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doc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doc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doc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报告人:夏冰清时间:XX年2月

主题:研究废旧电池回收利用

内容概述:对于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调查报告

1.什么是电池?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电池的种类很多,常用电池主要是干电池、蓄电池,以及体积小的微型电池。此外,还有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以及其他能量转换电池如太阳电池、温差电池、核电池等。

2.电池有什么危害?

旧电池内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以

及废酸、废碱等电解质溶液。如果随意丢弃,腐败的电池会破坏我们的水源,侵蚀我们赖以生存的庄稼和土地,我们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如果一节一号电池在地里腐烂,它的有毒物质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扔一粒纽扣电池进水里,它其中所含的有毒物质会造成60万升水体的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

属镉、铅、汞、镍、锌、锰等,其中镉、铅、汞是对人体危害较大的物质。而镍、锌等金属虽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是有益物质,但在环境中超过极限,也将对人体造成危害。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影响种子的萌发与生长。废旧电池渗出的重金属会造成江、河、湖、海等水体的污染,

3.废电池回收的发展空间

日常使用的电池种类很多。大量的碱锰干电池,镍金属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其中含有的二氧化锰是贵重的物质,加以利用是有很大价值的.汞、含镉、含铅废电池。这类电池任意丢弃会将大量重金属元素、贵金属元素废弃,是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对这类电池则须给予高度重视,控制它们的生产和使用,严格回收使用后的废电池,对其中的有用物质加以再生利用。

国外发达国家对废电池的回收利用极为重视。西欧许多国家不仅在商店,而且直接在大街上都设有专门的废电池回收箱,废电池中95%的物质均可以回收,尤其是重金属回收价值很高.如国外再生铅业发展迅速,现有铅生产量的55%均来自于再生铅。而再生铅业中,废铅蓄电池的再生处理占据了很大比例。100千克废铅蓄电池可以回收50-60千克铅。对于含镉废电池的再生处理,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处理100千克含镉废电池可回收20千克左右的金属镉。

4.电池的回收方法

? 固化深埋、存放于废矿井

如法国一家工厂就从中提取镍和镉,再将镍用于炼钢,镉则重新用于生产电池。其余的各类废电池一般都运往专门的有毒、有害垃圾填埋场,但这种做法不仅花费太大而且还造成浪费,因为其中尚有不少可作原料的有用物质。 ? 回收利用

热处理

瑞士有两家专门加工利用旧电池的工厂,巴特列克公司采取的方法是将旧电池磨碎后送往炉内加热,这时可提取挥发出的汞,温度更高时锌也蒸发,它同样是贵重金属。铁和锰熔合后成为炼钢所需的锰铁合金。该工厂一年可加工XX 吨废电池,可获得780吨锰铁合金,400吨锌合金及3吨汞。另一家工厂则是直接从电池中提取铁元素,并将氧化锰、氧化锌、氧化铜和氧化镍等金属混合物作为金属废料直接出售。不过,热处理的方法花费较高,瑞士还规定向每位电池购买者收取少量废电池加工专用费。

“湿处理”

马格德堡近郊区正在兴建一个“湿处理”装置,在这里除铅蓄电池外,各类电池均溶解于硫酸,然后借助离子树脂从溶液中提取各种金属,用这种方式获得的原料比热处理方法纯净,因此在市场上售价更高,而且电池中包含的各种物质有95%都能提取出来。湿处理可省去分拣环节(因为分拣

是手工操作,会增加成本)。马格德堡这套装置年加工能力可达7500吨,其成本虽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贵重原料不致丢弃,也不会污染环境。

真空热处理法

德国阿尔特公司研制的真空热处理法还要便宜,不过这首先需要在废电池中分拣出镍镉电池,废电池在真空中加热,其中汞迅速蒸发,即可将其回收,然后将剩余原料磨碎,用磁体提取金属铁,再从余下粉末中提取镍和锰。这种加工一吨废电池的成本不到1500马克。

篇二: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生活中的静电防止及应用

课题结题报告

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高二(3)班

课题组成员:朱义城*、曹子健*、颜静、王征、彭岚清、闫昊亮、李翔、孙强、崔雅楠、郑清、刘涛、宋宝指导教师:蒋永胜

结题时间:XX年12月

“生活中的静电防止及应用”

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朱义城、曹子健**

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高二三班

指导教师:蒋永胜

第一部分、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缘由、目的和意义

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

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

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

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

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

上述的几种现象就是体内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

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在干燥的季节脱

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

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可能都经历过。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

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人的探究。本课将为学生探

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活动。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

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

初步的、概括的。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

他电的知识的基础。

关键词:静电尖端放电

第二部分、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书店查询法

地点:兰州市图书馆

2、上网查询法

主要查询的是:

1.了解静电的产生,知道尖端放电的原理。

2.通过了解静电和避静电方法,认识静电的危害。

3.了解人类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的事例。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全体组员先共同商讨书店查询的地点、内容、查询

目的、怎样查询和分工情况,再规划出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怎样写,还有

网上查询的内容。

2、书店查询资料阶段:通过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来查询有关生活中的

静电防止及应用有价值的相关资料

3、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把查阅的资料在计算机上整理打印。

4、实验

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

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一)实验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

(二)实验说明:主要是让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到电并不神秘,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首先通过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去接近碎纸屑和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再去接近头发,即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巧物体,

两个带不同种类电荷的物体会互相吸引。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的存在。多数学生对这样的现象能解释为是由于静电的作用,或者能进一步解释到梳子和头发摩擦产生了静电。学生的这些认识是我们期望的。

接下来是学生交流他们所知道的静电现象。向学生介绍一些静电现象。列举“冬季里,女孩在摘掉毛线帽的瞬间,头发竖立起来”“在科技馆,一个长发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头发竖立”“闪电”三种静电现象。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静电现象存在于我们周围。

第二部分:不一样的电荷

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量与周围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数量一样多,所以物质表现为电中性。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如摩擦)时,一些被原子核束缚得不那么紧的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例如,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就带上了正电荷,这些电荷静止在物体上就产生了静电现象。由于学生尚不具备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能力,以资料的形式呈现,对静电的知识做了简单的介绍。这里其实是完成了从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原始认识到对静电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过程。接下来通过对两个实验的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推理活动,帮助学生认

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活动一:用充气的气球和头发摩擦后分开,再用经过摩擦的气球的一侧去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活动二:将两个充气气球分别系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并让它们紧挨着挂起来。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通过对上面两个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的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如下。

(1)假设气球和羊毛制品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当用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头发可能带什么电荷?

(2)两个都和羊毛制品摩擦后的气球,当它们相互靠近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科书上的图清楚地反应了以上的分析过程。

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这时学生将能够进行解释,即当两个物体带不同电荷时就相互吸引,当两个物体带相同电荷时就相互排斥。

篇三: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方案(四个)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适用年级:勐海一中 XX级设计教师:物理组小何老师方案一:交通工具中的物理学

一、课题名称:

交通工具中的物理学

二、课题背景说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与人们的出行密切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在学习中对学生进行交通中的安全教育。

四、课题内容:

学习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

五、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学习法:对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进行调查观察,利用已学知识探究交通工具中某个部位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查阅文献法:到学校阅览室,县图书馆、市图书馆或州图书馆查找与交通工具相关的书籍,进一步学习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

网络信息法:通过网络了解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

1. 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课题培训阶段。(1课时)

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课时)

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个月)

(1)第1周:选定一种交通工具进行观察、拍照,提出几个想要解决的交通工具中的物理问题。

(2)第2—6周:围绕问题首先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随后通过文献、网络作进一步学习,向交通行业中的相关人员进行访问、调查学习。

(3)第6—7周:撰写学习心得、论文。

(4)第8周:进行结题工作。

2.任务分工

(1)拍照:

(2)图书资料查询:

(3)网络资料查询:

(4)资料整理与分析:

七、课题实施的条件: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照相机、经费。

八、课题的成果形式:

1.学习心得

2.学生论文

3.多媒体课件

方案二: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一、课题名称: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二、课题背景说明:

在物理实验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实验仪器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均已能熟练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然而,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原理并不是那么的熟悉。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原理,也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方式。通过对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电磁打点计时器有关的实验的原理。

四、课题内容:

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

2.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五、课题研究方法:

观察学习法:观察电磁打点计时器,对照说明书,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利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尝试解释电磁

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查阅文献法:到图书馆寻找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相关的书籍,进一步学习。

网络信息法:通过网络寻找需要的图片、信息。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

1. 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课题培训阶段。(1课时)

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课时)

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个月)

(1)第1周:观察电磁打点计时器实物,对照说明书或通过网络学习,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

(2)第2—5周: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释其工作原理,随后查阅文献网络资料,进一步学习电磁打点几十器的工作原理。

(3)第6—7周:撰写学习心得、学习报告、学生论文(4)第8周:进行结题工作。

2.任务分工

(1)实物观察与图片收集:

(2)图书资料查询:

(3)网络资料查询:

(4)资料整理与分析:

七、课题实施的条件: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照相机、经费。

八、课题的成果形式:

1.学习心得

2.学习报告

3.学生论文

方案三: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

一、课题名称: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

二、课题背景说明:

近年来,电磁辐射成为了人们经常关注的物理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身边出现了更多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来自太阳、地球的热辐射,宇宙射线、雷电等。人工辐射主要来自电视、广播,雷达、通信基站,还有工业、科学、医疗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设备。电磁辐射现象对现代的生产与生活产生了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以及了解如何减小有害辐射的伤害。

四、课题内容:

1.有益辐射现象。

2.有害辐射现象。

3.有害辐射带来了什么。

4.如何减小有害辐射带来的伤害。

五、课题研究方法:

建立合作小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资料和上网下载网络资料进行学习,并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到相关家庭、单位或部门了解电磁辐射现象,收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小组合作讨论,最后得出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

1. 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课题培训阶段。(1课时)

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课时)

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个半月)

(1)第1—2周:查询图书资料或网络资料,学习电磁辐射益处与害处。

(2)第3—4周:调查生活与生产中的电磁辐射现象。

(3)第5—6周:制定减小有害辐射的方案。

(4)第7—8周:撰写学习心得、研究报告,制作宣传板报。

(5)第9—10周:进行结题工作。

2.任务分工

(1)搜集学习性资料:

(2)调查与访问:

(3)整理分析资料:

(4)板报制作:

七、课题实施的条件:

书籍、网络、计算机、照相机、美术工具、经费。

八、课题的成果形式:

1.活动心得

2.研究报告

3.宣传板报

方案四: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

一、课题名称:

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

二、课题背景说明:

现在,有不少的人们在猜测和谈论XX年和XX年的太阳风暴将对地球造成怎样的影响,其中还包括现在的中学生。然而,中学生里对太阳风暴的了解的同学并不多,甚至有的同学还无端猜测,并且跟风制造一些没有根据的言论。因此,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好奇心而制定本次的研究性学习计划——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太阳风暴,客观地了解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

四、课题内容:

1.了解太阳风暴的本质。

2.了解太阳风暴会对地球造成什么影响。

3.了解近最近历史出现过的较大的太阳风暴的年份和对当时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五、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查阅研究法、网络资源查阅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

1. 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课题培训阶段。(1课时)

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课时)

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个半月)

(1)第1—3周:了解太阳风暴的本质及太阳风暴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2)第4—6周:了解近代历史上出现过的较大的太阳风暴的年份和对当时

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3)第7—8周:撰写学习心得、小论文,制作多媒体课件

(4)第9—10周:进行结题工作。

2.任务分工

(1)文献资料查询:全体同学

(2)网络资源查询:

(3)资料整理:

(4)资料分析:

(5)课件制作:

七、课题实施的条件: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经费。

八、课题的成果形式:

1.学习心得

2.学生论文

3.多媒体课件

九、评价方式: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完成之后,需要对每个同学在本次课题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取得的收获进行全面系统评价,评价过程为:

1.个人总结

参加课题活动的每个学生对本课题的开展情况进行整体介绍和评价。要求说明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过程及主要成果,然后说明自己在本课题活动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收获及存在的问题。

2.组员互评

课题小组的成员对组内每位同学在该课题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互评。主要指出小组成员在课题活动中完成分配任务的情况,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实验能力提高情况,依据贡献大小、收获多少及进步快慢,划分等级,分别评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3.组长评价

课题小组的组长对组内每位同学在该课题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互评。

4.指导教师评价

课题指导教师依据学生在课题活动中的的表现情况,结

合学生本人总结和小组评价意见,具体指出该生在课题活动中取得了哪些成绩和进步,哪些方面做得不够,有待提高,给及评分并对每个学生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惯性定律演示仪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总保持原有在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物体惯性的核心演示实验,一旦学生通过观察本实验仪的演示,必定会十分深刻在理解和掌握惯性在相关知识。 四、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弹簧、直塑料细管、漏斗、橡皮筋、细线、弹珠、铁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如图)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如图) 七、实验原理: 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自然多一些,单位质量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强(即比热容更大一些)。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 ⑴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 ⑵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 ⑶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可将两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同一烧杯中1~2分钟); ⑷相同时间内两试管吸收的热量相等; ⑸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改变的量: ⑴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 ⑵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八、实验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试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同一烧杯的冷水中1~2分钟,保证两试管中液体的初温相同; ⑵将初温相同的两试管从冷水中拿出来同时放入正在加热的石棉网上,并放入温度计(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观察通过热传递获得热量的两试管中温度计的变化; ⑶在温度计达到70℃时分别记下所用的时间; ⑷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 ⑸得出结论: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泰山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制度

泰山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制度 (一)实验教学人员岗位责任制 一、熟悉学校制定的各项实验室规章制度。 二、及时掌握各类新进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及使用方法,尽快使用在教学科研中。 三、对精密仪器、易损仪器要精心爱护,对毒品、易燃易爆物品、放射源等严加管理。 四、保持仪器设备的完好性,随时为教学科研服务。 五、电子设备应定期通电检查。 六、实验课应提前十五分钟到实验室,做好实验课前准备工作。 七、实验过程中,随时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得长时间离开实验室。 八、实验结束后,督促学生整理好仪器设备、打扫卫生、关闭水源和电源。 九、离开实验室前,要重新检查水源、电源和窗子是否关闭,出门上锁。 十、做好防水、防火、防盗工作。 十一、以上各条适用于我系所有专、兼职实验人员。 泰山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2年6月

(二)实验室守则 一、保持实验室环境的肃静和整洁。 二、实验前要根据教师所给或仪器卡片检查核对仪器,如有缺损,立即向教师报告,不准私自向别的实验台拿取。 三、未了解仪器性能之前切勿动手,使用仪器时必须严守仪器的操作规程(使用电子仪器要特别注意电源电压、极性); 不许擅自拆卸仪器。 四、仪器发生故障、损坏或丢失时,立即报告指导教师。 五、连接电路并在确定无误后,应请教师检查,经允许后方可接通电源。 六、注意爱护和正确使用仪器,注意节约材料和水、电等。 七、实验完毕后即关闭电源、照明灯、水道等,将仪器、材料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并请教师检查和在实验记录上签字,然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泰山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2年6月

(三)实验室安全制度 一、实验室要认真做好安伞防护工作,对防盗、防冻、防火、防水、防触电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二、实验室应注意安全,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在实验过程中如出现事故,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并立即切断电源、水源、停止实验,保护现场,检查原因,明确责任。 三、要文明上课,安全实验,离开实验室前,关好水、电、门、窗,以确保安全。 四、发现实验室被盗,仪器设备丢失等情况,应及时通知保卫处处理。 泰山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2年6月

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项目doc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项目(竞

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项目doc 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项目 (竞 实 验 指 导 项目一 用MATLAB 验证时域抽样定理 目的: 通过MATLAB 编程实现对时域抽样定理的验证,加深抽样定理的明白得。同时训练应用运算机分析咨询题的能力。 任务: 连续信号f(t)=cos(8*pi*t)+2*sin(40*pi*t)+cos(24*pi*t),通过理想抽样后得到抽样信号fs(t),通过理想低通滤波器后重构信号f(t)。 方法: 1、确定f(t)的最高频率fm 。关于无限带宽信号,确定最高频率fm 的方法:设其频谱的模降到10-5左右时的频率为fm 。 2、确定Nyquist 抽样间隔T N 。选定两个抽样时刻:T S T N 。 3、MA TLAB 的理想抽样为 n=-200:200;nTs=n*Ts; 或 nTs=-0.04:Ts:0.04 4、抽样信号通过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响应 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冲激响应为 )()()()(2ωωωπωωj H G T t Sa T t h C S C C S +?= 系统响应为 )()()(t h t f t y S *= 由于 ∑∑∞-∞=∞-∞=-=-=n S S n S S nT t nT f nT t t f t f )()()() ()(δδ 因此 )] ([)()()()()(S C n S C S C C S n S S nT t Sa nT f T t Sa T nT t nT f t y -=*-=∑∑∞-∞=∞-∞=ωπωωπωδ MATLAB 运算为 ft=fs*Ts*wc/pi*sinc((wc/pi)*(ones(length(nTs),1)*t-nTs'*ones(1,length(t)))); 要求(画出6幅图): 当T S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一、古典物理学与近代物理学: 1、古典物理学:廿世纪以前所发展的物理学称为古典物理学,以巨观的角度研究物理,可分为 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主要分支。 2、近代物理学:廿世纪以后(1900年卜朗克提出量子论后)所发展的物理学称为近代物理学, 以微观的角度研究物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为近代物理的两大基石。

一、古典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力学: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斜面、螺旋、劈) …… 2、光学: (一)反射原理: (1)平面镜:镜子…… (2)凹面镜:手电筒、车灯、探照灯…… (3)凸面镜:路口、商店监视镜…… (二)折射原理: (1)凸透镜:放大镜、显微镜、相机…… (2)凹透镜:眼镜、相机…… 3、热学:蒸汽机、内燃机、引擎、冰箱、冷(暖)气机…… 4、电学: (一)利用电能运作:一般电器用品,如:电视机、冰箱、洗衣机…… (二)利用电磁感应:发电机、变压器…… (三)利用电磁波原理:无线通讯、雷达…… 二、近代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半导体: (一)半导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间之一种材料,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如:硅、锗等)和 化合物半导体(如:砷化镓等)两种。 (二)用途: (1)半导体制成晶体管,体积小、耗电量少,具有放大电流讯号功能。 (2)半导体制成二极管具整流能力。 (3)集成电路(IC): (A)1958年发展出「集成电路」技术,系利用长晶、蚀刻、蒸镀等方式于一小芯片上容 纳上百万个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感、电容等电子组件之技术,而此电路即称为 集成电路。 (B)IC之特性:体积小、效率高、耗电低、稳定性高、可大量生产。 (C)IC之应用:计算机、手机、电视、计算器、手表等电子产品。 (4)计算机信息科技之扩展大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故俗称第二次工业革命。 2、雷射: (一)原理:利用爱因斯坦「原子受激放射」理论,诱发大量原子由受激态同时做能态之跃迁 并放射同频率之光子,藉以将光加以增强。 (二)特性:聚旋光性好、强度高、光束集中、频率单一(单色光)。 (三)应用:

中考物理实验综合探究题答题技巧

中考物理实验综合探究题答题技巧 实验综合探究,实验题虽然整体难度要比力学综合计算和电学综合计算都要小,但是往往我们老师在阅卷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实验题学生丢的分并不比计算题要少。为什么? 因为计算我们说只要学生细心,物理功底过关,基本物理方程列出来的话,两者加以完美的结合,物理和物理都能跟上,那么这道题它往往能得出来。或者是哪怕中间某一步,它计算出了错误,实际上这道题它是可以得很多分的。但实验它更强调的是细节,或者说实验里面它更强调的是规范,尤其是步骤实验里面,正是因为有太多太多的规定性的因素这一块,因此很多学生,如果说平时学的不够扎实,或者是自己的性格所限,很多学生是非常扎实认真。 但是有些人,可能基础也比较好,但是比较毛躁。这时候他在实验题里面往往比较容易丢分。好,我举几个例子,比如图象表格规律探究,规律探究题,几乎是每年中考实验必定会考到的。那么关于探究性实验,在这里一定有它的答题规那么。如果说我们知道这道题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你却不按照它的要求来加以答题的话,这道题的分数你也是得不到的。比如说在实验里面,这道填空题一般是2分,前一半一分,后一半一分。哪个前一半,前一半往往是你需要指出这个表格或者图象里面,说给你的控制变量所在,你必须要提出来,如果说要写漏了或者写错了,那会扣分。 现在2018年以后开始规定,说图表信息归纳题的话,必须以函数表达式的形式写出,也就是不能够直接以正反比的形式出现。更不能简单的说某个物理量与另外一个物理量成什么比,正比或者反比,这些都成为答题规范,如果这些我们平时在复习的时候加以注意的时候,相信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得到一个更加好的分数。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新疆巴州尉犁县第二中学芦春莉 一、实验课题名称: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控制变量法使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观察水和食用油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用时间的多少。在升高相同温度时用时较长的自然吸收热量就较多,表示吸收热量的能力就较强,即比热容较大;反之则然。(吸收热量的能力与时间成正比)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在已知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外,研究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有关,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知识探究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实验器材: 铁架台、试管2支(型号相同、质量相等)、试管夹、温度计、细绳、石棉网、冷水、食用油、酒精灯、火柴、秒表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 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七、实验原理:

综合与实验讲义

基础化学实验教程(V) ------- 综合与设计性实验讲义 吉林化工学院基础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心 目录 实验七葡萄糖酸锌的制备和分析(综合性化学实验)?????????????????????????????????? 实验八1,2, 4-三唑的制备(设计性化学实验)?????????????????????????????????????? 实验十香豆素-3-羧酸的制备

实验七补锌口服液葡萄糖酸锌的综合实验(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葡萄糖酸锌是近年来开发的的一种补锌四品添加剂。人体缺锌会造成生长停滞、自发性味觉减退或创伤愈合不良等现象,从而发生各种疾病。以往常用硫酸锌作添加剂,但它对人体的肠胃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且吸收率也比较低。葡萄糖酸锌则有吸收率高、副作用少、使用方便等特点,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补锌添加剂,特别是作为儿童食品、糖果的添加剂,应用日趋广泛。 合成葡萄糖酸锌的方法很多,可分为直接合成法和间接合成法两大类。葡萄糖酸锌的纯度分析可采用络合滴定法。 通过本实验要求达到如下目的: (1)学习和掌握合成简单药物的基本方法。 (2)学习并掌握葡萄糖酸锌的合成。 (3)进一步巩固络合滴定分析法。 (4)了解锌的生物意义。 二、实验原理 葡萄糖酸锌为白色或接近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略有不适味,溶于水,易溶于沸水,15C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不溶于无水乙醇、氯仿和乙醚。 葡萄糖酸锌是以葡萄糖酸钙和硫酸锌(或硝酸锌)等为原料直接合成。其反应为: Ca(C6H ii O7)2+ ZnSCH = Zn( C6H"O7)2 + CaSC4 这类方法的缺点是产率低、产品纯度差。 在pH?10的溶液中,铬黑T (EBT)与Zn+形成比较稳定的酒红色螯合物(Zn-EBT),而EDTA与Zn+能形成更为稳定的无色螯合物。因此滴定至终点时,铬黑T便被EDTA从Zn-EBT中置换出来,游离的铬黑T在pH 值在8?11之间的溶液中呈纯蓝色。 Zn-EBT + EDTA = Zn-EDTA + EBT 酒红色纯蓝色 葡萄糖酸锌溶液中游离的锌离子也可与EDTA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因此EDTA滴定法能确定葡萄糖酸锌的含量。 三、实验用品 1 .仪器 台秤,蒸发皿,布氏漏斗,吸滤瓶,电子天平,滴定管(50mL),移液管(25mL),烧杯,容量瓶。 2.试剂 葡萄糖酸钙,ZnSO4.7H2O,硫酸(1mol/L),乙醇(95%), NH3.H2O- NH4CI缓冲溶液(pH~ 10),活性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简称EDTA,AR),Zn 粒,氨水(1 : 1),HCl (6mol/L),铬黑T (s,1%)。 四、实验步骤 1.葡萄糖酸锌的合成。称取葡萄糖酸钙4.5g,放入50mL烧杯中,加入12mL蒸馏水。另称取Zn- SO4.7H2O3.Og,用12mL蒸馏水使之溶解,在不断搅拌下,把ZnSO4溶液逐滴加入葡萄糖酸钙溶液中,加完后在90°C水浴中保温约20min,抽滤除去CaSO4沉淀,溶液转入烧杯,加热近沸,加入少量活性炭脱色,趁热抽滤。滤液冷却至室温,加10mL95%乙醇(降低葡萄糖酸锌的溶解度),并不断搅拌,此时有胶状葡萄糖酸锌析出,充分搅拌后,用倾析法去除乙醇液,得葡萄糖酸锌粗品。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方案 光的折射现象演示实验改进 十五中李芳 实验名称 光的折射现象演示实验改进 设计思路 光的折射是初中物理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感兴趣,教材中做这个实验时所用的方法是:用一支激光笔将光斜射入水中,观察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激光束的传播方向是否改变。这个实验白天在教室里做,实验的现象不明显,不容易看到空气中的入射光线,最好在光线暗的地方进行实验,但如果这个实验在暗室里做的话,对学生的管理又是一个问题,也不利于学生记录实验现象。以上种种原因,使我想到若能把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光路清晰显示出来,同时在改变入射光线的时候能清晰的观察到折射光线的变化以及当光垂直射到水面上时光路的情况,那么同学们的兴趣就可以大大提高,折射的奥秘会很清晰的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同学们心中的疑问也可以迎刃而解了。 实验目的 使学生清晰的观察到光折射的路径情况,顺利完成光的折射的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打好感性基础。当学生看到角度的变化,一定会非常活跃,学习的积极性也自然会高涨,对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也就更高了。实验器材 一支激光笔、一个透明的水槽、一卷蚊香、一个装有玻璃板的小木箱、火柴、水和牛奶。 实验原理 光在空气、水中传播光路不清晰,而红色激光在蚊香点燃时产生烟雾中和淡白色液体中传播光路非常清晰,实验现象会非常明显。 实验组装

实验操作步骤 1、在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滴几滴牛奶搅拌使其均匀,然后放入木箱内。 2、点燃蚊香,关好玻璃门让烟雾封闭在箱内。 3、让激光笔的光从箱顶小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情况。 4、改变入射光线斜射的方向,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情况。 5、让激光笔的光垂直射入到水中,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情况。 实验结论 光从空气射入水面要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折射时传播方向通常发生改变。实验优点 实验器材选取方便,安全性好,操作简单,白天在教室里也可以操作,也可以随时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的情况,效果比较明显,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需要说明的问题 准备器材时,可准备两只激光笔以保证实验效果明显,注意牛奶滴入不能太多,呈现淡淡的乳白色即可,要等箱内烟雾弥漫较多再进行实验。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花古初中)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宜宾县双谊乡花古初中陈代秀实验名称:双管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浮力存在 设计思路: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改版,要我们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中,有一些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浮力中,需要帮助学生认识浮力的存在,由于大气压强和浮力都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地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细微的改进与创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想到了双试管实验,并对其进行改进,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实验器材:一段封闭的长直玻璃管,内部染上颜色的小试管,烧杯、漏斗、水槽、水。 实验操作步骤: 1、将小试管插入长直玻璃管中。 2、将玻璃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小试管会掉出来。) 3、在长直玻璃管中装入适量的水。 4、将小试管底部朝下插入装水的玻璃管中。 5、将两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可以清楚的看到小

试管在玻璃管中缓慢上升,直至玻璃管顶部。由此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6、在长直玻璃管中装入适量的水。 7、将小试管底部朝下插入装水的玻璃管中。 5、用手指堵住玻璃管口,再将两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仍然可以清楚的看到小试管在玻璃管中缓慢上升,直至玻璃管顶部。由此可以证明浮力的存在。) 实验创新点: 1、小试管内部染色: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学生观察得更清楚。 2、同一组器材能同时直观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浮力的存在,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它的作用。

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国家级示范中心历程

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国家级示范中心历程 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复旦大学, 每年有近3000名学子走进这里,来尽享实验的乐趣与思维的舞动。她就是一个致力于培育全校学生动手能力与科研素养的物理教学实验中心。2007年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这是她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里程碑。在这以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奋进与奇迹并举, 一年一个飞跃,先后收获大学物理实验、文科物理(理论和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3门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1项,学生发表论文40余篇,成功研制教学演示仪器和实验仪器近20种,并在全国高校仪器评比中频频获奖;上海市教育系统文明班组、宝钢优秀教师奖和上海市实验室工作先进工作者等集体和个人荣誉,更让她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近60年的发展历史塑造了它厚重的品质,不断创新的理念又给予它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以学生为本”是它始终如一的教育理念。既有厚重基础,又注重创新,两者均衡结合。“要对得起学生”是老师们常说的口头禅,他们时时这么想,处处这么做。这一既朴素又深邃的理念,是课程体系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改进教学实践的落脚点。中心建设的实验教学体系可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层面”,即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由“基础型实验教学—综合型实验教学—研究型实验教学”三个层面,既分层次又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实验中心有16名专职实验教师和8位实验技术人员,为使实验教学与科研紧密相连,在实验教学中加入科研元素,中心聘请10余位“长江学者”、“杰青”等教授、副教授为兼职教师;中心先后建立了反映物理学发展前沿的、高水平教学实验室:核磁共振成像实验室、微波实验室等;中心出版了纳入“十一五”国家规划的系列教材,等等,所有这些联合构成了强大的软硬件支撑,确保实验教学保持高水平。 中心自主建立的实验中心维基网站将课堂从实验室拓展至无限空间,并创造了3年另2个月的时间,页面点击量破400万次的神话,在这里,教学资源应有尽有,互动交流随时随刻,是名副其实的物理实验教学第二课堂;给学生充分自主权,鼓励其大胆尝试的教育理念更为学生创造了无限发展的可能;教师们不惧挑战,也时刻挑战学生;坚持开展的实验教学校庆专场报告会、选派学生在全国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上作报告,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的舞台。 先进的理念和不拘泥于形式、讲究实效的各项举措,形成了显明的复旦特色: 1.建立了一个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传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渐提高的近代物 理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 2.加强基础训练的前提下,开设物理学现代发展中的“新技术、新现象、新材料、新应用” 相关的教学实验。 3.科研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加入科研元素;采用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引进多元 化教学;给学生更多自由探索的可能,满足学生求知和创新的欲望。 不竭的创造力源自中心和谐的氛围与科学的管理。平等民主的管理体制让中心的每一位老师尽展其才;每周一次固定时间的教学研讨会让彼此互帮互促、共同提高;鼓励进修和对外交流的激励机制让老师们的视野日渐开阔,年轻教师出国考察学习,让老师们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和谐而温馨的工作氛围更让中心每一位成员的心紧紧凝聚。 很多学生经过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他们的能力和才华得到了释放,真正体现了实验课程的价值。“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挑战的…,这也是在别的课程中所没有经历过的。全部取决于你的态度,你的信心和你的努力。不得不说在这一个学期中,我们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学到了更多。”学生们如是评述他们在中心的学习经历。学生的口碑是对中心工作最高的嘉奖,也是引领中心不断超越的源动力。在这动力的推动下,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的未来,精彩在继续……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教务处-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总体情况 2013.01

一、中心概况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前身为物理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是学校首批建设的实验室之一。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具有创新能力优秀人才”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及时的调整实验室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构建教学平台,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实验室搬迁到化工楼E座一、二、三楼,实验室面积和教学仪器设备不断增加,五年多来,累计投资330多万元,进行实验室的环境改造及仪器设备的更新,现有实验室面积1040m2,仪器设备总台数895台。根据学校“实验中心-实验室-实验分室”的管理模式,2010年数理学院成立了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为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学院教学资源,2011年学院成立了数理学院实验中心,下辖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统计学实验室。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分为力热综合实验室、光学实验室、电学实验室、创新实验室、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机房、应用物理学专业实验室四大部分组成,承担全校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创新与演示实验、部分学生课外科技制作和部分专业软件类课程教学。实验中心成立以来,制定并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了管理规范、教学规范。针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强化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把物理思想突出的实验方法和实践性强的项目提炼并转化为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内容。密切跟踪国内外一些知名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的成功做法,及时的修改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新的实验体系包括演示实验、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五个层次。其先进性(新技术新方法新内容)、综合性(理论方法应用)、实用性(实际问题的解决)与针对性(学科特点专业特色)有了明显提高,2011年获批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校级实验实践类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自然百科]为什么松树能长在石缝里?石缝中生长对于树木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由于松树本身的良好适应能力,以及松树的树叶是针叶形,蒸发的水分也就比较少,所以在恶劣的环境下,一样可以生存。这就应了那句话,适者生存!

奇异的魔鬼三角区 百慕大三角(英语:Bermuda Triangle,又称魔鬼三角,有时又称百慕大三角洲;但此区域并不是三角洲地形,且不合语源),位于北大西洋的马尾藻海,是由英属百慕大群岛、美属波多黎各及美国佛罗里达州南端所形成的三角区海域,据称经常发生超自然现象及违反物理定律的事件,面积约390万平方公里(150万平方英里)。另有电影等以 此为名。 太阳黑子(sunspot)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

大约为4500摄氏度。因为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000到2000摄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常是成群出现。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主要是使地球南北极和赤道的大气环流作经向流动,从而造成恶劣天气,使气候转冷。严重时会对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造成损害。 通古斯大爆炸是怎么回事? 通古斯大爆炸,是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UTC 零时17分)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自治区的大爆炸。爆炸发生于通古斯河附近、贝加尔湖西北方800公里处,北纬60.55度,东经101.57度,当时估计爆炸威力相当于10~15百万吨TNT炸药,超过2150平方公里的6千万棵树焚毁倒下。通古斯爆炸事件距今已届满一世纪,目前当地的森林与生态环境已恢复。此事件与3000多年前印度的死丘事件及1626年5月30日的王恭厂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

物理实验室工作总结完整版

物理实验室工作总结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物理实验室工作总结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学期即将结束,为了更好的让实验为教学服务,现将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首先,这一学期我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实验室的相关工作安排,以积极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为学校的物理课程的教育、教学尽责尽力。本学期实验室完成了课程规定的所有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出色地完成了学校相关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开展的学生实验效果好,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颇多。 其次,努力做好自己的实验室工作。在这中间,努力挖掘实验室的资源和潜力,创造条件尽可能进行学生每人都可以独立进行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和动手能力。 第三、规范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到帐册完备,手续齐全。在实验室的工作中,我们实验室的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实验室的

各项规章制度到已经到位,帐册资料也已经全部登记造册,为广大师生的实验开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了更加严格规范,在开展各种实验活动中,做到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小组实验,必须做到先实验通知单,再安排相关的实验活动。每一次的实验后都要的实验记录,有实验信息反馈和意见。对于承购的实验用品,新物品进入实验室后,马上进行验收,并登记造册入室入柜,进入专项管理程序。对于破损物品,有记录、赔偿登记,有当事人的鉴字和证明,报损后及时记入相关台帐,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第四、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我们实验室在完成实验室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外,平时抽空积极做好卫生工作。基本能做到每周一大扫、每天一小扫,时时以整洁、美观的面貌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平时,只要你走进实验室,看到的就是窗明几净,教室里没有乱七八糟的纸屑。橱柜里的物品做到一尘不染,仪器设备清洁完好。让人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第五、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适应新任务、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十分注重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和新任务的需要,认真学习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经验,对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以便其它物理教师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 今后,我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继续钻研书本,深入实验室,了解实验还需要什么,还缺什么,怎样解决等问题。并向其它物理教师学习,更好地为我校物理教学服务。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 摘要:物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古代物理学时期、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物理学实质性的大发展,绝大部分是在欧洲完成,因此物理学的发展史,也可以看作是欧洲物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词:物理学;发展简史;经典力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人类未来发展 0 引言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近代和现代,并逐一进行简要介绍其主要成就及特点,使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显得清晰而明了。 1 古代物理学时期 古代物理学时期大约是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 物理学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任何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必经之路。人类自从具有意识与思维以来,便从未停止过对于外部世界的思考,即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存在,它的本质是什么,这大概是古代物理学启蒙的根本原因。因此,最初的物理学是融合在哲学之中的,人们所思考的,更多的是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而并非具体物质的定量研究。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表面的观察、直觉的猜测和形式逻辑的演绎;在知识水平上基本上是现象的描述、经验的肤浅的总结和思辨性的猜测;在内容上主要有物质本原的探索、天体的运动、静力学和光学等有关知识,其中静力学发展较为完善;在发展速度上比较缓慢。在长达近八个世纪的时间里,物理学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古代物理学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欧洲黑暗的教皇统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行为,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允许极端思想的出现,从而威胁其统治权。因此,在欧洲最黑暗的教皇统治时期,物理学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状态才得以改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与当时的科学革命一起冲破了经院哲学的束缚。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重新活跃起来。科学复兴导致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裂出来,这一时期,力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2 近代物理学时期 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这一时期是从16世纪至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的诞生、发展和完善时期。 近代物理学是从天文学的突破开始的。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实验室建设报告.doc

关于实验室建设报告 (中学二级物理教师)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现代化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教育质量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增强学校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落实我校的“把四中建设成教育强校”的目标,使我校实验室建设与州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相适应,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室设备要不断补充和更新。在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基本达标后,要分层次,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学校实验室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现对我校实验室建设现状作以下小结:一、现状不容乐观 总的来说,我校物理实验室建设存在着没有配备专职人员,实验场所以及实验仪器设备短缺,资金投入不足等情况,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师生认识没有到位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认为实验还未正式纳入升学考试的范畴,现行的中考只是采用笔试,虽然试卷中的实验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但还是纸上谈兵,因此老师们只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惯用“一只粉笔二本书一节课”的落后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认为做实验工作量大、麻烦、费时,因此不愿意花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只热衷于加班加点在黑板上“画实验”,嘴里“讲实验”,只注重“考什么,教什么”,“考多难,教多难”。由于教师如此,学生就养成了“考什么,学什么”,“不考就不学”的习惯,最终导致部分教师常用教学设备不会用,部分学生连常用教学仪器也不认识,常规实验操作也不会做。 2. 实验人员配备不足 实验专业人员配备不足,根本没有专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一个理、化、生教师不仅要兼管理、化、生日常教学、电教以及多种实验工作,与国家实验

人员配备编制相差甚远。我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到实验室领取和准备实验,这样造成专业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不利于专职教师从事教学教研工作,也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各项建设不到位 1、实验室建设、配备不到位 由于受思想认识和经济条件的制约,部分农村中学实验室是原有教室改造而成的,因此缺少必要的配套设施。有些学校的实验室面积达不到新标准要求,有些学校即使新建了实验室,也由于缺乏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加上一些建设单位出于自身利益,不采纳实验室建设标准,使实验室无法正常使用。目前,我校物理实验室缺乏排气和供水设施。还有就是实验设施落后,设备陈旧,例如物理仪器室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有的还是六、七十年代的,稳定性较差,给实验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2、制度建设不健全 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关键,有了制度,实验室人员才能有章可循,并照章办事,从而使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效益化,而我校实验室的制度基本健全,只是缺乏专职实验员,导致制度无法贯彻落实。 3、实验档案建设不到位 各种资料的收集建档,既能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实的依据,又能客观地反映仪器、设备的效益,还能提高实验室教学水平及组织管理水平,是评价实验教学改革的素材和依据,我校实验室档案管理机制尚不完善、不健全,资料收集整理不是很规范。 4.实验室硬件跟不上 从实验仪器设备上看,在惠水县“两基”、“普实”验收工作的推动下,及时补充配备了一些仪器设备,但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很多仪器质量差,有的

学物理学史的体会

学物理学史的体会 院系: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班级:2011级物理学班 学号:201105110134 姓名:牛亮亮 摘要:物理学史,顾名思义,万物之理。他是研究我们周围世界的一切现象,并努力的对其作出合理的科学解释,他承载的是人类对未知的好奇,用自己的行动去探索,去实践。从而揭示出世界的本质,使人们可以尽最大限度的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了解我们的物理。 关键词:物理学史德育的火花教学的催化剂 科学史现在已是世界公认的一门独立学科。其中物理学史是科学史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是研究物理学辩证发展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作为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将揭示物理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进程,特别是揭示物理学思想的发展和沿革的历史,研究物理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科学史与新人文主义》一书中萨顿曾说:“在旧人文主义者同科学家之间只有一座桥梁,那就是科学史,建造这座桥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文化需要。”萨顿去世已近半个世纪了,但他70年前的话同样是适用于今天的时代的,对我们仍有启发:物理学史的教育价值不容忽视。记得有人曾说过:物理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智慧,是一门文化。物理学是以物质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基本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本质,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的重要学科。物理学的知识和方法促进了许多相关学科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关于物理学史,歌德曾说过:“一门科学的历史,就是这门科学本身。”而美国科学史家萨顿将科学史定义为“如果把科学定义为系统的实证知识或看作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系统化了的这样一种知识,那么科学史就是这种知识发展的描述和说明”,从这一意义上讲物理学史就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的物理知识系统的历史的描述,是物理学家征服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记述了物理知识的累积过程,以及物理科学的发展演变规律的发展史。

《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与改进》课题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与改进》课题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有人曾说过“没有实验的一堂物理课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十四、五岁的中学生其心理认知水平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他们获取信息的过程常常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通过实验可以加强直观教学,刺激学生的感观使思维活跃起来,帮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论,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求知兴趣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达到“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三大能力要求。这三大能力的培养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2、教材改革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旧教材比较,在实验教学方面作了较大的改革。教材的实验更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的内容。注重科学探究,注重知识的渗透,注重科学的理念;三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我们在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究中,要注重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克服以往实验教学中看实验多,做实验少的问题;注重

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已有条件,因地制宜地作好各种实验。 3、解决初中物理疑难实验的需要。 初中物理教材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疑难实验,困扰着教师其原因可能一是实验本身的难度较高;二是实验器材不足,实验仪器的灵敏度不够;三是环境气候的影响以及及操作者的实验技能等因素所致,使实验效果不佳或实验不成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的可信度。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究来解决这一难题。 4、开展自制初中物理教具满足教材实验的需要。 原来的实验教学设备装备有一部分能适应现行实验教学的需要,有一部分经过改进后才能继续使用。所以,我们只有解决教具制作问题,发动教师和学生,人人做教具,个个做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 为使学生在实验中形成较强的观察、思维、分析、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整合知识内容及应用,为此,我们拟定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到前人没有得到的结论,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如果把创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那是对创新的一个歪曲,容易误入唯心主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结)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洪江区一中,邓亚平 一、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1.地位:该实验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内容,在已知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外,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有关,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作用: ⑴该实验是探究物质比热容的核心实验,能对后面的知识探究奠定良好基础; ⑵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较好的理解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也有所不同; ⑶由实验得出结论,客观具体,学生容易接受,同时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实验原型: 传统的实验是使用控制变量法,用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控制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比较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 2.不足之处: ⑴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⑵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两个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等)不便于控制;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实验创新 ⑴直观比较,直接得出结论。⑵改进实验装置,减少实验误差。 2.改进之处 ⑴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相同时间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所用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出实验结论更加直接; ⑵;利用串联的阻值相同的电阻丝加热,更精确的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 ⑶实验器材更加简单,降低了实验准备难度和危险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