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染料对棉织物低盐染色的工艺探讨

活性染料对棉织物低盐染色的工艺探讨
活性染料对棉织物低盐染色的工艺探讨

活性染料对棉织物低盐染色的工艺探讨

摘要:在传统的染色工艺中,活性染料染棉织物需加入大量的中性盐,以提高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率,然而盐的加入不仅导致水质恶化,破坏生态环境,而且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活性染料的低盐染色研究成为印染生产着重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改变盐用量、染色温度、染色固色时间三方面来分析活性染料对棉织物低盐染色的工艺,从而达到环保低盐染色的目的。

关键词:棉织物活性染料低盐染色固色率

前言

我国纺织行业年耗水量超过100亿吨,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各行业的第六位。其中印染行业又是纺织行业中的排放大户,每天大约有400百万吨的废水排放,政府每年需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污水处理。推动节能减排政策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印染行业的低盐染色、冷轧堆染色及湿短蒸染色等促进了节能减排的实现[1]。

近年来,棉纤维因为绿色环保生态的特性,符合了人们回归自然、追求绿色的心理而迅速发展。活性染料由于色泽鲜艳、湿牢度优异、使用方便、适用性强等优点发展很快,然而传统活性染料染色需加入大量盐,如元明粉和氯化钠。电解质盐的应用,虽然减少了染色本身的污染,但对水源造成污染,使淡水盐化,破坏生态平衡,对水生物和土壤都有很大的伤害,且污水中的可溶性盐的处理也较难[2]。目前,对印染废水中有机化合物的处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对染色过程中大量加入或生成的无机盐还不能通过简单的物理化学及生化方法加以处理[3]。为此,近年来国内外大力研究如何减少盐用量,活性染料低盐染色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开发新型染料、染色设备和应用新的染色助剂外,有必要在染色技术和生产控制方面进行改进。如选择对纤维亲和力高的活性染料,制定合适的低盐染色工艺,降低生产中的盐用量,并提高上染率和固色率,减少环境污染[4]。

本文通过改变活性染料染色温度以及时间进行低盐染色工艺的研究,探讨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为活性染料低盐染色工艺研究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数据。

1 文献综述

1.1活性染料

活性染料是一类在化学结构上带有反应性基团的水溶性染料,该反应性基团通常称为活性基团。在染色过程中,染料结构上的活性基团能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蛋白质纤维及聚酰胺纤维上的氨基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使染料成为纤维大分子上的一部分,故活性染料也称为反应性染料。

活性染料的上染是指活性染料从染液中被吸附到纤维上,并在纤维上均匀扩散的过程。染料吸附到纤维表面后,在纤维内外形成一个浓度差,因而纤维表面的染料可以向纤维内部扩散。染料的扩散是在固态相介质中进行的,比在溶液中扩散更慢,这是决定上染速率快慢的主要阶段。这种扩散直到纤维和溶液间的染料浓度达到平衡,纤维内外染料浓度相等即染透为止。纤维中的染料分子分布在无定形区域,有的呈单分子状态吸附在纤维的分子链上,少量的染料分子也可能成多分子层吸附在纤维分子链上,有的则分布在纤维内孔道的溶液中。活性染料由于相对分子质量一般较小,且水溶性较高,因此具有亲和力低、扩散性高、匀染性好、上染率较低、趋向上染平衡时间短等上染特点[5]。

1.2活性染料的染色

1.2.1活性染料对棉织物的染色原理

棉纤维在世界范围内的纺织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应用在棉纤维染色方面的最重要、最有潜力的染料是活性染料,因为活性染料染棉的颜色鲜艳度和耐湿处理牢度都较好。活性染料的化学结构通式为:W—D—B—Re—X,式中W—水溶性集团,一般为磺酸基,D—染料发色体或母体,B—活性基与染料母体的连接基,Re—活性基团,可与纤维反应形成共价结合,X—离去基。

染料母体是染料的发色体系,决定染料的颜色。染料母体主要是偶氮、蒽醌、酞菁等结构,其中以偶氮类特别是单偶氮类居多。母体染料不仅要求色泽鲜艳,色牢度优良,而且要有较好的扩散性和较低的直接性,使活性染料有良好的匀染、透染性能,未与纤维共价结合的染料也易于洗除。活性染料染色中存在着以下三个平衡过程:

染料的离解平衡如式(1)所示:

纤维素纤维的离解平衡如式(2)(3)所示:

钠离子在纤维表面的吸附平衡如图1所示:

图1. 钠离子在纤维表面的吸附平衡图

活性染料上染时,在染液中电离成染料阴离子及钠离子。纤维素是β-D-葡萄糖剩基通过1,4-甙键连接而成的多糖化合物,纤维素分子能发生电离形成纤维素阴离子Cell-O-。染料阴离子及纤维素阴离子之间存在着库仑斥力,钠正离子与Cell-O-结合,降低了染液中钠离子浓度。纤维表面与染液之间因钠离子浓度差形成能垒,阻碍染料阴离子在纤维界面的吸附,使染色过程难以进行[6]。

随着无机盐的加入,钠正离子浓度增加,染液中染料浓度增加,使钠离子克服由浓度差形成的能垒,而进入到纤维内,从而带入染料分子上染纤维。实际染色中,染料是一边上染一边反应的。由于纤维素和水都可作为亲核试剂与染料发生反应,而染色一般是以水为介质进行的,因此染色时有些染料会与水发生反应形成水解染料失去与纤维反应的能力。

在活性染料染色时,加入中性电解质将显著改变上述三个平衡过程,使平衡反应向着有利于阴离子染料上染纤维的方向移动,并可提高染料的吸附速率、平衡吸附量及纤维上的吸附密度[7]。

pH值对染料与纤维的反应起决定性作用。染色过程中使用的碱剂能够促使纤维素的羟基电离成纤维素阴离子,使染料与纤维能够牢固结合;还能中和活性染料与纤维素反应时生成的H+,促进反应的正向进行。由于碱性太弱,纤维素阴离子的生成量不够,造成染料阴离子缺乏结合对象,因此固色率较低。但如果碱性太强,pH值过高,则染料就会连续阴离子化大量水解,降低反应性;而且,当pH值高到一定程度后,纤维素电离程度增加,纤维素离解的羟基变多,带负

电荷增多,增加纤维与染料阴离子的斥力,另外,纤维素阴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比会减小,这些都会降低固色速率和固色率。因此固色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且固色时的pH值必须适当,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且随着染料种类的不同有一定的变化。

1.2.2活性染料染色现状

我国纺织行业年耗水量超过100亿吨,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各行业的第六位。其中印染行业又是纺织行业中的废水排放大户,每天大约有400万吨的废水排放,政府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污水处理。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推动节能减排政策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印染行业的低盐染色、冷轧堆染色以及湿短蒸染色等促进了节能减排的实现。

活性染料以分子结构简单、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使用方便、成本较低等优点而著称。自1956年合成染料推向市场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活性染料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分散染料的第二大类染料,成为在纤维素纤维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染料。目前世界上纤维素纤维用活性染料的年产量达到25万吨左右,约占世界染料总年产量的20%,另外,活性染料新品种的开发速度在各类染料中名列前茅。

活性染料染色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竭染率和固色率较低,如单活性基的活性染料固色率只有50%~60%,双活性基及多活性基的活性染料固色率有较大提高,最高达90%左右,但实际应用时大部分在80%左右,这是因为活性染料与纤维共价键结合的同时发生水解反应。另外,活性染料中含有的水溶性基团,在水中能电离成染料阴离子,而纤维素纤维在染浴中一般带有负电荷,所以染色过程中染料与纤维之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这将大大影响上染率。为此,染色时需加入大量无机盐(氯化钠或硫酸钠),用来起到抑制棉纤维表面负电荷聚集和促进染料的吸附作用。

随着活性染料染色的发展,所带来的废水排放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活性染料染色废水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活性染料与纤维反应的同时,还能与水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一般不能再与纤维发生反应,从而降低染料的利用率,染色后水洗液中有较多的染料,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另一方面从生态角度来讲,大量无机盐的加入,不能通过简单的物理化学及生化方法加以处理。高含盐量的印染废水排放直接改变了江河湖泊的水质,破坏了水的生态环境,而盐分的高渗透性将导致江湖周围的土质盐碱化,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工业污水处理当中,含盐废水的处理难度要远远高于水解的染料。

在传统的活性染料染棉工艺中,存在染料利用率低,用盐量大,染色废水处

理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为此,近年来国内外大力研究如何减少盐用量,进行低盐甚至无盐染色研究。

1.3活性染料低盐染色的发展状况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涌现了适用于低盐或无盐染色工艺的活性染料。这些染料在结构上都具有高空间位阻效应,可显著改变活性染料活性基的反应活性和染色用盐量等性能。

活性染料由活性基团、亲水基团及染料母体三部分组成。从染料的化学结构看,要实现低盐或无盐染色,应减少活性染料的离子基数目或者增加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的反应性[4]。这就与染料的疏水和亲水基团的结构和比例有关,尤其是与分子中阴离子基(磺酸基)的数目和位置有关,阴离子基愈多,与纤维的电荷斥力就愈大。相反,染料上的疏水基越多,芳环平面排列性越强,染料直接性就越高,盐用量就会越低[8]。近年来已开发直接性高和对盐依存性低的低盐染色用活性染料,这些染料在结构上都具有高空间位阻效应,且大多有较高的直接性,在保证染料溶解性和匀染性的前提下,磺酸基的数目较少,而且很少处于染料分子的中央位置。

活性染料的无盐染色技术涉及到高效、环保的染色助剂的开发及相应无盐染色工艺的研究。开发阳离子化助剂预处理棉纤维,使其阳离子化,负电性的染料和正电性纤维可以以库仑力吸附,也可以以离子键结合,从而克服了棉纤维对活性染料吸附弱的缺点,在无盐条件下,实现活性染料上染,一方面杜绝染色工艺中大量无机盐加入所造成的严重的盐污染,另一方面,又可提高染料利用率,减少染色废水中染料的含量。因此,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开发活性染料的无盐、环保清洁染色助剂及相应染色工艺,是促进纺织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大事。

活性染料染色操作注意事项

活性染料染色操作注意事项 1、为什么化料时要求先用少量冷水调浆,化料温度不能过高? (1)先用少量的冷水调浆目的是使染料容易充分湿透,如果直接把染料倒入水中即染料外层形成胶状,把染料颗粒包起来,使染料颗粒内部难湿透难以化开,所以应先用少量冷水调浆,再用热水来化开。 (2)化料的温度过高,就会引起染料的水解,降低染料固色率。 2、加料时为什么要缓慢均匀? 这主要是防止染料上染太快,如果一次性快速加入染料,便上染速率过快,会使纤维外层深,里面浅容易造成色花或条花。 3、加完染料后为什么要上染一定时间(如:10min)后方开始加盐? 盐是促染剂,当染料上染到达到一定程度时,已经达到饱和难以继续上染加盐是为了打破这种平衡,但加盐促染前还要10—15min左右的时间进行,染料才能充分渗透均匀,否则易引起条花,色花。 4、为什么加盐要分次加? 分次加盐的目的是为了均匀促染,以免促染太快,造成色花。 5、加盐后为什么要进行一定时间(如20分钟)才能固色。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A、是让盐在缸内溶解均匀,充分促染B、是让促染进入上染饱和达到平衡后,再加碱固色以达到最高上染量。 6、加碱为什么成为“固色”? 活性染料加盐只有促染作用,但加碱会激发活性染料的活性,使染料与纤维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化学反应)从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所以称“固色”也由于这一种固色发生化学反应,达到较高的牢度。一旦固色色花印难以均匀。 7、加碱为什么要分次加入? 分次加入的目的是为了使固色均匀,防止色花。 如果一次性加入易造成局部残液过高浓度与纤维反应加快,会容易引起色花。 8、加料时为什么必须先关汽? a.加料前先关汽目的是为了减少条差防止色花。 b.控缸升温时两边温度超过3℃染色有影响,超过5℃出现条花,超过10℃停 机进行维修。 c.有人测试过,拉缸是汽后立转10—15分钟缸内前后左右温度基本均匀,并等于表温,所以加料,不管氯煮时加入H202还是染色时家染料盐、纯碱,都应先关汽才加料。 9、加碱后为什么确保工艺保温时间? 保温时间应从加完碱后,并升温到工艺保温温度时才开始计算保温时间,只有按工艺保温时间剪板,质量才有保证,因为保温时间制定是根据一定用量染料需要多少时间进行反应确定的化验室也是这个时间打样的。 10、几种不按工艺规定剪板造成质量不稳定情况。 u时间未到“对”色剪板。 由于打板问题计料称料问题,布重浴比等问题都会造成色偏差,时间未到已经“对”色这种不正常性情况应报告班长或工艺员,不管怎样,缩短工艺,保温时间,染料反应未充分,颜色上染不变,上不均匀,没有丰满感,牢度也成问题。 u提早剪板,补料不准确。

棉织物活性染料低盐染色工艺设计(2)-2

棉织物活性染料低盐染色工艺设计 姓名:xxx 学号:xxxx 系部:xxxx 班级:xxxx 指导老师:xxx

目录 一、前言 二、棉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机理 三、活性染料的低盐染色的发展状况 四、低盐染色助剂 五、实验材料和仪器 六、染色工艺和处方 七、性能测定方法 八、结论 九、参考文献

一、前言 我国纺织行业年耗水量超过100亿吨,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各行业的第六位。其中印染行业又是纺织行业中的废水排放大户,每天大约有400百万吨的废水排放,政府每年需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污水处理。推动节能减排政策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选择。印染行业的低盐染色促进了节能减排的实现。 随着活性染料染色的发展,所带来的废水排放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活性染料由于色泽鲜艳、湿牢度优异、使用方便、适用性强等优点发展很快,然而传统活性染料染色需加人大量盐,如元明粉和食盐.电解质盐的应用,虽然减少了染料本身的污染,但是高含盐量的印染废水很难降解,破坏生态环境。在传统的活性染料染棉工艺中,存在染料利用率低,用盐量大,染色废水处理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并且会造成水源污染,使淡水盐化,破坏生态平衡,对水生物和土壤都有很大的危害,且污水中的可溶性盐的处理也较难。目前,对印染废水中有机化合物的处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对染色过程中大量加入或生成的无机盐还不能通过简单的物理化学及生化方法加以 处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大力研究如何减少盐用量,进行低盐或无盐染色,并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除了开发新型染料、染色设备和应用新的染色助剂外,有必要在染色技术和生产控制方面进行改进.如选择对纤维亲和力高的活性染料,制定合适的低盐染色工艺,降低生产中的盐用量,并提高上染率和固色率,减少环境污染。

活性染料染色

棉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 姓名:商倪锋学号:08139126 班级:轻化工程081班 同组者:史千千 摘要:本实验采用活性艳蓝K--GR对全棉植物进行染色,染色后对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和吸尽率的测定。 关键词: 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固色率吸尽率 Dyeing of cotton with active dyes Abstracts:in this paper,we use ReactivebrilliantblueK-GR dyeing cotton, after dyeing we use equipment to evaluate the fixation and exhaustion rate. The result show that reactive dyes on cotton fabric has not a higher exhaustion .fixation and low luster . . 前言: 棉织物是目前纺织市场应用最多的纤维之一,染棉织物可以用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进行染色,用直接染料染色后水洗牢度较差,很难达到客户的要求,同时在染色的过程中对染料的浪费也比较严重,吸尽率和固色率都比较低,本实验以活性艳蓝K--GR为染料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同时来测定活性染料的吸尽率和固色率。 一、实验目的 1、行选取染料及设计工艺,掌握活性染料对棉的染色过程,巩固所学的活性染料对棉纤维染色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自己设计工艺处方和工艺条件,并进行染色试验。 2、会活性染料吸尽率和固色率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1、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是一种含有能与纤维起反应形成共价键的活性基团的染料,常见的活性基团有二氯均三嗪型、乙烯砜型和一氯均三嗪型等三种,它们的反应能力各不相同,所以采用的工艺条件也不同,分别采用低温、中温和高温进行染色。 活性染料染色时通过纤维对染料的吸附、染料扩散进入纤维内部达到上染平衡,加入碱后,染料开始与纤维发生反应而固着,并重新达到一个平衡。染后进行皂煮,除去并未与纤维固着的染料或水解染料,提高色泽的鲜艳度。

染色

2.一般在两相(固相-气相,固相-液相,液相-气相,液相-液相)之间的平衡状态,某一温度下,物质在分配时,物质在两个相中浓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描述这个关系的式子被称为等温吸附式,用直角坐标描绘的关系曲线就叫吸附等温线。 阳离子染腈纶的吸附等温线属朗格缪尔Langmuir型。 Langmuir型属于化学吸附,即定位吸附。它的特征是在低浓度区时,纤维上染料浓度增加很快,以后随染液中染料浓度的增加逐渐变慢,最后不在增加,达到吸附饱和值。 阳离子染料对腈纶的染色,主要是染料离子与纤维上酸性基团以离子键作用而上染,此外,同时纤维上的极性基团(如氰基)以及染料分子结构中多种极性取代基等,使染料与纤维间存在着如偶极之间、偶极与诱导偶极间等分子间作用以及染浴中纤维表面负的双电层电位——Zeta电位(-44mV),都使阳离子染料对纤维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从而被吸附上染纤维。 吸附在腈纶表面的阳离子染料,随着染色温度升高,尤其达到或超过纤维玻璃化温度以后,表面吸附的染料很快向纤维内相扩散。即阳离子染料从一个染座上解吸下来,在吸附到另一个染座,并逐渐向纤维内部扩散,在各染座间呈跳跃式的传递,最后主要以离子键在纤维的染座上固着。 3.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有2种模型:孔道扩散模型和自由体积扩散模型 自由体积模型:纤维的自由体积是指其总体积中没有被分子链占据的那部分空间,它以微小的空穴形式散布在纤维中。自由体积扩散模型是指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等合成纤维染色时,染料分子吸附在大分子链上,当温度超过纤维的玻璃化温度之后,大分子的链段发生绕动,原来微小的空穴合并成较大的空穴,染料分子沿着这些不断变化的空穴,逐个跳跃扩散。 孔道扩散模型:溶胀的亲水性纤维里存在着许许多多曲折而互相连通的小孔道,染色时,这些纤维孔道里都充满着水,染料分子或离子会不断发生吸附和解吸,孔道里游离状态的染料和吸附状态的染料呈动态平衡状态。为了使扩散能够进行,孔隙的长轴要大于等于染料分子的长轴。 属于孔道扩散模型 途径: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速率不仅与染料分子结构有关,还和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以及纤维的微结构有关。 1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越大,扩散系数越小,可以减小染料与纤维的作用力,加快扩散速度。 2染料分子芳环共平面性越强,分子越大,吸附的几率也就越高,扩散就越困难,可以减小染料结构,加快扩散速度。 3纤维无定型区含量越大,扩散系数就越大,为此,染色时使纤维充分溶胀可加快染料的扩散。 4粘胶等化学纤维在生产过程中受到的不同程度的拉伸会使纤维的孔道形状、大小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影响染料在纤维上的扩散速率,增加拉伸使纤维的取向度增高、孔道变窄,扩散速率降低,因而,染色中尽量避免拉伸纤维。 5纤维孔道的曲绕度越高,扩散系数就越低,因而,尽量减少纤维孔道的弯曲。 6增加孔道的直径也可以加快扩散 7温度越高,染料在孔道溶液中的扩散越容易,被孔道壁分子链吸附的几率也低,因而,可以增加温度,加快扩散。 4在活性染料上染棉过程中,电解质对固色速率和固色效率有较大的影响。加入元明粉等中性电解质作为促染剂,可以提高染料的吸附速率、平衡吸附量及纤维上的吸附密度。活性染料和纤维素离子都带有负电荷,因而增加盐的浓度,提高溶液的离子强度后会加速他们之间的反应。但是,电解质浓度过高,将增加染料在溶液中发生聚集而生成沉淀的程度,此时,染料的固色速率及固色效率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染色匀染性也很差,对固色反应反而不利。 在酸性染料上染羊毛的过程中,加入元明粉做缓染剂,可以增加匀染。元明粉的匀染作用与染料亲和力的大小及染料的磺酸基的数目有关,对亲和力低和磺酸基数目多的染料匀染作用更大。对

活性染料对棉织物低盐染色的工艺探讨

活性染料对棉织物低盐染色的工艺探讨 摘要:在传统的染色工艺中,活性染料染棉织物需加入大量的中性盐,以提高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率,然而盐的加入不仅导致水质恶化,破坏生态环境,而且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活性染料的低盐染色研究成为印染生产着重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改变盐用量、染色温度、染色固色时间三方面来分析活性染料对棉织物低盐染色的工艺,从而达到环保低盐染色的目的。 关键词:棉织物活性染料低盐染色固色率 前言 我国纺织行业年耗水量超过100亿吨,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各行业的第六位。其中印染行业又是纺织行业中的排放大户,每天大约有400百万吨的废水排放,政府每年需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污水处理。推动节能减排政策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印染行业的低盐染色、冷轧堆染色及湿短蒸染色等促进了节能减排的实现[1]。 近年来,棉纤维因为绿色环保生态的特性,符合了人们回归自然、追求绿色的心理而迅速发展。活性染料由于色泽鲜艳、湿牢度优异、使用方便、适用性强等优点发展很快,然而传统活性染料染色需加入大量盐,如元明粉和氯化钠。电解质盐的应用,虽然减少了染色本身的污染,但对水源造成污染,使淡水盐化,破坏生态平衡,对水生物和土壤都有很大的伤害,且污水中的可溶性盐的处理也较难[2]。目前,对印染废水中有机化合物的处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对染色过程中大量加入或生成的无机盐还不能通过简单的物理化学及生化方法加以处理[3]。为此,近年来国内外大力研究如何减少盐用量,活性染料低盐染色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开发新型染料、染色设备和应用新的染色助剂外,有必要在染色技术和生产控制方面进行改进。如选择对纤维亲和力高的活性染料,制定合适的低盐染色工艺,降低生产中的盐用量,并提高上染率和固色率,减少环境污染[4]。 本文通过改变活性染料染色温度以及时间进行低盐染色工艺的研究,探讨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为活性染料低盐染色工艺研究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数据。

(工艺技术)翠兰活性染料染色工艺

含翠兰活性染料染色工艺的改进 1现状 一直以来在执行含有翠兰活性染料的中深色染色工艺时尽管工艺操作时,如使用螯合分散剂,加盐、加碱多次分步,升温速率极慢等方法非常谨慎,但是色花的几率依然很高。为此要剥色后回染,回水后仍然面临此问题且牢度不好。经过分析认为主要是翠兰染料的分子量非常大导致上色快,但牢度差,洗水不干净。兼于以上缺点,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先加染料,然后分次加芒硝、加碱并延长工艺时间的方法优化工艺。实践证明,不仅色花问题有明显改善,而且牢度得到提高。 2工艺流程 2.1煮漂 由于棉纤维上存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色素、矿物质以及织造过程中沾污的油污等,会直接影响织物的手感、润湿性、颜色鲜艳度、色牢度等,因此染色前必须将这些杂质去除。 工艺处方/(g/L) 双氧水6.0 稳定剂1.0 纯碱3.5 无泡枧油S 0.35 防皱剂CD 2.0 时间/min 60 浴比l:10

40℃时先后加入l稳定剂、2纯碱、3无泡枧油S、4防皱剂CD、5双氧水,升温至90℃ 煮漂处理。 2.2染色 2.2.1工艺处方,(0.w.f%) 活性翠蓝B—BGFN 3.0 活性嫩黄B-4GLN 1.43 活性金黄B-4RFN 0.95 芒硝80 纯碱25 匀染剂RG一133 l一3 分散剂EXL一106 1 浴比l:10 2.2.2原工艺流程 加匀染剂RG—l33(1克/升)、芒硝升温至60℃—加用40'℃清水化好的染料(30min) 一保温40min一加纯碱45min(第一次2%,第二次8%,第三次15%)一保温40min—洗水l5min加冰醋酸(45℃×15min)一热水洗(80℃×15min)一皂洗两遍(9O℃X15min)~热水洗(60℃×15min)一一中和PH 6—7(45℃×15min)一一固色(45℃×15min)一柔软(45℃×15min)一出布。(预留化染料的水)。 2.2.3新工艺流程 加匀染剂RG一133(3克/升)、分散剂EXL一106(1克/升)升温至40℃一加用40℃清水化好的染料(30min)~保温20min—加芒硝2/5×20min一加芒硝3/5×20min一升温至60℃(1.5℃/分)一保温20mnin一加纯碱2%×20min一加纯碱8%×20min 一加纯碱15%×20min一保温40min一一洗水l5min一加冰醋酸(45℃×15min)一热水

纺织面料染色工艺流程

纺织面料染色工艺流程 纺织面料染色工艺流程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2009-10-09 13:19 - 阅读:34 - 评论:0 面料染色工艺流程 一胚布缝边松布翻布 1 缝纫机特征:通过电动机带动缝纫机头,能把布边布头缝合起来。可以缝各种布料。 2 操作:先打开电源开关,把针线跟底线穿好,把布边或布头放到压脚下面、再启动踏脚板。 3 缝边工先检查胚布与流程卡上的数量,胚布是否相符,缝边不能过宽,2公分以内,从布头缝至布尾要平直,齐边。保持布面清洁,按数量分清缸数。 4 对缝纫机要定期保养,如加油,清洁等工作。用完后关掉电源以免烧坏电动机。 5 注意安全、调节机速、小心针头扎手指头。 6 松布,翻布,要检查松布机,翻布筒是否正常,特别要留意勾丝。 二拉缸(绳状缸) 拉缸构造:缸体由不锈缸材料制造,主要配件:电动机,棍筒,加热蒸汽管,加料糟,开关可以正转反转。 特征:能染真丝,棉布,人造丝,锦纶网布等,优点就是产量高,速度快,缺点:不能生产拉架布,高档布料等。 常见故障:会在染色过程中出现打结,绞导布轮。 解决方法:先停机,然后手动开机慢慢倒转。 生产工艺 1 先检查机台是否正常,染缸,用具是否清洁,防止搭色,沾污。

2 胚布进缸要平幅进,用缝纫机接头。 3 染色时水位要放大,浴比1:50左右,低水位不能开机运行,防止拉伤,擦伤。 4 拉缸生产的胚布选择每疋布的长度要基本一致,助剂,染料要加均匀(防止有疋差)。 5 拉缸不能生产高档布料,只能染要求低的产品,目前我们只能用来煮练印花胚布,染印花底色。 三高温缸 构造:由不锈钢材料组合而成,主要配件:主泵马达,导布轮,升降温进放水阀,还有排汽阀,副缸,抽料泵,搅拌机,主机前装有出布机,四管配有先进电脑运行操作。 特征:能染多种面料,既能低温染色又能高温染色,操作简单易懂,成品质量好,机器运行时出现结会自动报警。 常见故障:机器运行时出现布拉不动,掉布,布打结,布绞导布纶,机器运行时突然停电等。解决方法: 1、当布出现拉不动时,操作工应马上考虑到主泵的冲力是不是调的太大或太小,调小冲力不够,调大冲力过猛,会把缸内的布冲乱,在后面的布运行就会把前面的布压住,导至布拉不动,冲力应该调到适当为止。如果布还是拉不动,在高温情况下,应该降温至85度,缸内压力全部排完,才可以开盖,用人手进行操作,操作工在滚筒正转突然停下,连续几次,用手推布正转。或把布打出一点,再开动主泵,水冲力调大,直到布进去为止。 2、掉布:布在缸内自动打结,过不了喷嘴,降温85度,压力排完,用手工把结解开。 3、布绞导布轮:操作工千万不要茫然地乱正反转,要看清楚布是怎样绕在导布轮上,再

(工艺技术)翠兰活性染料染色工艺

含翠兰活性染料染色工艺的改进 1 现状 一直以来在执行含有翠兰活性染料的中深色染色工艺时尽管工艺操作时,如使用螯合分散剂,加盐、加碱多次分步,升温速率极慢等方法非常谨慎,但是色花的几率依然很高。为此要剥色后回染,回水后仍然面临此问题且牢度不好。经过分析认为主要是翠兰染料的分子量非常大导致上色快,但牢度差,洗水不干净。兼于以上缺点,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先加染料,然后分次加芒硝、加碱并延长工艺时间的方法优化工艺。实践证明,不仅色花问题有明显改善,而且牢度得到提高。 2 工艺流程 2 .1 煮漂 由于棉纤维上存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色素、矿物质以及织造过程中沾污的油污等,会直接影响织物的手感、润湿性、颜色鲜艳度、色牢度等,因此染色前必须将这些杂质去除。 工艺处方/(g/L) 双氧水6.0 稳定剂1.0 纯碱3. 无泡枧油0.35 防皱剂CD2.0 时间/min 60 l:10 浴比

40 C时先后加入I稳定剂、2纯碱、3无泡枧油S、4防皱剂CD、5双氧水,升温至90 C 12 3 4 5 的匸SCOT 7QTC WUXlfi * 帕丘和亍枷诚? IB/ 煮漂处理。 2 . 2染色 2 . 2 . 1工艺处方,(0 . w . f%) 活性翠蓝 B —BGFN 3 . 0 活性嫩黄B-4GLN 1 . 43 活性金黄B-4RFN0 . 95 芒硝80 纯碱25 匀染剂RG 一133 l一3 分散剂EXL 一1061 浴比l: 10 2. 2 . 2原工艺流程 加匀染剂RG —133(1克/升)、芒硝升温至60 C—加用40' C清水化好的染料(30min) —保温40min —加纯碱45min(第一次2 %,第二次8 %,第三次15 %) 一保温40min —洗 水I5min 加冰醋酸(45 C X15min) —热水洗(80 C X15min) —皂洗两遍(90 C X15min) ?热水洗(60 C X15min) ——中和PH 6 —7(45 C X15min) ——固色(45 C X15min) —柔软(45 C X15min) —出布。(预留化染料的水)。 2. 2 . 3新工艺流程 加匀染剂RG 一133(3 克/升)、分散剂EXL —106(1 克/升)升温至40 C—加用40 C 清水化好的染料(30min) ?保温20min —加芒硝2/5X 20min —加芒硝3/5X 20min —升温至60 C (1 . 5 C/分)一保温20mnin —加纯碱2 % X20min —加纯碱8 % X20min 一加纯碱15 % X20min —保温40min —一洗水l5min 一加冰醋酸(45 C X15min) —热水

活性染料

关于活性染料的探讨 摘要:活性染料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的重要染料,在各种纤维染色中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主要从活性染料的概念,分类,染色原理以及活性燃料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几个方面来阐述的。 关键词:活性染料、活性基、反应机理、水溶性基团、亲和力、应用前景 正文:从1956年活性染料问世以来,经过50多年来的努力,活性染料已取得巨大进展,商品品种不断推陈出新,染料的各项性能不断改善。随着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活性染料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染料类别之一,在纺织印染所消耗的各类染料中所占比例迅速提高,遍及织织工业中的棉纺、毛纺、丝绸、针织、巾被、制带等各个部门,日益显示其在染料工业和印染工业中的独特地位。特别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活性染料成为各国大公司关注和竞相发展的一类染料。 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类新型的水溶性染料,活性染料分子中含有能与纤维素中的羟基和蛋白质纤维中的氨基发生反应的活性基团,染色时与纤维生成共价键,生成“染色——纤维”化合物。 活性染料分子包括母体及活性基团两个主要部分,活性基团通过某些连接基与燃料母体相联,不同的活性基团通过与纤维中的-OH进行反应,而燃料母体则是燃料的发色部分,所以对活性材料可以根据其母体或活性基团进行分类。 按母体染料一般可分为偶氮型、蒽醌型、酞箐型等。其中偶氮燃

料色谱齐全,品种最多。根据活性基团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均三嗪型和乙烯砜型为主,其中均三嗪型几乎占了燃料的一半左右。 活性染料染色反应类型与反应机理 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的反应分为亲核取代反应和亲核加成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 下面表示纤维素和羊毛的活性染料亲核取代反应以及该类活性染料 的平行水解反应。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的亲核取代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 β2羟乙基砜硫酸酯染料与纤维素的加成反应应通过双键 阶段;β2磺乙基磺酰胺染料通过闭环2再开环加成: Dye—SO2 CH2 CH2 OSO3 Na + NaOH Dye—SO2 CH =CH2 +Na2 SO4 +H2O Dye—SO2 CH = CH2 +Na2 SO4 + Cell - OH Dye—SO2CH2CH2O - Cell Dye—SO2 CH = CH2 +Na2 SO4 +W - NH2orDye—SO2CH2CH2—NH-W 染色过程活性燃料平行发生水解: Dye-SO2CH=CH2 + H2O→Dye-SO2CH2CH2OH

色媒体改性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研究

色媒体改性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研究 刘凯,梁奇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1 前言 (3) 2 理论部分 (3) 3 实验部分 (4) 3.1 实验仪器及药品 (4) 3.2 色媒体改性工艺 (5) 3.3 染色工艺 (5) 3.4 测试指标 (6) 4 结果与讨论 (7) 4.1 色媒体预处理棉织物的目的和效果 (7) 4.2 色媒体预处理工艺的优化 (7) 4.2.1 色媒体用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7) 4.2.2 预处理时间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8) 4.2.3 棉织物浸渍法改性优化工艺条件 (9) 4.3 色媒体改性棉织物染色工艺优化 (10) 4.3.1 染料用量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10) 4.3.2 盐用量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11) 4.4 最佳工艺条件 (12) 4.5 染色性能测试 (13) 5 结论 (14) 6 参考文献 (14)

摘要 用德美化工的阳离子改性助剂色媒体对棉织物进行改性。棉织物用色媒体改性后,采用活性染料在无盐条件下染色的染色方法,分析了色媒体预处理工艺和无盐染色工艺的各个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得出色媒体预处理较佳工艺:色媒体用量10%(owf) ,60℃下处理30 min。较佳染色工艺:染料用4.0%(owf),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30 min。采用上述优化工艺染色的织物与传统染色工艺相比具有失重率小、手感柔软、工艺时间短、生产成本低、对环境的污染小、色牢度高等优点。 关键词:棉织物;色媒体;活性染料;无盐染色 ABSTRACT Using cationic modification of Dymatic chemical agents to modified cotton fabric color media. Modified cotton fabric color media,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alt-free dyeing using reactive dye dyeing method, analyzed the color media pretreatment process and salt-free dyeing process of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dyeing pretreatment and optimize well media better craft: color media dosage is 10% (owf), processing under 60 ℃for 30 min. Better dyeing, dye with 4.0% (owf), dyeing temperature 80 ℃, dyeing time for 30 min. Dyeing fabrics was optimized by using the weightlessness rat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dyeing process of small, soft, short process time, low production cost, little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high color fastness. Key words:c otton fabrics; Color media; Reactive dyes; No salt dyeing

活性染料的发展与应用

活性染料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通过对活性染料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染色过程及固色原理、以及着重对使用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法对棉织品染色与其工艺主要问题如染料的选择、工艺控制、纺织物染色后的性能、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并结合生产。对活性染料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染色活性染料发展应用 前言 活性染料工业化生产始于 1956 年,至今已有半个世纪。它不仅色谱齐全、色泽鲜艳、应用工艺较简单,而且可以和许多纤维形成共价键结合,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另外,随着近年来许多常用染料如直接、还原、酸性和媒染染料等由于存在环境污染和安全等问题,被禁用或限用,活性染料逐渐成为主要的代用染料,发展迅速。它不仅是纤维素纤维染色所用的最重要的一类染料,而且还不断扩大到蛋白质纤维和合成纤维。活性染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染料,是取代禁用染料及其他纤维素纤维用染料的最佳选择之一,因此,活性染料的开发和应用非常重要。 1染色过程及固色机理 活性染料染色包括下列基本过程: 1、吸着(吸色):纤维人染液中吸取染料并向纤维内部扩散。 2、固着(固色):染料与纤维发

生化学反应,生成共价键结合。 3、水洗:未固着的染料从纤维上洗去。染色时,活性染料首先溶解于水,染料和水分子同时进入纤维内部,并被纤维吸着。 2主要染色技术 (1)活性染料低碱性和中性染色; (2)活性染料低盐和无盐染色 (3)活性染料低温和冷轧堆染色; (4)活性染料湿短蒸染色; (5)活性染料小浴比染色; (6)活性染料短流程和一浴法染色; (7)活性染料“一次准”和受控染色; (8)活性染料交联和聚合染色; (9)活性染料非水介质染色; (10)活性染料高效水洗、固色处理和水循环利用染色。 其中最常用的是冷轧堆染色工艺,冷轧堆染色是将织物浸轧染液后在室温下打卷堆放,并不断缓慢转动,使染料均匀染着和固色。主要优点是设备投资少、能源消耗低、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好、生产更为灵活,可以满足目前纺织行业“清洁生产”的要求。目前冷轧堆染色法所耗用的活性染料占世界活性染料总使用量的20%~30%。该工艺在香港和日本已经被大面积采用,尤其在欧洲最为流行。近年国内也在研究和推广使用,它属于染整行业的节能技术,也是今后的发

棉阳离子改性及活性染料无盐染色教材

1绪论 1.1引言 纺织印染行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同时也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印染行业由于加工与生产工艺环节上的落后,逐渐成为重点关注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三高”行业之一。2013年,全国印染行业的总耗水量达到了100亿吨,污水排放则占到了国内工业总排放量的12%。特别是印染废水,其因为有着有机物含量高,色度深,电解质含量高等特点,成为了一种难以清理的工业废水。因此,以新型节能环保的印染工艺取代落后、高污染的旧工艺的行动刻不容缓。 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纺织纤维即是纤维素纤维,其可纺性强,吸湿性好,在穿着时同时又具有较好的舒适性,在生活生产中被广泛应用[1]。近年来由于纤维素纤维的飞速发展,同时像直接染料、还原染料等染料在染色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所以活性染料取而代之成为了纤维素纤维纺织品(特别是棉织物)染色最重要的一类染料。 活性染料的色彩鲜艳、色谱广泛、色牢度好、适用性强,其各类性能较好。然而在染色过程中,棉纤维大分子侧链上的羟基会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使得棉纤维整体呈负电性,染料阴离子会与棉纤维上的轻微负电荷发生排斥,从而导致其对于阴离子染料(如活性染料、直接染料等)的吸附性较弱。 在传统的活性染料棉织物染色工艺中,为了提高活性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率,需要加入大量无机盐,如硫酸钠、食盐等,以削弱染料阴离子与棉纤维上的轻微负电荷之间的排斥力,一般我们将这种过程叫做“促染”。根据染料颜色以及染料结构不同,通常的用盐量范围为30~150g/L。然而由于在染色过程中使用的大量的无机盐无法进行回收和降解处理,染色后排放的带有颜色、同时又有较高含盐量的染色污水常会造成环境问题,如土壤盐碱化,水质改变等。 为了解决以上污水中含盐量过高的问题,近年来对于棉织物无盐染色工艺的需求日益提升。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对纤维素纤维阳离子改性的方法,其特点是

活性染料染色工艺发展

活性染料染色工艺发展 2009-09-07 来源: 印染在线点击次数:5275 关键字:活性染料 近年来,活性染料新型的染色工艺发展迅速,目前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有:活性染料轧染湿 短蒸染色、活性染料浸染短流程、活性染料低温和冷轧堆染色、应用中性固色剂染色、活 性染料低盐和无盐染色、应用“代用盐”活性染料低盐染色、活性染料低碱和中性染色。 1活性染料轧染湿短蒸染色 轧染是活性染料重要的染色方式之一,但织物浸轧染液后,都需要进行中间烘干以利于后 续汽蒸,或焙烘固色时提高加工速度和减少染料水解,获得高的固色率和色牢度。进行中 间烘干会带来许多问题:消耗能源,湿织物烘干时蒸发水分要消耗大量热能;在烘干时染 料容易发生泳移,产生色差和降低色牢度,染色重现性也变差;浸轧染液后进行烘干,不 仅增加一道加工工序,不便管理,而且干织物进行汽蒸时,染料和化学品要重新吸水溶解。干织物吸湿都会放热,产生过热现象,对染料上染和固色均不利。所以,进行湿蒸是人们 长期追求的目标。 染色织物湿蒸难度很大。首先,湿织物直接汽蒸,由于水分吸热蒸发,织物升温速率减慢,延长了汽蒸固色时间;其次,织物上含有大量水分(通常浸轧后的带液率为60%~70%)时,汽蒸升温过程中,织物上的活性染料会发生大量水解,降低固色率和色牢度。织物上 的水分有多种状态,大致可分为纤维吸收水和织物上的自由水两大类。吸收水中的化学结 合水(主要通过氢键结合在纤维分子链上)又称不冻水(其冰点远低于0℃),这部分水含量 不多,与染料的反应概率也较少,因为它不能自由运动,相当大一部分吸收水处在纤维孔 道中,纤维孔道很细,这部分水也不易自由流动,故又称束缚水,它与染料的反应速率也 较低。纤维外的自由水虽然部分处在纤维问毛细管中,由于毛细管效应而不易流动,但大 部分是可以自由流动的。纤维外这两种状态的水都容易和染料反应,是染料发生较高的情 况下,都要求染料不会发生大量水解,在达到足够高温度后才发生快速固色反应。为此, 适合用的碱剂碱性应较弱,或者在织物含水率较高时碱性不能强(包括小苏打或纯碱与一些碱剂的混合碱),如果进行低碱或中性固色效果会更好。研究发现,用中性固色剂固色,在120~130℃或 180℃左右都有很好的效果。 2 活性染料浸染短流程

翠兰活性染料染色工艺

翠兰活性染料染色工艺

含翠兰活性染料染色工艺的改进 1现状 一直以来在执行含有翠兰活性染料的中深色染 色工艺时尽管工艺操作时,如使用螯合分散剂,加盐、加碱多次分步,升温速率极慢等方法非常谨慎,但是色花的几率依然很高。为此要剥色后回染,回水后仍然面临此问题且牢度不好。经过分析认为主要是翠兰染料的分子量非常大导致 上色快,但牢度差,洗水不干净。兼于以上缺点,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先加染料,然后分次加芒硝、加碱并延长工艺时间的方法优化工艺。实践证明,不仅色花问题有明显改善,而且牢度得到提高。 2工艺流程 2.1煮漂 由于棉纤维上存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色素、矿物质以及织造过程中沾污的油污等,会直接影响织物的手感、润湿性、颜色鲜艳度、色牢度等,因此染色前必须将这些杂质去除。

工艺处方/(g/L) 双氧水6.0 稳定剂1.0 纯碱3.5 无泡枧油S 0.35 防皱剂CD 2.0 时间/min 60 浴比l:10 40℃时先后加入l稳定剂、2纯碱、3无泡枧油S、4防皱剂CD、5双氧水,升温至90℃煮漂 处理。 2.2染色 2.2.1工艺处方,(0.w.f%) 活性翠蓝B—BGFN 3.0 活性嫩黄B-4GLN 1.43 活性金黄B-4RFN 0.95

芒硝80 纯碱25 匀染剂RG一133 l一3 分散剂EXL一106 1 浴比l:10 2.2.2原工艺流程 加匀染剂RG—l33(1克/升)、芒硝升温至60℃—加用40'℃清水化好的染料(30min) 一保温40min一加纯碱45min(第一次2%,第二次8%,第三次15%)一保温40min—洗水l5min加冰醋酸(45℃×15min)一热水洗(80℃×15min)一皂洗两遍(9O℃ X15min)~热水洗(60℃×15min)一一中 和PH 6—7(45℃×15min)一一固色(45℃×15min)一柔软(45℃×15min)一出布。(预留化染料的水)。 2.2.3新工艺流程 加匀染剂RG一133(3克/升)、分散剂EXL 一106(1克/升)升温至40℃一加用40℃清水化好的染料(30min)~保温20min—加芒硝2/5×20min一加芒硝3/5×20min一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 §1、染色概述 一、染色的历史 染色是一门古老的工艺,从出土文物看,世界上古老的民族,早在史前就知道用天然染料进行染色。我国是利用天然染料最早的国家之一,据考查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周朝已设有"染官",在我国早期的科学著作《天工开物》中也有相当详细的记载。十九世纪中叶,随着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合成染料相继发明。1956年发明了能与纤维起化学发应的活性染料,至今已成为纤维素纤维最主要的染料。随着高分子合成工业的发展,各种合成纤维相继问世,各种应用于合纤的染料和染色方法应运而生。现在商品染料已达8000多种,各种先进的染色方 法和染色助剂层出不穷,古老的染色业正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二、染色方法 纺织品在染色过程中,一般要求染匀、染透、颜色纯正、符合标准、牢度好。加工对象有梭织物、针织物、散纤维、筒子纱(含经轴纱、绞丝、绞纱)、成衣,根据加工对象的不同,一般染色方法可分为: 1、浸染(竭染、吸尽染色)加工对象浸渍在染浴中,使染料逐步从染液向纤维转移,直至染透。我们目前的生产方法即属浸染。 2、轧染织物经短时间浸轧染浴后,使染液渗透到织物内部,然后经适当处理,如汽蒸或焙烘,使染料进入纤维内部。浸染时,染色物重量和所用染浴重量之比称为浴比,染料浓度一般用染料重量对纤维重量的百分数(owf)来表示。 §2、染色基本理论 染色是指染料舍染液(或介质)向纤维转移,并与纤维发生物理化学或化学的结合,或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使整个纺织品成为有色物体的加工过程。 一、染色的一般过程第一阶段:染液中的染料接近纤维表面,即染液本体中的染料分子向纤维表面扩散。染料随流动的染液一起向纤维表面扩散,当染液流速降低到只有1%时的界面到纤维表面的厚度称为动力边界层。显然,染液循环越剧烈,边界层越薄,对染料的扩散越有利,扩散越均匀,有利于匀染。 第二阶段:染料被纤维表面吸附。 染料分子到达纤维表面后,即被纤维表面吸附,一般此过程不发生化学反应。吸附逆过程称为脱附。两者同时存在,最后达到平衡,上染量不再提高。吸附量的大小,决定色泽的浓淡,吸附速率的快慢,决定染色的均匀性。 第三阶段:扩散 扩散是纤维被染透的过程,实际上是决定染色的时间的过程。染料的扩散在纤维无定型区进行。扩散的动力是浓度差。染色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吸附--扩散的过程,直到染色的平衡。实际生产上,不一定要达到平衡才结束。 第四阶段:染料在纤维中固着 一、染料与纤维有多种结合键的形式。一般,直接、酸性等染料在上染过程中与纤维以氢键、范德华力、离子键等键合;而活性染料,则需要在碱剂作用下,活性基与纤维素上羟基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染色过程才能完成。 二、染色曲线形象地,上染过程可用上染曲线来描述。在恒温条件下,以染浴中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对染色时间所作的曲线,称为上染曲线,它是研究上染过程

活性染料染色方法

活性染料染色方法 活性染料根据其活性基因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1.普通型(或称冷染性)活性染料国产X型活性染料属此类。这类染料的活性基因为含有两个活泼氯原子的三聚氯氰。它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反应能力较强,但染液的稳定性较差,能在低温(20~30℃)下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而染色,同时也只需在低温和较弱碱剂(pH =10.5左右)的条件下完成固色。 2.热固型活性染料国产K型活性染料属此类。它的活性基因也是由三聚氯氰组成,只是活性基团上仅有一个活泼氯原子。它的化学活性较低,反应能力也差,染液相对稳定。因此在与纤维进行反应时要求条件较为剧烈,固色温度要达90℃左右,同时还需较强的碱剂,固色时间也要比X型活性染料长。 属于热固型活性染料的种类较多,它们具有不同的活性基因。由于所含活性基团的反应活性不同,反应条件也各不相同。比如国产KN型活性染料,它的活性基团为β-羟基乙烯砜硫酸酯基,故又称乙烯砜型活性染料,它的反应活性介于X 型与K型活性染料之间,固色温度为60~65℃。除此之外,还有含双活性基团的M型活性染料和含其他活性基团的活性染料。 (一)活性染料染色性能活性染料染色时,能将染料直接染到布上,同时由于它有较好的扩散能力,容易使染料扩散进入纤维内部,但由于此时尚未与纤维起化学反应,很容易用水把大部分染料洗掉,因此必须用碱剂促使染料与纤维产生化学反应,把染料固着在纤维上。前者称为染色,后者称为固色。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的键合反应可用下述通式表示: D-T-X + HO-Cell -→ D-T-0-Cell + X- (1) D-SO 2-CH=CH 2 + HO-Cell-→D-SO 2 -CH 2 -CH 2 -O-Cell (2) (1)式是三聚氯氰型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在碱剂存在下所发生的键合反应。在碱剂作用下,纤维上羟基离解而使纤维素纤维带负电,成为亲核试剂进攻活性基团中带正电的反应活性中心,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使染料和纤维合为一体。 (2)式是乙烯砜型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产生键合反应,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由于不产生原子间的取代,而产生了饱和化合物,故称为加成反应。 活性染料在溶液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与直接染料相似,食盐对它也有促染作用。 (二)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活性染料染色可根据不同的染色要求,分别采用卷染与轧染两种方法。

染色工艺

中国·盛宇集团 湖北省嘉鱼县盛宇染织有限公司 染 色 工 艺 操 作 流 程

二零零九年三月九日 为了适应公司的发展,染色操作工应积极配合技术员的工作,服从领导安排,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按工艺要求操作,抱着对自己对他人,对公司负责的态度,和盛宇公司共同进步。工艺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工艺的严格执行,经公司领导和车间领导研究,特制定以下工艺管理制度: 1.车间领导、染色员工为了公司的发展,都有权利和义务对违反工艺的操作进行指出和纠正,这样,对他人是一种帮助,对自己是一个提高,对公司是一个进步。 2.对于违反工艺的操作,每发现一次,报于车间,扣除操作员工本人工资50元,第二次扣款100元,第三次交由厂部处理。 3.违反工艺,经多次教育仍我行我素的,劝其退岗。 4.因违反工艺操作造成重大质量事故,使公司蒙受巨额经济损失的,操作者本人应按公司的规定进行赔偿。 5.故意违反工艺,对公司抱有对立情绪,一经发现予以清退。破坏生产,给公司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移交司法机关。 6.积极参与工艺管理,提出合理建议,改进工艺,为公司创造效益的员工,公司予以表彰和奖励。

染化料称量室 一、染化料的贮存和保管 1、染化料应按说明书的说明进行贮存和保管,一般应放在通风、阴凉干燥处;应密封保存的,在用完以后一定要密封,以防止染化料的回潮、水解、变质、失效、挥发。 2、在称量用的器具在称量前一定要干净,避免染化料之间的交叉污染。 3、不同的染化料应分类、分批存放,以免混淆错乱。 二、染化料的称量 1、染化料的称量应先用恰当的称量衡器,尽量的减少生产上的误差,如:5公斤以上的染料要在磅称上称量;500克-5公斤之间的染料在托盘上称;500克以下的染料应在天平上称。 2、称料时一定要核对工艺单上的染化料名称和数量,千万不能错称、漏称、误称。 3、称量时一定要准确,在称量器具达到平衡时方可读数。 4、不同的染化料应分开称量,不能累加。

纺织面料染色工艺流程

字体大小:大| 中| 小2009-10-09 13:19 - 阅读:34 - 评论:0 面料染色工艺流程 一胚布缝边松布翻布 1 缝纫机特征:通过电动机带动缝纫机头,能把布边布头缝合起来。可以缝各种布料。 2 操作:先打开电源开关,把针线跟底线穿好,把布边或布头放到压脚下面、再启动踏脚板。 3 缝边工先检查胚布与流程卡上的数量,胚布是否相符,缝边不能过宽,2公分以内,从布头缝至布尾要平直,齐边。保持布面清洁,按数量分清缸数。 4 对缝纫机要定期保养,如加油,清洁等工作。用完后关掉电源以免烧坏电动机。 5 注意安全、调节机速、小心针头扎手指头。 6 松布,翻布,要检查松布机,翻布筒是否正常,特别要留意勾丝。 二拉缸(绳状缸) 拉缸构造:缸体由不锈缸材料制造,主要配件:电动机,棍筒,加热蒸汽管,加料糟,开关可以正转反转。 特征:能染真丝,棉布,人造丝,锦纶网布等,优点就是产量高,速度快,缺点:不能生产拉架布,高档布料等。 常见故障:会在染色过程中出现打结,绞导布轮。

解决方法:先停机,然后手动开机慢慢倒转。 生产工艺 1 先检查机台是否正常,染缸,用具是否清洁,防止搭色,沾污。 2 胚布进缸要平幅进,用缝纫机接头。 3 染色时水位要放大,浴比1:50左右,低水位不能开机运行,防止拉伤,擦伤。 4 拉缸生产的胚布选择每疋布的长度要基本一致,助剂,染料要加均匀(防止有疋差)。 5 拉缸不能生产高档布料,只能染要求低的产品,目前我们只能用来煮练印花胚布,染印花底色。 三高温缸 构造:由不锈钢材料组合而成,主要配件:主泵马达,导布轮,升降温进放水阀,还有排汽阀,副缸,抽料泵,搅拌机,主机前装有出布机,四管配有先进电脑运行操作。 特征:能染多种面料,既能低温染色又能高温染色,操作简单易懂,成品质量好,机器运行时出现结会自动报警。 常见故障:机器运行时出现布拉不动,掉布,布打结,布绞导布纶,机器运行时突然停电等。 解决方法: 1、当布出现拉不动时,操作工应马上考虑到主泵的冲力是不是调的太大或太小,调小冲力不够,调大冲力过猛,会把缸内的布冲乱,在后面的布运行就会把前面的布压住,导至布拉不动,冲力应该调到适当为止。如果布还是拉不动,在高温情况下,应该降温至85度,缸内压力全部排完,才可以开盖,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