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五运六气之六气的奥秘

解读五运六气之六气的奥秘
解读五运六气之六气的奥秘

解读五运六气之六气的奥秘

解读五运六气之六气的奥秘

《破解五行》节选作者:容建平

解读六气

六气是什么,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各有不同特征的自然气候现象,简称为“六气”。

六气是大地上的风云变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气候现象,六气虽然有各自的表现特征,形成各自独立的性质功能,但从本质上分析,六气共同由阴气阳气相互运动变化而制造出来,阴气阳气在相互消长的量变过程中,由量变引起质变,在不同的质变范畴内,形成六个各个特色的波段,这些波段分别以风、寒、暑、湿、燥、火为特征,在地球的近地大气层上显示出来。

六气有这样的特点,它主要确定在以一年时间为基础,对全年进行分段统管的六气变化,而出现在每月支、每日支、每时支周期上的变化,则不称为六气。六气的具体统治方式,是在每一年当中,将四季划分为平均的六个时段,风、寒、暑、湿、燥、火各占有其中的一个时段,每个时段的时间为两个月。古代人将统治这六个时段之气,按照排列顺序分别称之为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初之气统管正月和二月,二之气统管三月和四月,三之气统管五月和六月,四之气统管七月和八月,五之气统管九月和十月,终之气统管十一月和十二月。

虽说阴气阳气的相互运动变化在制造出六气,但又是谁在制造这阴阳运动变化呢,追根寻底,是天上的五运在幕后策划,天上五运之气被地球吸收后,再经过转化,于是生成了六气,人们应该注意到这样的天地对应关系,在一年之中,五运之气制造出初运、二运、三运、四运、五运,按顺序统辖每一年中的相关时空,受到五运的影响,地上产生出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与其遥呼相应,在天运和地气之间,金运和燥气有相同性质,木运和风气有相同性质,水运和寒气有相同性质,火运和火气有相同性质,土运和湿气有相同性质,暑气的本质为火,因此它也和火气一样,同火运相对应。

如果再从深一层次分析六气的形成原因,发现地球在制造六气过程中的阴气阳气相互量变过程,同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同天上的五运变化有关,二是同地球在地支轨道上的运行有关,天上统运五气的影响再加上大地的自行运动,共同制造出了六气。

五运有两种运行模式,一种是主运,一种是客运,两者有各自独立的不同运行程序,由此制造的六气也必然有两个体系,一个是由主运制造的六气体系,为主运六气,简称为“主气”,一个是由客运制造的六气体系,为客运六气,简称为“客气”,主气和客气虽然都显示风、寒、暑、湿、燥、火,但它们的运行程序则各不相同。

从对五运的解读中知道,天上的太阳在轨道上运行过程中制造出五运,轮流在统辖不同阶段的时空,形成了五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员,天上五运之气的变化,必然会对地球发生相应的影响,这是不可避免地必然要发生的事,在地支轨道上运行的地球,不断地接受到五运之气变化的影响后,必然会作出相应的变化,按照道理,天上五运的性质必然会原样地在地球上复制出来,在地上形成相对应的五气,但人们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在吸收了天上的金、木、水、火、土五运之气

后,却又不能在地球上原样复制,而在此基础上相应地扩展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呢,

长期以来,不少人前赴后继地试图破解这些在典藉上完全没有解释的疑问,但始终都没有找出其原因所在,以至被遭到以科学的名义向六气提出质疑时,竟然无人能够摆出其中的科学道理理直气壮地回应,疑点的存在,也导致六气被一些人指责为毫无科学根据的臆想。

完全可以肯定,地球在吸收了天上五运之气后,经过转化,再创造性地制造出六气,这必然有它的原因所在,而找出这个原因,才是破解六气之迷的关键,破解这个原因,正是本文要探索的重点。

,、解读主气

主气由主运统运时制造的五运变化,经过大地吸收后,再转化为主运六气,简称为“主气”。

主运统运时所制造的五运变化,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特点,它永远都是按照初运为木运,二运为火运,三运为土运,四运为金运,五运为水运的运行程序,绝对不会因年分的更改而发生变化,每一年都是如此运行,成为一个固定化的运行模式。

地球在吸收了主运统运的五气固定程序模式后,经过转化,也相应地制造出一套固定不变的主运六气运行程序模式,对应地制造出初之气为风气,二之气为火气,三之气为暑气,四之气为湿气,五之气为燥气,六之气为寒气的程序,主气不受年分的变化影响而发生变化,年年都是如此固定地运行。

如果将主运统运制造的五运程序,和主运六气的运行程序相比较,就会发现,两者的五行性质基本上有相同的对应,初运的木运对应了初之气的风气,二运的火运对应了二之气和三之气的火气与暑气,三运的土运对应了四之气的湿气,四运的金运对应了五之气的燥气,五运的水运对应了终之气的寒气,具体的不同之处是六气中多出了一个暑气。

人们或者带有这样的疑问,地球在轨道上运行时,受到太阳的影响,不是已经制造出了有规律性的地支周期现象了么,那些地支不是已经全部都有五行性质的么,寅卯性质为木,巳午性质为火,申酉性质为金,亥子性质为水,辰戍丑未性质为土,它们形成的明显性四季现象,已是人人皆知的事,为什么太阳的影响又会制造出另外的一套六气变化周期现象,有这个可能吗,这有科学根据吗, 受到太阳的影响而同时制造出地支四季现象和主运六气现象,单从表面现象上看,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从内在性质上作具体分析,这又显得并不矛盾,因为制造地支现象的主体和制造六气现象的主体,分别是太阳中的不同层次的能量物质,不同层次的能量物质,以相互不同的性质,制造出不同的事物现象,这就是以一个太阳的影响力,能够同时制造出地支现象和六气现象的根本原因。

制造地支现象的主体,是太阳中的光和热,特别是太阳制造的热量,为体现地支现象变化规律的主宰,热量在地支周期中的体现,为一种显性表达,光能够被人们直接观察,热能够被明显地感地觉得到,这种亲身感受,在人们的体验中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四季现象,这种现象成为了人们认识地支周期的基本概念。

制造六气现象的主体则是五运,五运之气是太阳中有别于光和热以外的信息能量波,信息能量波最突出的形态是频率,频率是一种隐性表达,它与光和热的波频不一样,为处于光波和红外线波以下的低频波段,它们不能被人们直接感受到,虽然人们对这些频率没有特别的感觉体验,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作用,正是由于信息能量波的频率不能直接被感觉和认识,因此五运之气的本质长期以来不能被人们正确地理解,人们只在《黄帝内经》对风、寒、暑、湿、燥、火的解释中,发现它作用力的存在。

热量和信息能量波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热量具有滞留性质,它可以在物质上停留一段时间,而信息能量波则没有这种性能,热量能滞留,由它的物理性质所决

定,在以地支为规律的季节转换过程中,这种滞留性制造出了季节转换过渡期,四个季节的转换,相应地制造出四个过渡期。

应该注意到,一年中十二地支的变化,分别为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子、丑,寅卯为春季木气,当它转化为巳午夏季火气时,中间有一个土气辰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样,夏季火气转化为秋季金气时,也有一个土气未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当秋季金气转化为冬季水气时,也有一个土气戍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当冬季水气转化为春季木气时,一样有一个土气丑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由于信息能量波没有滞留性,来就到,去就走,由接收信息能量波而制造出来的六气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有什么过渡期,在风气统治两个月后,立刻转换给火气,火气统治完后,立刻转换给暑气,暑气统治完后,立刻转换给湿气,湿气统治完后,立刻转换给燥气,燥气统治完后,又立刻转换给寒气,在寒气统治完后,马上转换给风气,进入下一轮的循环,没有滞留性的阻碍,使得六气转换变得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受太阳中的光、热、和信息能量波的不同影响,使到地球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时,在制造了一套十二地支的周期现象后,同时又还能够制造出另外一套主运六气周期现象。

由光和热制造的地支变化有这样明显的特点,它体现为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而且春夏的特征为潮湿,秋冬的特征为干燥,地支的这些气候变化对人体产生强烈的感觉,又是控制大自然生物生长的决定因素,尤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特别明显,令到植物形成一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有序生长规律。

由信息能量波制造的六气则没有明显的标示性特征,原因是信息能量波的强度远远不如光和热的强度,因此,由信息能量制造的主运六气,其性质特征大大弱于

四季的性质特征,于是主气的性质完全被强大的地支四季气候所淹盖,成为一种隐性的存在,隐藏在明显体现的四季气候之中,让人们不容易发现。

既然六气隐藏于四季气象变化之中,那么就必然会在四季气候变化的大背景复盖下,有自己独特的体现,形成独特的风格,虽然六气的这种体现不明显,但还是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了,不但发现了,而且还了解清楚了它对自然环境气候和对人体生命的影响状态。

在人们的心中,还隐藏着这样的一个疑问,如果说是主运统运制造的五运之气,经过地球吸收之后,再相应地制造出主运六气来,按理应该制造出一对一对应才是,但不明白为什么那个火运偏偏在对应了一个火气后,又能再对应一个暑气,在主运统运中,初运木、二运火、三运土、四运金、五运水,各自统治的时间基本相同,都为七十三天多一点,这说明五运之间的作用力基本相等,为什么经过地球吸收转化后,单单火运的作用力得到暴增,突然间就有能力制造出一个火气和一个暑气,而在同等的条件下,那木、金、土、水四运就只有安分守己的本份, 这种种的现象显然很不正常,也极不合理,但偏偏事实就是不合常理地如此摆在面前,简直是不容置疑,由此可以断定,既然事实如此,就肯定有它形成这样的原因所在,问题是要知道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如果单单盯住五运的作用力,想要解开这个谜的话,是不可能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地球身上找线索,必须明白到,主运六气是由地球吸收了五运之气之后再经转化制造出来的,由于五运的影响力相等,因此,地球在吸收了木运之气后,必然只能相应地制造出一个风气,吸收了火运之气后,只能相应地制造出一个火气,吸收了土运之气后,只能相应地制造出一个湿气,吸收了金运之气后,只能相应地制造出一个燥气,吸收了水运之气后,只能相应地制造出一个寒气,通过这样的对应转化就会发现,暑气应该与五运无关,一个火运根本不可能在转化出一个

火气之后,还能再转化出一个暑气来,这是毫无道理的,五运之间作用力为均势的事实作证,证明了暑气根本不是地球吸收了五运之气后制造的加工产品。

因为主运六气全部都是在地球上制造出来,如果暑气不是从吸收五运之气后转化制造的话,那么其来源只有一个,它必定是由地球自行制造出来的产物。

断定暑气是由地球自行制造,有没有科学根据呢,它的原理和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只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令人信服,否则的话,只是猜测而已。

断定暑气由地球自行制造,完全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主运统运之气的本质是以太阳为主的信息能量波,请不要忘记,地球本身也一个信息能量波的波源,也时时刻刻不断地在制造和发射着信息能量波,基于这一点,可以想象到,当地球吸收了太阳系的信息能量波后,必然要将它和本身的信息能量波相融合,通过这样的融合,在大地上重新制造出一条组合性的信息能量波,在这条天地组合波的量变过程中,体现为多出了一段火气,而这段被延长了火气,便成为了暑气。

人们或者会质疑,暑气的本质也为火气,为什么地球本身制造的信息能量波必然体现为火气呢,为什么不能是风气,不是是湿气,不能是寒气,也不能是燥气, 要解释清楚这个疑问,还需要从地球本身的结构状态中去认识。

现代的科学知识已经告诉人们,地球是一个球体,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外表部分为坚硬的地壳层,中间部分为炽热的地幔层,地幔由高温的溶岩组成,具有流动性,中心部分为地核,地核为超高密度的高温物质。地球的结构组成状态表明,除了地壳这一部分以外,占绝大部分的内部物质都是处于高温状态,地球内部这种高温状态给出了一个启示,由高温物质所制造出来的信息能量波,必然携带着那些高温状态的相关信息,这种携带着高温信息的能量波作用于物质后,必然会传递出这种高温状态的信息,这就是地球的信息能量波必然体现为炎热的火气,而不能是风、寒、湿、燥气的根本原因。

人们可能还会存有疑问,地球上火气应该每时每刻都在被制造着,为什么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只在五月和六月份才被显现出来,而在大部分的时间内,则又不见踪影呢,这不是显得非常奇怪吗,

其实这种奇怪现象是有着它内在原因的,大家都知道,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个质量很小的成员,而太阳的质量则占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九十八,以地球质量所制造出来的信息能量波的波幅,肯定比由太阳质量所制造的信息能量波的波幅要小得多,由地球制造的火气,其波幅与主气的波幅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由于主运制造的主气幅度,远远大于地球制造的火气幅度,于是地球本身的火气波幅就被外来强大的主气波幅全面地掩盖着,不能被显露出来,显露的只有主气中的风、寒、湿、燥、火的性质。

既然地球制造的火气波幅被主气的波幅全面掩盖,为什么在主气中的火气主时以后,地球本身弱小的火气会跟着被显露出来呢,这个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说白了,也没有什么奇怪之处,原因是物理学中的共振现象在起作用。地球本身火气的波幅虽然远比主气的波幅小,但当主气中火气主时的时候,因地球本身火气的频率与其相同,于是形成频率共振,在性质相同的频率共振下,地球火气被激发起来,在震荡中波幅得到放大,频率共振现象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地球本身的火气记载下了主气中火气的幅度和时间,让地球火气有了一个需要达到的复制标准。

受共振的激发,地球火气由本身的低幅度水平,以震荡状态逐步达到主气同等高波幅水平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一个渐进过程,当主气中火气还在主时的时候,地球的火气正处于共振的逐渐放大之中,远远未能达到主气的波幅水平,因此被主气的火气掩盖着,不能被体现出来,但当主气的火气管治结束后,地球本身火气经过阶段性的震荡,而达到主气的幅度状态水平,于是其性质被显示出来,成为了六气中的暑气。

当明白了暑气的成因后,就会明白这样一个过程,与主气相比较,暑气幅度显然很小,在主气中火气主时后,暑气被激发,此时其性质尚被火气所掩盖,当主气中的火气管辖结束后,暑气的震荡才达到主气波段的幅度水平,成为主时之气,当主气中湿气来到后,暑气开始迅速衰减,性质被湿气掩盖,在主气中的燥气、寒气、风气主时的时候,暑气已经回复到原先本来的基本状态,性质被主气所掩盖,这一切,成为了暑气于全年之中,只在五、六月才被显示出来的原因。

可以用这样的比喻来解释主运统运与主运六气的关系,风、寒、湿、燥、火是地球以太阳系中五运之气为原料进行加工的产物,而暑则是地球以本身能量自主创造的品牌,地球将自创的品牌塞进到来料加工的产品行列之中,制造出主运六气现象。

古代人为了区分来料加工的火气和自创品牌的火气,将由火运转化成的火气称之为君火,将地球自造的火气称之为相火,君火的称呼,体现了它属于五运主体的渊源,而相火的称呼,则体现了它的非主流来源。

君火和相火的本质同为火气,为了方便区分两者的性质形态,古代人将君火称为火气,而将相火称为暑气,以暑热的性质来代表火气,以示区别。

人们将具有致病性质的六气称为“六淫”,长期以来,“六淫”成为了中医的基本性致病因素,应该说,风、寒、湿、燥、火成为基本病因,为当之无愧,而暑则有被抬举之嫌疑,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原因是,风、寒、湿、燥、火都是具有独立个性化的病因,它们不能再被分解,但暑则不是,暑代表的是火,既然病因中已经有了火,再加上一个暑,就显得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另外,中医病理中的暑,不是一种独立个性化的病因,而是一种组合性的病,它由火气和湿气共同组成,既然暑能够被分解为两种独立个性化病因,也就没有必要再以组合体出现,成为基本性的病因,如果两种基本病因的组合也能够成为另一种基本病因的话,那将会出现很多,所以,将“六淫”压缩为风、寒、湿、燥、火,以“五淫”为基本病因就已

经足够。考虑到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六淫”病因的称呼,在这里,并不要求人们从此更改称呼,而是想将暑的原理解释清楚,让人们明白它被抬举了的原因。

2、解读客气

本文的重点,在于解释清楚客气的制造来源,解释相火为什么在客气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在湿气后面的原因。

人们从称呼上可以作出这样的识别,主气由地球吸收主运五行之气后制造出来,按道理,客气则由地球吸收了客运五行之气后再制造出来,这个推理基本上没有什么悬念。

客气即是客运六气,它是地球吸收了客运中的五行之气后,经过转化,再加上地球本身固有的火气而制造出来,由于客运六气主要是由地球吸收客运五行之气后制成,故简称为客气。

和主气一样,客气也是一种隐性存在,在以地支为主体的四季强大气候变化的大背景掩盖下,客气悄悄地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演绎,并通过特殊的六气运行规律现象将自己的变化显示出来。

客运六气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它有复杂多变的运行变化,不象主气那样,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运行模式,而是有着六套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点的运行程式,为什么客气有这么多套运行程式呢,算起来,它和客运有着多个方面的制造来源有直接关系。

在《解读客运》中已经探索过,在由二十八星宿围成的空间中,从甲、丙、戊、庚、壬五个时空位置上,射入各具五行性质的信息能量波,分别以土、水、火、金、木五运的状态,掠过太阳运行轨道,再射向对面的己、辛、癸、乙、丁方向,太阳系在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为十年,当它运行到不同的时空中,会感受到不同状态信息能量波的影响,于是相应地制造出了五套客运程序。

地球同样要在二十八宿围成的大空间中运行,但它完成一个循环周期所需的时间为十二年,由于客运的五运之气在时空中具有对称性的存在,因此在这十二年的运行中,地球将分别两次受到客运中金运、木运、水运、火运、土运的影响,并由此制造出“双六”运动周期。

应该注意到这样的时空差,客运中的金运、木运、水运、火运、土运,在时空中的复盖跨度面为,,度,而地球每年走过的时空跨度为,,度,要经过六年后,才能和客运的跨度同步,于是在十二年的运行中,地球与客运形成了两个合拍周期。天地之间的这个时空差在说明,地球每年都不能完整地走过客运所复盖的一个时空跨度,在与客运管辖区域不同步的运行中,地球每一年吸收客运的五行之气都是不完整的,这种由时间差和空间差所造成的不同步,在转化为地上六气时,就制造出客运六气每年的运行程序产生了变化,于是在两个同步合拍周期中,共制造出六套不同起止排列次序的客气运行程序模式,而这六套客气运行程序,被我们的祖先们完整地记录下来,传给了后代。这六套客气运行程序分别为:

当地球运行到子年时空区域时,在吸收了该区域中客运之气后,制造出这样的一条客运运行程序:初之气为太阳寒水,二之气为厥阴风木,三之气为少阴君火,四之气为太阴湿土,五之气少阳相火,终之气为阴明燥金;

当地球运行到丑年的时空区域时,在吸收了该区域中客运之气后,制造出这样的一条客气运行程序:初之气为厥阴风木,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三之气为太阴湿土,四之气为少阳相火,五之气为阴明燥金,终之气为太阳寒水;

当地球运行到寅年时空区域时,在吸收了该区域中客运之气后,制造出这样的一条客气运行程序:初之气为少阴君火,二之气为太阴湿土,三之气为少阳相火,四之气为阴明燥金,五之气为太阳寒水,终之气为厥阴风木;

当地球运行到卯年时空区域时,在吸收了该区域中客运之气后,制造出这样的一条客气运行程序:初之气为太阴湿土,二之气为少阳相火,三之气为阴明燥金,四之气为太阳寒水,五之气为厥阴风木,终之气为少阴君火;

当地球运行到辰年时空区域时,在吸收了该区域中客运之气后,制造出这样的一条客气运行程序:初之气为少阳相火,二之气为阴明燥金,三之气为太阳寒水,四之气为厥阴风木,五之气为少阴君火,终之气为太阴湿土;

当地球运行到巳年时空区域时,在吸收了该区域中客运之气后,制造出这样的一条客气运行程序:初之气为阴明燥金,二之气为太阳寒水,三之气为厥阴风木,四之气为少阴君火,五之气为太阴湿土,终之气为少阳相火。

由于地球在运行到午年时空区域时,吸收的客运之气和在子年时空区域吸收的客运之气相同,故此,子年和午年有相同的客气运行程序;

地球运行到未年时空区域时,吸收的客运之气和在丑年时空区域中吸收的客运之气相同,故丑年和未年有相同的客气运行程序;

地球运行到申年时空区域时,吸收的客运之气和在寅年时空区域中吸收的客运之气相同,故申年和寅年有相同的的客气运行程序;

地球运行到酉年时空区域时,吸收的客运之气和在卯年时空区域中吸收的客运之气相同,故酉年和卯年有相同的客气运行程序;

地球运行到戍年时空区域时,吸收的客运之气和在辰年时空区域中吸收的客运之气相同,故戍年和辰年有相同的客气运行程序:

地球运行到亥年时空区域时,吸收的客运之气和在已年时空区域中吸收的客运之气相同,故亥年和已年有相同的客气运行程序。

客气的六套运行程序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没有半点的人为因素,只同客运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将客气的运行过程和主气的运行过程相比较,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出现了一个突出的不同变化,在主气运行过程中,君火之下接着为相火,相火之下接着为湿土,但在客气运行过程中,君火之下接着的是湿土,湿土之下才是相火,也是说,在客气的运行程序中,原来在主气运行程序中的相火与湿土的排列位置发生对调。

客气中相火的这个重大变化,在《黄帝内经》中已经有明确的记载:“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这个记载等于在说出了辰戍年的客运六气运行过程,从这个运行过程中,它明显地指出了少阳相火的位置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落后到了太阴湿土之后才出现。

虽然客气中相火的位置发生变化已经被确定,但看到这里,人们可能还是忍不住地要问,这相火虽为地球本身之气,为什么在客气程序中偏要让它发生这样新的变化呢,

这种变化的原因虽然复杂,但也有其道理所在,完全可以用现有的知识来解释清楚。我们已经知道,由地球制造的相火基本状态,其波幅远远比主气中火气的幅度要小,前面《再说统运》中也已经探索过,客运的强度又远远要大于主运的强度,这是说,由客运转化而成的客气,其波幅也远远要大于由主运转化而成的主气幅度,客气与相火基础波幅的差距,远远要比主气与相火基础波幅的差距更加开阔。

在客气的运行过程中,当客气中的君火主时的时候,相火因频率与其相同而受到激发,激发产生共振,共振将相火的幅度从基本状态开始逐渐放大,并以君火的波幅和时间为标准进行复制。相火在共振中的波幅增加是一个渐进过程,在君火统辖期间,相火正在处于共振期,也是相火被放大的初期,此时相火的波幅被掩盖在君火强大的波幅里面,由于客气的波幅太过大,当君火统辖完毕,轮到湿气主时的时候,相火还处于震荡放大的上升过程之中,只有当湿气统管完毕后,相火的震荡

上升幅度才达到客气波幅的状态水平,成为主时之气而被显示出来,这就是相火为什么需要在客气中的湿气运行过后,才能够正式登场显示,成为主时的统管势力的根本原因。

客气的波幅差距,是直接造成相火波段相位漂移的根本原因,由波幅差距而产生的时间差距,令到相火要漂移到湿气之后才被显露出来,由此可见,相火的波段相位漂移现象,纯粹出自天然,没有半点人为的造作,也没有半点神秘感。

当明白原因后,就可以全面了解相火在客气程序中的运行变化过程了,当客气中君火主时后,相火虽被激发,但波幅还很小,性质被强大的君火掩盖,当湿气主时后,相火还在上升之中,此时相火的性质又被强大的湿气掩盖着,当湿气主时完毕后,相火的震荡幅度才达到了客气的状态水平,此时其性质才被显示出来,成为了主时之气,当燥气主时后,相火幅度迅速处于下降趋势,性质被燥气掩盖,当寒气主时和风气主时后,相火已经回复到本来的基本状态,性质被主气掩盖,只有当下一轮的君火主时后,才又一次被激发起来。

有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地球本身火气的波幅有多大,主气的波幅有多大,客气的波幅又有多大,老实说,不要说是准确的数据,就连大体上的数据都没有,但有一条是肯定不变的,星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靠不可见的信息能量波和可以看见的光波来实现的,既然信息能量波具有物质性,就肯定能够为人们所察觉,当然,这需要先进的科学设备来支持,需要先进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希望有人能根据上述的认识进行深入的探索,运用现代化的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手段,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分析研究,找出它们的具体数据来,相信在这方面的突破,必然为中医理论带来科学上的飞跃。

地球的质量和运行基本是稳定的,由此而制造的相火应该也有一个稳定的基本幅度,当相火被共振激发,要经过两个月后,才能达到主气的幅度水平,要经过四个月后,才能达到客气的幅度水平,如果从时间差上来分析,客气的幅度将加倍于

主气的幅度之上,可见其幅度之巨大,这也难怪为什么《黄帝内经》要对客运和客气的影响力那么格外地重视了。

五运六气详解读书笔记精品文档5页

yu古人以干纪日,支纪月。 十干配五行,即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用此说明万物生长化收藏的规律,它是固定不变的。十干可以化五运,即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用此预测和说明每年不同气候之变化规律,它是动而不居的。这里所谓化就是变化。甲己化土,就是凡逢甲年或己年,则为土运;乙庚化金,就是凡逢乙年或庚年,则为金运;丙辛化水,就是凡逢丙年或辛年,则为水运;丁壬化木,就是凡逢丁年或壬年,则为木运;戊癸化火,就是凡逢戊年或癸年则为火运。 以上十干所化的运叫做中运,盖天气在上,地气在下,而运居天地之气的中间,故谓中运。天气欲降,则居中的运先降,地气欲升,则居中的运先升。此中运通主一年的岁气,所以又称大运、岁运。他是以土运、金运、水运、木运、火运的次序逐年递变。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甲年,则阳土统司全年之气,己年,则阴土统司全年之运。乙年则阴金统司全年之运,庚年,则阳金统司全年之运。 太过,是指主岁之运气旺而有余。阳为太过,故其运气太过。不及,是指主岁之运气衰而不足,阴干之运,阴为不及,故其运气不及。 甲己之岁,均为土运主事,但逢六甲年为土运太过;逢六己年为土运不及。土气太过则湿流行,本气胜也;土气不及,则风乃大行,本气衰而木乃乘之。 丙辛之岁,水运主事。太过,则寒气流行,本气胜也,不及,则湿乃大行,本气衰而土来乘之。 凡属太过之年,时未至而气先至;不及之年,时已至而气未至。太过之年,各运之气都先于大寒节而至;不及之年,则各运之气都后于大寒节而至。 岁运有太过和不及,然而,岁运也有既非太过又非不及的所谓平气之岁。太过、不及和平气者,称之为五运三纪。 平气,运太过而被抑,运不及而得助。 1、运与运相合:运与运相合包括当年中运与新运相交接之日干相合和时干相合两种。每年运之交接总是在年前大寒节日,故这里所谓交接之日干或时干者,则不能形成抑制或相互而成平气之运。运与相交的时干相合。(40) 运与新运初交的日干或时干相合而行成平气,叫做干德符。然而平德符平气之年常不能预期,只能根据当年的年干及其新运交接之日干或时干来依法推算而知。 2、运与岁支相合:运与岁支相合是指当年运的天干与岁支方位的五行属性相合,形成同气相助而成为平气。有6年乙酉、丁丑、己丑、己未、辛亥、癸巳 3、运与气相合,运与气相合是指当年的中运之气与司天之气相合,即太过的中运之气被在上的司天之气所抑形成了平气。共6年,即戊辰、戊戌、庚子、庚午、庚申。42 主运 主运就是五运分主年和各个季节的岁气。主运在一年中分五步运行,是以其相生之次序从木运开始,再火运、再土运、再金运,至水运而终。五运分主一年各个季节的具体时间各占七十三日零五刻,木运(初运)都是从大寒日开始,火运于春分后十三日交,土运于芒种后十日交,金运于处暑后七日交,水运于立冬后四日交。 五音 五音是宫、商、角、征、羽,为土金木火水五行的声音。宫为土音,商为金音、角为木音、征为火音、羽为水音。 五音配五运并分太与少以说明运的太过与不及,就叫做五音建运。 太之后必为少、少之后必为太的相生关系。 岁运有阳年太过与阴年不及之分,故主运也有太与少之别。从岁运的太过或不及开始,按五

五运六气学说(教参)简单明了

五运六气学说 1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行规律。 2、何谓六气? 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所对应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化。 3、何谓五运六气学说? 运用五运、六气的基本原理,解释气候变化的年度时间规律及其对人体发病的影响。4、为什么要研究五运六气? 人与天地相参,天气的变化是影响人体发病的重要外在因素。 劳逸起居 轮回——古人对宇宙的时间观察。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属性: (表一:十天干)

◆五合: 表二:天干五合 ◆四冲: 表三:天干四冲 ●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表四:十二地支

●六十甲子: 将天干与地支依次配合,始于甲子,终于癸亥,称为六十甲子。 表五:六十甲子 2、计日干支推算 年份:六十甲子轮替。 ◆例:2000为庚辰,2001则为辛巳。 月份:地支按阴历月计,天干按下表推算: 表六:月干推算 ◆例:2001年4月(阴历),年干为辛,“丙辛”一栏中找到月干为癸。 日:六十甲子轮替。(宜参考万年历) 时:地支按十二地支表,天干按下表推算。

表七:时干推算 ◆例:2001年4月1日12时,为辛巳、癸巳、 甲午、庚午。 由纪年之天干,推算当年的岁运、主运和客运。 1、岁运 a)概念——岁运,指统主一年的五行之气。又称“大运”(统主全年运候),又 称“中运”(取主持天地升降之气的含义)。 b)推算——直接由当年天干的五运属性决定。 ●例:辛巳年,辛为水运,则岁运主水。 ●例:甲寅年,甲为土运,岁运主土。 c)意义——了解全年的气运大局。 2、主运 a)概念——把一年平均分为五时,分别主持各时的五行之气。 b)推算——始于木运,终于水运,恒定不变。每运主七十三日零五刻,合三百 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 ●初运木运,起于大寒节气 ●二运火运,起于春分节后十三日 ●三运土运,起于芒种后十日 ●四运金运,起于处暑后七日 ●五运水运,起于立冬后四日

014韩克庆的五运六气学习笔记

五运六气学习笔记 韩克庆 2029年5月

目录 第一章五运六气基础 (1) 1、五运 (1) 1.1基础知识 (1) 1.2中运(也叫岁运、大运) (1) 1.3主运 (1) 1.4客运 (2) 2、六气 (3) 2.1地支化气 (3) 2.2司天、在泉 (3) 2.3主气 (4) 2.4客气 (4) 2.5客主加临 (4) 3、运气同化 (5) 3.1天符 (5) 3.2岁会 (5) 3.3同天符 (5) 3.4同岁会 (5) 3.5太乙天符 (5) 第二章五运六气的应用 (6) 1、原则 (6) 2、运用要点 (6) 2.1几个概念 (6) 2.2病气盛衰的规律 (6) 2.3虚实证的盛衰规律 (6) 2.4大的治则 (6) 3、运用过程 (6) 3.1分析五运 (6) 3.2分析六气 (6) 3.3综合分析 (6)

第一章五运六气基础 1、五运 1.1基础知识 1.1.1天干化运 口诀:甲己合土乙庚金,丁壬合木水丙辛,戊癸合火细分明,天干五合推五运。 1.1.2五运三纪 五运的太过、不及、平气。 1.2中运(也叫岁运、大运) 1.2.1概念 岁运:岁运指统主一年的五行之气,即全年的气运大局。 又称“大运”(统主全年运候)。 又称“中运”(取主持天地升降之气的含义)。 1.2.2中运的推算 直接由当年天干决定(天干化运)。 例:1979年羊年是己未年,中运是土运(甲己合土乙庚金) 1.2.3中运之纪的推算(太过、不及、平气) (1)根据年干的阴阳,确定岁运的太过或不及,阴为不及,阳为太过。 例:己为阴土(戊为阳土),所以己未年是土运不及。 (2)什么时候出现平气?张介宾《类经图翼·五运太少齐兼化逆顺图解》说:“平气,如运太过而被抑,运不及而得助也。” 1.3主运 1.3.1概念 把一年平均分为五时,分别主持各时的五行之气,表示每年五季气候的一般常规变化。主运始于木运,终于水运,恒定不变。 1.3.2主运之纪的推算 推算方法:通过五音建运、太少相生、五步推运方法进行。 ①五音建运: 五音建运即以五音(角、徵、宫、商、羽)为符号,建于五运(主运)之上,并用五音代表五运,推算主运的太少相生关系。 ②太少相生:

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古典理论图表 - 遗篇)

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古典理论图表 - 遗篇).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第一节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运气的概念 五运六气,主要是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的。什么是五运呢?五运,即禾、火、土、金、水五行的运动。什么是六气呢?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因为暑和火性质相同,所以运气学说中的六气是指风、君火、相火、湿、燥、寒。五行临御五方,合应五时,就产生了寒、暑、燥、湿、风五时气候更迭的主气,反映出一年中气候寒、热、温、凉的变化。故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天元纪大论》)。五气和五行,分之则二,合之则一。化气为风、寒、湿、燥、火,成形为木、火、土、金、水。形气相感,形化气,气成形,形为阴,气为阳,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故曰:“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天元纪大论》)。 五行与十天干相合而能运,六气与十二地支相合而能化。故曰:“运气者,以十干合,而为木火土金水之五运;以十二支对,而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运气易览》)。由此可见,欲研究五运六气,必须首先弄清楚天干地支的道理。 二、干支甲子 干支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甲居十干首位,子居十二支首位,干支依次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之类,统称甲子。干支甲子,是中国古代计算年、月、日、时的次序以及推算五运六气变化的代表符号。运气学说的主要推算法则均离不开天干地支。所以说:“文气始于甲干,地气始于子支者,乃圣人究乎阴阳重轻之用也。著名以彰其德,立号以表其事。由是甲子相合,然后成其纪。远可步于岁,而统六十年;近可推于日,而明十二时。岁运之盈虚,气令之早晏,万物生死,将今验古,咸得而知之”(《运气论奥谚解》)。 (一)天干地支 1.天干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于的简称,又称“十于”。“干”有个之意,如颜师古注《汉书·食货志》云:“干,犹个也。”古人用十干来纪天日的次第,故称“天干”。天干的次第先后,不仅仅是指一个数字符号,而是包含着万物由发生而少壮,而繁盛,而衰老,而死亡,而更始的涵义在内。兹将《史记·律书》和《汉书·律历志》的解释录之如下: 十干《史记·律书》《汉书·律历志》 甲万物剖符甲而出也出甲于甲 乙万物生轧轧奋轧于乙 丙阳道著明明炳于丙 丁万物丁壮大盛于丁 戊丰懋于戊 己理纪于己 庚阴气庚万物敛更于庚 辛万物之辛生悉新于辛 王阳气任养于下也怀妊于壬 癸万物可揆度陈揆于癸 2.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为十二地支,简称十二支。古人将十二支分别以纪月,一岁十二个月,每月各建一支,即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

五运六气推算方法77399

五运六气推算方法 胜复:岁运不及,为相胜之气所胜,胜气当令一段时期后,被抑的不及之气会产生相生之气来报复胜气。如岁木不及,燥气大行以后,会产生火气来复。 另,岁运太过,亢盛失常以后,亦会出现胜己之气出来报复的情况。 在胜复情况下,气候变化较大,病变亦比较复杂。 郁发:五运之气受到制胜而过度被抑制,则可郁极而发。如木运过胜,土气过度受抑, 则可郁极而爆发。 郁发时气候常有剧烈的变化,发过之后则气归于平。其病变则与郁发之气有关,如土郁之发多病心腹胀满、肠鸣下利、呕吐霍乱、痰饮、水肿等病。 (二)六气的主客变化情况 1.主气的常变 六气正变(常):主岁之气,应时而至。说明气候比较正常,疾病亦不会有太多的异常。 六气胜复(变):主岁之气未至而至,是为太过,太过则本气过亢而所胜之气受病。所胜之气又会产生复气,复气过甚亦会使气候和疾病出现较大异常。 2.客气的司天、在泉 司天和在泉之气对一年的气候和疾病亦有较大影响。一般来说,司天主要影响上半年, 在泉主要影响下半年。 3.客主加临 客气加临于固定不变的主气之上,按其五行生克关系判断其常变顺逆。客主相同或相生为常为顺,相克则为逆。君相二火则以"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 (三)运气合治的周期变化 五运5年(10年)一个小周期,六气6年一个小周期,运气合治,故30年为一纪,60年为一周,其德、化、政、令全部出现。掌握60年的运气格局纪能推算任何年份的气候和疾病情况。(七篇大论,特别是《六元正纪大论》有了推算。) 二、运气推演举例 例1:癸未年(2003年) 运:少徵火(阴火不足,伏明) 气:太阴湿土司天;左间少阳相火,右间少阴君火。 太阳寒水在泉;左间厥阴风木,右间阳明燥金。 [交司时刻:初运起于壬午年(2002)大寒日(农历12月18日癸巳亥时初刻) 五运格局: 客运:火(少徵)土(太宫)金(少商)水(太羽)木(少角) 主运:木(太角)火(少徵)土(太宫)金(少商)水(太羽) 六气变化格局: 初之气(大寒惊蛰 1.20 .21)客气厥阴(风木);主气厥阴(风木) 二之气(春分立夏 3.21.21)客气少阴(君火);主气少阴(君火) 三之气(小满小暑 5.21 .23)客气太阴(湿土);主气少阳(相火) 四之气(大暑白露 7.239.23)客气少阳(相火);主气太阴(湿土) 五之气(秋分立冬 9.23 .23)客气阳明(燥金):主气阳明(燥金) 终之气(小雪小寒 11.23 .1.21)客气太阳(寒水);主气太阳(寒水) 运气特点:火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气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 运气合参:运生气--小逆。 客主加临:客主相得。

五运六气详解 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五运六气详解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疾病辩证 在中医学上,运气学说主要是用来推测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作为临床诊断和防治疾病时的参考。 一、运气与生理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均有一定的影响。运气运行所形成的正常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条件。人们只有顺从自然的变化,及时地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故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苍天之气……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素问?生气通天论》)。 人类长期生活在自然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节律,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顺应自然的变化,调节脏腑机能,保持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如人体的气血运行可因四时气候的不同而发生节律性的变化。“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素问?八正神明论》)。从人体水液代谢和调节上,可以看出运气与生理活动的密切关系,“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这是人体为适应气候寒热变化而作出的生理反应。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化收藏是必需的条件。但是,如果这些规律反常或变化超越常度,又必然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故曰:“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六气合于四时,在正常情况下.能促进力物的生长,若六气太过或不及,就成为六淫,则为致病因素了。当气候顺逆失常时,人们如果不注意摄生,就会引起疾病。所以说:“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以,人们必须经常保养精神,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而尽终其天年。 二、运气与发病 运气对人体疾病发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六气的病因作用、疾病的季节倾向、不同地区气候及天气变化对疾病的影响等。从发病的规律看,由于五运变化,六气变化,运气相合的变化,各有不同的气候,所以对人体发病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每年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春风、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这种变化与发病的关系是:春季肝病较多,夏季心病较多,长夏脾病较多,秋季肺病较多,冬季肾病较多。 从五运来说,木为初运,相当于每年的春季。由于木在天为风,在脏为肝,故每年春季气候变化以风气变化较大,在人体以肝气变化为著,肝病较多为其特

五运六气的推算和应用

五运六气的推算与应用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学说,是结合医学探讨气象运动规律的科学。即将五运(金木水火土五行)六气(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和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配合起来,按干支纪年的顺序和阴阳盛衰、五行生克的关系推断某年的太过、不及,来预测气候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与预后。 关于运气学说的系统记载,首见于唐王冰补入《素问》的七篇大论,即《天元纪》、《五运行》、《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六元正纪》、《至真要》。唐以前的医学著作除《中藏(注:读cang)场经》和《褚氏遗书》中有所提及外,尚未见到这种学说的记载。至宋嘉礻右由庞安时、沈括、杨子建等人大力提倡,元符2年刘温舒著《素问论奥》上之于朝,此后这种学说才被重视起来。王安石变法以后,更把运气学说作为太医局考试学生科目之一,甚至有“不读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的说法。 一、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的配合 1.天干、地支和阴阳的配合 (1)天干的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 (2)地支的阴阳:子寅辰午申戍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 不论天干、地支,都是单数为阳,偶数为阴。因为在序数中,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 2.天干、地支与五运六气的配合 (1)天干配五行:有两种配法。 ①由土开始,按相生次序相配,周而复始。 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丁壬——木,戊癸——火。 这种配法,是由所谓“五天之气”决定的,即 甲己为黅天之气所贯,故属土; 乙庚为素天之气所贯,故属金; 丙辛为玄天之气所贯,故属水; 丁壬为苍天之气所贯,故属木;

中医.五运六气

中医·五运六气·大气变暖 樊正伦张晓彤 2009年9月 题解 当我们把“中医·五运六气·大气变暖”这个题目列出来的时候,连我们自己也觉得有些别扭,但反复考虑,却没有比这个题目再贴切的了。 这是我们的认识过程,我们正是从中医而认识和证实五运六气的规律,又从这个规律引发了对大气变暖的思考。 于是,这也就成了我们论述这一问题的步骤和层次。我们想这更便于大家的理解,尤其对于中医的界外人士,在没有兴趣关注中医时,或许因为这个题目而能耐着性子把这篇文章看完。 当我们把这篇文章写完的时候,连我们自己都觉得这三者是一个问题了,尽管看起来有点费解,有些枯燥,与我们的常识有不小的距离,但是它有一以贯之的思维方法。 这个题目还透着几分浮浅和不确定性。原本想加上“初探”或“浅析”之类的后缀,但总觉得谦虚得有点假,不如坦荡直白来得痛快。本来这个议题就有些跨学科的边缘性,就别让它边缘化了。 这是一个小题,也是一个大题,当大气变暖成了世界关注的大事的时候,我们该有个清醒的头脑,有点探求真理的劲头。把小题当作大题来做,实在是有些迫不得已。 对于这个题目,我们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但实际上,仅只是个开端,只是挤开了一个小小的门缝。要想打开这扇大门,真得靠大家用力了。 五运六气的推算准确吗? 我们重视五运六气是从“非典”开始的。通过这一特殊疾病的发生、蔓延、消失的全过程,我们领略了五运六气的神奇。五运六气的推算竟然是惊人的与实际相符,使我们不得不叹服老祖宗的智慧,不能不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而自豪。 解不开的“非典”之迷 我们只要认真回顾一下,就会看到从“非典”发生直到今天,仍然还有一连串解不开的迷: 为什么“非典”三月来,五月走?来时不知是哪里来的病毒,走时又没听说谁杀死了病毒。 为什么“非典”的传变伤及的是肺,而不是心、肝、脾、肾等脏器?

五运六气的科学原理

(二)科学原理 知易子讲中医五行 中医五行理论有何科学根据?在太阳系,地球绕太阳运动,有两条运动轨迹:一条黄道,一条赤道. 黄道------地球绕太阳运动椭圆形曲线环. 赤道------太阳光线直射地球在地球南北回归线来回移动的点连成的(黄道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椭圆形曲线环.(这里借用地理学概念,但内涵与其略有不同) 这两条曲线环对地球生命衍生产生重要影响,并把宇宙时空信息刻录在生命体上. 那么,它是怎么运动变化的呢? 黄道------地球在绕太阳运行的时候,有近日点…远日点,地球在不同的位置接受太阳光的强度是不一样的,近日点接受阳光的强度大能量多,地球就热,远日点接受的太阳光强度小能量少,地球就冷.地球绕太阳一圈为一年.地球在黄道绕太阳运行过程中不同时空点接受太阳光能量是不同的, 就有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季节, 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在两个季节交替期间有一个过度时段,共有四个时段,称为长夏,所以太阳光能量照射地球产生五种时空季节状态,代表宇宙的不同时空.这就是五运的根源,称为天之五运.易道用金木水火土来表达. 赤道------由于地球旋转轴与黄道平面有一倾角.地球绕太阳运行时(春夏秋冬),地球某一地点接受的太阳光线亦有一倾角,在夏至这一日为垂直照射(倾角为零).在冬至这一日倾角最大.倾角的大小决定地球接受能量少与多.(南北半球相反)。还有一个小行星月球绕地球运行,约每30天绕地球一周,月亮环绕地球的不同位置造成照射到月亮阳光的盈昃(按农历---阴阳合历),从而产生其反射到地球阳光能量多寡.每月上旬7-8天为上弦,下旬7-8 天为下弦,中旬15天为盈满。在春夏阳光能量由少到多,秋冬阳光能量由多到少,两股能量(太阳光和月亮对太阳光反射)叠加在一起对地球生命环境造成春夏和秋冬各六种共二十四种不同影响.这就是六气的根源.六气代表地球六种接受太阳能量状态.称为地之六气.两气为一节,形成十二节二十四节气.易道用十二消息卦象------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来表达。 所以: 五运是地球生命环境在黄道上时空运行对太阳光能的吸收状态. 六气是地球生命环境受太阳光在地球南北回归线来回移动对太阳光能的吸收状态.(这是四季交替的最主要根源,其影响要比五运大得多) 易道用阳气表达,没有吸收到阳光能量的时空用阴气表达.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真谛. 生命在演化过程中,受五运六气的时空影响,衍生出五脏六腑来顺应自然,由低级向高级进化. 天生五运属阳,人生五脏属阴,天人交通. 地生六气属阴,人生六腑属阳,人地配合. 多美的自然规律啊!!! 正如古语曰:夫禀天应地而生,得阴阳五行之全,历风火寒暑燥湿,万物悉备,莫贵乎人. 上一部分我们阐述五运六气的来源,知道地球这个生命的摇蓝在黄道赤道月亮的宇宙电磁能量场的叠加影响下,以不同时空能量接受程度而把五运六气刻录在生命体上。 下面我们就五运六气对生命体的刻录继续进行阐析: 地球绕太阳运动过程中,地球生命摇蓝接受太阳电磁场光能量有春夏秋冬长夏五种情况,造成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长夏湿等不同季节气候环境。

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备课讲稿

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 气

五运六气 概念 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解读 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前干属阳,后干属阴,如年干逢甲,便是阳土运年,年干逢己,便是阴土运年,阳年主太过,阴年主不及,依法推算,便知本年属某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顺序,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是谓主气。又按风木、君火、湿土、相火、燥金、寒水的顺序,分为司天、在泉、左右四间气六步,是谓客气。主气分主一年四季,年年不变,客气则以每年的年

支推算。如年支逢辰逢戌,总为寒水司天,湿土在泉;逢卯逢酉,总为燥金司天,君火在泉。司天管上半年,在泉管下半年,依此类推。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制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从医和述六气到《内经》,都把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因素作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因素,称为六气。在五运六气中,六气间阐述的是地面垂直气候的特征,以地支为符号,可按阴阳论其属性划分为三阴三阳。如果说,五运是以时间气象因素为特征的话,六气则以空间的垂直气象为主。但六气在不同的年代有其变化,在一年的六个节段中变化就更大,故六气重视的是客气的司天、在泉。作为致病因素的六气,在七篇大论纳入《内经》前,己经认识到六气太过可为六淫,六气致病都可引起发热,以六气杂至相合来解释痹证、诸风、泻泄、水肿、疼痛等,而在五运六气中的六气为病,则更具有深刻性、丰富性与系统性。此之六气,既是可以周期循环出现的六种气候模式,又是以其气化胜复、太过、不及、同化、兼化、非其时有其气的重要因素。《素问·五运行大论》以“不当其位者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以“非气化者,是谓灾也”,以此,六气的异常气化都成为致病的病因,比之六淫具有更多的致病要素。

五运六气推算

五运六气的推算、应用简介 五运六气包括五个方面:司天, 客气,中运,主气, 在泉。 一、干支 就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 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五运即五行:木、火、土、金、水,又分太过与不及。 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代表是三阴三阳。 二、中运(五运) 中运是《黄帝内经》的作者在观察天象的基础上,运用天干及五行相联系所表示的一种年运变化。 天干代表五运是: 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其中阳干即甲、丙、戊、庚、壬表示太过;阴干即乙、丁、己、辛、癸表示不及。如今年(2006年)是丙戌年,天干为丙,丙辛化水丙属阳干。故今年的年运(中运)是水运太过。 三、司天、在泉 地支代表六气主要是表示六气司天、在泉的因素。司天与在泉是运气学中两个特有的概念也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司天确定了在泉也就确定了,三阳司天必定三阴在泉,三阴司天必定三阳在泉。其中三阴三阳的次序,《黄帝内经》作了明确的序号规定即: 一阳为少阳,二阳为阳明,三阳为太阳,一阴为厥阴,二阴为少阴,三阴为太阴。 而司天与在泉的关系就是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即一阴(厥阴)司天,必定一阳(少阳)在泉;一阳(少阳)司天,必定一阴(厥阴)在泉。依此类推。 司天的确是根据干支纪年中的地支来确定的即:

子午之年少阴君火司天,丑未之年太阴湿土司天,寅申之年少阳相火司天,卯酉之年阳明燥金司天,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巳亥之年厥阴风木司天。 司天确定后在泉就很容易的推算出来了,根据阴阳相对的原理。司天为阳,在泉必定为阴。司天为阴,在泉必定为阳。即一阴(厥阴)司天,必定一阳(少阳)在泉;一阳(少阳)司天,必定一阴(厥阴)在泉。依此类推。如今年(2006年)为丙戌年地支为戌,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因此今年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四、主气 主气是指每年分六个间区(从大寒节始至小寒节中)中的不变的气。也就是不管哪一年,六气的分布次序都一样。其中六气次序及每一气所主的时间区域简述如下:次序是: 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之后是一阳(少阳)、之后再接三阴(太阴)、之后再接二阳(阳明)、三阳(太阳) 时间区域是:从每年大寒节开始至小寒节终,每一气主四个节令。 初之气,为一阴(厥阴风木),从1月21日至3月21日; 二之气,为二阴(少阴君火),从3月21日至5月21日; 三之气,为一阳(少阳相火),从5月21日至7月22日; 四之气,为三阴(太阴湿土)从7月22日至9月22日; 五之气,为二阳(阳明燥金)从9月22日至11月22日; 六之气,为三阳(太阳寒水)从11月22日至次年1月21日终。 五、客气 客气是一个相对于主气的概念。主气虽分六步,三阴三阳而周一年。但每步气所主的间区都是恒定的,年年如此。因此它是常住之气。常住之气在于刻划这个周期内阶段性恒定的气运变化。 每个阶段内既然有一个恒定性的气,就必然有一个变动的气,这个变动的气就是客气。这个变动的客气是由司天、在泉决定的。 客气的推算有两条原则: (1)客气的排列是以三阴三阳的次第为序,首尾相接如环无端即: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阴后接阳,阳后接阴,所以说如环无端。 (2)每年的第三个客气或者说第三步客气,始终都与司天相同。每年的第六个客气或者说终之客

五运六气

六元正记大论曰: 「辰戍之岁,初之气,民厉温病卯酉之岁,二之气,厉大至,民善暴死。终之气,其病温。寅申之岁,初之气,温病乃起。丑未之岁,二之气,温厉大行,远近咸若。子午之岁,五之气,其病温。巳亥之岁,终之气,其病温厉。」 五运六气的推算与应用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学说,是结合医学探讨气象运动规律的科学。即将五运(金木水火土五行)六气(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和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配合起来,按干支纪年的顺序和阴阳盛衰、五行生克的关系推断某年的太过、不及,来预测气候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与预后。 关于运气学说的系统记载,首见于唐王冰补入《素问》的七篇大论,即《天元纪》、《五运行》、《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六元正纪》、《至真要》。唐以前的医学著作除《中藏(注:读cang)场经》和《褚氏遗书》中有所提及外,尚未见到这种学说的记载。至宋嘉礻右由庞安时、沈括、杨子建等人大力提倡,元符2年刘温舒著《素问论奥》上之于朝,此后这种学说才被重视起来。王安石变法以后,更把运气学说作为太医局考试学生科目之一,甚至有“不读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的说法。 一、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的配合 1.天干、地支和阴阳的配合 (1)天干的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 (2)地支的阴阳:子寅辰午申戍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 不论天干、地支,都是单数为阳,偶数为阴。因为在序数中,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 2.天干、地支与五运六气的配合 (1)天干配五行:有两种配法。 ①由土开始,按相生次序相配,周而复始。 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丁壬——木,戊癸——火。 这种配法,是由所谓“五天之气”决定的,即 甲己为黅天之气所贯,故属土; 乙庚为素天之气所贯,故属金; 丙辛为玄天之气所贯,故属水; 丁壬为苍天之气所贯,故属木; 戊癸为丹天之气所贯,故属火。 (注:天干相合,这是古人观天发现,在甲与己的位置有相贯之气) (注:天干也有相克,即,每七位为相克,如甲木被金(庚)克,古书所言七杀,即指此) ②按四时、四方相配: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 在运气学,主要根据第一种配法(注:即以天干相合的方法,如甲己合土)决定何年由何运所主。 (2)地支配五行:按四方四偶相配,即寅卯东方木,巳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丑辰未戍中央土,土主四偶。 (3)地支配六气: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辰戍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注:好像少了卯酉阳明燥土) 3.干支纪年: 传说黄帝时即以干支相配纪日,如甲子、乙丑、丙寅……至东汉建武(公元25年)以后才以干支纪年。由于天干为10,地支为12,二者按顺序相配,周而复始。由甲子开始,至癸亥60年一轮,称为一甲子。 二、五运 1.大运:又称中运,由土运开始,每年一运,按相生顺序,轮流统岁。(注六十甲子从甲始,故由土运开始) “甲己(注:合土)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天元纪大论》)土运主湿,金运主燥,水运主寒,木运主风,火运主热。 为了表示五运的太过与不及,古人又引入了“五音建运”。即以角徵宫商羽,配木火土金水。即角配木运,徵(注:读zhi)配火运,宫配土运,商配金运,羽配水运。五运有阴阳之分,五音有太少之别。太表示太过,少表示不及。如太角表示木运太过,少角表示木运不及;太徵表示火运太过,少徵表示火运不及;太宫表示土运太过,少宫表示土运不及……;太过之年,本气过胜;不及之年,则

时间医学的五运六气

时间医学的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学说属于古代时间医学范畴,产生于《内经》诞生的年代。所谓五运描述的是地表的土壤特征,而六气描述的是某个时候的气候特征。两者结合,可完整的刻画一个生物某个时候的主要生存环境。人秉天地之气生,也秉承了当时的气候环境,影响着人的脏腑功能的强弱盛衰。另外,一个生物或植物,在某个环境中长大,当然也得到了这个环境的气息,被人体吸收后,则相应地进入人体的相关区域和经络,所以也可以用五运六气来描述药物的功效以及人体的归经等。 五运:金、木、水、火、土。 六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五运六气与时间的关系:《内经》里记载: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 《内经》还记载: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 古代某医家把《内经》里的上述两段话编成了两段歌诀,很方便记忆。 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尽成林。丙辛具是三江水,戊癸南方火炎侵。 子午少阴君火心,丑未太阴湿土临。寅申少阳相火位,卯酉阳明属燥金。 辰戌太阳寒水是,巳亥厥阴风木寻。 解释: 甲己化土乙庚金,即甲己之年属土:甲:土太过,己:土不及 乙庚之年属金:乙:金不及,庚:金太过丁壬化木尽成林。即丁壬之年属木:丁:木不及,壬;木太过; 丙辛具是三江水,即丙辛之年属水:丙:水太过,辛:水不及; 戊癸南方火炎侵。即戊癸之年属火:戊:火太过,癸:火不及 其中甲(1)、丙(3)、戊(5)、庚(7)、壬(9)为阳天干,故太过,乙(2)、丁(4)、己(6)、辛(8)、癸(10)为阴天干,故不及。 天干对应五运。 在六气中,没有太过不及之分。是以十二地支来划分。 地支对应六气。 子午:属少阴君火主气,从春分到小满,天气为湿(阴); 丑未:属太阴湿土主气,从大暑到秋分,天气为湿(阴); 寅申:属少阳相火主气,从小满到大暑,天气为燥(阳); 卯酉:属阳明燥金主气,从秋分到小雪,天气为燥(阳); 辰戌:属太阳寒水主气,从小雪到大寒,天气为燥(阳); 巳亥:属厥阴风木主气,从大寒到春分,天气为湿(阴)。 五运六气平面图: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向乘:金乘木、木乘土、土乘水、水乘水、火乘金。 五行向侮:金侮火、木侮金、土侮木、水侮土、火侮水 相生太过:水生木太过、木生火太过、火生土太过, 土生金太过,金生水太过; 相生不及:水生木不及,木生火不及,火生土不及。 土生金不及,金生水不及;

五运六气的推算与应用

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学术原理与推算方法 五运六气学说就是中医学术的奇葩,既就是医学气象学理论的嚆矢,又就是独具特色的疾病预测学,闪烁着中医学术的思想光芒。然而自宋代至今一千多年来,学术界对这一学说见仁见智,毁誉互参,未能得到发扬光大。前年“非典”肆虐寰宇,该学说再次受到关注,一些学者运用其方法对非典的发生及流行趋势作了预测,引起人们兴趣与重视。本讲座简单介绍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学术原理及其推算方法。 一、五运六气的基本学术原理 判断五运六气学说究竟就是科学理论还就是五行术数的衍绎,必须首先了解其基本学术原理。五运六气学说的学术原理就是什么?它就是在中医“人与天地相参应”这一整体观念指导下,着眼于天地自然的运动变化,特别就是气候的变化对人以及发生于人身上的疾病的影响,运用当时的天文、历法、物候、音律等科学知识,并以带有浓厚数理哲学内涵的阴阳、五行、干支甲子等为工具,通过独特的运算方法以总结一定周期内气候变化规律,再从气候与疾病相关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及发展变化。其基本 原理用数学方式加以表述,就就是: y=f(x) ┄┄(1)疾病(y)就是以气候(x)为变量的函数[f(x)] x=z{φ(t),θ(t),ξ[φ(t),θ(t)]} ┄┄(2)气候(x)就是以五运[φ(t)]、六气[θ(t)]、运气合参{ξ[φ(t),θ(t)]}为变量的函数;其中五运与六气又就是以时间为变量的函数φ(t)与θ(t)。 (2)代入(1),可得:y=f{ z[φ(t),θ(t),ξ〔φ(t),θ(t)〕]} 即: y=F(t) 由上可见,以时间为变量,通过一系列既定的运算法则,可以推衍出未来某一时段的气候与疾病的发展 变化趋势,这就就是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原理。 人生活于天地自然之中,天地气交所产生的风寒暑湿燥火气候环境,既就是人类的生存条件,又就是引起疾病,影响其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疾病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就是中医在“人与天地相参应”整体观念指导下形成的基本认识,亦就是疾病本质的客观反映。至于自然气候,其常其变,为自然力所主宰,虽有其不可逆转性与神秘性,但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可预测性,古代医家通过长期气象观察并对所积累的经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创建了独特的“五运六气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气候变化的周期性规律,成为预测气候与疾病的基本模式与方法。什么就是科学?科学就就是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揭示与阐释。运气学说客观地揭示了疾病与气候的相关关系,并根据气候变化的周期性规律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趋势,尽管它就是用阴阳五行、干支甲子等带有五行术数色彩的概念加以表述,而且其方法还比较朴素、粗糙,但其基本学术原理中却就是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科学内涵。 二、运气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五运六气学说就是随着中医学术的发展与完善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众所周知,现所见到并且仍然沿用的五运六气理论与推算方法出自《素问》七篇大论,七篇大论为王冰整理注释《素问》时所补入,虽非王氏自己的伪作,亦非《素问》原有之旧文。然而在《内经》早期篇章中,不仅已经奠定了运气学说的基本学术原理,而且《素问·六节藏象论》、《灵枢·九宫八风》等篇亦记述了比较简单、朴素 的气候与疾病预测方法。 《素问》七篇大论构建了运气学说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们不仅从天地阴阳的角度阐述了气候的变化及

探讨五运六气的周期性

探讨五运六气的周期性 五运六气的推算准确吗? 我们重视五运六气是从“非典”开始的。通过这一特殊疾病的发生、蔓延、消失的全过程,我们领略了五运六气的神奇。五运六气的推算竟然是惊人的与实际相符,使我们不得不叹服老祖宗的智慧,不能不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而自豪。 五运六气是什么 五运是指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推算的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年运变化,简单来说,甲乙属木主风,丙丁属火主热,戊己属土主湿,庚辛属金主燥,壬癸属水主寒。其间会有太过或不及,也会有平气之年。年运与岁气的推算互相关联,密不可分。 六气是指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推算的岁气,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六气,即四个节气为一气。从大寒算起,大寒至春分前为初之气,春分到小满前为二之气,小满至大暑前为三之气,大暑至秋分前为四之气,秋分至小雪前为五之气,小雪至大寒前为终之气。 依据每年气候常规,每一气的主气都是守常的,初之气的主气是厥阴风木,二之气的主气是少阴君火,三之气的主气是少阳相火,四之气的主气是太阴湿土,五之气的主气是阳明燥金,终之气的主气是太阳寒水。六气的主气年年如此。 厥阴风木的概念是阴尽阳生,所以定为一年之始。这时的气候特点是地气返暖,万物萌动,“木”表示生发,“风”除了显示多风,还表示多变化而不稳定,称为“善行而数(shùo)变”。 少阴君火的概念是阴气收敛,阳气始至。气候特点是温而不热。“君火”与“相火”相异,“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是取类比象的表述。“君火”时如君临天下,光明普照,热多在形而少在实;一到“相火”,就如同宰相治国,才是实热。 少阳相火的概念是阳气正当少壮。气候特点是日渐炎热,而且火旺携风,所以常有风气相助。 太阴湿土的概念是至阴返阳,阳气在外,暑热夹湿,土育化万物。气候特点是雨多湿盛。 阳明燥金的概念是阳藏秋窗,“明”字原为“朙”,是月照窗棂之意,喻阳气收敛,热随秋去,金为肃杀之气。气候特点是天干气燥,寒霜渐临。 太阳寒水的概念是至阳返阴,阳气收内,水沉于下。气候特点是天寒地冻。 除了以上随季节规律性变化而确定的主气,每一气还有客气相佐。客气是依每年岁气的变化而推算出来的(见表一:岁气变化周期一览表)岁气的变化,是以“司天”和“在泉”来表述的,“司天”和“在泉”之气统辖全年,司天之气偏重上半年,在泉之气偏重下半年。再加上司天之气与三之气的客气相同,在泉之气与终之气的客气相同,则更强化了客气的影响力。有些时候,当季的气候特点更多的是反映客气的状态。 在主气和客气的共同作用下,就形成了每一气随岁气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性气候特点。 比如2009年是己丑年,司天之气是太阴湿土,在泉之气是太阳寒水,则气候特点是全年湿寒,上半年偏多雨,下半年偏寒冷。已经过去的三之气(5月下旬至7月下旬),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是太阴湿土,明显比往年雨水偏多。尚未来临的终之气(11月下旬至2010年1月下旬)在泉之气、主气和客气都是太阳寒水,三寒叠加,尽管会因物极必反,出现短暂热象,但整体上一定会比往年冬天要寒冷,大家届时不妨验证一下。 表一:岁气变化周期一览表

五运六气推算方法

五运六气推算方法 胜复:岁运不及,为相胜之气所胜,胜气当令一段时期后,被抑的不及之气会产生相生之气来报复胜气。如岁木不及,燥气大行以后,会产生火气来复。 另,岁运太过,亢盛失常以后,亦会出现胜己之气出来报复的情况。 在胜复情况下,气候变化较大,病变亦比较复杂。 郁发:五运之气受到制胜而过度被抑制,则可郁极而发。如木运过胜,土气过度受抑, 则可郁极而爆发。 郁发时气候常有剧烈的变化,发过之后则气归于平。其病变则与郁发之气有关,如土郁之发多病心腹胀满、肠鸣下利、呕吐霍乱、痰饮、水肿等病。 (二)六气的主客变化情况 1.主气的常变 六气正变(常):主岁之气,应时而至。说明气候比较正常,疾病亦不会有太多的异常。 六气胜复(变):主岁之气未至而至,是为太过,太过则本气过亢而所胜之气受病。所胜之气又会产生复气,复气过甚亦会使气候和疾病出现较大异常。 2.客气的司天、在泉 司天和在泉之气对一年的气候和疾病亦有较大影响。一般来说,司天主要影响上半年, 在泉主要影响下半年。 3.客主加临 客气加临于固定不变的主气之上,按其五行生克关系判断其常变顺逆。客主相同或相生为常为顺,相克则为逆。君相二火则以"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 (三)运气合治的周期变化 五运5年(10年)一个小周期,六气6年一个小周期,运气合治,故30年为一纪,60年为一周,其德、化、政、令全部出现。掌握60年的运气格局纪能推算任何年份的气候和疾病情况。(七篇大论,特别是《六元正纪大论》有了推算。) 二、运气推演举例 例1:癸未年(2003年) 运:少徵火(阴火不足,伏明) 气:太阴湿土司天;左间少阳相火,右间少阴君火。 太阳寒水在泉;左间厥阴风木,右间阳明燥金。 [交司时刻:初运起于壬午年(2002)大寒日(农历12月18日癸巳亥时初刻) 五运格局: 客运:火(少徵)土(太宫)金(少商)水(太羽)木(少角) 主运:木(太角)火(少徵)土(太宫)金(少商)水(太羽) 六气变化格局: 初之气(大寒惊蛰 1.20 .21)客气厥阴(风木);主气厥阴(风木) 二之气(春分立夏 3.21.21)客气少阴(君火);主气少阴(君火) 三之气(小满小暑 5.21 .23)客气太阴(湿土);主气少阳(相火) 四之气(大暑白露 7.239.23)客气少阳(相火);主气太阴(湿土) 五之气(秋分立冬 9.23 .23)客气阳明(燥金):主气阳明(燥金) 终之气(小雪小寒 11.23 .1.21)客气太阳(寒水);主气太阳(寒水)运气特点:火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气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 运气合参:运生气--小逆。 客主加临:客主相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