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模型

地质构造模型
地质构造模型

实习七地质构造模型

目的:初步建立各种产状的岩层、褶皱、断层和角度不整合的立体概念。

要求:

在教师带领下,观察下列各种模型,并将观察结果填入实习报告。

1.三种基本产状的岩层在平面、剖面上的特点。

2.熟悉褶皱要素及背斜和向斜在平面及剖面上的表现。

3.熟悉断层要素及各种断层在平面、剖面上的表现。

4.观察角度不整合在平面、剖面上的表现。

注意事项:对地质构造,常需从平面和剖面上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其形态特征。剖面按方向与地质构造的走向是垂直还是平行,分为横剖面和纵剖面。

在平面及剖面上观察地质构造特征的主要内容有:

1.地层层面界线的形状是直线还是曲线,界线是否连续。

2.不同时代的层面界线是平行还是相交,它们的倾角大小有无变化。

3.新老岩层出现的顺序和分布,有无缺失或重复,是对称重复出现还是不对称重复出现。

从平面上观察大体能反映地质构造的地表特征,如果知道各岩层的产状要素,一般就可推测剖面上的情况。如果在平面上看到不同时代的岩层有规律的对称生复出现时,则大多数情况下的褶皱;不对称重复或有缺失则说明有可能有断层存在。由于实习所用木块模型缺乏地形,因而不能反映地形对地质界线的影响。与地质图上的表现有一定差异。例如,水平岩层在地形起伏时可出现不同时代地层;倾斜岩的地质界线在地质图上往往是曲线等。

横剖面的方向与地质构造走向相垂直,因而能正确地、较全面地反映地质构造的主要

形态特征。在角地质构造所属的类型。

纵剖面的方向与地质构造走向相平行,因而一般不能反映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岩层界线往往是水平的。只有当构造沿走向有变化时(如褶皱枢纽有起伏时),纵剖面上才有反映。

实习时,要分类观察地质构造模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并填写实习报告。

实习用模型图示如下:

城市三维模型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朱彦鋆

城市三维模型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朱彦鋆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城市的规模也在不 断扩展,所以其规划工作就需要一个科学的统筹,一个合理的规划,考虑诸多因素,并能够展望未来,本文将阐述城市三维模型在城市规划的作用,并提出相关 建议。 关键词:城市三维模型;城市规划;应用 一、前言 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我国各个行业开始新的发展,城市规划工作 当中三维模型的利用就是一个标志,相关技术人员通过模型的观察,能够直观的 对整个城市进行规划和修改,提升工作水平,为后期建设设立参照,改变了以往 传统城市规划的盲目性,能够进行合理有效的城市规划把控。 二、三维城市规划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三维模型的利用对于城市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其范 围广,效果好,对不同地段能够进行不同的规划,进行区域化展示,直观便捷, 易于理解,同时能够灵活修改规划当中存在的问题。 三维模型也就是运用三维空间的分析方法进行模型的建造,在模型建造方面, 虚拟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相辅相成,对城市规划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三维模型 的建造是基于真实的数据,其建模成果可以真实模拟实际情况,便于直观展示, 可为审批及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指导。 对于城市管理三维模型,更能模拟城市实际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相关情况, 及时的做出解决方案,对于突发情况能够及时设想,并尽早提出处理方案。 三、城市三维模型构建 3.1前期数据准备处理 三维模型的建立是基于相应的科学数据,数据的准确性对模型建立的效果会产 生直接影响。因此,建模前的数据准备和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遥感数据 在实际运用前,就需经过校正、剪裁拼贴等预处理步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另外,在模型构建时,要注意提取属性数据,如从街景地图,遥感数据,大数据中 提取建筑物的楼层、面积等属性数据。 3.2数据处理环节 城市的空间构建是数据处理重要的一步,然后才能通过技术人员建立模型来模 拟城市的空间结构。数据处理应将CAD数据以及其他数据结合统一处理从而获得 整个城市景观的细节特征。对于城市中一些小的部件的特征,可以通过网络获取 街景照片进行采集,从相关模型处理数据当中获取位置。因为数据的处理会因流 程而存在差异,故在城市三维模型的处理过程中通常选用较大的比例尺,但在实 际工作当中可以根据情况来做出不同的选择。 3.3构建模型 因为各个城市地理位置等因素的不同,对城市三维模型也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在构建模型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出入。构建模型大概可以分为地形模型构建、地面 模型构建等等,地形模型构建主要依靠工作人员测量的数据或依靠相关资料库中 的数据资料制作而成,主要表达施工地理位置以及其空间位置,地面模型建立的 从相关图纸中提取数据,利用等高线等数据生成相应地形,结合云数据的处理和 分析,从而建立地面模型。无论是哪种模型方式的构建,其依据的主要数据均为 测量数据以及设计资料,但对于建筑物的相关尺寸,还需要测量它的实际尺寸,

【CN209928781U】可控制断层角度的正反转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装置【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417011.8 (22)申请日 2019.03.29 (73)专利权人 沃肯仕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地址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牡丹园北里甲2 号楼3层304 (72)发明人 谢寅符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127 代理人 王春光 (51)Int.Cl. G09B 23/4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可控制断层角度的正反转构造物理模拟实 验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控制断层角度的 正反转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包括透明的砂 箱和角度调节机构,其中:砂箱呈顶部和一侧敞 开的中空矩形结构,砂箱的敞开侧设有能在砂箱 内往复移动的活动板,活动板与砂箱的内壁面滑 动密封配合;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砂箱内的 调节装置以及调节板,调节板与活动板相对设 置,调节板与砂箱的内壁面滑动密封配合,且调 节板与砂箱的底面之间形成有夹角,调节板的上 端能转动的与调节装置相接,调节装置能驱动调 节板移动,调节板的移动能调整夹角的角度。本 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控制断层角度的正反转构造 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结构简单,能够研究断层在 不同角度情况下地层发生正反转构造变形的过 程, 且操作安全。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CN 209928781 U 2020.01.10 C N 209928781 U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209928781 U 1.一种可控制断层角度的正反转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制断层角度的正反转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包括: 透明的砂箱,其呈顶部和一侧敞开的中空矩形结构,所述砂箱的敞开侧设有能在所述砂箱内往复移动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所述砂箱的内壁面滑动密封配合; 角度调节机构,其包括设置于所述砂箱内的调节装置以及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所述活动板相对设置,所述调节板与所述砂箱的内壁面滑动密封配合,且所述调节板与所述砂箱的底面之间形成有夹角,所述调节板的上端能转动的与所述调节装置相接,所述调节装置能驱动所述调节板移动,所述调节板的移动能调整所述夹角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断层角度的正反转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 调节架,其包括相铰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 固定底板,其固定连接于所述砂箱的底面,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能朝向或者背向所述调节板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部能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固定底板的背向所述调节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能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上; 升降顶板,其位于所述固定底板的上方,所述调节板的上端能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升降顶板上,所述升降顶板上设有能朝向或者背向所述调节板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能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能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升降顶板的背向所述调节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制断层角度的正反转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砂箱外部的驱动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伸出所述砂箱与所述驱动控制装置相接,所述驱动控制装置能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所述固定底板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制断层角度的正反转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装置至少包括相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从动齿轮相接,所述主动齿轮能驱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所述从动齿轮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所述固定底板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控制断层角度的正反转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装置还包括辅助支杆,所述辅助支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从动齿轮相接,所述辅助支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控制断层角度的正反转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主动齿轮相接并能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的手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断层角度的正反转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控制断层角度的正反转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还包括推杆机构,所述推杆机构 2

复杂地质构造的拓扑构建方法研究

复杂地质构造的拓扑构建方法研究 三维地质构造模型是认识地下地层结构并开展地下油气资源勘 探的重要手段。构造建模包括三个要素:几何要素、拓扑要素和属性 要素。其中地质构造模型的拓扑反映了地质曲面之间的空间关系,对 构造模型的表达和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复杂地质构造建 模向智能建模的方向发展,一个基础的科学问题是构造模型的计算机 认知问题。其中,构造模型的拓扑认知是模型认知的关键。现有对地 质构造模型拓扑的研究是将拓扑作为模型的基本属性从模型的合理 性和不确定性两个方面开展研究。本文从构造模型拓扑的语义描述出发,建立构造拓扑认知的语义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复杂地质构造 的拓扑提取方法研究。研究工作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的应用价值。针对复杂地质构造模型拓扑的计算机认知问题,本文从构造拓扑 的语义描述和构造拓扑的提取方法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提出了地质构造模型的语义描述和计算机表征方法。从地质对象和地质对象之间的关系(构造拓扑)出发,建立构造模型计算机认知的语义 描述体系。随后本文定义了一个多层次复杂异质语义网络作为地质语义描述的载体,其中节点是实体的抽象,弧是拓扑关系的抽象,其中同 一层的实体间用邻接关系连接,不同层的实体间用关联关系连接。2、提出了构造模型语义网络的提取方法。在构造模型语义描述的基础上,针对复杂地质构造拓扑网络的构建和提取问题,提出了构造模型的语 义网络提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从构造模型认知的过程出发,从宏观 的地质块到微观的特征点,自顶向下地建立构造模型的拓扑网络。通

过采用实际工区的构造模型数据进行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3、实现了构造模型语义网络的可视化。拓扑的表征模型实现了构造模型的逻辑描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拓扑网络的可视化研究。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可视化提高复杂地质构造模型的交互分析能力。其关键问题是拓扑网络的布局问题,本文采用基于力引导算法的拓扑网络混合布局算法,充分展示了拓扑网络的层次和每个层次内各个实体节点的逻辑关系,取得了较好的可视化效果。本文利用实际工区的地质数据,从构造拓扑的语义描述系统设计、构造模型语义网络的建立及语义网络的可视化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基于VrMap与Sketchup的城市三维模型构建

第37卷第3期2009年6月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 on) Vol.37No.3 Jun.2009 文章编号:1000-2243(2009)03-0353-04基于VrMap与Sketch up的城市三维模型构建 罗敏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摘要:以厦门市城市三维建模为例,介绍了基于V r M ap与Sketch up的三维建模技术路线,同时就三维符号库 的建立,数字地面模型制作,三维建筑建模、优化、纹理映射、以及属性添加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和阐述. 关键词:三维建模;城市;地理信息系统;Sketch up;V r M ap;纹理映射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The con structi on of urban3D m odel ba sed on VrM ap and Sketch up LUO M in (College of Envir on ment and Res ources,Fuzhou 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10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 r oposes a ne w app r oach f or urban3D modeling based on V r M ap and Sketch up,and p resents s ome exa mp les of3D modeling in Xia men,China.A t the mean ti m e,this paper als o discusses s ome key points in detail,such as the constructing of3D sy mbol-bank,the digital gr ound model,3D architecture model,model op ti m izati on,texture mapp ing and attributi on appending. Keywords:3D modeling;urban;GI S;Sketch up;V r M ap;texture mapp ing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各部门对三维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传统的二维地理信息系统在解决一些涉及三维信息问题时存在诸多局限,研究与开发服务于城市各应用领域的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1].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UGI S)是指能对城市区域内空间对象进行真三维描述和分析的信息载体[2],它克服了传统的二维信息系统除平面之外的第三维信息(Z轴)难以表达的局限性,从而实现了城市信息全方位地查询、统计与分析,更好地为城市管理和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1 Sketch up软件优势分析与三维建模技术路线 城市三维模型的构建是一项工程浩大的项目,虽然在制作工艺上尽量要突出三维实体的细节特征,体现三维模型的立体感与美观性,但是由于经济、技术、时间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简易、高效、数据量小往往才是建模方法是否实用的判断标准[3].传统的三维建模制作方法有很多,但是不少方法在实现起来耗时耗力,产生的庞大数据量会给系统后期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带来很多难题.Sketch up虽然在处理结构复杂的建筑单体中并无优势,但对于大场景地理环境的生成,其优越性却是其他软件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数字城市”等大型项目中,Sketch up是海量三维实体建模的首选.同时,Sketch up兼具良好的纹理映射、光照、实时漫游等功能,其严格的层次结构,能够有效地管理图形数据,减少出错的可能性.Sketch up生成的三维模型文件非常之小,一般建筑物如居民楼,大小只有50k左右,而复杂的大型建筑物和广场也只有600k左右,相对于其他建模软件如3DS MAX与CAD来说,数据大小只有它们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收稿日期:2008-09-01 作者简介:罗敏(1982-),女,硕士,助教. 基金项目:福州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08-XY-20)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模板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自然界的各种地质构造均是地壳岩石受力作用的结果。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因与地表具备相似的流变学特征,因而长期以来被国内外众多地质学者采用。自1815年霍尔在他的实验室用叠层厚布再现褶皱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来,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已经经历了巨大的改变与创新[1-3]。无论是从实验装置、实验材料、变形记录抑或是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都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再现地质变形过程与演化。同时,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理论性研究也逐渐的系统和完善,诸如机制模拟模型和比例模拟模型的分类、变形几何学和解析方程的引用等。该文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长期以来从事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简要阐述构造物理模拟实验中的几个关键因素以及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研究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1 实验条件的确定 边界几何条件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可以分为比例模拟模型和机制模拟模型两大类[4-5]。所谓比例模拟模型,是指针对实际地质体的实验模拟,即采用反演的方式,通过研究某一区域的地质背景,并结合概念模型实验的结果,提出一个或多个地质模型,反复实验直到与目标地质体相似,以确定其成因机制和边界条件。而机制模拟模型并不针对具体某一区域,而是对抽象地质模型的实验模拟,即采用正演的方式,研究分析构造变形要素(构造作用方式、边界几何条件、应变速率、内部结构和材料性质等)对变形机制的控制和影响。因此,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前期准备中,首选要根据研究对象确定模型类型。在比例模拟模型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区域/局部构造特征,即根据区域/局部构造野外的表现形式与其形变场的关系,深入分析褶皱类型、构造格架、受力方式。例如在分析褶皱构造时,应确定褶皱的空间类型与次序关系、动力源与主应力方向等,在分析构造格架时,应确定断裂的活动方式、伴生构造、组合与相互结构关系等。而在机针对抽象构造样式的机制模拟模型实验,其边界条件的确定则相对容易,只需对构造作用方式和内部结构等要素作定性的确定即可。 实验材料 岩石类型可分为脆性、脆-塑性和塑性,在地质体中,脆性岩石较为常见。目前构造物理模拟实验中使用最广泛的脆性材料为干燥石英砂,其粒径为~

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模型探讨_曹代勇

地质与勘探第37卷第4期Vol.37 No.4 GEOLOGYANDPROSPECTING2001年7月July,2001 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模型探讨 曹代勇1,李青元2,朱小弟1,周云霞1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2.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9) [摘要]地质构造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包括数学建模和可视化显示两方面。建立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典型方法包括三维规则网格法、TIN表面法、四面体法以及综合法。针对地质构造模型中断层处理的特殊性,提出了基于TIN表面法的局部法和整体法两种处理技术。将地质构造三维模型的可视性归纳为5种方式。 [关键词]地质构造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P5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5-5331(2001)04-0060-03 1 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与三维可视化

地质构造的形态学具有“数”(产状、规模等构造要素)和“形”(空间形态)等两种基本表达形式,任何复杂的地质构造总是可以抽象为点、线、面等几何元素的集合[1,2],从而使我们可以在空间坐标系中对其进行三维形态描述和数学分析[3]。科学可视化(VisualizationinScientificComputering)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图形学应用的拓广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分支,受其推动,地质信息的可视化成为90年代地学领域的研究前缘[2,4]。地质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是指以适当的数据结构建立地质特征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将数学描述以3D真实感图像的形式予以表现。三维可视化技术对于地质构造研究十分重要。三维可视化模型能够形象地表达地质构造的“真实”形态特征以及构造要素的空间关系,结合三维GIS的信息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可以使地质构造分析更为直观、准确,为地质构造研究定量化开拓了一条现实的途径。 地质构造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包括数学建模和可视化显示两方面。构建三维模型的方法可分为表面建模法和实体建模法两大类,其核心是数据结构。目前三维地质体建模较典型的数据结构有规则网格法、TIN表面法、四面体法等;此外,李青元等(1996,1999)讨论了单一体划分下的三维矢量结构GIS概念模型和拓扑关系[1],夏炎(1997)提出三维空间数据结构-多面体编码方案[2]。在三维地质信息可视化显示方面,除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图形显示系统分析设计外,还可直接使用商品化高品质的3D 图形API予以实现。上述进展为建立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模型奠定了基础。 2 建立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典型方法 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模型具有三维地质体数学建模的共性。有多种方法可以建立三维地质构造模型的数学模型,常用三维规则网格法、TIN表面法、四面体法、以及综合法。 2.1 三维规则网格法 三维规则网格法是将研究空间剖分为多个规则的网格,然后用相应的网格描述地质体。该方法是二维规则网格法在三维空间中的延伸,针对被规则剖分的空间,可以建立简单的数据结构和运用简单的算法。三维规则网格法的特点是简单,不足之处是巨大的数据集和计算工作量。2.2 TIN表面法

“数字城市”中三维模型数据的建设与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b3489264.html, “数字城市”中三维模型数据的建设与应用 作者:李利民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2016年第07期 【摘要】信息化时代在不断发展,群众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目前在追求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活,“数字城市”是构建数字地球的其中一部分。三维数据形式可以构造一个真实城市场景直观的给群众带去信息。三维数据是构建“数字城市”的基本信息,城市在朝“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信息时代推动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创新的生活环境,让群众的生活丰富多彩。 【关键词】三维模型;数据;建设与应用 0引言 三维数据模型可以清晰的了解到楼房,河流等地球上各种地理环境。在传统的地理地图上加上信息化的技术,将平面化的事物变得立体,从而使得“数字城市”的三维化模型就此呈现。全新的地图模型可以真实的体验到身处实地的感觉。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三维地理数据得到建设人员的喜爱,可以全面得到数据的信息,推动建设发展的稳定。一直以来在城市建设中三维技术占有很重要的作用,虚拟且真实的地理信息可以提供直观科学的依据,让城市规划更有目标性。这些是传统的地理技术所不能做到的。 1.构成“数字城市”的数据 基础和地理模型数据构成了“数字城市”三维模型。其中里面包含了对象属性、影像与纹理与数字划线等数据。地理模型中包含了地形建模和其他比较有规则的建模。其构建“数字城市”传统的地理模型不能充分满足数据需求,三维信息数据为信息化社会推动城市建设提供基本的作用,三维城市模型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1]。 2.关于制作数字城市三维模型数据的处理与标准二维矢量图形处理与三维模型制作构成图形数据处理,栅格处理又由影像处理和相片纠正组成。且三维模型数据中包含图形数据处理与影像处理。 2.1制作模型的坐标系 某市在制作三维数字地图时将国家1 : 2000和1 : 500地形图作为基本数据,与其他系统相融合。三维地理坐标在构建三维场景和应用系统上起到最基础的作用。统一的坐标系可以帮助构建三维模型坐标数据的准确提供参考。 2.2模型的基本单位

构造地质成因模型遥感图像

构造地质成因模型与遥感图像 摘要:模型研究方法是研究具有复杂因素很难直接观察到过程 的有效方法。通过在原型基础上建立起的模型去研究更多相类似的原型,使复杂的问题变得容易研究。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遥感图像是地壳表层的图像模型,是建立地质成因模型的理想原型。 关键词:构造;成因模型;遥感图像 中图分类号:p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model research methods is complicated factors, which difficult to directly observed the process method. through prototype in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l to study more similar prototypes, make the complex problems become easy to study. model method is a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presents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s crust like image model, is to establish the model of geological causes ideal prototype. keywords: structure; cause models; remote sensing image 模型与模型研究方法是研究具有复杂因素很难直接观察到过程的有效方法。通过在原型基础上建立起的模型去研究更多相类似的原型,使复杂的问题变得容易研究,揭示出原型的本质,并且在实践中经过不断修正和补充。

地质构造带答案

地质构造练习(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面关于上图中各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与实际相符的是 2.下面关于该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海水最深 B.乙处岩石形成年代最晚 C.丙处岩石圈厚度为全球最大 D.丁处地震多,火山活动少 下图中甲图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图为甲图中R河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示意图(R河河谷的形成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读图完成小题。

3.R河流的流向 大体上为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4.河谷处的地质 构造为 A.向斜B.背斜 C.谷地D.山岭 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据此完成小题。 5.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甲—丁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A.甲B.乙C.丙D.丁 6.在图中甲—丁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A.甲B.乙C.丙D.丁 “飞来峰”为地质术语,意即外来岩块,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通常是老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原地岩块之上,当老岩层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的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如下图所示)。回答下题。

7.下列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A .④③②① B .⑤⑥③⑦ C .⑥②⑦① D .⑦⑥③① 8.下列关于飞来峰形成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 A .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B .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C .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D .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9.读地貌及地质剖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是褶皱,开挖隧道可选择向上弯曲的部位 B .②处是断层,是大型水库建设的最理想选择地址 C .③④处都是冲积平原,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D .植被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题。 ① ⑦ ③ ② ⑤ ⑥

排列组合21种模型

排列组合21种模型 1.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1.,,,,A B C D E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 必须相邻且B 在A 的右边,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有 A 、60种 B 、48种 C 、36种 D 、24种 解析:把,A B 视为一人,且B 固定在A 的右边,则本题相当于4人的全排列,4424A =种,答案:D . 2.相离问题插空排: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的相离的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的空位和两端. 例2.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A 、1440种 B 、3600种 C 、4820种 D 、4800种 解析:除甲乙外,其余5个排列数为55A 种,再用甲乙去插6个空位有26A 种,不 同的排法种数是52563600A A =种,选B . 3.定序问题缩倍法:在排列问题中限制某几个元素必须保持一定的顺序,可用缩小倍数的方法. 例3.,,,,A B C D E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B 必须站在A 的右边(,A B 可以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A 、24种 B 、60种 C 、90种 D 、120种 解析:B 在A 的右边与B 在A 的左边排法数相同,所以题设的排法只是5个元素全排列数的一半,即551602 A =种,选 B . 4.标号排位问题分步法:把元素排到指定位置上,可先把某个元素按规定排入,

第二步再排另一个元素,如此继续下去,依次即可完成. 例4.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则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 A 、6种 B 、9种 C 、11种 D 、23种 解析:先把1填入方格中,符合条件的有3种方法,第二步把被填入方格的对应数字填入其它三个方格,又有三种方法;第三步填余下的两个数字,只有一种填法,共有3×3×1=9种填法,选B . 5.有序分配问题逐分法:有序分配问题指把元素分成若干组,可用逐步下量分组法. 例5.(1)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2人承担,乙丙各需一人承担,从10人中选出4人承担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种数是 A 、1260种 B 、2025种 C 、2520种 D 、5040种 解析:先从10人中选出2人承担甲项任务,再从剩下的8人中选1人承担乙项任务,第三步从另外的7人中选1人承担丙项任务,不同的选法共有21110872520C C C 种,选C . (2)12名同学分别到三个不同的路口进行流量的调查,若每个路口4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 A 、4441284C C C 种 B 、44412843 C C C 种 C 、4431283 C C A 种 D 、444128433C C C A 种 答案:A . 6.全员分配问题分组法: 例6.(1)4名优秀学生全部保送到3所学校去,每所学校至少去一名,则不同的保送方案有多少种?

地质构造模型

实习七地质构造模型 目的:初步建立各种产状的岩层、褶皱、断层和角度不整合的立体概念。 要求: 在教师带领下,观察下列各种模型,并将观察结果填入实习报告。 1.三种基本产状的岩层在平面、剖面上的特点。 2.熟悉褶皱要素及背斜和向斜在平面及剖面上的表现。 3.熟悉断层要素及各种断层在平面、剖面上的表现。 4.观察角度不整合在平面、剖面上的表现。 注意事项:对地质构造,常需从平面和剖面上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其形态特征。剖面按方向与地质构造的走向是垂直还是平行,分为横剖面和纵剖面。 在平面及剖面上观察地质构造特征的主要内容有: 1.地层层面界线的形状是直线还是曲线,界线是否连续。 2.不同时代的层面界线是平行还是相交,它们的倾角大小有无变化。 3.新老岩层出现的顺序和分布,有无缺失或重复,是对称重复出现还是不对称重复出现。 从平面上观察大体能反映地质构造的地表特征,如果知道各岩层的产状要素,一般就可推测剖面上的情况。如果在平面上看到不同时代的岩层有规律的对称生复出现时,则大多数情况下的褶皱;不对称重复或有缺失则说明有可能有断层存在。由于实习所用木块模型缺乏地形,因而不能反映地形对地质界线的影响。与地质图上的表现有一定差异。例如,水平岩层在地形起伏时可出现不同时代地层;倾斜岩的地质界线在地质图上往往是曲线等。 横剖面的方向与地质构造走向相垂直,因而能正确地、较全面地反映地质构造的主要

形态特征。在角地质构造所属的类型。 纵剖面的方向与地质构造走向相平行,因而一般不能反映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岩层界线往往是水平的。只有当构造沿走向有变化时(如褶皱枢纽有起伏时),纵剖面上才有反映。 实习时,要分类观察地质构造模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并填写实习报告。 实习用模型图示如下:

教案-简易物体结构模型(慧鱼创意组合模型)

教案-简易物体结构模型(慧鱼创意组合模型) 实训目标: 1.了解慧鱼结构包的诞生及意义、价值。 2.了解并掌握慧鱼结构包各构件名称、用法及如何组装。 3.掌握组装简易物体结构的方法与技能,探索不同结构形状的牢固程度。 4.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意识。 实训材料:慧鱼结构包,部分模型(如图) 实训过程: 1.介绍慧鱼结构包的来历及意义、价值。 2.识别零件:介绍构件名称及用法,教给简单的拼装方法。 3.教师示范制作一物体模型:房子。 结构是一种能承受负载的东西,它必须能承担起自身的重量和足够的负载。观察下列图示,思考各种形状所能承受的压力大小,认识到三角形是一种天然稳定结构,房子、桥梁都会用到这种结构。

桥梁桌子房子 仔细观察下图,这是个四边形,本可以自由转换成平行四边形。想一想,装上中间的斜杠后,还能自由变换成其他图形吗? 4.学生独立拼装房子模型。展示自己的房子模型,比一比,谁的房子结构更牢固、更完美、更有创新意识。 秀一秀,说一说: 你还会拼装更复杂点的其他结构模型吗?试一试,2人为一组,合作拼装一座桥梁,做

一回桥梁设计师,当一次能工巧匠。拼装完工后相互点评,哪一组拼装的桥梁模型更牢固,更能赢得大家的喝彩。 课外拓展: 探索纸结构的承重 1.用相同的卡纸(或一种较厚的纸片),做成不同形状的桥(如图所示),试一试,哪种形状的桥最牢?为什么? 2.比一比,哪种纸结构能承受的重量最大? 用一张10×25cm的厚纸和一条2×30cm的胶纸制作各种纸结构(可采用图中形状,也可自由创作)。在纸结构上面放一10×10cm轻质塑料板,再在板上不断加重,直至结构变形为止。从中可以比较出哪种结构最能承重,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之地质构造模型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之地质构造模型 目的:初步建立各种产状的岩层、褶皱、断层和角度不整合的立体概念。 要求: 在教师带领下,观察下列各种模型,并将观察结果填入实习报告。 1.三种基本产状的岩层在平面、剖面上的特点。 2.熟悉褶皱要素及背斜和向斜在平面及剖面上的表现。 3.熟悉断层要素及各种断层在平面、剖面上的表现。 4.观察角度不整合在平面、剖面上的表现。 注意事项:对地质构造,常需从平面和剖面上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其形态特征。剖面按方向与地质构造的走向是垂直还是平行,分为横剖面和纵剖面。 在平面及剖面上观察地质构造特征的主要内容有: 1.地层层面界线的形状是直线还是曲线,界线是否连续。 2.不同时代的层面界线是平行还是相交,它们的倾角大小有无变化。 3.新老岩层出现的顺序和分布,有无缺失或重复,是对称重复出现还是不对称重复出现。 从平面上观察大体能反映地质构造的地表特征,如果知道各岩层的产状要素,一般就可推测剖面上的情况。如果在平面上看到不同时代的岩层有规律的对称生复出现时,则大多数情况下的褶皱;不对称重复或有缺失则说明有可能有断层存在。由于实习所用木块模型缺乏地形,因而不能反映地形对地质界线的影响。与地质图上的表现有一定差异。例如,水平岩层在地形起伏时可出现不同时代地层;倾斜岩的地质界线在地质图上往往是曲线等。 横剖面的方向与地质构造走向相垂直,因而能正确地、较全面地反映地质构造的主要

形态特征。在角地质构造所属的类型。 纵剖面的方向与地质构造走向相平行,因而一般不能反映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岩层界线往往是水平的。只有当构造沿走向有变化时(如褶皱枢纽有起伏时),纵剖面上才有反映。 实习时,要分类观察地质构造模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并填写实习报告。 实习用模型图示如下:

构造组合模型巧证组合恒等式 论文

构造组合模型巧证组合恒等式论文 证明组合恒等式,一般是利用组合数的性质、数学归纳法、二项式定理等,通过一些适当的计算或化简来完成.但是,很多组合恒等式,也可直接利用组合数的意义来证明.即构造一个组合问题的模型,把等式两边看成同一组问题的两种计算方法,由解的唯一性,即可证明组合恒等式. 例1证明Cnm=Cnm-1+Cn-1m-1. 分析:原式左端为m个元素中取n个的组合数.原式右端可看成是同一问题的另一种算法:把满足条件的组合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取某个元素a1,有Cnm-1种取法.一类为必取a1有Cn-1m-1种取法.由加法原理可知原式成立.例2证明Cnm·Cpn=Cpm·Cn-pm-p. 分析:原式左端可看成一个班有m个人,从中选出n个人打扫卫生,在选出的n个人中,p人打扫教室,余下的n-p人打扫环境卫生的选法数.原式右端可看成直接在m人中选出p人打扫教室,在余下的m-p人中再选出n-p人打扫环境卫生.显然,两种算法计算的是同一个问题,结果当然是一致的.以上两例虽然简单,但它揭示了用组合数的意义证明组合恒等式的一般思路:先由恒等式中意义比较明显的一边构造一个组合问题的模型,再根据加法原理或乘法原理对另一边进行分析.若是几个数(组合数)相加的形式,可以把构造的组合问题

进行适当分类,如例1,若是几个数(组合数)相乘的形式,则应进行适当的分步计算,如例2,当然,很多情况下是两者结合使用的. 例3证明Ckm+n=C0mCkn+C1mCk-1n+C2mCk-2n+…+CkmC0n,其中当p>q时Cpq=0. 证明:原式左边为m+n个元素中选k个元素的组合数.今将这m+n个元素分成两组,第一组为m个元素,剩下的n个元素为第二组,把取出的k个元素,按在第一组取出的元素个数i(i=0,1,2,…,k)进行分类,这一类的取法数为CimCk-in.于是,在m+n个元素中取k个元素的取法数又可写成ki=0CimCk-in.故原式成立. 例4证明 Cnn+Cnn+1+Cnn+2+…+Cnn+m=Cn+1n+m+1. 证明:原式右边为m+n+1个元素中取n+1个,元素的组合数,不失一般性,可以认为是在1,2,3,…,m+n,m+n+1,共m+n+1个数中取n+1个数.将取出的n+1个数a1,a2…,an+1由小到大排列,即设a1<a2<an+1,按取出的最大数an+1=k+1分类,显然k=n,n+1,…,n+m.当k=n+i时(i=0,1,

CityEngine使用模板创建三维城市

CityEngine使用模板创建三维数字城市 易智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2年5月

版权声明 本文档版权为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摘抄、复制本文档的部分或全部,并以任何形式传播。 制定及修订记录 版本完成日期编写/修订纪要编写者备注 1.0 201 2.1.18 新建甘鑫平于强

CityEngine使用模板创建 三维数字城市 应用模板可以很好的指导大家使用GIS数据创建地图,三维场景和应用。这些模板可以用来当作创造类似的地图和场景基础。三维设计是CityEngine一个重要的优势,这对于城市规划是非常有用的。 通过如下三节内容全面介绍借助模板如何使用ArcGIS和CityEngine完成三维数字城市的创建与规划: 1)二维数据转化为三维数据; 2)创建三维数字城市; 3)三维数字城市规划设计; 1二维数据转化为三维数据 ArcGIS提供了ArcScene和ArcGlobe两种应用程序,二维数据可以以三维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然而,一般采用设置图层的“Base Heights”属性实现。 某些情况下,把二维几何图形转化为贴附地形表面的三维要素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当你想使用这些要素和地表交互或者进行空间分析的时候会更具有真实性。 如下的操作步骤描述了如何使用三维数据并结合地形数据来创建三维贴附地形的三维要素,模板中使用的数据是虚拟城市模板的一部分。 数据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4b3489264.html,/s/30Oyr。 1.1 打开2Dto3D.sxd文档 在“2Dto3D\Maps and GDBs”下启动2Dto3D.sxd文档。

构造组合模型巧证组合恒等式

构造组合模型巧证组合恒等式 构造组合模型巧证组合恒等式证明组合恒等式,一般是利用组合数的性质、数学归纳法、二项式定理等,通过一些适当的计算或化简来完成.但是,很多组合恒等式,也可直接利用组合数的意义来证明.即构造一个组合问题的模型,把等式两边看成同一组问题的两种计算方法,由解的唯一性,即可证明组合恒等式. 例1证明Cnm=Cnm-1+Cn-1m-1. 分析:原式左端为m个元素中取n个的组合数.原式右端可看成是同一问题的另一种算法:把满足条件的组合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取某个元素a1,有Cnm-1种取法.一类为必取a1有Cn-1m-1种取法.由加法原理可知原式成立.例2证明Cnm·Cpn=Cpm·Cn-pm-p. 分析:原式左端可看成一个班有m个人,从中选出n个人打扫卫生,在选出的n个人中,p人打扫教室,余下的n-p人打扫环境卫生的选法数.原式右端可看成直接在m人中选出p人打扫教室,在余下的m-p人中再选出n-p人打扫环境卫生.显然,两种算法计算的是同一个问题,结果当然是一致的. 以上两例虽然简单,但它揭示了用组合数的意义证明组合恒

等式的一般思路:先由恒等式中意义比较明显的一边构造一页 1 第 个组合问题的模型,再根据加法原理或乘法原理对另一边进行分析.若是几个数(组合数)相加的形式,可以把构造的组合问题进行适当分类,如例1,若是几个数(组合数)相乘的形式,则应进行适当的分步计算,如例2,当然,很多情况下是两者结合使用的. 例3证明Ckm+n=C0mCkn+C1mCk-1n+C2mCk-2n+…+CkmC0n,其中当p>q时Cpq=0. 证明:原式左边为m+n个元素中选k个元素的组合数.今将这m+n个元素分成两组,第一组为m个元素,剩下的n个元素为第二组,把取出的k个元素,按在第一组取出的元素个数i(i=0,1,2,…,k)进行分类,这一类的取法数为CimCk-in.于是,在m+n个元素中取k个元素的取法数又可写成?ki=0CimCk-in.故原式成立. 例4证明 Cnn+Cnn+1+Cnn+2+…+Cnn+m=Cn+1n+m+1. 证明:原式右边为m+n+1个元素中取n+1个,元素的组合数,不失一般性,可以认为是在1,2,3,…,m+

二项式解题中常用的构造策略.

二项式解题中常用的构造策略 在数学解题中,分析题中的条件和结论,构造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辅助模型,通过对辅助模型的研究达到解题目的,这种转化方法称之为构造法。构造法是数学解题中最富有活力的数学转化方法之一,如能恰当地运用,不仅能把问题变繁杂为简明、变隐晦为直观、变离散为集中、变抽象为具体,达到难题巧解的目的,而且还能大大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解题的整体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联想问题背景 有些数学问题,孤立地运用题设条件难以求解时,不妨把问题于特定的背景下,构造问题的原型,寻求解题的入口。 例1设n 为正整数,证明:n n 222≤n n C 2≤n 22 分析:变换组合数n n C 2,图通过演算得出结论,繁难。联想问题的背景,n n C 2为二项式系数,于是显现出解题入口,构造二项式来证明。n n C 2为(x+y)2n 展开式中的最大的二项式系数,令 x=y=1,则有(1+1)2n =n n n n n n C C C C 2221202+++++ΛΛ,在此大背景下,问题立即获证。 2、构建恒等式 有的问题,不能从已知条件中作局部调整就可导出结论,必须从要求的结论出发,作整体设计,构造某一恒等式,经推理、运算、多次转化,才能凑配出解题所需的条件。 例2 求证:(0n C )2 +(1n C )2 +…+(n n C )2 = ! !)! 2(n n n ? 分析:构造恒等式(1+x)n (1+x)n =(1+x)2n 。 左边展开式中x n 的系数是:0n C n n C +1n C 1-n n C +…+n n C 0n C =(0n C )2+(1n C )2+…+(n n C )2 右边展开式中x n 的系数是:n n C 2= ! !)! 2(n n n ?,即命题成立。 (也可构造集合,有个n 白球和n 个黑球,从这2n 个球中取出n 个球的方法有n n C 2种;另 一方面,又可以这样分类:这n 个球的取法可分为取个i 白球和n-i 个黑球,取法为i n C i n n C -种(i=0,1,2,…n),由加法得。) 3、构建集合模型 集合中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为数学提供了一种广泛的理论基础,利用集合论方法,我们可以看出表面上彼此很不相近的数学问题的共性。因此,很多问题可建立“集合模型”解决。 例3求证:n n n n n n C C C C 2210=++++Λ 分析;n n n n n C C C C ++++Λ210是集合A={a 1,a 2,a 3,…,a n }的子集的个数,而子集无非 是由元素组成,确定A 的子集的个数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子集中是否包含a 1,有2种;第二步:确定子集中是否包含a 2,有2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