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西柏坡实践报告

参观西柏坡实践报告
参观西柏坡实践报告

参观西柏坡实践报告

篇一:西柏坡实践报告.doc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红色足迹寻访

社会实践报告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姓名*************

实践教学方式(集中或分散)_******_______

指导教师******

2012年04 月20 日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导语:

实践主题:重温党史,传承西柏坡精神

实践地点: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村

实践时间:2012年4月8日

实践对象:河北西柏坡纪念地

实践方式:调查、参观

实践人物:

实践经过:上午,国家安全馆和旧址,下午纪念馆

一、中国命运定于此村

西柏坡,新中国诞生的地方。今年是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55周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为了继承我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2012年4月8日,我们终于踏上了这块圣地,来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纪念馆参观,感受颇深。下车即看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西柏坡的纪念碑,激动不已。走进西柏坡,就走进新中国诞生的摇篮,走进60多年前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走进一部辉煌、厚重的历史!

“中国命运定于此村”,西柏坡就这样成为中国历史沧桑巨变的见证:在村边一块空地上1947年7月到9月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讨论通过了在中国土地

制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是建筑面积不足70平方米的五间小平房,在这里指挥了惊天动地的三大战役,将革命旗帜插向全中国,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大伙房里,1949年3月5日到13日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这个面积112平方米的会场上,毛泽东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胜利的各项方针,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他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一代伟人挥别居住了将近10个月的西柏坡,带着胜利的喜悦,一路风尘进入北平,完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最后一次转移。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

名字,原本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如今,西柏坡虽然仍然地处大山深处,却早已名声在外,被誉为新中国革命的五大“圣地”之一。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红色旅游,还有原本就秀丽宜人的自然环境,使这里成为游客们青睐的旅游目的地。除了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等“红色景点外,西柏坡还建起了拓展基地、培训中心等各种设施。纪念馆里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们络绎不绝,既有前来培训的党员干部,又有跟团游览的各地游客,讲解员的声音此起彼伏。当年党中央车队从西柏坡往北京的出发点,已经建起了一座大型水库,使得这里的山水更加秀美。

二、西柏坡精神历久弥新

西柏坡精神于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

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2 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也是西柏坡精神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历史转折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精神柱石,更是党经受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理性长城,永远鞭策着共产党人面向未来,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教授时运生说。

在领导中国人民推动中国社会伟大历史转变的历史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以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主要内容的西柏坡精神。它续接了党的优良历史传统,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发扬,它又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党精神向执政党精神转变的起点,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和执政党精神文化建设的滥觞,是新中国的立国之魂。

三、西柏坡精神薪火相传

西柏坡处处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革命史,焕发着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恒远的思想光芒,为我们提

供了一个重温历史、缅怀先辈、继承传统的生动课堂。

伟大的革命实践培育的伟大的西柏坡精神,极大地丰富了党的革命传统精神的宝库,不仅在当时对推动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还有许多新的课题需要解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国内繁重艰巨的改革、建设任务和我们党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故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激励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牢固

树立为党为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廉洁自律、艰苦朴素是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严格的革命纪律是共产党区别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执政党的战略决策实现的基本条件。党中央毛主席之所以能在西柏坡这样一个小村庄里,指挥千军万马,领导全国解放和土地改革,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胜利,靠的就是全党上下同甘共苦、党政军民艰苦奋斗,高度自觉地执行政策和遵守纪律。对于我们今天的年轻一代,要真心实意的学习他们的革命和自律精神,把它化为推动我们学习工作的巨大精神动力。

西柏坡是一块深受革命熏陶和浸染的土地,那里的人民不仅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立下了新功。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发展形成的,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传承。它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优良

传统和作风。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努力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对于我们当今青年来说,参观西柏坡,回顾党在西柏坡的历史,倾听“两个务必”的回声,再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画面,增强了当代学生的忧患意识,砥砺奋斗精神,使我们更加珍惜幸福生活,明确历史责任,求真务实,为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结尾:实践感想与心得体会

在那决定中国命运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 3

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西柏坡铸就的不朽精神,成为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所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精神,也必将永久感召着一代代后人,必将伴随中国历史的车轮永久载入史册。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西柏坡是我们永不干涸

的精神源泉,两个务必永远鼓舞我们向前。两个务必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在新的世纪,我们会用它书写新的辉煌。

走在如今平坦开阔的西柏坡大道,住在宽敞明亮的西柏坡旅社,与参观过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址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颇深,如今我们的祖祖辈辈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安详幸福的生活,靠的就是革命先辈们为国为民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与敌人的斗智斗勇,试想,若没有前辈们西柏坡艰苦奋斗的多个日日夜夜,怎会有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清楚知道自己肩上的重担,明白当今的中国还存在诸多还未解决的难题,我们没理由再去谈享乐,没有理由在去豪奢,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并用这些天的所见所感激励自己。从此刻开始,我们要全力的丰硕自己,强化自己,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我们来说,这不仅仅只是一次实践,更是一种学习,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日常工作中时时刻刻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其中,将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深深领会这次参观学习西柏坡的深深寓意。

在这次实践中,从前期的计划、筹备,到后期的总结、措置,都考验着我们的筹谋和实践能力,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所无法学习到的。每一项步骤,措辞都得我们自己亲手去布置,思考。这在动手与交流方面极大的锻炼了我们。同时,通过与来自五湖四海到西柏坡的游客和当地居民的交流,也锻炼了我们的口才与协调能力。

4

篇二:西柏坡社会实践报告

西柏坡,一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只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

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为了传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提高在校学生的革命历史观,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去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并作为社会实践的一项内容。通过参观学习,受益匪浅,我们不仅了解了西柏坡的历史事物和历史事迹,更重要的是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西柏坡的革命精神的力量。

5月11日清晨,几个班的师生一道去往西柏坡。那天烈日高照,但学生们的热情就像那火辣的太阳一样,急切渴望了解党的红色历史,到达目的地后,同学们井然有序的排着队,进入革命指挥所旧址。刚一进大院的门,当年的老房子便映入眼帘,瞬时间感到一股热浪

在胸中翻滚,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尊敬的心穿行在大院中。在开始正式参观之前,先有当地的讲解员为我们讲述了西柏坡的历史,贯彻了西柏坡的精神。首先讲到了中共中央选择西柏坡作为革命根据地的三大原因,首先,西柏坡地区的革命群众基础比较好,西柏坡是最早建立党支部的地区之一31年开始建党,被评为支前模范县,群众当中党员比较多,有利于开展党员工作;其次,西柏坡地处太行山脉,地势显要,易守难攻,有明显的战略优势,有利于革命中心的防守和转移;最后,西柏坡物产丰富,为革命事业提供的物质保障。接着降到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并且在这里指挥了解放全国的三大战役,因此,西柏坡是新中国的摇篮,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同学们听的热血沸腾,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参观主要是当年革命伟人的住所和他们遗留下来的物品,先后参观了朱德、任弼时、周恩来、毛泽东等的住所,还

参观了当年大院里的防空洞,在参观的过程中,讲解员一路为我们解说这些房子及房子主人的历史事迹。在这过程中,当年的历史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一切都感觉那么熟悉和亲切。

待参观革命大院结束后,我们稍事休息,队伍集合后紧接着去往西柏坡纪念馆,在西柏坡纪念馆里,记录了西柏坡的全部革命史。一进入纪念馆,那种古朴的气息迎面而来,那种格调正反映的那种历史气息。纪念馆分了好多展馆,先参观的是革命伟人的住所部分,他们用过的物品被整齐的陈列在展馆内,现在看去可能觉得就是一些当年的普通生活用品,但是它们一不单单是一些生活用品了,它们饱含着革命精神在里面。接下来的展馆便是在西柏坡发生的各大历史事件,1948年9月8日至13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为迎接战略大决战作了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的准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

彭真、董必武等政治局常委以及14名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10名重要工作人员出席会议。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和平、津两市;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和华北。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54万余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西柏坡胜利召开。谈论了成立新中国的相关事宜。新中国就从这里走来了。接下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各大改革措施,从土改运动一直到改革开放到现在。参观过程感觉自己置身历史长廊中,当年的历史历历在目,内心也受到了无比的震撼。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们学习到了党的红色文化,感受到了党的红色精神,这精神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指引我们勇往直前,为革命信念而奋斗终生。

篇三:实践报告西柏坡

西柏坡之行

——由革命时代想到现状下每个国民责任

在我院马列部老师的带领之下,我们一行人乘坐大巴到达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是中国五大革命胜地之一,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毛主席和党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去之前我们就已经对西柏坡有着深深的向往,心中好奇,是怎样一个西柏坡,实现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是怎样一个西柏坡,拥有着怎样的精神才能取得实力悬殊的胜利。心中无限希冀这次实践能让我们学到老一辈的精神,鞭策自己,克服重重困难,作为新一代的21世纪的继承者,消除现有的诸多弊端,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

下面我们将以空间的顺序来展现我们这次西柏坡之行的所见所感。

一、中共中央旧址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革命领导人的故居和办公室,深刻的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者的艰难,辛苦,也深深为之强大的斗争力量和坚定革命的精神而感动,为中国共产党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取得胜利感到万分的惊讶。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听她诉说这个院子里的故事,我心里不再有任何疑惑,剩下的,只有感叹和敬佩。

他们的生活都是非常的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屋里的摆设也极其简陋,大都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只煤油灯,没有任何多余和累赘。有的有一部电话,作为通讯工具。稍好点的摆设就是在战争当中缴获的。他们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每天在不停的工作,忙碌。倘若我们有他们一半的勤奋,简朴,中华民族的复兴指日可待。

毛主席旧居在一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当初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了三间窑洞式的屋子,准备让毛主席住,但是毛主席觉得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朱

总司令去住,自己住在了山村农舍里。院里有一个磨盘,毛主席和朱德、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研究战局。后来曾有人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毛主席的工作非常紧张,办公室的灯光总是通宵明亮。三大战役时,毛主席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五位书记经常围坐在圆桌旁,研究战局。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指示,就是从这里发出的。

董必武同志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院子里亲手栽种了海棠、杏梅和翠竹,可见董老高雅的生活情趣。董老也是我们努力学习的好榜样,他经常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坚持每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

李少奇同志在西柏坡主持召开的中

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是在一个打谷场上召开的,主席台设在附近的一个旧房基上,上边搭了布棚。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坐在石头上听取刘少奇同志的报告。革命工作的环境也是非常艰苦。

非常值得一提的还有军委作战室旧址,房子是中央机关自己动手建造的。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四个科。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的军用地图上标图。因为小平房上有三根房梁把房子分成了四小间,所以称作四间小平房,其实还没有我们的一间教室大。毛主席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给打败了。

任弼时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奋斗。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曾两次被捕入狱,在敌人的严刑面前,任弼时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他在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坚持忘我地工作,始终跟随党中央、

毛主席征战南北。这些伟大的革命者都具有如此强大的精神支撑,中国解放战争乃至抗日战争的胜利都已理所当然。

我们在中共中央旧居里得到的感触和震撼不止于此,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人当然也不止于此,我们不能一一道尽,只能在心中对他们一一致敬。期待下一站。

二、石刻园

我们一行人随后到达了石刻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西柏坡赋,篇幅很长,金黄字体,刻在长方形大石上。园中有很多长方形大理石,石上刻着老一辈革命者和现今领导人的语录片段,字体均是按照本人字体刻上。我们挨个阅读着石上的文字,似聆听先辈的教诲。我们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旁边照相留念,来提醒自己。

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毛主席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现在的官场

参观西柏坡有感

参观西柏坡有感 (陈亚坤学号:200728006841093 海洋研究所) 2008年4月26日,所里组织我们全体同学参观了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原本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党中央在西柏坡仅仅住了十个月的时间,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却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迎来了如旭日东升的新中国。西柏坡也因此像井冈山、瑞金、延安一样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是作家阎涛同志在其创作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时概括出的一句名言,我们在进入平山县县城首先看到的标志性建筑就写着这几个字。进入西柏坡纪念馆辖区,首先看到的是巨臂托起太阳的大门景,它告诉我们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位于停车场西侧的影像资料馆,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集摄影、资料、娱乐于一体;气势宏伟的西柏坡纪念碑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同志手迹;碑上镌刻着江泽民同志1991年9月21日参观西柏坡时的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碑座周围将党中央来到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和赴京建国等重大历史事件,艺术地微缩在四块浮雕上,形象地揭示了西柏坡的历史贡献和党在这一时期的伟大实践活动。在纪念碑的两侧分别是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纪念馆。 西柏坡纪念馆于1976年破土动工,全馆面积1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1978年5月26日在纪念党中央、毛主席进驻西柏坡3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旧址和纪念馆同时对外开放。纪念馆分上下两层,阶梯式四合院,四周走廊环绕,顺山势建造而成。馆内的陈列展览,集声光电现代化设施于一体,集中展现了西柏坡的历史地位及深远影响。 1982年3月11日,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柏坡和井冈山、延安一样,现在是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中宣部命名的

实践报告:红色社会实践报告

红色社会实践报告 以下是语文迷为大家整理的范文,可当参考。 参加了为切实贯彻落实3月底本院开展的“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暨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的红色之旅,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战纪念馆、延安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我认为:“发扬传统”,是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坚定信念,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总则”第二段落规定,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执法为民”,是在司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至上”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更加注重推动发展、更加注重保障民生、更加注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更加注重促进和谐。 通过参观,我第一次深刻认识到xx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中提到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的含义和历史意义。通过参观,我认为要结合实际领会弘扬西柏坡精神的时代意义,认识到“提倡一种精神和坚持一种好的作风,与建立制度并不矛盾,制度是一种规范,是一种约束,提倡一种精神,可能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些地方制度并不能够包括全部,而是需要提倡一种精神来解决,这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

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 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也是很有害的。同样,讲谦虚谨慎并不是缩手缩脚、谨小慎微、不思进取。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两个务必”新的时代内容,主要是要弘扬这种精神和作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弘扬“西柏坡精神”使我们能够自觉地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能够坚持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制度的问题,起到的是一个外在约束的作用。从外部的强制性来约束我们不能腐败,只能按照我们党员的标准和条件来实现廉洁奉公。应当说,这两个方面都不可缺少。哪个更有效,相对而言,制度更有效,制度的约束更重要。” 通过参观,我认为要结合实际,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首先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立党为公、司法为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到夙兴夜寐、勤奋工作。无论在成绩面前还是在困难面前,我都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自觉地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精神,坚决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始终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工作,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新的业绩。

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感悟)

观西柏坡革命圣地心得体会 西柏坡,一个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地方、一个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的地方、一个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地方。 2016年7月2日,在分公司党群部组织下,经历了4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个神圣而又庄严的圣地—西柏坡。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部,是一个交通不怎么便利的小山村,但由于它有着优越的战略位置——进可攻,退可守,中国的革命在这里走过一段辉煌的岁月。就这样一个深山中不起眼的小村,却因曾承载着新中国诞生前那段布平凡的历史而引人注目,永久的载入史册,成为激励中国人牢记历史,发扬革命传统的纪念地,吸引着后人了解她、关注她。也正是这座小村庄,令毛主席多年后仍念念不忘。这里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总指挥部;在这里实现了“在最小的指挥所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前例。 到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分公司11名共产党员进行了宣誓仪式,支部书记***同志带领大家进行入党誓词宣誓,然后依次汇报宣誓人。大家都喊得铿锵有力,仿佛回到了解放战争前共产党员入党时的那种意境。宣誓后大家都感觉意气风发,深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责任的重大,同时也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 通过这次预备党员入党宣誓活动,进一步激励预备党员们,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自己对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无论在

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要按照入党誓词,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先后参观了任弼时、刘少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五大书记的故居。这十几处农家小院当年承载着中国历史长河中生死攸关的几百多个日日夜夜,黑黑的木门、土黄色的泥巴墙、平平的房顶、小小的院落、纸糊的小木格窗子,只有门前红红的标志牌提示世人各小院昔日那不平凡的主人及历史,房间中那一件件旧物在默默向人们诉说主人昔日艰苦奋斗、出生入死的日日夜夜。主席那补丁摞补丁的睡衣、总理那洗的泛白的被褥、手摇的纺车、朱老总那破旧的藤椅,无一不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最令人震惊的是那间不足十几平方米的军事作战室,据介绍这堪称世界上最小的军事指挥所,就在这小小的房间里,五大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胜千里,以其雄才大略成功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当目睹那一份份浸透着老帅们心血、智慧和勇气的电文,很容易想见前辈们为国为民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情景。试想,若没有前辈们西柏坡艰苦奋斗的多个日日夜夜,怎会有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那长长的、黑黑的、潮湿的防空洞仿佛在向世人述说着当年敌机轰鸣中前辈们坚持斗争的情景。

实践报告西柏坡

西柏坡之行 ——由革命时代想到现状下每个国民责任 在我院马列部老师的带领之下,我们一行人乘坐大巴到达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是中国五大革命胜地之一,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毛主席和党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去之前我们就已经对西柏坡有着深深的向往,心中好奇,是怎样一个西柏坡,实现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是怎样一个西柏坡,拥有着怎样的精神才能取得实力悬殊的胜利。心中无限希冀这次实践能让我们学到老一辈的精神,鞭策自己,克服重重困难,作为新一代的21世纪的继承者,消除现有的诸多弊端,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 下面我们将以空间的顺序来展现我们这次西柏坡之行的所见所感。 一、中共中央旧址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革命领导人的故居和办公室,深刻的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者的艰难,辛苦,也深深为之强大的斗争力量和坚定革命的精神而感动,为中国共产党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取得胜利感到万分的惊讶。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听她诉说这个院子里的故事,我心里不再有任何疑惑,剩下的,只有感叹和敬佩。 他们的生活都是非常的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屋里的摆设也极其简陋,大都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只煤油灯,没有任何多余和累赘。有的有一部电话,作为通讯工具。稍好点的摆设就是在战争当中缴获的。他们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每天在不停的工作,忙碌。倘若我们有他们一半的勤奋,简朴,中华民族的复兴指日可待。 毛主席旧居在一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当初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了三间窑洞式的屋子,准备让毛主席住,但是毛主席觉得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朱总司令去住,自己住在了山村农舍里。院里有一个磨盘,毛主席和朱德、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研究战局。后来曾有人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毛主席的工作非常紧张,办公室的灯光总是通宵明亮。三大战役时,毛主席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五位书记经常围坐在圆桌旁,研究战局。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指示,就是从这里发出的。 董必武同志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院子里亲手栽种了海棠、杏梅和翠竹,可见董老高雅的生活情趣。董老也是我们努力学习的好榜样,他经常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坚持每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 李少奇同志在西柏坡主持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是在一个打谷场上召开的,主席台设在附近的一个旧房基上,上边搭了布棚。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坐在石头上听取刘少奇同志的报告。革命工作的环境也是非常艰苦。 非常值得一提的还有军委作战室旧址,房子是中央机关自己动手建造的。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四个科。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的军用地图上标图。因为小平房上有三根房梁把房子分成了四小间,所以称作四间小平房,其实还没有我们的一间教室大。毛主席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给打败了。 任弼时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奋斗。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曾两次被捕入狱,在敌人的严刑面前,任弼时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他在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坚持忘我地工作,始终跟随党中央、毛主席征战南北。这些伟大的革命者都具有如此强大的精神支撑,中国解放战争乃至抗日战争的胜利都已理所当然。 我们在中共中央旧居里得到的感触和震撼不止于此,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人当然也不止于此,我们不能一一道尽,只能在心中对他们一一致敬。期待下一站。

追寻红色足迹,社会调查报告

追寻红色足迹,社会调查报告

追寻红色足迹,西柏坡寒假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我利用寒假时间,于2月17日至河北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村进行了为期2天的寒假社会调查活动。 随着十八大的深入落实,红色旅游正在进一步升温。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红色旅游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走红色线路,看红色经典,游走在英雄的家乡,或者属于他们的战场,让游客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因而,值此十八大之际,我决心重走红军路,探访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壮丽辉煌的九十年,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幸福和富强。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

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来到西柏坡与中央工委汇合,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决定性胜利;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宏伟的蓝图。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我通过参观、学习、调查直观地感受和学习“西柏坡精神”的真谛。走进当年用中央机关伙房临时改成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人人表情凝重,仿佛听到了毛泽东告诫全党的巨人般的声音: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袭击我们党和革命队伍的主要危险;建立新中国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 西柏坡是我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这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奠定和培育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两个务必”又是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发展形成的,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有机传承。“两

XX抗战70周年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社会实践报告[工作范文]

XX抗战70周年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社会实践 报告 XX年7月19日,信息技术学院探访红色基地实践队在平山县西柏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以纪念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二?九”运动8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信息技术学院探访红色基地实践队决定前往西柏坡进行实地探查参观。 7月19日,这支实践小分队相聚在校门口,历经两个小时的跋涉,来到著名的红色基地平山县西柏坡,这个记录着伟大先烈们英勇足迹的地方。从下车开始,探访红色基地实践队的队员们便被眼前充满红色气息的地方给吸引了,他们充满着崇敬与敬畏一路前行,踩在先烈们踩过的土地上感受着他们当初的悲与喜。 实践队来到了著名的西柏坡纪念馆,参观了那些遗留至今的古迹,在古迹上仿佛依然能看到毛主席拿着一只烟斗,坐在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内指点江山的样子,能感受到那些穿着洗的有点发白服装的伟岸的士兵们保卫国土的英勇豪情。紧接着实践队又沿着防空洞来到了刘少奇等先烈们的故居,小小房间里透出的那一点微弱的黄光,无不令人感到动容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信息技术学院探访红色基地实践队的队员们经历了一次特殊的心灵教育一一这种心灵的震撼教育是那些课堂上永远也体会不到的。 西柏坡是我国领导革命、解放全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

这里进行的这一系列革命活动,为以“两个务必”为基础的西柏坡精神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今天是我队在西柏坡调研的第二天,通过对各个指挥场馆、西柏坡纪念馆的深度了解以及重走防空洞,我队队员深切的体会到,“两个务必” 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发展和形成的,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有机传承,领导人所居住的环境也体现了艰苦朴素的作风,这正与现今倡导的廉政相对应。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迁,我们都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生活作风。下午,我们踏上了新的征程,到达河南安阳,品味了美味的河南胡辣汤。明天,我们将去探索永垂不朽的红旗渠精神,敬请期待我们的探索民族精神之旅吧! 四天三夜的社会实践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这短短几天内,辛苦但却回味无穷。我们虽然平凡,但却可以凭借自己的微薄的力量为别人送去一点温暖,这一次社会实践,无疑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习了不少。 初到西柏坡,就深深感受到了红色革命文化的力量,在西柏坡革命纪念馆,听导游为我们讲解当年的历史,亲眼看见当年的各种家具,历史文物展现眼前,坐在小小的屋子们, 仿佛感受到了当年发来电报的声音,感受到炮火的喧嚣声。今日幸福来之不易。接下来两天的义诊活动,在这炎炎夏日,为村民和老红军们送去清风。为希望小学的孩子们送去礼物,专家们一路辛苦,但不顾路途劳累,在闷热的屋子内为村民们诊疗。我

西柏坡旅游心得体会

西柏坡旅游心得体会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西柏坡旅游心得体会 2016年7月2日清晨,公司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踏上了西柏坡红色之游的旅程。经过4个多小时的,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革命圣地西柏坡。 首先,我们在导游讲解下,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宽敞的大厅里迎面墙壁上是一幅五大书记及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将士们的巨幅雕像,整个雕像气势宏大,人物栩栩如生,群情激昂,似乎正满怀信心迎接着最后的胜利。我们全体成员在雕像前合影留念,站在雕像前仿佛能聆听到当年隆隆的炮火、仿佛能看到我人民解放军奋不顾身、出生入死、英勇杀敌的身影,仿佛能看到五大书记一盏盏彻夜不眠的灯火。二层结构的纪念馆,十几个展厅存列着大量的照片、信电、衣物、武器等记载解放战争历史的见证实物,展厅里那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记录的文字、一架缝纫机、一辆纺车、一支支步枪、一箱箱弹药、一门门大炮,以珍贵的史料,生动形象的向人们展示了那段历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还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再现了三大战役、群众踊跃支前、军民团结、共渡难关及当时一些重要会议的情景。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张张曾经年轻的面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在默默诉说着西柏坡光荣的历史,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灵。 随后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的故居。这十几处农家小院当年承载着中国历史长河中生死攸关

的几百多个日日夜夜,黑黑的木门、土黄色的泥巴墙、平平的房顶、小小的院落、纸糊的小木格窗子,只有门前红红的标志牌提示世人各小院昔日那不平凡的主人及历史,房间中那一件件旧物在默默向人们诉说主人昔日艰苦奋斗、出生入死的日日夜夜。主席那补丁摞补丁的睡衣、总理那洗的泛白的被褥、手摇的纺车、朱老总那破旧的藤椅,无一不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最令人震惊的是那间不足十几平方米的军事作战室,据介绍这堪称世界上最小的军事指挥所,就在这小小的房间里,五大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胜千里,以其雄才大略成功指挥了着名的三大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当目睹那一份份浸透着老帅们心血、智慧和勇气的电文,很容易想见前辈们为国为民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情景。试想,若没有前辈们西柏坡艰苦奋斗的多个日日夜夜,怎会有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那长长的、黑黑的、潮湿的防空洞仿佛在向世人述说着当年敌机轰鸣中前辈们坚持斗争的情景。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西柏坡最大的房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十几条简易的木凳排放在里面,山墙上挂着两面鲜艳的党旗,导游向我们讲述了当年会议召开时的情景,正是在这简易的房间中召开决定了中国命运和前途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西柏坡铸就的不朽精神,必将

西柏坡社会实践报告

西柏坡社会实践报告 石家庄西柏坡原是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的一个小山村,它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易守难攻,且这里物产较为丰富,再加上这里有较好的党群基础,1947年的中国共产党选择它作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党中央来到这里,从此,这个小山村便和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中国便从那里走来。 为弘扬西柏坡精神,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品格,学校于4月12日,组织我们到西柏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听完讲解员的讲解后,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导游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陈列展览馆,重温革命历史,领略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当年的革命风采。 走进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我们都倍感亲切,迎面而来的是五大书记和其他革命伟人曾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以及中共二中全会的会址。那是一座座具有华北特色的土坯平顶房,它们虽然低矮却不失整洁与庄严,它们的门窗都是传统的小木门和井格窗,没有一点雕饰,地面都是用灰渣和泥土混合打成的,屋内的陈设都极其简单,几乎只有简单的生活用品—睡床、桌椅和洗脸用具(缴获的生活用具及外交购置品除外)。其中有一间简陋的不能在简陋的中央军委指挥所,屋内仅仅陈列着三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墙上贴着三幅巨大的军事地图,有谁会想到,毛泽东主席和其他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就是在这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指挥所里们的革命领导人衣着朴素,粗茶淡饭,却运筹帷幄地指挥了震惊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这里有革命领导人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的故事,有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的精神。 据解说员介绍,当时这里物质方面几乎什么也没有——没有雄厚兵力支援前方,没有武器弹药供给前方,没有军饷给养保障前方。有的只是源源不断的电报,把作战命令、指示下达给前线各路指挥员。那时,各野战军的条件都相当艰难,但接到中央的指示、命令,无一人叫苦喊困难、谈条件、讲价钱。没有兵力自己招募,没有粮草自己征集,没有弹药自己想办法。中央不负责诸如此类的具体事宜,只管发指示,下命令,收捷报。这真是:上级下达指示无商量,下级坚决执行无条件——这是怎样的执行力!这样的执行力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我共产党的党群基础。党中央来到西柏坡所做的三大事件之一即三大战役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之外的土地会议,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你中国共产党给了我生存之需的土地,我就愿意跟随党,将革命进行到底,哪怕要我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群众的力量。只要军民一家亲,再艰苦的条件我们也能战胜。 参观完旧址,我们跟随导游来到了西柏坡陈列展览馆。在展览馆广场中央,我们看到了五大书记的雕像,艺术地再现了我党历史上中央领导的伟大形象。在展馆里面,我们还一睹他们的容颜,其中有一逼真的蜡像作品,生动的再现了五大书记指挥作战的风采,让我们不禁驻足感叹。在展馆中,我们看到了三大战役、土地会议、七届二中全会等党的革命活动的详细史料。其中“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及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做出的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思平列”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新中国来之不易呀!老一辈的伟大的革命斗士虽然不在了,但你们留在西柏坡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实事求是、立国兴邦的创造精神;严守纪律、军民一致的团结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自律精神;坚持两个“务必”把革命进行到底的。

西柏坡参观景点介绍

西柏坡参观景点介绍 西柏坡简介: 景区概况: 西柏坡纪念馆全馆面积1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于1978年5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顺山势建造,分上下两层,阶梯式四合院,四周走廊环绕。馆内的陈列展览,集声光电现代化设施于一体,集中展现了西柏坡的历史地位及深远影响。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周恩来曾说:"西柏坡是毛主席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这些足以说明西柏坡在中国解放史上的重要地位,即"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石家庄西柏坡原是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的一个小山村,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党中央来到这里,从此,这个小山村便和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解放后,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西柏坡,肩负起了其新的历史使命——爱国主义教育,现在的西柏坡是集革命遗址和自然风光为一处的国家名胜风景区,主要景观有西柏坡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遗址、岗南水库(柏坡湖)、石刻园等。 当地特色:西柏坡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易守难攻的地理特征使1947年的中国共产党选择它作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如今,西柏坡纪念馆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景区看点:西柏坡纪念馆于1977年建成,馆标为邓小平1984年题写。展览围绕“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一主题,重点介绍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设计完善、制作精美,艺术品味高,独具特色,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之一。 1.西坡柏中共中央旧址占地一万六千四百四十平方米,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同志旧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旧址和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等革命遗址十七处。那一座座太行山区的小土屋,那一件件简陋而又整洁的办公用具,再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解放战争后期,在西柏坡的艰苦岁月;讴歌着伟人们指挥三大战役、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奠定中国基础的丰功伟绩。

西柏坡观后感

西柏坡观后感 2012年4月15日老师带领我们学院同学参观中国革命圣地——西柏坡。我们为了 这次社会实践专门起的大早,早上七点左右就出发了。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西部山区的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经过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到达了这个革 命圣地。刚下车山风轻拂,空气中飘动着松柏的气息,清香袭人。 刚到后由一位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讲座。同学们有的坐在马扎上有的站着,但每个人听的都特别认真。我们了解到1948年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央机关离开延安,从陕北吴堡川口东渡黄河,辗转千里,来到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一个小山村。从此,全中国和全世界都知道了西柏坡。在这里,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的诞生做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群山环抱中的西柏坡,依山傍水,美丽而宁静。东北战场,我军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尽管林彪的迟疑让毛泽东怒不可遏,但林、罗、刘还是在西柏坡数电敦促下,关门锦州,打狗沈阳,首战辽沈,大获全胜。淮海战场,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吃着黄伯韬,夹着黄维,看着杜聿明,华野、中野硬是“吃下了一大锅夹生饭”。平津战场,四野挥师入关,林彪、聂荣臻联手攻克天津,北平守将傅作义将军选择了光明。整整10个月里,这间屋子灯火通明,电话电报声声不断,西柏坡与各大战场之间文电交驰。小山村里的毛泽东身居陋室,胸中自有雄兵百万,他就像一个艺术家,指挥着四大野战军组成的交响乐团,把人民解放战争中血与火的华彩乐章演奏得行云流水般地淋漓酣畅。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被称之为西柏坡精神“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坐在从石家庄缴获的大沙发上,潇洒地点燃了香烟,袅袅青烟中,蒋家王朝灰飞烟灭。新中国从西柏坡走出!! 随后由一位导游带领我们来到了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原来位于西柏坡村东头,有房屋40多处。1955年,因修建岗南水库,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旧址及西柏坡村一起搬迁。中共中央旧址大院,由若干个普通的小院组成。自东而西,依次是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后院是朱德旧居,还有军委作战室和机关食堂。大院里的建筑全是普通的民居式平房,素墙黑瓦,横屋厢房,只是在每个小院周围加筑了不太高的围墙。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更可贵的,是人们在这里还可以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听到一些巨人曾经发出过的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在这个也是极其简陋的环境中,却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一页。毛泽东用他那巨人般的声音及时地告诫全党,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袭击我们党和革命队伍的主要危险。 参观完了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我们来到了离这里不远的西柏坡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纪念馆门口的一组五大书记的雕像,望着那高大的领袖群体塑像,我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进入纪念馆,依次参观了每一个展厅,首先是序厅:“光荣的平山”。这里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平山的光荣历史;然后是一、二展厅:“中央工委在西柏坡”。介绍了工委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领导华北地区的

追寻红色足迹-社会调查报告分析

追寻红色足迹,西柏坡寒假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我利用寒假时间,于2月17日至河北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村进行了为期2天的寒假社会调查活动。 随着十八大的深入落实,红色旅游正在进一步升温。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红色旅游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走红色线路,看红色经典,游走在英雄的家乡,或者属于他们的战场,让游客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因而,值此十八大之际,我决心重走红军路,探访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壮丽辉煌的九十年,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幸福和富强。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

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来到西柏坡与中央工委汇合,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决定性胜利;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宏伟的蓝图。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我通过参观、学习、调查直观地感受和学习“西柏坡精神”的真谛。走进当年用中央机关伙房临时改成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人人表情凝重,仿佛听到了毛泽东告诫全党的巨人般的声音: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袭击我们党和革命队伍的主要危险;建立新中国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 西柏坡是我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这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奠定和培育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两个务必”又是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发展形成的,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有机传承。“两

红色之旅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红色之旅实践报告实践报告

计算机学院2014年大学生 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项目名称:“红色经典”参观考察教育活动 专题名称:回望红色经典之旅 团队名称:红色小分队 项目负责人:方棋桢 小组成员:杨帅李维宋建军谢明峰穆兵浩杜青飞 王宇 马钰喆 实践单位:计算机学院34010105班 实践时间:2014/7/12到2014/7/22 指导教师:周美艳

目录一.实践简介 1.实践目的 2.人员分配 3.实践活动流程 二.基本介绍 1.西柏坡 2.董存瑞烈士陵园 3.李大钊烈士陵园 4.旅顺军港 三.活动感想 1.李维 2.杜青飞 3.宋建军

四.附录 一.实践简介 1.实践目的 本次实践是围绕着当地具有红色意义的景点进行的,当下的大学生许多人生活条件好了,担心的东西少了,只知道去如何享受,却不知道如今的生活是如何来的,那种忧患的意思缺乏,此次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过去,了解在战争留下的痕迹和战争年代的生活,提升自己的忧患意识,通过此次实践让自己在现代生活中能过有所改变。 实践意义 了解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痕迹,通过对红色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地点,了解过去的红色时代的精神,能够改变自己对现在生活的理解加强自我忧患意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实践内容 2、人员分配 组长:方棋桢 辽宁地区:李维谢明峰马钰喆 河南地区:穆兵浩宋建军杜青飞

吉林地区:王宇杨帅 执笔人:方棋桢 活动地点旅顺军港西柏坡董存瑞烈士陵园李大钊烈士陵园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 3.实 践活动流程 7月12日之后,各自以自己所在的城市里的红色纪念馆等地点开展红色考察实践活动,现行到达每个成员选好的地点,各自参观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在各地点拍照留念,结束第一天的简单了解红色经典的活动,第二天开展走访老红军、老革命、烈士亲属活动,各自走访在家附近的老红军、老革命、烈士亲属询问一些关于革命的小故事,关心老人们的生活和身体状况,最后回到家中总结各自的收获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谈谈自己的感悟,最后由组长用以收集在一起,提炼出各自的想法和感受。

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五篇

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五篇 【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内容如下-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五篇 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五篇 【篇一】 西柏坡是我党五大革命圣地,我向往已久,这次终于成行,通过专题教学和现场实地教学的方式,让我对党中央在西柏坡的历程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对西坡柏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受益匪浅,主要有两点深刻的体会。 一、坚持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 通过对西柏坡这段历史的再学习,我又一次深刻认识到:中国近代的革命历程中经历过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百日维新、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等,但都遭到了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不符合我国的历史发展阶段。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革命和建设,才使我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之路,开启实现民族复兴的新篇章。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在行动上、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远跟党走。 二、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决贯彻“八项规定” 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严肃地告诫全体党员,“要求全党

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个务必”仍然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两个务必”,是谆谆的教导,更是长鸣的警钟,要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就必须时刻牢记于心。十八大召开以后,中央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十九大后,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省市也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具体办法。“八项规定”与“两个务必”、“六条规定”是一脉相承的,具有渊源关系。继续牢记“两个务必”,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是一种鞭策和警示,更是时时提醒我们党员干部要有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作为党员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这次参加培训的每一名科级干部,都要为兼善天下而自觉履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不断为之奋斗。 【篇二【小雅文库】】 3月18日下午,我们第37期进修班学员在河北省社院首先参加了王树臣教授所作专题辅导,随后现场参观了统一战线历史陈列馆;辅导内容翔实、实例生动,馆藏器物丰富、积淀深厚,使全体学员系统地回顾了建国初期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光辉历程,进

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我参加了为切实贯彻落实3月底本院开展的“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暨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的红色之旅,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战纪念馆、延安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我认为:“发扬传统”,是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坚定信念,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总则”第二段落规定,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执法为民”,是在司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至上”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更加注重推动发展、更加注重保障民生、更加注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更加注重促进和谐。通过参观,我第一次深刻认识到xx 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中提到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的含义和历史意义。通过参观,我认为要结合实际领会弘扬西柏坡精神的时代意义,认识到“提倡一种精神和坚持一种好的作风,与建立制度并不矛盾,制度是一种规范,是一种约束,提倡一种精神,可能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些地方制度并不能够包括全部,而是需要提倡一种精神来解决,这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也是很有害的。同样,讲谦虚谨慎并不是缩手缩脚、谨小慎微、不思进取。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两个务必”新的时代内容,主要是要弘扬这种精神和作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弘扬“西柏坡精神”使我们能够自觉地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能够坚持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制度的问题,起到的是一个外在约束的作用。从外部的强制性来约束我们不能腐败,只能按照我们党员的标准和条件来实现廉洁奉公。应当说,这两个方面都不可缺少。哪个更有效,相对而言,制度更有效,制度的约束更重要。”通过参观,我认为要结合实际,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首先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立党为公、司法为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到夙兴夜寐、勤奋工作。无论在成绩面前还是在困难面前,我都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自觉地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精神,坚决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始终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工作,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新的业绩。

参观西柏坡革命圣地有感

参观西柏坡革命圣地有感 6月29日,怀着无限崇敬和向往的心情,我参加了局党委组织的全体党员赴“西柏坡革命圣地”接受革命传统再教育活动。 来到西柏坡革命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松柏岭坡一座白色花岗岩碑,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同志手迹;碑文“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系江泽民总书记题词。接着瞻仰了气势恢宏的五大领袖铜铸像、情景交融的领袖风范雕塑园、庄严典雅的周恩来总理的评语碑…… 来到中共中央旧址,我们一一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九月会议旧址,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防空洞等。这40多间土砖垒砌的低矮平房、狭小的院落、粗瓷碗、煤油灯、石头支起的木板床、石桌石凳、碾盘磨盘、打补丁的军装、草鞋土布鞋……都是当年领袖们使用过的。可想而知,当年的战斗环境是多么恶劣,生活环境是多么艰苦。从1947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西柏坡指挥了24次重大战役(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敌180多万。我眼前仿佛浮现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的站在碾盘上讲话,有的坐在石凳上一边聆听,一边把膝盖当桌子记录笔记,有的坐在破桌椅前秉烛达旦看文件、拟电报,有的深思熟虑站在地图前点点画画,还有的对着电话机发布指示……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原来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内的西柏坡是历史的垂青使它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它的名字镶嵌在中国解放战争的丰碑中,镌刻在共和国大厦的基石上——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这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面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战争转向建设,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包括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思想,特别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的思想,以及从国情出发,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等思想,都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 我们作为共产党员,一定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牢记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此为核心,做好本职工作,践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严细求实、团结开拓”的黄河水文精神,推动祁连酒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杨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