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权力与货币权力_马克思的财富理论及其警示意义

本文由guanghaigood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经济学家
……
2010. 10
财富权力与货币权力
——马克思的财富理论及其警示意义 —
□胡贤鑫 朱书刚 吴亚平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
马克思的财富理论, 具体分析了财富由使用价值向交换价值转变的过程, 论述了财富权力在资本 主义条件下转变为货币权力和资本权力、 货币权力演变为支配世界市场的世界权力的内在逻辑, 揭示 了货币的内在矛盾及货币权力的扩张引发货币危机、 金融危机的必然趋势。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对于发 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合理分配财富以维 展中国家如何认识财富权力和货币权力的作用、 护本国资本权力与劳动权力的平衡等问题,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财富权力; 货币权力; 货币危机
中图分类号: F091. 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5656 ( 2010 ) 10—0032—07
财富本来是人类共同创造并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物质产品,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使用价值, 资本权力, 成为支配人、 统治人的社会权力。在当今世 但是,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财富异化为货币权力、 界, 财富更是表现为世界权力, 成为统治世界、 支配世界的世界霸权。然而, 财富增长过程中的矛盾、 货 币自身的内在矛盾, 又往往会内生货币危机、 金融危机, 破坏世界的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在我国, 随着 财富的增长, 财富权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干扰正常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的社会权力。因此, 研究马克 思的财富权力理论, 是有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一、 财富的形式及其实质
在《资本论 》 及其手稿中, 马克思指出, 财富就其实体形式而言, 主要是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 是使 用价值, 也就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价值, 因此, 财富这一价值又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具有不同 从哲学的意义上看, 财富就是价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的本质规定。 在商品经济形成之前, 人类尚处于人对人的依赖阶段。在这一阶段, 财富主要表现为“使用价值 ” , 人们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 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 不是用于交换, 因而财富的实质是“作为使用价 。人与财富的关系表现为人与物的关系, 表现为劳动者占有、 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 值的价值 ” “ “ 在古代世界的 缝隙” 在共同体的 尽头” 出现了简单的商品交换, 中, , 并被

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所 代替, 财富因此而表现为“交换价值” 亦即“作为交换价值的价值 ” , 时期的财富形 。这便是“物的依赖 ”
“ (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09YJA710068 )
- 32 -
ECONOMIST
……
2010. 10
“ 式。 “物的依赖 ” 在 时期, 作为实体财富的物根本不同于 人对人的依赖 ” 时期。 第一, 物表现为商品, 因而
[ — 商品包括生活资 财富也表现为商品——“表现资产阶级财富的第一个范畴是商品的范畴 ”1 ] 293 。第二,
料, 也包括生产资料, 因而财富也包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形成之前, 主要的生 产资料—— 土地, “自然富源 ”只是生产的条件, — 只是 , 因而不表现为财富。而在资本主义时期, 土地及其 他生产资料已不再是共同体的共同财产,而是商品,是可以交换的价值。于是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一 起, 同时变成了财富。财富的内容因此发生了变化。
[1 “ 。 资本主义财富的第二个范畴是 货币”“财富以双重形式存在, 既是商品又是货币 ” ] 317 - 318 。 商品交
换以货币为媒介, 商品的价值表现为货币, 商品价值的实现则表现一定量的商品与一定量货币的易位。
[ “ “ “ “ 于是, 货币由 一般等价物 ” 转化为 财富的一般形式” 转化为 一般财富的物质代表 ”1 ] 367。 就空间规定
来说, 货币到处表现为一般商品, 现在就时间规定来说, 货币也表现为这种商品。货币在任何时候都可
[ “ “ 以作为财富保存 ”2 ] 185。因此, 马克思把货币称为财富的 一般形式 ” 纯粹的抽象形式” 而把商品称为 、 ,
“ “ “ “ 。 、 财富的 现实形式 ” 作为 一般形式” 纯粹的抽象形式 ” 的货币 代表” 现实的财富。 。 资本主义财富的第三个范畴是“资本 ” “货币作为一般财富的物质代表, 只有当它重新投入流通, 在流通中, 货币只有被支付出去, 才会实现。 如果 和特殊形式的财富相交换而消失的时候, 才能够实现。 我把货币保留下来, 它就会在我的手里蒸发为财富的纯粹的幻影。使货币消失, 这正是保证货币成为财
[ “ “ , 富的唯一可能的方式 ”1 ] 367 - 368 。所谓 货币被支付出去 ”即是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货币的 消
“ 失”是指货币取得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价值形式, , 失去了原先的货币形式; 货币价值的 实现” 是指货 “ 并 的过程, 即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 币带来了超过原有价值的价值, 即剩余价值。货币 被支付 ” “消失 ” 程。马克思指出, 货

币是有限的财富, 因而要超越自身, 并在流通中保存和增殖自己。这说明, 在资本主 义条件下, 货币不再是简单的交换媒介, 不再是一般等价物, 而是使货币自行增长的货币, 是能够带来剩 余价值的价值。于是, 财富便由货币范畴转化为资本范畴。 “ 从 商品” “货币”从 货币 ” “资本”财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完成了形式上的变化。财富形式的 到 ,“ 到 , 变化是财富根本性质变化的外在表现。那么, 财富的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 第一, 财富由使用价值变成了价值。如果说, 在前资本主义时期, 人类创造财富 以使用价值为唯一 目的” 那么, , 在资本主义时期, 资本创造财富则是以交换价值为唯一目的。于是, 财富由使用价值变成 了价值。 第二, 财富由交换价值转化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能够使资本自行增殖的价值。财富从物的 资本形式的转化, 是与资本主义的形成同时发生的。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 形式向货币形式、 必须自行增殖, 否则就会走向死亡, 而资本增殖的唯一方法即是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因此, 资本主义 社会的财富不再是普通的物, 而是能够创造新价值的价值。 第三, 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增加是以劳动者不占有财富为条件的, 或者说, 是以资本占有他人财富 为条件的, 因此, 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 具体说, 即是资本占有者、 财富占有者剥夺 他人财富的关系。如果说,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 财富反映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那么,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财富则反映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这说明, 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不是单纯的物, 而是新的经济关 系和社会关系。 财富的异化关系终究是要被克服的, 代替资本主义财富的将是一种新的财富—— 自由时间 ” —“ 。 - 33 -
经济学家
……
2010. 10
“ 在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中, 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 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 直接劳动, 也不是人从事劳动的时间, 而是对人本身的一般生产力的占有, 是人对自然界的了解和通过
[ “ 人作为社会实体的存在对自然界的统治, 总之, 是社会个人的发展 ”1 ] 100 - 101 。 一旦直接形式的劳动不再
是财富的巨大源泉, 劳动时间就不再是, 而且必然不再是财富的尺度, 因而交换价值不再是使用价值的 尺度。群众的剩余劳动不再是一般财富发展的条件。于是, 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便会崩溃, 直接的 物质生产过程本身也就摆脱了贫困和对立的形式。 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

并不是为了获得剩余劳动 而缩减必要劳动时间, 而是直接把社会必要劳动缩减到最低限度, 那时, 与此相适应, 由于给所有的人腾
[1 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 ” ] 101 。 出了时间和创造手段, 个人会在艺术、
马克思的这些论述说明了如下三点: “ “ 不是财富的源泉, 也不是财富的尺度, 财富的 宏大基 第一, 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 直接劳动 ” 础” 是个人的全面发展。 “直接劳动”是指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 所谓 , 完成产品生产的劳动。 在未来社会 “ 中, 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人只是站在生产过程的 旁边”而不直接参与生产, , 劳动于是变为指挥机 “ 器的间接劳动。这样, 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 ” 便不再是财富的尺度, 也不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 人的 全面发展才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 “ 第二, 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是 自由时间 ” “自由时间 ” 不同于 劳动时间 ” — 从事直接劳动的时 —— 。 “ 科学等多方面活动的时间, 从整个社会来说, 创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也就是 间, 它是个人从事艺术、
[2 “ 创造产生科学、 艺术等等的时间 ” ] 379 。在这里, 个人的全面发展既是 基石”又是目的, , 而自由时间则是
自由时间便成为个人财富, 当然也是社会财富。 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这样, “ 第三, 在未来社会中, 由于物质产品的社会化, 并实行 按需分配 ”因而劳动不以生产交换价值和价 , 值为直接目的, 而以生产使用价值为直接目的, 使用价值的生产又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其结 不是不需 果是: 物质财富的价值随之递减, 自由时间的价值随之递增。共产主义不是不需要物质财富, 要使用价值, 只是物质财富、 使用价值变成了人们获得自由时间的手段。因此, 自由时间较之物质财富 是更高的价值, 是一切财富中最重要的财富。
二、 财富权力向货币权力的转化
财富本无所谓权力。 在其本来意义上, 财富只不过是物, 不过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 但是, 由于财 富的商品化、 货币化和资本化, 财富取得了社会权力, 即支配人、 统治人的权威和力量。财富权力是通过 货币权力、 资本权力表现出来的。它的第一种形式即是货币权力。 马克思指出, 在封建君主专制时期, 商品交换有了一定的规模, 这就产生了对于一般等价物的需求, “ 货币于是应运而生。 君主专制本身已经是资产阶级财富发展到同旧的封建关系不相容的阶段上的产 物, 它应当有能力在境内的一切点上运用同一形式的一般权力, 为了适应这一点, 它需要这种权力的物 质杠

杆, 这就是一般等价物, 处于时刻准备战斗的形式上的财富, 而在这种形式上, 财富完全摆脱了地方
[ 的、 自然的、 个人的特殊关系。 君主专制需要货币形式的财富 ”1 ] 315 - 316 。 这就是说, 在封建社会, 封建君主
“ 已经占有了一定的社会财富, 为了获取 有能力在境内的一切点上” 运用财富的权力, 因而需要作为一般 等价物、 作为这种权力的物质杠杆, 这就是货币以及货币的权力。对货币权力的这种需要, 一方面导致 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没落, 一方面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形成。 - 34 -
ECONOMIST
……
2010. 10
货币权力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最终确立并发展起来的, 并表现为资本权力。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 货币要超越自身的局限性, 就必须转化为资本; 同样地, 货币权力也必须转化为资本权力。 “社会财富的越来越巨大的部分作为异己的和统治的权力同劳动相对立。关键不在于对象化, 而在 于异化, 外化, 外在化, 在于不归工人所有, 而归人格化的生产条件即资本所有, 归巨大的对象化的权力
[1 所有, 这种对象化的权力把社会劳动本身当作自身的一个要素置于同自己相对立的地位 ” ] 243 - 244 。这是
说, 在资本主义社会, 由于劳动资料与劳动者的分离, 社会财富关系发生了异化: 劳动异化为资本财富, 财富关系发生了颠倒—— 财富的创造者不拥有财富, — 不创造财富的资本 资本异化为劳动的条件。于是, 所有者占有财富; 相应地, 财富的创造者不拥有财富权力, 不创造财富的资本所有者拥有财富权力, 从而 统治权。这是货币权力新的表现形式。 产生了资本对劳动的支配权、 作为资本权力的货币权力, 首先表现为货币占有工人劳动力的权力。 这种占有权是如何获得的? 我 们可以从马克思关于劳动力买卖关系的描述中窥见一斑。 《 马克思在 资本论 》 中指出, 在劳动力买卖关系确立之前, 货币所有者和劳动力的所有者都是自己的 财富的拥有者: 一方拥有自己的劳动力, 一方拥有货币。他们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 根据自己的自由意 双方都是权力平等的人。但是, 劳动者由于失 志进行等价交换, 既不能强买, 也不能强卖。表面看起来, “ “ 去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生存的 自然必然性 ” 生存的 无声的强制 ” 迫使他们最终不得不将自己的 , , — 一旦劳动力的买卖完成, “剧中人 ” 两个 的面貌便发生了变化:“原 唯一财富—— 劳动力出卖给资产阶级。 来的货币所有者作为资本家, 昂首前行; 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 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 雄

心勃
[3 — 马克 勃; 一个战战兢兢, 畏首不前, 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 只有一个前途—— 让人家来鞣 ” ] 。
思的描述形象地说明, 货币因为获得了对工人劳动力的占有权, 于是人格化为资本权力, 劳动与货币之 间原先表面平等的关系被资本对劳动的支配关系所取代。 货币对劳动的支配权和统治权继而表现在劳动过程中, 也就是资本、 货币对劳动的使用权。马克思 指出, 按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原则, 资本既然获得了劳动力的占有权, 因而也就拥有了对劳动力的使 “ 用权。在资本家看来, 一个物品既然归他所有, 物品的使用权也就 天经地义 ” 地归他所有。劳动力这一 “物品” 也是如此。因此, 工人生产什么, 怎样生产, 必须服从资本的意志, 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便是货 币权力在生产过程中的表现。 货币、 资本对劳动的支配权和统治权还突出地表现在对工人劳动成果的支配、 占有上。劳动力是一 “ 种特殊商品, 它不仅能生产自身的价值, 还能生产出 一个余额 ”即剩余价值。资本、 , 货币因为拥有劳动 “ 的占有权。于是, 货币权力表现为对无酬劳动的占有权和支配权。 力使用权, 因而也有了对这一 余额” 货币的权力从何而来? 上述分析说明, 它来自于工人的劳动。马克思一再指出, 财富来源于工人的 劳动, 货币作为财富的表现形式, 其来源当然也是工人的劳动。通过支付交换价值, “得到的是劳动 货币 能力的使用价值, 即劳动本身, 劳动的这种使人致富的活动属于资本家而并不属于工人。因此, 工人通
[ 过这个过程不会致富, 他所创造的财富是一种同他相异化并统治他的权力 ”4 ] 190 - 191 。因此, “表现为 劳动 [4 价值的活的源泉 ” ] 191, 也就是表现为货币及货币权力的活的源泉。 [2 “每个个人以物的形式占有社会权力 ” ] 107 并通过物的形式证明自己的社会权力, 我可以用货币的 “
形式把一般社会权力和一般社会联系,社会实体随身揣在我的口袋里。货币把社会权力当作物品交到
[ 私人手里, 而私人就以私人的身份来运用这种权力 ”1 ] 317 - 318 。这样, 货币权力便在资本主义社会泛滥开
- 35 -
经济学家
……
2010. 10
来, 成为支配整个社会的权力, 乃至成为决定社会命运的政治权力。
三、 货币权力向世界权力的转化及货币危机的发生
货币权力也是世界权力。如果说, 在资本主义的初期, 货币权力主要表现为支配、 统治本国劳动人 民的社会权力, 那么, 在世界市场形成之后, 货币权力则同时表现为通过支配世界市

场, 从而支配世界、 统治世界的世界权力。 这是财富权力极度膨胀的典型形式。 正是财富权力的极度膨胀, 导致了资本主义 世界的货币危机、 金融危机。 “在资产阶级社会的既定民族范围内,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是随同生产关系一般而一起发展的, 同样,
[ 货币在作为国际支付手段这一规定上也是如此 ”1 ] 322 。这就是说, 货币的职能是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
随生产关系发展而发展的。当资本主义超越“既定民族范围 ” 发展成为世界范围的生产关系时, , 货 化、 币的职能也就随之发展成为国际支付手段的职能, 货币的世界权力因此而形成。 “ 其实, 早在古代社会, 货币的世界职能、 世界权力便已开始萌芽。 早在古代人那里, 国家的货币贮藏就被
[1] “ 看作主要是提供国际支付手段的后备基金, 看作兼收时应急用的等价物和战时补贴的来源” 321。如 美洲的
亚洲发生联系的手段起了重大作用, 它作为商品从美洲流往欧洲, 然后又作为交换 银作为美洲同欧洲、
[ 手段从欧洲输往亚洲, 特别是印度 ”1 ] 321。但是, 在资本主义形成之前, 这一切都是在较小的范围里发生
“ 的。 在资本主义形成之后, 这一切便在整个世界范围里发展起来。 由于需要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 资产
[ “ 阶级不得不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钻营, 到处落户, 到处建立联系”5 ] 469 。 随同资产阶级 奔走于全
“ , 到处落户, 到处建立联系 ” 便是货币的世界化。 的, 球各地” 到处钻营, 资本主义商品的国际交换需要超越一切地方的、 宗教的、 政治的和种族的局限性, 这就要求作为商 品交换支付手段的交换价值也必须是世界性的, 而货币作为抽象财富、 一般财富的代表, 恰恰具有这样 “ 它只能按照它的金属含量 的价值。比如作为货币的金和银, 不论它以铸币形式还是以条块形式存在,
[4 “ 来估价, 它不仅代表价值, 同时就是价值 ” ] 190 - 191 。它们的 花纹已经去掉 ” 。这说明, 交换价值即是货币
的使用价值, 货币的使用价值即是货币的交换价值。正因为如此, 它才成为世界性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 值。
[4]191 “ “ “ 货币的这种特性, 决定了 货币本身是世界主义的” 。 货币的 世界主义” 特性, 使它在 开辟世界市场方 [2] 宗教的、 政治的和种族的区别方面成为异常有力的作用物” 107。它 面, 在使社会物质变换超越一切地方的、 [1 “不仅有了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往的可能性, 而且还立刻有了这种交往的必要性 ” ] 317 - 318 。 货币的世界
主义特性, 帮助资本主义打

开了世界各国的大门, 使各国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不但 如此, 资本主义还“迫使一切民族都在惟恐灭亡的忧惧之下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在自己那里推行 它按照自己的形象, 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 1 ] 322 。 所谓文明制度, 就是说, 变成资产者。简短些说, “ 新世界的形成, 充分显示了资本的世界力量, 作为资本的货币, 也因此成了世界权力。如果说, 在
[ 重商主义那里, 金银是各个共同体的权力的尺度 ”1 ] 321 , 那么, “各个共同体 ” 在 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
系后, 一般货币便成了世界权力的尺度, 谁占有货币越多, 谁的世界权力就越大, 而财富权力也就真正实 现为世界权力。 货币权力作为世界权力, 对世界的支配和统治主要是通过如下途径来实现的: 第一, 控制各国的生 使各个国家的 产和消费, 使各国的生产和消费变成资本运行的一个环节, 变成资本增殖的手段。第二, - 36 -
ECONOMIST
……
2010. 10
国内市场变成世界市场的一个部分,并使各国国内市场服从世界市场,国内市场规则服从世界市场规 迫使各国采取资本主义文明, 将各国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服从资本的世界权力。 则。第三, 货币权力的极度膨胀, 必然导致货币危机。所谓货币危机, 按马克思的说法, 是由信用机制遭到破 “ 坏导致货币供应不足而引起的货币恐慌。货币危机的产生, 首先是由货币自身的内在矛盾引起的。 货 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包含着一个矛盾: 一方面, 只要许多笔支付互相抵销, 货币就只是在观念上作为 尺度起作用; 另一方面, 只要支付必须实际进行, 货币就不是作为转瞬即逝的流通手段进入流通, 而是作
[1 这就是作为观念的货币 为一般等价物的静止的存在, 作为绝对商品, 简言之, 作为货币进入流通 ” ] 321。
与作为财富的实际货币之间的矛盾。 一般说来, 在经济秩序正常、 信用制度健全、 信用可靠的情况下, 由于支付平衡, 由于支付作为正数 “ 和负数相互抵销, 货币可以表现为商品的单纯观念的形式, 并以观念的形式作为支付手段出现。 只要 支付平衡, 货币就表现为转瞬即逝的形式, 即相交换的价值量的纯粹观念上的、 想象的尺度。货币的亲
[5 “ 自参与只限于结算为数较小的差额 ” ] 469 。 如果支付平衡的过程由于信用突然波动而被打断, 支付机制
被破坏, 那么人们就会突然要求货币成为实际的一般支付手段, 并要求全部财富以双重形式存在, 既是
[ “ 违 商品又是货币, 从而要求这两种存在方式相一致 ”1

] 317 - 318 。在这时, 货币就会违反现代商业的约定,
反现代商业的一般前提, 突然必须以它的实在的形式出现和使用, 因而就产生了冲突。” 马克思的这些论述表明了如下四点: 第一, 货币作为观念上的尺度起作用, 要以信用为基础; 第二, 在信用机制完善的情况下, 并不要求实际的货币量等于观念上的、 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量, 并因为信用 信用危机, 信用机制、 支付机制被破坏, 市场所 保证, 支付仍然能够保持平衡; 第三, 如果发生经济危机、 要求的便不再是作为纯粹观念上的货币, 而是实际形式上的货币, 并要求货币的价值与商品的价值相一 致; 第四, 在经济危机时期, 货币往往贬值, 实际形式的货币量并不足以代表观念上的货币量, 不足以代 表社会财富的真正价值, 于是出现了货币短缺, 支付平衡受到破坏, 支付困难也就随之发生, 从而导致货 币危机。 货币危机与经济危机是相伴而生的。一方面, 经济危机会导致货币危机; 另一方面, 货币危机会加 “ 深经济危机。这样, 危机时刻” 便不仅仅是货币的危机时刻, 它同样是经济的危机时刻。在货币危机时 刻, 因为货币供应不足、 货币恐慌, 货币作为财富价值的功能进一步突现出来, 于是人人企求获得更多的 货币。同时, 又因为危机的影响, 货币的世界权力也因此动摇, 并进一步影响到世界的社会秩序和政治 “ 秩序, 形成全面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无怪乎人们说, 货币是万物的刽子手, 是一把都当作供自己享
[ 用的祭品的摩洛赫”2 ] 150 。
四、 马克思财富权力理论的警示意义
马克思的财富理论是在 150 多年前创立的。 他的这一理论与他的全部理论一样, 揭示了资本主义的 不合理性及其灭亡的必然性。100 多年过去了, 资本主义虽然没有灭亡, 财富权力的扩张虽然没有导致 财富权力的完全崩溃, 但是, 这一理论所揭示的从财富权力到货币权力和资本权力转变、 货币权力由社 会权力向世界权力转变的逻辑并没有改变,货币世界权力的扩张导致货币危机并加深经济危机的趋势 同样没有改变, 相反, 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在世界更大的范围内重复着。这说明, 马克思的财富理论, 尤 其是其中包含的货币权力理论, 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对当代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更具有特别的警示意义。 - 37 -
经济学家
……
2010. 10
第一, 必须以财富权力对抗财富权力, 以货币权力对抗货币权力。这里所说的“以财富权力对抗财 , 以对抗发达国 富权力, 以货币权力对抗货币权力 ”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通过发展生

产力来增加财富, 家的财富权力; 以增加实际财富的价值对抗发达国家的货币权力; 以增强本国货币的世界权力对抗发达 国家世界货币的权力。 在当代的发达国家, 财富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欠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财富的剥夺, 借助 “世界货币 ” 国际货币 ” “ 、 的货币权力干预欠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生活。如果说, 在资本主义形 成的初期, 资本主义主要是通过货币权力来实现资本对劳动的支配和统治, 那么, 在当今社会, 资本主义 弱国的支配和统治, 使穷国、 弱国丧失权力, 从而形成所谓 则主要是通过货币的世界权力来实现对穷国、 “世界霸权 ”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如何遏制这种世界霸权, 已是国际事务中的头等大事, 唯一的选择 便是发展经济, 增加自身的财富权力, 增强本国货币的权力, 并以这种权力来对抗西方世界的权力。 第二,发展中国家必须主动参与世界信用规则的制订和实施。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货币危 机、 金融危机是由信用制度的不完善、 信用机制遭遇麻烦而直接引发的。在当代世界的资本市场, 各类 投机机构更是利用信用制度的不完善, 进行信用投机、 信用欺诈, 从而破坏世界的经济秩序, 引发货币危 金融危机, 华尔街近年来推出的花样翻新、 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品及由其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 便是 机、 典型的一类。更要警惕的是,发达国家往往在事后又利用其货币权力,将危机的恶果转嫁给发展中国 发展中国家必须主动参与世界信用制度的制订, 监督世界信用规则的实施, 以维护世界经济 家。因此, 秩序及自身的合理权益。 第三, 发展中国家必须制订合理的财富分配政策, 遏制本国个人资本权力、 货币权力的扩张。正如 马克思分析的那样, 资本和货币的社会权力, 起初来源于对劳动的占有, 并依靠资产阶级法权和不合理 的财富分配制度, 使这种权力进一步扩大。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 也有其共性。资本逐利的共性, 决定了它必然要占有他人的剩余劳 中, 也要依赖资本。资本有其个性, 动。我国社会中出现的财富两极分化、财富权力的扩大及劳动权力的弱化,不能不说与资本的本性有 关。 这种不合理的经济关系和财富关系, 同样会干扰、 影响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因此, 制订 合理的财富分配政策, 逐步缩小两极分化, 才能保证资本权力与劳动权力的平衡, 才能维护正常的经济 资本权力不但可能使劳动权力弱化, 还有可能使人们的政治权力及其它社会权 秩序和社会秩序。否则,

力弱化。
参考文献: [ 1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 31 卷 ) [ 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8. [ 2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 30 卷 ) [ M ]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95. [ 3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 44 卷 ) [ 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205. [ 4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 32 卷 ) [ 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8. [ 5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 4 卷 ) [ M ]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65.
( 收稿日期: 2010—06—28
责任编辑: 张
鹏)
- 3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