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摘要}: 近代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它们的代表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由此决定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成功。新中国的建立为杜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从1956年底中国开始迈进社会主义社会到现在的37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取得的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强国富民之道。

{关键词}:历史,革命,中国人民,共产党,社会主义



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换一个说法就是: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如果说,其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先进,这不是完满的科学的答复。我们不能靠抽象地一般地比较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的优劣。我们要从中国具体的社会历史的发展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正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代。直到19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西方国家先后两次发动鸦片战争,打败和侵入中国,中国内部又发生了历时14年终于失败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中国社会才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历史进入了它的近代时期。在近代中国,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曾经企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以促进中国的进步,摆脱贫穷落后挨打的局面。一般说来,资本主义制度是能够使一个国家富强起来的。尽管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剥削劳动人民的制度,但以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毕竟是一种进步。可是,在近代中国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地主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主张向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抛弃“天朝上国”的迷梦,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潮。后来,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把林、魏的思想付诸实践,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由于洋务运动领导者是封建统治者,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他们没有否定阻碍中国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封建制度,因此它只能失败。地主阶级救国救民的道路走不通。
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并没有就此放弃,他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救国救民斗争。比如,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维新变法,主张学习日

本,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但是这种尝试失败了;孙中山主张向美法学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展了辛亥革命,达到了初步目标。可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反动势力勾结,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也以失败告终。
之后,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思想文化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新文化运动兴起,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中国的指导思想。正当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进行当中,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传到中国,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十月革命正好发生在中国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遭到严重的失败,中国的先进分子陷于极度的彷徨和苦闷之时。封建主义的老一套是过时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又走不通。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它确实使中国人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李大钊当时就讲过,十月革命所开始的,“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个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路。”

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的资产阶级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正当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感困惑的时候,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新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政治上,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巩固和加强了工农联盟。在经济上,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转化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因此,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邓小平同志指出:“

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

二、正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
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第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主权利。
第二,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社会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避免两极分化。
当然,由于社会主义目前还处于实践阶段,我们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上述认识,还是十分传统的,是不全面的、肤浅的。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对其优越性必将会有新的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第四,社会主义文化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实践上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起来,并不等于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就完全搞清楚了。也不等于社会主义优越性就能自然而然地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是论证出来的,不是自我标榜出来的,也不是对资本主义或其他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进行批驳、谩骂中体现出来的,而是要在实践中实干出来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还表现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自我完善、发展和创新的能力。


三、正视伟大成就: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我们说,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符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利益,最根本的是看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实际需要,决定了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不采取社会主义途径,就不能解决中国的迫切问题;而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就初步地显示了它的优越性。邓小平回顾这段历史后意味深长地说:建国以后,我们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也不够吃,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我们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稳定物价和财经统一问题,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

现在回头来看,中国在50年代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不是必要的呢?既然没有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也就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要发展资本主义,第一靠对殖民地的掠夺,第二靠剥夺本国的农民和其他小生产者,使之赤贫化。前一点中国不能也不应该做。后一点如果做了,那就会在几亿人口中造成新的阶级分化,引起长期的强烈的社会动荡不安,其结果就不是什么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只会重新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第三,现实中国的国内外环境决定了中国必须搞社会主义。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如果搞资本主义,首先发生的就是无法解决l2多亿人都有饭吃的问题;如果搞资本主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如果拥有世界人口之最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对世界是个灾难,是把历史拉向后退,要倒退好多年。整个资本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因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附庸国,而且就连想发展起来也不容易。总之,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搞社会主义是没有前途的。这个道理已经得到证明,将来还会得到证明。基于此,邓小平生前反复讲:“别人的事情我们管不了,只讲一个道理: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高度重视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全面发展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经济建设成绩卓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事业日益进步,国防建设更加巩固,人口素质全面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发展,外交事业谱写新的华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成功实现。
全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精神振奋、生活幸福。十多亿人口的中国,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千百年来人们衣食住行无忧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一切靠什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参考文献:选自《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毛泽东关于多党合作的理论思想及新时期的发展》2003年12月12日

2 .邢贲思:《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2004年08月05日

3 .《邓小平文选》,为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谈话的一部分。

4.《近代中国的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5.《毛泽东选集》,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摘

6. 摘自:李大钊《新纪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