. 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估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C )。 A. 实际误差 B. 可能误差范围 C. 平均差异程度 D. 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15.凡是用来反映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被称为( C)。 A. 增(减)量 B. 增加速度 C. 广义指数 D. 狭义指数 16.用来反映个别事物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称为( C)。 A. 总指数 B. 类指数 C. 个体指数 D. 平均指数 17.在综合指数的变形中,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所用权数是(D )。

应用统计学期末练习题+答案

班级: 课程名称: 应用统计学 一、单选题 1.统计指标按其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 A ) A、实物指示和价值指标 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C、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D、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2.下列中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 D )。 A.女性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B.医生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C.党团员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D.北京人口相当于上海人口的百分比 3.当相关关系的一个变量动时,另一个变量相应地发生变动,但这种变动是不均等的,这称为( C )。 A、线性相关 B、直线相关 C、非线性相关 D、非完全相关 4.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是按其( C )不同的划分的。 A.反映对象范围的 B.对比的基期的 C.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的 D.同度量因素的 5.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 D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法 E、方程法 6.某地区生活品零售价格上涨6%,生活品销售量增长8%,那么生活品销售额是( D )。 A.下降114.48% B.下降14.48% C.增长114.48% D.增长14.48% 7.2000年北京市三次产业比重分别是3.7%、38.0%和58.3%,这些指标是( D ) A、动态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8.能形成连续变量数列的数量标志有( B ) A、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 B、企业的生产设备台数 C、企业的工业增加值 D、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E、企业的利税总额 9.对某市100个工业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状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B )。 A.每个企业 B.每个职工 C.每个企业的工资总额 D.每个职工的工资水平 10.抽样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指标数值对总体指标数值做出( B )。 A、直接计算 B、估计和推断 C、最终结论 D、一定替代 11.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变异程度,应使用( D )。 A.全距B.平均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12.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反,一个上升而另一个是下降,或者一个下降而另一个是上升,这是 ( B )。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统计总体: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由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 样本:是指在全及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的那部分单位所构成的集合体。 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平均数,它的基本计算形式是用总体的单位总数去除总体的标志总量。 调和平均数:是根据变量值的倒数计算的,是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叫倒数平均数。 简单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复合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多层次分组。 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表明总体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相对指标,也叫比重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 类型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分层抽样,它是先将总体按某个主要标志进行分组(或分类),再按随机原则从各组(类)中抽取样本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 机械抽样:它是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然后按固定顺序和相等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本单位的抽样组织方式。 综合指数: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为观察某个因素指标的变动情况,将其他因素指标固定下来计算出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平均指数法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来计算总指数,根据选用的权数不同,平均指数法可以进一步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法,加权调和平均法,固定权数加权平均法。 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在数量变化上受随机因素的影响,非确定性的相互依存关系。 回归分析: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虽然不是严格的函数关系,但现象之间的一般关系值,可以通过函数关系的近似表达式来反映,这种表达式根据相关现象的实际对应资料,运用数学的方法来建立,这类数学方法称为回归分析。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调查资料的活动过程。 统计指数:广义指数泛指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比较指标,及用来表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实际与计划对比变动情况的相对数。狭义指数仅指反应不能直接想家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上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它对总体单位不做任何分类排队,而是直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来组成样本的抽样组织方式。 季节分析的含义:是指某些现象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在一年之内比较有规律的变动。 总量指标:是指反映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 相对指标:是指说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来求得,其结果表现为相对数,故也将相对指标称为相对数。 平均指标:是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数量差异抽象化的代表性水平指标,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 1计算运用总量指标的原则。 (1)在计算实物指标时,应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2)统计总量指标时要有明确的统计含义和合理的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30分) △ 1.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B )。 A 、9.3 B 、9 C 、6 D 、10 2.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 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C )。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80.1—90% 90.1—100% 100.1—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3.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 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C ) 。 A. 5 B. 45 C. 56.5 D. 7.5 4.按使用寿命分组的产品损坏率一般表现为( D )分布。 A 、钟型 B 、对称 C 、J 型 D 、U 型 5.某11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 斤、102斤、105斤、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 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D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甲数列的标准差为7.07,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3.41, 平均数为7,则( D )。 A 、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B 、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甲数列离散程度大; 7.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 账号的顺序,每50本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 织形式是( C ) A 、类型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机械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8.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B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内均方和除以组间均方 9. 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正,则( A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C 、表明相关程度很弱 D 、不能说明相关的方向和程度 △10.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 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 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A ) A 、x y 246000?+= B 、x y 24.06?+= C 、x y 624000?+= D 、x y 600024?+= 11.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 )。 A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0×1分=10分)二、判断题(10×1分=10分) 三、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四、简答题(2×6分=12分)五、计算题(4题共48分) ·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总论 P.2 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活动过程和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统计”一词包含三种涵义,并且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工作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y ) P.11—P.13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结合课件相关内容) 量化尺度特征功能举例 1、定类尺度确定类别分类民族的测量 2、定序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分类排序考试成绩等级的测量 3、定距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无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智商的测量 4、定比尺度确定类别有序排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有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乘除体重的测量何谓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两者有何区别?1定类尺度是确定事物类别的计量尺度---高一个层次 2定类只能区分不同性质的现象并予以归类---可将所区分的类别按高低,大小,好坏,强弱,优劣等顺序做有序排列。 3定类不能进行数的比较和数学运算--能进行大小比较。 何谓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两者区别定距尺度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某些数值相差的距离的尺度---最高的数据计量尺度 缺乏绝对零点---有,0 2. 0只表示一个值,即0值---0是绝对零点,表示没有 3.只能加减,不能乘除---加减乘除,高层次的各种统计分析。 P.13—P.14 总体和总体单位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 (一)总体 1、概念总体(也称为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同质个体的集团)。 2、特点·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1、总体单位除了必须具备同质性外,还必须具备1、差异性(或变异性)性,否则

2013春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

2013春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解IT行业从业者收入水平,某研究机构从全市IT行业从业者随机抽取8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44%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30%回答他们每月用于娱乐消费在1000元以上。此处800人是() A.样本B.总体C.统计量D.变量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A.频率B.累积频数C.累积频率D.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A.50%的数据B.68%的数据C.95%的数据D.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A.39.19 B.28.90 C.19.54 D.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A.点估计B.区间估计C.有效估计D.无偏估计 7.某单位对该厂第一加工车间残品率的估计高达10%,而该车间主任认为该比例 ()偏高。如果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应该6为() A.:≥0.1; :<;0.1 B.:≤0.1; :>0.1 C.:=0.1; :≠0.1 D.:>0.1; :≤0.1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B.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各总体的方差相等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A.-0.9 B.0 C.0.5 D.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

P11 1.3统计数据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答:①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说明的是事物的品质特征,通常是用文字来表述的,其结果均表现为类别,因此统称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数值型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通常是用数值来表现,因此也可称为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 ②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则是在实验室中控制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③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通常是在不同的空间获得的,用于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比如要检验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批灯泡构成的集合就是总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比如从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本。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要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参数。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要抽样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统计量。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商品的销售额是不确定的,这销售额就是变量。 P40 2.2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概率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合非概率抽样? 答:概率抽样的特点: ①抽样时是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②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或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③当用样本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时,要考虑到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概率。 非概率抽样的特点: 操作简便,时效快,成本低,而且对于抽样中的统计学专业技术要求不高。 非概率抽样适合探索性的研究,调查的结果用于发现问题,为更深入的数量分析提供准备。同时也适合市场调查中的概念测试,如产品包装测试、广告测试等。 概率抽样适合调查的目标是用样本的调查结果对总体相应的参数进行估计,并计算估计的误差,得到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 P109

统计学期末复习

2、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的含义 分类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他是对数据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 是用文字表述的。 顺序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数字型数据,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2、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会区分)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 下得到的,有关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数据几乎都是观测数据。 实验数据:是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的数据 6、非抽样误差的类型有? (1)抽样框误差(2)回答误差(3)无回答误差(4)调查员误差(5)测量误差 8直方图与条形图有何区别 区别:1)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横置时)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表示类别)则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2)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 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练,而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3)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 而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 9、饼图和环形图有什么不同 饼图是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它主要用于表示总体中各组成 部分所占的比例,对于研究结构性问题十分有用。 环形图与饼图类似,但它们之间也有区别。环形图中间有一个“空洞”,总体或样本中 的每一部分数据由环中的一段表示。饼图只能显示一个总体和样本各部分所占的比例,而环形图则可以同时绘制多个总体或样本的数据系列,每一个总体或样本的数据系列为一个环。因此环形图可显示多个总体或样本各部分所占的相应比例,从而有利于我们进行比较研究。 13、简述中心极限定理的内容 设从均值为卩、方差为d 2 (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的样本,当n充分大时,样本均值一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方差为d 2/n的正态分布。 14、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两个组成部分。 相同点:它们都是利用样本对总体进行某种推断。 不同点:推断的角度不同。参数估计讨论的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 总体参数卩在估计前是未知的。而在假设检验中,则是先对卩的值提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去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成立。 15、置信区间的理解,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如果用某种方法构造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值,5%勺区间不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值,那么,用该方法构造的区间称为置信水平的95%勺置信区间。 16、简述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 (1 )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2 )有效性:是指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方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3)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总体的参数。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 统计学原理例题分析 一、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参考答案:× 2.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参考答案:√ 3. 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参考答案:√ 4. 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参考答案:√ 5. 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参考答案:√ 6. 我国目前基本的统计调查方法是统计报表、抽样调查和普查。() 参考答案:√ 7.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参考答案:× 8. 按数量标志分组,各组的变量值能准确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上的差别。() 参考答案:× 9. 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低于最大变量值。() 参考答案:× 10.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参考答案:× 11. 离散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参考答案:√ 12. 对于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参考答案:× 13. 样本成数是指在样本中具有被研究标志表现的单位数占全部样本单位数的比重。() 参考答案:√ 14. 样本容量指从一个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个数。() 参考答案:× 15. 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对象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唯一的。() 参考答案:× 16. 产量增加,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这种现象属于函数关系。() 参考答案:× 17. 在直线回归方程Y=a +bx中,b值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参考答案:√ 18. 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γ都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参考答案:× 19. 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参考答案:× 20. 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完全相同,因为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了。() 参考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 参考答案:B 2.某地区有15家生产同种产品的工厂,要研究它们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一个工厂B.每一件产品 C.所有15家工厂D.每个工厂的产品 参考答案:B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B )。 A 、 B 、9 C 、6 D 、10 2.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 C )。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90% —100% —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3.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 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C )。 A. 5 B. 45 C. D. 4.按使用寿命分组的产品损坏率一般表现为( D )分布。 A 、钟型 B 、对称 C 、J 型 D 、U 型 5.某11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斤、102斤、105斤、 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D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甲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则( D )。 A 、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B 、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甲数列离散程度大; 7.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账号的顺序,每50本 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织形式是( C ) A 、类型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机械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8.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B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内均方和除以组间均方 9. 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正,则( A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秋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题

秋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解IT行业从业者收入水平, 某研究机构从全市IT行业从业者随机抽取8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其中44%回答她们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 30%回答她们每月用于娱乐消费在1000元以上。此处800人是( ) A.样本 B. 总体 C. 统计量 D. 变量 2.在频数分布表中, 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 A.频率 B. 累积频数 C. 累积频率 D. 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 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 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 A. 50%的数据 B. 68%的数据 C. 95%的数据 D. 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 7月份利润额( 单位: 万元) 分别为72.0、 63.1、 20.0、 23.0、 54.7、 54.3、 23.9、 25.0、 26.9、 29.0, 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 A. 39.19 B. 28.90 C.19.54 D.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这种方法称为( ) A.点估计 B.区间估计 C.有效估计 D.无偏估计 7.某单位对该厂第一加工车间残品率的估计高达10%, 而该

车间主任认为该比例( π) 偏高。如果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 则假设形式应该为( ) A. H: π≥0.1; 1H: π<0.1 B. H: π≤0.1; 1H: π>0.1 C. H: π=0.1; 1H: π≠0.1 D. H: π>0.1; 1H: π≤0.1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 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 A.-0.9 B.0 C.0.5 D.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 A. 相关系数 B. 离散系数 C. 回归系数 D. 判定系数

keyuan统计学_期末复习重点

●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对象: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及通过数量方面反映的客观现象发展变化规律性。 统计工作:关于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发布、使用全过程的活动总称。 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数据收集,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发布,统计资料的整理,开发与应用。 ●统计分析方法: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通过图表形式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 推断统计: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一定方法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活对端总体的数量特征(部分→总体)。 ●数据类型:⑴定型(品质)数据:分类数据(eg购买商品支付方式,职业)、顺序数据(eg评价教育质量);定量:数值型数据(eg收入,年龄)⑵观测数据(eg电视收视率)、实验数据。都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⑶时间序列数据(又称动态数据,在不同时间或时点收集的数据)(eg就业人数逐年变化情况)、截面数据(又称静态数据,在相同时间下收集的数据,反映不同空间或主体在同一时间下的数量特征)、面板数据(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的综合,有空间时间两个维度,综合反映不同时间空间的数据分布情况)。 ●总体N: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各单位。 样本:总体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样本单位必须取自同一总体。样本个数多少和样本量与抽样方法有关。样本抽取必排除主观因素影响,确保样本客观性代表性。 样本容量n:样本所包含的元素。 总体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总体均值μ总体方差σ方,总体标准差σ总体比例π。参数对应总体。 统计量: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样本均值x拔,样本方差s2样本标准差s样本比例p。统计量对应样本。 变量:说明总体或样本数量特征的属性。分类:⑴分类、顺序、数值型变量⑵连续型、离散型变量。 方便抽样:根据调查方便性,以无目标、随意的方式自行确定调查单位。

2014年秋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题

2014年秋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地区政府想了解全市332.1万户家庭年均收入水平,从中抽取3000户家庭进行调查,以推断所有家庭的年均收入水平。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A.332.1万户家庭B.3000户家庭 C.332.1户家庭的年均收入D.3000户家庭的年均收入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A.频率B.累积频数C.累积频率D.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A.50%的数据B.68%的数据C.95%的数据D.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 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A.39.19B.28.90C.19.54D.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A.点估计B.区间估计C.有效估计D.无偏估计 7.在频数分布表中,比率是指() A.各组频数与上一组频数之比B.各组频数与下一组频数之比 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D.不同小组的频数之比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B.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各总体的方差相等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A.-0.9B.0C.0.5D.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A.相关系数B.离散系数C.回归系数D.判定系数 11.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虚无假设意味着() A.虚无假设是肯定正确的B.虚无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没有证据证明虚无假设是正确的D.没有证据证明虚无假设是错误的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 1)统计的含义: 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但最基本的还是统计工作。没有统计工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生统计科学。 2)统计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工作的规律,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3)统计的特点: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总体: 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总体有三方面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2)总体单位: 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的。 3)标志: 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用数字回答问题)和品质标志(用文字回答问题)。 标志还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所有总体单位共同具有的特征。它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和确定总体范围的标准。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的标志。 4)变量: 可变标志中既有品质标志也有数量标志。可变的数量标志就叫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变量值。 凡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叫离散变量。 凡变量值可作无限分割的变量,叫连续变量。 5)指标与指标体系: 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体系:以共同的研究目的为纽带而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统计指标。 6)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有二:第一,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第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来回答;标志则既有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用数字回答),也有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用文字回答)。 二者联系: 主要表现:许多标志的数值都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得来的。 品质标志虽然本身不具有数值,但有些指标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计算得出。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可随统计研究的目的而易位,故指标和数量标志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换。 第二章: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2、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 1)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 2)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 3)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 3、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1)普查: 普查是指为搜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某地的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2)随机抽样调查: 又叫概率抽样,是指按随机原则(机会均等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借以对端和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方法。它是各种非全面调查方法中最科学的一种方法。(抽样调查即非全面调查。按抽选调查单位方法的不同,它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类。) 3)非随机抽样调查: 是指调查者有意识地或随意而非随机地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的统计方法。 非随机抽样不遵循随机原则,不能事先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一般也不用于推算总体指标。4)定期统计报表: A.是指按国家同一规定的指标体系、表格形式、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定期地自下而上地向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的一中统计调查形式。 它是国家取得经常性的基本统计资料的手段。 它即可用于全面调查,也可用于非全面调查。 B. 按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基本统计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 按报告周期的不同,可分为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按报告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电讯报和表式报。 4、非随机抽样的类型 1)重点抽样: 是指只对总体中为数不多但影响颇大(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重点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适用于分布比较集中的事物。 特点: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几时地掌握总体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2)典型抽样: 是指根据对调查对象的初步了解,有意识地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特点:灵活方便,反应迅速,省时省力,深入具体,可以把数字和情况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