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比较教育》重点知识点梳理

《学前比较教育》重点知识点梳理
《学前比较教育》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比较是非常具体的,每天都在发生着的人的行为。

?从认识别人而得到的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教育。

——贝雷迪

?学前比较教育能让我们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加强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深刻认识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

2、掌握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并能将这些基本方法贯穿运用于日后的学习和实际研究过程中

考核知识点

1、学前比较教育

2、区域研究与问题研究

3、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意义

本节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

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

三、学前比较教育的特征

1、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加深对各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这是由学前比较教育的任务所决定的,学前比较教育就是对各国的学前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贝雷迪认为:“从认识别人而得到的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

教育。”

2、促进学前教育经验的借鉴,推动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埃德蒙·金:“一切比较教育的研究都含有改革的意思(否则,为什么要费心去比较)”

?“比较教育之父”朱利安:“任何一位精明而见闻广博的政治家都会从别国的发展和繁荣中发现繁荣自己国家的一种途径。”

3、促进学前教育的国际化,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重心就是要为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服务。通过比较研究,能够寻求出适合于本国学前教育发展和学前儿童成长的最佳途径、手段、形式、策略和方法。

4、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用比较的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对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相似或差异作出研究和判断,学会用哲学的、逻辑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熟悉并掌握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如何进行比较研究。

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

(一)比较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比较产生于教育行为发生交流的那一刻。

2、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就有了教育比较。

3、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教育形成于19世纪初叶。

原因: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发展各国互访频繁为比较教育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4、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一书,首次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主张借鉴和改进本国的教育。故而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此时,比较教育以“输入”别国的教育制度、政策、经验为使命。

?朱利安生平简介

?1、法国人生于巴黎1775-1848

?2、在政治、教育等领域都有很大的成就。

?3、曾参与政治及军事,曾任学生外交官、教育部长

?4、革命遇挫,政治和军事未给朱利安带来希望,促使他关注教育。

只有教育才能对人类的再生,对社会的改善,对国家的真正文明和繁荣,产生持久的和根本的影响。

——朱利安

?5、1801-1819 倾力于教育,主要研究裴斯泰洛奇的思想,并萌发了研究比较教育的思想。

5、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对教育再次提出新要求

此时,比较教育从笼统的访问和借鉴,转向分析决定各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因素。

6、1933年美国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发表《比较教育》一书,这是比较教育跻身大学的一个标志,届此,比较教育正式成为教育科学中的一个独立分支。

7、20世纪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各国开展大规模的教育改革

此时,国际教育组织相继成立、比较教育刊物相继创刊、比较教育的教学得到重视、研究的方法与观点多种多样。

?总之,比较教育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当代世界各国、各区域、各民族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揭示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找出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促进教育的交流和合作,改进本国、本地区或本民族教育的一门教育科学。

(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

学前比较教育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教育学科。

三、学前比较教育的特征【P4】

(一)可比性

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同一学前教育问题进行比较。

(二)环球性

侧重于研究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异同点,并进行横向比较研究

(三)跨时间性

不仅注重当代,也应覆盖一定的历史时段。

(四)跨学科性

涉及政治、经济,涉及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教育学科等。

?第二节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

本节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

二、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及分析

三、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内容

?一、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霍】

1、借鉴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经验,改进本

国的学前教育实践

例如,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综合教育活动课程、活动教育课程、游戏课程、一日生活课程

2、向外国介绍本国学前教育的成就和经验,以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例如,1993 中美幼儿教育研讨会

?二、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及分析

(一)研究对象

(1)当代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学前教育

(2)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

(二)研究对象分析

1、从研究领域来说

涉及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研究的重点是:对改进本国学前教育有重大意义的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基本的学前教育问题

2、从研究时间来看

以当代学前教育为中心

3、从研究空间来看

研究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包括(1)外国学前教育的研究(2)国与国之间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3)对世界学前教育的整体研究

4、从研究的深度上说

包括(1)描述性研究(2)原理归纳研究(3)问题解决研究

三、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内容

1、宏观层面

包括学前教育法制建设、政策制定与投入水平;各种教育教养机构;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及其相应的配套措施等。

2、微观层面

包括不同国家学前教育机构所具有的特点;不同国家学前教育机构保育教育的内容、组织形式、具体手段、具体方法等。

3、宏观与微观结合

(1)各国学前教育的概况

(2)各国学前教育的法规与体制

(3)各国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4)各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

(5)各国学前教育的设施和经费

(6)各国学前教育的主要幼教思想

第三节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本节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学前比较教育的方法论基础

二、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

三、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

一、学前比较教育的方法论基础

(一)用整体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

(二)用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

(三)用实践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

我们不能像小孩逛花园那样,信步漫游于世界教育制度之林,从一棵树上采取一朵花,从另一棵树上摘取一些叶子,并且希望把所搜集到的东西栽种在自家的土地上,就会得到一棵活的树。

——萨德勒

二、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类型

(一)横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综合比较研究【以比较的时间进行分类】横向比较研究: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纵向比较研究:对同一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综合比较研究:横纵皆有。一般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二)平行比较研究和影响比较研究【以比较对象相互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类】平行比较研究:对两个或多个被假设为互无影响的国家的学前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影响比较研究: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互相影响较大的国家的学前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三)专题比较研究和总体比较研究【以比较研究的内容进行分类】

专题比较研究:把各国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而各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发展的共同趋势。《中欧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比较》

总体比较研究: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做全面的比较研究。

《中美学前教育的研究》

(四)定性比较研究和定量比较研究【以比较方法的性质进行分类】

定性比较研究:从各方面揭示和把握学前教育的本质。

定量比较研究:主要运用量化理论,着重利用统计测量的手段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此推断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

(五)宏观比较研究和微观比较研究【以比较对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进行分类】宏观比较研究:对学前教育系统或其与外部关系的整体研究。

微观比较研究:对学前教育系统内部具体的、局部的研究。例如,比较两个地区的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比较两国学前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等。

(六)区域比较研究和问题比较研究【以比较的范围进行分类】

区域比较研究:按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分成不同的国家群、区域群或民族群,然后再对他们之间的学前教育进行总体比较的研究。

问题比较研究:把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学前教育理论或实践按问题分类,进行相应比较分析的研究。

三、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1、参观访问法:是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2、现场法:指研究人员深入其境,进行较长期的观察研究的方法。通过身临其境,参与各种活动,进行较长时期的观察研究,来获得真实可靠的感性材料。

3、问卷法:指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形式收集材料的一种方法。

(二)文献法

通过查阅重要的学前教育文献资料,了解国外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一种方法。(三)比较法

依据一定的标准,比较不同国家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实践,寻找其异同点,找出规律并揭示学前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

(四)分析法

对比较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和概括,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的一种方法。(五)统计法

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量化处理。

(六)移植法

将一个国家某个学前教育领域中发现的新理论或新技术,应用或移植到其他国家学前教育的相关领域。

思考:

1、从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意义。

2、比较教育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3、你认为运用哪些方法来研究学前比较教育较为科学有效?

?参考书目

?[1] 霍力岩.学前比较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 李生兰.比较学前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曹能秀.学前比较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史静寰、周采.学前比较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二章中国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中国学前教育概况

?第二节中国学前教育的法规与体制

?第三节中国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第四节中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

?第五节中国学前教育的设施和经费

?第一节中国学前教育概况

一、中国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不同学制下学前教育机构名称的演变

1902年,张百熙草拟了《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虽经颁布但并未实施。

1904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了《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其中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的法规。它将公共幼儿教育的机构定名为蒙养院,保育教导3-7岁的儿童。确定了蒙养院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近代学前教育才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

1912年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利国——中华民国,成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蔡元培担任临时政府教育部的第一任总长,在他的主持下制定并公布了“壬子癸

丑(1912—1913)学制”将蒙养院改称蒙养园,收未满6岁的儿童。

1922年,教育部又制定并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令》,即壬戌学制,将蒙养院改称幼稚园,规定收受6岁以下的儿童。

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幼教实验中心,即私立南京鼓楼幼稚园(现为南京鼓楼幼儿园,属于公立园)。

195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公布《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产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学制。新学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为幼儿园。从此,自1922年壬戌学制定名,沿用了30年的“幼稚园”改称为“幼儿园”。

(二)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机构

(1)1903年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以后,改名为武昌蒙养院】

(2)1905年巡抚端方在湖南创办了湖南蒙养院

(3)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幼教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二)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机构

(1)1903年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以后,改名为武昌蒙养院】

(2)1905年巡抚端方在湖南创办了湖南蒙养院

(3)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幼教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二、中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一)人数方面

1995在园幼儿1972.23万教师86万师生比1:22

2001 在园幼儿1373.62万教师63万师生比1:22

2002 在园幼儿2036.02万教师66万师生比1:31

2003 在园幼儿2004.00万教师71万师生比1:28

2004 在园幼儿2089.40万教师76万师生比1:27

2005 在园幼儿2179.03万教师84万师生比1:26

2008在园幼儿2474.96万教师90万师生比1:28

2009在园幼儿2657万教师985889 师生比1:27

2010在园幼儿2976万教师1144225 师生比1:26

2011在园幼儿3424万教师1315634 师生比1:26

2012 在园幼儿3685万教师1479237 师生比1:25

(二)办园体制方面

1、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和集体全部包办,都为公办园

2、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集体和个人相结合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并存

形成了政府办园、集体办园和个体办园相结合的办园体制,其中以教育部门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

(三)教育经费方面

1991 幼教经费总数 5.22 亿占全国教育经费总额的0.7%

1996 幼教经费总数29.12亿占全国教育经费总额的 1.3%

2000 幼教经费总数51.00亿占全国教育经费总额的 1.3%

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所占比例仍然很小。

(四)幼儿入园率

1、2000 学前三年受教育率是37.4%

2004 我国3-6岁幼儿入园率为40.75%

2009 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是51%

2、对比海南与江苏幼儿入园率状况

海南省2007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44.43%。江苏省2007年,江苏省普及幼儿教育,全省学前三年普及率达到95%。

?第二节中国学前教育的法规与体制

一、中国的学前教育法规

1、195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公布《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产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学制。新学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为幼儿园。从此,沿用了30年的“幼稚园”改称为“幼儿园”。

2、1989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正式施行),规程进一步拉开了改革的帷幕。《规程》规定了幼儿园的保育目标、保育任务、保育原则、以及保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等。这个文件一直延用至今,这很重要的一个文件。

3、1989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它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幼儿园的任务、管理以及保教工作,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责任,使我国的幼儿教育管理跨入了法制化轨道。

4、2001年,教育部制定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是《规程》的下位文件,《规程》涉及的面很广且比较宏观,《纲要》则指将其第四章“幼儿园的教育”的内容展开并具体化,以在《规程》与教育实践层面之间架起过渡的桥梁。

另外,我国还签署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世界宣言》和《儿童权利公约》。

?知识拓展

制定学前教育法是当务之急

民进中央认为,抓紧研究制定学前教育法,是解决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诸多突出问题,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障。

?对我国学前教育立法的重点,民进中央提出如下建议:

1.明确学前教育的性质地位、方针机制。

确立以“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公共财政

支撑、多渠道投入相结合,公办民办共同发展”

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与机制。

2.明确学前教育的管理责任和管理体制。

明确并强化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提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主导责任。明确规定中央、省、地、市应设立学前教育专门行政管理机构,县应有专门机构或专职干部。

3.建立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明确规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性教育预算中单项列支学前教育投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明确规定逐步加大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性投入中学前教育经费的比例;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每年新增教育经费优先投向农村学前教育。贫困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明确建立政府和家长共同承担的成本分担机制。

4.建立公办为主,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园体制。

城乡实行不同的办园体制:农村地区以政府投入、政府办园为主,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到农村举办幼儿园;城市、县城地区则应多种形式办园,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广泛发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渠道投入,形成公办和民办共同有序发展的格局。

5.明确幼儿教师的身份、待遇和培训、职称等权利。

明确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特别是幼儿教师的身份与地位,资质、聘任与考核等要求,

明确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政治、经济待遇,并对其责任、义务、工资、待遇、医疗与养老等社会保险、职称和培训等基本权益作出明确规定。

6.建立学前教育的督导评估与问责制度。

明确建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质量评估制度,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发展的督导和问责制度。将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及落实情况、规划实施、经费投入与教师编制、待遇、培训、队伍建设情况等,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其领导的重要内容。

7.建立优先保障农村和弱势群体学前教育、保

障教育公平的机制与制度。

明确以政府办园为主、财政投入为主、公办

教师为主发展农村和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学前教

育;地方财政不足的地区,中央财政应加大转

移支付力度。对贫困农村、少数民族等欠发达地

区,以及城乡贫困、弱势群体等实施多种形式的

资助。

二、中国的学前教育体制

(一)中国学前教育的行政管理体制

统一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二)中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

1、托儿所

招1.5-3岁的儿童,每班10-20人,2-3名教师。

2、幼儿园

招3-6岁的儿童,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0-35人。

3、学前班

招5-6、7岁的儿童,人数不超过40。

(三)办学模式的调整

1、城镇

教育部门办园、政府机关办园、企业办园、个体办园

2、农村

主要是学前班这种形式。

?第三节中国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一、中国的学前教育课程

(一)中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

1、20世纪20-30年代

“幼稚园课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注重幼儿的活动和经验,认为幼儿的一日活动都是课程。

2、20世纪50年代

受苏联影响,1952年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规定幼儿园的课程包括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和图画手工等六科,奠定了新中国幼儿园分科课程的格局,这是我国幼儿园课程进行的第二次改革。

3、20世纪80年代

1981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9年,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草案)》和《幼儿园管理条例》;

改变了50年代以来分课教学一统天下的状况,强调整体性、联系性;强调幼儿主体教师主导;强调幼儿的主动性。

4、20世纪90年代

(1)注重幼儿的整体发展,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

(2)强调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强调情感、游戏及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4)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团体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

(5)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教学形式;

(6)强调课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

(7)强调幼儿完整人格的塑造;

总之,课程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本土化的趋势,多种形式的幼儿园课程格局逐步形成。

(二)中国学前教育现行的课程

2001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体现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是我国现今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详情参见相关文件。

二、中国的学前教育教学

1、我国目前没有全国统一的幼儿园教材。一般各省都有自己的幼儿教育统编教材,好的幼儿园还有自己的园本教材。

2、上课时间:小班10-15分钟【25人】中班20-25分钟【30人】大班30分钟【35人】

每天的教育活动时间为2小时左右;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也为2小时左右

?第四节中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

一、中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发展

在中国最早开办幼教师资训练班及幼稚师范的,是外国的教会。

1、1889年,美国卫理公会在苏州英华女中创办的初期就曾办过幼教师资培训班。

2、1892年,美国监理公会传教士海淑德在上海创办了一个幼稚园教师训练班

3、1898年,英国长老会在厦门创办幼稚园师资班,这是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一所独立的幼儿师范。【1912年发展成为怀德幼稚师范学校】

4、1902年,美国教会在苏州办景海女学,该校以培养幼稚园教师为主。

5、1940年,陈鹤琴在江西泰和创办了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这是我国第一个公立的幼稚师范学校。

二、中国对学前教育师资的规定

参见课本P27或《幼儿园工作规程》

三、中国学前教育师资的现状

目前,我国形成了以中专、大专为主,本科为辅的幼教师资队伍。不久,幼儿教师将实现以专科、本科学历层次为主体。

四、中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体系

【参见课本P 29】

?第五节中国学前教育的设施和经费

一、中国学前教育的设施【参见课本P 30-31】

(一)《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园舍、设备的要求

(二)国家教委、建设部的规定

(三)我国现有幼儿园设备的现状

二、中国学前教育的经费

(一)《幼儿园工作规程》关于经费的规定

【参见课本P 32 或《规程》】

(二)我国幼儿教育经费的现状

◆1991 幼教经费总数 5.22 亿占全国教育经费总额的0.7%

◆1996 幼教经费总数29.14亿占全国教育经费总额的 1.29%

◆2000 幼教经费总数51.63亿占全国教育经费总额的 1.34%

原因有二:

◆1、我国财政投入教育的总量不足。例如,原定目标到2000年国家财政教育经费要

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1%。实际上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2000年,教育经费仅占

2.8%。

◆2、在仅有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的教育总经费中,资金分配向高等教育倾斜。

例如,2000年的教育经费中有25.4%用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只有1.38%用于发展幼儿教育事业。

我们的幼儿占全国各级学校在校生总数的9.2%

我们的幼教职工占全国普通教职工总数的7.8%

而政府的投入仅占教育总经费的1.3%,教育总经

费又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

?这种投资体制的缺陷在哪里?

第一,幼儿教育资金不能实现自由流动

第二,财政资金分散,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第三,影响幼儿教育的公平和平稳发展

鉴于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的以上弊端,我国可以尝试进行以下方面的改革:

第一,对幼儿园进行归属调整

第二,建立各级教育和财政部门相互贯通的财政投资体制

但这种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也存在着弊端:

在加重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和财政责任之时,上级政府,如地市级、省级和中央级别的政府可能乘机减轻自己的财政负担和转移自己的财政责任。

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制定与该财政投资体制相配套的幼儿教育财政经费筹资和支出政策。

例如,规定各级政府承担幼儿教育经费的比例。以法规的形式规定各级政府出资幼儿教育的份额是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

挪威政府对公办幼儿园的幼儿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是:州政府补助36.2%、地方政府补助27.9%、父母付费和其他收入共35.9%;对私立托幼机构幼儿教育成本分担的比例是州补助39.3%、地方政府补助8.2%、父母和其他收入来源52.5%。美国1995年的幼儿教育和看护经费,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幼儿家庭承担的比例分别为27%、14%和59%,而且多年来基本维持这一比例。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经费的构成情况是:

?以财政拨款为主渠道

《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实施以来,幼儿教育经费来源拓宽。首先,收费成为幼教经费的重要来源。各地逐步建立了“按类评估,按质定价”的收费政策,把收费标准和办园质量紧密的联系起来;

?其次,各级政府征收的教育税费是幼教经费的重要来源。

?最后,还有一部分社会捐资助学的资金。

?第六节中国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

蔡元培生平

(一)“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

1、军国民教育

即军事体育。

2、实利主义教育

所谓实利主义教育,就是要加强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使教育能发挥提高国家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3、公民道德教育

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旨在富国强兵,但即使国富兵强,也会出现如智欺愚、强凌弱、贫富悬殊、资本家与劳工之间矛盾激化的现象,因此必须“教之以公民道德”。

4、世界观的教育

所谓世界观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一种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能超脱现象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

5、美育

美感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紧密联系。美感教育是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

“教者预定一目的,而强受教者以就之;故不问其性质之动静,资禀之锐钝,而教之止有一法,能者奖之,不能者罚之”。

“新教育则否,在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如农学家之于植物焉,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需食则资以肥料,好光则复以有色之玻璃;其间种类之别,多寡之量,皆几经实验之结果,而后选定之;且随时试验,随时改良,决不敢挟成见以从事焉。”

“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三)论学前儿童美育的实施

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美育的首倡者。关于学前儿童美育的实施,他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

2、孕妇产儿以后,就迁到公共育婴院。

3、幼稚园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过渡机关。

(四)论学前儿童公育的思想

1、封建家庭的黑暗及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

2、“教育是专门的事业,不是人人能担任的”。

3、“有子女的人,不是人人有实行教育的时间。”

4、先从贫儿院下手,只要贫儿院试办这种事情很有成效,那就可以推广到不贫的儿童了。”

二、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陶行知生平

(一)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

“这个时期培养得好.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末,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须费尽气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可算为事倍功半。”

“有志之士,起而创设幼稚园,以正童蒙”。

“从福禄培尔发明幼稚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惭渐的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校注意比较家庭送来与幼稚

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乘早给他建立得稳”。

“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

(二)重视幼儿教育的中国化

主张办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幼稚园。

抨击了当时的“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

要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即办

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

(三)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1.解放儿童的头脑

2.解放儿童的双手

3.解放儿童的眼睛

4. 解放儿童的嘴巴

5.解放儿童的空间

6. 解放儿童的时间

培养创造力的积极措施有:

1.需要充分的营养。

2.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

3.需要因材施教。

三、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陈鹤琴生平

(一)活教育的思想

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

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五大部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等。

1、目的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

“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

2、课程论

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活教育的课程有如下特点:

(1)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主要的教材,以课本作参考资料,这是直接的活知识、是直接的经验。

(2)各科混合或互相关联。

(3)不受时间的限制,没有分节的时间表,时间倒为功课所支配。

(4)内容丰富

(5)生气勃勃

(6)儿童自己做的

(7)整个的,有目标的

(8)有意义的

(9)儿童了解的

◆活教育课程编制有2个原则:

一是根据部颁的课程标准

一是根据当地实际环境的情形

3、方法论

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做”为中心,主张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4、教学原则

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

(1) 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2) 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3) 你要儿童怎样做,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7)比较教学法

(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10)替代教学法

(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13)教学游戏化

(14)教学故事化

(15)教师教教师

(16)儿童教儿童

(17)精密观察

总之,应牢记:

◆活动性(做)原则

◆儿童主体性原则

◆教学法多样化原则

◆利用活教材原则

◆积极鼓励原则和教学相长的民主性原则

5、训育原则

陈鹤琴认为训导工作在整个的教育工作上可说是最繁重最重要的。有了训育原则,才可以使训育工作不致茫无头绪,无所适从。

训育原则如下:

(1)从小到大

(2)从人治到法治

(3)从法治到心理

(4)从对立到一体

(5)从不觉到自觉

(6)从被动到自动。

(7)从自我到互助

(8)从知到行

(9)从形式到精神

(10)从分家到合一

(11)从隔阂到联络

(12)从消极到积极

(13)从“空口说到”到“以身作则”

思考:

死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活教育的特点又是什么?

死教育:

1、一切设施,一切活动,教师(包括校长)是中心是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教师的活动。

2 、教育的目的,在灌输许多无意义的零星知识,养成许多无关重要的零星技能。

3 、一切教学,集中在“听”,教师口里讲,儿童用耳听。

4 、个人学习,班级教授。

5 、以威以畏来约束儿童。

6 、教师以个人主见来约束儿童。

7 、固定的课程,呆板的教材,不问儿童能否了解,不管与时令是否适合,只是一节一节的上,一课一课的教。

8 、儿童呆呆板板,暮气沉沉,不好动,不好问,俨然像个小老人。

9 、师生界限分明,隔膜横生。

10 、校墙高筑,学校与社会毫无联系。

活教育:

1、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和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儿童的活动。

2 、教育的目的在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

3 、一切教学,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4 、分组学习,共同研讨。

5 、以爱以德来感化儿童。

6、儿童自订法则来管理自己。

7、课程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编订的,教材也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选定的,所以课程是有伸缩性,教材是有活动性而可随时更改的。

8、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上作时很静很忙,游戏时很起劲很高兴。

9、师生共同生活,教学相长。

10、学校是社会的中心,师生集中力量,改造环境,服务社会。

第三章日本的学前教育

?第三章日本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日本概况

◆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近四万美元,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成为当今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强国及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系。

◆教育與科技

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特别是在应用科学,机械及医学领域。每年的科研经费达1300亿美元,高居全球第三。

◆地理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属于亚洲,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隔海分别和朝鲜、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根据1998年的最新测量,包括北方四岛(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群岛,

现已被俄占)在内,日本国土总面积377800平方公里,约相当于俄罗斯的1/45,中国和美国的1/25。

日本的国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4个大岛和6848个小岛组成,东西宽300公里,南北长3500公里。日本的国土习惯上自北向南分为北海道、东北、关东、中部、近畿、中国、四国、九州等8个地区,不是行政上的划分。

与俄罗斯存在“北方四岛”(俄方名为“南千岛群岛”)领土争端,与韩国存在竹岛(韩方名为“独岛”)领土争端,与我国存在的钓鱼岛领土争端。

日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活动频繁,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

全国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因此才有火山地震之邦之说,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富士山是全国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

◆行政区划

日本的都、道、府、县是平行的一级行政区,直属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县都拥有自治权。下设市、町、村。其办事机构称为“厅”,即“都厅”、“道厅”、“府厅”、“县厅”,行政长官称为“知事”。每个都、道、府、县下设若干个市、町(相当于中国的镇)、村。其办事机构称“役所”,即“市役所”、“町役所”、“村役所”,行政长官称为“市长”、“町长”、“村长”。日本被划分为47个一级行政区:1都,1道,2府,43县。

◆政治

日本政治体制三权分立:立法权归两院制国会;司法权归裁判所,即法院;行政权归内阁、地方公共团体及中央省厅。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为国会。

◆教育

日本学校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其中小学到高中为12年义务教育。2002年度教育经费为6兆5798亿日元,占预算总额的8.1%。大学有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著名的国立综合大学有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著名的私立大学有早稻田大学、

庆应义塾大学等。

?日本保育所

?日本幼儿园

?1876年,日本历史上第一家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诞生

?1876年,日本历史上第一家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诞生

?幼儿园诞生伊始,其教育形式接近小学教育(玩具使用“恩物”、上道德课等)

?幼儿园最初的玩具——“恩物”

?20世纪20年代前后开发的积木玩具

?幼儿园作为学校教育的地位得以确立

—1927~1989年

?幼儿园作为学校教育的地位得以确立

—1927~1989年

?确立幼儿园教育的综合性—1989年~

儿童教育的根本是“符合儿童的生活拓展”、“通过“玩”来进行的综合指导”、“因人而异的指导”。

从园所数量看,到1992年5月1日,国立幼儿园有49所,占0.3%;公立有6220所,占41.5%;私立有8737所,占58.2%。

?

第二节日本学前教育的

法规与体制

?一、学前教育法规P44

?二、学前教育体制

?幼儿园系统3-6 文部省教育

?保育所系统0-6 厚生省保育

◆幼儿园与保育所的区别

◆当今幼儿园与保育所一体化的趋势

?

若从收容幼儿数的角度上看,国立幼儿园仅收容6613人,占0.3%;公立幼儿园收容391 213人,占20.1%;私立幼儿园收容1 551 042人,占79.6%。在日本的幼儿园教育中,私立幼儿园占有绝对优势。

据文部科学省2010年8月5日发表的统计数据,全日现有幼儿园13,392所,其中国立幼儿园49所,占0.36%;公立幼儿园5,107所,占38.1%;私立幼儿园8,236所,占61.5%。

?从国际比较上看,从图1—5中可看到,日本幼儿的入园入所率仅次于法国、德国(只指西德),而在英美之上。

?

第二节日本学前教育的

法规与体制

?一、学前教育法规P44

?二、学前教育体制

?幼儿园系统3-6 文部省教育

?保育所系统0-6 厚生省保育

◆幼儿园与保育所的区别

◆当今幼儿园与保育所一体化的趋势

?

?

第二节日本学前教育的

法规与体制

?一、学前教育法规P44

?二、学前教育体制

?幼儿园系统3-6 文部省教育

?保育所系统0-6 厚生省保育

◆幼儿园与保育所的区别

◆当今幼儿园与保育所一体化的趋势

?

?三、日本幼儿园及保育所的经营管理

(一)幼儿园管理

每个幼儿园的经营管理只是对法律负责,而不是对主管机构负责,主管机构只是起监督指导作用。

日本幼儿园在经营管理上的特点是:人员精干,效率高。

(二)保育所的经营与管理

保育所是一种公共性极强的设施,并不是谁都可以设立的。日本公立的保育所主要是由县立和市镇村立的;私立保育所主要是由社会福利法人、公益法人、宗教法人和个人立的。

但不管公立私立与否,婴幼儿能否入所的决定权都在市镇村,这一点与幼儿园是大不一样的。

保育管理主要是通过评价和记录,对每天的保育情况进行反省和总结。

评价包括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人内评价。

记录有保育所日志、班日志、儿童记录票以及指导记录等。

表3—13是指导记录的样式。记录之后,不仅记录者要盖印,所长还要盖印。

?第三节日本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一、课程P48

二、教学

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A组

幼儿A说:“老师,请给我4张。

老师说:“一个人平均3张呀。”

幼儿A说:“对呀!”

幼儿A取走了4张,给同桌的小朋友每人1张,然后又到老师那里。

幼儿A说:“老师,再给我4张。”

取走了4张以后,回到自己的桌子上又分给每人1张,然后又到老师那里。

幼儿A说:“老师,再给我4张。”

幼儿A把这4张取回去以后,又分给了小朋友就完成了分配任务。

B组

幼儿B说:“老师,请给我3张。”

幼儿B取走3张以后,把3张都放在一个小朋友那里,然后又回到老师那里。

幼儿B说:“老师,再给我3张。”

于是老师又给幼儿B 3张,这次幼儿B把这3张纸给了另外一个小朋友。接着又往返2次,为自己和另外一个小朋友各取回3张。

C组

幼儿C说:“老师,请给我9张。”

老师说:“好,给你9张,可是你怎么算出是9张呢?”

幼儿C很得意,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后,说明了计算过程。他把左手高高举起,右手攥成个拳头放在一个小朋友头上,上下摆动右手数“1、2、3”,同时把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弯曲。然后把右手移到旁边的小朋友头上,数“4、5、6”,把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再弯曲一次。最后把右手移到另外一个小朋友头上,数“7、8、9”,把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弯曲第三次。通过弯曲左手的3个指头说明给每个小朋友分完了3张。最后幼儿。得意地说:“是9张。”

虽然老师知道他把自己的那份忘掉了,但是却没有当场提醒他。幼儿C当把9张纸分给了本组的小朋友之后,才发现忘了自己的那份。于是就说:“啊!老师,我的那份,我的那份。”一边急忙去取。

D组也采取了类似C组的方法。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做,较好地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幼儿教育上,教师的指导艺术是十分重要的。日本的幼儿园非常注重教育方法,主张进行“潜移默化式”、“生动愉快式”等教育。

日本的幼儿园教师,主要是基于以下原理开创出了多种多样的比较适宜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

1、自发性原理

2、环境原理

3、兴趣原理

4、体验原理

5、自我发现原理

6、个性化原理

7、社会化原理

8、反复练习原理

9、发展的原理

?第四节日本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

2、日本教师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数年后,通过在大学进修获得一定的学分,经教学检定考试合格后,可授予高一级的资格证书。但是,资格证书的晋升需具备一定的条件(见表2)。

3、文部省于2009年将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定为10年,每10年必须更新一次。

?第五节日本学前教育的设施与经费

一、设施方面

房屋设施强调:安全性、耐久性;

构造上:注重建筑物形状、承受力设计、抗震抗

风设计、抗雪设计;

地基上:要求全面考虑和设计,注意承受力设计、

水平力设计。

日本保育室设在二楼必须满足的条件P55

二、经费

(一)日本幼儿园的经费

幼儿园的经费,1950年为13亿日元,占整个学校教育经费的0.9%。到1991年,幼儿园经费为8661.97亿日元,占整个学校教育经费的3.6%。

从表2-14中可见,在70年代末期,幼儿园教育经费在整个学校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率最高,为4.1%。近年来,由于出生率下降,幼儿园的幼儿数逐渐减少,故使幼儿园教育经费的比率稍有下降,徘徊在3.6%左右。但是每年的经费一直是有所增加的。

从表2-15中可见,一是从战后到70年代末期日本幼儿园经费的增加幅度较大,二是自80年代以后幼儿园经费的徘徊幅度较小。

从表2—16中可见,公立幼儿园的公费负担额1976年达88.5%,1980年达86.3%,由家庭支出的保育费等分别占11.5%和13.7%。相反,私立幼儿园的公费负担额,1976年仅为10.2%,1980年虽稍有增加,才达19.9%,而家庭支出的保育费则分别达79.6%和68.1%。

日本平均每个家庭的年度幼儿教育费支出,从其家庭工资收入总量上看,公立幼儿园的幼儿约占1/30,私立幼儿园的幼儿约占1/16(只计算男性的工资收入,女性的未计算在内)

2008 年,公立幼儿园的财政投入约占84.6%,家庭负担约占15.4%;私立幼儿园的财政投入约占44.1%,家庭负担约占55.9%。

(二)日本保育所的经费

根据《儿童福利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保育所“为维持最低标难所需的费用由市镇村支付。”即保育所的日常经费是由市镇村支付的,该经费被称之为“措施费”,包括保育所的人事费、管理费、事业费等。

虽说保育所的日常经费是由市镇村支付的,但并不是说其经费都是由市镇村负担的。实际上,该经费是由家长、国家、都道府县、市镇村按照一定的标难各自分担的。

由家长负担的保育费征收额因家庭收入的多寡而异。首先,日本政府根据每个家庭的收入情况以及纳税情况等将其分为A、B、C、D四等。A等为收入拮据家庭,根据《生活保护法》是属于被保护家庭,故免收保育费;B等为经济不宽裕家庭,少收保育费,但自1963年开始,B等也免收保育费了。

C等为中等收入家庭,又将其分为3种类型,分别缴纳不同的保育费;D等为收入较好的家庭,进而又将其划分为12种类型,分别缴纳不同的保育费。至于各个阶层的征收标准,由国家每年根据全国消费生活的实况调查去确定每个阶层的征收金标准。

自1987年开始,日本厚生省对原来的阶层划分做了新的尝试。即将A、B、CI、C2、C3、D1、D2、D3、D4、D5、D6、D7、D8、D9、D10、D11、D12的划分法改成第1至第10个阶层。其新划分的每个阶层的保育费的征收标准如表3—19所示。

根据《儿童福利法》的规定,除了根据规定从家长那里征收保育费以外,其余的不足经费由国家、都道府县、市镇村三者负担。这三者的负担比率是,由市镇村设立和管理的保育所,其不足部分国家负担8/10,都道府县负担1/10,市镇村负担1/10;由都道府县设立和管理的保育所,其不足部分国家负担8/10,都道府县负担2/10。

国家负担的部分,往往达不到规定的比例。如1986—1988年的3年期间,其负担比率如图3—1所示。从图3—1上可见,国家只负担了不足部分的5/10,余者由都道府县和市镇村负担(分别负担2.5/10)。

启示: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2、加大对私立幼儿园的监管扶持力度,尤其是经费支持

3、教学方面不强迫施教,重视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

4、重视在职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素质能力的提高。

日本对幼儿园教师的职后进修有严格要求,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日本政府为了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员的资质,建立了在职教员进修制度,并将教师的在职教育与获得更高一级的资格证书结合起来。进修方式、进修机关等也多种多样。

5、对教育设施要求严格,强调设施的安全性

6、教育经费充足, 保育所根据幼儿家庭收入的多寡来收取费用,经费分担比较明确。

在我国,幼儿教育经费整体投入不足、有限资源分配不公、效益不高是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主要问题。

7、儿童教育注重自立、自律,注重严谨的生活规范和秩序,强调勇敢、坚韧和顽强

8、注重团队合作;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社会共同的道德和行为准则的意识

9、非常重视安全教育,注重生存能力的培养

一位日本教育行政官员解释道:现今的孩子们都生长在一个很小的家庭环境中而没有机会与同伴相处,更不懂得集体的一员意味着什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在进入小学之前学会在集体中生活。

日本的学前教育非常重视社会价值、集体概念。所有幼稚园和保育所的课程重点都是设计一系列的集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孩子学会怎样与同伴相处,懂得什么是集体生活中的正确行为。

7、儿童教育注重自立、自律,注重严谨的生活规范和秩序,强调勇敢、坚韧和顽强

8、注重团队合作;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社会共同的道德和行为准则的意识

9、非常重视安全教育,注重生存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韩国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韩国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韩国学前教育概况

1996 入园率27% 占教育经费的比例0.9%

2005 入园率90% 占教育经费的比例5%

韩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与山东省威海市隔海相望!

韩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北,朝鲜半岛南部。东临日本海,西面同中国隔海相望。面积99,237平方公里,人口5008万,通用语言为韩国语。首都首尔。韩国经济水平在亚洲位居前列。人均GDP超过28739美元。

2008年1月7日,在韩国汉城西南部的安山(Ansan),41名中小学生在当地一处军事基地参加由海军退伍军人组织的冬季军训,在持续6天的时间里,这些孩子将接受体能和毅力的挑战。

SEOUL KYUNGDONG KINDERGARTEN

1. 幼儿园简介

KYUNGDONG CHILD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过秦论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连横。 2、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 3、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5、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6、嬴粮而景从。“景”通“影”。 7、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二、一词多义 固 ①秦孝公据肴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 ③以为固(坚固的屏障) ④自以为关中之固(坚固的屏障) 因 ①因遗策(沿袭) ②因利乘便(趁着) ③因河为池(就着) 北 ①追亡逐北(V作n,溃败的军队) 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n作状,在北面) 延 ①秦人开关延敌(请进) ②延及孝文王(延续) 制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统帅)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 (控制) 以 ①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连,用来) ②尝以十倍之地(介,凭借) ③以弱天下之民(连,用来) ④然秦以区区之地(介,凭借) 兵 ①赵奢之朋制其兵 (军队) ②收天下之兵(兵器) 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兵器)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失去) ②追亡逐北(v作n,逃兵)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使v,使……灭亡) 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v,使……灭亡) 三、古今异义 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崤山以东。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然后”:这样以后。 四、词类活用 ㈠使动 1、外连衡而斗诸侯(使……争斗) 2、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3、约从离衡(使……离) 4、流血漂橹(使……漂) 5、分裂河山(使……分裂)

法理学重要知识点

法理——基础阶段——补充笔记 备注1:(XX)表示在书本的位置备注2:空白地方授课时手写备注3:最后两题我印好 一、法学三大流派(书上无) 法与道德→分离——实证主义→权威性——分析实证主义 →社会实效——社会法 →历史——历史法(法和语言风俗建筑一样都 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民族历史中自发形成,起源于人们的习惯) A柏拉图理念中的法才是本质上的法律,其他的法律都必须与理念的自然法保持一致 B托马斯把法律划分为四种类型:永恒法、自然法(由人之物理的和心里的特性组成)、神法(圣经)、人 法(一种不正义的、理性的而且与自然法相矛盾的法律,根本就不是法律)。 C洛克则把它说成是“和平、自由、平等”和个人拥有自己财产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天 生地享有自由、平等和对财产的占有等“自然权利”,“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不存 在从属或受制关系 D德国法学家耶林认为:保护个人自由并不是法律的唯一目的,法律的目的是在个人原则与社会原则之间 行程的一种平衡。 E边沁和耶林的学说中,就已经隐含有法律实质上是国家的命令或规范性声明这种分析实证主义观点。 F英国的奥斯丁是分析法学派的奠基人,实在法最为本质的特征乃是它的强制性或命令性。并非每一种命 令都是法律,只有一般性的命令——强制某个人或某些人必须为某类行为或不为某类行为——才具有法律 的性质。 G德国法学家科勒指出:法乃是通过确使现存价值得到保护并使新的H价值得到增进而在人类文化生活的 进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奥地利思想家埃利希认为,“现在以及别的任何时候,法律发展的重心既不在于立法,也不在于法律科学和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 二、概念区分(整本书) 1.法学——知识体系法律科目——学科 2.法学体系=法学分科体系——各个分支学科的构成法学理论体系——理论观 点思想和学说体系法学课程体系——课程设计 A一个国家的法学体系大致统一,可以并存不同法学理论体系 B法学课程体系不可能包含所有的分支学科(法学体系的核心是给分支学科的划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之法与社会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之法与社会 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一、法以社会为基础 二、法对社会的调整 【真题示例】 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在《法社会学原理》中指出:"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代,法的发展

的重心既不在立法,也不在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关于这句话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09/1/7,单选) A.法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 B.国家的法以社会的法为基础 C.法的变迁受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D.任何时代,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分析】埃利希的这句话表明法律是要以社会为基础的,并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最终决定着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社会的产物。选项A、B、C 都是正确的。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的说法太过绝对。选项D错误。 二、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二、法与科学技术

【真题示例】 生物科技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器官移植成为延续人的生命的一种手段。近年来,我国一些专家呼吁对器官移植进行立法,对器官捐献和移植进行规范。对此,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2006/1/6,单选) A.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发展、变化能够直接改变法律 B.法律的发展和变化也能够直接影响和改变科技的发展 C.法律既能促进科技发展,也能抑制科技发展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D.科技立法具有国际性和普适性,可以不考虑具体国家的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 【分析】法律与科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科技为立法提出了新问题,为司法提供了新技术,科技促进法律观念的更新,促使法律方法的进步,但是科技的发展变化并不能直接

过秦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过秦论》梳理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 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 ..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 ..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 向东;北,向北)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深谋远虑(远,从长远)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知识讲解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1,2章导论,法的概念 导论 1.法学的定义: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和学科的总称,我们的理解:一类是可见的外在的法律现象,即为规范——制度型法律现象;另一类是不可见的内在的心理——观念型法律现象。 2.应当注意的是,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的学术分科实际上阐明的是法学的不同品质。首先,法学是理论性的。其次,法学是实践的。 3. 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以一般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求法的一般原理为任务的学问。现代法理学注重于对法律用语及专门名词的分类和进一步理解。 4. 法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方面,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的一般原理、原则、概念、制度。 另一方面,从法学体系的内部关系看,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具有“基础理论”的地位。 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两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他们揭示了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根源于利益的冲突,法律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等客观规律。他们指出法律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揭示了法律与阶级、国家的联系。 6.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7.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和法权制度中,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西方法治文明和中国国情特点三者结合。 ◆核心架构:马克思主义法学三位一体的本原结构,即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 ■体现上述基本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辩证统一(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即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两者和谐发 展之目的)。 ◆理论特色:“五个更加”。更 加关注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帮助;更 加重视以社会公共利益约束和限 制个人以享有和行使权利为名的 任性;更加重视以公共社会福利平 等再分配来调节在自由的经济交 往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强弱分化、 贫富差别;更加重视防止阶级分 化、阶级矛盾、阶级冲突在我们这

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

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 葛洪义主编的版本 一、名词解释 1、法的渊源:主要是指法的形式渊源,即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的法的各种表现形式。 2、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对已经制定、颁布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根据一定的要求和规则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形式规范,内容协调的成文法系统。 3、法律编纂:又称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全部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内部的加工整理而使之成为一部系统化的新法典的活动。 4、法律清理:亦指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对一定时期制定的或一定范围内的法律文件从体系、内容上进行审查、分析和整理,并作出继续适用,需要修改、补充或废止决定的活动。 5、法律体系: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各个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在一致的统一体。 6、法律部门:又称为部门法,是对一国现行的法律规范按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7、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8、权力:权力是合法确认和改变人际关系或者处理他人财产或者人身的能力。 9、人权:人权是指那些直接关系到人得以维护生存、从事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权利,是人类社会最高形式的、最普遍的权利。 10、法的规范作用: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11、法律的指引作用:法律为本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标准和模式,引到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方式,也可以预测到自己在某种情况下选择何种行为方式。 12、法律的预测作用:根据法律的规定,人们可以预先推测出,在特定情况下别人将会如何行为以及自己应如何行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求恩》核心素养教案1(第1课时)

《纪念白求恩》核心素养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2.厘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学 1.通过互联网及资料搜集,了解1939年前后的中国社会和白求恩大夫的事迹。 提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回忆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杨成武)、《遗书——致聂荣臻同志》(白求恩)等作品,有条件的可观看影片《白求恩大夫》。 2.根据阅读材料和搜集的资料,准备一个关于白求恩的小故事,准备上课交流。 提示:学生交流故事时,要求有时间、人物和相关事件。 预设: 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分类、血型鉴定、配血试验、血液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 验过血型,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人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人患者体内。 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中国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第二个

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病人的身旁不容置否地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因此被群众称赞为“群众血库”。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独立搜集不同文本信息的能力。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初步感受白求恩的人格魅力,为课堂进一步体会情感做好铺垫。 二、导入 1938年,疯狂的日军不断入侵中国,许多外国人不断逃离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但有一个人却率领着一支医疗队“逆行”前往中国。他工作极其负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就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 学生简单交流预学的白求恩故事。 设计意图 补充白求恩大夫的事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兴趣。 三、整体感知 1.默读勾画,分析性格。 请用3分钟默读全文,勾画文中关键语句,回答问题:毛泽东笔下的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 回顾默读要求:不指读、不动唇、不分心、不停顿,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做记号。 默读提示:注意勾画文章每段的关键语句,特别是表现人物品质的词句。 预设: 第1段,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他是一个毫无利己主义的人。 第2段,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对工作、对人民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他是一个对工作极度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的人。 第3段,作者赞美白求恩同志高超的医术,他是一个有高超医术并且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人。 设计意图 通过默读、勾画的阅读方法,了解文章内容及人物形象。 2.再次默读,思考问题。 本文写于1939年12月21日,原文标题为《学习白求恩》,在编入《毛泽东

《法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了解西方法学流派的发展历史。名词解释:各法学流派。 第二章法学的研究方法总体上来说,本章几乎没有什么考点,大体了解即可。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总体上来说,本章几乎没有什么考点,大体了解即可。 第四章法理学概述本章的核心问题是:法理学是什么?其答案的四个要点都要展开掌握。其他知识点了解即可。 第五章法的概念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法的作用(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作用。(2简答题:法的基本特征;法的本质;法的作用;法的局限性。 第六章法的渊源、形式和效力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的渊源;法的形式;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尤其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规章;行政规章等概念;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法的清理;法的汇编;法的编纂;法的分类(六种分类各自涉及的概念;法的效力;法的溯及力。(2简答题:当代中国主要法的渊源;法的形式和法的渊源的界分;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法的汇编和法的编纂的区别;法的一般分类;法的效力范围;法的效力的冲突与协调 第七章法的要素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的要素;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规则的分类(具体各种分类的概念都要掌握;法律原则;法律原则的分类(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性原则(2简答题:法的要素的特征及分类;法律概念的功能;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特点;法律规则的分类;法律原则的功能;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法律原则的适用。 第八章法律体系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律体系;法律部门;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是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的概念(2简答题: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和原则

过秦论知识点整理(详细有答案版)知识讲解

《过秦论》字词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是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2、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7、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2、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3、才能不及中人(中人:一般人) 4、铸以为金人十二(金人:金属人像,此指铜人)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地势)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坚固的屏障)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衡量,动词)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瓮作;绳,用绳子系) 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 ⑤《过秦论》(过,指出过失)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 3.形容词作动词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4.形容词作名词 ①据崤函之固(固,险要的地势。)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固,坚固的屏障。)

法理学知识点归纳

法理学知识点归纳 1、法的外延:(1)国家专门机关(立法机关)制定的“法”(成文法);(2)法院或法官在判决中创制的规则(判例法);(3)国家通过一定方式认可的习惯(不成文法);(4)其她执行国 法职能的法(教会法)。 法的特征:(1)法就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即法具有的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包括:可为、勿为与应为三种);(2)法就是由国家制定(即国家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创制规范性文件的活动)或认可(国家通过一定的方式承认其她社会规范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包括明示与默示两种)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意志性;(3)法就是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 制性;(4)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因而具有普遍性;(5)法就是有严格的程 序规定的规范,具有程序性。 2、法所规定的行为模式有三种:(1)人们可以怎样行为(可为模式);(2)人们不得怎样行为(勿为模式);(3)人们应当或必须怎样行为(应为模式)。 3、判决书、公证书、委任书、结婚证书等就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书,不具有普遍的效力,而仅对特定的人有效。 4、法的认可有两种方式:(1)明示认可(在规范性文件中明确规定);(2)默示认可(通过法院判决时援引)。 5、一切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而法律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 6、法的作用:(1)规范作用;(2)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可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与教育作用。指引作用又分为确定的指引与有选择的指引。预测分为对如何行为的预测与对行为后果的预测。法的社会作用表现在两方面:维护阶级统治与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7、法的作用的有限性:(1)法只就是众多社会调整手段中的一种;(2)法作用的范围不就是无限的;(3)法自身特点产生的有限性(它就是规范不就是规律总体现着人的意志;它就是概括性的规范;它具有稳定性与保守性;其作用的实际发挥还有赖于物质与

法理学主观题考点归纳

法理学主观题考点归纳 1、中国传统的律学有哪些特点? 答:实用性构成律学在学术传统上的根本底色。具体到在学科性质上,律学有如下几个特点: 1、重视逻辑归纳,而较为轻视逻辑演绎。 2、重视考据,轻视理性论证。 3、重视实用技巧,较为轻视学理阐释。 4、重视刑事,轻视民事。 2、法学实践性的具体体现有哪些? 答:法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知识体系,具体而言,法学的实践性体现为以下几点: 1、法学的研究总是指向法律现象或者法律问题的。 2、法学具有务实性。法学并非“纯思”,而在于为现实的法律纠纷,法律问题寻求解答方案。 3、法学是反映人的经验理性的学问,是人的法律经验、知识、智慧和理性的综合体现。。 4、法学是职业性的知识体系,它所使用的语言是冷静的、刚硬的、简洁的、合乎逻辑的,是经过法学家们提炼、加工和创造出来的“法言法语”,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日常语言”存在明显差异。 5、法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在于它研究的是一种“价值性事实”,即反映人类的价值观、价值倾向和价值意义的社会事实。在法学中,很难做到“价值中立”或者进行无立场的研究。

3、法学思维的特点有哪些? 答:法学思维是指法律人在研究法律现象时所持的思考立场、观点、态度、价值和方法。具体而言,法学思维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学思维是实践思维。 2、法学思维是以实在法为起点的思维。 3、法学思维是问题的思维。法学思维的价值在于为法律问题或者法律僵局提供法律答案。 4、法学思维是论证的思维、说理的思维。 5、法学思维是评价性思维。 4、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有哪些方面? 答:狭义的法学方法单指法律适用的方法,以案件事实的认定和法律规范的寻找为中心,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有: 1、法条的理论; 2、案件事实的行为及其法律判断; 3、法律的解释; 4、法官从事法的续造之方法; 5、法学概念及其体系的形成。 5、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答:法律相较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征包括: 1、法的规范性 2、法的普遍性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精品教案

12 纪念白求恩 第1课时 1.归纳各段内容的要点,整体感知全文。 2.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一、导入新课 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朗诵(最好配乐):(多媒体出示诗歌)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这是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看看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抽查四个人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着重检查学生读的通顺度及生字词的准确性。 2.抽一人评价朗读效果,教师范读,纠正读音和感情的处理。 3.学生再一次默读课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明确:第一自然段的重点句是:“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

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自然段的重点是:“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4.第一自然段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探究结构 1.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他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年岁已大,壮心不已;肩负重担,奔赴前线;以身殉职,重于泰山。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概述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论述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 2.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明确:“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3.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的重要意义。作者在这里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这是运用论证法中的“引证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4.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 明确:从前线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边区,用广大军民的反应证明自己的论断,证明第二自然段中两个“极端的”判断是准确无疑的。(此题让学生自由发言) 5.为什么把写白求恩的精神放在第一自然段,而把写其专心业务、精研技术放在第三自然段? 明确:一个专心业务、精研技术的人,如果没有进步的政治思想,他可以为反动的压迫者、剥削者服务,而白求恩是共产主义战士,他把他高明的医术和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进行解放斗争的中国人民。白求恩的这种国际主义精神特别值得我们肯定与赞美,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文章首先把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提出来,接着再指出他的积极工作、热爱同志、热爱人民的共产主义品德。

过秦论知识点梳理归纳

《过秦论》文言知识梳理归纳 ◆生字: 腴(yú)轸(zhěn)镞(cú)笞(chī)恬(tián)藩(fān)瓮(wèng)牖(yǒu)◆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孝公既没.(mò)召.滑(shào)俯首颈系.(xì)践华.为城(huà)劲.弩(jìng)不及中.人(zhōng)墨翟.(dí)蹑足行.伍(háng)将.数百之众(jiàng)度.长絜大(duó)比权量.力(liáng)万乘.之势(shèng)朝.同列(cháo) 一夫作难.(nàn) 一、通假字 1.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2.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举起) 3.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的策略) 4.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5.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6.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战国时期秦国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的策略) 二、古今异义 1.爱人 古义: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 2、不爱珍器 古义:吝惜。今义:爱惜。 3.铸以为金人十二 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 4.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 5.河 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

6.橹 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推进船的工具。 7.池 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8.赢 古义:担负,背负;今义:胜或获得 9.以致 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0.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人。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那样;包,像包裹那样;囊,像口袋那样) 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一样)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 ⑥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 ⑦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之法的实施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之法的实施 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一、法的实施的概念 二、执法 1.执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司法考试采用狭义说,狭义的执法仅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的活动。一般所说的执法指狭义的执法。 2.执法的特点:

3.执法的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 所谓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执行法律时,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不得越权执法、滥用权力或违反程序。 (2)讲求效能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在严格遵循依法行政原则的前提下,要端正执法态度、完善办事流程,努力提高行政执法效率。 (3)公平合理原则。 公平合理指行政机关在执法时应当权衡多方面的利益因素和情境因素,在严格执行规则的前提下做到公平、公正、合理、适度,避免由于滥用自由裁量权而形成执法轻重不一、标准失范的结果。 三、司法 1.司法又叫法的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将法运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

活动。 2.司法的原则:司法公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等原则,具体内容参照《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部分的相关内容。【真题示例】

关于司法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可以成立?(2007/1/54,多选) A.司法的依据主要是正式的法律渊源,而当代中国司法原则"以法律为准绳"中的"法律"则需要作广义的理解 B.司法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的活动 C.司法权不是一种决策权、执行权,而是一种判断权 D.当代中国司法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分析】司法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名义对具体纠纷进行认定和裁决的专门性活动,而外部行政行为属于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的活动,因此,司法权不是一种决策权、执行权,而是一种判断权。选项AC正确。司法的依据主要是正式的法律渊源,而当代中国司法原则“以法律为准绳”中的“法律”则需要作广义的理解,它包括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颁布的法律、法规,特别情况下还包括习惯、政策等。在当代中国,司法要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也就是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统一,合法性即法律效果,合理性即社会效果。因此,正确选项为ACD。 四、守法

过秦论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突然兴起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通“亢”:强 孝公既没./始皇既没.通“殁”:死 合从.缔交通“纵”:纵向联盟赢粮而景.从通“影”:影子 百有.余年通“又”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盘问 约从离衡.通“横”:横向联盟 三.古今异义 国家古:国:诸侯国今: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爱人古: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铸以为金.人十二古:把……作为今:认为 山东古:崤山以东的地区今:指山东省 西河.之外古:黄河今:一般河流 流血漂橹.古:盾牌今:使船前行的工具 因河.为池古:护城河今:池塘 赢.粮而景从古:担负今:获胜、胜利 以致 ..天下之士古:用来招纳今:连词 铸以为金.人十二古:铜人今:黄金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席卷 ..、包举 ..、囊括 ..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向南、向西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东、向北 南.取百越之地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向北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 (2)名词作动词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作窗户、做门轴 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外连衡 ..而斗诸侯采取连横的策略 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将.数百之众率领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按次序排列 会盟.而谋弱秦结盟 2.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走的军队(2)动词使动 外连横而斗.诸侯使……相斗流血漂.橹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约从离.衡使……离散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险要的地势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势(2)形容词动用 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变小,变弱 (3)形容词使动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蠢 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使……弯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余威震于殊俗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2)宾语前置句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 陈利兵而谁何。 (3)被动句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4)省略句 商君佐之,(秦孝公)内立法度 以(之)为桂林象君 聚之(于)咸阳

最强考试整理——法理学知识点

立法的概念:由特定的主体,依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立法的特征:(一)立法是由特定主体进行的活动(二)立法是根据一定职权进行的活动(三)立法是依据一定程序进行的活动(四)立法是运用一定技术进行的活动(五)立法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的活动 立法体制:立法体制是关于立法权限,立法权运行和立法权载体诸多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核心是有关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构成要素:一是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包括立法权的归属,性质,种类,构成,范围,限制,各种立法权之间的关系,立法权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立法权和其他国家权力的关系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二是立法权的运行体系和制度。包括立法权运行原则,运行过程,运行方式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三是立法权的载体体系和制度。主要包括行使立法权的立法主体或机构的设置,组织原则,活动形式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 中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一)中国的立法权不是由一个机关行使的,因为不是单一的立法体制。(二)中国的立法权由两个以上的机关行使,是指中国存在多种立法权,行政法规立法权,地方性法规立法权等,他们分别由不同机关行使,而不是同一个立法权由几个机关行使,因而不是复合立法体制。其三,中国的立法体制不是建立在分权制衡的基础上,因而也不是制衡立法体制。中国的立法体制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的,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立法过程:(一)立法准备:一般是指在提出法案前进行的立法活动,是为正式立法提供条件或奠定基础的活动。主要内容有:宏观上进行立法预测,编制立法规范,形成立法创议,作出立法决策。中观上包括:确定立法目标,目的和指导思想,调查研究等一系列活动。微观上包括:确定立法意图,拟出法案提纲,起草法案草稿,征求相关方面的意见等。(二)由法案到立法。主要内容包括:意识提出法案,二是审议法案,三是表决法案,四是公布法案。(三)立法完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解释,法的修改,补充和废止,法的清理,汇编和编纂。 立法程序:是立法主体在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法的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一)提出提案:提案应遵循的法定程序是,第一,应就本身职权或业务范围内的事项提案,应提出属于接受法案的主体的职权范围内的法案。第二,应向自己能够提案的机关提案。第三,应符合法定人数才能提案。第四,应采取一定方式,向一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提案。(二)审议法案。审议法案就是在由法案到法的阶段,由有权对法案运用审议权,决定其是否列入议事日程,是否需要修改以及对其加以修改的专门的活动。(三)表决和通过法案。(四)公布法 立法原则:立法原则是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重要准绳,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一)1.人民利益至上原则2.利益兼顾原则3.少数利益保护原则4.利益最大化原则5.利益配置公平原则(二)权利本位原则(三)权利制约原则(四)合宪原则(五)实事求是原则(六)民主立法原则(七)适用性与超前性相结合的原则(八)原则性灵活性的结合的原则(九)稳定性与适时变动性相结合原则 守法的概念: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活动。 守法的构成要素:1.守法主体:是指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应当遵守法律的主体即一定守法行为的实施者。我国守法主体分为以下几类:(1)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3)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和无国籍人。2.守法的范围:是指守法主体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的种类。3.守法内容。(1)履行法律义务(2)行使法律权利 守法的根据和理由:(一)守法是法的要求(二)守法是人出于契约式的利益和信用的考虑(三)守法是由于惧怕法律的制裁(四)守法是出于社会的压力(五)守法是出于心理是上的惯性(六)守法是道德的要求。 守法的主观条件:是指守法主体的主观心理状态和法律意识水平。通常人们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文化教育程度等都对其守法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支配。 守法的客观条件:是守法主体所处的客观的的社会环境,如法制状况,政治状况,经济状况,民族传统,国际形势,科学技术的发展等都会对守法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执法的概念:广义是指一切执行法律,适用法律的活动,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法律的活动。 执法的特征:1.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2.执法的内容具有广泛性3.执法的活动具有单方性4.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5.执法权的行使具有优益性 执法体系:根据法律的规定,执法体系是由行政机关的执法,根据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的执法以及行政委托的社会组织的执法三类构成。行政机关的执法:1.政府的执法2.政府工作部门的执法。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的执法:1.一般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的执法2.企事业组织的执法3.基层民众自治组织的执法。行政委托的社会组织的执法:条件是(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二)具有熟悉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执法的原则:(一)合法性原则。包括:1.执法主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不可超越法律而为。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2.执法的内容要合法。执法必须根据法律规定作出,没有法律规定,执法主体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合义务的决定。3.执法程序必须合法。执法主体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必须按照各自不同的执法内容来决定所使用的程序,不能任意简化,改变,调换,省略程序。4.执法主体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相统一。(二)合理性原则。是指执法主体在执法活动中,特别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客观,适度,合乎理性。(三)效率原则是指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行政机关对社会实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总,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利益,取得最大的执法效益。 司法的概念: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的职权和法定的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司法的特征:(一)专属性,我国司法权专属于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二)程序性。我国现行司法的种类分为三类,刑事司法,民事司法,行政司法。因此有三大法定诉讼程序,即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三)专业性(四)权威性(五)结果合法性。

法硕考研:《法理学》知识点整理

法硕考研:《法理学》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法的要素 本章内容比较重要,重点在第三节,去年出了判断题,以后仍有可能出判断题或选择题。 1、法律原则 1、法律原则的概念:★ 2、法律原则的种类: 法律原则是法律规范的基础或在法律中间较为稳定的原理和准则。可作如下分类: 1、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2、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 3、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二、法律原则的作用(可出论述、分析题)P32★ 法律制定中、实施中法律原则的作用 法律原则是法律规范的基础或在法律中较为稳定的原理和准则 1、法律制定方面: (1)法律原则决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 (2)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内部协调统一的重要保障。例如:任何法律都必须有合宪性。 (3)法律原则对法制对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2、法律实施方面: (1)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2)补充法律漏洞,强化法律的调控能力。(3)限定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范围。 2、法律概念★ 1、定义; 2、分类(一般了解) #3、法律规范(重点、每年必考)(分析题)★

一、法律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二、法律规范的结构:(重点)★ 1、条件(假定):法律规范中指出该法律规范的条件或情况的部分: 2、模式(处理):法律规范中所规定的行为规则的部分; 3、后果(制裁):会带来什么法律后果的部分。 法律条文从行为模式上分为:可以这样的行为模式(授权性规范);必须这样的行为模式(义务性规范);不准这样的行为模式(禁止性规范)。从后果上分为:肯定式后果和否定式后果. 三、法律规范的种类 1、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按照调整方式的不同。 2、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按照强制性程度的不同:前者义务很明确,不许修改;后者不是必须性,而是相对任意性的。 3、确定性规范、委托性规范、准用性规范——按照内容确定性程度的不同。确定性规范:明确规定行为内容的规范,大多数法律规范都是确定性规范,这类规范中假定、处理、制裁都是确定的;委托性规范: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行为内容,而是委托给有关机关加以确定的规范;准用性规范:没有直接转述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在某一个规范必须参照某一法规,如:一审规定的程序清楚,而二审中则规定,本章未规定的按照一审规定办理。 4、保护性规范、奖励性规范、制裁性规范——按照后果的不同性质。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