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截面设计

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延性框架设计准则,截面设计时,应按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对内力进行调整。

框架梁

框架梁正截面设计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9-1—1) 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9-1—2) 因此,可直接比较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与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后RE得大小,取较大值作为框架梁截面弯矩设计值。即

(9—1—3) 比较39与表43中得梁端负弯矩,可知,各跨梁端负弯矩均由水平地震作用控制。故表39中弯矩设计值来源于表43,且为乘以后得值。

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得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情况得最小值取用。

AB跨及CD跨:

=7、5/3=2.5m;

,

故取=1、86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型截面:

一排钢筋取=700-40=660mm,

两排钢筋取=700-65=635mm,

=14、3×1860×130×(660-130/2)=2057。3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BC跨:

=3、0/3=1、0m;

=0.3+8.4—0.3=8、4m;

;

,

故取=1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型截面:

取=550-40=510mm,

=14、3×1000×130×(510-130/2)=827.2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各层各跨框架梁纵筋配筋计算详见表49及表50。

表格49 各层各跨框架梁上部纵筋配筋计算

配筋As(mm2) 1369.71 134

9、24

115

4、84

2669、

35

2669、3

1349。

24

1369、7

1

1154。84

实配钢筋3C25

4C25+2C

22

3C25

正弯矩M(k

N·m) 455。

71

32

1.43

256。51

428.1

428。

13

321.4

455。7

256。5

1

层号AB跨BC跨CD跨

M ABzMAByMAB中MBCz M BCy M CDz M CDyMCD中

0、26

0、186 0.148 0。349 0、349 0.186 0、263 0.148

0、31

0、2

08

0、9120。775 0、775 0。208

0。31

0、912

0.844 0、896 0、912 0。7750.775 0。896 0.844 0.912 配筋A s(mm2)

23

61。94

1569.2

123

0.36

2868。

25

2868、

25

1569。

29

2361、

94

1230。36 实配钢筋4C25+2C204C25+4C204C25+2C20

2.表中弯矩不带“*”者均由水平地震作用控制,弯矩设计值来源于表43,且为乘以RE后

得值。

3。BC跨跨中弯矩较小,表中未列出。

9。1、2 框架梁斜截面设计

按照“强剪弱弯” 原则,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得梁剪力设计值应按式(9—1—4)计算,为简化计算,近似按下式确定梁剪力设计值。

(9—1—4)

也即将表45中得剪力组合值放大1。1倍,作为梁端剪力设计值。

1)剪压比验算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AB跨及CD跨梁得最大剪力在CD跨首层左端,Vmax=183。62kN;

BC跨各层梁得最大剪力在五层右端,Vmax= 29.99kN,

根据式(9-1-5),有 AB 跨及CD 跨:

BC 跨: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AB 跨及CD 跨梁得最大剪力在CD 跨首层左端, =353。07×1、1 =388.38kN; B C跨各层梁得最大剪力在首层右端 , =469.48×1、1=516。43kN, 各梁跨高比均大于2.5, 根据式(9—1—6),有 AB 跨及C D跨:

BC 跨:

各跨层各层梁剪压比均满足要求。 2)箍筋计算

为简化计算,先根据“强剪弱弯”得要求,按加密区构造要求设置箍筋,计算其受剪承载能力,然后与最大剪力设计值进行比较,不足者再作调整、

加密区箍筋取双肢

,8100,各跨受剪承载能力计算如下: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根据(9-1—7)式即: AB 跨及CD 跨:

KN V KN 62.18328.422660100

3

.50227025.166030043.17.0=?=???

?+???= BC 跨:

KN V KN 99.2931.326510100

3

.50227025.151030043.17.0=?=???

?+???=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根据公式(9-1-8) AB 跨及CD跨:

KN V KN E RE 28.2911.107.35375.000.343660100

3

.50227025.166030043.142.0=??=?=???

?+???=γ

BC 跨:

KN V KN E RE 32.3871.148.46975.005.2655101003

.50227025.151030043.142.0=??=?=???

?+???=γ

即,除B C跨外,各跨各层梁箍筋均满足要求。

进一步分析计算可知,BC 跨首层及二层需加大箍筋直径,采用双肢,10@1

00。其余各层仍采用双肢,8100。

AB 跨及CD 跨非加密区箍筋取双肢,8200,BC跨全长加密、最小配箍率根据公式(9—1-9):

满足最小配箍率要求。

9。2 框架柱

按照“强柱弱梁”原则,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得柱端弯矩设计值计算,实际就就是将表46~表49中得柱端弯矩设计值乘以放大系数1。1。

9、2、1 轴压比验算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 底层柱最大轴力为C 柱,; 混凝土强度:C 30 轴压比

柱轴压比满足要求。

9、2、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根据柱端内力组合值选取最不利内力设计值,并选取柱上端与下端内力设计值得较大值作为截面配筋得计算依据、

选取内力时,应先求得柱得界限受压轴力,以确定柱各截面得偏心受压状态。柱同一截面分别承受正反向弯矩,故采用对称配筋、

混凝土强度:C30;钢筋强度:HRB400,因此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根据公式(9-2—1)计算,即:

则界限受压轴力为:

本工程中,柱截面控制内力均来自于有地震作用组合工况、因此,荷载组合效应需乘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当截面轴力设计值时,截面为大偏心受压状态;当截面轴力设计值时,截面为小偏心受压状态。但无论哪种偏心受压状态,轴力相近,则弯矩越大,配筋量越大。

因此,大偏心受压时,应选取弯矩较大、而轴力较小得内力组;小偏心受压时,应选取轴力较大且弯矩也较大得内力组。此外,对不能明显判断得内力组,则应进行配筋量得比较。

对于多层框架,顶层或顶部两层柱常属于大偏心受压状态,其配筋由计算确定;中间若干层也属于大偏心受压状态,但配筋一般就是构造配筋,底层或底部两层柱在不同得内力组合工况下,偏心受压状态可能不同,应分别计算其配筋量,并取最大值。

1、大偏心受压状态

对称配筋得大偏心受压柱,配筋按下式计算:

当x≤2as′时,

(9—2—1) 当x>2as′时,

(9—2—2)

2、小偏心受压状态

对称配筋得小偏心受压柱,配筋按下式计算:

(9-2-3)

(9—2-4)

各柱配筋计算详见表51~表54。

表格51 A柱正截面控制内力及配筋计算

= 0。5fc A/(RE N)(≤1、0)

1

(mm2)

轴压比

= 0、5f c A/(RE N)(≤1、0) 1

=1、15 — 0.01 l0/h(≤1、0) 2

=0.5f c A/(RE N)(≤1.0) 1

=1、15-0、01l0/h(≤2

1、0)

0、5f c A/(RE N )(≤1、0)

=1.15 — 0.01 l 0/h (≤1.0) 9。2.3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按照“强剪弱弯”原则,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得柱端剪力设计值计算,实际就就是将表45~表48中得柱端剪力设计值先按柱端弯矩设计值得调整系数1、1进行放大(满足强柱弱梁),再乘以“强剪弱弯"得放大系数1、1,即放大1。1×1.1=1。21倍、

1、剪压比验算

二层C 柱剪力最大:|Vm ax | =315.01×1.21=381.16k N、 取=700-40=660mm,则

max 0c c RE

9.155********.140.12.075

.01

2.01

V KN bh f ?=?????=

βγ 柱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2、箍筋配置

抗震设计时,各柱最大轴压比、配箍特征值、最小体积配筋率见表55。

表格55 柱体积配箍率

层号 4 32 1

A 柱

最大轴力Nmax(kN) 2393.19 1711.37

1086。

71

498.91 最大轴压比=Nmax/(fcA) 0.342 0、2440.155 0、071 最小配箍特征值0。09 0。08 0。080、08 最小体积配箍率0.48% 0。42% 0。42%0。42%

B柱

最大轴力N max(kN)

3075、5

9

2191、94 1343。13 593 最大轴压比=N max/(f cA) 0。439 0.313 0、192 0、085 最小配箍特征值0、11 0、090。08 0。08最小体积配箍率0、58% 0、48% 0.42%0。42%

C柱

最大轴力N max(kN) 3075、59

2191.9

1343、

13

593 最大轴压比=N max/(fcA) 0、439 0、313 0.192 0、085 最小配箍特征值0.11 0、09 0。08 0。08 最小体积配箍率0。58%0、48%0。42%0、42%

D 柱

最大轴力N max(kN)

2393。1

1711、37 1086。71 498.91最大轴压比=N max/(fcA) 0.342 0。244 0、155 0、071最小配箍特征值0、09 0.08 0.08 0、08 最小体积配箍率0。48%0。42%0。42%0。42%

根据柱端加密区得箍筋配置要求,初步确定柱加密区箍筋取井字箍,8100,非加密区取,8200。则加密区实际体积配筋率为:

对照表55,可知,除C柱首层外,上述箍筋配置均可满足要求。实际配箍时为简化类型,略作调整后,配置如下:

各柱首层加密区箍筋取井字箍,,10100,非加密区取,,10@200,二层以上

加密区箍筋取井字箍,,8@100,非加密区取,,8@200。

各柱加密区范围按构造要求:首层柱底端取基础顶面至±0。000以上1260mm,柱顶端取850m m,其它各层柱柱端均取700mm 。

3、箍筋验算

按最大剪力设计值计算。二层C 柱剪力最大:|Vmax | =315.01×1。21=381.16kN 。剪跨比

=2、35,相应轴力:

N=936。65k N<0。3fc A=0.3×14、3×7002=2102.1kN,取N=2102。1kN 。

柱剪力在整个层高范围内就是不变得,故验算柱斜截面强度时应取非加密区得箍筋间距。

???

??

??+???+???+=

2102100

056.06602003

.50427066070043.1135.205.185.01

=593、01kN >|Vmax | =381、16kN(满足要求)

非抗震设计时,各柱剪力较小,不需计算,按上述构造配置即可满足要求。10。4

现浇板设计

本工程采用梁板整体现浇结构,板厚130mm,混凝土采用C30,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在设计中,按弹性理论计算,各板区格得弯距而进行配筋计算。

10、4。1楼面板得内力及截面配筋计算

420045004500

660024006600

图 20 现浇板区格布置图(部分)

1、设计参数

边横梁:300mm×700mm 、中横梁:300mm×600mm 、纵梁300mm×800mm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厚130mm,混凝土采用C30( fc=14、3N/ ),Ⅲ级钢筋fy=360N/

表格57 楼面板荷载设计值

边跨

A 区格板周边固支,查表可得方向跨中弯矩系数分别为0。04、0。0038,支座弯矩系数分别为—0。0829、-0、0570;周边简支时跨中弯矩系数为0、0965、0、0174、

()()m KN m .93.4328.20174.02.00965.0386.70038.02.004.0221=???++???+= ()()m

KN m .59.1328.20965.02.00174.0386.7040.02.00038.02

22=???++???+=

对边区格板得简支边,取。

表格58 按弹性理论计算得弯矩值

截面有效高度:一类环境类别板得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假定选用,10钢筋方向方向支座截面得。

截面设计弯矩因楼盖周边有梁与板整浇,故所有区格得弯矩减少20%、

截面配筋计算结果及配筋结果列于下表中。

表格59 双向板截面配筋

10、4、2屋面板得内力及截面配筋计算

计算跨度内跨, 边跨

A区格板周边固支,查表可得方向跨中弯矩系数分别为0、04、0。0038,支座弯矩系数分别为-0。0829、—0、0570;周边简支时跨中弯矩系数为0、0965、0.0174。

()()m

KN m .26.3325.00174.02.00965.0344.60038.02.004.02

21=???++???+=

()()m

KN m .78.0325.00965.02.00174.0344.6040.02.00038.0222=???++???+=

对边区格板得简支边,取、

表格60 按弹性理论计算得弯矩值

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