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数学启蒙第一讲巧算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二下数学启蒙第一讲巧算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二下数学启蒙第一讲巧算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第一讲:巧算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姓名

【问题一】()÷8=()……(),余数可能是几?余数最大是几?

想:根据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来确定余数的范围。最大的余数只要比除数小1就可以了。

解:()÷8=()……(),余数可以是1、2、3、4、5、6、7。余数最大是7。

【试一试】

1、()÷6=()……(),余数可能是几?余数最大是几

2、()÷5=()……(),余数可能是几?余数最大是几

【问题二】()÷3=2 (1)

想:被除数等于商和除法的乘积加余数。

解:2×3=6,

6+1=7,括号里填7。

【试一试】(可以画图试一试)

1、()÷8=8 (5)

2、()÷3=7 (2)

3、()÷7=6 (2)

【问题三】14÷()=4 (2)

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求除数可以分两步计算。先从被除数里减去余数,再用所得的差除以商。

解:30-2=28,

28÷4=7

【试一试】

1、48÷()=9 (3)

2、67÷()=7 (4)

3、阿姨拿来35块饼干,每个小朋友分得4块,还余3块,阿姨发给了几个小朋友?

【问题四】()÷7=6……(),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填法?

想:根据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先来确定余数,余数可以是1、2、3、4、5、6。然后再算出相应的被除数。

解:可以这样填:(43 )÷7=6……(1 )

(44 )÷7=6……( 2 )

(45 )÷7=6……( 3 )

(46 )÷7=6……( 4 )

(47 )÷7=6……( 5 )

(48 )÷7=6……( 6 )

【试一试】

1、()÷5=6……(),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填法?

2、()÷8=5……(),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填法?

【练一练】

1、填空:

()÷5=8......1 ()÷3=9 (2)

()÷7=5......2 ()÷9=9 (1)

2、填空

32÷()=4......4 62÷()=8 (6)

27÷()=4......3 39÷()=5 (4)

3、()÷4=()……(),余数可能是(),

余数最大是()。

4、()÷6=4……(),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填法?

5、老师拿来47本本子,每个小朋友分得5本,还余2本,老师发给了几个小朋友?

6、幼儿园阿姨拿来一把糖,分给9个小朋友,每人分到6粒,多下来4粒,阿姨一共带来多少粒糖呢?

【挑战题】

1、一个数(0除外)除以4,当商和余数相同时,这个数可能是哪些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100道

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练习题 1、一列火车本应9:15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什么时候能到达? 2、 (1)上午第一节课用多长时间? (2)10:02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3)如果你从家到学校要走10分钟,你最晚什么时候从家里出发? (4)请你填出第四节课的上课时间。 3、北京到沈阳,飞机票700元,动车票218元,坐 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 4、电风扇245元,电饭煲187元,妈妈有400元,买这两件商品够吗? 5、邮局、电影院和学校在创业大路的一旁,邮局距学校280米,电影院距学校350米。邮局距电影院多少米? 蓝天小学作息时间表(上午) 7:40 到校 7:50_8:10 早操 8:20_9:00 第一节节课 节课 9:10_9:50 第二节课 10:00_10:05 眼保健操 10:05—10:45 第三节课 第四节课

中国科技馆的巨幕影院比上海科技馆的大约多多少个座位? 7、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4根做凳子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8、一根4分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后,每段绳子有多长? 9、操场跑道一圈长400米,小帅跑了5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10、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上午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11、科技园内上午有有课892人,中午有265人离开。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位游客?园内全天来了多少位游客? 12、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13、小丽今年6岁,爸爸的年龄是她的6倍。 (1)爸爸今年多少岁? (2)去年爸爸的年龄是小丽的多少倍? 14、小红想做一串项链,要使红珠子数量是黄珠子的6倍。 (1)如果黄珠子数量不变,需要增加或减少多少颗红珠子? (2)如果红珠子数量不变,需要增加或减少多少颗黄珠子? 15、400名学生乘7辆汽车去郊游。前6辆车各坐57名学生,第7辆车要坐多少名学生? 16同学们参观科技展,门票每人8元,三(1)班有29人参观,带250元买票够吗?

二年级速算与巧算

二年级速算与巧算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二年级速算与巧算 一、“凑整”先算 1、计算:(1)24+44+56 (2)53+36+47 解:(1)24+44+56=24+(44+56)=24+100=124 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53+47)+36=100+36=136 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2)52+69 解:(1)96+15=96+(4+11)=(96+4)+11=100+11=111 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 (2)52+69=(21+31)+69=21+(31+69)=21+100=121 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31+69=100凑整先算。 3、计算:(1)63+18+19 (2)28+28+28 解:(1)63+18+19=60+2+1+18+19=60+(2+18)+(1+19)=60+20+20=100 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 (2)28+28+28=(28+2)+(28+2)+(28+2)-6 =30+30+30-6=90-6=84 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 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 计算:(1)45-18+19 (2)45+18-19 解:(1)45-18+19=45+19-18=45+(19-18)=45+1=46 这样想: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 (2)45+18-19=45+(18-19)=45-1=44 这样想: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 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 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 1,2,3,4,5,6,7,8,9 1,3,5,7,9 2,4,6,8,10 3,6,9,12,15 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连续数。 1、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乘以个数,简记成: (1)计算:1+2+3+4+5+6+7+8+9 =5×9 中间数是5 =45 共9个数(2)计算:1+3+5+7+9 =5×5 中间数是5 =25 共有5个数

二年级数学巧算与速算

二年级数学巧算与速算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巧算与速算 例1:29+13+11+37 例1练习:17+21+33+29 例2:1+2+3+4+5+6+7+8+9+10 例2练习:1+3+5+7+9+11+13+15+17+19 例3:2+7+18+26+33+49+14+21 例3练习:18+36+34+22 例4:9+12+10+7+13+11 例4练习:20+21+22+23 课堂练习: (1)2+4+6+8+10+12+14+16+18+20(3)11+46+54+89 (2)17+25+19+11+15+23+14+26(4)13+49+27 (5)38+39+31(6)11+12+13+14+15+16+17+18+19 (7)53+16+24+47(8)55+33+67+45 (9)62+23+18+77(10)21+42+35+58+29+15 例5:38-29+62例5练习:42-28+48 例6:20-39+180+139例6练习:35+76-26+65 例7:98+45例7练习:35+96 例8:69+202例8练习:146+101 例9:45-18+19例9练习:50-23+25 例10:53+49+18例10练习:45+48+49 巧算与速算验收卷 (1)56+57-47(10分) (2)39-64+61+164(10分) (3)47-39+53(10分) (4)98+47(10分) (5)29+38+45(10分) (6)59+99(10分) (7)25+103(10分) (8)99+203+98(15分) (9)145+98+102-101(15分) (10)81+34-37(选作20分)

最新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杂题部分练习 1.明明和小华到新华书店去买《小学数学百问》这本书。一看书的价钱,发现明明带的钱缺1分钱,小华带的钱缺 2.35元。两人把钱合起来,还是不够买一本的。那么买一本《小学数学百问》到底要花多少元? 2.将奇数按如下顺次排列 1 5 7 19 21 3 9 17 23 …… 11 15 25 …… 13 27 …… 29 33 …… 31 …… 在这样的排列中,17这个数排在第2行第3列,33这个数排在第5行和2列,那么1995这个数排在第几行第几列? 3.有一列数,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都是1994,以后每个数都是前面两个数的和,这列数的第1994个数除以3的余数是几? 4.11+22+33+44+55+66+77+88+99+1010除以3的余数是几? 5.某班有学生51人,准备推选1名同学在教师节那天给老师献花。选举的方法是让51名同学按编号1、2、3、……、51排成一个圆圈,从1号位开始,隔过1号,去掉2号、3号,隔过4号,去掉5号、6号……如此循环下去,总是每隔过1个人,就去掉2个人,最后剩下的那名同学当选。那么当选的同学开始时是排在几号位置上的?

6.设 1、3、9、27、81、243、729、2187是给定的 8个数,在这8个数中每次取1个或取几个不同的数求和,可以得到一个新数,这样共得到255个新数。从小到大把这些新数排列起来,那么第250个数是几? 7.有一列数1/1、1/2、2/2、1/2、1/3、2/3、3/3、2/3、1/3、1/4、2/4、3/4、……那么第398个数是多少? 8.下图中已填好了2个数6和7,再从1、2、3、4、5中选出4个数填在图中空格中,要使填好的格里的数右边比左边大,下边比上边大,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 9.下面方格中每横行、每竖行、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那么方格中的A、 B、C、D、E各是多少? 10.有四包糖,每次选出其中的3包,算出这三包的平均重量,再加上另一包的重量,用这种方法算了4次,分别得到下面4种重量8.8千克,9.6千克,10.4千克,11.2千克那么这四包糖平均每包重多少千克? 小明摆了两次,第一次摆成正方阵后,余下12枚棋子;第二次摆成每边各加 1枚棋子的正方阵时,还缺少9枚棋子。那么这些棋子共有多少个? 12.有两列数,它们各自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第一列数是:3、5、7、9、……,第二列数是:4、9、14、19、24、……,第一列数中的第1个数与第二列数中的第1个数相加是

二年级数学巧算与速算

二年级数学巧算与速算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巧算与速算 例1:29+13+11+37 例1练习:17+21+33+29 例2:1+2+3+4+5+6+7+8+9+10 例2练习:1+3+5+7+9+11+13+15+17+19 例3:2+7+18+26+33+49+14+21 例3练习:18+36+34+22 例4:9+12+10+7+13+11 例4练习:20+21+22+23 课堂练习: (1)2+4+6+8+10+12+14+16+18+20(3)11+46+54+89 (2)17+25+19+11+15+23+14+26(4)13+49+27 (5)38+39+31(6)11+12+13+14+15+16+17+18+19 (7)53+16+24+47(8)55+33+67+45 (9)62+23+18+77(10)21+42+35+58+29+15 例5:38-29+62例5练习:42-28+48 例6:20-39+180+139例6练习:35+76-26+65 例7:98+45例7练习:35+96 例8:69+202例8练习:146+101 例9:45-18+19例9练习:50-23+25 例10:53+49+18例10练习:45+48+49 巧算与速算验收卷 (1)56+57-47(10分) (2)39-64+61+164(10分) (3)47-39+53(10分) (4)98+47(10分) (5)29+38+45(10分) (6)59+99(10分) (7)25+103(10分) (8)99+203+98(15分) (9)145+98+102-101(15分) (10)81+34-37(选作20分)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应用题部分练习 1.小明看一本书,原计划每天看35页,32天看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看5页,实际用多少天看 完? 2.修一条路,原计划每天修0.4千米,70天可以修完。实际每天修的米数是计划的1.25倍。实际用多少天完成? 3.绿化队植树,计划8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植树240棵,7天就完成了全部的植树任务。实际比计划每天多植树多少棵? 4.某街道居委会慰问军烈属,给他们送去红糖和白糖。每到一户送去2袋红糖和5袋白糖,送到最后一户时,红糖正好送完,还剩下10袋白糖。已知带去的白糖的袋数是红糖袋数的3倍,那么带去的红糖、白糖各多少袋? 5.服装厂要加工一批服装。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同时加工60天正好完成。已知第一车间加工的服装占服装总数的45%,第二车间每天加工132件。第一车间每天加工多少件? 6.洗衣机厂计划生产一批洗衣机。结果9天恰好完成了计划的3 7.5%。照这样计算,完成计划还要多少天? 7.有一堆煤可以烧120天。由于改进烧煤技术,每天节约用煤0.25吨,结果这堆煤烧了150天。这堆煤共有多少吨? 牵走7头黄牛放在水牛群之中,那么这三群牛的头数正好相等。问奶牛有多少头? 9.甲乙两个车间加工一批同样的零件。如果甲车间先加工35个,然后乙 先加工1天,然后乙车间再开始加工,经过5天后两车间加工的零件数相等。那么乙车间一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10.修路队原计划用240天修好一条长91200米的公路。实际每天比计 12.有100千克青草,含水量为66%,晾晒后含水量降到15%。这些青草晾晒后重多少千克? 13.将一个正方形的一边减少1/5,另一边增加4米,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与原来正方形面积相等。那么正方形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14.某车间加工甲、乙两种零件。已加工好的零件中甲种零件占30%,后来又加工好了24个乙种零件,这时甲种零件占25%。那么现在已加工好两种零件共多少个? 15.甲、乙、丙三人共生产零件1760个。如果甲少生产2/9,乙多生产80个,那么甲、乙、丙三人生产零件的个数相等。甲、乙、丙三人各生产了多少个? 16.小明今年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1/6,15年后他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4/9。小明和他爸爸今年各多少岁? 17.某校有学生314人,其中男生人数的2/3比女生人数的4/5少40人。这个学校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18.甲、乙两班人数相等,各有一些同学参加了数学小组。甲班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恰好是乙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1/3;乙班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恰好是甲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1/4。那么甲班没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是乙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19.容器里放着某种浓度的酒精溶液若干升,加1升水后纯酒精含量为25%;再加1升纯酒精,容器里纯酒精含量为40%。那么原来容器里的酒精溶液共几升?浓度为百分之几? 20.甲、乙、丙三人合抄一份稿件,1小时可以完成。如果甲、乙二人合抄,要80分钟完成;如果乙、丙二人合抄,要100分钟完成。如果这份稿件由乙一人独抄,要几小时完成? 21.一件工程,甲独做,20天可以完成;乙独做,30天可以完成。现在两人合做,中间甲休息了3天,乙休息了若干天,结果经过16天才完成。问乙休息了几天?

小学二年级数学速算与巧算

48+23= 57-48= 54+29= 62+19= 86-54= 54+28= 27+36= 65-36= 84-48= 40-29= 48+48= 60+25= 56-28= 78-69= 72-37= 53+28= 54+37= 59+19= 55-47= 73+29= 98-56= 35+17= 60-38= 36-25= 42-19= 75-59= 24+38= 42-23= 44+39= 70+19= 16+23= 57-16= 62+12= 22+55= 46-28= 48-26= 72-54= 16+27= 43-27= 63+25= 76-37= 54-29= 79-64= 98-48= 56-36= 67-60= 85-50= 42-32= 69-31= 93-56= 23+32= 42-19= 37-25= 50+22= 62-48= 22+55= 86-45= 70-42= 72-54= 16+27= 40-12= 83-56= 76-37= 54-29= 64+36= 71-55= 56-36= 67-60= 55+38= 15+57= 39+38= 93-56= 78-29= 37+18= 47+19= 46-19= 36+27= 46-38= 65-26= 25+8= 45-16= 42-19= 74-18= 44-17= 34+58= 53-29= 63+28= 36+17= 43-25= 73+14= 36-27= 22+18= 52+16= 62-59= 52-34= 82-33=

58-29= 47+18= 47+29= 76-19= 46+27= 56-38= 75-26= 45+8= 35-16= 42-29= 74-68= 64-17= 24+58= 53-39= 43+28= 56+17= 63-25= 73+24= 56-27= 22+28= 27+16= 62-49= 62-34= 62-35= 52-17= 91-37= 36+26= 81-35= 77-28= 84+19= 39+35= 35+19= 68-39= 47+28= 67+29= 84-29= 26+17= 66-48= 85-56= 72+18= 45-36= 72-39= 78-39= 74-37= 74+18= 83-49= 83+17= 46+27= 53-35= 63+34= 64-45= 32+19= 53-35= 63+34= 64-45= 32+19= 63+37= 64+24= 53+16= 82-37= 47+19= 55+38= 40-17= 79-28= 54-45= 71-15= 61-39= 85+7= 72-45= 46-28= 72-17= 68-57= 96-59= 43-27= 76-38= 42+59= 56-27= 79-64= 75+17= 60-37= 86-58= 85-50= 48-36= 60-37= 52+23= 23+32= 53+36= 46-38= 35+17= 76-18= 42-37= 75+17= 86-45= 55+17= 63-49= 92-59=

小学数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技巧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关键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遇到计算题先观察,再思考,然后选择适合的速算方法! 所谓“一看”“二想”“三选择” 一、分组法 适用于有一定规律的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加减重新组合,将原有计算转变为较小数或相; 同数的计算,从而简便计算过程。 观察:1、数字有一定规律 2、符号有一定规律 方法:看符号,找周期。 根据符号的规律划分周期,进行分组计算。切记不要忘了第一个数的符号! 1、简单分组 例: 10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 (符号周期为+、-,两个数为一组) 则原式=(10-9)+(8-7)+(6-5)+(4-3)+(2-1) =1+1+1+1+1 =5 2、分组有剩余 例: 2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1 – 10 ++-+-+-+-+- (符号周期为+、-,两个数一组,但第一个数多余出来了) ( 则原式=20 +(19-18)+(17-16)+(15-14)+(13-12)+(11-10) =20+1+1+1+1+1 =25 3、复杂分组 例: 48 + 47 - 46 -45 + 44 + 43 – 42 – 41 + 40 + 39 – 38 – 37 + 36 ++--++--++--+(符号周期为+、+、-,-,四个数一组) 则原式=(48 + 47 - 46 -45)+(44 + 43 – 42 – 41)+(40 + 39 – 38 – 37)+ 36 ; =4+4+4+36 =48 例: 15 + 14 – 13 + 12 + 11 – 10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符号周期为+、+、-,三个数一组) 则原式=(15 + 14–13)+(12 + 11–10)+(9 + 8–7)+(6 + 5 –4)+(3 + 2–1) =16+13+10+7+4 (这里提醒孩子也要善于观察,每组后两个数先做运算得 1,再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计算部分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计算部分数学网为广大小学生和家长整理的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系列,包括计算、几何、应用题、杂题以及各部分练习题,每部分都有100道精选例题及讲解,以提高广大小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本篇为计算部分。 怎样才能提高计算能力呢?这是广大教师、小学生和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 要想提高计算能力,首先要学好各种运算的法则、运算定律及性质,这是计算的基础。 其次是要多做练习。这里说的多是高质量的多,不单是数量上的多。多做题,多见题才能见多识广、熟能生巧,坚持不懈就能提高计算能力。 再次是养成速算、巧算的习惯。能速算、巧算是一个学生能综合运用计算知识、计算能力强的突出表现。比如计算85545。你见到这个题就应该想到:90045=20,而855比900少45,那么85545的商应比90045的商小1,应是19。 要想提高计算能力,还要掌握一些简算、巧算的方法,这要有老师的指导。看看下面的例题,是一定会得到启发的。分析与解在进行四则运算时,应该注意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以便使某些运算简便。本题就是运用乘法分配律及减法性质使运算简便的。 例2 计算99992222+33333334

分析与解利用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99992222+33333334 =3333(32222)+33333334 =33336666+33333334 =3333(6666+3334) =333310000 =33330000 分析与解将分子部分变形,再利用除法性质可以使运算简便。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方法例解-小升初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方法例解 速算与巧算 在小学数学中,关于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怎么样才能算得既快又准确呢?这就需要我们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根据题目本身的特点,综合应用各种运算定律和性质,或利用和、差、积、商变化规律及有关运算公式,选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速算和巧算不仅能简便运算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又会算得又快又准确。 一、“凑整”先算 1.计算:(1)24+44+56 (2)53+36+47 解:(1)24+44+56=24+(44+56) =24+100=124 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 =(53+47)+36=100+36=136 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2)52+69 解:(1)96+15=96+(4+11) =(96+4)+11=100+11=111 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 (2)52+69=(21+31)+69 =21+(31+69)=21+100=121 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31+69=100凑整先算. 3.计算:(1)63+18+19 (2)28+28+28 解:(1)63+18+19 =60+2+1+18+19 =60+(2+18)+(1+19)

=60+20+20=100 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 (2)28+28+28 =(28+2)+(28+2)+(28+2)-6 =30+30+30-6=90-6=84 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 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 计算:(1)45-18+19 (2)45+18-19 解:(1)45-18+19=45+19-18 =45+(19-18)=45+1=46 这样想: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 (2)45+18-19=45+(18-19) =45-1=44 这样想: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 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 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1,2,3,4,5,6,7,8,9 1,3,5,7,9 2,4,6,8,10 3,6,9,12,15 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连续数. 1. 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乘以个数,简记成: (1)计算:1+2+3+4+5+6+7+8+9 =5×9 中间数是5 =45 共9个数 (2)计算:1+3+5+7+9 =5×5 中间数是5 =25 共有5个数 (3)计算:2+4+6+8+10 =6×5 中间数是6 =30 共有5个数 (4)计算:3+6+9+12+15

三年级奥数速算、巧算方法及习题(强烈推荐)

三年级奥数速算、巧算方法及习题 例1、在合适的地方填上+、-、或×,使等式成立。 (1)1 2 3 4 5=1 (2) 1 2 3 4 5=0 练习1 在合适的地方填上+、-、或×,使等式成立。 (1) 3 3 3 3=3 (2) 3 3 3 3=9 例2、下面两道算式需要填四个运算符号,每个符号只用一次,该怎样填呢? (1) 9 3 7=20 (2)14 2 5=12 练习2、下面算式等号两边分别用什么运算符号,两边才能相等。 (1)2 5 6=13 (2)5 13=9 2 例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练习3、⑴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例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4 - 4 4 7 1 + 3 6 4 8 0 3 4 + 5 9 5 3 - 2 7 5 6 8 9 - 1

练习4 课后练习 1、在相同的图形里填上相同的整十数,使等式成立。 ×3=1 ×6=2 ×6=4 2、在下面的方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它横看成为两道算式,竖看成为五个成语。 3、把1~9这9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的○中,正好组成一道算式。 4、把494、49 5、49 6、49 7、49 8、49 9、501、502、503、504、505、506这十二个数分别填入下面的方格中,使等式成立。(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3 5 4 7 6 8 4 □÷□×□ + □=□ (□+□-□)×□=□ 上 下 面 方 生 死 花 门 拿 稳 2 7 × 9 3 1 8 × C D 4 A B 6 A=( ) B=( ) C=( ) D=( ) 6 5 + 3 1 4 6 + = + + + + = + 仔细观察这些数!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应用题部分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应用题部分练习 1.小明看一本书,原计划每天看35页,32天看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看5页, 实际用多少天看完? 2.修一条路,原计划每天修0.4千米,70天可以修完。实际每天修的米数是计划的1.25倍。实际用多少天完成? 3.绿化队植树,计划8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植树240棵,7天就完成了全部的植树任务。实际比计划每天多植树多少棵? 4.某街道居委会慰问军烈属,给他们送去红糖和白糖。每到一户送去2袋红糖和5袋白糖,送到最后一户时,红糖正好送完,还剩下10袋白糖。已知带去的白糖的袋数是红糖袋数的3倍,那么带去的红糖、白糖各多少袋? 5.服装厂要加工一批服装。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同时加工60天正好完成。已知第一车间加工的服装占服装总数的45%,第二车间每天加工132件。第一车间每天加工多少件? 6.洗衣机厂计划生产一批洗衣机。结果9天恰好完成了计划的3 7.5%。照这样计算,完成计划还要多少天? 7.有一堆煤可以烧120天。由于改进烧煤技术,每天节约用煤0.25吨,结果这堆煤烧了150天。这堆煤共有多少吨? 牵走7头黄牛放在水牛群之中,那么这三群牛的头数正好相等。问奶牛有多少头? 9.甲乙两个车间加工一批同样的零件。如果甲车间先加工35个,然后乙 先加工1天,然后乙车间再开始加工,经过5天后两车间加工的零件数相等。那么乙车间一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10.修路队原计划用240天修好一条长91200米的公路。实际每天比计

12.有100千克青草,含水量为66%,晾晒后含水量降到15%。这些青草晾晒后重多少千克? 13.将一个正方形的一边减少1/5,另一边增加4米,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与原来正方形面积相等。那么正方形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14.某车间加工甲、乙两种零件。已加工好的零件中甲种零件占30%,后来又加工好了24个乙种零件,这时甲种零件占25%。那么现在已加工好两种零件共多少个? 15.甲、乙、丙三人共生产零件1760个。如果甲少生产2/9,乙多生产80个,那么甲、乙、丙三人生产零件的个数相等。甲、乙、丙三人各生产了多少个? 16.小明今年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1/6,15年后他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4/9。小明和他爸爸今年各多少岁? 17.某校有学生314人,其中男生人数的2/3比女生人数的4/5少40人。这个学校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18.甲、乙两班人数相等,各有一些同学参加了数学小组。甲班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恰好是乙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1/3;乙班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恰好是甲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1/4。那么甲班没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是乙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19.容器里放着某种浓度的酒精溶液若干升,加1升水后纯酒精含量为25%;再加1升纯酒精,容器里纯酒精含量为40%。那么原来容器里的酒精溶液共几升?浓度为百分之几? 20.甲、乙、丙三人合抄一份稿件,1小时可以完成。如果甲、乙二人合抄,要80分钟完成;如果乙、丙二人合抄,要100分钟完成。如果这份稿件由乙一人独抄,要几小时完成? 21.一件工程,甲独做,20天可以完成;乙独做,30天可以完成。现在两人合做,中间甲休息了3天,乙休息了若干天,结果经过16天才完成。问乙休息了几天? 22.注满一池水,只打开甲管,要8小时;只打开乙管,要12小时;只打开丙管,要15小时。今开始只打开甲、乙两管,中途关掉甲、乙两管,然后打开丙管,前后共用了10小时才注满一池水。那么打开丙管注水几小时?

(完整版)二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 一、寓言小故事:朝三暮四 从前,宋国有一个老人,他在家中养了许多猴子。老人每天都会给每只猴子八颗栗子,早 晚各四颗。后来,猴子越来越多,老人也越来越穷,所以他想每天只给猴子七颗栗子, 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粟子,晚上给你们三颗 栗子,行不行?” 猴子们想了一想,晚上怎么少了一颗呢?于是大叫起来,非常不 愿意。老人一看,连忙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三颗,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晚上的栗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同意了。老人也偷着乐了! 计算:3+4=4+3= 操场上28 个男生在跳绳,17 个女生在跳绳,问:操场上一 共有多少人在跳绳? 计算:28+17= 17+28=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推广: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加数的顺序,它们的和不变。 例如:1+2+3+4=1+3+2+4=…… 身边的数学问题: 操场上28 个男生在跳绳,17 个女生在跳绳,23 个女生在踢毽子。 问:(1)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 (2)参加活动的有多少人? (3)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 (4)参加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从以上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式: 先计算,再比较大小: 1、(13+28)+1213+(28+12) 2、(16+17)+1316+(17+13) 根据以上的例子,你能发现在加法运算中,有什么规律吗?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说明: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三个数以上),可以先对其中几个数相加,再与其它几个数相加。 把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综合起来应用,就能得到加法的一些巧算方法。 1、凑整法: 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加起来,然后再与其它的 数相加,这样计算比较方便。补数:如果两个数的和正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那么这两个数互为补数。如 48+52=100,其中52 和48 互为补数。互为补数的两个数,我们称为“好朋友” 填空: (1)在括号内写出下列个数凑成“10”的补数: 123456789 ()()()()()()()()() (2)在括号内写出下列个数凑成“100”的补数: 12233546576879 ()()()()()()() 总结: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两个能凑成“100”的补数,它们的个位相加等于,他们的十位相加等于_. (2)在括号内写出下列个数凑成“1000”的补数: 312423535 6 41758869 ()()()()()() 总结: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两个能凑成“1000”的补数,它们的个位相加等于,他们的十位相加等于,百位相加等于 例题1、 计算:(1)24+44+56 (2)53+36+47 (3)991+119+9+881 说明:做题之前,要先观察式子的特点,找到能凑成整数的好朋友,先加起来。 计算: (1)18+28+72(2)87+15+13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速算与巧算有答案(三)

【经典例题一】325÷25 【思路导航】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325÷25 =(325×4)÷(25×4) =1300÷100 =13 【练一练1】(1)450÷25 (2)525÷25 (3)3500÷125 (4)10000÷625 (5)49500÷900 (6)9000÷225 【经典例题二】计算25×125×4×8 【思路导航】如果先把25与4相乘,可以得到100,同时把125与8相乘,可以得到1000;再把100和1000相乘就可以了。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练一练2】(1)125×15×8×4 (2)25×24 (3)125×16 (4)75×16 (5)125×25×32 (6)25×5×64×125 【经典例题三】计算:(1)125×34+125×66 (2)43×11+43×36+43×52+43 【思路导航】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这两题 (1)125×34+125×66 (2)43×11+43×36+43×52+43 =125×(34+66)=43×(11+36+52+1) =125×100 =43×100 =12500 =4300 【练一练3】计算下面各题: (1)125×64+125×36 (2)64×45+64×71-64×16 (3)21×73+26×21+21 【经典例题四】计算(1)(360+108)÷36 (2)1÷2+3÷2+5÷2+7÷2 【思路导航】两个数的和、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除这两个数,再求出两个商的和(差)。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1)(360+108)÷36 (2)1÷2+3÷2+5÷2+7÷2 =360÷36+108÷36 =(1+3+5+7)÷2 =10+3 =16÷2 =13 =8 【练一练4】(1)(720+96)÷24 (2)(4500-90)÷45 (3)6342÷21 (4)8811÷89 (5)73÷36+105÷36+146÷36 (6)(10000-1000-100-10)÷10

二年级数学思维速算与巧算

〖课前加油站〗 1.学习方法:切忌两个极端 2.速算思想: (1)“整”比“散”好! (2)“小”比“大”好! (3)“×”比“+”好! 14+21+86+19 100-8-8-8-8-8 ⑴56-28+44 ⑵89+76-69 【拓展】(★★★) 27+25+31+32 【拓展】(★★★) 195+196+197+198+199 10-9+8-7+6-5+4-3+2-1 (★★) (★★) (★★) (★★★★) 第一讲 速算与巧算

【拓展】(★★★★) 20+19-18+17-16+15-14+13-12+11-10 【拓展】(★★★★) 15+14-13+12+11-10+9+8-7+6+5-4+3+2-1 【拓展】(★★★★) 66+94+72+86-(70+64+92+84) 【铺垫】(★★★★★) 1+2+3+4+3+2+1 (★★★★) ⑴1+2+3+4+5+6+7+8+9+10+9+8+7+6+5+4+3+2+1 ⑵1+2+3+4+5+6+7+8+9+10+9+8+7+6+5+4 (★★★★★) 1234+3142+4321+2413 〖本讲总结〗 一、速算思想: 1.“整”比“散”好! 2.“小”比“大”好!

3.“×”比“+”好! 二、凑整法(适用于连加运算) 找朋友(看个位) 三、变加为乘 四、带符号搬家 认识数字的符号 巧算技巧:+凑整,-相同 五、基准数法 找基准数(几个相近的数相加) 选基准数的方法: 1.基准数最好是整十或整百数 2.基准数要和每个加数都接近 六、分组法 方法:看符号,找周期 七、位值原理 适用于:各数位有特点,按数位相加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乘除巧算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乘除巧算 以下是曲#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乘除巧算】,供大家参考! 专题分析: 前而我们己介绍了相关加、减法中的巧算,其中“凑整”是巧算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同样能够使用在乘除计算中。 要提升计算水平,除了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要熟练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运算技巧。巧算中,经常要用到一些运算定律,例如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灵活使用运算定律,是提升巧算水平的关键。 例1:巧算下面各题。 (1)、25X8 (2)、16X125 (3)、16X25X25 (4)、 125X32X25 【思路点拨】(1)25X8 (2)16X125 =25X (4X2)二(2X8)X125 二25X4X2 二2X (8X125) =100X2 =2X1000 =200 =2000 (3)16X25X25 (4) 125X32X25 二(4X4)X25X25 =125X(8X4)X25 = (4X25) X (25X4) =(125X8) X (4X25) =100X100 =1000X100 =10000 =100000

例2:简便运算。 (1) 1304-5 (2) 4200宁25 【思路点拨】这里能够使用商不变的性质,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因而: (1) 1304-5 (2) 42004-25 =(130X2) 4- (5X2) = (4200X4) 4- (25X4) =2604-10 =168004-100 =26 =168 例3:计算31X25 【思路点拨】题中31不能被4整除,但31可拆成4X7+3,这样就得到(4X7+3) X25,或者把25看做100F4也可求出得数。 31X25 或31X25 =(4X7+3) X25 =31X (1004-4) 二4X7X25+3X25 =31X1004-4 =700+75 =31004-4 =775 =775 拓展训练: 1、计算 (1) 125X27X8 (2) 125X4X8X25 2、速算 1、(1)25X12 (2)48X125 2、仃)125X16X5 (2) 25X8X5 (3) 32X25X25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_4.doc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 1.计算下图的周长。 2.下图中,四边形ABCD是一个正方形,其中长方形AEFD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EB=7厘米,那么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下图中圆的半径是4厘米,O是圆心,AB和DC互相垂直,OE=1厘米,EF=2厘米,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在图35所示的长方形ABCD中,O是AC、BD两条对角线的交点,BC=20厘米,AB=12厘米,DE=4AE,DF=1/3CF。阴影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在图36中,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是半圆周的中点,BC是半圆的直径。已知AB=BC=10厘米,那么阴影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6.在图37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厘米,将以圆弧为分界的甲、乙两部分的面积中的大者减去小者,所得的差是多少平方厘米? 7.图38中圆的半径是6厘米,求图中的阴影面积。 8.在图39中,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以A、B为圆心画弧,两弧相交于D。已知AB长20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9.有一块黑白格子布如图40所示。白色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5厘米,白色的小正方形边长是5厘米。那么这块布中白色的面积占总面

积的百分之几? 10.图41a表示一个直径为6厘米的半圆,AB是直径。让A点不动,把整个半圆逆时针转60角,此时B点移动B点。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1.在图42中,3个圆的半径都是1厘米,圆心分别为O1、O2、O3,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2.下图中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3.有一个正方体形状的木块,棱长1米。沿水平方向将它锯成3片,每片又锯成4条,每条又锯成5小块,共得到大大小小的长方体60块。这60块长方体的表面积总和是多少平方米? 14.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正方体,分别在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的中心位置,挖去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挖完后得到的形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15.在图45中,梯形ABCD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AB长10厘米,高DE长6厘米,三角形DOC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求三角形ABO的面积。 16.一个直角梯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两底之和是两腰之和的2.6倍,其中一个腰长6厘米。那么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7.在图46中,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05平方厘米,AE=ED,BD=2DC。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二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

二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 (预热)前铺知识 复习 一、凑整法(计算的核心) 好朋友:两个数相加(相减)和为整十、整百、整千的两个数,我们称之为好朋友。 1)加法凑整: 好朋友:个位相加和为十。 口诀:看个位,手拉手,凑完整,再计算。 例:13+27=40 2)减法凑整: 好朋友:个位相同。 例:132-32=100 二、递等式 按照运算顺序把计算过程依次用等式表示出来,这样的等式叫做递等式。 写法:在算式下面、第一个数的左边写等号“=”;等号后面写计算过程,第一个数要与算式的第一个数上下对齐;每一步的等号对整齐,等号的两条线要平行。 例:52+36-23 =88-23 =65 三、抱符号搬家 抱符号搬家可以改变运算顺序,抱着前面的符号搬家。

每个数前面都有符号,第一个数前面的加号被省略了;数搬家时不要忘记带上它前面的符号。 例: =100-45 =55 四、变加为乘 相同的数相加变乘法。 例:5+5+5+5+5+6 =5x5+6 =25+6 =31 五、认识小括号“()” 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小括号里面的要先算。 例:53+(36-16)【先算小括号里面的“36-16”】 =53+20 =73 新授 一、添(去)括号 (1)括号前面是减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例: 9

=19 (2)括号前面是加号,括号里面不变号。 例: =9+() =9+10 =19 二、拆补凑整 任意数可以写成一个整数(整十,整百,整千)加(减)一个数的形式。 例:9+99 9最接近的整十数:10 99最接近的整百数:100 则原式=10-1+100-1 =110-2 =108 三、基准数法 特点:算式中的数都接近同一个整十(百)数 基准数只有一个 例:-1 +2 +3 19+22+23 【算式中的数都最接近20】 20 +20 +20 =3×20-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