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中考试卷

初三化学中考试卷
初三化学中考试卷

初三化学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 NaCl 、CaCl 2、NaOH 、K 2CO 3、Na 2CO 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取这种粉末24g 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10g 沉淀和滤液。向滤液中滴加酚酞,变红;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且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固体中一定含CaCl 2、NaOH 和Na 2CO 3 B .原固体中一定含Na 2CO 3,可能含K 2CO 3和NaCl C .滤液中一定含NaCl 和K 2CO 3,可能含NaOH

D .上述实验无法证明原固体中是否含NaCl 、CaCl 2、NaOH 【答案】B 【解析】

碳酸钙不溶于水,溶于酸生成气体,而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的溶液都可使酚酞溶液变红,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设生成10g 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x 。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y 。需要碳酸钾的质量为m 。 CaCl 2——CaCO 3 Na 2CO 3——CaCO 3 K 2CO 3——CaCO 3 111 100 106 100 138 100 x 10g y 10g m 10g

111

100

10x

g

=

10610010y g = 13810010m g = X=11.1g y=10.6g m=13.8g 11.1g+13.8g=24.9g >24g ,故选B 。

2.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

B .丙是盐酸

C .戊是氢氧化钙

D .甲与丁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铁会与盐酸反应,盐酸会与氢氧化钙、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会与盐酸、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乙是铁,所以丙是盐酸,故B 正确,不符合题

意;

C、甲、丁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如果甲是碳酸钠,丁就是氢氧化钙,戊就是二氧化碳,如果甲是氢氧化钙,丁是碳酸钠,二氧化碳不会与碳酸钠反应,不合理,所以甲是碳酸钠,丁是氢氧化钙,戊是二氧化碳,所以C错误,符合题意;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3.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D.物质形成溶液的pH:

【答案】B

【解析】A、白磷的着火点比铁的低,B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因为金属足量,酸反应完,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D、纯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等于7;酸奶呈酸性,pH小于7。选B

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FeCl3、 CaCO3、NaOH、Ba(OH)2、 BaCl2、 Na2S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l3,一定含有CaCO3

B.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OH)2,一定不含有Na2SO4

C.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中最多含4种物质

D.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的组成最多有3种情况

【答案】C

【解析】

【分析】

FeCl3溶液呈黄色,其沉淀为红褐色,而实验中得到的是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所以一定不存在氯化铁;根据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钙或硫酸钡中的一种或两种;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可以生成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碳酸钡,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也可以产生碳酸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而根据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可判断白色沉淀不可能为硫酸钡,故判断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氯化铁和硫酸钠。白色固体若含两种物质,则根据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而在几种物质的溶液中,能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产生沉淀的只有氢氧化钡,因此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钡,则这两种物质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钡;

白色沉淀含有三种物质,则三种物质可能的组合为:(1)碳酸钙、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钠;(2)碳酸钙、氢氧化钡与氯化钡;(3)碳酸钙、氢氧化钠与氯化钡;

如果白色固体含有四种物质,则它的组合为:碳酸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最多含有这四种物质。

【详解】

A. 由分析可知,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l3,一定含有CaCO3或BaSO4中的一种或两种。故A不符合题意;

B. 根据以上分析,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不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钡。故B不符合题意;

C. 根据以上分析,白色固体可能含有四种物质,则它的组合为:碳酸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所以白色固体中最多含4种物质。故C符合题意;

D. 根据以上分析,白色固体的组成最多有5种情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先把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排除,一定存在的物质,和可能存在的物质,再根据题意组合可能的物质种类。

5.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最多含有三种物质

②若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3种情况

③若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5种情况

③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向无色滤液中滴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无色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

C.3个D.4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白色粉末加足量的水,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滤液,说明一定没有硫酸铜;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①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最多含有三种物质,可以是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钡,正确;

②若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3种情况,分别是: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钠、硝酸钡;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钡,正确;

③若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5种情况,分别是:碳酸钙;碳酸钙、氯化钡;碳酸钙、硫酸钠;碳酸钙、硝酸钡;碳酸钙、氯化钡、硝酸钡,正确;

④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向无色滤液中滴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无色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分别是: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钠,正确。

故选:D。

6.向用少量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滴加由Na2CO3和Na2SO4组成的混合溶液,产生沉淀的量(m)与加入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B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Na2SO4溶液常温反应生成BaCO3和BaSO4沉淀,因为BaCl2溶液是用稀盐酸酸化的,故含有少量的稀盐酸,生成的BaCO3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BaCl2,故开始沉淀质量较少,故选D。

7.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现取一定量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00g 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 111.4g 溶液,将溶液蒸干得到 20.6g 固体,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含量约是()

A.77.5% B.63.3% C.46.7% D.22.5%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发生的反应是:CaCO 3+2HCl=CaCl 2+H 2O+CO 2↑,Mg (OH)2+2HCl=MgCl 2+2H 2O 111.4g 溶液,将溶液蒸干得到 20.6g ,水的质量是:111.4g - 20.6g=90.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90.8g 水来自三部分:1、盐酸中的:100g-100g×14.6%=85.4g ;2、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水:利用氢元素守恒:2HCl

H 2O ,即每73份质量的盐酸得到18份质量的水,盐酸:

100g×14.6%=14.6g ,水的质量:3.6g ;3、氢氧化镁中的氢元素产生的水:90.8g-85.4g-3.6g=1.8g ,利用氢元素守恒:Mg (OH)2H 2O ,即每58份质量的氢氧化镁得到18份质量的

水,则氢氧化镁的质量是5.8g ;根据反应:Mg (OH)2+2HCl=MgCl 2+2H 2O ,计算氯化镁的质

量,设氯化镁的质量为x ,则:

()2

258955.8Mg OH MgCl g x

58 5.8g 95x

= 解得x=9.5g ,

则氯化钙的质量:20.6g-9.5g=11.1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y ,则有:

32CaCO Ca 10011111Cl 1.g

y

10011111.1g

y

= 解得y =10g,

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含量约是

10g

100%63.3%10g+5.8g

?≈。故选B 。

8.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

Δ

MgO + H 2O ;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

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2.9g 水垢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

B.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

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 D.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详解】

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故A说法正确;

B、由图象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0g=0.9g

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m

Δ

22

Mg(OH)=MgO+H O

5818

0.9

m g

58m

=

180.9g

,解得:m=2.9g

则碳酸钙的质量为12.9g-2.9g=10g

设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32 CaCO=CaO+CO

10044

10g n

高温

10010g

=

44n

,解得:n=4.4g

x=12.0g-4.4g=7.6g

若碳酸钙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40

10g100%

100100%52.6%

7.6g

??

?≈>36.0%,说明了碳酸钙没有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MgO、CaO,故B说法错误;

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说明了氢氧化镁没有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故C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B.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

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D.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

【答案】B

【解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如升温会析出固体,所得仍是饱和溶液;B. t1℃时,丙的溶解度为12g,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2÷(12+100g)×100%≈11%,故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 t2℃时,甲、乙两种物质在相同量的溶剂里形成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因为降温前后甲的溶解度差较大;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也是乙>甲=丙,溶液升高到t2℃时,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质不析出,故溶液组成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故升温后甲与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丙,所以升温后三种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选B

10.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归类物质(或元素)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

B、在一种金属中加热融合了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合金;生铁是

铁的合金、硬铝是铝合金;铜绿是铜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 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都有很强的吸水性,是常用的干燥剂;D、碘、锌、硒是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钙属于常量元素。选C

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答案】D

【解析】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如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其中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但是反应物中没氧气;

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

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D.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选D

CaCl、KCl的固体混合物,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12.分离2

A.水、硝酸银、盐酸B.水、碳酸钠、盐酸

C.水、碳酸钾、硫酸D.水、碳酸钾、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银难溶于水,氯化钾、硝酸钙、盐酸易溶于水,可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分离

出氯化银;但氯化钾、硝酸钙、盐酸均能溶于水,不能分离出氯化钾、硝酸钙、盐酸,引入新的杂质,错误;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引入新的杂质,错误;

C、碳酸钾能与硫酸反应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错误;

D、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进行过滤,分离出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正确。故选D。

13.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20304050607080

溶解度/g3*******.5110138170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答案】A

【解析】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A、由题中信息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2g,所以80g水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25.6g,所以可推知硝酸钾的总质量为25.6g+110.4g=136g,80℃时,80g水中溶解136g硝酸钾刚好饱和,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丁是饱和溶液,所以乙、丙、丁都是饱和溶液,错误;B、甲到乙的过程中,没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没有改变,正确;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100g:136g=25: 34,正确。故选A。

14.某气体由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2H4B.该气体中一定没有CH4

C.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2H2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则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2×12

44):(9×2

18

)=6:1,故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6

12

:1

1

=1:2。A、若是含一个CH4

和一个C2H2,则能达到碳氢原子个数比是1:2,该气体中不一定含有C2H4,错误;B、若是含一个CH4和一个C2H2,则能达到碳氢原子个数比是1:2,错误;C、若是含一个CH4和一个C2H2,则能达到碳氢原子个数比是1:2,正确;D、该气体可能同时含有

CH4、C2H2、C2H4,错误。故选C。

1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选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FeSO4溶液和CuSO4均能与过量的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CO3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HCl能与过量的Ca(OH)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

【点睛】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将一定量的丙醇(CH308)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C3

H8O+ b O2点燃

cCO2+dH2O+eX,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x的值为2.8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为甲烷

D.方程式中a:b=1:3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丙醇的质量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和X的质量之和,则12.8g+6.0g?7.2g?8.8g=2.8g,即a=2.8,正确;

B、因X的开始的质量为0,反应后质量增加,则X是生成物,错误;

C、因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8

6.0g100%0.8g

60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2

7.2g100%0.8g

18

??=,由氢元素质量守恒可知,则X中没有氢元素,不可能使甲烷,错误;

D、若无X生成,则只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2C3H8O+9O2

点燃

6CO2+8H2O,设6.0克丙醇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38222

2C H O+9O6CO+8H O

120288

6.0g x

点燃

120288

6.0g x

=

解得:x=14.4g,而题给的氧气的质量为12.8g,所以氧气的质量不足,此时丙醇要发生不

完全燃烧,有根据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

32

8.8g100% 6.4g

44

??=,水中氧元素的

质量为

16

7.2g100% 6.4g

18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加上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刚好等

于氧气的质量,故X中只含有碳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可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C3 H8O+ 5 O22CO2+8H2O+4C,所以a:b=2:5,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丙醇的组成可知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再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及质量守恒可知,则该反应中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X三种物质,则X的质量为12.8g+6.0g-7.2g-8.8g=2.8g。

17.如表除杂的方法和试剂都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的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

A HCl H2SO4加入适量Ba(OH)2溶解、过滤

B KCl KClO3加入二氧化锰、加热

C Cu CuO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CaCl2溶液Ca(OH)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除杂的原则是只除杂,不引杂。A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B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酸钾能被除掉,但是会混入二氧化锰杂质,引杂;C铜是不活泼金属,和盐酸不反应,氧化铜是金属氧化物,和盐酸反应生成易溶的氯化铜和水,过滤,得固体铜;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会在氯化钙溶液中引入杂质。选C

18.著名化学家傅鹰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得出结论: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B.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C.我国著名实业家侯德榜发明了制取烧碱的“侯氏制碱法”

D.波义耳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解析】

A.阿伏伽德罗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分子学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伽

德罗提出分子论,都是对物质构成的理论解释,结合二者的理论,有的物质是分子构成的,也可以是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中的不同种类和数目的原子将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生成新的分子.B、拉瓦锡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次利用天平为化学研究的工具进行定量实验,并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C. 我国著名实业家侯德榜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D. 波义尔用敞口容器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由于有外界的氧气参加反应,可回顾波义尔得出的结论不守恒。而罗蒙诺索夫因为是在密封玻璃瓶内加热金属,金属虽然也被氧化,但是至于玻璃瓶内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从而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选A

点睛:多了解化学通史,熟记科学家们的贡献

1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用下列各组试剂,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Cu、Ag、FeSO4溶液 B.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C.Fe、Ag、CuSO4溶液 D.Fe、Cu、稀硫酸,AgNO3溶液

【答案】A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进行思考,Fe、Cu、Ag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Cu>Ag.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边的金属可以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可以选择相应的金属和盐溶液进行反应来证明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A、因为铁的活动性在三种金属中最强,所以Cu,Ag都不能和FeSO4溶液反应,得不出Cu,Ag的活动性强弱,所以此方案不可行.

B、Cu,FeCl2溶液,AgNO3溶液这三种物质中,铜与FeCl2溶液不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铜与AgNO3溶液能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此方案可行.

C、铁可以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而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银和CuSO4溶液不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因此,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

D、Fe,Cu,稀硫酸,AgNO3溶液四种物质中,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也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铁比氢和银的活动性强,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但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铜的活动性比氢弱,比银强,也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故选B.

20.密闭容器中盛有CH4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CH4全部转化为CO、CO2和H2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 )

A.4:13 B.3:10 C.2:7 D.1: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其中氧假设反应后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则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100g36%=36g

元素的质量为100g-36g=64g ,根据元素的守恒,可知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6g ,则甲烷的质量为1236g 100%=48g 16??

÷?

???

,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448g 100%=12g 16??,甲

烷燃烧时,其中的氢元素转化为水中的氢元素.则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

212g 100%=108g 18??

÷? ???

,反应后生成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为108g-12g=96g ,根据质

量守恒定律,则氧气的质量为64g+96g=160g 。则反应前CH 4和O 2的质量比为

48g:160g 3:10=,故选B 。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化学小组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设计实验测定Cu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已知:①2NH 4Cl+Ca (OH )2=CaCl 2+2NH 3↑+2H 2O ②氨气(NH 3)是碱性气体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将纯净干燥的氨气通入B 中,观察到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为亮红色,管口有液滴,同时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写出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测定Cu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过程为:先称量CuO 的质量,完全反应后测定生成水的质量,由此计算出Cu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Ⅰ.小组同学利用上图进行实验,下列装置连接合理的是(填序号,装置可重复使用)_____.

①ACBDC ②ADBCD ③ADBDC ④ABDC

Ⅱ.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 (填序号); ①CuO 未完全起反应 ②CuO 不干燥

③CuO 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④NH 4C1与Ca (OH )2混合物不干燥 Ⅲ.在本实验中,还通过测定_____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3CuO + 2NH 3 3Cu + N 2+ 3H 2O ③ ①③ CuO 和Cu 【解析】 【分析】 【详解】

(1)观察到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为亮红色,说明生成铜,管口有液滴,说明生成水,其中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化学方程式为3CuO + 2NH33Cu + N2+ 3H2O;

(2)①根据实验设想,选择简单、合理的装置组装能实现实验目的实验装置是:制取氨气,用氢氧化钠干燥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氢氧化钠吸收水蒸气,浓硫酸吸收尾气中氨气,故选③;

②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和生成水中氧元素质量相等,生成水蒸气少,则氧元素减少,铜相对原子质量偏大;反之,偏小。

CuO未完全起反应、③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生成水的质量偏小,铜元素质量偏大,结果偏大;②CuO不干燥④NH4C1与Ca(OH)2混合物不干燥,生成水质量偏大,铜元素质量偏大,结果偏大。故选①③。

根据对实验的理解,为达到测定目的,还可以测量CuO和Cu的质量,它们的差就是氧元素质量,根据氧化铜化学式可以计算出来。

22.同学们在学习Ca(OH)2的化学性质时,对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Ca(NO3)2溶液呈中性.②Ca(NO3)2+Na2CO3=CaCO3↓+2NaNO3

(猜想假设):

甲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Ca(OH)2;

丙同学认为:含有NaOH、Ca(OH)2、Na2CO3;

你认为可能含有_____。

(分析讨论):丁同学认为_____同学的猜想肯定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

(实验设计):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甲同学也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____。

【答案】NaOH、Na2CO3丙如果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同时存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

酸钙沉淀硝酸钙红不正确如果含有NaOH和Ca(OH)2时或含有NaOH和Na2CO3时,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时也是无明显现象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从考虑反应物过量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方面分析。

【详解】

(1)当碳酸钠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应为NaOH和Na2CO3(过量的),故答案为:NaOH、Na2CO3;

(2)丙同学的猜想中,如果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同时存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不可能同时存在,故答案为:丙;

(3)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不可能同时存在,原因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同时存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答案为:如果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同时存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4)足量的硝酸钙检测碳酸钠存在,足量的硝酸钙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中性的硝酸钠,硝酸钠和硝酸钙都为中性,且排除了碳酸钠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检测氢氧化钠存在,若出现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猜想正确,故答案为:硝酸钙;

(5)根据(4)的分析可知,若出现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猜想正确,故答案为:红;

(6)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正确,因为如果含有NaOH和Ca(OH)2时,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时也是无明显现象;含有NaOH和Na2CO3时,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时不会有二氧化碳生成,也是无明显现象,滴加过量盐酸时才会生成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不正确;

(7)根据(6)的分析可知甲不正确的理由是:如果含有NaOH和Ca(OH)2时或含有NaOH和Na2CO3时,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时也是无明显现象,故答案为:如果含有NaOH和Ca(OH)2时或含有NaOH和Na2CO3时,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时也是无明显现象;

(8)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故答案为: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23.康康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物质充分反应,在反应中用托盘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实验操作正确,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ρ g/cm3)

实验序号12?

m1(MnO2)/g

m2(KClO3)/g

m3(试管)/g

m4(试管+加热后剩

余固体)/g

量筒内收集气体的体

积V/cm3

(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V、ρ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答案】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2KClO32KCl+3O2↑m1+m2+m3-m4=ρV

【解析】

(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3)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则m1+m2+m3=m4+ρV,即:m1+m2+m3-m4 =ρV。

2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学校两个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欲用他们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1)第一组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收集一瓶干燥的不含HCl 气体的二氧化碳。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气体。(提示: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 ___→ ___→ 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若将二氧化碳通入大量的新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之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 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有机物(CxHy )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所选仪器按“A→B 1→E→B 2→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 1、B 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使该有机物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 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该装置中,洗气瓶B 1、B 2都吸收水分,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仪器E 的玻璃管中有机物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D 质量增加ag ,仪器B 2的质量增加b g ,则在该有机物试样组成中x : y = ________(计算结果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A C B F 减小 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大 2H 2O 22

MnO =====2H 2O + O 2↑ 洗气瓶B 1是为了排除水分的干扰;洗气瓶B 2是为了采集数据并进行计算分析 9a/44b

【解析】(1). 实验室中制备、收集一瓶干燥的不含HCl 气体的二氧化碳。应按制取—除杂-干燥—收集的顺序进行。除杂和干燥都是长管进,短管出,所以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A → C→B → F (5). ②若将二氧化碳通入大量的新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减小,原因是每通入44g 二氧化碳时,生成100g 碳酸钙沉淀。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2H 2O 22

MnO =====2H 2O + O 2↑ ; 洗气瓶B 1是为了干燥氧气排除水分的干扰;洗气瓶B 2是为了吸收生成的水,采集数据并进行计算分析 (9). 测得仪器D 质量增加ag ,说明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g ;仪器B 2的质量增加b g ,说明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bg ,所以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ag ×(12÷44×100%):bg×(2÷18×100%)=12x:y ,计算得x : y = 9a/44b

点睛: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所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等于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同理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有机物中氢元素的质量。

25.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 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 2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 猜想二:氢氧化钠、碳酸钠 猜想三:

猜想四:氢氧化钠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实验验证)

(反思与拓展)

①若向氯化铵的浓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②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定量分析)

探究小组的同学称取氢化钙样品的质量为10g,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假设氢化钙样品中的杂质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滤渣质量为20g,试计算氢化钙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CaH2+2H2O=Ca(OH)2+2H2↑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猜想一 Ca(OH)2+Na2CO3=CaCO3↓+2NaOH

【实验验证】猜想三不成立;有气泡产生

【反思与拓展】NH3,H2固体便于携带 84%

【解析】

试题分析: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对应的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产生的氢氧化钙会和碳酸钠反应,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恰好反应,反应结果是:氢氧化钠;第二种是氢氧化钙不足,反应结果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第三种是氢氧化钙过量,反应结果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因为Ca(OH)2+Na2CO3=

CaCO3↓+2NaOH,所以猜想三不合理;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钙了,因此猜想三不成立;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如果猜想二成立说明含有碳酸钠,因此现象中会有气体产生。若向氯化铵的浓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NH3,H2,因为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固体便于携带。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20克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

Ca(OH)2+Na2CO3=CaCO3↓+2NaOH

74 100

X 20克求得X=14.8克,

设生成氢氧化钙的质量为14.8克需要氢化钙的质量为Y,

CaH2+2H2O=Ca(OH)2+2H2↑

42 74

Y 14.8克 求得Y=8.4克

所以氢化钙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8.4克/10克×100%=84%。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物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2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图中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图所示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2)B 图所示的实验中,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烧杯中热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用图C 所示的装置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加入酚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实验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

(4)称量氯化钠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了一角,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选“偏大”“偏小”或“不变”)? (5)某兴趣小组拟用下图所列裝置做验证炼铁原理的实验?

要求:(1)与Fe 3O 4反应的CO 需纯净干燥;(2)除去尾气中的CO ;(3)检测出所用磁铁矿的纯度(假设磁铁矿石中不含其他与CO 反应的成分)

①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装置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②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前磁铁矿石粉末为2.9g ,实验后测得乙?丙质量分别增加1.76g 和0.5g ,则磁铁矿石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答案】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氧气(或空气) 提供热量(或隔绝氧气) 判断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判断反应的发生也可;或指示反应进行的程度) 防止稀盐酸过

量,使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反应 2H OH H O +-

+=或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

子反应生成水 偏小 证明并吸收反应生成CO 2 除去混在CO 中的CO 2 缺少尾气处理装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C.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过量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 【答案】A 【解析】A、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 C、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 解:A、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是表面的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当铁全部反应完,氢气质量不再改变,观察图象,符合变化,故A正确; 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观察图象PH在减小,故B错误; C、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而且是一开始就生成,观察图示可知,C错误;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所以固体残留物的质量不会随时间的延长而消失,故错误。 故选A。 点睛:常见混合物间的反应事实,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2.将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 10g 加入到 20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 209g,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12g B.14.25g C.17.25g D.27g 【答案】D 【解析】 【分析】 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铝和氢氧化

最新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Mg-24 A1-27 K-39 Ca--40 Fe一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H-1 C—12 N-14 O—16 P-31 S一32 Cl-35.5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图示中不是表示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的是………………( ) 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 B.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白色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有明显的放热观象 3.如图所示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霉变大米必须清洗后食用 B.糖、脂肪、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奶类中含有钙元素。蔬菜中不含钙元素 D.人体中缺少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B.糖、脂肪、蛋白质都能为人体生命运动提供能量 C.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显负价的元素…一定写在化学式的右铡 6.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B.棉和羊毛属于天然纤维 C.往一种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种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硝酸钾属于钾肥,它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瘸虫害积抗侧绫德力 7.下列标志和标志下面的文字或符号一致的是,.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为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铝丝表面有铜析出,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B、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会变质为碳酸钾,滴加入澄清的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说明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故该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 C、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时,现象为溶液温度下降,只能得出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会造成溶液温度降低,其它盐类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无法判断,故选项错误. D、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B.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 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D.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 【答案】B 【解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如升温会析出固体,所得仍是饱和溶液;B. t1℃时,丙的溶解度为12g,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2÷(12+100g)×100%≈11%,故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 t2℃时,甲、乙两种物质在相同量的溶剂里形成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因为降温前后甲的溶解度差较大;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也是乙>甲=丙,溶液升高到t2℃时,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质不析出,故溶液组成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故升温后甲与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丙,所以升温后三种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选B 3.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另称取 14.9 g 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 28.7 g 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质中可能含有硝酸钾、氯化钠 B.杂质中肯定不含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 C.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 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 【答案】D 【解析】 A、氯化钾、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最新初三化学中考试题

九年级化学期中模拟试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化学能够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B.化学能够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C.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重要的作用 D.化学的发展必然带来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2.化学变化的特征是()A.有颜色的变化B.有新物质生成 C.有沉淀生成D.有发光发热现象 3.北京市某温泉的水质为硬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硬水是一种纯净物B.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 C.硬水放一段时间就变成软水 D.凡是含有杂质的水就是硬水 4、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量筒 B、试管 C、烧瓶 D、烧杯 5.下列有关规范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严禁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它试剂 B.禁止向正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C.不得用手接触药品,更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D.实验用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6.下列仪器不能用于做化学反应容器的有()A.试管B.烧杯C.燃烧匙D.量筒 7、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蓝墨水 B、蒸馏水 C、煤 D、啤酒 8、在过滤时,必须要用的一组仪器是() A、蒸发皿、玻璃棒、烧杯 B、烧杯、漏斗、玻璃棒 C、烧瓶、漏斗、玻璃棒 D、试管、试管夹、烧杯 9、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B、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 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D、玻璃破碎、桔子榨成汁 10、阅读下文: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没有颜色、具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 经空气重,能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化氢气体有二氧化硫和水生成。硫化氢的 实验室制法是用块状硫化亚铁和液体状稀硫酸反应,则属硫化氢的化学性质的 是() A、无色 B、有臭鸡蛋气味 C、比空气重 D、能燃烧 11、一杯混有泥沙且硬度较高的水,使它净化并变成软水的操作有: 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淀③蒸馏,正确的顺序应为:()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③② 12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用足量的CO 还原8.0g某种铁的氧化物,生成的气体全部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12.5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 A.FeO B.Fe2O3与Fe3O4的混合物 C.FeO与Fe3O4的混合物D.Fe3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详解】 设生成12.5g碳酸钙,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 232 2 CO+Ca OH=CaCO+H O 44100 x12.5g ↓ 44100 = x12.5g x=5.5g 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夺取一个氧原子,该氧原子来源于铁的氧化物,故8.0g 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16 5.5g100%=2g 44 ??;则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8.0g-2g2g :=6:7 5616 ,当FeO与Fe3O4的分子个数比为3:1时,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6:7,故选C。 2.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B .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硝酸根质量分数随加入铁粉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C .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 、Y 、Z 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为3X+Y=4Z 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 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图中c 点时,可以加BaCl 2溶液来检验硫酸是否被反应完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误将少量KMnO 4当成MnO 2加入KClO 3中进行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然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故b 为高锰酸钾,在t 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t 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故a 为氯酸钾,c 为氧气,符合题意; B 、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 332=Fe Fe+2AgNO NO ()+2Ag ,56份铁生成216份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和硝酸铜反应3232=Fe+Cu(NO )Fe(NO )+Cu ,56份铁生成64份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硝酸根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X 、Y 质量不断减小,则X 、Y 为反应物,Z 的质量逐渐增加,则Z 为生成物,t 1时,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X 减小量为9,Y 减小量为3,则Z 的增加量为12,X ∶Y ∶Z=3∶1∶4,但是由于不知道X 、Y 、Z 的相对分子质量,无法确定该反应的化学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K 39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Ba 137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滴水成冰D.汽油挥发 2.泉城济南,山清水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利于 ..环境保护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B.严禁麦收后焚烧小麦秸秆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D.欢度春节时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3.饮食健康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下列做法中,对人体无害 ..的是C.种植蔬菜喷洒剧毒农药杀虫D.生产豆芽时加入高效增白剂4.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滴加液体 C.取用块状固体 D.稀释浓硫酸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 6.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品:①“飞火流星”足球②铝合金门窗③橡皮塞④大理石板⑤羊毛衫⑥铅笔芯⑦保鲜膜,主要是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是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⑦ C.②③④⑤⑦ D.①③⑥⑦7.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 B.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 C.隔离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8.2011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酸雨 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 D.用土填埋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9.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为中和反应B.A是有机物,B、C、D是无机物C.点燃前,要先检验A的纯度,防止爆炸 D.化学方程式CH4+2O 2CO2+2H2O 19.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不正确 ...的是 10.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者。以石墨为原料,先制备氧化石墨, 再经过热还原制备石墨烯。石墨烯硬度大,导电性能好,有韧性,可弯曲。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四种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将石墨变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 B.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物 11.下图中X、Y、Z表示的是水、石灰水、稀盐酸的近似pH。下列判断 错误 ..的是 A.X是稀盐酸 B.Y是水 C.Z是石灰水 D.无法确定X、Y、Z 12.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的名称均正确的是 A.O3氧气 B. MgCl2氯化镁 C. O4Fe3 氧化铁 D.Fe(OH)2 氢氧化铁 13.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 C.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D.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 14.初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Fe + CuSO4===FeSO4 + Cu B. 2H2O 通电 2H2↑+ O2↑ C.CaO + H2O ===Ca(OH)2 D. NaOH+ HCl ===NaCl + H2O 15.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A. 浓氢氧化钠溶液 B. 浓盐酸 C. 浓硫酸 D.饱和食盐水 16.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 ...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17.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和H2 C.能用铁桶盛农药波尔多液 D.用稀盐酸除铁锈,生成FeCl2和H2O 18.有X、Y、Z三种金属,将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 并放出氢气,X、Z不溶解;将X浸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有Z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X>Y>Z B.Y>X>Z C.Y>Z>X D.X>Z>Y 20.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某同学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pH试纸上,测定其pH 待鉴别的物质鉴别试剂 A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试液 B 海水和蒸馏水硝酸银溶液 C 铜和黄金稀盐酸 D 氧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完整版)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化学模拟试题(五)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O—16,C—12,Fe—56,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本题共 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判断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有无形态变化 B、有无发光发热现象 C、有无新物质生成 D、有无颜色变化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天然气 B、石油 C、食醋 D、胆矾 3、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A 、氢气用于充灌探空气球。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C、干冰用作致冷剂 D、氧气用于炼钢 4、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氧分子 B 氧原子 C 氧离子 D 氧元素 5、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之所以相等是因为() A、物质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C、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D、原子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6、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核外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内质子数 D、核外电子总数 7、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8、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X、Y元素化合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YX B、Y2X C、YX2 D、XY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O B、Fe C、Al D Si 10、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 N2 B O2 C CO2 D 稀有气体 11、5月21日是“世界无烟日”,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CO2 B、CO C、N2 D、CH4 12、氢气不同于其它气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 A、没有颜色和气味 B、难溶于水 C、具有可燃性 D、密度最小 13、下列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与其名称不相符的是() A、沼气(CH4) B、赤铁矿(Fe3O4) C、酒精(C2H5OH) D、石灰石(CaCO3) 14、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A、He 和H2 B、O2和N2 C、CO 和CO2 D、CH4和空气 15、在下列条件下,铁制品最易生锈的是() A、曝露在干燥的空气中 B、浸没在植物油中 C、曝露在潮湿的空气中 D、浸没在蒸镏水中 16、浓溶液用水稀释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液浓度 17、25℃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则2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2019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命题人:六中苗慧颖 可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H-1 C-12 O-16 Ba-137 S-32 Mg-24 Cl-35.5) 一、选择题 1、(改编)下列措施不符合世博会“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是() A.“阳光谷”上采阳光、下蓄雨水,可以给世博园提供照明用电和生活用水 B.主题馆的东、西两墙种植大面积的生态植物,以吸收二氧化碳 C.用煤发电,以保证充足的电量供应 D.在交通、建筑、生活设施等方面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挑选原料 B.加碱蒸煮 C.竹帘捞纸 D.剪裁纸张 3、(改编)2019年3月21日,日本福岛第1核电站发生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碘131飘散到周边地区。放射性碘元素一旦进入人体,可能导致甲状腺癌。人们可服用含有非放射性碘元素的碘片组织身体从外界吸收碘元素。下列食物可代替碘片的是() A.菠菜 B.牛奶 C.米饭 D.海带 4、(原创)下列关于营养与健康的说法是错误的是() A 摄入维生素不足,不会患营养缺乏症 B 人体内的脂肪储备着丰富的热量 C 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生长发迟缓 D 低血糖的人会发出乏力、疲倦等症状,需尽快补充葡萄糖 5、(改编)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室内发生火灾时,一般不要急于打开窗户,以防止火燃烧得更旺 B.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干燥氧气 C.食品包装袋内冲入氮气,可以使食物防腐 D.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6、(改编)下列应用及化学方程式书写均为正确的是()A用熟石灰改良添加硫酸铵的酸性土壤: Ca(OH) 2+(NH 4 ) 2 SO 2 =CaSO 4 +NH 3 ↑+H 2 O B工业上用纯碱制烧碱:Na 2CO3+Ca(OH) 2 =CaCO 3 +2NaOH C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2HCl+Na 2CO=2NaCl+H 2 O+CO 2 ↑ D误食盐酸钡用泻盐(硫酸镁)来解毒:BaCl 2+MgSO 4 =BaSO 4 ↓+MgCl 2 7、(改编)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食用醋除去马桶内壁的水锈 B.鸡蛋壳含有碳酸钙,可以利用它补钙 C.用活性碳除去水中某些可溶性杂质、不容性杂志及臭味 D.直接用抹布擦背雨水淋湿的自行车防止生锈 8、(改编)对下列事物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9.科学家最近在--100℃的低温下合成了一种化合物X,此分子的模型为,其中每个大球代表一个碳原子,每个小球代表一个氢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 A.该分子的分子式为C4H5 B.该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3.75% C.该分子中的氢原子与碳原子的个数比是4:5 D.等质量的该物质与甲烷相比,燃烧时消耗的氧气更多 10、(改编)下列图标中属于安全图标的是 ( ) ①②③④⑤

【精品】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和解析

【精品】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和解析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答案】B 【解析】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 C、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生成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错误;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错误。故选B。 2.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B.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硝酸根质量分数随加入铁粉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C .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 、Y 、Z 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为3X+Y=4Z 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 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图中c 点时,可以加BaCl 2溶液来检验硫酸是否被反应完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误将少量KMnO 4当成MnO 2加入KClO 3中进行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然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故b 为高锰酸钾,在t 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t 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故a 为氯酸钾,c 为氧气,符合题意; B 、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 332=Fe Fe+2AgNO NO ()+2Ag ,56份铁生成216份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和硝酸铜反应3232=Fe+Cu(NO )Fe(NO )+Cu ,56份铁生成64份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硝酸根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X 、Y 质量不断减小,则X 、Y 为反应物,Z 的质量逐渐增加,则Z 为生成物,t 1时,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X 减小量为9,Y 减小量为3,则Z 的增加量为12,X ∶Y ∶Z=3∶1∶4,但是由于不知道X 、Y 、Z 的相对分子质量,无法确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符合题意。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c 点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但是溶液中一直含有硫酸根离子,无论稀硫酸是否完全反应,加入氯化钡都会生成白色沉淀,因此不能用氯化钡来检验硫酸是否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 。 3.不能正确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图所示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牌黄酒B.“狼山”牌矿泉水C.上海老庙24K黄金D.××某公司的铁矿石 2.下列对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细铁丝放入氧气中,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B、将红色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会变成黑色 C、向盛有铝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溶液由无色变成绿色 D、C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 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gCuO粉末②用10mL水和10mL酒精配制20mL酒精溶液③将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25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④用10mL 的量筒取8.2mL水 A.①③④B.①④C.①②④D.②③ 4.有反应:X+H2SO4=BaSO4↓+2Y,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Y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X一定是BaCl2 C.Y可能是HCl D.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35 5.有关专家提出了“以废治废”的治理污染新思路,并且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如冶炼钢铁时,为减少煤中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所造成的污染,一般是在煤燃烧时添加生石灰或石灰石进行固硫(主要是利用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根据这一原理,有人将造纸厂回收的碱白泥(主要成分:CaCO3和NaOH)掺进煤中进行固硫。用碱白泥固硫时,下列所写的化学反应可能发生的是() ①S+O2SO2②CaCO3CaO+CO2↑③CaCO3+2NaOH=Na2CO3+Ca(OH)2 ④SO2+CaO CaSO3⑤SO2+2NaOH=Na2SO3+H2O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⑤ 6.为了警示世人因气候变化对人类危害的关注,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做法或认识不符合 ...这—主题的是() 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D、广泛使用酒精、沼气,既可解决能源问题,也有利减轻温室效应 7.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钱永健等发明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这项发明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带来一场革命,对我们理解绿色荧光蛋白如何发光作出了贡献。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一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一COOH,具有酸的性质)。该分子具有的性质是()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钾反应B、只能与氢氧化钾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钾反应 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钾反应 8.咖喱是一种烹饪辅料,若白衬衣被咖喱汁玷污后,用普通肥皂洗涤时,会发现黄色污渍变为红色,浸泡在水中后红色又变黄色。据此判断可能与咖喱有相似化学作用的试剂是() A、活性炭 B、石蕊溶液 C、无水硫酸铜 D、淀粉溶液 9.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2014年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2014年初三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第一大题中对应的小题所选的选项涂黑; 若要修改必须用橡皮擦先擦去要修改的选项,再把重选的选项涂黑。 4.答非选择题时,可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各题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能用铅笔和红色自己的笔。若要修改,把要修改的答案划上横线,在旁边有空 位的地方写上修改后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不准超出边界。 5.考试结束时,将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12 P-31 Na-23 Cl-35.5 N-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下图中的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向试管中加入锌粒C.加热液体D.向试管内倾倒液体2.下列生活用品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瓶B.不锈钢刀C.涤纶布料D.电源插座盒 3.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铝锭难被压缩,因为铝原子间没有间隙 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4.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3CO + Fe2O32Fe +3 CO2B.2H2O 2H2↑+O2↑ C.C+2CuO CO2+2Cu D.Al(OH)3+3HCl=AlCl3+3H2O 5.关于2CO+O 2 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2 g一氧化碳和1 g氧气反应生成2 g二氧化碳 6.某种电池的正极材料由锂(Li)、钴(Co)和氧元素组成,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3、-2,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A.LiCoO B.LiCoO2C.LiCoO3D.LiCoO4 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物中有单质 B.生成物均是氧化物 ==== 高温 ==== 高温 ==== 通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除杂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B、Na2CO3能与适量稀盐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又不引入了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D、硫酸镁能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但会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现有一包由5.6g铁、7.2g镁、1.0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中。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是 A.26. 2g B.26.6g C.26. 0g D.25. 8g 【答案】B 【解析】 【分析】 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铁强于铜,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镁完全反应后,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碳和氯化铜不反应。 【详解】 设7.2g镁和氯化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x

22Mg +CuCl =MgCl +Cu 24 647.2g x 2464=7.2g x x=19.2g 若铁没有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5.6g=25.8g 设5.6g 铁和硝酸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y 22Fe +CuCl =FeCl +Cu 56645.6g y 5664=5.6g y y=6.4g 若铁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6.4g=26.6g 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因此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或等于25.8g ,小于26.6g 。 故选B 。 【点睛】 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为碳、铜和铁,镁完全反应,铁没有反应或 部分反应。 3.已知: 32322Fe(OH)Fe O +3H ΔO ,现将CO 气体与21.4g Fe (OH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 x O y 混合物12.8g ,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 产生0.2g H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CO 2和H 2O 共8.6g B .混合物中含5.6g 铁元素 C .Fe x O y 为Fe 2O 3 D .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答案】D 【解析】 【详解】 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 ,由于只有铁和稀硫酸反应才能生成氢气,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 , 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 2442Fe +H SO =FeSO +H 56982x y 0.2g

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不完全正确,错误; B、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和氧气都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都能使木条熄灭,不完全正确,错误; C、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含氧的化合物是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错误; 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去油污,石墨优良的导电性可作电极,完全正确。故选D。 2.固体X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X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②测X溶液的pH,pH= 13; 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关于固体X组成的判断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不能确定是否有硝酸镁;

②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一定不存在; ③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 ④不能确定是否有氯化钠。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①将固体 X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所以固体X中一定不含硫酸铜; ②测X溶液的pH值,pH=13,所以固体X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所以X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中一种或两种,一定不含硝酸钡; 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所以X中一定含有硫酸钠,一定不含碳酸钠; 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X 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由于氢氧化钠和硝酸镁不能共存,因为二者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一定不含硝酸镁。 综上所述,固体X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钠、氯化钠,一定不含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硝酸镁。 【详解】 通过分析可知: ①、硝酸镁一定不存在。①错误; ②、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一定不存在。②正确; ③、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③正确; ④、氯化钠一定存在。④错误。 故选B。 3.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 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Mg-24 A1-27 K-39 Ca--40 Fe一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H-1 C—12 N-14 O—16 P-31 S一32 Cl-35.5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图示中不是表示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的是………………( ) 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 B.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白色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有明显的放热观象 3.如图所示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霉变大米必须清洗后食用 B.糖、脂肪、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奶类中含有钙元素。蔬菜中不含钙元素 D.人体中缺少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B.糖、脂肪、蛋白质都能为人体生命运动提供能量 C.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显负价的元素…一定写在化学式的右铡 6.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B.棉和羊毛属于天然纤维 C.往一种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种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硝酸钾属于钾肥,它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瘸虫害积抗侧绫德力 7.下列标志和标志下面的文字或符号一致的是,. A.①③④ 8.②③. C.②④ D.①○2○3○4 8.下列图示是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的病人可多吃柠檬、苹果和橘子 B.酱油是显碱性的调味品

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O—16,C—12,Fe—56,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判断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有无形态变化 B、有无发光发热现象 C、有无新物质生成 D、有无颜色变化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天然气 B、石油 C、食醋 D、胆矾 3、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A 、氢气用于充灌探空气球。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C、干冰用作致冷剂 D、氧气用于炼钢 4、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氧分子 B 氧原子 C 氧离子 D 氧元素 5、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之所以相等是因为() A、物质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C、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D、原子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6、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核外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内质子数 D、核外电子总数 7、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8、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X、Y元素化合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YX B、Y2X C、YX2 D、XY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O B、Fe C、Al D Si 10、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 N2 B O2 C CO2 D 稀有气体 11、5月21日是“世界无烟日”,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CO2 B、CO C、N2 D、CH4 12、氢气不同于其它气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 A、没有颜色和气味 B、难溶于水 C、具有可燃性 D、密度最小 13、下列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与其名称不相符的是() A、沼气(CH4) B、赤铁矿(Fe3O4) C、酒精(C2H5OH) D、石灰石(CaCO3) 14、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A、He 和H2 B、O2和N2 C、CO 和CO2 D、CH4和空气 15、在下列条件下,铁制品最易生锈的是() A、曝露在干燥的空气中 B、浸没在植物油中 C、曝露在潮湿的空气中 D、浸没在蒸镏水中 16、浓溶液用水稀释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液浓度 17、25℃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则2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A、30克 B、43克 C、23克 D、无法确定 18、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Mg-24 A1-27 K-39 Ca--40 Fe一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H-1 C—12 N-14 O—16 P-31 S一32 Cl-35.5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图示中不是表示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的是………………( ) 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 B.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白色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有明显的放热观象 3.如图所示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霉变大米必须清洗后食用 B.糖、脂肪、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奶类中含有钙元素。蔬菜中不含钙元素 D.人体中缺少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B.糖、脂肪、蛋白质都能为人体生命运动提供能量 C.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显负价的元素…一定写在化学式的右铡 6.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B.棉和羊毛属于天然纤维 C.往一种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种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硝酸钾属于钾肥,它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瘸虫害积抗侧绫德力 7.下列标志和标志下面的文字或符号一致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