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技术测试低渗砂岩气藏可动水饱和度研究

核磁共振技术测试低渗砂岩气藏可动水饱和度研究
核磁共振技术测试低渗砂岩气藏可动水饱和度研究

核磁共振技术测试低渗砂岩气藏可动水

饱和度研究

高树生 郭和坤1 熊伟1 钟兵2 杨洪志2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廊坊065007;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

610051)

摘 要:运用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对须家河和苏里格低渗砂岩储层岩心的可动流体饱和度与可动水饱和度进行实验测试,将测试结果与对应矿场的含气、水饱和度及气井开发动态进行比较,发现实验测试的储层气、水饱和度与对应的矿场研究资料基本一致,同时发现当可动水饱和度大于6%时,气井生产过程中基本是气、水同产,而且可动水饱和度越大,产水越严重;当可动水饱和度小于6%,气井开发过程中基本不产水。这一研究结果表明,6%的可动水饱和度是低渗砂岩气藏储层是否出水的临界值,同时也表明运用核磁共振实验技术测试低渗砂岩气藏储层的原始气、水饱和度及可动水饱和度是完全可行的。

关键词:核磁共振; 低渗砂岩储层; 可动流体饱和度; 可动水饱和度; 临界值

0 前言

水是影响气藏开发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于低渗砂岩气藏,含水饱和度越高其开发效果越差。但是就低渗砂岩气藏而言,根据成藏理论,其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含水饱和度,而且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越低,原始含水饱和度就越高。所以说低渗砂岩气藏一般都是具有较高含水饱和度的气藏,这一点在气藏开发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同的低渗砂岩气藏储层,其含水的可动性是完全不同的,不存在可动水的气藏开发过程中气体的渗流是单相渗流,渗流过程中阻力小,较容易开发;而对于存在可动水的气藏,开发过程中是气、水两相渗流,由于水的流动大大降低了气相的相对渗透率,同时在渗流过程中大量的气体被水圈闭,很难再采出,导致气藏开采难度增加,开发效果差。低渗砂岩气藏储层含水的可动性决定了气藏是否可以高效开发以及如何开发,因此,可动水饱和度的准确测试对于低渗砂岩气藏合理开发意义重大。

1 核磁共振测试低渗砂岩气藏储层气、水饱和度及可动水饱和度的原理

须家河低渗砂岩气藏储层大量岩心离心实验结果证明,对于饱和水的岩心当离心力到达200psi以上,再增加离心力,其含水饱和度减小幅度明显变小,当离心力达到300psi以上,再增加离心力,岩心的含水饱和度基本上不再发生变化,图1是低渗砂岩岩心含水饱和度与离心力的具体对应关系,可见300psi 是低渗砂岩束缚水饱和度对应的临界离心力,因此可以把300psi对应的饱和状态核磁共振T2谱线上的T2值定义为T2截止值,见图2。T2驰豫时间谱上截止值的右侧300psi离心后对应的曲线(最里边)包含的面积就是岩心的可动水,岩心饱和水状态对应的曲线(最外边)包含的面积就是岩心的可动流体,根据岩心的原始含水信息,即可以计算出储层的可动水饱和度及可动流体饱和度。

图1 低渗砂岩岩心离心实验结果 图2 低渗砂岩岩心核磁共振T2谱

2 核磁共振测试低渗砂岩气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和可动水饱和度

图3和图4分别是须家河广安气田广17井和广101井储层岩心在不同离心力下对应的核磁共振T2驰豫时间谱线。可以看出,广17井饱和水状态对应的T2谱线与300psi离心后对应的T2谱线之间的面积要明显大于广101井,说明前者的可动流体饱和度要明显大于后者,根据成藏理论,也就是说广17井的储层含气饱和度明显大于广101井。表1的测试结果说明,广17井的含气饱和度为42.48%,而广101井的含气饱和度只有19.44%,结果与其储层的孔、渗物性参数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根据图中300psi离心后对应的两条T2谱线,可以发现其在曲线右端的大孔喉中还存在一定量的可动水,利用测试的T2截止值可以计算出这一可动水饱和度分别为11.5%和8.3%。

当然并不是说只要可动水饱和度不为0,就说明储层中的水可动。核磁共振仅仅是一种测试手段,它并不能直接反映储层中的束缚水是否可动,但是可以把大量核磁共振测试的可动水饱和度结果进行统计,并与对应气井的开发动态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核磁共振测试的可动水饱和度多大,其对应的气井在开发过程中开始出现气、水同产现象,低于这一饱和度值是否气井开发过程中就只有单相气体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验结果与矿场实际开发动态的有机结合,就可以准确判断低渗砂岩气藏开发过程中出现气、水同产的临界可动水饱和度,低于临界饱和度不产水,高于临界饱和度越多产水越严重。

图3 G17#3-55/112岩心可动水饱和度测试曲线图4 G101#6-16/144岩心可动水饱和度测试曲线

图5和图6是须家河与苏里格低渗砂岩岩心核磁共振测试的可动水饱和度与其孔、渗参数对应的统计关系,为了增强说服力,加入了一些吉林中高渗砂岩气田岩心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到,须家河岩心的可动水饱和度都在6%以上,而且一半还大于10%,而其对应的气井生产过程中几乎都是气、水同产,并且可动水饱和度越大产水越严重;苏里格岩心可动水饱和度分布在6%上下,其中可动水饱和度大于12%的岩心对应的是苏128井,该井是水井,基本不产气,而且产水量达到了22方/日,可动水饱和度略高于

6%的岩心对应的气井伴生少量的水,可动水饱和度低于6%的岩心对应的气井基本不产水;吉林岩心大部分属于中高孔、渗,其可动水饱和度几乎全部小于6%,对应的气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几乎都不产水。由此可见,低渗砂岩气藏开发过程中,气、水同产的临界可动水饱和度是6%,其完全可以用来准确判断低渗砂岩气藏开发过程中是否出水以及出水量的大小。

图5 不同气藏岩心可动水饱和度统计关系 图6 不同气藏岩心可动水饱和度统计关系

图7和图8分别是苏里格气田苏128井和苏50井储层岩心在不同离心力下对应的核磁共振T2驰豫时间谱线。由于前面已经确定300psi 离心后对应的T2值为截止值,因此岩心经过2次离心就足够了。可以发现图5对应的苏128井可动流体饱和度很高,达到了74.4%,而图6对应的苏50井可动流体饱和度只有35.4%,见表2。根据成藏理论二者对应的含气饱和度分别是74.4%和35.4%,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苏128井是水井,基本不产气,因此,可动流体饱和度并不一定都等于含气饱和度,对于成藏充分的气藏来讲,二者是一致的,但是像苏128井这样根本没有成藏的储层,这样处理就不合适了。因此,在描述储层物性及其开发潜力时还是应该用可动流体饱和度这一概念更加合适。二者对应的可动水饱和度分别是14.6%和4.4%,与其对应气井的产水情况完全一致。

图7 S128#18岩心可动水饱和度测试曲线 图8 S50#1-5/17岩心可动水饱和度测试曲线

3 须家河与苏里格岩心核磁共振测试结果分析及气井开发动态预测

须家河与苏里格低渗砂岩储层实验岩心的基本物性参数和核磁共振实验可动流体饱和度及可动水饱和度测试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从两气田实验岩心的孔渗参数来看,苏里格岩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都要明显高于须家河岩心,平均值之间是近似于2倍的关系,二者对应的T2截止值差别也很大,苏里格岩心的平均T2截止值是7.23,而须家河岩心的平均T2截止值是13.35,说明苏里格气藏的可动流体饱和度高,对于气藏来讲也就是含气饱和度高,而且开发难度小。

表1 须家河气田岩心物性参数及核磁共振测试结果

表2 苏里格气田岩心物性参数及核磁共振测试结果

表中的数据表明,须家河岩心的平均可动流体饱和度是31.41%,平均可动水饱和度是10.17%;而苏里格岩心的平均可动流体饱和度是36.7%,平均可动水饱和度是7.25%。两低渗气藏测试的可动流体饱和度值,即含气饱和度与矿场测试的气、水饱和度资料基本上是一致的,核磁共振测试低渗砂岩气藏储层原始气、水饱和度是可行的。

由此可见就这两低渗气藏而言,苏里格的含气饱和度要高于须家河,而且更重要的是苏里格的可动水饱和度远小于须家河,须家河低渗砂岩储层平均可动水饱和度达到10%以上,说明气井开发过程中出水严重,导致开发工艺难度增加,开采效果差;而苏里格低渗砂岩储层平均可动水饱和度只有7.25%,略大于6%,说明大量气井开发过程中不出水或伴有少量水生产,开发难度和开发效果都要明显好于须家河。

4 结论

(1)运用核磁共振实验技术测试低渗砂岩气藏储层的原始含气、水饱和度及可动水饱和度是完全可行的。

(2)核磁共振测试结果表明,低渗砂岩气藏储层开发过程中出现气、水同产现象的临界可动水饱和度是6%,低于6%,一般是单相气体生产,高于6%,一般是气、水同产,而且可动水饱和度越大,出水现象越严重。

(3)核磁共振测试技术矿场应用结果证明,苏里格低渗砂岩气藏储层物性要好于须家河,其原始含气饱和度高,气井开发过程中不出水或出水量小;而须家河原始含气饱和度较低,气井开发过程中出水

比较严重。苏里格气田的开发难度和开采效果都要好于须家河。

参 考 文 献

[1] Miller, M. N., et al.. Spin-echo magnetic-resonance logging-porosity and free-fluid index. 1990, SPE-20561.

[2] Hirasaki George J., Lo Sho Wei, Zhang Ying. NMR properties of petroleum reservoir fluids[J].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2003, 21 (issue 3-4) : 269-77.

[3] Cowan,B..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relaxation.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18-32.

[4] 肖立志.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与岩石核磁共振及其应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33-54.

[5] 杨正明, 郭和坤等. 火山岩气藏不同岩性核磁共振实验研究[J]. 石油学报, 2009, 30 (3): 400-403.

The feasibility Research of The Movable Water Saturation in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Detected by the NMR Technique

Gao Shusheng1 Guo Hekun1 Xiong Wei1 Zhong Bing2 Yang Hongzhi2

(1. Langfang Branch of RIED, Hebei 065007, 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uthwest Oil and Gas

Field Company, Sichuan 610051, China)

Abstract: The NMR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movable fluid saturation and the movable water saturation of core sample from Xujiahe and Sulige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t was found that the data detected by NMR technique were close to field data. This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using NMR technique to detect the movable fluid saturation and the movable water saturation works satisfactorily in the cases studied. By analyzing these data and gas well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Xujiahe and Sulige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gas field, it was found that gas well produced both gas and water when the movable water saturation in reservoir exceeded 6%, and the movable water saturation was greater, the problem of producing water was more serious. When movable water saturation in reservoir was less than 6%, most gas well did not produce water. Therefore, 6% of movable water saturation was the critical value concerning water-producing of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NMR technique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whether the gas well produce water or not in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Key words: NMR,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the movable fluid saturation, the movable water saturation, the critical value

核磁共振技术测试低渗砂岩气藏可动水饱和度研究

作者:高树生, 郭和坤, 熊伟, 钟兵, 杨洪志

作者单位:高树生,郭和坤,熊伟(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廊坊 065007), 钟兵,杨洪志(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成都 61005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4c1123916.html,/Conference_7206328.aspx

(1+++++++++)可动水饱和度作为低渗砂岩气藏储层评价参数的论证

[收稿日期]2010 10 02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B03B03)。 [作者简介]叶礼友(1982 ),男,2005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博士生,现主要从事低渗气藏渗流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 工作。 可动水饱和度作为低渗砂岩气藏 储层评价参数的论证 叶礼友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7) 高树生,熊 伟,胡志明,郭和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摘要]由于低渗砂岩气藏高含水饱和度、易产水且产水量对于气藏的开发效果影响很大,使得采用常规 储层评价方法评价低渗砂岩气藏时出现较大偏差,因此寻求能表征储层产水特征的新评价参数是低渗砂 岩气藏储层评价的前提。通过室内大量岩心核磁共振测试的可动水饱和度及其与对应储层物性孔隙度、 渗透率及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表明,低渗砂岩储层的可动水饱和度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及原始含水饱和度之间都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可动水饱和度是由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决定的,与孔、渗同属一个层次的储层固有属性;而可动水饱和度测试结果与对应储层的气井产水特征分析表明,储层可动水饱和度与对应气井产水特征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可动水饱和度可以有效表征低渗砂岩储层的产水 特征。因而,可动水饱和度作为低渗砂岩气藏储层的评价参数是可行而且有效的。 [关键词]低渗砂岩气藏;可动水饱和度;核磁共振;储层评价 [中图分类号]T E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9752(2011)01 0057 03 储层评价是低渗砂岩气藏开发的重中之重, 甜点 的确定才能保证气藏开发的经济性和有效性[1,2]。由于低渗砂岩气藏低渗、高含水饱和度、易产水且产水量对于气藏的开发效果影响很大,使得采用常规储层评价方法来评价低渗砂岩气藏出现较大偏差,因而寻求能表征储层产水特征的新评价参数是低渗砂岩气藏储层评价的前提。为此,通过室内核磁共振结合离心的方法测试了大量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储层岩心的可动水饱和度,分析了可动水饱和度与岩心物性及对应气井产水特征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可动水饱和度作为低渗砂岩气藏储层评价参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可动水饱和度 低渗砂岩气藏储层中的原始含水饱和度一般较高,原生水包含束缚水和可动水。束缚水吸附于岩石表面和赋存于微细孔喉内,在生产开发过程中无法运移;而可动水赋存在较大一些的孔喉或孔隙中,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运移并部分产出,对气井产能影响很大。 核磁共振技术已广泛应用在油气田储层参数的研究中[3~6]。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结合离心技术可测量岩心可动水饱和度。首先,根据油气藏完全成藏理论,运用核磁共振技术结合离心的方法来确定试验岩心的T 2截止值。将不同离心力离心后的核磁含水饱和度与原始含水饱和度对比后,确定300psi (2 068M Pa)是须家河组低渗砂岩储层原始含水饱和度对应的离心力。由300psi 离心后对应的核磁共振T 2谱线结合饱和水状态的T 2谱线,计算得到的T 2值即为该岩心所代表的储层的T 2截止值。图1中的二条谱线分别是岩心饱和水状态和300psi 离心后对应的T 2弛豫时间谱,离心后的T 2谱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代表岩心原始含水饱和度的信息,饱和状态T 2谱线与离心后的T 2谱线之间的面积代表原始含气饱和度信息,其中虚线段为T 2截止值标定线,其右侧与离心后的T 2谱线包围的面积就是岩心的可动! 57!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11年1月 第33卷 第1期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 (J JPI) Jan 2011 Vol 33 No 1

低渗砂岩油藏压裂改造技术

低渗砂岩油藏压裂改造技术 低孔、低渗、低压、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是制约低渗油田改造的难点。经多年研究及矿场试验,我公司已形成了从压裂地质研究-室内试验-压裂液支撑剂优化-优化设计及实施-压裂实时监测控制-压后评估完备的技术模式。技术水平上也由单项工艺发展到整体压裂技术并引入开发压裂成功实施了ZJ60井区开发压裂,形成了一套具有长庆特色的低渗砂层油藏压裂改造技术。 岩石力学参数、地应力及裂缝方位测试技术 通过围绕储层进行的岩石力学参数测定、地应力测试、以及现场微型压裂测试和压裂动态监测等试验和现场测试,为方案设计提供科学翔实的基础数据。 压裂液优化技术 针对储层地质特点,压裂液重点研究胍胶水基冻胶液配方系列。对于各区块和层位提出的压裂液配方,在室内进行了伤害试验,形成一系列水基压裂液体系。 油田压裂施工现场 压裂支撑剂评价及导流能力试验 对兰州石英砂和低密度中强度的宜兴陶粒进行不同压力下的破碎率试验。为压裂支撑剂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优化设计技术 通过试井解释、软件分析、图版拟合和历史拟合等,并结合实际地层参数、压裂施工数据监测对裂缝穿透比、裂缝导流能力、压裂施

工参数(加砂量、排量、砂比、前置液量)、压裂工艺方式进行优选。整体压裂技术 1.通过油藏地质研究,结合油田开发要求,制定整体压裂方案。 2.开展室内相关试验及现场测试,并根据油田开发井网,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目标设计,编制油田整体压裂方案。 3.现场实施与方案完善。 整体压裂技术已在安塞、靖边等油田全面推广。 开发压裂技术 开发压裂是将水力压裂裂缝先期介入油田开发井网的部署中,以压裂开发为出发点,进行井网优化,使压裂裂缝与井网相匹配,以达到提高单井产量和区块整体开发效果的目的。 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通过应用达到了提高单井产量、降低成本目的,在油田开发中取得了实效,为探索提高低渗、特低渗油田单井产量和开发效益创出了一条实用科学途径。

(1 原因 机理 解除)低渗气藏水锁伤害机理与防治措施分析

低渗气藏水锁伤害机理与防治措施分析 赵春鹏1 李文华2 张 益1 韩锋刚2 (1.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长庆油田分公司生产运行处) 摘 要  低渗气藏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气、水及少量的油赖以流动的通道很窄,渗 1 水锁效应定义及产生原因 钻井液、完井液、增产液液体进入地层后,地层的含水饱和度上升,气相流动阻力增大,导致气相渗透率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水锁效应”。低渗、特低渗砂岩气层在各种作业过程中产生水锁伤害 是第一位与最基本的损害因素。Ξ 气层中水锁效应产生的原因[1]如图1所示。图中用气、水相渗透率与岩样的气测渗透率比值作为相对渗透率。AB ′为气体的相对渗透率曲线;BA ′为水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气驱水时,当岩石中含水饱和度降至A ′点时,水相失去连续性,便不再减少,此时,A ′点对应的含水饱和度S wirr 被称为不可降低水饱和度或束缚水饱和度,亦称临界水饱和度。水驱气时,当岩石中含气饱和度降至B ′点时,气相失去连续性,也不再减少,B ′点对应的含气饱和度被称为残余气饱和度S gr 。 图1 用相渗透率曲线说明水锁机理 早期研究认为开发前的地层中储层流体驱替已达到平衡,原生水处于束缚状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地层的原生水饱和度与束缚水饱和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它们的形成机理不尽一致。如果原生水饱和度低于束缚水饱和度,则油、气驱替外来水时最多只能将含水饱和度降至束缚水饱和度,必然出现水锁效应。设原生水饱和度为S wi (如图1中C 所示),束缚水饱和度为S wirr (如图中A ′所示),它们分别对应的气体相对渗透 率为K rg (wi )和K rg (wirr ),其水锁损害率DR 为 DR =(K rg (wi )-K rg (wirr ))/K rg (wi ) (1) 造成水锁效应的另一原因是对外来水返排缓慢,在有限时间内含水饱和度降不到束缚水饱和度的数值.由图中水相渗透率曲线BA ′可以看出,气体排驱水时,水相渗透率随着含水饱和度而接近于零,含水饱和度却在有限时间内达不到束缚 水饱和度,设此时含水饱和度为S w ′ (如图中D 所示),对应的气体相对渗透率为K rg (w ′),则水锁损害率DR 为 DR =(K rg (wi )-K rg (w ′))/ K rg (wi ) (2) 原生水饱和度低于束缚水饱和度造成的水锁 5 4Ξ 收稿日期  2004-02-02 第一作者简介  赵春鹏,1979年生,硕士,现从事油气储层保护研究工作,地址(710065):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石油大学254信 箱,电话:(029)88299800。

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岩石的孔隙结构与物性特征

收稿日期:2003-11-03;修订日期:2003-12-29;作者E-mail:zhw661130@https://www.360docs.net/doc/4c1123916.html, 第一作者简介:张曙光(1966-),男,黑龙江大庆人,高级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化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从事地质工程方面的研究 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岩石的孔隙结构与物性特征 张曙光1,3,石京平1, 2,刘庆菊3,贺承祖1 (1.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3.大庆钻井一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411) 摘 要:根据表面与胶体化学原理,分析了低渗致密砂岩气藏的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孔隙结构特征表现为喉道小,分形维数高,孔喉径比大,弯曲度大且大多呈扁平形状.物性特征表现为渗透率低且对应力敏感,毛管压力高,毛管压力曲线陡峭,临界水饱和度高,气水界面模糊.并在深盆气藏中可能出现气水倒置、反常低的原生水饱和度、滑脱效应及明显的菲达西流动效应.着重用孔隙结构特征来解释它们的物性特征,对前人关于水膜及边界层性质异常等观点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低渗致密气藏;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束缚水饱和度;菲达西流动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已探明低渗透砂岩储藏中可采天然气储量超过100×1012 m 3,与常规可采天然气剩余量119×1012 m 3十分接近.该类气藏随着常规天然气的日益递减和人类对天然气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为世界所注目[1~9].特定的成岩环境使低渗透砂岩气藏的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有别于常规砂岩气藏,导致认识上的复杂性. 1 孔隙结构特征 常规砂岩气藏孔隙结构为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并以粒间原生孔为主.粒间宽阔处为孔隙,狭窄处为喉道,后者可视为前者的缩小部分,孔、喉径比小于2.研究表明,储层岩石孔隙分布具有分形几何的性质,并可用2参数分形几何公式加以描述[10]: D d D p p r r S ????? ?????=??? ????? =33 max (1) 式中:r max ——最大孔径; S ——孔径小于r 的累积孔隙体积分数; D ——分形维数,其值在2~3之间变动.D 越 大,说明孔径分布越不均匀; P ——毛管力; Pd ——最大孔隙对应的毛管压力,即入口毛 管压力. 低渗透气藏孔隙结构的分形几何特征表现为:比常规气藏的r max 小, D 大(D >2.80,常规气藏D <2.62). 2 储层物性 2.1 渗透率低及对应力敏感 根据Poiseiulle 定律及Darcy 定律,经推导,可得到渗透气藏渗透率K 与分形维数有下列关系: D D r K ??=5382max τφ (2) 式中:φ——多孔介质的孔隙度; τ——多孔介质中毛细管的弯曲度. 由该式可以看出,低渗透气藏因其φ和r max 小以及D 和τ大而低渗. 低渗透砂岩气藏岩石不但渗透率低,而且渗透率对应力敏感.前人实验表明:上覆压力由常压增至3.5~35 MPa 时,渗透率可降至原来的1/2~1/100[1].据此认为,低渗砂岩对应力敏感是由于扁平的喉道在应力下易于闭合造成的. 2.2 滑脱效应 根据前人研究,气体通过毛细管时,可因气体分子平均自由运动路径λ与毛细管半径r 相对大小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运动,在λ≈r 时,出现混合流动.当本体内粘滞流动起主导地位,仅管壁表面为自由分子流动时,出现滑脱效应,这时粘滞性流体就像从管壁上滑过.如果自由分子流动与粘滞流动速度比超过0.1,将存在滑脱效应,那么,经推算,在超低渗气藏渗透率为0.000 1×10-3 μm 2,气藏平均压力低于180 MPa 时,就将存在滑脱效应.这说明超低渗气藏不但在实验测

中江低渗储层解水锁剂试验研究

第39卷第4期2018年8月能源化工 EnergyChemicalIndustryVol.39No.4Aug.,2018 油田化学 中江低渗储层解水锁剂试验研究? 杜 洋,许 剑,赵哲军,陈海龙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中江沙溪庙组低渗砂岩气藏孔喉细小,易受到因钻井液二完井液二地层析出水二凝析油等液体 无法返排而造成的水锁伤害,严重影响气井正常生产三从气田水锁伤害机理及气田水锁伤害评价出发, 采用表面活性剂作为解水锁药剂,通过对氟碳类二柠檬烯(CnF)和乙二醇等3类解水锁药剂的性能对比 试验,评价其解水锁性能三室内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氟碳复配体积分数为0.1%的解水锁药剂,岩心试样 的吸水量和吸油量分别降低63.5%和30.0%,与地层水的接触角增大至32.61?,与凝析油的接触角增大 至5.15?,具有憎水憎油性能三氟碳类药剂具有表面张力低二复配浓度低的特点,与岩心作用后能显著降 低岩心吸水吸油能力,可以达到解除水锁伤害的目的,可将氟碳类药剂作为解除低渗气田水锁伤害的主 要复配药剂三 关键词:低渗气田 水锁伤害 解水锁剂 氟碳 中图分类号:TE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834(2018)04-0058-05ExperimentalstudyonwaterlockingremovalforZhongjianglowpermeabilitygasreservoir DUYang,XUJian,ZHAOZhejun,CHENHailong (PetroleumEngineeringTechnologyResearchInstitute,SINOPECSouthwestOil&GasCompany,Deyang618000,China) Abstract:ZhongjiangShaximiaolowpermeabilitytightsandstonegasreservoirhascharacteristicsofsmallporethroat,whichre-sultsinunabletoflowbackofdrillingfluid,completionfluid,formationwater,gascondensateandsuchliquid,therefore,thegasres-ervoirismorevulnerabletowaterlockingdamageandtheregularproductionisseriouslyaffected.Basedonthegasreservoirwaterloc-kingdamagemechanismandevaluationmethods,surfactantisappliedtoremovethewaterlocking,andtheperformancesofthreekindsofwaterlockingremovalagents,fluorine-carbonsurfactant,limonene(CnF)andethyleneglycol,aretestedandcompared,andthewaterlockingremovingeffectsareevaluated.Thelaboratoryevaluationresultsshowthatbyaddingwaterlockingremovalagentwith0.1%volumefractionoffluorine-carbonsurfactant,thewaterandthecondensateoilimbibitionintocorecanbereducedby63.5%and30.0%,respectively,andthecontactanglebetweenthecoreandwater,coreandoilincreasesto32.61?and5.15?,respectively,whichindicatesthewaterproofandoilrepellentproperties.Itispointedoutthatthefluorine-carbonsurfactantcanbeusedasmaincompoundinthewaterlockingremovingagenttorelievethewaterlockingdamageoflowpermeabilitygasreservoir,becausethefluo-rine-carbonsurfactanthaspropertiesoflowsurfacetensionandlowcompoundconcentration,andcanremarkablyreducethewaterandoilabsorptioncapacityofcore. Keywords:lowpermeabilitygasreservoir;waterlockingdamage;waterlockingremovingagent;fluorine-carbonsurfactant收稿日期:2018-03-08三作者简介:杜洋(1984 ),男,硕士,助理研究员,现主要从事天然气开发与排水采气研究工作三E-mail:duyang1004@126.com三?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四川盆地致密碎屑岩完井与储层改造技术研究 (2016ZX05002-004-006)三 中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储层孔喉尺寸小二非均质性强等特点,气井在投产后,包括钻井 液二完井液及地层析出水/凝析油等液体在较大的 毛细管力作用下滞留于近井地带储层无法返排,产生水锁伤害,气测渗透率迅速降低,气井产量快速降低甚至因水淹而停产,严重影响气井正常生 江苏省地质测绘院 \DZ09\D\王琴\能源化工\第4期 4校样 排版:王琴 时间 2018/10/23 万方数据

DB61∕T 1176-2018 低渗-特低渗砂岩油(气)控制储量估算细则

ICS01.040.75 E 12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1176—2018 低渗-特低渗砂岩油(气)控制储量估算细则 Rules for petroleum probable reserves estimation of low permeability –ultra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2018-10-11发布2018-11-11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1/T 1176—2018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符号和缩略语 (2) 5 估算原则 (3) 6 控制储量界定要求 (3) 7 控制储量计算单元划分 (4) 8 控制地质储量估算 (5) 9 控制技术可采储量估算 (8) 10 控制经济可采储量估算 (9) 11 控制储量综合评价与可升级性评价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油(气)藏储量规模和品位等分类 (11) I

DB61/T 1176—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能源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奋飞、耿龙祥、杜燕、王菲菲、刘飞、陈明奇、方晓君、苗小龙、周邻丹、邢云。 本标准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电话:029—88899653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科技二路75号 邮编:710075

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

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 摘要:矿物含量高;成岩成熟度高,毛管压力高,孔半径小;沉积物成熟度低 等是我国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地质特点,如果进行开采、钻井以及完井的工程,就 会引起巨大的危害,通常来说,低渗透砂岩储层测井反映的都是低电阻率,所以,对这个类型油藏的开采与认知难度系数较大。本文先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几个主要 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然后讨论了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怎样形成的,最后介绍 了裂缝的成因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希望对读者有帮助。 关键词: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地质特征 引言:低渗透砂岩的优质储层中会进行发育,并留存着次生孔隙、原生孔隙 以及裂缝。若想简单的就可以留存原生空隙,满足的条件是压实作用低、埋深浅。在孔隙流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矿物质,其中绿泥石能够起到结膜的作用,大多数 情况下都在碎屑颗粒中,这种现象将抗压实性大大增加了,能够较好的保留原生 孔隙;成岩中会出现溶蚀的情况,主要是将岩屑与长石等进行溶蚀,其中有很多 稳定性低的颗粒,从而使得次生孔隙带状态稳定;次生孔隙带再次出现的因素为 方解石等胶结物溶蚀后以酸性孔隙流体为基础;影响裂缝的有断层、岩性以及褶皱,断层周边之所以时常出现裂缝带,是由于砂岩致密硬脆时才可以。对此类储 层的认识时间我国是比较早的,在十八世纪初,就探寻到了典型的特低渗油藏, 即延长油矿。在我国的油气储量中,低渗透油气藏的占比为三成。 1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征 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差;压力敏感性强;结构与成分成熟度低;裂缝发育 以及储层物性差等都归属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性当中。 1.1岩石学特征 在低渗透砂岩中,岩石特性各不相同,类型也多种多样,长石砂岩与岩屑砂 岩在低渗透砂岩中分布的最为广泛,并且有较低成熟度的结构与矿物,碳酸盐胶 结物与黏土矿物在其中的含量多。安塞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在低渗透砂岩储 层的探究中优势大,开发便捷,成本低,效率高,南部油田的砂岩较为细腻,直 径大约零点二毫米,称之为中粒长石砂岩,呈次棱状;颗粒多、薄膜等是孔隙式 胶结的特性;颗粒的成分大多数是长石,含量大约在百分之五十;浊沸石与绿泥 石占填隙物的比例大。 1.2孔隙结构特征 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孔隙的状态一般为粒间孔,次生粒间溶蚀孔与原生粒 间孔都包含在内。孔隙形状不规整,一般的形状为多边形,喉道细是其的特征, 片状与管状占多数,其孔隙结构差。 1.3物性特征 在我国低渗透油田中,基质渗透率在四十毫升以下,基质的孔隙度在百分之 十以下。根据气田来讲,其基质渗透率在零点五毫升以下,基质的孔隙度在百分 之十以下。 1.4裂缝特征 成岩裂缝与构造裂缝这两个天然裂缝都出现在低渗透砂岩中,它们的储集性 能低,不过在渗透通道中是主要通道。 1.5非均质性特征 裂缝的发育趋势不同、裂缝的出现等是导致孔隙非均质性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并且裂缝的发育状况各不相同,从而让裂缝的渗透率差别越来越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