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项练习中国古代史大变革时代著名的都江堰(含解析)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中国古代史大变革时代著名的都江堰(含解析)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中国古代史大变革时代著名的都江堰(含解析)

中国古代史大变革时代著名的都江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0小题,共200.0分)

1.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 当兵立军功

B. 不隐瞒犯法行为

C. 合理经商致富

D.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2.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内容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建立县制

C. 奖励耕战

D.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3.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 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D. 统一货币、度量衡

4. 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军功

C. 奖励生产

D. 建立县制

5. 商鞅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根本原因是()

A. 变法措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B. 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C. 商鞅的智慧与策略

D. 始终以“富国强兵”为宗旨

6.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是()

A. 秦穆公

B. 齐桓公

C. 楚庄王

D. 秦孝公

7. 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说明变法()

A. 没有改变土地制度

B. 严重缺乏群众基础

C. 触犯了旧贵族利益

D. 违背历史发展

8. 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

A. 限制商业活动

B. 废除旧贵族的实权

C. 发展农业生产

D. 增强秦国的实力

9. 根据商鞅变法时期的法令,一个勤于耕作,生产出大量粮食和布帛的人可以获得的奖励是()

A. 免除徭役

B. 免除兵役

C. 获得官爵

D. 获得土地

10. 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获得爵位的途径是()

A. 发奋读书,考取功名

B. 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C. 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D. 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11. 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庙是老百姓对李冰伟业的纪念。每年的清明时节,当地的居民都会在二王庙举行祭祀活动和开水(岁修完工后放水)典礼,这是因为李冰()

A. 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B. 修筑了都江堰,造福于民

C. 发明了铁农具和牛耕

D. 进行了变法,推动了历史前进

12. 如图是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直到今天仍造福于民。此项工程是()

A. 灵渠

B. 长城

C. 都江堰

D. 赵州桥

13. 如图所示的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该工程主要灌溉了()

A. 成都平原

B. 华北平原

C. 关中平原

D. 东北平原

14. 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表述,不确切的一项是()

A. 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

B. 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防洪灌溉工程

C. 位于四川岷江流域

D. 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水利工程

15. 公元前256年,在成都附近岷江上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是()

A. 孙武

B. 李冰

C. 孟子

D. 李斯

16. 如图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后人赞美主

持修建这一工程的人“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这位“李太守”指的是()

A. 李耳

B. 李牧

C. 李

冰 D. 李斯

17. 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假如让你给他写简历,一定要写到的重要事迹是()

A. 上书秦孝公请求变法

B. 主持修建都江

堰 C. 治理黄河 D. 发明铁农具和牛耕

18.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是()

A. 交通运输

B. 防洪灌溉

C. 南粮北运

D. 蓄水抗旱

19. 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 大禹

B. 商鞅

C. 管仲

D. 李冰

20.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A. 都江堰

B. 长城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21. 位于岷江中游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在古代发挥了哪些具体作用()

①水运

②旅游

③防洪

④灌溉。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22.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综合性的水利枢纽都江堰的主持建造者是()

A. 孙叔敖

B. 李冰

C. 李春

D. 管仲

23. 在岷江某处,有一座中国古代著名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它经受了2000多年的历史风雨,至今仍造福当地人民,它是()

A. 都江堰

B. 隋朝大运河

C. 赵州桥

D. 元朝的运河

24. 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建造于战国时期,2008年经受了8级大地震的考验。2200多年来,它一直造福于人民。这项水利工程的设计建造者是()

A. 吕尚

B. 周公

C. 管仲

D. 李冰

25.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从历史上看,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大运河

C. 六辅渠

D. 白渠

26. 余秋雨曾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如图为修筑这项“了不起的工程”的人物雕塑。此人是()

A. 夏禹

B. 李冰

C. 管

仲 D. 商鞅

27. 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造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美称,请问上述是指我国古代哪项水利工程()

A. 灵渠

B. 都江堰

C. 白

渠 D. 三峡工程

28. 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 李冰父子--修筑长城

B. 司马迁--著《史记》

C. 左宗棠--收复新疆

D. 戚继光--抗击倭寇29. 《战国策?秦策》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下列工程对天府之国美誉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A. 灵渠

B. 白渠

C. 都江堰

D. 长城

30. 作家余秋而曾写道:“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消消清流,”对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正确评价是()

①修建于隋唐

②由李冰主持建造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1. 使得成都平原从此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的伟大工程是()

A. 郑国渠

B. 灵渠

C. 都江堰

D. 京杭大运河

32.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的生存。战国时期在成都平原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灵渠

D. 大运河

33. 观察如图,能从图上直接得出的信息是()

A. 李冰组织民众修建

B. 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

C. 战国后期修建,沿用至今

D. 使成都成为“天府之国”

34. 战国时,成都平原出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好景象。这要归功于兴建了水利工程()

A. 郑国渠

B. 灵渠

C. 白渠

D. 都江堰

35.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闻名世界的水利防洪灌溉工程是()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京杭大运河

D. 浙江海塘

36. 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它是战国时期修建的

B. 是由秦朝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

C. 修建地点是岷江中游

D. 它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37.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成就辉煌。下列选项中表述均正确的是()

①李冰主持修筑了都江堰②蔡伦发明了造纸术③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④宋应星编著了《天工开物》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38. 下列历史人物中,属于能工巧匠的一组是()

A. 孔子老子

B. 嬴政刘邦

C. 李冰毕昇

D. 戚继光林则徐

39.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

B. 位于嘉陵江流域,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C. “深淘滩,低作堰”是古人管理维修它的经验总结

D. 2000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0. 考古发掘的文物、遗址、照片等是研究历史的资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以下研究历史的一手资料按照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②④③

41.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成就辉煌。下列选项中表述均正确的是()

①李冰主持修筑了都江堰

②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③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④李时珍编著了《本草纲目》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42.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得益于()

A. 商鞅奖励耕织

B. 大运河的开通

C. 都江堰的修建

D. 唐朝重视兴修水利

43. 科技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各项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李时珍写出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

②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③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

A. ②④③①

B. ①③②④

C. ③②④①

D. ④③②①

44.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川西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联中的“太守”是指()

A. 商鞅

B. 大禹

C. 李冰

D. 王景

45. 安徽某校举办历史手抄报设计大赛,某小组成员搜集了一下历史资料,这些史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高超的青铜工艺

B. 伟大的建筑工程

C. 先进的科技成就

D. 独特的医学技术

46. 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位于()

A. 黄河流域

B. 岷江流域

C. 淮河流域

D. 珠江流域

47.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其设计者是()

A. 李冰

B. 商鞅

C. 秦孝公

D. 秦穆公

48. 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筑的伟大工程,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是()

A. B. C.

D.

49.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诗句赞颂的伟大工程是()

A. 都江堰

B. 灵渠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50. 后人写诗“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赞扬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治水,这是因为李冰()

A. 发明了铁农具和牛耕

B. 主持修建都江堰

C. 修建了灵渠

D. 修建郑国渠

51. 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都江堰建成后,受益最大的地区是()

A. 成都平原

B. 中原地区

C. 关中地区

D. 江汉平原地区

52. “历史不容忘却”,7年前的汶川8.0级地震让四川损失惨重,下列史实与四川地区有关的是()

①战国时李冰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北宋前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

④两宋时期,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A. 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53. 都江堰水利工程依自然水势而建,历经2000多年,依然经受了2008年汶川里氏8.0级大地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该水利工程修建于()

A. 夏朝

B. 商朝

C. 战国时期

D. 西汉

54. 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处于战国时期的()

A. 齐国

B. 楚国

C. 赵国

D. 秦国

55. 秦国的都江堰和隋朝大运河都是中国古代的大工程,在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者相似之处是()

A. 有利于民族间友好往来

B. 加强了南北间经济交流

C. 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D. 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56. 战国时期修建的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是()

A. 灵渠

B. 郑国渠

C. 都江堰

D. 大运河

57. “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当老师为同学讲到这些词的时候,老师是在向同学们介绍什么()

A. 大禹治水

B. 莲鹤方壶

C. 都江堰

D. 甲骨文

58. 以下景点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文物古迹,它们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③①

59.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下列历史人物的事迹中能体现出创新精神的有()

①大禹

②蔡伦

③商鞅

④李冰。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0.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具有灌溉、排沙、泄洪等多种功能,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位于()

A. 黄河流域

B. 岷江流域

C. 淮河流域

D. 珠江流域

61.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如图所示图片与文字体现我国古代农业发展概况的是()

A.

是都江堰.它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B.

体现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C.

是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

D.

总结中国农业和药物学的成就

62. 如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它经受了2000多年的历史风雨,至今仍造福人民。它是()

A. 都江堰

B. 隋朝大运

河 C. 灵渠 D. 元朝的运河

63. 使得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工程是()

A. 长城

B. 都江堰

C. 灵

渠 D. 大运河

64. 有一项伟大的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并且至今仍造福于人民的这个工程是()

A. 灵渠

B. 都江堰

C. 治

理黄河 D. 白渠

65. 使成都平原称为“天府之国”的我国古代防洪灌溉工程是()

A. 郑国渠

B. 灵渠

C. 白公渠

D. 都江堰

66. 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除鱼嘴部分有轻微损坏外,其余基本完好。该工程建造于()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时期

D. 西汉时期

67. 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曾经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这一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灵渠

C. 白渠

D. 大运河

68. 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小明想利用暑假去参观都江堰,应该去哪个省()

A. 甘肃

B. 江苏

C. 四川

D. 上海

69.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天府之国”,并经受住了2008年汶川地震考验的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治理黄河

C. 白渠

D. 郑国渠

70. 《文化苦旅》是著名作家余秋雨的散文集。在文集中,作者用生花妙笔写下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人输送汩汩清流。”作家笔下的“它”是指()

A. 灵渠

B. 郑国渠

C. 都江堰

D. 白渠

71. 如图是某地书法石刻,下列中国古代工程与它有关的是()

A. 李冰修筑都江堰的治水思想

B.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建设思路

C. 李春设计赵州桥的巧妙思想

D. 明成祖营建北京故宫的构想

72.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重大工程的示意图,它是()

A.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都江堰

C. 秦朝长城

D. 明朝长城

73. 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农业发展作用很大,成都平原之所以成为千里沃野,得益于()

A. 白渠

B. 都江堰

C. 郑国渠

D. 灵渠

74.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成就灿烂辉煌。下列选项中表述均正确的是()

①李冰主持修筑都江堰②蔡伦发明造纸术

③隋唐开凿敦煌莫高窟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⑤宋应星编写《齐民要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75. 隋朝如同一颗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眼。下列不属于隋朝时期创立的制度或修建的工程建筑有()

①科举制②大运河③赵州桥④都江堰。

A. ④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76. 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这离不开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贡献?()

A. 三峡水利工程

B. 郑国渠

C. 都江堰

D. 灵渠

77. 后人写诗“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赞扬李冰的功劳。李冰的贡献是主持()

A. 开凿灵渠

B. 修筑郑国渠

C. 修建都江堰

D. 修筑长城

78. 都江堰工程选址合理,设计科学,修建这一工程的诸侯国是()

A. 齐国

B. 吴国

C. 秦国

D. 蜀国

79. 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丝绸之路开辟

②实行闭关锁国

③鉴真东渡

④李冰修建都江堰。

A. ④①③②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④②③

80. 都江堰建成后,受益最大的地区是()

A. 江汉平原地区

B. 关中地区

C. 成都平原地区

D. 中原地区

81. 战国时期蜀郡守李冰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 灵渠

B. 郑国渠

C. 都江堰

D. 飞沙堰

82. 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战国时期哪一国家修建的()

A. 齐国

B. 楚国

C. 赵国

D. 秦国

83. 对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 防洪蓄水

B. 蓄水灌溉

C. 防洪排水

D. 防洪灌溉

84. 闻名世界的都江堰兴建于()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时期

D. 东汉时期

85. 下列各项,属于战国时期的有()

①铁器的广泛使用②青铜器的普遍使用③牛耕的推广④管仲改革⑤都江堰的修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③⑤

86. 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直到今天还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水利工程()

A. 长城

B. 都江堰

C. 秦始皇陵兵马俑

D. 故宫

87. 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B. 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西边的外江用于分洪

C. 内江之水通过“飞沙堰”引人支流,灌溉农田

D. 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88. 如图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的修建者是()

A. 禹

B. 商鞅

C. 李冰

D. 李春

89. 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变水患为水利,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是可持续性发展工程的典范

B. 都江堰的主要功能是防洪

C. 给成都平原带来很多灾难

D. 都江堰作为水利工程早已丧失了其功能

90. 史书记载:“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吁。”材料中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李王”应该是()

A. 李冰

B. 李耳

C. 李悝

D. 李斯

91. 都江堰的作用最准确的说法是()

A. 防洪排水

B. 防洪蓄水

C. 防洪灌溉

D. 蓄水防旱

92. 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有()

①都江堰②大运河③郑国渠④芍陂。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93. 2000年,都江堰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主持修建这一伟大工程的是()

A. 郑国

B. 李冰

C. 大禹

D. 秦穆公

94.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都平原之所以成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灵渠

95. 《中国经济时报》报道:“没有都江堰就没有锦绣四川,就没有两千多年的天府之国。”修筑这一工程的是()

A. 大禹

B. 李冰

C. 商鞅

D. 管仲

96. 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修筑的水利工程是()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灵渠

D. 永济渠

97.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李冰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灵渠

D. 大运河

98. 《史记》载:有一水利工程的兴修,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古人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赞美()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白渠

99. 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涓涓清流。”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是()

A. 长城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100.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①参观都江堰②到赵州桥上散步③用纸写诗④读《史记》和《资治通鉴》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⑥参加科举考试.

A. ①②③④⑥

B. ①②③⑤⑥

C. 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⑥

中国古代史大变革时代著名的都江堰

【答案】

1. D

2. B

3. C

4. D

5. A

6. D

7. C

8. D

9. A 10. C

11. B 12. C 13. A 14. D 15. B

16. C 17. B 18. B 19. D 20. A

21. B 22. B 23. A 24. D 25. A

26. B 27. B 28. A 29. C 30. D

31. C 32. B 33. B 34. D 35. B

36. B 37. D 38. C 39. B 40. B

41. D 42. C 43. A 44. C 45. B

46. B 47. A 48. A 49. A 50. B

51. A 52. B 53. C 54. D 55. D

56. C 57. C 58. B 59. B 60. B

61. A 62. A 63. B 64. B 65. D

66. B 67. A 68. C 69. A 70. C

71. A 72. B 73. B 74. B 75. A

76. C 77. C 78. C 79. A 80. C

81. C 82. D 83. D 84. B 85. D

86. B 87. C 88. C 89. A 90. A

91. C 92. B 93. B 94. B 95. B

96. B 97. B 98. A 99. B 100. D

【解析】

1.

战国后期的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奖励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故选D.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战国后期的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奖励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中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设立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B符合题意.商鞅变法内容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建立县制.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纷纷掀起变法运动.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商鞅变法主要内容的理解.

3.

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的大致意思是:商鞅辅佐秦孝公的十年,旧奴隶主贵族大多怨声载道.原因是商鞅变法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剥夺了旧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选项中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史记商君列传》的记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

4.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中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对后世影响最大,因为直到今天仍有县这个行政区划.

故选D.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把握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建立县制.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商鞅变法主要内容的理解.

5.

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即促进了秦国向封建社会过渡,BCD项属于变法成功的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故选A.

本题以商鞅变法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根本原因.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点.

6.

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故选D.

本题以“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7.

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说明变法触犯了旧贵族利益.这次变法中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触犯了旧贵族利益.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纷纷掀起变法运动.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8.

题干中“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增强秦国的实力.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增强秦国的实力.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点,把握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

本题以商鞅变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9.

商鞅变法规定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根据商鞅变法时期的法令,一个勤于耕作,生产出大量粮食和布帛的人可以获得的奖励是免除徭役.

故选A.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情况、内容以及意义的理解.考查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10.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变法,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获得爵位的途径是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故选C.

本题以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获得爵位为依托,考查商鞅变法.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商鞅变法的情况、内容和历史意义.

11.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以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庙是老百姓对李冰伟业的纪念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并掌握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12.

观察题干图片可知,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直到今天仍造福于民的工程是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分水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东边叫内江,主要用于灌溉,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

故选C.

本题以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直到今天仍造福于民的工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并掌握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13.

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分水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东边叫内江,主要用于灌溉,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故题干中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灌溉了成都平原.

故选A.

本题以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的工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14.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四川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但不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水利工程.

故选D.

本题以都江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15.

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以公元前256年在成都附近岷江上主持修建都江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16.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这位“李太守”指的是李冰.

故选C.

本题以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17.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故题干中给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写简历,一定要写到的重要事迹是主持修建都江堰.

故选B.

本题以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并掌握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18.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是防洪、灌溉.

故选B.

本题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19.

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所以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李冰.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20.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故选A.

本题以“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21.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有利于水运,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以位于岷江中游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在古代发挥的具体作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22.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以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综合性的水利枢纽都江堰的主持建造者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23.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故题干中所说的是都江堰水利工程.

故选A.

本题以在岷江某处有一座中国古代著名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它经受了2000多年的历史风雨,至今仍造福当地人民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24.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D.

本题以建造于战国时期,2008年经受了8级大地震的考验.2200多年来,它一直造福于人民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25.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A.

本题考查都江堰的修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作用.

26.

据“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题干图片为修筑这项“了不起的工程”的人物雕塑可知.此人是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以余秋雨曾写到的内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27.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以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造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美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28.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的历史贡献是在成都平原的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不是修筑长城.

故选A.

本题考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搭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

29.

据“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天府之国”可知,都江堰对“天府之国”美誉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30.

由材料“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消消清流”可知,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指的是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修筑的,而不是修建于隋唐.所以排除有①的ABC三项.

故选D.

本题以余秋雨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都江堰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都江堰的相关知识.此类题可用排除法.

31.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历史贡献是在成都平原的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故选C.

本题以使得成都平原从此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的伟大工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32.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都江堰.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都江堰的李冰修筑修筑时间、地点、作用.

33.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以此分析图片可知,图表明都江堰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B是正确的选项,ACD选项都不能从图上直接得出,排除.

故选B.

本题解题关键是从著名水利工程切入,结合所学李冰修筑都江堰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需掌都江堰的作用.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都江堰的相关知识点.

34.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都江堰的相关知识点.

35.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闻名世界的水利防洪灌溉工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36.

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不是秦朝.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都江堰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都江堰相关史实.

37.

①李冰主持修筑了都江堰、③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和④宋应星编著了《天工开物》都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②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故选D.

本题以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的成就为依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知识.

本题以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的成就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38.

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主持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采取了中流作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这样就控制了岷江激流,免除了水灾,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一个活字可以重复使用,保存方便,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李冰和毕昇属于能工巧匠.

故选C.

本题以能工巧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历史人物李冰和毕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和活字印刷术的相关史实.

39.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是古人管理维修它的经验总结,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2000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

故选B.

本题以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40.

图①反映的是唐朝的唐三彩,图②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兴修的都江堰,图③是南湖的游船,反映的是1921年的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图④反映的是1945年日本投降.故按顺序排列为②①③④.

故选B.

本题以历史图片为背景,考查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

注意识记重要历史图片反映的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

41.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不是发明造纸术,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用黏土制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了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故选D.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科技文化成就.

掌握历代伟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生活年代、成就及别称.

42.

据“…..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可知,这是得益于都江堰的修建.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C.

本题以《华阳国志?蜀志》记载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都江堰的修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43.

①李时珍写出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是在明朝,②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是在战国时期,③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④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是在南朝时期.故按顺序排列为②④③①.

故选A.

本题考查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结合课本所学即可作答.

对重要历史时间的记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注意多记忆与积累.

44.

据“万里归一汇,八百里川西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可知,这描述的是战国时期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区别掌握战国时期修筑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

45.

图片“都江堰”“隋朝大运河”“明长城”“故宫”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四张图片都与ACD说法无关.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46.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47.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48.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A图反映的是都江堰.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2000年,都江堰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49.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故“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赞颂的伟大工程是都江堰.

故选A.

本题考查都江堰,知道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都江堰.

50.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后人写诗“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赞扬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治水.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51.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都江堰建成后,受益最大的地区是成都平原.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52.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造福了四川人民.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纸币“交子”,两宋时期,四川地区的丝织业发达,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发生地是洛阳.与四川无关.

故选B.

本题以史实与四川地区有关为切入点,考查都江堰、交子、两宋的手工业.

本题以都江堰、交子、两宋的手工业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3.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作用.

54.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55.

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全长2000 多千米,它沟通了五大水系,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具有灌溉、排沙、泄洪等多种功能,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故选D.

本题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的建筑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国的都江堰和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本题掌握秦国的都江堰和隋朝大运河的修建时间、建立者及意义.

56.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都江堰是战国时期修建的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57.

依据所学,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包括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

故选C.

本题考查都江堰.

本题以都江堰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8.

根据所学可知,明长城是明朝时修建的长城;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秦始皇陵兵马俑建成在秦朝;敦煌莫高窟修建于隋唐时期.由此可知它们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②③④①.

故选B.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重要文物古迹.明长城是明朝时修建的长城;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秦始皇陵兵马俑建成在秦朝;敦煌莫高窟修建于隋唐时期.

掌握我国古代的重要文物古迹出现的时间及重要地位.

59.

①大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②蔡伦改进了造纸术、③商鞅开创性的进行了变革、④李冰开创性的修建了都江堰,均具有创新精神.

故选B.

本题考查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注意掌握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物.

60.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具有灌溉、排沙、泄洪等多种功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61.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A所示图片与文字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概况.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62.

观察图片可知,这是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63.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使得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工程是都江堰.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64.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考查都江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知道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65.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66.

依据所学,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故选B.

本题考查都江堰.

本题以都江堰为背景,考查学生对都江堰知识的识记能力.

67.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68.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小明想利用暑假去参观都江堰,应该去四川省.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69.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故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天府之国”,并经受住了2008年汶川地震考验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故选A.

本题考查都江堰.

要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作用.

70.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71.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运用作“深淘滩,低作偃”治水思想,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造福了四川人民.

故选A.

本题以书法石刻为切入点,考查都江堰.

本题以都江堰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2.

由图示中的“岷江”“都江鱼嘴”“宝瓶口”可知图中的工程是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既可以防洪又可以灌溉,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以历史地图为切入点,考查都江堰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都江堰的修筑时间、人物及作用.

73.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74.

据所学知,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而不是发明造纸术.《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的著作,是我国现存的第一步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故可排除②⑤.

故选B.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科技文化成就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注意识记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75.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76.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77.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78.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79.

丝绸之路的开辟发生以西汉时期.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实行的政策.鉴真东渡发生于唐朝时期.李白修建都江堰是在战国时期.

故选A.

本题以丝绸之路、闭关锁国政策、鉴真东渡和都江堰为依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闭关锁国政策、唐朝对外关系和都江堰的知识.

本题以丝绸之路、闭关锁国政策、鉴真东渡和都江堰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丝绸之路、闭关锁国政策、唐朝对外关系和都江堰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80.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C.

本题考查都江堰.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作用.

81.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C.

本题考查都江堰的修建.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

82.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D.

本题考查都江堰.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作用.

83.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84.

依据所学,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防洪灌溉工程.

故选B.

本题考查都江堰.

本题以都江堰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85.

①铁器的广泛使用是在战国时期;②青铜器的普遍使用是在商朝时期;③牛耕的推广是在战国时期;④管仲改革是在春秋时期;⑤都江堰的修建是在战国时期.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的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86.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的修建,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四川的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故选B.

本题考查都江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间、人物和作用.

87.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分水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东边叫内江,主要用于灌溉,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都江堰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88.

观察图片可知,这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89.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都江堰变水患为水利,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是可持续性发展工程的典范.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90.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题干材料中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李王”应该是李冰.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91.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C.

本题考查都江堰.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作用.

92.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芍陂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大运河是隋朝时期修建的.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注意和其他时期的工程相区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93.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2000年,都江堰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审题的切入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94.

战国时期,秦国在李冰父子主持下,在岷江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故选B.

本题意在考查都江堰的修建者、作用与影响.

本题意在考查都江堰这一知识点,要掌握其修建者、作用与影响.

95.

“没有都江堰就没有锦绣四川,就没有两千多年的天府之国.”修筑这一工程的是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96.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97.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98.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A.

本题考查都江堰的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的修建.

99.

由“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可知是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历史贡献是在四川成都平原的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故选B.

本题考查都江堰修建的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史实.

100.

根据所学可知,《资治通鉴》出现于北宋时期,指南针也是北宋时期发明的,这两样东西在唐朝人不可能见到.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宋史实的掌握情况.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本题一定要明确一点,在唐朝时能够见到的东西一定是唐朝时期和唐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中国古代史隋唐单元测试题

中古史隋唐单元思维能力测试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这样评说随文帝“他在宝座上实行的一系列改变了中国政治结构的改革,才真正体现了一代雄主的远见卓识”,这里的“远见卓识”含义是A.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迅速发展 B.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结束了长期分裂,重新完成统一D.通过察举制选拔了大量人才2.陕西师范大学历史胡戟教授指出,隋炀帝“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因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隋炀帝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建树不包括 A.率军灭陈,完成国家统一 B.设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C.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交通D.营建大兴城,促进商业繁荣3.隋炀帝不只是一个暴君,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就出自他之手。他为了“江南好”、“征辽”而采取的活动是A.修筑北方驰道B.三次攻打高丽 C.开凿大运河D.巡游江都4.据史书记载:“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这种情况的出现,不能说明:A.隋朝实现了国强民富 B.隋朝社会经济繁荣C.隋朝时人民负担沉重D.隋朝仓库储粮丰富5.唐太宗说:“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熟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唐太宗认为仓储的主要作用应该是:A.满足军费开支所

需 B.满足国家建设需要 C.用于放在赈荒需要 D. 维持政府运转开支6.唐高宗修订《姓氏录》规定:“皇朝得五品官者, 皆升士流。”这一规定所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是 (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巩固了士族门阀特权 C.打击 了土族门阀特权 D.提高了庶族地主地位 7.“农业富,天下富”,唐朝的兴衰得益于农业的繁荣,下列因素中对唐朝农业繁荣有 直接促进作用的是①社会环境——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②生 产技术——曲辕犁、筒车的使用③统治政策——统治者轻徭薄赋、 劝课农桑④对外关系——实行开放,交往频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这则材料提供的关于唐朝的历史信息包括:()① 唐朝始设宰相②唐朝宰相中曾有贤相③唐朝有的宰相专 权乱政④唐朝所用的宰相尽是小人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9.王仲荦在《隋唐五代史》中记 载:到了开元二十五年,唐政府索性下敕“于诸色征人及客户中,召 募丁壮,长充边军”,称之为“长征健儿”。下列有关唐朝这种兵制调 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形成于武则天时期 B.它是均 田制遭破坏的产物 C.它使兵将之间逐渐形成隶属关系 D.“长征 健儿”是职业兵10.隋唐时期对于选拔官吏的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 革。比较两汉和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后者的进步之处主要是()A. 更加注重官员的道德品质 B. 更加注重人才在地方的声望 C.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小论文专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列材料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 甲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乙 “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伏尔泰丙 始皇比孔子大得多,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综合三则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整理自高教社《中国古代史》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为王家、耕华、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第九章君主集权的帝国体制:明 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 第二节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二、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三、寄望中兴的居正改革 四、鼎革之际的危机与困局 第三节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 ……… 二、海禁与“倭寇” ……… 四、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大学中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

中考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教师参考)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宗法制: 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 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3.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 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朕、制或诏、玺) 2.秦朝的中央机构: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郡县制:①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doc

2016年春季2014级半期检测历史试卷 1、墨子、商鞅、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 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D主张中央集权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已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这样说的目的是() A想实行焚书坑儒 B准备攻打匈奴 C反对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D准备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进攻 3、《齐民要术序》中载:“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厥而不录。”材料表明,贾思勰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是() A、反对 B、赞同 C、听其自然 D、主张适当改变 4、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从反面证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是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5、王安石设想变法应是在不增加人民负担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的财政 收入。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政府向农民贷款获得利息 B向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C引种占城稻增加粮食产量 D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数目 6、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7、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8、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实质上是 ( ) A.胡汉民族布局被打乱 B.各族人民互相交流与学习 C.少数民族封建化 D 边疆地区的大开发 9、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是 ( ) A.促进了民族间的迁徙与杂居 B.使北方经济恢复,北魏兴盛一时 C.打破了农牧经济的天然界限 D.为隋唐的统一与繁荣准备了条件 10、“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1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12、北宋范仲淹"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减轻徭役 B.提倡农桑 C.加强军事 D.整顿吏治 1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选择题(中国古代史)

高考选择题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先秦 1.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4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5.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图5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6.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7.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留。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未能充分发挥文字功能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8.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并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9.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10.《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大学中国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中国古代史试题 考生注意: 一、本试卷共五道题:单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二、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必须遵守考试纪律,否则按相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三、试卷答完后,须将问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四、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姓名:﹎﹎﹎﹎﹎﹎﹎ 学号:﹎﹎﹎﹎﹎﹎﹎ 班级:﹎﹎﹎﹎﹎﹎﹎ 考号:﹎﹎﹎﹎﹎﹎﹎ 祝你考试愉快!

中国古代史试题 (命题范围:隋~清)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一卷客观题部分 一、单选。(1′×15=15′) 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 B、587 C、589 D、618 2、南宋初年,被任命为东京留守的是() A、李纲 B、岳飞 C、韩世忠 D、宗泽 3、唐肃宗时期的权宦是() A、李辅国 B、高力士 C、程元振 D、鱼朝恩 4、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 5、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土木之变 B、夺门之变 C、庚戌之变 D、大礼仪之争 6、清雍正帝推行全国的经济政策是() A、两税法 B、诸色户计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7、金扶持谁建立了伪齐政权() A、刘豫 B、张邦昌 C、石敬瑭 D、蔡京 8、明朝四大权宦依次是() A、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B、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 C、魏忠贤、汪直、冯保、刘瑾 D、刘瑾、王振、汪直、魏忠贤 9、南宋和谁通过什么确立了君臣关系() A、西夏庆历和议 B、辽澶渊之盟 C、金绍兴和议 D、金隆兴和议 10、“西厂”的设置时在哪个皇帝时期() A、永乐 B、宣德 C、正统 D成化 11、唐朝管理天山以南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宣政院 12、“柜房”与“飞钱”出现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3、158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 A、沙勿略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马戛尔尼 14、“八旗制度”是以什么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单位的() A、牛录 B、固山 C、甲喇 D、谋克 15、《古今图书集成》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写的 ( ) A、永乐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题专项训练3

2020 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 题专项训练编选张书林 12 分开放题每题10 分钟做完,每次训练2 题20 分钟做完,自己批改,也可请老师批改,计算平均分,总结经验教训。 5。(2016 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 年,经6 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蛇传说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其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加工和创造,已从一 个简单的故事不断丰富、完善并发展成为一部部文学著作。下表是白蛇故事演变历程中不同文本对主要人物白娘子、许仙、法海艺术形象的描写 ——摘编自高艳芳《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等从表格中任选一个或多个人物,提取其艺术形象演变的相关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 分) 2020 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 题专项训练3 答案 编选张书林 5。(2016 全·国卷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2017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案

试题详见课件或复习资料 5.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

⑤在《隋律》的基础上,修订,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考点二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诞生于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隋炀帝时设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2.完善于朝: (1)考试科目: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明经科、进士科最重要。 (2)关键人物:①: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②武则天:首创、。③: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3.意义:科举制度僵化于明朝。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科举制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到清朝末年(1905年)被废除。 考点三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族尊奉为“”。 2.吐蕃概况: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 3.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唐太宗时,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8世纪初,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考点四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唐朝与日本:日本多次派到唐朝学习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生活习俗等先进文化。唐玄宗时,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除讲授佛经外,他还详细介绍了中国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等。 2.唐朝与天竺:唐太宗时,佛教高僧西行天竺(即今)取经,著有《》。 考点五宋代的都市生活 1.物质生活: (1)衣:官员、贵族的衣饰由节俭到奢侈。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2)食:东京城里有两百多种食品,夜市小吃很多,夏季有冷饮。 (3)住:农村百姓住低矮的茅屋,富裕人家以茅屋与瓦房相结合。城市平民住四合院,贵族官僚宅第宏丽。 (4)行:多用牛车、驴车,达官贵人乘轿。交通比较发达,旅店业兴旺。 2.文化生活: (1)娱乐: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舍)。 (2)节日:传统节日很多,其中春节在宋代称,最受重视。

中国古代史试题汇总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试题汇总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史书载:“初,纥风俗朴厚,君臣之等不甚异,故众志专一,劲健无敌。及有功于唐,唐赐遗(赠也)甚厚。可汗始自尊大,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中国为之虚耗,而虏俗亦坏。”材料正确反映了 [ ] A.回纥强大的原因 B.唐文化对回纥的影响深刻 C.回纥衰落的原因 D.唐文化对回纥的破坏严重 【答案】B 2.唐朝后期,吐蕃最西与之为邻的是[ ] A.波斯 B.大秦 C.大食 D.天竺 【答案】C 4.骨力裴罗统一回纥各部后,所控制的地区包括[ ] A.东起兴安岭,西到里海 B.东起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 C.东起大海,西到咸海 D.东起大海,西到阿尔泰山 【答案】B 5.下列少数民族中自己学会制造铁器的是[ ] A.突厥族 B.族 C.回纥族 D.吐蕃族 【答案】D 6.唐朝从内地传入吐蕃的手工业生产技术主要有[ ] ①养蚕②铸铁③酿酒④制碾磨⑤制瓷⑥造纸墨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 【答案】C 7.唐朝输往朝鲜的货物有[ ]

①丝绸②茶叶③铁器④瓷器 ⑤人参⑥药材⑦书籍 A.①②④⑥⑦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⑦ D.②③④⑥ 【答案】A 8.唐朝时,越州有个商人打算到外地去购进一些纸张和绫锦,下列何地距越州最近,可作为他的第一站?[ ] A.宣州 B.扬州 C.洛阳 D.益州 【答案】A 9.在以下的古代工具中,用于水利灌溉的有[ ] ①耧车②水排③翻车④筒车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A 10.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比 [ ] 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答案】A 11.下列各项中,哪项是清朝前期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 ] A.苏州、杭州 B.杭州、扬州 C.苏州、广州 D.南京、广州 【答案】A 12.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中哪一项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 A.推广植棉 B.奖励垦荒 C.实行“更名田” D.实行“摊丁入亩”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讲解学习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 知识清单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早期政治制度 特点: (1)神权色彩(神权与王权相结合,通过占卜决定国事)(2)血缘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地方独立性强(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西周: (1)分封制 (2)宗法制 (二)中央集权制度(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集权机制)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制定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2、中央官制的演变 (1)西汉时期:内外朝制度(汉武帝让近侍参与军国机要,形成内朝,成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即“外朝”)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2)东汉时期:尚书台取代三公 (3)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新设立中书省与门下省,但未成为中枢权力机构(4)唐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5)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度支、盐铁、户部合称“三司”(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 (6)元:一省制。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7)明朝: 明太祖:废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向皇帝负责;置殿阁大学士,充当顾问,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票拟权),内阁制度确立,之后内阁职权逐渐扩大,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 内阁特点:无法定地位、不是行政机构、不能统率百官,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的“票拟”能否生效取决于皇帝的“朱批”;内阁大臣常受太监制约 (8)清朝: 康熙帝时期,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 雍正时设军机处,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但他们品级不高,不得私自和官员交往,日夜轮流在军机处值班,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机处的设置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规律总结: ①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直至宋元发展,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的趋势。 ②历代封建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体现了中国封建统治“家天下”思想的根深蒂固。 ③在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削弱相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分割相权,使之相互牵制;二是转移相权至其他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内朝或宫内的侍臣转移,即由远及近;同时,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不断地由内朝向外朝转移,即由内向外。 3、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测试卷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测试卷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下列不属于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削弱封国势力 C.强化监察制度 D.统一度量衡 3.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 A.赤壁之战 B. 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4.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废除于( ) A.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5.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6.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和西方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走向是:( ) A.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地区 B.长安--今地区--河西走廊--葱岭 C.长安--河西走廊--今地区--葱岭 D.----缅甸--印度--欧洲 7.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始皇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 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C.唐朝在、等主要港口设市舶司,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交易 D.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 8.下列为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而作出的努力,不属于清朝前期的是( )

A.成功收复和清朝设置府 B.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C.签订《尼布楚条约》 D.戚继光抗击倭寇 9.在某市构建和谐社会座谈会上,有几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孔子,这是基于孔子( ) A.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B.编订中国古代文献 C.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D.提出“仁”的政治主 10.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撰写《齐民要术》、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农学家是( ) A.郦道元 B.贾思勰 C.徐光启 D.宋应星 11.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和原始居民中,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有( ) ①元谋人②人③河姆渡人④半坡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梵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13.“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入版图。”这首诗是学良先生为赞颂收复的民族英雄而创作的,这位民族英雄就是( ) A.戚继光 B.和 C.成功 D.康熙帝 14.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夏 B、商 C、周 D、 15.1973年,为建造排涝站,省余市农民在挖掘地基时,意外的发现一处遗址。在遗址中有稻谷、稻秆、稻叶堆积。这处遗址是( ) A.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原始居民遗址D.河姆渡居民遗址 16.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说:“天进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能有无。”它反映清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中推行( ) A.严厉的禁海政策B.“重本抑末”政策C.“对外开放”政策D.“闭关锁国”政策 17.对于商鞅变法,不正确 ...的看法是( )

中国古代史试题

中国古代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明代科举制与唐代科举制的最大差别是[ ] A.考试目的不同 B.考试内容不同 C.考试方法不同 D.考试管理不同 2.大运河中哪一段河道的地理位置接近于春秋时期已开通的运河?[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3.唐朝专设国家史馆,重视官修史书,主要是为了[ ] A.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B.重视学校的专业教育 C.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D.美化唐朝历史以维护封建统治 4.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比 [ ] 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5.唐朝时,越州有个商人打算到外地去购进一些纸张和绫锦,下列何地距越州最近,可作为他的第一站?[ ] A.宣州 B.扬州 C.洛阳 D.益州 6.下列少数民族地区使用铁器的先后顺序是:[ ] ①西域各族②越族③契丹族④吐蕃族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7.唐朝后期,吐蕃最西与之为邻的是[ ] A.波斯 B.大秦

C.大食 D.天竺 8.唐朝输往朝鲜的货物有[ ] ①丝绸②茶叶③铁器④瓷器 ⑤人参⑥药材⑦书籍 A.①②④⑥⑦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⑦ D.②③④⑥ 9.以表现人民生活风俗而著称的画家是[ ] A.阎立本 B.吴道子 C.顾恺之 D.张择端 10.下列制度中,属于隋朝开创的有[ ] ①均田制②三省六部制 ③科举制④郡县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元朝的时候,通惠河的起止点是[ ] A.杭州到大都 B.东平到临清 C.直沽到大都 D.通州到大都 12.下列我国古代纺织品中,属于宋元时期的有[ ] ①敦煌发现的两面都有绘画的薄绢 ②马王堆墓出土的彩绘帛画 ③新疆吐鲁番发现的花鸟纹锦 ④松江的“乌泥泾被” ⑤浙江墓中出土的棉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④⑤ 13.明朝时农业生产的特点中,哪一项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决定性的作用[ ]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人类产生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根据我国古代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状况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山顶洞人和半坡氏族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居住方式不同②社会组织形式不同③使用工具不同④社会生产方式不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考古学家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我们的远古祖先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约至前3500年)。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是() ①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②在生产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烧制陶器和纺织麻布④经营原始农业及饲养家畜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据此,请回答3-6题: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相传都城在阳城,即今() A.河南登封 B.河南郑州 C.陕西西安 D.河南安阳 4.《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此 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时周王与诸候的关系 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C.春秋时诸侯争霸 D.周代分封制崩溃 5.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代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前已知最早的夏朝青铜器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商和西周遗址中出现了原始瓷器 C.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西周时古蜀国青铜艺术的杰作 D.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还出现刺绣 6.商代历法的最大成就是() A.日食、月食的记录 B.干支纪日法 C.关于闰年的规定 D.发现五大行星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实现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结合有关史实回答7-9题: 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衰微 B.民族融合加强 C.井田制逐渐瓦解 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8.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C.剧烈的社会大变革

2020届九年级历史中考中国古代史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科学技术: (一)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1.夏朝时,我国已出现了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最著名的青铜器有最精美的四羊方尊和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司母戊鼎。 (二)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领先世界近一千年。六上p133祖冲之像、古代骨算筹(三)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1.东汉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让病人服用后,失去知觉,进行开刀等外科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能强身健体。P98导引图,p99华佗像 2.东汉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后世尊称为“医圣”。P98张仲景名言。P99张仲景像 3.明朝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书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的插图,后来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六下P125李时珍塑像 (四)知道《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1.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写的《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和方法,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六上P134贾思勰塑像

2.明朝末年的科学家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六下P125天工开物封面及插图。P127天工开物开矿技术 (五)以都江堰、地动仪、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在造福人民。六上P44李冰塑像;p45称赞李冰的诗 2.东汉科学家张衡制造了一种仪器,能测定地震方向,叫做地动仪,是世界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器。六上p97地动仪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 3.长城(1)秦长城:秦朝时,秦始皇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绵延万余里,用来防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六上p69秦朝疆域图秦长城图示 (2)明长城: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修整。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今天能够看到的长城大多是明长城。六下p124明长城示意图 4.大运河(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时,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他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六下p4隋朝大运河图 (2)元世祖忽必烈为了便利南粮北运,令人开凿了两段新河,与原有的运河联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P68元朝运河和海运航线 5.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六下p33赵州桥雕刻。P37赵

各地中考试题汇编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2005年玉林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非课改毕业年级卷) 1、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令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黄帝。请你判断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建立行省制度 D.创立科举制度 2、酷爱旅游的小明准备在暑假沿着丝绸之路古道进行游览。请你确认他将会游览到的著名文化遗址是 A.都江堰 B.龙门石窟 C.承德避暑山庄 D.敦煌莫高窟 2005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非课改区开卷) 1、与下图所反映的史实直接相关的改革家是 A、管仲 B、商鞅 C、王安石 D、康有为 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非课改实验区使用) 1、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加工玉器 D、烧制彩陶 2、以下世界文化遗产中,反映我国战国时期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是 A、布达拉宫 B、都江堰 C、莫高窟 D、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3、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马可?波罗 D、戚继光 2005年山东省临沂中考试题(非教改实验区) 11、战国时期,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孙武 C、韩非 D、董仲舒 13、2005年5月20-22日,全国第14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在沂南县召开。诸葛亮是下列哪一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南北朝 黔西南州非课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1、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了儒家学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这个人是 A、老了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2005年安徽省课改实验区中考历史试题 1、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大陆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去: A 黄帝陵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 中山陵 3、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法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 儒家学说 D 墨家学说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含解析)新人教版

、选择题 1. 太庙和社稷坛分别象征着( ) A. 祖先和国土 C. 上帝和祖 D. 国土和皇帝 2. (2017·荆门)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施是( ) D. 造船技术高超 4. “说凤阳, 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 荒。 皇帝”指的是( A. 唐太宗 5. 想了解中国 17 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A.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 书》 D. 《唐本草》 6. 清朝中期中国明显落后于世界,根本原因是( ) A. 清朝实行闭关政 策 B. 清政府实行残酷的文化专制政策 C. 西方国家发展迅 速 D. 清朝社会制度的落后 明清时期 C. 明成 D. 明太祖 B. 国土和祖 明政府采取的措 A. 派鉴真东渡日本 B. 派郑成功驱逐荷 C. 派张骞通西域 D. 派郑和出使西洋 3. 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明初国力强盛 B. 海上交通发 C. 指南针的应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 B. 元世 B. 《本草纲 目》

) A.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 关 至临洮 C. 东起鸭绿江,西至临 洮 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11. 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 外夷货物以通 有无。”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 ) C. 只是禁止对英贸易 12.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工程建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B. 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清朝修建的 C. 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时 D. 故宫修建于明朝,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13. 在闭关政策下,清政府开放的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是( ) A. 台州战役 B. 雅克萨战 役 C. 尼布楚战 役 D. 乌兰布通战役 8. 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与自然相配合的科学家是 ( ) A. 贾思勰 B. 李时 珍 C. 宋应 星 D. 徐光启 9.600 多年前,率领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的中国航海家是( ) A. 卫温 B. 郑 和 C. 戚继 光 D. 郑成功 ) 7. 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胜利的战 役是( 10. 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明长城的 起止点为 B. 东起辽东, 西 D. 东起 A. 完全禁止海外贸易 B. 严格限制对外交 D. 对外自由开放

2020年全国中考历史试题汇编:中国古代史

2020年全国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中国古代史 河南省 1、中华姓氏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有学者统计,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有73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头在河南。这表明【】A.天下姓氏,皆源于豫 B.文化中原,老家河南 C.殷商甲骨,汉字之源 D.华夏文明,尽出中原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史:中华文化与河南文化之间的关系。 以“姓氏文化”作为试题的切入点,突出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 用排除法:“A.天下姓氏,皆源于豫”,从题干中“中国100大姓中,有73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头在河南”可知“皆源于豫”与题意相违背,是明显错误的;B.文化中原,老家河南,正确;C.殷商甲骨,汉字之源,题干没有涉及文字,与题意不符;D.华夏文明,尽出中原,“尽出中原”表述绝对化,显然不对。所以,选:B。 2、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提出“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A.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B.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的医学。2011版课标要求: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本题以与河南南阳有关的医圣张仲景的“治未病”理论,以及神医华佗的“五禽戏”,考查中医、健身操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既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有

助于学生了解家乡名人。 “治未病”,强调的是疾病未发生时,即要预防,模仿五种动物姿态编成的健身操,起到了强身健体作用。所以,直选:A。 也可以用排除法:B.诊断疾病,望闻问切,该选项侧重诊断疾病的方式,与题意无关,排除;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题干中未涉及针灸疗法,排除;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题干中未涉及,排除。所以,选:A。 3、“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C.促进了物种交流 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2011版课标要求: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本题开篇“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就点明物种西来,然后又以具体的实例: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来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物种的相互交流。所以,直选:C。 也可以用排除法: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均与题意无关,排除。所以,选:C。 4、(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世界各国的造纸术也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