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三年级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三年级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1.科学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教学反思:这是开学第一节科学课,更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节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这节课的关键,从课堂上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积极思考、愿意动手,在研究彩色泡泡时,大家都愿意参加,播放视频时认真思考,解决了问题后能从其中感到快乐,但有极少数同学不愿意思考,以后的课中要对他们多加关注,多交流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注重他们的发展。

2做一位小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科学就是这样的。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科学家。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

页的表格里。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附板书:2.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这一课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课本提出了一个如何让鹦鹉站立的问题,学生需要观察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这只纸鹦鹉需要用剪刀从书上剪下来,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们并没有做这个探究,而是换成学生从家中带玩具,从自己的玩具中发现问题,猜测思考,更贴近学生生活,也帮许多同学中解决了平时玩玩具时产生的疑问。只是同学们问题较多,并且有些还较复杂,不能做到完全解决,老师解释时只能选取一些代表性的问题。

第二单元

1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将发现记录在课本74页的活动记录中。(可以用文字形式,对不认识的也可把它画下来。)

4、全体汇报、交流。(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实物投影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三、交流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1、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2、小组讨论。

3、汇报。

4、小结。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识

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板书:

附表:

名称蚱蜢蚯蚓……

地点草丛泥土……

发现

教学反思:

2 校园里的植物

教学目标:

(1)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

(2)能描述一些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

(3)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

(2)认识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

(3)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到植物的美,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

(2)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珍惜,不损伤一草一木。

教学准备:各种盆栽植物、植物挂图、植物卡。

教学重点、难点:比较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一、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

1、出示植物卡(学生常见的植物)。

2、2、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

3、学生回答。(苹果、小麦、菊花、玉米、西瓜、甘蔗、柳树……)知道大自然中植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二、描述植物。

1、谈话:你家养花吗?或种有什么植物吗?

2、谈话:你能用图画或语言来描述你家的植物是什么样的吗?

3、学生在小组中讲述。

4、集体交流:常见植物的特征。

三、比较各种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1、出示:桃树与向日葵。

2、提问:你能找出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吗?

3、小组讨论并记录(写下或者画下)

4、交流:(1)不同的地方:叶子形状不一样、果实不一样……

(2)相同的地方: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种在土里、都需要阳光和水……

6、讲述: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任意选两中植物,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发给学生植物卡)

7、学生分组讨论。

8、小组交流。

9、将交流结果记

录在课本75页活动记录中。能找出植物的不同与相同;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结构,有共同的需求;感受到植物的美,珍惜植物的生命。

四、布置作业。1、任选家中的两种植物,比较它们的不同与相同,并把结果记录在课本76页的活动记录上。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在PPT里插入了大量的图片,几乎包含了所有的常见植物,让我难以想到的是,有部分学生几乎全部认识,这让我感到太惊喜了。看来,小学生中也有小小生物家呢。

校园里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围绕小动物自行一些简单探究活动。从中发现小动物的更多习性特征。

3、教师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小动物,并能概括特点。

难点:围绕小动物如何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目的:观察了解蜗牛

活动准备:学生:卡纸(记录纸)

教师:活体的蜗牛、玻璃片、放大镜、食物(菜叶、面包)、醋、酒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那我们一起来看几种小动物的图片,如果你认识它们,就请你们亲切地呼喊它们的名字!(动物图片一幅一幅出示着,同学们一个一个地亲切地喊着这些动物的名字。喜欢之情溢于颜表,学生高兴地进人本节课学习情境。)

二:了解蜗牛喜欢的环境

刚才的图片中那幅图跟我们前几天在校园里观察到的小动物不一样呢?(最后一幅蜗牛)

你能猜猜老师的蜗牛是哪里捉来的吗?(校园的操场上)

蜗牛一般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阴暗,潮湿,或有蔬菜、嫩叶的地方)

三、观察蜗牛外形特点

1:找一找

前几天我们在校园里看到了蜗牛,今天我们就来细致的观察它。看看哪里与老师的图片不一样呢?

我们可得用科学说话,经过自己仔细观察比较以后才可以下结论哦!看谁找的多,找的细致!

(小组一起找,师巡视,并提示:要想看得清楚可借助放大镜。)

交流汇报:实际的蜗牛有两对触角,眼睛是长在大触角上而并非脑袋上;没有耳朵,有嘴巴;有一个螺旋状的壳,没有脚只有很大的一块肌肉(腹足);还有两个小洞那是肛门和生殖孔(要仔细找才能发现)。

观察不到的东西,教师可补充,比如介绍蜗牛的牙齿等

2、画一画

既然同学们找出了那么多的不同,看来是老师的图片画错了,老师画的是加工后的带有拟人化的蜗牛,在科学研究上可是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要还蜗牛以真面目,好吗?小科学家吗,请你们把它画一画吧:

3、说一说: 谁来当一回《动物世界》的解说员,客观科学地介绍蜗牛的外形?指名说一说(加深印象)

四:观察蜗牛的习性

1、蜗牛是怎样出壳的?

2、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3、蜗牛喜欢吃什么?

4、蜗牛对刺激有什么反应?

五:自己还想提出哪些研究蜗牛的问题

1、学生自由地提

2、如果有的班的孩子不善于提问,教师也可帮助其提出一些问题,再让他们选择一些问题去研究:

比如:蜗牛怎么排便?

蜗牛喜欢冷还是热?

蜗牛会游泳吗?

蜗牛有听觉吗?

……

六:课后有针对性的研究

1、把上面提出的这些问题设计成表格,看自己能完成几项。并说说你准备怎么研究?

2、把研究的结果在下节课带来交流。

七:总结

教师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家,

学校是我们的家,也是小动物的家,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让我们手拉手儿一

起保护它!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教学反思:通过看关于蜗牛的动画片和儿歌、通过观察真实的蜗牛、通过同学们一起画蜗牛,

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一起确定了蜗牛的身体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还是一样的,我们对

着书上画蚂蚁,发现了蚂蚁身体的三个结构,胸上的6只脚……这些结论实际上都是学生们

通过活动得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给他们的。只是有极少同学不愿意动手画画,自然也发现

不了它们身体的奥秘了。

合肥市南门小学上派分校

教导处

2015年9月29日

4、动物·植物·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与比较,找出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人与黑猩猩的比

较了解人与动物的血缘关系。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比较人与动植物的相同与不同,将人融入自然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

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可供观察的动植物图片。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植物、动物的知识,已

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这些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这节课在前面学

习的基础上,将研究的范围扩展开来,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概念的认识。

教学中可以借助集合图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对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作出解

释,体会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到了植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动物

之间都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今天我们接下来探讨一下植物、动物和人之间

的不同与相同。(板书课题)

一、动物和植物的观察与比较

1、出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看谁找得多。

再找找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

把你比较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2、再找一找其它的动植物进行比较。

二、讨论并汇报。 兔子 萝卜

青蛙

莲花

1、兔子和萝卜有哪些不同之处?

兔子:能运动、要吃青菜和萝卜、全身长毛、耳朵特别长、……

萝卜:不能运动、生长需要土壤、有根和叶子两部分组成、叶子是绿色的……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哪些?

它们都能长大,都需要空气、阳光和水分,都需要养份……

三、人与黑猩猩的比较

四人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并把小组的意见填写到下面的表格中。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漂亮。

人与黑猩猩的相似之处人和黑猩猩的不同之处

吃东西人会制造东西

生孩子人会说话

都可以走路黑猩猩会爬树

…………

学生讨论,充分表达各小组意见,班级集体交流后,把记录纸上要求的内容填完整。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比较了动物和植物之间如兔子和萝卜的不同和相同,虽然兔子是吃萝卜的,但兔子和萝卜间还是有许多地方是相同的,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另外我们还比较了动物和人的区别,发现我们人类和动物一样,也是有生命的物体,也需要水分和空气以及食物才能长大。那么,植物、动物和人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观察并记录

观察教材第22页中的两幅图,说一说,动物、植物和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似之处?

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不同之处有:

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把讨论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三、小结

动物、植物和人的众多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珍惜植物,把自己也看作大自然的一份子。生命的世界包含了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自然界中存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四、拓展

根据教材第22页的插图,各种各样的笔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幅圈图来表示。请你用同样的方法把有生命的物体——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铅笔

钢笔

自动铅笔

圆珠笔

物体

生物非生物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目标除了要学会动植物和人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还要学会两种图形表示的方法,用韦恩图可以表示两种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用后一种大圈套小圈可以表示多种物体之间的从属关系。对于逻辑性不强的学生,还是要多加指导,多做练习,这两种方法各学科都可以用得上。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生命离不开水

教学目标:

1、知道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2、能够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植物体内含水的多少。

3、意识到水哺育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想各种方法,比较物体中的含水量

活动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水的作用的资料。

2、每人准备一个桔子或橙子。

3、带材料袋中的透明试管,有根的小草。

4、教师准备榨汁机、香蕉、桔子。

教学过程:

一、赞美水,了解水的作用

1、多媒体出示“诗”:

“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

读了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

2、对了,诗中赞美的是水,生命离不开水。(板书课题)

3、除了小诗中讲到的,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离不开水的例子?(指名说)

4、那我们照着黑板上的格式,你也来编一首小诗赞美一下水吧!

5、提问:你知道动植物为什么离不开水吗?

6、学生答。

7、师补充:水是生命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动植物体内占的比例很大,

比如,有些海洋动物体中的水占了百分之98,人体肌肉里含水百分之70,血液、淋巴液含水百分之90。水还是人体、动植物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

物质之一。如果没有水,养料不能吸收,废物不能排泄,光合作用不能

进行,一切生命活动就停止了,所以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

二、知道水是生命体的必须,设计实验验证

1、我们每天从食物中吸取了很多水分,科学研究表明:正常人每天要摄取

2-3升水,相当于一大雪碧瓶那么多。如果我们不吃食物能活两三个星期,可要是不喝水,也许三天也活不了,那么你知道一棵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吗?

2、小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观察和验证。

3、学生交流实验设计,师生补充完善。

4、多媒体出示记录表

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水面高

度(厘

米)

注意点:每天同一时间观察测量。

三、了解人体及食物的含水量

1、我们已经知道生物离开水,动植物体内也都有水,那么我们人体内究竟含多少水呢?你猜猜看。

2、教师边讲解边画图:人体内有百分之65的水(圆圈),就是扇形面积部分,我们把它涂上蓝色。

对照书中的各种食物的百分数,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图中涂色。

4、过渡:顾名思义:水果是含水很多的,你平常喜欢吃水果吗?你吃过的

水果中觉得哪种含水最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5、学生交流。

四、比较植物体内水分的多少

1、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两种水果的含水量,香蕉和桔子。你先猜猜哪种含水

量多?

2、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证明?

3、学生交流。

4、老师也想到了一种办法,不过要借助一样现代化的工具。出示:“榨汁

机”。

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并交流。

5、师根据学生的答案,示范操作。(注意:两次分别放入同体积的桔子和香蕉)

6、最后得出结论。

7、你还想比较哪些蔬菜或水果的含水量呢?课后我们自己可以想个办法去

验证。

教学反思:

1、在课堂教学时,我把小草"喝"水的实验修改了,我觉得比预设的教案中的表格要好一些,更有比较性,更能有所发现,现在的表格如下: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测量水的

高度(厘

米)

小草

青菜

通过观察测量,我发现了

2、总得来说,这堂课上得蛮开心,学生也很兴奋,还有的榨果汁喝,呵呵!

2、观察水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来观察研究水的性质,并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知识与技能:知道水的性质,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了解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尊重他人、敢于发表意见,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材料:每组一瓶水、每人一个一次性塑料杯。

教师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具

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全班同学每6-7人分为一组

教具的设计与准备:水、可乐、牛奶、白醋、糖水、雪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一起认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每天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一天也离不开它,猜一猜,是什么?水

那水在你的生活中都有哪些作用呢?

饮用、日常使用、灌溉农田、游戏娱乐、美丽的景色……

师出示课件,带学生进入水的世界。指出水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清水,看看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又有些什么特点,好不好?

【设计意图】先说出水在生活中的作用,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能更好的激发学生认识水的兴趣。

(二)辨别水

在找水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刚才老师在倒水的时候忘了做记录,现在不知哪杯是水,同学们能不能想想办法帮老师猜一猜哪一杯有可能是水?

学生会通过颜色判定可乐和牛奶不是水,剩下的几杯学生不能确定,学生有了猜测、疑问,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师:你们打算怎样从剩下的几杯里找到水?除了用眼睛看,还有什么观察方法?

生:闻一闻(引出鼻子这一感官)

生:尝一尝(引出舌这一感官)

师提醒,不安全的东西不要随便尝。

学生此时提出想眼耳舌鼻手五种感官,找出水。

活动:每个小组准备一份材料,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水,并在找水的过程中想一想找水的方法。

(活动前,师强调活动注意事项,以及观察记录卡的填写注意事项)

活动结束后,由学生总结哪杯是水,以及找水的方法。

课本上是怎样描述的?读课本。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和问题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己观察研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科学的观察方法。活动结束后由学生自己总结。

(三)观察水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身上的五件感官宝贝找出了水,现在就请大家用我们身上的这五件宝贝进一步来研究水,并填写观察记录卡。

师:那就一个人倒一杯水开始研究吧。(板书:观察水)

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给与适时指导。

【设计意图】由于在前一个环节,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此时,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接触水、研究水。

(四)水的特征

师:今天,认识这样一位好朋友,刚才的观察研究大家都做得很认真,我相信每个小组都有了许多的发现,这位朋友都对你说了些什么?

生:踊跃发言。(教师在黑板上简要记录下学生的发言)

如: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冰凉的、透明的。

注意:1.让学生说清楚:你用什么感觉器官跟“水精灵”交流到了什么?

2.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发言中的错误和不准确的地方。

小组汇报

小组组员带观察记录卡到前面向大家汇报小组的发现。

(五)拓展

看短片,一杯水的旅行。

师展示一杯水在课堂上的旅行——从不同容器中旅行

师:这杯水的旅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可以流动。

生:水的形状会改变。

教学反思: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讨论水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更好的激发学生认识水的兴趣。通过猜测和问题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己观察研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在白色和无色、透明这些词语的概念上,解释不够,还应多下功夫,让学生理解透彻,以防以后再次出现。

神奇的水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多种感官和身边的物品认识水。

2、会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会进行猜测并通过做实验验证。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细心观察、比较实验现象,发现水面形状的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张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过程中能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愿与同学交流看法。

2、知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能大胆猜测,科学验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难点:会进行恰如其分的猜测,并实验验证。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命离不开水,也观察了水。不仅水的作用很重要,它还有许多神奇的地方。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水的神奇之处。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我们做个实验,看水往哪里流?二、探究过程

(一)认识水的毛细现象:

1.实验:如果把纸巾的下部插入水中,猜猜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1)学生猜测。

(2)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分工合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3)汇报交流:各组汇报,教育学生要学会倾听。

“我们组预测纸巾会湿变红,经过实验发现水会沿着纸巾自动向上升。”

2.扩展思维:提问学生,除了纸巾以外,还有哪些物体也能是水自

动向上升?

(1)学生思考、讨论、汇报:毛巾、粉笔、布、海绵、棉花、墙壁……

(2)学生继续用其它物体实验,也发现一些物体能使水自动向上升,还有一些物体不能是水自动上升。

(3)“对于这些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学生提问题,老师帮助学生筛选问题。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发现——物体上有小孔、缝隙的水会上升,物体上没有小孔的水不会上升;物体上有小孔的水会沿着物体上升,管越细,水面上升的越高……

(5)师生小结:水的毛细现象——科学家把水沿着物体上的缝隙(或小孔)往上爬这一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6)毛细现象的应用。

(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1.谈话:刚才实验,我们发现了水往高处升的奇妙现象,其实水还有更多神奇的地方。我们就往硬币上滴水的实验。

2.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滴管的方法、从正面与侧面观察水溢出硬币前的形状。

3.学生动手做之前,先让学生猜测。

学生预测:3滴、5滴、8滴……10滴

4.分组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5.汇报交流:猜测的结果、动手做的结果、水溢出硬币的形状。

学生实验结果是30滴、32滴……水滴越多时,水表面凸起,往上鼓,呈弯曲状。(学生发现预测与动手做的结果相差很大。从而使学生知道科学需要实证。)

6.学生提问题,并让学生试着解释。“硬币上的水为什么会呈弯曲状?”

7.教师告诉学生:这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引起的,水的神奇之在。

(三)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1.谈话:水的表面张力到底有多大呢?我们继续实验。实验的内容是把曲别针放入装满水的杯中,装几枚水能溢出来。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方法。提醒学生杯中的水一定要满,曲别针要一个个从杯边轻轻放入,手不要碰到水。

3.先猜测,再实验,做好记录。

学生猜测:一枚,两枚,三枚,……二十枚。

4.汇报交流:猜测的结果与最终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学生实验发现杯中放了132枚、138枚、145枚等水才溢出来。体会了水的表面张力的大小,曲别针会占有多少体积…

5.同学们观看视频——水的毛细现象与张力的小实验,并让同学们试做实验。

6.水的表面张力的应用:有一种虫子就是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在水面上爬行。北京的一家公司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制作了水的表面张力测量仪——对水的成分进行分析、测量水位、水的黏度等。

四、课后拓展

课后试一试:怎样把瓶盖停在水的中间?思考后再试。

教学反思:总的来说,这是一节实验课,能让学生充分动脑和动手。学生比较喜欢上这堂课,也能积极投入到课堂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创设研究水的情境,共同观察水,感知水的神奇。尽量实现师生、生生双向交流,使课堂从被动的、服从的师生关系转变到和谐、互动的关系。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亲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东西,更多的收获应该是经过岁月冲刷而根植于他们头脑中的东西。

地球上的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属于他们是什么做的单元部分的教学内容,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材料很难系统的认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这些材料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认识这些材料,了解它们的特点。在课上,可以从学生喜爱和熟悉的材料引入,认识和研究材料的性质,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本单元其它几课的兴趣,近而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目标中的“关注与科学有关得不偿失社会问题”的相关条目。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寻找人造材料与其原料的对应关系,使学生明白人造材料来源于天然材料。

教学过程:

(一)由教室里的物品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哪些材料制成的?

2、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做好记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将学生的汇报适量板书。

4、谈话:我们认真观察了教室里许多物品,它们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纸、木头、金属、塑料等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板书)(二)、探究新知:

1、给常见材料分类:

(1)、讲述:我们在生活中认识了许多材料,你们能给它们分个类吗?

(2)、学生分组讨论,给这些材料分类。

(3)、提问:同学们在给这些材料分类时是按什么标准分的?怎么分?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为两类: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不是直接来自于大自然,而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6)、指导学生看书中插图,感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7)、你们还能把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吗?

(8)、学生进行分类。

2、观察、研究身边常见的物品。

(1)、讲述: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的,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同学们可以观察自己的球鞋或者其他物品,研究他们制作的材料。

(2)、学生分组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研究,做好记录。

(3)、汇报研究结果。

(4)、提问: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来制作这些物品呢?

(5)、学生讨论、汇报。

(6)、教师总结。

(7)、拓展:任选一件有两种以上材料制作的物品,研究他们是什么材料?有什么特点?

(8)、分组研究、讨论。

3、认识一些新型材料。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些新型材料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

(2)、教师也可以介绍有关“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知识。(3)、学生谈谈了解了这些新型材料后有什么感想、体会。

(三)拓展应用:

1、观察家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2、如果让你发明一种新型材料,你将发明什么材料,用来做什么?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淡水资源十分匮乏。

3、知道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有害。

4、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过程与方法:

1、能从适当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能做过滤水的实验。

4、组织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测——验证(实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欣赏大自然中的美丽水体,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意识到淡水资源的匮乏,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3、关注水的污染,提高保护水的意识。

4、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淡水资源的匮乏和水污染现象。

难点:分析数据,理解地球上缺乏水资源。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美丽的水体多媒体课件。小组准备:铁架台1个、烧杯2个、滤纸1张、玻璃棒1个、玻璃漏斗1个、污水1杯。

学生准备:分组对学校、家庭、社会浪费水的现象调查,彩笔(蓝色)。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课件出示(由水构成的美丽风光)图片,学生观看。

2、谈话:在生活中,你也一定见到过很多由水构成的美丽的风景吧!谁能来和大家说说?

3、提问: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4、教师小结:大多数风景名胜都以水为主,水把大自然打扮得多彩多姿,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同时水又是大自然献给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那么你对地球上的水了解吗?(板书课题:地球上的水)

(二)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1、思考:刚才我们从图片中了解到地球上有很多水,那么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课件出示: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

2、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对应的图片(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暗河)

3、猜一猜:既然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那么在地球上究竟是水占的面积大,还是陆地占的面积大呢?说出你的理由。

4、活动“涂一涂”教师课件出示地球展开后的地图,让学生在图中空白的地方涂上蓝色,表示海洋。比一比,陆地和海洋谁占的面积大?你有什么感受?

5、教师小结: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只有30%是陆地。在陆地上面还有河流、湖泊、小溪等。地底下还有地下水,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从太空看地球,整个地球是蓝色的。(课件出示:图片“从太空看地球”)(板书: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

(三)认识淡水资源的匮乏

1、思考:地球上有那么多的水,我们会缺水吗?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3、教师配合课件讲解:地球上的水大部分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而淡水绝大部分又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大气中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气,只有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使用。

4、体验活动:课件出示:一杯水、一汤匙水、一滴水图片,并讲解。学生观看。

5、交流: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6、师生小结:(板书:淡水资源十分匮乏)

(四)了解水污染情况及处理方法

1、教师讲解:这“一滴水”就存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那么你对这“一滴水”了解多少呢?课件出示:(交流:你家乡的饮用水来自哪里?它的水质如何?有没有被污染?污染源来自哪里?)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课件出示(水污染的图片及原因),学生观看。想一想:这都是谁造成的?

4、教师配合课件讲述: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

5、教师讲述: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人们为了获得更多干净的淡水,想了很多办法。教师出示一杯污水并提问:你们能想办法将这杯水变得干净一些吗?

6、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确定方法(过滤)。

7、教师介绍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课件播放:实验室中过滤实验的操作方法)学生观看。

8、教师讲明实验要求,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9、比一比:过滤前与过滤后的水有什么不同?如果过滤出来的水仍然浑浊,我们应怎么办?

10、学生分组观察,汇报实验现象。

11、师生小结: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来净化淡水。

(五)进行节约用水教育

1、思考: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很多办法得到干净的淡水,那么是不是我们就可以随意使用呢?

2、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学生汇报。

3、讨论: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来节水、护水呢?学生汇报。

4、课件出示图片:怎样理解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5、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板书:节水、护水)。

6、课件出示(世界水日、水法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用大量的数据和图片以及公益广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水资源问题的严峻性,并让学生从生活中节约用水。从学生的反馈中我发现,大多数家长认为水价很便宜,无需节约用水,因此在课堂上临时加入了模拟与父母对话的环节,效果很好。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第一节常见材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属于他们是什么做的单元部分的教学内容,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材料很难系统的认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这些材料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认识这些材料,了解它们的特点。在课上,可以从学生喜爱和熟悉的材料引入,认识和研究材料的性质,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本单元其它几课的兴趣,近而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目标中的“关注与科学有关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

2021学年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第1单元第7课时总课时数:32 授课时间:2014年9月29日备课人:吕东升课题 1.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学习目标1、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2、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 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3、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4、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一、植物的生长需要 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 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植物的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泥土、养料、水分、阳光和空气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水分、阳光和空气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1.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枯死) 2.请看教材P17页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3.看教材P18页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大树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点:它们都有经历发芽、幼苗、枯死三个阶段。大树与向日葵一生的不同点:寿命的长短不同,大树的寿命长,向日葵的寿命短。) 4.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每种植物都有几种生长不同的 阶段,它们的生长都需要水、阳光和空气,寿命有长也有短,但最终这些植物还是会死亡。)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1.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 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2.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新教材) 目录 第1 单元1. 水到哪里去了 第1 单元2. 水沸腾了 第1 单元3. 水结冰了第 1 单元4. 冰融化了第1 单元5. 水能溶解第1 单 元6. 加快溶解第1 单元 7. 混合与分离 第1 单元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2 单元1. 感受空气 第2 单元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 单元3. 压缩空气 第2 单元4. 空气有质量吗 第2 单元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 2 单元 6. 我们来做“热气球”第2 单元7. 风的成因 第2 单元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3 单元1. 我们关心天气 第3 单元2. 认识气温计 第3 单元3. 测量气温 第3 单元4. 测量降水量 第3 单元5. 观测风 第3 单元6. 观察云 第3 单元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3 单元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1 《水到哪里去了》 课水到哪里去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 3 题级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习科学探索: 目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标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点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点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 节 导入新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学生猜测单刀直入,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太平镇育红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胡顺芳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全册电子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年级三年级学科科学主备人执教人教学内容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 教学目标 1、对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不同特征,生长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2、通过饲养和观察小动物,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并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3、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等方面的不同。它们的不同用途。 4、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病人是水和空气的重要性。并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教学重点 对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教学的探究活动,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 教学难点 在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教学的探究活动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用于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解释。 教学准备结合所教学的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具和学具。 教研组意 见 教导处意 见

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年级三年级学科科学课型新课总第()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始业教育课 教学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主备人 教学目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想让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程度超过别的学科,教师应该在第一堂课上做足文章。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课,科学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学习科学课的方法是什么? 教学难点科学课与别的学科有什么区别以及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准备纸杯 A4纸 教学过程第二次备课 1、自由谈话,了解观察方法: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学习科学啦,我将和你们一起 学习。我姓叶,是你们的科学老师,在这一年,我将带领你们 一起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现象,探索科学奥秘。 师:老师很想认识大家,你们告诉老师,老师怎样才能在 最短的时间里认识你们呢? 师:真没想到,大家想出了很多让老师认识你们的好方法。 师:那你能否观察一下老师,我有哪些明显特征?你用什 么方法与别人区别开来? (观察的方法:看、听、闻、摸、尝等) 师:你们对科学有兴趣吗?那么,什么是科学呢? 2、倾听讲述,了解科学内涵: 师:老师讲述什么是科学? 师:你们说说跟科学相关的事。 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 记下来,这就是写科学日记,如果把这些事写下来,就是很好 的科学小论文,到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 论文比赛。 3、了解教材,明确学期任务: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5、蚂蚁 6、金鱼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教 7、动物的共同特点 学我们周围的材料 设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计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编写人员: 4、它们吸水吗第一单元:浙江省诸暨市新世纪小学丁晓霖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第二单元:四川省成都市二仙桥学校易孝文 6、砖和陶瓷第三单元:浙江慈溪市浒山街道西门小学俞利平谢梦璐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第四单元: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浙大附小吴晓水和空气 2007年9月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7、空气有重量吗 植物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1、我看到了什么浙江省诸暨市新世纪小学丁晓霖2、校园的树木【教学目标】

3、大树和小草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 4、观察水生植物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植物的叶、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52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7、植物的共同特点、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动物【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1、寻访小动物【教学过程】 2、蜗牛(一)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3、蜗牛(二)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4、蚯蚓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 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哪些呢,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与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就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 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就是谁生下来的?小鸡就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就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与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与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就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就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您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您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您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瞧,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

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教案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

2019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水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一、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 ①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②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③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2、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3、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投影) 同学们,我们的衣服脏了都要洗一洗,衣服湿了,但是晾一段时间,就会干了。我们村西的大坑或是低洼地,大雨过后都要存许多水,可是雨过不多久,水都干了。针对这些现象,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二)探究活动 1、教师用湿手在黑板上写一水字,学生观察这字。 2、说说你的发现,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三)看书学习 1、了解“水”到哪里去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到哪里去了。 (四)讨论交流 找自然界中的蒸发想象 (五)小组合作 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是不是都一样?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举例,如,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茶缸中一个放在脸盆中,进行观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实验课下完成,并且作好记录)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水蒸气 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第二课:水沸腾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 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本节是学生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测量水温的方法。 【课题】:水沸腾了 (二)实验 方法1、根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实验.酒精灯的使用,要实验前讲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例,说明正确的点燃、熄灭的方法,对于不正确的方法,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注意安全方面的原因和使用外焰提高温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会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记录每1min或2min时间间隔的温度值,再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表格上的数据用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根据图象上的特点总结出水沸腾的特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提出一些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可以有:酒精灯使用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温度计应当如何使用;观察随着加热的过程温度是如何变化的;观察沸腾现象,描述沸腾过程;沸腾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用图象表示沸腾过程,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什么. 二.沸腾 方法1、学生思考沸腾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且只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发生,我们可以把这个温度叫沸点,教师再提供关于沸点的一些资料,学生阅读,形成关于液体有沸点,并且温度固定(在标准气压下)的观念,结合实验结论,总结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一: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2 3 教学进度计划表 4 5 【篇二: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 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 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 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 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 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 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 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 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

2018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18年春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全集 化竹小学 2018年春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 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修订)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开口水杯 教师点拨:封口水杯里的水基本没少,因为水蒸发后没有跑到空气里去;开口水杯里的水少了,因为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依据是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 4、实验(2) (1)实验过程 ①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 ②放置一段时间 ③观察盒中变化 (2)研讨2 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 到了什么 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教师点拨: 在透明塑料盒上看到了小水滴,它们是水蒸气遇冷编成的。 5、研讨3 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教师点拨: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不同点:水是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 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水只有沸腾才能蒸发。() 2、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 3、湿手变干、衣服晾干的缘由是水变成水蒸气跑了。() 4、水蒸汽和水一样无色、无味、透明、看得见、摸得着。() 5、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它们蒸发的快慢也一定相同。() 6、水蒸气是水的一种形态,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问答题 1、怎样让衣服干得快些? 2、干手器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快水分蒸发?学生实验并观 察 学生研讨交 流,填写活动 手册 学生研讨交 流,填写活动 手册 学生独立完成检测知识掌握和 运用情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2《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课题水沸腾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3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 1、掌握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 3、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和条件 4、辨别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科学探索 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观察水沸腾现象,探索其特点、形成的条件以及与蒸发的异同科学态度 1、认识到正确使用试验设备的重要性 2、培养严谨实验态度 重点1、掌握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 3、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和条件 4、辨别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难点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观察水沸腾现象,探索其特点、形成的条件以及与蒸发的异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同学们,大家一定见过热气腾腾的饭锅吧。如果我 们不停地给里面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引发 思索,进入学习 角色 讲授新课一、探索1:怎么测量水温 1、承接聚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教师点拨: 水温很高,水会沸腾,热气腾腾,…… 2、怎么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教师指导: ◆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实战演练 下列测量水温的方法哪种是正确的?说明理由。教师点拨:学生或说或 画,互相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演练 培养学生先对现 象进行猜测,为 下步的验证做准 备 掌握温度计的使 用方法 巩固温度计的使 用要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运动和位置 【教材简析】 《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 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天气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的特征。 2.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3.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描述。 教学难点: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教学准备: 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准备好科学记录本。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谈话:“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 老师在黑板上写“今天天气怎么样?”如果有人问你“今天天气怎么样?”你准备怎么回答? 二、探究内容: 1、了解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是天气的基特征。 (1)思考: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天天气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怎样描述天气的变化? (2)指导看“城市天气预报图”。 问:在这张天气预报图中,是怎样反映天气变化的?图中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3)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提示:图上标出的温度是指当地的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变化范围。 (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相应的天气符号。 (5)学生分组讨论: ·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 ·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 ·怎样把这些天气归类。(按云量、降雨量、气温、风速和风向分类。)

3、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1)说说你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2)阅读本地地区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新内容:空气质量预报、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紫外线强度。 (3)讨论:气象台为什么要向社会预报以上这些天气、环境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4)师:你还知道气象台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关于天气的信息?(火险等级、穿衣指数…..) 三、板书设计 晴天多云阴天 小雨天中雨天大到暴雨天雷雨天 大风天台风天飓风天 炎热天凉爽天 第二课时 一、学生实际观察并描述当天的天气。 (1)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2)提示学生怎样来观察天气:要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个方面来观察。要在记录本上写上当天的日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本上。 (3)交流观察发现。 (4)学生阅读课本4页的提示。 (5)老师对记录方法进行指导。 (6)学生改进自己的记录。 (7)交流改进后记录。 二、拓展知识(生预报天气。) (1)听老师说谚语。 蚂蚁搬家,必有雨下 蜻蜓赶场,大水当防 燕子高飞晴天告,燕子低飞雨天报 田螺出水面,不久暴雨见 久雨闻鸟声,不久转晴朗 麻雀洗澡,有雨快到 鸡不入笼,阴雨将临 鲤鱼跳龙门,大雨定倾盆 大蛇横路,泥鳅上翻,蚯蚓出土,明天有雨 三、全课总结。并要求每个小组要坚持进行一个月的天气观察,把每天的天气现象都记录下来,了解天气在一个月里是怎样变化的。 四、课外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