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物防疫基本常识

学习动物防疫基本常识
学习动物防疫基本常识

学习动物防疫基本常识

1、动物防疫的含义是什么?

动物防疫包括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防疫意指在动物健康状态下,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当一些动物发生疫病后,要采取各种措施制止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当一些动物发生重大疫病后,要采取扑杀所有发病动物及其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的动物等严厉措施,及时消灭所有发病和死亡的动物,同时,无害化处理被污染的物品,并经过该疫病2个潜伏期的观察,确认不再有新的发病动物;防止疫病传播。

2、国家为什么要立法规定对动物进行防疫?哪些动物要进行防疫?

1997年7月3日,国家主席令(第87号)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使我国动物防疫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使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成为国家的强制性行为,成为人民的意志。之所以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立法,一是动物疫病如果不采取有效防制措施,则经常会发生全国大范围流行,畜牧业就不可能发展。二是动物疫病中有200多种是人畜共患病,会传染给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动物疫病传染人,引起人疫病流行,成千上万的人死于动物疫病。三是动物疫病发生后如果不及时扑灭,就会传染流行,发病会由小到大、由轻到重。对一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的其他动物,都要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制定的防疫方针、计划和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防疫措施,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保护人体健康。

3、为什么在动物健康饲养状态下就要采取防疫措施?

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因为动物疫病具有传染性、群发性,一旦发生疫病,很快在动物群体内传播开来并将传播出去,在数天甚至一天内使饲养的大多数动物就有可能发病。二是发生的许多传染病至今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动物多数会死亡;即使可以治好的疫病,由于大批动物发病,治疗费用很高,而且发病后严重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也会造成重大损失。三是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发达,动物疫病种类越来越多,疫病传入和发生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一个饲养动物的专业场(户),在平时饲养时,在动物健康时,就要切实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把疫病发生的危险性降到最低限度。

4、什么方法能使动物机体产生免疫?

能使动物产生免疫的方法主要有:即常说的“接种疫苗’’(打预防针)使动物产生抵抗这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这是防止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措施。现在很多疫病可以用接种疫苗的方法来进行防制。

5、接种疫苗发生“过敏反应”后怎样进行抢救?

个别动物接种疫苗后,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皮肤出血等较严重的过敏反应,特别是发生倒地休克时,应立即进行抢救。一般是给过敏动物肌肉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注射液等进行治疗;轻度过敏反应,如体温稍有偏高,或停食,但无其他异常时,1~2天内可以康复,不必治疗。

6、疫苗如何保存?

不同的疫苗,保存的要求也不同。一般灭活疫苗,或者是呈液体状的疫苗,应在2~8℃条件下保存,疫苗不得结冻。如果是呈冻干固态状疫苗,应在-10~-15℃条件下保存。

必须注意:不论是灭活疫苗,还是弱毒活疫苗,保存的温度都要保持恒温,不得时高时低。包括在疫苗运输过程中,也要保持相应恒温。

7、接种疫苗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接种疫苗后,动物能否产生有效的免疫效果,取决于很多的因素。除了选择优质疫苗、严格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等外,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疫苗使用前应检查疫苗的名称、厂家、批号、有效期、物理性状、贮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要明确装置、稀释液、每头剂量、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守。对过期、无批号或不明来源的疫苗禁止使用。

(2)接种弱毒苗前后一周内禁用抗生素类药物及含有抗生素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因为抗生素对细菌性活疫苗具有抑杀作用。

(3)稀释冻干弱毒疫苗时,严禁用热水、温水及含氯等消毒剂的水稀释,最好用0.9%生理盐水稀释。疫苗稀释后应放阴凉处,并尽快用完。夏天一般不超过2小时,冬天一般不超过4小时,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4)接种前要检查动物是否健康,禁止给不健康的动物接种疫苗。因为不健康的动物接种疫苗免疫效果差、或无效,甚至加重病情。

8、注射接种疫苗应注意哪些事项?

(1)为防止接种疫苗时传播疫病,注射接种过程中应严格消毒、细致操作。注射器、针头应洗净煮沸10~15分钟备用,注射疫苗的针头最好一头(只)动物换一个,无条件时必须一栏动物换一个。给动物注射过疫苗的针头,不得再插入疫苗瓶内抽吸疫苗,可用一个灭菌针头,插入瓶塞后固定在疫苗瓶上专供吸疫苗用,每次吸疫苗后针孔用挤干的酒精棉花包裹。吸出的药液不得再回注到瓶内。接种部位以3%碘酊消毒为宜,以免影响疫苗活性。

(2)注射器刻度要清晰,注射的剂量要准确,不漏注、不白注。进针要稳,推液不宜太快,不得打“飞针”,保证足量的疫苗真正注射到动物体内。

(3)注射部位要准确,而且要严格用3%碘酒局部消毒再注射,如肌肉注射一定要把疫苗注射到肌肉内,切勿注射到皮下或脂肪内或体外或体腔等部位。

9、制定科学的接种疫苗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是指动物一生中各种疫苗接种的次数、次序和日程。动物接种疫苗时的日龄不同、疫苗接种次数不同、前后接种疫苗的间隔时间不同,免疫效果都会不一样。免疫程序关系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但免疫程序不是固定不变的,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免疫程序,应根据本场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免疫程序。

动物防疫知识.

动物防疫知识 一、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一)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概念 1、动物疫病是指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动物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叫做动物传染病。 3、寄生虫病,由寄生虫寄生在动物体一定的部位而引起的疾病,叫做寄生虫病。 4、动物防疫,把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等综合性技术措施称动物防疫。 (二)动物疫病的发生条件 1、具有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微生物 没有病原微生物,传染病就不可能发生。 2、适宜的传染途径 病原微生物通过适宜的途径侵入到动物适宜的部位使动物感染。如果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体的部位不适宜,也不能引起传染病。如破伤风必须是破伤风梭菌经外伤侵入动物体,并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繁殖才能引起动物发病。 3、动物对某种疫病具有易感性 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即没有抵抗力)叫易感性。因此,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到对其有易感性的动物体内时才能引起疫病的发生。 动物的易感性受诸多因素影响。不同种类的动物对同一种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不同,如炭疽杆菌羊最易感染,感染后表现最急性死亡;牛马次之;而猪则表现慢性经过,临床很难发现;狗、猫易感性更低。同一种动物,不同年龄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不同,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易感性也不一致,个体营养状况差的动物,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4、适宜的外界环境因素 ①对动物抗病能力的影响:如每年早春季节,青黄不接,饲料缺乏,动物消瘦,抗病能力下降,寄生在牛羊胆管内的双腔吸虫迅速发育繁殖,对牛羊危害增强,易引起死亡。 ②对病原微生物生命力、毒力的影响:如冬季气温低,利于病毒的生存,易发生病毒性传染病。 ③对生物媒介和中间宿主生命力、分布的影响:蚊子能传播多种疫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受季节的影响,炎热的夏季传播的机会增多。 (三)动物疫病流行的特点 ①散发性: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只有零星病例以散发在形式发生,如破伤风。 ②地方性流行病:发病数量较多,范围不广,常限于一个地区(如县、乡内),如巴氏杆菌病。 ③流行性:发病数量多,在较短时间内可传播到几个乡、县甚至几个省,如猪瘟。 ④大流行性:发病数量很多,范围非常广泛,可传播到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如口蹄疫。 ⑤爆发:是指在某一局部地区,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动物发病,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二、消毒技术 (一)、消毒的概念 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外环境中各种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不至于引起疾病的数量,一般以杀灭或清除率达到90%为合格。

禽流感预防及动物防疫知识

禽流感预防及动物防疫知识 主讲人:彭步智年,禽流感在意大利的首次暴发使人们开始认识这种极具杀伤力的传染病。此后,禽流感病毒在近两个世纪中,不断地侵袭着整个世界。特别是从上世纪年代后期起,禽流感在欧亚大陆的暴发日趋频繁。这种病毒的肆虐不但给许多国家的家禽养殖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同时也向全人类的健康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最严重的暴发 年月,中国香港地区的一个养鸡场出现了这一区域首例禽流感病例。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禽流感病毒迅速蔓延,大批感染了该病毒的家鸡死亡。经专家认定,导致香港特区家禽大规模死亡的罪魁祸首正是型禽流感病毒。然而,令专家难以置信的是,这种历来只威胁家禽的病毒,出现了新的变异并能够传染给哺乳动物甚至是人类。年月,香港一名岁的男童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这也是全球首宗人类感染的个案。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共有个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其中人死亡。 历史上波及最广的暴发 年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禽流感袭击了有郁金香之国美誉的荷兰。月日,荷兰东部靠近德国边界的个农场中发现了型禽流感病毒。荷兰政府随即发布命令,要求所有农场暂停鸡鸭及其蛋类产品的转运和销售,并在被发现禽流感的农场方圆公里范围内划定警戒区。到月日,有禽流感疫情的农场已升至家。在短短几周内,共有约个农场内的万只家禽被隔离,多万只病鸡被宰杀。而更为严峻的是,在疫情暴发期

间,共有人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其中一名岁的荷兰兽医在对病鸡进行检验时感染病毒,并死于禽流感引起的肺炎并发症。此后,型禽流感在整个欧洲蔓延开来。 禽流感有哪些常见症状? 禽流感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 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 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有时疾病暴发很迅速,在没有明显症状时就已发现鸡死亡。 另外,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很大,取决于禽类种别和毒株以及年龄、环境和并发感染等,通常情况为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禽流感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的品种有关。 禽流感不同于流行性感冒 农业部总畜牧师贾幼陵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禽流感和人患的流行性感冒不同。流行性感冒一般分为三种:A型、B型和C型。B型和C型一般只在人群中传播,很少传染到其它动物。在鸟类中传播的流感主要是A型,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现在发现它越来越多地传

动物防疫基本常识之欧阳家百创编

动物防疫基本常识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动物疾病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动物疫病 动物疾病是动物受到外界环境致病因素作用或遗传缺陷,引起机体一系列操作和抗损伤的相互斗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机体内环境之间相对平衡状态被破坏,表现出局部或全身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或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一系列症状,并造成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经济价值降低。 如:役牛病了就不能使疫,奶牛病了产奶量就会下降,猪病了就不会长肉,反而掉膘等。 (二)动物疾病的分类 1、疾病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病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 任何疾病都是由一定的致病因素引起的,这些疾病因素称为病因。病因包括致病的原因和条件(诱因)。 致病原因是指能够引起疾病,并决定该病特征的因素,它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 条件是指在疾病的原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任何疾病都有其原因,不存在没有原因的疾病。 病因学中所指的原因,包括存在于外界环境的各种致病因素(外因)和机体内的因素(内因),没有一定的外因,不可能发

生相应的疾病。例如,机械力是外伤的原因;高温是烧伤的原因;没有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就不可能发生传染病,因此外因与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但是,仅有外因的存在,不一定会有疾病的发生,例如,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外因,如果没有结核菌的入侵,根本无从谈到结核病的发生。可是,结核菌入侵机体后,能否发生结核病,不取决于内因——机体的状况而定。 除了外因和内因之外,影响疾病发生的还有一些辅助因素。它们虽然不直接引起疾病的发生,但却能降低动物的机能活动性与防御适应性(抵抗力),或者加强外因的作用,这些因素我们称之为疾病的诱因。 例如,流行性感冒的发生,首先是病原体(外因)入侵机体,动物受气候骤变或受冻等因素影响(诱因),可促使本病的发生与流行,而在同一条件下,并非全部动物都发生疾病,它还要以动物的抵抗力的强弱(内因)来决定。 所以说:一切疾病都是由于原因和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2、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疾病的发生意味着机体内部器官之间和它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发生紊乱。并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但任何变化都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动物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和机体内部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是动物健康的标志。疾病时就是这种统一平恒的破坏,此时表现出机体各器官之间和机体内部对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

《动物防疫法》学习知识问答100题

1、《动物防疫法》立法目的有哪些? 答:与现行《动物防疫法》相比,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立法目的更加明确。其一是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依法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二是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三是促进养殖业发展。四是保护人体健康。五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如何理解?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动物防疫及其监督管理活动。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本法适用的地域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包括我国的领陆、领水和领空以及驻外国的使、领馆和航行于公海或停泊于外国港口的我国的船舶和飞机。本法不适用于我国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本法对人的适用效力范围是我国领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单位包括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社团法人、还包括未取得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个人包括我国公民,还包括进入我国国境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本法适用的人的行为即动物防疫及对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活动。动物防疫包括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动物饲养、经营、屠宰、加工、贮藏、运输等环节中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各种活动。本法所调整的动物防疫活动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 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不适用本法,而适用《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3、如何理解《动物防疫法》的调整对象? 答:《动物防疫法》的调整对象从动物、动物产品、动物疫病、动物防疫及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五个方面来理解: (1)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 家畜包括猪、牛、羊、马、驴、骡、骆驼、鹿、兔、犬等;家禽包括鸡、鸭、鹅、鸽等;人工饲养、合法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包括各种实验动物、特种经济动物、观赏动物、演艺动物、

动物防疫培训计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动物防疫培训计划 篇一:动物防疫培训计划 篇一:20XX年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教学计划 岳阳县职业中专学校 20XX年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教学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村级兽牧员培训工作,在岳阳县阳光工程办具体指导下,特制定20XX年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教学计划。 一.培训意义与目标 岳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是湖南省生猪生产十强县,搞好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工作非常紧迫而又必要。搞好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要适应新形势下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新要求,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素质和对重大动物疫病快速处置和 防控的能力。通过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使广大村级防疫员实习国家在兽医方面制订的法律、法规;熟练操作动物防疫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疫情的基本症状和疫情的报告程序;熟练学会动物的建档及信息的统计;懂得畜牧产业发展的基

本知识,提高其应知、应会能力,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动物防疫员、疫情观察员、养殖业信息统计员、产业发展指导员,为促进岳阳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二.培训对象与规模 将要从事或正在从事农村畜禽防疫的16—60岁的村级动物防疫员。今年拟培训阳光工程村级动物防疫员学员50名。县内每个乡镇培训3到4人。 三.培训原则与方式 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从实际出发,针对村级防疫员自身的工作特点、职责要求,结合基层动物防疫面临的实际情况与主要问题,突出培训重点,创新培训内容、方式、手段和机制。岳阳县职业中专学校计划承担培训阳光工程村级动物防疫员50人的任务。实行以集中培训为主,个别辅导、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示范引导为辅的培训模式,重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践操作问题的能力,对培训学员进行考试、考核,切实提高培训的成效。 四.教学计划及安排 我校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班于20XX年10月28日正式开始,到10月31日结束。培训地点设在岳阳县职业中专。具体课程安排如下:班主任:张久如

动物防疫基本常识

动物防疫基本常识 一、动物疾病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动物疫病 动物疾病是动物受到外界环境致病因素作用或遗传缺陷,引起机体一系列操作和抗损伤的相互斗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机体内环境之间相对平衡状态被破坏,表现出局部或全身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或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一系列症状,并造成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经济价值降低。 如:役牛病了就不能使疫,奶牛病了产奶量就会下降,猪病了就不会长肉,反而掉膘等。 (二)动物疾病的分类 1、疾病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病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 任何疾病都是由一定的致病因素引起的,这些疾病因素称为病因。病因包括致病的原因和条件(诱因)。 致病原因是指能够引起疾病,并决定该病特征的因素,它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 条件是指在疾病的原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任何疾病都有其原因,不存在没有原因的疾病。 病因学中所指的原因,包括存在于外界环境的各种致病因素(外因)和机体内的因素(内因),没有一定的外因,不可能发生相应的疾病。例如,机械力是外伤的原因;高温是烧伤的原因;没有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就不可能发生传染病,因此外因与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但是,仅有外因的存在,不一定会有疾病的发生,例如,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外因,如果没有结核菌的入侵,根本无从谈到结核病的发生。可是,结核菌入侵机体后,能否发生结核病,不取决于内因——机体的状况而定。 除了外因和内因之外,影响疾病发生的还有一些辅助因素。它们虽然不直接引起疾病的发生,但却能降低动物的机能活动性与防御适应性(抵抗力),或者加强外因的作用,这些因素我们称之为疾病的诱因。 例如,流行性感冒的发生,首先是病原体(外因)入侵机体,动物受气候骤变或受冻等因素影响(诱因),可促使本病的发生与流行,而在同一条件下,并非全部动物都发生疾病,它还要以动物的抵抗力的强弱(内因)来决定。 所以说:一切疾病都是由于原因和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2、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动物检疫的基本知识

动物检疫的基本知识 (一)检疫的定义及意义 检疫(Quarantine):源自拉丁文Quarantum,原义是40天的意思。它起源于14世纪中叶,当时在欧洲大陆鼠疫、霍乱、疟疾、黄热病盛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当时在欧洲的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当局为了阻止传染病传入本国,规定凡入境的外来传船只和人员,一律采取在到岸之前,在锚地滞留(隔离)45天。在此期间,如果发现船上人员患有传染病,即不准船只进港和人员上岸;如果未发人员患有传染病,方允许船只进港和人员上岸。这种原始的带有强制性的隔离措施,在当时医疗系条件倘不发达的情况下,对阻止疫病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此后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并发展成为现在“检疫”的概念,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有关生物体(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等)及其产品和其他相关物品,实施科学的检验鉴定与处理,以防止有害生物(包括人类和动物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及植物性病、虫、杂草等)传入国境或在国内蔓延及在国际间传播的一项强制性行政措施。 由此可知:检疫有两种基本属性:(1)强制性。即检疫是国家采取的强制性行政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或阻止。它受法律保护。因此,许多国家,包括我们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2)预防性。即检疫可以防止疫病传入。而不是等疫病传入后再去控制。否则,不仅效果差,而且难度大,且代价高。

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检疫工作,尤其是出入境检疫工作。在世贸组织(WTO)谈判中,动植物检疫也始终是谈判的焦点,因为它是设置非关税技术性贸易性壁垒(TBT)的有效手段。为了消除由此引发的技术性贸易性壁垒,在WTO规则中有一个专门的规则----SPS协定(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我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第一条即明确规定:为了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传出国境,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制定本法。 (二)动物检疫 动物检疫是遵照国家法律,运用强制性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预防或阻断动物疫病的发生以及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间的传播。 1、动物检疫的目的和任务: (1)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众所周知,农、林、牧、渔业生产在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免受国内外重大疫情的灾害,是每个国家动物检疫部门的重大任务。 (2)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当前国际间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的成交与否,具有优质、健康的动物和产品是关键。动物检疫工作不可缺少、事关重要。 (3)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动物及其产品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许多疫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目前动物疫

动物防疫员知识竞赛试题

动物防疫员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将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写在括弧内。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那个动物疫病不属于农业部公告的一类动物疫病?( C ) A.猪瘟 B.牛瘟 C.猪伪狂犬病 D.新城疫 2、下列动物的畜禽养殖档案保存时间最长的是() A、商品猪 B、禽 C、牛 D、羊 3、对发生口蹄疫病前()内售出的家畜及其产品应该进行追踪,并做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A、12天 B、14天 C、16天 D、18天 4、对调出县境的种禽或其他非屠宰家禽,要在调运前()进行一次禽流感强化免疫。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5、犬类狂犬疫苗的首免年龄为() A、1月龄 B、2月龄 C、3月龄 D、3月龄以上 6、下列属于干热消毒法的是() A、高压蒸汽消毒 B、紫外线照射消毒 C、焚烧消毒 D、熏蒸消毒 7、喷洒消毒时,按照()的顺序进行清扫和喷洒消毒。 A、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B、先上后下、先外后内 C、先下后上、先内后外 D、先下后上、先外后内 8、福尔马林是浓度为()的甲醛溶液。 A、25%-30% B、30%-35% C、35%-40% D、40%-45% 9、畜禽养殖档案应当由()负责建立 A、村级动物防疫员 B、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C、 畜禽养殖场D、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10、免疫接种前应准备()用于抢救因注射疫苗产生严重过敏反应或休克的家畜。 A、0.1%肾上腺素 B、0.5%碘酊 C、50%葡萄糖 D、75%酒精 11、金属注射器适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是() A、高压蒸汽灭菌法 B、干热灭菌法 C、紫外线照射法 D、煮沸消毒法

动物防疫知识宣传

动物防疫知识宣传资料(一) 一、强制免疫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重大动物疫病,如牲畜五号病、猪瘟、猪蓝耳病、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实施强制免疫。 二、强制免疫病种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并实施强制免疫。生猪必须强制免疫注射猪五号病疫苗、蓝耳病疫苗、猪瘟疫苗;牛、羊必须强制免疫注射五号病疫苗;鸡、鸭、鹅等禽类必须强制免疫注射禽流感疫苗;鸡还要注射新城疫疫苗。 三、免疫后果动物接受免疫后,少数动物可能出现减食、减蛋、甚至死亡的免疫副反应,属正常现象,短期内出现减蛋、停食、减产、影响生长,这些免疫副反应所造成的损失均养殖户自行承担。个别动物接受免疫后出现死亡的,要及时上报乡镇兽医站,由县主管部门第一时间核实、拍照上报市、区主管部门,责成疫苗生产厂家进行补偿。 实施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 1、动物免疫标识包括免疫耳标、免疫档案,免疫耳标必须一次性使用,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非法生产、伪造和倒卖,动物凭免疫耳标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上市、买卖和运输。根据农业部《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对按照规定程序(第二条)实施了强制免疫注射的猪、牛、羊按一畜一标一证要求,填发《动物免疫证明》,佩戴耳标,建立免疫档案。对实施强制免疫的家禽,发放免疫证明,建立免疫档案。 2、必须凭有效免疫证明、耳标并经临床检查健康等条件,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对免疫证明上填写的耳标号与生猪耳标号不一致或免疫证明失效的,一律不得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3、防疫员必须对仔猪实行阉割、注射猪五号病疫苗和猪瘟疫苗后,才能发放免疫标识。 四、生猪新免疫程序即仔猪在25-40日龄时对其进行阉割,同时注射猪五号病和猪瘟疫苗,15天后再注射猪蓝耳病疫苗;然后在春秋两季普防时,再次注射猪五号病和猪瘟疫苗,确保免疫效果,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五、仔猪阉割首免好处实施阉割首免的仔猪,由于阉割日龄早,刺激小,有利于仔猪快速生长,同时减少了免疫空白期,提高了仔猪防疫水平,能降低发病数和死亡率。 六、动物检疫执法有关规定凡在境内交易、运输活畜及其产品的货(畜)主必须持有效的《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动物产品检验合格证明》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对自养自宰自用生猪,必须实行年宰检疫,并按规定回收《动物免疫证明》和耳标。 七、仔猪检疫执法规定根据《动物防疫法》、《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及《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贩运户或畜主必须凭耳标、《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在凤山县境内销售、调运仔猪等。 八、实行动物防疫申报制对未免疫的畜禽,养殖户(场)应积极主动地向所在地的兽医站报告,以便兽医站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兽医站在接到申报后,必须及时按排人员进行防疫,不得拖延或拒绝等。 九、拒不接受免疫的责任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61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试行办法》第十四条: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内,对饲养经营的动物不按规定接受免疫的,由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责令限期免疫,拒不接受免疫的,实施强制免疫,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阻碍强制免疫的,按规定一次性处500元以下的罚款,请各养殖户自觉主动接受免疫。 动物防疫知识宣传资料(二) 一、动物传染病的一般特征 ①其特定的致致病性微生物存在,寄生虫、细菌、病毒和一些传染隆蛋白因子(如疯牛病)都可能引起传染病的发生。 ②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③通过血清学和病源学等检测方法,可以了解感染和免疫状况。 ④耐过动物多数情况下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在一定时期内不再感染本病。

学习动物防疫基本常识

学习动物防疫基本常识 1、动物防疫的含义是什么? 动物防疫包括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防疫意指在动物健康状态下,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当一些动物发生疫病后,要采取各种措施制止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当一些动物发生重大疫病后,要采取扑杀所有发病动物及其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的动物等严厉措施,及时消灭所有发病和死亡的动物,同时,无害化处理被污染的物品,并经过该疫病2个潜伏期的观察,确认不再有新的发病动物;防止疫病传播。 2、国家为什么要立法规定对动物进行防疫?哪些动物要进行防疫? 1997年7月3日,国家主席令(第87号)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使我国动物防疫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使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成为国家的强制性行为,成为人民的意志。之所以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立法,一是动物疫病如果不采取有效防制措施,则经常会发生全国大范围流行,畜牧业就不可能发展。二是动物疫病中有200多种是人畜共患病,会传染给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动物疫病传染人,引起人疫病流行,成千上万的人死于动物疫病。三是动物疫病发生后如果不及时扑灭,就会传染流行,发病会由小到大、由轻到重。对一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的其他动物,都要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制定的防疫方针、计划和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防疫措施,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保护人体健康。 3、为什么在动物健康饲养状态下就要采取防疫措施? 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因为动物疫病具有传染性、群发性,一旦发生疫病,很快在动物群体内传播开来并将传播出去,在数天甚至一天内使饲养的大多数动物就有可能发病。二是发生的许多传染病至今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动物多数会死亡;即使可以治好的疫病,由于大批动物发病,治疗费用很高,而且发病后严重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也会造成重大损失。三是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发达,动物疫病种类越来越多,疫病传入和发生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一个饲养动物的专业场(户),在平时饲养时,在动物健康时,就要切实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把疫病发生的危险性降到最低限度。 4、什么方法能使动物机体产生免疫? 能使动物产生免疫的方法主要有:即常说的“接种疫苗’’(打预防针)使动物产生抵抗这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这是防止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措施。现在很多疫病可以用接种疫苗的方法来进行防制。 5、接种疫苗发生“过敏反应”后怎样进行抢救? 个别动物接种疫苗后,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皮肤出血等较严重的过敏反应,特别是发生倒地休克时,应立即进行抢救。一般是给过敏动物肌肉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注射液等进行治疗;轻度过敏反应,如体温稍有偏高,或停食,但无其他异常时,1~2天内可以康复,不必治疗。 6、疫苗如何保存? 不同的疫苗,保存的要求也不同。一般灭活疫苗,或者是呈液体状的疫苗,应在2~8℃条件下保存,疫苗不得结冻。如果是呈冻干固态状疫苗,应在-10~-15℃条件下保存。 必须注意:不论是灭活疫苗,还是弱毒活疫苗,保存的温度都要保持恒温,不得时高时低。包括在疫苗运输过程中,也要保持相应恒温。 7、接种疫苗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接种疫苗后,动物能否产生有效的免疫效果,取决于很多的因素。除了选择优质疫苗、严格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等外,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疫苗使用前应检查疫苗的名称、厂家、批号、有效期、物理性状、贮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要明确装置、稀释液、每头剂量、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守。对过期、无批号或不明来源的疫苗禁止使用。 (2)接种弱毒苗前后一周内禁用抗生素类药物及含有抗生素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因为抗生素对细菌性活疫苗具有抑杀作用。 (3)稀释冻干弱毒疫苗时,严禁用热水、温水及含氯等消毒剂的水稀释,最好用0.9%生理盐水稀释。疫苗稀释后应放阴凉处,并尽快用完。夏天一般不超过2小时,冬天一般不超过4小时,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4)接种前要检查动物是否健康,禁止给不健康的动物接种疫苗。因为不健康的动物接种疫苗免疫效果差、或无效,甚至加重病情。 8、注射接种疫苗应注意哪些事项? (1)为防止接种疫苗时传播疫病,注射接种过程中应严格消毒、细致操作。注射器、针头应洗净煮沸10~15分钟备用,注射疫苗的针头最好一头(只)动物换一个,无条件时必须一栏动物换一个。给动物注射过疫苗的针头,不得再插入疫苗瓶内抽吸疫苗,可用一个灭菌针头,插入瓶塞后固定在疫苗瓶上专供吸疫苗用,每次吸疫苗后针孔用挤干的酒精棉花包裹。吸出的药液不得再回注到瓶内。接种部位以3%碘酊消毒为宜,以免影响疫苗活性。 (2)注射器刻度要清晰,注射的剂量要准确,不漏注、不白注。进针要稳,推液不宜太快,不得打“飞针”,保证足量的疫苗真正注射到动物体内。 (3)注射部位要准确,而且要严格用3%碘酒局部消毒再注射,如肌肉注射一定要把疫苗注射到肌肉内,切勿注射到皮下或脂肪内或体外或体腔等部位。 9、制定科学的接种疫苗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是指动物一生中各种疫苗接种的次数、次序和日程。动物接种疫苗时的日龄不同、疫苗接种次数不同、前后接种疫苗的间隔时间不同,免疫效果都会不一样。免疫程序关系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但免疫程序不是固定不变的,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免疫程序,应根据本场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免疫程序。

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方案

2017年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方案为有效防控我区动物疫病,提高动物防疫人员技术水平,推动智慧动监工作顺利进行,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的 为适应新时期动物防疫工作需要,着力培养一支懂政策、技术强、善服务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在前期进行了年轻化、知识化的升级换代后,计划于2017年2月对调整后的人员通过动物防疫理论知识与实战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系统培训,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素质和实践技能。 二、培训时间、地点 时间:2017年2月21-23日三天。 地点:理论学习在农林局14楼会议室,实战操作在**生猪屠宰场。 三、培训内容 (一)动物防疫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2.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 3.《动物产地检疫规程》 (二)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职责 (三)动物防疫基础知识 1.疫苗免疫 2.消毒 3.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 4.疫情巡查与报告

5.样品的采集、保管和运输 6.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 7.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特点、临床表现与防控 (四)实战操作 1.免疫技术操作训练 2.采样技术操作训练 四、参训人员(共71人) 1.村级动物防疫员(职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员)40人; 2.每个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动物防疫的技术人员各1名共9人; 3.畜禽水产中心技术人员7人; 4.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科人员4人; 5.每个乡镇负责动物防疫管理人员各1名共11人。 五、培训耗材 1.实验动物:50只鸡、10只羊、10头猪; 2.学习资料:《**省免疫操作规范年培训手册》80册。 六、培训教师 聘请**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教师。 2017年2月4日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动物防疫知识

动物防疫讲课稿 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等综合性防制措施。 动物疫病:指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一、动物传染病 (一)什么是动物传染病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症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传染病。 寄生虫病,由寄生虫寄生在动物体一定的部位而引起的疾病,叫做寄生虫病。 传染就是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 显性传染是当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而机体的抵抗力相对比较弱时,动物体出现一定的症状。 隐性传染是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某一部位,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动物不呈现任何症状。 免疫是当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体后,动物体的身体条件不适合于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或者动物体能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该侵入的病原体消灭,从而不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和临诊症状;也就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相反,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即没有抵抗力)称为有易感性。 (二)畜禽传染病的基本特点 畜禽传染病的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亦具有一些共同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可与其他非传染病相区别。这些特点是: 1、传染病有特异性的病原体: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致病性微生物存在。如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布病由布鲁氏菌病引起、结

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从传染病畜禽体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侵入另一有易感性的健康畜禽体内,能引起同样症状的疾病。像这样使疾病从病畜传染给健康畜禽的现象,就是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当条件适宜时,在一定时间内,某地区易感动物群中可能有许多动物被感染,致使传染病蔓延传播,形成流行。 3、被感染的动物能发生特异性反应:在传染发展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刺激作用,动物机体发生免疫生物学的改变,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等,能产生特异性的抗体。这种改变可以用血清学方法等特异性反应检查出来。 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动物耐过传染病以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均能产生特异性免疫,使机体在一定时期内或终生不再感染该种传染病。如人的天花等。 5、具有特征的临症表现:大多数传染病都具有该种病特征性的综合症状和一定的潜伏期及病程经过。如口蹄疫病初在嘴唇、乳房、蹄部生成水疱,然后破溃、结痂,严重者蹄壳脱落。禽流感的典型症状是:鸡冠肉髯肿胀、脚鳞出血。 (三)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分为:潜伏期、前驱期、明显(发病)期和转归期四个阶段。但是有一些急性或最急性传染病在不表现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就突然死亡,这种情况下就没有这四个阶段。 1、潜伏期: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不同的传染病其潜伏期的长短常常是不相同的,就是同一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也有很大的变动范围。如猪瘟的潜伏期为3-10天,猪口蹄疫

村级动物防疫员技能培训教材

村级动物防疫员技能 培训教材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OO八年六月

序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指由乡村聘用,承担着行政村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在保证我国动物卫生安全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村级防疫员存在发展不平衡,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极不适应目前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需要。 为了加快乡村兽医队伍建设, 适应动物防控工作的需要,农业部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村级队伍防疫员培训的通知”,组织对村级队伍防疫员开展培训。对村级队伍防疫员实施有效的培训,是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技术精、服务好的基层防控队伍的有效途径,十分必要。 为了做好培训工作,农业部兽医局组织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了《村级动物防疫员技能培训教材》。该教材包括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岗位职责和职业守则、动物保定、免疫接种、寄生虫防治、消毒、畜禽标识及养殖档案管理、样品采集、病死动物处理、疫情巡查与报告等兽医技能操作技术内容,通俗易懂,技能性较强。 我们希望,该教材在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工作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为培养兽医高技能人才做贡献。 张仲秋 2008年6月

目录 第一章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岗位职责与职业守则 (1) 一、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1) 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2) 三、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2) 四、村级防疫员的岗位职责 (4) 五、村级防疫员职业守则 (4) 第二章动物保定 (6) 第一节动物的保定方法 (6) 一、猪的保定 (6) 二、马的保定 (7) 三、牛的保定 (9) 四、羊的保定 (12) 五、犬的保定 (13) 第二节动物保定注意事项 (14) 第三章免疫接种 (15) 第一节疫苗基础知识 (15) 一、疫苗的概念 (15) 二、疫苗种类 (15) 三、疫苗的有效期、失效期、批准文号 (17) 四、疫苗的贮藏与运输 (19) 第二节免疫接种 (21) 一、免疫接种的类型 (21) 二、免疫接种的准备 (21) 三、注射器的使用 (25) 四、免疫接种 (28) 第四节几种主要动物疫病的免疫接种 (40)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 (40) 二、鸡新城疫 (44) 三、口蹄疫 (48) 四、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51) 五、猪瘟的免疫 (53) 六、猪链球菌病 (56) 七、布鲁氏菌病 (57) 八、绵羊痘和山羊痘 (59) 九、炭疽 (61) 十、狂犬病 (62) 第五节免疫反应的处置 (63) 一、观察免疫接种后动物的反应 (63) 二、处理动物免疫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64) 三、不良免疫反应的预防 (64)

动物防疫法知识问答题定稿版

动物防疫法知识问答题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1、《动物防疫法》立法目的有哪些? 答:与现行《动物防疫法》相比,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立法目的更加明确。其一是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依法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二是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三是促进养殖业发展。四是保护人体健康。五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如何理解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动物防疫及其监督管理活动。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本法适用的地域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包括我国的领陆、领水和领空以及驻外国的使、领馆和航行于公海或停泊于外国港口的我国的船舶和飞机。本法不适用于我国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本法对人的适用效力范围是我国领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单位包括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社团法人、还包括未取得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个人包括我国公民,还包括进入我国国境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本法适用的人的行为即动物防疫及对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活动。动物防疫包括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动物饲养、经营、屠宰、加工、贮藏、运输等环节中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各种活动。本法所调整的动物防疫活动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 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不适用本法,而适用《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3、如何理解《动物防疫法》的调整对象?

答:《动物防疫法》的调整对象从动物、动物产品、动物疫病、动物防疫及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五个方面来理解: (1)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 家畜包括猪、牛、羊、马、驴、骡、骆驼、鹿、兔、犬等;家禽包括鸡、鸭、鹅、鸽等;人工饲养、合法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包括各种实验动物、特种经济动物、观赏动物、演艺动物、伴侣动物、水生动物以及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 (2)动物产品:是指动物的肉、生皮、原毛、绒、脏器、脂、血液、、卵、胚胎、骨、蹄、头、角、筋以及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奶、蛋等。 (3)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 动物传染病是指感染病原体,使动物产生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播性的动物疫病。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布氏杆菌病、狂犬病、猪链球菌病、高致病性蓝耳病等。 寄生虫病是指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动物疫病。如猪囊虫病、旋毛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和疥螨等。 (4)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动物防疫法规及知识考试复习题之一知识讲解

动物防疫法规及知识考试复习题之一 2009-08-23 21:54:45 来源:阳光畜牧网浏览:8838次 1.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动物防疫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3.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所称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的其他动物,合法捕获的动物除外。()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所称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6.《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所称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7.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8.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9.县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管辖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10.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动物防疫工作。() 1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1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动物防疫工作。()13.省兽医主管部门对动物状况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 14,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内外动物疫情和保护养殖业生产及人体健康的需要,及时制定并公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技术规范。() 15.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确定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

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实用标准化

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动物疫病防治员。 1.2 职业定义 在兽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动物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治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1.4 职业环境条件 室、室外,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15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9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职业书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1.7.3 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和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检测仪器、材料的场地。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中等以上专业学校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1.8.3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1.8.4 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15,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技能操作考核考评员与考生配比为1:5,且不少于3名考评员。 1.8.5 鉴定时间 各等级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技能操作考核时间:初级为60分钟,中级为60分钟,高级为90分钟。 1.8.6 鉴定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应为具有实验动物、实验器材及实验设备的场所。 2 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2.1.1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 职业守则

动物防疫免疫基础知识

动物防疫免疫基础知识 1、免疫、免疫接种的概念 ①免疫:指动物机体识别和消除非已大分子物质,用以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性、保护性反应。 ②免疫接种:是给动物接种抗原(疫苗、菌苗)或免疫血清等生物制品.激发机体产生对相应病原体的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非易感动物,从而达到保护个体乃至群体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在预防传染病中,免疫预防接种是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 2、免疫接种的分类 ①预防免疫接种: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平时有计划地给健康畜禽群进行免疫接种。 ②紧急免疫接种:发生和流行传染病时,为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尚未发病的畜禽进行免疫接种。 ③临时性免疫接种:临时为避免发生某些传染病而进行的免疫接种。如引进、外调、运输畜禽时,为避免途中或到达目的地后爆发某些传染病,而临时进行的免疫接种。 3、疫苗的种类 ①菌苗、②疫苗、③类毒素。习惯上。把以上3种生物制品简称为疫苗。目前常用的疫苗有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 a、弱毒疫苗:是利用毒力减弱的细菌或病毒等微生物经大量繁殖后制成的活苗,如:猪瘟、兔化弱毒苗NDIII系.IV系苗。

弱毒苗需低温冷藏,通常制成冻干苗可大大延长保存期。 b、灭活苗:将病源微生物(强毒或弱毒)大量繁殖后,采用物理或化学的(如甲醛)方法使其失活,但仍保留免疫原性制作的苗。 如:w、Q疫苗,不需低温保存(只要保鲜),接种途径只能注射(皮下或肌肉),常加入免疫增强剂(佐剂),能提高免疫应答和免疫期。 4、疫苗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疫苗选择:要充分了解当地传染病发生的种类和流行状况。常发病、常见病及危害严重的疫病必须列入常年免疫计划,如猪瘟、ND、W、Q等疫病。 ②接种途径和使用方法:接种的途径有滴鼻、点眼、刺种、注射(皮下、肌肉)、饮水、气雾,每种疫苗均有最佳的接种途径。 总的原则:弱毒苗应尽量模仿自然感染途径接种,如:NDIV系弱毒苗以滴鼻、点眼方式进行。灭活苗均应注射(皮下、肌肉)如:w、Q疫苗(HC疫苗注射) a、肌肉注射操作要点 部位:选择肌肉发达的部位,如颈侧、臀部等, 方法:左手固定注射部位.右手拿注射器,针头垂直刺肌肉内,左手固定注射器,右手将针芯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将药慢慢注入,若发现回血,应变更位置。 若动物不安或皮厚不易刺,可将注射针头取下,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紧针尾对注射部位迅速刺入肌肉 然后接上注射器,注入药液。 b、皮下注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