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修改后教案新部编本

咏华山修改后教案新部编本
咏华山修改后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咏华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齐读课题。“咏”是什么意思?上节课,我们已经读了课文,你们知道是谁咏华山的?(寇准)看第一幅幻灯片图,指出哪个是寇准?你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说第一和最后一段内容)。用什么方式咏华山的?(诗)

2、出示诗,齐读。做动作理解“举头、回首”。你觉得寇准主要在赞美歌颂华山的什么?(高)你从诗里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学生交流,说出大概的诗意。还有哪些不懂的?

3、师点出,这首诗跟我们前面学过《锄禾》、《悯农》有些不一样,它是包含在课文中的,课文读懂了,诗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二、精读2——4自然段

(一)那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了这首诗的意思呢?(第二自然段)请小朋友们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哪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1、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这儿有两个(感叹号),读出感叹的语气来。课前小朋友们回去搜集了华山的资料,谁知道华山有多高?师指华山图补充:华山有12公里长,大约有800层楼那么高。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齐读。

过渡: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呢?

2、出示自学要求: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华山高的句子,同桌交流交流,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一)读后交流: 你还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华山的高?

A:(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讲解)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1)你是怎么想的?

(2)生交流后师边用简笔画画远远近近的山边描述:这些远远近近、连绵起伏的群山原本就很高,但它们都比华山矮,可见“华山真高啊!”)(3)指导学生读出华山的高,突出“都”字。

B: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1)体会高:这句从哪儿看出华山高呢,你怎么想的?指名上黑板贴图,相机提问:平时看到的太阳在什么地方?太阳怎么会显得那么近?我们平时看白云在哪儿?现在白云在哪儿?指导学生指出自己的腰的

部位,从而理解“山腰”,做到准确贴图,体会华山的高。指导读出山的高。

(2)体会美: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轻轻闭上眼睛:师轻述:我们和小寇准一起来到雄伟壮丽的华山顶上。头上是蓝天、红日,脚下是白云、群山,就像仙境一般。站在华山顶上仅仅是觉得高吗?(不仅高,还很美)谁来像刚才一样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这两句话?评价。齐读这两句话。

C: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这句话中哪个词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回答后师边指图边补充:这么高的山,这么窄的路,这么陡峭的绝壁,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指导读好这句话)

2、评议: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不仅感受到了华山的高,还感受到了华山的?(“险”)

3、再次出示“啊!华山真高哇!”: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话,一定会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4、过渡小结:今天小朋友们很会读书,很会想象,从这些语句感受到了华山的高、险、美。其实这些也就是蔻准登上华山顶峰之后看到的景色。我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5、指导背诵。出示填空想象画面自由练背,指名背诵。

6、背得真好!奖励你们欣赏华山的风景图。(展示图片)老师听到

许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啊!啊!”的赞叹声,都控制不住自

己的感情了,这就是:出示“情不自禁”。

出示情境句式:

(1)看到同学们精彩的表演,我情不自禁地()。

(2)我国运动员获得了奥运会冠军,我情不自禁地()。看完图片后,你会怎样情不自禁地赞美华山?(啊!华山!)

7、诗文对照:

(1)七岁的寇准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后,心情也非常激动,再夜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出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2)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哪句话写了第一句诗的意思,哪句话写了第二句诗的意思。同桌诗文对照读一读。

(3)指名诗文对照交流,评议。师生互读,男女生互读。

(4)古时候的人读诗和我们现在可不一样,现在我就是寇准(师慢慢地、摇头晃脑地做动作示范),这就叫“吟诵”,谁愿意像老师这样来吟诵这首诗?可以加上动作。(配乐读诗,指导读出韵味。)生一齐站起来吟诵。

(5)过渡: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样?寇准的先生是怎么说的?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齐读第三段,重点指导读好“好诗!好诗!”。理解“称赞”(谁能加上动作呢?先生会做些什么动作?)

2、最让人佩服的是寇准写这首诗时才(七岁),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真是令人佩服!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华山的高、美、险,还学会了一首赞美华山的诗,收获真不小!最后,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再一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配乐朗读全文)

四、课外延伸

华山让寇准小小年纪就写出了这么一首有名的诗。我国的许多名山大川,都给了诗人不少灵感,比如说,杜甫登泰山后,写下了(生齐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佳句,苏轼看到庐山的千姿百态,发出了(生齐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山的诗呢?回去找一找,读一读,背一背,我们下节课交流。

五、学习生字

1、出示:与、齐

2、想想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齐”,可先让一个学生写,别人评议,重点“撇捺舒展”,下面注意距离。师纠正、生描红、临写。

4、反馈评价。

六、作业

1、在《习字册》上认真书写“与、齐”。

2、背诵课文。

3、搜集描写山的诗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