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上海市春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6学年上海市春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6学年上海市春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4 学年徐汇区学业水平考(春考)模拟

考高三语文学科

一、阅读(60分+30分)

㈠阅读下文,完成1-4题。(8分)

⑴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重要的文体。它介乎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也可以说是散文的诗化。

⑵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继承《诗经》( )《楚辞》的赋颂传统,兼收战国纵横之文和先秦诸子作品的铺张恣肆之风,是一种综合的新文体。

⑶诗和赋的区别本来是很明显的:诗者缘情,赋者体物;诗不忌简,赋不厌繁;诗之妙在内敛,

赋之妙在铺陈;诗之用在寄兴,赋之用在□博。发展到汉唐,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表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等语可窥见端倪。

1.第⑵段的“( )”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A)(2 分)

A.不用标点

B.连接号

C.顿号

D.逗号

2.第⑶段的“□”处用字正确的一项是(B)(2 分) A.

绚 B.炫 C.渲 D.眩

3.“绮靡”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2 分)

A.qímǐ

B.qǐmǐ

C.qīmí

D.qímí 4.结合文意,分析第⑶段中的“本来”一

词在表达上的作用。(2 分)

“本来”表明赋发展到汉唐与诗的差别缩小,精确地说明了赋的发展变化。

㈡阅读下文,完成5-7题。(9分)

⑴节奏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所同具的一个要素。节奏不仅见于艺术作品,也见于人的生理活动。人体中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奏。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和愉快,否则就感到“拗”或“失调”,就不愉快。例如听京戏或鼓书,如果演奏艺术高超,像过去的杨小楼和刘宝全那样,我们便觉得每个字音和每一拍的长短高低快慢都恰到好处,有“流转如弹丸”之妙。如果某句落掉一拍,或某板偏高或偏低,我们全身筋肉就仿佛突然受到一种不愉快的震撼。这就叫做节奏感。为着跟上节奏,我们常用手脚去“打板”,其实全身筋肉都在“打板”,这里还有心理上的“预期”作用,节奏总有一种□□的模式,听到上一板,我们就

“预期”下一板的长短高低快慢如何。如果下一板果然符合预期,美感更加强,否则美感就遭到破坏。⑵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和情趣)的传达媒介。

艺术家把应表现的思想和情趣表现在音调和节奏里,听众就从这音调节奏中体验或感染到那种思想和情趣,从而引起同情或共鸣。⑶举例来说,下面这两段诗:噫吁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险也若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李白《蜀道难》)

⑷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韩愈《听颖师弹琴》)

⑸李诗……。韩诗变化多姿,妙肖琴音由缠绵细腻,突然转到高昂开阔,反复荡漾,结尾的两句就上升的艰险和下降的突兀作了强烈的对比。音调节奏恰恰传出琴音本身的变化。

(节选自朱光潜《你为什么会感到愉快》)

1

5.下列词语填入第⑴段“□□”处恰当的一项是(B)(2 分)

A.一般

B.习惯

C.规定

D.传统

6.分析第⑴段中举例论证的表达作用。(3 分)

列举京戏等实例,形象地阐释了演奏时字音的长短高低快慢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就会产生美感。

7.根据本文的观点并参照画线句,填写第⑸段省略处。(4 分)

附原文句:突兀沉雄,使人得到崇高风格中的惊惧感觉,节奏比较慢,起伏不平。(可从句式上的长短错落,或从语气上的一唱三叹来分析,与蜀道之艰险雄奇、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相契合)。

㈢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2分)

⑴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儿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活,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⑵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

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

..

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

..

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⑶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

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⑷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⑸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⑹有

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

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节选自史铁生《合欢树》)

8.从叙述顺序上看,第⑵自然段是(A)(2 分)

A.插叙

B.补叙

C.倒叙 D 顺序

9.结合第⑵段三个加点词,分析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3 分)

由小树没发芽的遗憾,到茂盛的喜悦并给予更多的期望,“念叨”树的成长,其实是对“我”未来生活的忧虑、关注和期望。

10.对文中多处提到的“孩子看树影”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3 分)

A.以“孩子看树影”引出对“合欢树”的叙述。

B.借孩子看树影,含蓄表达对种树之人的怀想。

C.“树影”隐喻每个孩子心中会留下成长的印记。

2

D.看树影孩子知道合欢树却无从知道树的故事。

11.概括本文以“合欢树”为题的象征意义并简要分析。(4 分)

象征母爱,融入了母亲的辛勤、慈爱、希望;象征作者的成长,从残疾是悲观到有事业、有希望;象征母子合欢,承载母亲之爱和儿子之情;象征生命成长的经历:对抗命运,体味悲欢,渐趋

理性。

㈣默写。(5分)12.①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卢纶《塞下曲》)

②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

③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④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⑤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㈤阅读宋词,完成13-15题。(7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③,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

....

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秋季举行的乡试,考中者称举人。②苎:用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桃花浪,指乡试中举者次年的春闱(即会试)

13.“春蚕食叶”喻指考生答卷时笔触纸张如春蚕啃食桑叶的沙沙声。(2 分)

14. 对本词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2 分)

A.首句“凉”字暗示廓之应试前的紧张心情。

B.“鹏北海,凤朝阳”描摹廓之的满怀豪情。

C.词作多处用典,体现了辛词“掉书袋”特点。

D.送别词作往往情调感伤,本词格调豪迈昂扬。

15. 赏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3 分)

首句狮蝎廓之初秋是穿着白苎新衣,背负着书剑上路参加秋考,而后想象廓之在考场奋笔疾书,接着在秋试和春闱中连连金榜题名。以虚写实,表达了对考生廓之的热情鼓励和美好祝福。

【注释与评析】⑴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等。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⑵廓之:当即编次《稼轩词甲集》之范开,辛弃疾的门人。其生平事迹不详。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考试时间在农历秋季八月,即乡试,也叫秋闱;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考中者称举人。在乡试的次年春天,乡试的得

中者在京城的礼部贡院参加会试。⑶白苎新袍:白苎是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王直方诗话》:“梅圣俞在礼部贡院考校时和欧公《春雪诗》云:‘有梦皆蝴蝶,逢袍只苎麻。’”宋代举子均著苎麻袍。嫩凉:微凉,初凉。⑷“春蚕”句:典出欧阳修诗:“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原意指行军时禁止士兵喧哗让他们含着竹片,这里指考场一片寂静只听见笔与纸摩擦的沙沙响声。⑸“禹门”句:典出《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桃花浪起,江海鱼集龙门下,跃而上之,跃过者化龙,否则点额暴腮。”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也以“桃花浪”比喻春闱(即

会试)。《古今小说?赵伯升茶肆遇仁宗》:“来年三月桃花浪,夺取罗袍转故乡。”清李渔《慎鸾交?

3

悲控》:“亏你做中流砥柱桃花浪,不似那跳龙门的个个颠狂。”⑹“月殿”句:比喻登科做官。宋制,各州折郡漕试解试均于八月举行,正桂子飘香时。《避暑录话》:“世以登科为折桂。”⑺鹏北海:典出《庄子_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一作“北溟”,即北海,泛指北方的大海。⑻凤朝阳:典出《诗经_大雅_卷阿》:“凤凰鸣兮,于彼高冈;梧桐生兮,于彼朝阳。”朝阳,指山的东面。⑼书剑:书和剑。唐温庭筠《过陈琳墓》诗:“莫过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⑽青云去:一作“青云上”。《史记_范睢蔡泽列传》:“贾(须贾)不意君能自致於青云之上。”后以“青云直上”比喻人仕途顺遂,升迁很快,亦即官运亨通,迅速升到高位。⑾举子:科举考试的应试人。

这是一首送别词。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次句“春蚕食虽响回廊”就是在首句所点明的环境基础上写范廓之(也可以说是考生们)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端坐在考场中,奋笔疾书而发出了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的情景。这样写,突出了“秋试”之“秋”的季节特点,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参加应试的举子们奋笔疾书、紧张忙碌的情状通过“春蚕食叶”的比喻表现出来。

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上阕点明时令和环境。“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天气环境——微凉、被送者的衣着——白苎新袍;“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范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虚实结合。下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

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此词用典也很突出,“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如桃花浪,典出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鲍氏安国、安行、安世兄弟,三科连中,故程文昌伯禹赠之诗,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而“月殿先收桂子香”暗喻“蟾宫折桂”,“折桂”一词源于《晋书·郤诜传》“累近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此后即将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称为“折桂”。借喻高中状元。词人借用这两个典故,含蓄地表达对范廓之参加“秋试”的美好祝愿,祝愿他金榜题名。

这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因为是送人参加科考,自然不必如一般的送别诗般抒写离情别绪,而侧重于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合情合理。

㈥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10分)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①其本欲舒(树根)②去不复顾(回头看)

4

③不抑耗其实(它的果实)④故不我若也(比得上;及)17.下

列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2 分)

A.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B. 苟有能反是者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他植者则不然 18.把文

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我郭橐驼不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繁殖很茂盛,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生长规律,来实现它自身的习性罢了。

㈦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9分)

《报任安书》①节选

司马迁

⑴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

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

家之急。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⑵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

....

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

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后数日,陵败书

....

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仆怀欲陈之,适会召问,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陵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②,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李陵既生降,颓其家声,而仆又佴③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

【注】①本文是司马迁受李陵案牵连出狱后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②沮:诋毁;贰师:将军李广利。③佴:紧接着。

19.下列句式与“左右亲近不为一言”不同的一项是(A:不是省略句)(2 分)

A.一国共攻而围之

B.所杀过当

C.适会召问

D.卒从吏议

20.分析选文第⑵段加点词的整体表达效果。(2 分)

数词的对比强烈对比强化作战之惨烈,表明李陵奋勇作战但因寡不敌众而受降。

21.史学家评论本文是“舒愤懑”之文,根据文意概述作者之“愤懑”。(4 分)

像李陵那样的忠勇之士被构罪;自己的公正和忠君不被肯定反遭刑罚;公道得不到支持的世态。

二、写作(60分)

㈧22.请以“面对面”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5

光纤通信课后习题解答 第6章 光电检测器与光接收机习题解答

118 习题解答 1、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最多的光电检测器有哪些?它们分别使用于什么场合? 答: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最多的光电检测器包括PINPD 和APD 两种,它们分别使用于短距离小容量光纤通信系统和长距离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 2、光电检测器是在什么偏置状态下工作的?为什么要工作在这样的状态下? 答:光电检测器工作于负偏置状态。只有工作于负偏置状态,才能使材料的受激吸收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完成光电变换功能。 3、在PINPD 中,I 层半导体材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通过扩展受激吸收的区域提高光电变换的效率及通过一定的内建电场提高器件的响应速度。 4、简述PINPD 的工作原理。 答:当光照射到PIN 光电二极管的光敏面上时,会在整个耗尽区及耗尽区附近产生受激辐射现象,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这种光生载流子运动到电极。当外部电路闭合时,就会在外部电路中有电流流过,从而完成光电的变换过程。 5、在APD 中,一般雪崩倍增作用只能发生于哪个区域? 答:高场区(即雪崩倍增区)。 6、简述APD 的工作原理。 答:当光照射到APD 的光敏面上时,由于受激吸收而在器件内产生出一次电子空穴对。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一次电子空穴对运动到高场区,经过反复的碰撞电离过程而形成雪崩倍增现象,从而产生出大量的二次电子空穴对。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一次电子空穴对和二次电子空穴对一起运动到电极。当外部电路闭合时,就会在外部电路中有电流流过,从而完成光电变换过程。 7、光电检测器的响应度和量子效率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两个参数相互独立吗? 答: 响应度从宏观角度描述光电检测器的光电变换效率,而量子效率则从微观角度描述光电检测器的光电变换效率。所以,响应度和量子效率不是相互独立的参数。 8、光电检测器的暗电流由哪些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分别对PINPD 和APD 的暗电流有何影响? 答:由表面暗电流和体内暗电流组成。对于PINPD ,表面暗电流远大于体内暗电流。对于APD ,由于倍增效应的存在,其体内暗电流远大于表面暗电流。 9、APD 的倍增因子是否越大越好?为什么? 答:当M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份) (一)默写(15分) 1、蜂蝶纷纷过墙去,。(《雨晴》) 2、,若出其里。(《观沧海》)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5、,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2分)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捕蛇者说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2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3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B.第○1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C.第○2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D.第○3段讲述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

2016年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一(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是 A.庇.护/ 禆.益湍.急/ 惴.惴不安B.主角./ 号角.自诩./ 栩.栩如生 C.国粹./ 憔悴.沉湎./ 冠冕.堂皇D.沮.丧/ 诅.咒屏.障/ 屏.气凝神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松弛亲和力口干舌燥B.脉博孺子牛断章取义 C.斑驳摇蓝曲甜言蜜语D.气概度假村义不容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 ①我们只要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就会到人生很多的苦与乐。 ②蒲松龄故居有一个的小花园,园中几尊怪石,增添了“聊斋”的气氛。 ③人生正如攀爬高山,跌落了100次,要安静地开始第101次的攀爬。 A.体味精制如果那么B.体验精制即使也 C.体验精致如果那么D.体味精致即使也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A.“我不知道是谁的挂号信退回来了?”张师傅说。 B.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C.版画是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如木板、石板、钢板等)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 D.中国的年俗:如剪窗花呀、贴春联呀、放鞭炮呀……每一项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是 A.首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新加坡举行,参赛者大多是初出茅庐 ....的小将。 B.难道大自然那无与伦比 ....的智慧没有引起你心灵的震撼吗? C.大学生跳河救人的事迹,一经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 ....。 D.这位成功的企业家慷慨解囊 ....,资助了多名失学儿童。 6.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是

2016年上海松江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上海松江区2016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蜂蝶纷纷过墙去,。(《雨晴》) 2、,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 3、,白水绕东城。(《送友人》) 4、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 5、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列诗句,完成第6-7题(4分) 【甲】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乙】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甲、乙分别通过“”和“_”等词句表现“凭栏之久”,以此表达用情之深。(2分) 7、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句所交代的时令都是春季。 B.都描绘了有情人离别时的场景。C.甲的抒情方式委婉,而乙较直接。 D.两句中的景分别用来渲染气氛和层层设障。 (三)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8-10题(9分)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

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节选语段的作者是清朝派古文家 (姓名)。(2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崖限当道者()(2)半山居雾若带然() 10、下列对划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描绘了泰山顶上时而日照时而迷雾的奇特气象。 B、“半山居雾若带然”一句从侧面表现了泰山之高。 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表现了积雪的厚实白亮。 D、表达作者历尽艰险领略到美景后的兴奋畅快之情。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①。学毕,乃牧豕②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③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注】①不为章句:不死记章句。②豕:猪。③责让:责备批评。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悉以豕偿 之。

2016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16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 2016年4月 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 (一)默写(15分) 1、辛苦遭逢起一经,。(《过零丁洋》) 2、,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 3、孤村落日残 霞,。(《天净沙·秋》)4、,前人之述备 矣。(《岳阳楼记》) 5、稍出近之,,。(《黔之驴》) (二)阅读【甲】【乙】两首词,完成第6---7题(4分) 【甲】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乙】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请指出【甲】【乙】两首词的一个相同之处(不涉及内容方面)。(2分) 7、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词以“时间”为线索,用语虽平易浅显,表达的情感却深沉蕴藉。 B、乙词将梦境和现实对比,表达作者无限的感慨,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C、两词均以秋季为背景,营造萧瑟的氛围,烘托词人愁苦悲愤的心境。 D、两词题材不同,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同,因而词人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三)阅读【甲】【乙】两选文,完成第8-----10题(9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秦王纳谏》) 【乙】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něi )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

上海市2016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6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 蜂蝶纷纷过墙去,。(《雨晴》) 2. ,若出其里。(《观沧海》)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5. ,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2分) 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捕蛇者说(节选)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8. 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2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9. 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②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④,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胜.惊错 (2)鼠何名.老虫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李淸照《如梦令》) 5. ,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2分) 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岱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蹬几不可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

光纤通信课后习题解答-第6章--光电检测器和光接收机习题解答

习题解答 1、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最多的光电检测器有哪些?它们分别使用于什么场合? 答: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最多的光电检测器包括PINPD 和APD 两种,它们分别使用于短距离小容量光纤通信系统和长距离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 2、光电检测器是在什么偏置状态下工作的?为什么要工作在这样的状态下? 答:光电检测器工作于负偏置状态。只有工作于负偏置状态,才能使材料的受激吸收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完成光电变换功能。 3、在PINPD 中,I 层半导体材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通过扩展受激吸收的区域提高光电变换的效率及通过一定的内建电场提高器件的响应速度。 4、简述PINPD 的工作原理。 答:当光照射到PIN 光电二极管的光敏面上时,会在整个耗尽区及耗尽区附近产生受激辐射现象,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这种光生载流子运动到电极。当外部电路闭合时,就会在外部电路中有电流流过,从而完成光电的变换过程。 5、在APD 中,一般雪崩倍增作用只能发生于哪个区域? 答:高场区(即雪崩倍增区)。 6、简述APD 的工作原理。 答:当光照射到APD 的光敏面上时,由于受激吸收而在器件内产生出一次电子空穴对。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一次电子空穴对运动到高场区,经过反复的碰撞电离过程而形成雪崩倍增现象,从而产生出大量的二次电子空穴对。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一次电子空穴对和二次电子空穴对一起运动到电极。当外部电路闭合时,就会在外部电路中有电流流过,从而完成光电变换过程。 7、光电检测器的响应度和量子效率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两个参数相互独立吗? 答: 响应度从宏观角度描述光电检测器的光电变换效率,而量子效率则从微观角度描述光电检测器的光电变换效率。所以,响应度和量子效率不是相互独立的参数。 8、光电检测器的暗电流由哪些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分别对PINPD 和APD 的暗电流有何影响? 答:由表面暗电流和体内暗电流组成。对于PINPD ,表面暗电流远大于体内暗电流。对于APD ,由于倍增效应的存在,其体内暗电流远大于表面暗电流。 9、APD 的倍增因子是否越大越好?为什么? 答:当M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4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 绝密★启用前 上海市2016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蜂蝶纷纷过墙去,________________。 (《雨晴》) 2.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观沧海》)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劳其筋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 5.____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和_________。(2分)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 .“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 .“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捕蛇者说(节选)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_。(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 ) A .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 .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 .第②段叙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D .第③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 ,灭烛就寝,忽碗碟砉② 然有声。余问故,阍③ 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嗟!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 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耳者不少矣。 [注]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 ā):象声词。③阍(h ūn ):守门的人。④良: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上海市2017嘉定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2016学年嘉定区九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挥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 2.,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3.昨夜江边春水生,。(朱熹《观书有感》) 4.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满目萧然,。(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强乐”的意思是_______ _______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黯黯生天际”是因“春天的愁绪”而引起的。 B.“危楼”、“草色”、“烟光”、“残照”衬托了“春愁”。 C.诗人感到无奈,只能借酒浇愁却更添“春愁”。 D.诗人所谓的“春愁”不外乎是“相思”二字。 (三)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8-9题(4分) 【甲】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甲文作者是______(人名),【乙】文作者是____(朝代) 9.(1)文中描写“夕阳’和“树林”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甲乙两文作者均遭贬谪,但内心感受不同,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石季服药 会稽之东,有石氏者,其季女①病痞②。迎良医治之,久而不除,谢医使.去。其父思之,以为:“是,良医也。奈何疗之而不病除?”他日,窃.窥之,见其药不饮而覆于床下也。乃复迎医,进而前 药,三饮之而疾已。 【注释】①季女:小女儿②痞:腹中的肿块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谢医使.去()(2)窃.窥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什么治疗她的病不是彻底根除呢? B.为什么好医生治常见病也不见效果呢? C.怎么会看病好久了病症还不消除呢? D.什么治疗方法能让女儿的病快好呢? 12.石家小女的病“久而不除”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016年上海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精品】 一、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1.默写 (1)蜂蝶纷纷过墙去,。(《雨晴》) (2),若出其里。(《观沧海》)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5),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节选)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捕蛇者说(节选)?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1)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太医以王命聚之。 (3)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②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D.第③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份) (一)默写(15分) 1、蜂蝶纷纷过墙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晴》)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出其里。(《观沧海》)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 ,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过零丁洋》)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2分)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 “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 “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 —10题(9分) 捕蛇者说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痿、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 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②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 第②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 第G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D. 第C3段讲述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

2015-2016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打印版

2015-2016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上海市普陀区第一学期初三质量检测(2015.12.28)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共39分) (一)默写(15分) 1、枯藤老树昏鸦,。(《天净沙·秋》) 2、,匹马戍梁州。(《诉衷情》) 3、月上柳梢头,。(《生查子·元夕》) 4、政通人和,。(《岳阳楼记》) 5、,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元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绝”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别离之味。 D、这首小令以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8、《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朝的____________。(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表述了“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的观点。 B、作者感叹“可惜”是因为在那段少时岁月,借书读反而促使自己认真读书。 C、“若不相类”体现了“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确是不一样的。 D、“固”解释为“本来”,表明“幸”与“不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不见长安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③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①洛下: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②东渡意:晋王朝东迁的原委。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更重问之()(2)异昨日之言() 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认为长安像太阳一样远吗?

上海市2016届高考压轴考试语文试题

2016上海高考压轴卷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岁朝与岁朝图 ①《后汉书??周磐传》:?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李贤注:?岁朝,岁旦。?岁旦即阴历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古代贤良的新春佳节在?讲论终日?中度过,而大多数人要轻松愉悦得多,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晴云道:‘今日是岁朝,人人要闲耍的。’?然而?闲耍?也有雅俗之分,市井屠贩之人不过吃喝博戏,诗礼文章之家则不免琴棋书画,风雅一番。 ②岁朝时节应景张挂的绘画统称为《岁朝图》,以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大致属于花鸟画,画的多是仙花、瑞草、嘉果、美器以及一切寓意美好的事物,多以《岁朝清供》为名;另一类则约略可以归于山水人物画,描写的是钟馗等福神或人们在新春时欢庆的活动场景,多冠以《岁朝欢庆》之类的名称。 ③《岁朝图》的源起,有说为宋朝宫廷,谓徽宗令画院画师在新春时图绘冬天不易看到的珍奇花卉,以供赏玩。然而,在早期的宋元画史如《宣和画谱》、《图画见闻志》中,都没有相关的记载,或许是因为其时此类作品还属于花鸟画,亦或许是有少数类似作品却尚未形成一个固定的门类而有专门的名称。 ④真正意义上的《岁朝图》的定型和流行是在明清时期,尤 其是在宫廷。根据画史记载,明清两代许多知名的宫廷画家都有 《岁朝图》传世,例如明代的边文进、周文靖、商喜;清代的邹 一桂、董邦达、董诰、金廷标、姚文瀚等等。擅画的明宪宗朱见 深甚至亲笔画过一幅《岁朝佳兆图》,图中用明代皇室喜好的硬朗 爽利的笔法作一钟馗,形容奇古,手执如意,眼望空中的蝙蝠, 身旁侍立一小鬼,手捧托盘,盘中盛着柏条和柿子。画上御题:?柏 柿如意。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 如意年年百事宜。?悬挂钟馗像以辟邪纳福,是宋代就有的年俗, 明代之后才渐渐移向端午节,此图作于成化辛丑(1481),亦保留着宋代的习俗。 ⑤据说郑板桥曾经偶然见到元代李萌的《岁朝图》,爱而购之,并赋诗一首:?一瓶一

2016学年上海市春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4 学年徐汇区学业水平考(春考)模拟 考高三语文学科 一、阅读(60分+30分) ㈠阅读下文,完成1-4题。(8分) ⑴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重要的文体。它介乎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也可以说是散文的诗化。 ⑵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继承《诗经》( )《楚辞》的赋颂传统,兼收战国纵横之文和先秦诸子作品的铺张恣肆之风,是一种综合的新文体。 ⑶诗和赋的区别本来是很明显的:诗者缘情,赋者体物;诗不忌简,赋不厌繁;诗之妙在内敛, 赋之妙在铺陈;诗之用在寄兴,赋之用在□博。发展到汉唐,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表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等语可窥见端倪。 1.第⑵段的“( )”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A)(2 分) A.不用标点 B.连接号 C.顿号 D.逗号 2.第⑶段的“□”处用字正确的一项是(B)(2 分) A. 绚 B.炫 C.渲 D.眩 3.“绮靡”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2 分) A.qímǐ B.qǐmǐ C.qīmí D.qímí 4.结合文意,分析第⑶段中的“本来”一 词在表达上的作用。(2 分) “本来”表明赋发展到汉唐与诗的差别缩小,精确地说明了赋的发展变化。 ㈡阅读下文,完成5-7题。(9分) ⑴节奏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所同具的一个要素。节奏不仅见于艺术作品,也见于人的生理活动。人体中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奏。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和愉快,否则就感到“拗”或“失调”,就不愉快。例如听京戏或鼓书,如果演奏艺术高超,像过去的杨小楼和刘宝全那样,我们便觉得每个字音和每一拍的长短高低快慢都恰到好处,有“流转如弹丸”之妙。如果某句落掉一拍,或某板偏高或偏低,我们全身筋肉就仿佛突然受到一种不愉快的震撼。这就叫做节奏感。为着跟上节奏,我们常用手脚去“打板”,其实全身筋肉都在“打板”,这里还有心理上的“预期”作用,节奏总有一种□□的模式,听到上一板,我们就 “预期”下一板的长短高低快慢如何。如果下一板果然符合预期,美感更加强,否则美感就遭到破坏。⑵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和情趣)的传达媒介。 艺术家把应表现的思想和情趣表现在音调和节奏里,听众就从这音调节奏中体验或感染到那种思想和情趣,从而引起同情或共鸣。⑶举例来说,下面这两段诗:噫吁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险也若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李白《蜀道难》) ⑷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韩愈《听颖师弹琴》)

上海市徐汇区2016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文言文 1.(1),一览众山小。(《望岳》) (2)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3),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 (4)困于心,,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日星隐耀,。(《岳阳楼记》)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诗中“春芳歇”意为。 (2)下列诗句所体现的情感与此诗相近的一项是 A.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的作者是晋代著名诗人(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下列对第⑤段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桃花源只是刘子骥等高尚之人心中的向往与追求。 B.刘子骥寻找桃花源“未果”的经历体现了桃花源的神秘。 C.“后遂无问津者”表明世人普遍怀疑桃花源的真实性。 D.“寻病终”意在呈现探寻桃花源之人的惨淡结局。 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陶侃逸事 陶侃①,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常语人曰:“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第五章 光检测器及光接收机

第五章 光检测器及光接收机 光接收机:把光发射机发送的携带有信息的光信号转化成相应的电信号并放大、再生恢复为原传输的信号。组成:光检测器、低噪声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均衡器以及滤波器等。 光检测器: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5.1 光探测原理 一、PN 结的光电效应 光电检测器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实现光电转换的。 1.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使物体中的电子脱出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 2.光电检测器核心器件:光电二极管(PD),是一个工作在反向偏压下的PN 结二极管。 3.PN 结的光电效应及条件:如图5.1 所示,当入射光子能量hf 小于禁带宽度E g 时,不论入射光有多强,光电效应也不会发生,即产生光电效应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hf ≥E g (5.1) 即光频f c < 的入射光是不能产生光电效应的,将f c 转换为波长,则 λc = (5.2) 即只有波长λ< λ c 的入射光,才能使这种材料产生光生载流子,故λc 为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大波长,又称为截至波长,相应的f c 称为截至频率。 图5.1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 二、光探测过程的基本原理 假设入射光子的能量hf 超过禁带能量E g ,是有几微米宽的耗尽区每次吸收一个光子,将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发生受激吸收。在PN 结施加反向电压的情况下,受激吸收过程生成的电子-空穴对在电场的作用下,分别离开耗尽层,电子向N 区漂移,空穴向P 区漂移,空穴和从负电极进入的电子复合,电子则离开N 区进入正电极。当电路闭合时,在外电路形成光生电流I P 。当入射功率变化时,光生电流也随之线性变化,从而把光信号变成电流信号。光生电流I P 与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和这些载流子运动的速度有关。也就是说直接与入射光功率P in 成正比,即 in P RP I = (5.3) 式中R 是光电检测器响应度(用A/W 表示)。由此式可以得到 in P P I R = (5.4) 响应度R 可以用量子效应表示,其定义是产生的电子数与入射光子数之比,即 h E g g E hc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 . 绝密★启用前 上海市2016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蜂蝶纷纷过墙去,________________。 (《雨晴》) 2.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观沧海》)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劳其筋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 5.____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和_________。(2分)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 .“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 .“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捕蛇者说(节选)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_。(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 ) A .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 .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 .第②段叙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D .第③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 ,灭烛就寝,忽碗碟砉② 然有声。余问故,阍③ 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嗟!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 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耳者不少矣。 [注]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 ā):象声词。③阍(h ūn ):守门的人。④良: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