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2014年加拿大临床实践指南1

【VIP专享】2014年加拿大临床实践指南1
【VIP专享】2014年加拿大临床实践指南1

医脉通2014-08-19发表评论(1人参与)分享

获加拿大卫生部批准的焦虑治疗药物一览

流行病学

社交恐怖症(SAD)是最常见的焦虑障碍之一,终生患病率约为8-12%,女性较男性常见,发达国家发病率(6.1%)较发展中国家高(2.1%)。SAD发病较早,多起病于青春期(平均12岁),常呈慢性迁延病程。低教育成就、低社会经济地位、单身或与伴侣分离、共病重性抑郁(MDD)与SAD发病率的升高相关。

SAD常导致严重的功能损害,包括教育及职业表现、家庭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总体下降。该病同样对个体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罹患SAD的加拿大人在过去两周内报

告至少一个残疾日(disability day)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2倍。

精神科共病

SAD的精神科共病率很高,72%的SAD患者均满足另一种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最常见的共病为MDD及其他焦虑相关障碍,共病回避型人格障碍、躯体变形障碍、物质使

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精神分裂症也较为常见。

DSM-5诊断标准

DSM-IV-TR将与其他医学状况相关或继发于其他医学状况的社交恐怖及回避行为排

除在外。然而,DSM-5认识到,SAD完全可能继发于某种医学问题,如口吃、帕金森病

导致的震颤、肥胖、烧伤或损伤所致毁容,这些个体同样可能因为社交恐怖导致功能受损。

另外,DSM-5移除了DSM-IV-TR中的“广泛型”社交恐怖症,同时添加了“仅限于表演”这一亚型。原因在于,并无足够证据支持“广泛型”的诊断,同时有证据显示,SAD的严重度随恐怖症状数量的变化而处于谱系的不同位置中。

尽管以上呈现的是最新诊断标准,但需要指出的是,以下治疗相关内容均基于满足DSM-IV诊断标准的患者。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SAD非药物治疗的金标准。针对SAD的CBT认知技术包

括重构及挑战病态思维,而行为组分主要为暴露疗法。很多随机对照研究(RCTs)及meta分析均提示,CBT针对SAD的疗效优于安慰剂、常规治疗(TAU)或等候名单(wait-list)设置。尽管结果有所不同,但仍有多项研究提示,在治疗急性SAD方面,CBT与药物治疗疗效相仿。还有研究显示,在治疗中断后,CBT疗效的持续时间较药物治疗更长。针对SAD的CBT包括团体及个人形式。尽管有研究显示,个人CBT的疗效优

于团体CBT,meta分析结果则显示,两者疗效并无显著差异。

既往研究同样检视了CBT中个别组分的疗效。证据显示,单独的暴露疗法即具有一

定疗效。然而,暴露疗法与CBT整体疗效的比较结果莫衷一是。

有研究对CBT中的若干变量进行了探讨。例如证据显示,录像反馈技术并不能增强

暴露疗法的疗效。然而,两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CBT联合个体化虚拟现实暴露疗法(VRE)效果优于等候名单对照,与纳入拟放松及现场暴露法的CBT疗效相仿。

在改善社交焦虑方面,一种聚焦于人际间行为的CBT形式与CBT疗效相仿,同时可改善关系满意度及社交亲近行为。人际疗法(IPT)针对SAD的疗效证据不一:有的研究结果为阴性,还有研究显示,IPT的疗效优于等候名单,劣于传统CBT。

与之类似,虽然疗效亦不如CBT,但正念疗法(MBT)同样可改善SAD症状。另外,针对注意偏倚训练的小规模研究显示,该疗法有助于患者脱离负性社交线索,但结果同样

存在冲突。

整合认知行为治疗(ICBT)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形式,或有助于提高日后针对焦

虑及心境障碍的CBT的可获得性。研究显示,ICBT在改善SAD症状方面显著优于等候

名单对照。大部分ICBT项目中,治疗师与患者的接触程度均维持在最低限度,主要形式

为电子邮件或电话。很多项目纳入了与其他参与者通过网络讨论小组互动的成分。然而,治疗师成分是否必需目前尚不清楚,有无引导的ICBT疗效也难分优劣。在一项RCT中,医师辅助的ICBT效果优于自我引导的ICBT,后者疗效不显著优于等候名单设置。与之类似,一项有治疗师参与的ICBT自助项目疗效优于纯自助的治疗方案。然而也有很多研究显示,两者疗效相仿。

一些ICBT项目纳入了面对面的现场暴露成分,但一项RCT显示,与单纯的自我引导相比,添加这一组分并未显著改善预后。还有若干项研究显示,ICBT与面对面形式的CBT疗效相仿。一些针对ICBT的研究纳入了与患者面对面或电话形式的初筛,以及治疗后的电话评估或患者自评措施。这种设置与自行实施的治疗手段(ICBT或自助手册)相比疗效如何,目前仍所知甚少。

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

一些研究显示,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并不优于心理治疗自身。然而,一项研究显示,苯乙肼联合CBT疗效优于单用其中任一组分。证据显示,暴露练习的过程中联用D-环丝氨酸可改善临床预后;另外,一项研究针对心理动力治疗的研究显示,联合氯硝西泮的疗效优于单用该药。

心理治疗的长期疗效

CBT的疗效可维持6-12个月;治疗5年后,患者仍有收益。ICBT的疗效可维持1-5年。治疗停止后,心理治疗疗效的维持时间长于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结果存在冲突;-ve:结果为阴性

药物维持治疗

一项纳入了4项预防复发研究、共760名个体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SSRIs可大幅降低3-6个月内的复发风险,相对危险度(RR)为0.39(95% CI 0.30-

0.49),需治数(NNT)为3.57(95%CI 2.94–4.76)。抗惊厥药普瑞巴林也显示出降低

复发风险的作用。

相关阅读:

?社交恐怖症:CBT和心理动力学疗法孰优孰劣??社交恐怖共病抑郁焦虑:CBT同样有效

医院预防患者跌倒标准流程SOP样本

产后首次起床防跌倒操作程序( SOP)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 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按照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的分类, 跌倒包括: ①从一个平面至另一个平面的跌落; ②同一平面的跌倒。患者跌倒受伤共分4级, 0级: 没有受伤; 1级: 轻微伤, 包括瘀伤、擦伤、不需要缝合的撕裂伤; 2级: 重伤, 包括骨折、头部外伤、需要缝合的撕裂伤; 3级: 死亡。 一.防范患者跌倒目的 1.对患者进行高危跌倒因素评估, 及时发现患者跌倒危险。 2.对高危跌倒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降低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保证患者安全。 3.妥善处理患者跌倒不良事件, 减轻患者痛苦, 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防范患者跌倒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 对防范患者跌倒实行有效的指导和监控。 2.医院建立患者跌倒等意外事件相关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工作流程。 3.医院环境有防跌倒的安全措施, 如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等; 在潮湿、易滑倒、破损地面、斜坡、不平整的路面或阶梯处应有明显的标识, 以便提醒患者预防跌倒。 4.护理人员使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高跌倒风险产妇进行评估。高跌倒风险产妇起床前评估率达到100%, 对跌倒高危产妇住院期间进行持续动态评估。 5.对高危跌倒风险产妇, 护士主动告知产妇和( 或) 家属存在跌倒风险并告知防范措施。

6.护士知晓患者跌倒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 7.科室对发生跌倒的案例有分析、讨论并持续改进。 8.职能部门定期开展对患者跌倒管理各个环节进行评估, 对跌倒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 持续改进。 三、防范患者跌倒规程 1.对入室产妇进行首次护理评估, 确定跌倒高风险产妇: 包括意识不清、运动障碍、有跌倒经历、体质虚弱、视力障碍、头晕、体位性低血压、产后出血、服用特殊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麻醉止痛药、降压利尿药、降糖药) 等。 2.根据产妇情况选择合适的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 对跌倒高风险产妇进行评估。 3.对高危跌倒产妇, 护士告知产妇及家属, 产妇存在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 要求家属予以重视, 在产妇起床时寻求护士协助。 4.对跌倒高危产妇采取预防措施并记录。预防措施包括: ( 1) 跌倒高风险产妇列入交班内容。 ( 2)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①责任护士向产妇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相关知识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家属陪伴左右。 ②保持病房、厕所及浴室地面干爽。浴室地面铺防滑地砖。用湿拖把拖地时, 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 破损或不平的地面需要立即修补。病房走廊及洗手间有扶手、房间内有座便器。 ③房间光线明亮; 保持行人通道通畅, 物品按规定放置, 病床把手使用后及时收回, 不妨碍通道。及时锁上病床及轮椅的轮轴, 选用高度合适的病床, 椅子、床头柜; 医疗仪器的电线卷放好, 以免松散垂在地上。呼叫铃及个人物品

从专家共识到临床指南——心肌梗死中医药循证研究

从专家共识到临床指南——心肌梗死中医药循证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2014年6月国际最著名的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报告中国过去10年中,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率逐年上升,但死亡率并未随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而降低,这表明我国迫切需要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心肌梗死相关治疗指南的积极推广,美国心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我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长趋势。2013年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在2.3亿左右,其中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45-55/10万人,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开展心肌梗死中医药研究是未来的重要领域,也是中西医结合在心血管病研究的重要方向。 血脂康有效预防冠心病 国家“九五”重点攻关课题——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CCSPS),对国内66个中心48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平均4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与安慰剂组比较,血脂康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死亡的发生率,可使冠心病事件危险下降45.1%,冠心病的死亡危险下降31%,并且能够减少肿瘤死亡及各种原因的死亡。

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2010年6月作为第一个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注册的中医药大规模、多中心循证研究,由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院士主持的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公布,芪参益气滴丸与肠溶阿司匹林在减少心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再梗死等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疗效相当,芪参益气滴丸还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心肌保护作用。 通心络防治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主持的“通络药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荣获201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该研究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研究,结果证实通心络胶囊可通过保护微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达到改善冠脉微循环的作用,用于病人可有效防治心梗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缩小无再流面积和梗死面积,长期服用疗效确切。 丹蒌片对围术期心肌梗死的临床试验 广东省中医院张敏州教授主持的“丹蒌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证实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术前,给予丹蒌片预负荷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了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的基础研究也证实丹蒌片对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题库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1~5章 一、判断题 1、在准备床单位时,如需使用橡胶单或防水布时,应避免其直接接触患者皮肤。(√) 2、营养液输入的管路可输血。(×) 3、导尿过程中,若触及尿道口以外的区域,应重新更换尿管。(√) 4、大量不保留灌肠时,患者应取右侧卧位,臀部垫防水布,屈膝。(×) 5、消化道出血病人灌肠时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 6、颅内高压患者为减轻患者痛苦应取头低足高位。(×) 7、压疮Ⅰ期患者应进行局部皮肤按摩,以阻止压疮进一步发展。(×) 8、伤口敷料使用胶布固定时,为使固定更加有效,粘贴方向应与患者肢体或躯体长轴平行。(×) 9、使用开口器时应从磨牙处放入。(√) 10.为患者行会阴护理时应当用棉球由外向内、自上而下擦洗会阴,先清洁尿道口周围,后清洁肛门(×) 11.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营养液现用现配,粉剂搅拌均匀,配置后的营养液放置在冰箱冷藏,12h用完。(×) 12.对于咯血的患者应指导患者及时用力咳出血块,防止窒息。(×) 13.对于发热患儿应尽早使用药物降温,防止高热引起患儿惊厥。(×) 14.患者长期卧床,为预防压疮,可在受压局部使用橡胶圈将局部悬空。(×) 15.为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为患者置管时应根据治疗的需要,选择最细管径和最短长度的穿刺导管。(√) 16. 指导便秘患者由左向右做环形腹部按摩。(×) 17.患者女性,30岁,右肺病变,一次咯血量大于300ml,责任护士指导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以利于血液及时咳出,预防窒息。(√) 18.护士在护理股骨颈骨折病人时,为其摆放的体位是患肢内旋,足部置中立位,可穿丁字鞋,防止肢体外旋。(×) 19.一患儿半年前感冒发热时出现双眼上吊,四肢抽搐,此次住院体温39.5℃,遵医嘱应及早给予物理降温(×) 20.男孩2岁,高热、咳嗽、咳痰、喘憋,夜间咳嗽加剧不能入睡,为缓解症状给予可待因口服。(×) 21.静脉输液部位疼痛伴发红和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属于静脉炎3级。(√) 22.更换造口底盘及造口袋时,按照造口位置自上而下粘贴造口袋,必要时涂保护剂,用手按压底盘1—3分钟。(×) 23.男性,50岁,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带有引流管,换药时应先清洁伤口,再清洁引流管。(√) 24.患者男,70岁,左侧肢体无力,护士为其翻身发现部分皮肤缺损,表浅溃疡,基底红,无结痂,此期为压疮期Ⅲ期(×) 25.患者女,50岁,高度水肿,为其监测体重情况应在晨起空腹,排尿前测量体重。(×) 二、单选题 1、以下有关协助患者沐浴的说法,错误的是:(C )。 A.浴室内应配备防跌倒设施 B.床上擦浴时随时注意保暖 C.妊娠7个月以上孕妇盆浴时随时观察病情 D.注意保护伤口和管路 2、腰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应取(D )卧位。 A.侧卧位 B.头高足低位 C.中凹卧位 D.薄枕平卧位

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研究的现状与策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16年7期 187 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研究的现状与策略 周永平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9 摘要:概述国内外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现状,指出目前国内中、西医临床实践指南多数属于基于专家共识的临床诊疗指南,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订的方法学在许多方面尚需探索。提出制订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必须符合中医学术特点,同时在形式上尽量与国际接轨,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写技术规范。同时就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如古今中医专家经验证据评价、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推荐等级标准体系、提高循证性中医临床指南证据质量、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评价及更新等提出了制订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R25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535(2016)07-0187-01 临床指南是连接临床和证据的桥梁,反映了当时最佳的 临床诊治水平。时至今日,临床指南可分为基于专家共识的临床指南和基于临床研究证据的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两大类。由于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在解决地区复杂医疗卫生问题和指导医疗临床实践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各国政府、医学学术团体以及临床医生的重视,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指南制订的主流模式。近年来,我国也逐渐认识到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的重要性,政府逐步加大了支持力度,中医界对循证性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订方法开始探索,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1 国外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现状述略 1.1 美国卫生保健政策与研究局 美国卫生部1989年建立的临床实践指南制订平台,其职能主要是规范临床实践指南制订方法、推广和评价临床实践指南。美国国内专业组织、学术团体多与其合作开发临床实践指南。 1.2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 英国主要的临床实践指南开发平台,分别发布了指南制订手册和指南制订者手册。手册中详细介绍了指南制订的过程:选择指南主题、成立指南制订小组、系统回顾文献、制订指南推荐意见、咨询和集体讨论形成指南、指南的发布和实施等。 1.3 加拿大医学协会 加拿大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机构,于2007年7月发布了临床实践指南手册。在循证性临床指南手册中介绍了循证性临床指南的制订背景、循证性临床指南制订的重要意义、指南制订的步骤、循证性临床指南的实施、对循证性临床指南的评价等内容。其中对循证性临床指南的制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2 我国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现状 2.1 西医学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展状况 相对于国际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我国西医学临床实践指南发展滞后。目前国内西医学制订的指南大部分属于基于专家共识的专家指南,其制订基本采用搜集国外最新临床实践指南,结合中国的医疗临床实际,以专家讨论的形式形成指南的模式。近年来也有西医学者开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制订方法的探索,制订了一些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的临床实践指南。 2.2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展状况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和中医药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的迫切需要,国家对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标准化项目,其中中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指南制订是该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中医界制订的大部分指南属于基于专家共识的诊疗指南,其科学性、实用性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也有部分中医学者对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制订了一批循证性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2.3 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学术团体也根据自身专业临床实际的需要制订了一系列临床实践指南,其中大部分属于基于专家共识的指南,也有部分专家对循证性指南进行了初步研究。 3 制订循证性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3.1 专家经验与循证性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代中医学术体系中包含了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对于中医学科来说,专家意见不仅仅是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等形式集成现代专家的临床经验,还应当包含古代医家的经验。在目前国际上各种文献证据评价方法中,“专家意见”只作为低级别的证据采纳。中国古代医籍提出的诊疗方法是历代医家在患者身体上不断尝试取得的成果,古代医家提出的诊疗方法,尤其是“经典方”,被历代沿用,而且到目前为止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又取得当代专家共识者,应当科学合理地将其融入循证性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3.2 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推荐等级标准体系 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是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的指南,推荐意见的分级体系是循证性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订方法学的重要问题。如前所述,中医学不能完全照搬目前国际上西医学公认的证据质量评价和分级,也不能照搬其推荐意见的分级体系。应该建立符合中医学特色的证据质量评价和分级以及推荐意见的分级体系。在该体系中应该在体现古今“专家经验”于指南中的地位基础上,建立与其文献依据分级相应的推荐意见分级体系,并对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订的平台加以规范。 3.3 提高循证性中医临床指南证据质量的思考 英国循证医学权威著作《临床证据》指出了目前西医学能够肯定疗效的高质量文献证据只能占到临床证据的15%,中医学也同样面临着高质量文献缺乏的困境。由于缺乏高质量证据支持,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和实用性受到限制,因此,提高证据质量对制订高质量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有着重要意义。 针对文献证据质量整体偏低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①规范临床试验设计:制订科学规范的临床试验设计,并加以实施,以增加高质量文献证据来源。②规范期刊论文写作:期刊论文应详细交代样本量、盲法、对照以及样本的脱失及原因。③经过临床研究批准上市的中成药,政府主管部门应督促药品生产企业和临床试验负责单位及时公开发表高质量文献,为循证性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提供高质量证据文献 4 结束语 实践表明,该技术的实施,符合本课题组提出的“不繁 琐、易掌握、适合以临床医生为主体的指南编撰者操作”的设想。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中医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的研制也不例外。按照本课题组的建议,应当尽早提出中医系列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尽管可能是不完善的,但可以引导临床向循证性实践方向发展,可以引导临床实践指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汪受传.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9):88-89. [2]汪受传,陈争光,徐珊.小儿病毒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0):60-62.

循证医学与针灸临床及研究

文章编号:1005-0957(2001)06-0003-03 ?论 坛? 循证医学与针灸临床及研究 杜艳军, 孙国杰 (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 作者简介:杜艳军(1976~),男,硕士生 【摘要】 目的 探索针灸临床研究的新方法。方法 以循证医学方法指导针灸临床及研究,借鉴循证医学的优势特点,并分析了其限制应用于针灸临床的因素。结果和结论 循证医学的应用必将促进针灸临床与现代研究的同步发展。 【关键词】 循证医学;针灸疗法;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 R2-03 【文献标识码】 C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and Clinical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Research D U Y an -j un , S UN Guo -j ie , H ubei Univ er sity of T CM ,W uhan 430061 【Abstract 】 Purpose T o seek a new met ho d o f clinical acupunctur e-mo x ibustion resear ch.Methods Clinical a cupunctur e pr actice and r esear ch wer e done accor ding t o ev idence-based medicine,the advan-tag e and char acter of ev idence -ba sed medicine w er e used fo r refer ence ,and the facto rs limiting its use for clinical acupunctur e w er e analyzed.Results and C onclusion T 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w ill cer tainly pr o mote the sy nthro nous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acupuncutr e-mo x ibustion and moder n r esearch. 【Key words 】 Ev idence -based medicine ;A cupunctur e therapy ;T r ends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 edicine ,EBM )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EBM 作为指导临床实践、制定科研计划、分析结果和临床决策的极其重要的方法学,强劲地推动了全球医学从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模式转变,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针灸作为一种医疗技术,已广为世界各国所接受,但针灸技术的应用仍然停留在依靠传统经验和个人技巧的初级阶段[1] 。如何发展针灸已成为当代针灸界专家、学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借助循证医学这一重要的方法,充分考虑针灸自身特点,同时吸取其他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将成为改造、发展针灸的一条新途径。1.什么是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David sack-ese 在《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这样定义: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循证医学具有3个突出特点,亦即最好的研究证据(the best research ev -idence ),临床专业技能(the clinical ex pertise ),患者 的价值(the patient values ),其中最好的研究证据 是EBM 的核心。EBM 的兴起是在按传统方法决定临床诊治有一定局限性;繁忙的临床工作与知识的快速更新形成日益尖锐的矛盾;以及临床治疗由单纯的症状控制转向对治疗转归与质量的重视等一定背景下发展的。其核心思想即是追踪当前最好的外在证据以更好地回答临床待解决的问题。 循证医学并不否定经验医学,而是脱胎于经验医学,是经验医学的发展。经验医学认为只需掌握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学原理,加上熟练的技能与临床经验即足以指导临床实践。而循证医学认为积累经验和掌握疾病的发病机理及相关技能是必要的,但直觉和不严谨的临床经验,且缺乏系统观察时,不能作为指导临床实践的全部依据,也有可能犯错误。 2.循证医学特点与针灸临床及研究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的方法学,针灸学是沿袭了几千余年的传统经验医学。独立地讲,两者是不可相比的,但结合却是必然,将EBM 应用于针灸临床,必然会促进针灸的发展。 EBM 与针灸临床及研究在各自发展进程中都十分重视对临床证据的获取,对医学文献的搜集与 ? 3?上海针灸杂志2001年12月第20卷第6期

临床护理_实践的指南考试卷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13-17)考试试题(含答案)科室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 1、化疗时,选择静脉通路应按照先远后近、左右交替使用的原则,选择粗直、弹性好、无静脉弯曲及分叉的血管,应避开:E A. 手指、腕部等关节部位 B. 静脉瓣 C.肌腱走行的部位 D.神经走行的部位 E.以上均正确 2、对化疗的患者什么情况下宜采取保护性隔离:A A. 白细胞低于1×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时 B. 白细胞低于1×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1×109/L时 C. 白细胞低于1×109/L,血小板低于50×109/L时 D. 白细胞低于0.5×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时 3、进行化疗的病人血小板低于?时,需绝对卧床休息:D A. 血小板低于50×109/L时 B. 血小板低于30×109/L时 C. 血小板低于20×109/L时 D. 血小板低于10×109/L时 4、血红蛋白低于或等于(C)时,应嘱患者卧床休息,活动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体位改变。 A. 30g/L B. 40g/L C. 60g/L D. 80g/L 5、经胃管饲喂养患儿时,胃残留液超过管饲奶量的?时,通知医生酌情减量或禁食:B A.1/3 B. 1/4 C. 1/5 D. 1/6 6、确认喂养管在十二指肠的方法:C A. 用5ml注射器抽取胃残留液,检测pH在6~9之间 B. 用5ml注射器抽取十二指肠残留液,检测pH在3~5之间 C. 用5ml注射器抽取十二指肠残留液,检测pH在6~9之间 D. 用5ml注射器抽取胃残留液,检测pH在3~5之间 7、经十二指肠管饲喂养时,其残留液超过?,应通知医生酌情减量或禁食:A A. 0.5 ml B. 1 ml C. 3 ml D. 5 ml 8、早产儿在吸氧条件下,应以最低的氧浓度维持经皮氧饱和度在:D A. 75%~85% B. 65%~83% C. 70%~80% D. 85%~93% 9、关于气管插管吸痰,下面哪项不正确:C A. 观察痰液的性状、量及患儿对吸引的耐受程度 B. 调节负压在0.02~0.04Mpa,吸痰前给高浓度氧(基础氧浓度+10%~20%)1min C. 将吸痰管缓缓插入气管插管,旋转吸痰管吸净痰液 D. 吸引过程中出现发绀、心率减慢,应立即球囊加压给纯氧 E. 吸痰时间不超过10~15s,插管深度是气管插管深度加0.5~1cm。 10、为患儿实施光照疗法时,护士应严密观察患儿体温及箱温变化,患儿体温超过?A A. 38.5℃ B. 37.5℃ C. 37.5℃ D. 39℃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试题(答案)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理论试题(答案) 科室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选有两部分,方便出题o⑴_ n)o~) 单选题( part1 ) 1. 病室设置中床间距为( B)。 A. > 2m B. > 1m C. < 1m D. < 1.5m 2. 开口器上应缠纱布,从( c 或D )放入。 A. 尖牙处 B. 切牙处 C. 第二磨牙 D. 臼齿处 3. 下列不是植皮患者评估内容的是( D )。 A. 皮瓣色泽 B. 指压反应 C. 温度 D. 美观 4. 为咯血患者进行指导,下列哪项不符合要求( A )。 A. 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B.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补充营养 C. 严禁屏气或剧烈咳嗽 D. 保持大便通畅 5. 半坐卧位时床头支架或靠背架抬高( C ),下肢屈曲。 A. 30 °?40° B. 30 °?50 ° C. 30 °?60° D. 40 °?60° 扩展:中凹卧位:头10-20 °,腿20-30 ° 6. 感染伤口换药时,应( B )消毒。 A. 从伤口中间向外 B. 从伤口外向中间 C. 从伤口上向下 D. 从伤口下向上扩展:清洁伤口:从伤口中间向外 既有清洁又有感染伤口,先清洁后感染 7. 心、肾疾病的孕妇禁用( D )体位。 A. 截石位 B. 端坐卧位 C. 屈膝仰卧位 D. 膝胸卧位 8. 保留灌肠时,臀部垫高约( B )。 A. 5cm B.10cm C.15cm D.20cm 扩展:插入深度15-20 保留时间20-30min 9.眼部烧伤患者眼睑闭合不完全者,用( C )覆盖以保护眼球。 A. 生理盐水纱布 B. 无菌纱布 C. 无菌油纱布 D. 遮眼罩 10. 为卧床患者更换被单时,将枕头及患者移向( C )。 A. 近侧 B. 中间 C. 对侧 D. 同侧 11. 下列哪项不属于糖尿病足预防的内容( D )。 A. 评估危险因素 B. 掌握预防方法和知识 C. 选择鞋尖宽大的鞋子D 温水泡脚 12. 为女性患者导尿,润滑尿管前端至气囊后( B )。

偏头痛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编制说明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指南编制组 二○二○年二月

1.工作简况 1.1项目背景 中医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使中医药理论体系科学化、国际化,与当代医疗体系更好融合,一直是当前研究的方向。“循证医学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最便捷途径”。基于此,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起,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落实“十三五”重点领域研究专项《中医药诊疗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的承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作为依托单位承担其中的《修订28个中医循证临床指南并转化为团体标准》项目,其中一项就是《偏头痛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 1.2任务来源 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分会根据本领域标准化需求,向中国标准化协会提出立项申请,并于2018年1月15日正式立项,立项通知为中国标协〔2018〕6号文《关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内容质量评价规范>等二十一项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立项的通知》。 本指南的编写得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十三五”重点领域研究专项资金(Z0479) 的资助。 1.3起草单位 本指南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要负责起草。 1.4协作单位 本指南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重庆市中医院、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

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青海省藏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23家单位共同参与编制。 1.5专家委员会及工作组 本指南制订过程设立了总指导委员会、方法学专家委员会、指南专家委员会、工作组(首席专家、系统评价组、起草组、秘书),并实施双首席和双秘书制。该指南的编制共有28人参与,涉及研究单位23家,覆盖了全国15个省市。总指导委员会由中医药行业和方法学研究领域以及本疾病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主要负责顶层设计和课题研究方向指导工作;方法学专家委员会由西医和中医临床研究方法学相关,特别是循证医学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这些专家对于临床实践指南研制有丰富的指导经验。领域专家则由与偏头痛相关的临床一线专家组成,有西医专家,有神经内科专业,也有针灸专业以及药学和护理学专家,主要负责本指南制订过程中的“共识”和推荐意见的形成。系统评价组,则以有开展系统评价研究经验的人员组成,负责证据评价和合成。指南工作组,实行双组长领导,方法学专家共同参与,临床一线医生执笔撰写。另外,本指南还设置了2名秘书,负责项目日常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联络。 2.工作过程 2.1 启动部署阶段 2019年6月17日,召开《中医临床试验指南》制定共性技术培训会,会议研究讨论了28个中医单病种指南制定工作计划和各编写组具体工作任务,为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优势提供证据和指导。为此特别成立了?人小组(?名负责人,?名秘书)。?名秘书负责?种疾病指南编撰的联络、组织和系列材料撰写任务,同时确定了每周例会制,要求每周督促各疾病组的研究进程以及阶段

循证医学问答题

1.循证医学的基础是什么? ①素质良好的医生;②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③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④患者的参与及合作;⑤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 2.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是什么? ①弄清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②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③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当前最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④分析和应用促进患者康复的有利因素,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其生存质量;⑤提供可用于卫生管理的最佳研究证据,促进管理决策科学化。 3.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有: ①提出明确的问题;②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证据;③严格评价证据; ④应用证据指导决策;⑤后效评价,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 4.证据的质量的分级: ①第一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多个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作的系统评价;②第二级;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③第三级:有对照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如设计很好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无对照);④第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⑤第五级:专家意见。 5.医学如何评价证据是否最佳? ①首先是分析评价证据的真实性;②其次是评价其对于临床医疗实践是否具有重要价值;③最后是分析是否能适用于面临的临床问题。 6.Meta分析的目的是: ①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②定量估计研究效应的平均水平;③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④寻找新的假说和研究思路。 7.Meta分析的指征是: 目前认为Meta分析主要适用于随机化对照试验(RCT)结果的综合,尤其存在以下指征:①需要做出一项紧急决定,而又缺乏时间进行一项新的试验;②目前没有能力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③有关药物和其他治疗,特别是副作用评价方法的研究;④研究结果矛盾时。 8.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是: ①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②检索资料;③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④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⑤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⑥资料的统计学处理;⑦敏感性分析;⑧形成结果报告。 9.考试要点研究证据的来源: (1)原始资料来源包括专着、高质量期刊上发表的论着、电子出版物等。例如医学索引在线(Medline)、Embase数据库(Embase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CEBM/CCD)和国立研究注册(NRR)等等。 (2)经系统评价的二次研究资料包括循证医学教科书、与证据有关的数据库、网站等。例如Cochrane图书馆(CL)、循证医学评价(EBMR)、循证医学杂志(EBM)、国立指南库(NGC)、指南(Guidelines)等等。 五、论述题 1.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试说明循证医学的局限性。 (1)虽然循证医学将会大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但它并不能解决所有与人类健康有关的问题,如社会、自然或环境问题;

医院预防患者跌倒标准流程SOP

产后首次起床防跌倒操作程序(SOP)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分类,跌倒包括:①从一个平面至另一个平面的跌落;②同一平面的跌倒。患者跌倒受伤共分4级,0级:没有受伤;1级:轻微伤,包括瘀伤、擦伤、不需要缝合的撕裂伤;2级:重伤,包括骨折、头部外伤、需要缝合的撕裂伤;3级:死亡。 一.防范患者跌倒目的 1.对患者进行高危跌倒因素评估,及时发现患者跌倒危险。 2.对高危跌倒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3.妥善处理患者跌倒不良事件,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医疗负担,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防范患者跌倒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对防范患者跌倒实行有效的指导和监控。 2.医院建立患者跌倒等意外事件相关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工作流程。 3.医院环境有防跌倒的安全措施,如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等;在潮湿、易滑倒、破损地面、斜坡、不平整的路面或阶梯处应有明显的标识,以便提醒患者预防跌倒。 4.护理人员使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高跌倒风险产妇进行评估。高跌倒风险产妇起床前评估率达到100%,对跌倒高危产妇住院期间进行持续动态评估。 5.对高危跌倒风险产妇,护士主动告知产妇和(或)家属存在跌倒风险并告知防范措施。 6.护士知晓患者跌倒不良事件报告、处置流程。 7.科室对发生跌倒的案例有分析、讨论并持续改进。 8.职能部门定期开展对患者跌倒管理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对跌倒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持续改进。 三、防范患者跌倒规程 1.对入室产妇进行首次护理评估,确定跌倒高风险产妇:包括意识不清、运动障碍、有跌倒经历、体质虚弱、视力障碍、头晕、体位性低血压、产后出血、服用特殊药物(抗精神病药物、麻醉止痛药、降压利尿药、降糖药)等。 2.根据产妇情况选择合适的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跌倒高风险产妇进行评估。 3.对高危跌倒产妇,护士告知产妇及家属,产妇存在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要求家属予以重视,在产妇起床时寻求护士协助。 4.对跌倒高危产妇采取预防措施并记录。预防措施包括: (1)跌倒高风险产妇列入交班内容。 (2)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①责任护士向产妇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相关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家属陪伴左右。 ②保持病房、厕所及浴室地面干爽。浴室地面铺防滑地砖。用湿拖把拖地时,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破损或不平的地面需要立即修补。病房走廊及洗手间有扶手、房间内有座便器。 ③房间光线明亮;保持行人通道通畅,物品按规定放置,病床把手使用后及时收回,不妨碍通道。及时锁上病床及轮椅的轮轴,选用高度合适的病床,椅子、床头柜;医疗仪器的电线卷放好,以免松散垂在地上。呼叫铃及个人物品在可及范围。 ④高危产妇给予上床栏保护,护士应按时巡视病房,夜班增加巡视次数。 ⑤跌倒高危产妇尽量床边检查治疗,外出检查时,由医护人员陪同。 ⑥产妇衣服合身,鞋子防滑。 ⑦患者改变体位欲活动时应遵守“三步曲”,即头高卧位3分钟→双腿下垂3分钟→站立3分钟→行走,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夜间。 (3)做好记录,及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 5产妇发生跌倒事件,按以下流程处理: (1)责任护士应立即赴现场查看产妇情况,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值班医生,协助医生对产妇进行伤情的检查、判断,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血糖。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章理论考试题B

护理第四季度理论考试题(B卷) 科室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穿刺角度错误的是( B ) A.皮内注射:5°角 B.头皮针穿刺:10°角 C.静脉注射:15—30°角置管:15—30°角 2.不属于血氧饱和度监测评估内容的是( A ) A.进食时间 B.吸氧浓度 C.指(趾)端循环 D.皮肤完整性 3.腹腔引流管用胶布( A )形固定,防止滑脱,标识清楚。 A.S 4.“T”管引流时间一般为()天,拔管之前遵医嘱夹闭“T”管( A )天。~14,1~2 ~14,2~3 C.7~10,1~2 ~10,2~3 5.行PTCD术后需长期保留引流管的病是( D ) A.重度梗阻性黄疸 B.胆结石 C. 胆管梗阻 D.胆管恶性肿瘤 6.胸腔闭式引流时要定时挤压引流管,挤压方式正确的是( D ) A.捏紧引流管的近端,向引流瓶的方向挤压 B.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引流瓶的方向挤压 C.捏紧引流管的近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 D.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 7. 淋巴结的检查顺序为( C ) A.腹股沟腋窝锁骨上窝颈部颌下 B.腹股沟锁骨上窝腋窝颈部 颌下 C.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 D.颌下颈部腋窝锁骨上窝腹股沟 8.不属于血压监测四定原则的是( B ) A.定时间 B.定听诊器 C. 定部位 D.定血压计 9.下列不需要推迟30min后测口腔温度的是( C ) A. 吸烟 B. 面颊部做冷敷 C.休息 D. 进食 10. 宜用直肠法测量体温的是( A ) A. 昏迷 B. 心肌梗死患者 C. 直肠手术 D.腹泻 11.不属于皮内注射注意事项的是( B ) A.注射前备好相应抢救药物与设备 B.用含碘消毒剂消毒皮肤 C.不应抽回血 D.皮试结果要告知医生、患者及家属并标注 12.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 A )且保持平稳,保证长管没入液面下。 A.膝盖 B.胸壁引流口平面 C.耻骨 D.腰部 13.患者剧烈活动后,应先休息多长时间后再测量脉搏或血压。( B ) —20min —20min —30min 14.下列属于深反射的是( A ) A.膝反射 B.腹壁反射 C.提睾反射 D.角膜反射 15.呼吸系统听诊的顺序是( A )。 A.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上 B.由肺底开始,自下而上 C.由肺尖开始,自下而上 D. 由肺底开始,自上而下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章理论考试题A卷带答案

护理第四季度理论考试题(A卷) 科室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给昏迷患者插胃管,当胃管插入()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 C )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 A.14cm,胸骨角 B.14cm,胸骨柄 C.15cm,胸骨柄 D.20cm,胸骨角 2.腹腔引流管用胶布( A )形固定,防止滑脱,标识清楚。 A.S B.U C.Y D.T 3.“T”管引流时间一般为()天,拔管之前遵医嘱夹闭“T”管( A )天。 A.12~14,1~2 B.12~14,2~3 C.7~10,1~2 D.7~10,2~3 4.胸腔闭式引流时要定时挤压引流管,挤压方式正确的是( D )。 A.捏紧引流管的近端,向引流瓶的方向挤压 B.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引流瓶的方向挤压 C.捏紧引流管的近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 D.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 5.为患者洗胃时配置洗胃液的温度为( D )。 A.36~41° B. 36~38° C. 35~40° D. 35~38° 6.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 A )且保持平稳,保证长管没入液面下。 A.膝盖 B.胸壁引流口平面 C.耻骨 D.腰部 7.不属于血氧饱和度监测评估内容的是( A )。 A.进食时间 B.吸氧浓度 C.指(趾)端循环 D.皮肤完整性 8.下列不需要推迟30min后测口腔温度的是( C )。 A. 吸烟 B. 面颊部做冷敷 C.休息 D. 进食 9. 宜用直肠法测量体温的是( A )。 A. 昏迷 B. 心肌梗死患者 C. 直肠手术 D.腹泻 10. 患者剧烈活动后,应先休息多长时间后再测量脉搏与血压。( B ) A.10—20min B.15—20min C.15—30min D.30min 11.下列属于深反射的是( A )。 A.膝反射 B.腹壁反射 C.提睾反射 D.角膜反射 12.淋巴结的检查顺序为( C )。 A.腹股沟腋窝锁骨上窝颈部颌下 B.腹股沟锁骨上窝腋窝颈部颌下 C.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 D.颌下颈部腋窝锁骨上窝腹股沟 13.呼吸系统听诊的顺序是( A )。 A.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上 B.由肺底开始,自下而上 C.由肺尖开始,自下而上 D. 由肺底开始,自上而下 14.胸腔闭式引流长管内水柱波动,正常值为( D )。 A.5cm B.3—4cm C.3—6cm D.4—6cm 15.下列情况宜测腋温的是( D )。 A.腋下多汗 B.腋下炎症 C.极度消瘦 D.有狐臭 16.行PTCD术后需长期保留引流管的病是( D )。 A.重度梗阻性黄疸 B.胆结石 C. 胆管梗阻 D.胆管恶性肿瘤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第章复习题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一、判断题10~13章 1.应用简易呼吸器为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吹气时必须暂停胸部按压。( X ) 2.一老年男性患者进餐时突然出现呛咳、张口说不出话、口唇青紫,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急诊胸片提示气管异物(气管分叉处),应该立即进行环甲膜穿刺。( X ) 3.孕妇后期或肥胖者不宜采用腹部冲击法,急救者可挤压患者胸骨下半段,连续5次后观察效果。(√) 4.除颤需要争分夺秒且实施有效,患者皮肤有污垢时可用酒精迅速擦净皮肤。( X ) 5.下肢中小静脉或小动脉出血时应首先采用止血带止血法或钳夹止血法。( X ) 6. 采集咽拭子标本前,患者用清水漱口,用无菌拭子采取标本。(√) 7.需要长期进行皮下注射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并选择细小的针头。( X ) 8.CVC冲、封管的顺序SASH,即生理盐水、药物注射、生理盐水、肝素盐水的顺序。(√) 9.置有PORT的患者进行造影时,可经过PORT泵入造影剂。( X ) 10.涂眼药膏时,采用玻璃棒法将药膏直接挤入患者下穹窿部结膜囊内。( X ) 11.在没有绷带急救伤员的情况下,可用毛巾、手帕、床单、长筒尼龙袜子等代替绷带包扎。(√) 12.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外渗,局部不能冷敷。(√) 13.肌内注射俯卧位的体位准备是足尖分开、足跟相对。(×) 14.输液泵使用中,如需更改输液速度,则先按停止键,重新设置后再按启动键。(√) 15.为患者分发口服药时,如遇病人不在时,可暂放在病人小桌上,待病人回病房后再服用。(×) 16.进行静脉输血完毕,输血袋用后需常温保存24小时。(×) 17.在进行密闭式静脉输液过程中,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 18.采集动脉血时,消毒穿刺部位,确定动脉及走向后,迅速进针,穿刺成功后,可见血液自动流入注射器内,一般需要2毫升左右。(×) 19.张某因车祸导致小腿出血,救护人员到场后应立即用止血带止血法为张某止血。(×) 20.外周血管通路仅在置入时可用于采血,采血后血管通路要用足够量的生理盐水冲净导管的残余血液。(√) 21.为患血友病患者采集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穿刺后穿刺点应按压至少5min。(×) 22.留取尿标本进行尿胆原检测时,需将尿液装入含有防腐剂的清洁容器内。(×) 23.患者留取便标本,因排便困难,护士为其灌肠后留取标本送检。(×) 24.采集中心静脉导管培养标本时,协助患者摆放体位,使导管穿刺点位置低于心脏水平。(√) 25.为患者滴眼药水时,应直接滴在角膜上,药瓶或滴管勿触及睑睫毛。(×)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试题(答案)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理论试题(答案) 科室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选有两部分,方便出题O(∩ _∩)O~) 单选题(part1 ) 1. 病室设置中床间距为(B )。 A. ≥2m B. ≥1m C. ≤1m D. ≤1.5m 2. 开口器上应缠纱布,从( c 或 D )放入。 A. 尖牙处 B. 切牙处 C. 第二磨牙 D.臼齿处 3. 下列不是植皮患者评估内容的是( D )。 A. 皮瓣色泽 B. 指压反应 C. 温度 D. 美观 4. 为咯血患者进行指导,下列哪项不符合要求( A )。 A. 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B.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补充营养 C. 严禁屏气或剧烈咳嗽 D. 保持大便通畅 5. 半坐卧位时床头支架或靠背架抬高( C ),下肢屈曲。 A. 30 °~40° B. 30 °~50° C. 30 °~60° D. 40 °~60° 扩展:中凹卧位:头10-20 °,腿20- 30 ° 6. 感染伤口换药时,应( B )消毒。 A. 从伤口中间向外 B. 从伤口外向中间 C. 从伤口上向下 D. 从伤口下向上扩展:清洁伤口:从伤口中间向外 既有清洁又有感染伤口,先清洁后感染 7. 心、肾疾病的孕妇禁用( D )体位。 A. 截石位 B. 端坐卧位 C. 屈膝仰卧位 D.膝胸卧位 8. 保留灌肠时,臀部垫高约( B )。 A. 5cm B.10cm C.15cm D.20cm 扩展:插入深度15-20 保留时间20-30min 9.眼部烧伤患者眼睑闭合不完全者,用( C )覆盖以保护眼球。 A. 生理盐水纱布 B. 无菌纱布 C. 无菌油纱布 D. 遮眼罩 10. 为卧床患者更换被单时,将枕头及患者移向( C )。 A. 近侧 B. 中间 C. 对侧 D. 同侧 11. 下列哪项不属于糖尿病足预防的内容( D )。 A.评估危险因素 B.掌握预防方法和知识 C. 选择鞋尖宽大的鞋子 D 温水泡脚 12. 为女性患者导尿,润滑尿管前端至气囊后(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