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压监测方案分析

煤矿矿压监测方案分析
煤矿矿压监测方案分析

煤矿矿压监测方案分析

煤矿矿压监测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起极大作用,煤矿矿压的大小影响煤矿的安全,安全是煤矿的基础,保证煤矿工人人身安全,提高煤矿开采效率。煤矿矿压监测应该长期连续的进行,并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的总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标签:煤矿矿压监测

为了解决屯宝煤矿动压影响巷道支护问题,实现矿井的安全和高效生产,屯宝煤矿开展了综采工作面动压影响范围及支护参数研究课题,以便清晰的认识到受采动影响困难巷道围岩的变形影响因素,变形机理、变形规律、变形特征等,为受采动影响困难巷道支护问题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解决支护难题,使屯宝煤矿动压影响巷道支护方案更加科学、系统。

1煤矿矿压监测简介和重要性

(1)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观测就是利用各种观测仪器或工具,对回采工作面及四周围岩的应力、顶底板变形与破坏、支柱下缩与载荷、煤壁片帮、支架变形与折损等宏观矿压显现进行测量与记录,通过整理分析,从而掌握采煤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并以此指导生产。

(2)对采煤工作面日常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第二章“现场管理”第九条四款中规定:“每个采掘工作面要根据本煤层和邻近采区的地质测量资料和矿压观测资料,包括顶板来压规律、下沉量、下沉速度、压力值等,确定采掘工作面的顶板控制方法、支护方式,作为编制采、掘作业规程的依据。凡是没有顶板观测资料而制定的作业规程,不得审批。新投产矿井、新开采煤层应在生产中逐步积累矿压观测资料”。这就充分说明了矿山压力观测的重要性及在煤矿生产中的地位。

(3)原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第39条“矿山压力测量”规定:“各矿区对采煤工作面和井巷进行矿压观测,根据岩层性质、顶板压力、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放顶步距、周期来压等数据,逐步摸清本矿区的矿压规律,制定本矿区的顶板分类标准。作为采区设计、巷道布置、设备选型、支护设计、顶板控制的依据。”这就在原则上阐明了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观测的目的和任务。

2矿井基本情况

2.1位置及交通

屯宝煤矿位于准南煤田硫磺沟矿区西部,隶属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行政区划隶属昌吉市硫磺沟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87°07′03″,北纬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钱营孜煤矿矿压监测管理规定 各单位: 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准确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监测制度。 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 (一)总工程师任领导小组组长。 (二)生产技术部设矿压监测小组,配备专业人员4人,负责日常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采掘区队至少配备专职或兼职矿压监测专业人员1人,负责本区队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具体要求 (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 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1)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 (2)矿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 (3)定期(每100m3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验:将混凝土喷在15cm×15cm×15cm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28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C20。 (4)顶板岩性探查孔,施工单位必须按时、按指定地点(岩巷原则上每20米施工一探查孔)负责打探查孔眼,然后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协助矿压小组用顶板窥视仪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同时施工单位技术员在现场必须及时记录打眼过程中顶板的岩性情况并按规

定及时上报顶板岩性观测孔资料,要求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进行编号管理。 (5)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6)按规定每次需要打顶板探查孔时,矿压小组应提前一天通知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施工单位接到通知后应提前备齐打眼工具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扯皮。否则,矿压观察小组将对施工单位进行处罚。 (7)施工单位每次应及时将当天收集的顶板探查岩性资料上交于生产技术部矿压小组,以便于矿压小组对资料的整理,同时结合钻孔内影像资料,质量抽查情况等进行汇总,报送矿领导。 2、煤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每掘进50~100m,施工单位必须至少打1个顶板岩性探查孔,由矿压小组利用钻孔窥视仪进行顶板岩性的观测和分析,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必须在现场予以配合。探查孔的观测工作完成后,必须编制顶板岩性探查孔柱状图,建立顶板岩性探查台帐。当顶板岩性出现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 (1)为了加强锚杆支护的顶板管理,进一步优化锚杆支护参数,随时了解顶板的离层情况,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44条第7款的规定,在煤巷锚杆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 (2)所有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内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监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以便及时掌握顶板离层变化,监测巷道支护质量,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安全。 (3)所有顶板离层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挂牌管理,牌版上应清晰表明顶板离层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置、观测责任人等内容。 (4)所有顶板离层仪必须安设在巷宽的中部或交岔点的中心位置,顶板离层仪的间隔距离一般为50米。安装时,工作面迎头距前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模板)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总结报告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区队:__________________ 编写人:________________

目录 1 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 - 1 - 1.1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 - 1 - 1.1.1工作面概况及地质说明书................................ - 1 - 1.1.2顶底板岩层岩性组合结构分析............................ - 3 - 1.1.2地质.................................................. - 3 - 1.2支护...................................................... - 3 - 1.2.1正常支护.............................................. - 3 - 1.2.2特殊支护.............................................. - 4 - 1.2.3确定支护强度.......................................... - 4 - 1.2.4巷道布置.............................................. - 4 - 2 矿压观测计划................................................. - 5 - 2.1 矿压观测领导小组......................................... - 5 - 2.2×××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的目的和任务 ......................... - 5 - 2.3观测方案.................................................. - 5 - 2.3.1观测工具.............................................. - 5 - 2.3.2测线布置.............................................. - 6 - 2.3.3研究方法.............................................. - 6 - 2.4矿压观测容................................................ - 7 - 2.4.1顶板动态:............................................ - 7 - 2.4.2支护质量.............................................. - 7 - 2.4.3 ×××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法................................. - 7 - 2.4.4 ×××工作面观测效果预计................................. - 7 - 2.4.5 ×××工作面观测制度及守则............................... - 7 - 2.4.6 ×××工作面观测记录表格及资料整理表格设计............... - 7 - 3 矿压规律分析................................................. - 8 - 3.1 初采期间的矿压规律....................................... - 8 -

90307综采面矿压观测分析报告

90307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报告 山西***煤业有限公司综采队 二0一一年

90307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报告 通过90307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掌握了该工作面煤层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工作面支架支护强度、围岩破坏活动过程煤壁中应力变化大小和应力影响范围。为工作面现场管理提供完善、准确的资料,以直接指导生产实践和解决施工生产问题。 一、观测目的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观测就是定量研究开采工程中矿压显现规律。为现场管理提供完善准确的资料,指导工程实践,解决施工生产问题,本次观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目的: ①掌握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回采空间围岩与支架相互作用关系;采动引起的支承压力分布;寻求搞好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有效措施。 ②对正在使用的支架适应性进行考察。即从顶板控制出发,对在既定条件下使用支架的架型、参数、特性和支护效果提出评定性意见。 ③根据围岩条件及支撑压力分布来确定工作面巷道断面形状、规格及支架参数,煤壁前方巷道超前维护距离。 二、工作面概况 ㈠、90307综采工作面位于矿井3#煤层9盘区西部,为9盘区开采的第四个工作面。该工作面沿煤层倾向布置,西北面为120305采空区,西南面为酸枣疙瘩新农村保安煤柱。工作面第一回风巷,顶板标高为+640~+645m,倾向长288m;第二回风巷顶板标高为+640~+645m,倾向长289m;工作面走向长82m。地面标高为+975~+1108m左右,工作面对应地表为黄土丘陵区域,沟壑纵横无任何建筑物。 ㈡、煤质和煤层赋存情况 该工作面所采3#煤层是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主要可采煤层,根据现有巷道揭露的煤层资料分析,该面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属稳定煤层,煤层厚度为1.7m。煤层倾角3°~7°平均6°。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近年来,我矿矿压观测、防治方面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矿压观测方面,已初步掌握采区内各工作面顶板活动特点,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了时间保障;同时为配合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加强矿压观测、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特制定矿山压力预测预报制度如下: 一、观测范围 5煤、9煤掘进头、采煤面及巷道实行定点观测。 二、观测内容 1、掘进头观测内容:煤巷:巷道变形量观测、顶板离层观测岩巷:巷道变形量观测 2、采煤工作面观测内容: 回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两道顶板下沉量; 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老顶来压、周期来压,支柱初撑力、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 回采工作面:工作面煤壁片帮、端面距、冒高、支架(柱)状况、两道超前顶板运动规律、应力分布、巷道变形量、工作面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等。

三、观测方法 1、圆图自记仪每天早班记录一次 2、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每班检测两次。 3、两道超前顶板运动规律、应力分布、巷道变形量每班检测一次。 4、工作面顶板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煤壁片帮、端面距、冒高、单体状况每班进行正常的观测。 四、预报内容 1、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支柱初掌力不小于90KN/棵,合格率达70%以上,综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液压不小于24MPa;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18MPa,综采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30MPa。 2、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锚杆支护巷道顶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8吨、帮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6吨,预紧力矩帮顶均不小于100N.m,巷道围岩位移控制在300mm以内,顶板离层仪安设及时,牌板内容齐全。 3、两道超前顶板运动规律、煤壁片帮、端面距、巷道变形量等其它出现异常现象时。 五、观测制度 1、严格执行班中检测、记录制度,严禁空岗、漏检。 2、原始数据记录要准确,不得随意乱改,严禁做假表。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为加强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掌握采掘工作面顶底板活动和来压规律,为采掘工作面支护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采掘工作面有效支护,防止冒顶事故发生,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矿,经矿研究决定,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对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 一、矿压观测领导小组 组长:张全平 副组长:张永进、刘鹏 成员:李德海、刘会、王春雷、田帅 矿压观测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刘鹏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井下施工掘进工作面及已掘巷道的测点布置、矿压观测数据分析、总结,为选择合理支护方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总则 1.为满足矿井生产管理需要,成立孔庄煤矿矿压观测领导小组,配备技术人员及兼职观测工,建立健全观测组织机构,配备相应仪器仪表,负责收集各区队上报的矿压观测资料并认真分析、归纳、总结(数据变化大时及时分析总结)。 2.生产技术科结合实际情况,对掘进工作面进行顶板管理,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对工作面工作面顶板和巷道位移加强观测,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3.各区队成立以技术副队长为组长的基层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并根据规定参数、采集周期及时采集矿压参数,每月月底编制矿压分析报告报生

产技术科。 4.矿压工程观测原始数据和参数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5.生产技术科根据各区队所报数据及工作情况随时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30%。 6.矿压观测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应妥善保管。 7.所有上报数据必须采用标准表格填写,矿压观测、顶板离层监测表格详见生产技术科下发表格。 8.巷道移交时由生产技术科监督,生产技术科与施工区队双方技术负责人负责将矿压观测资料与其它内业资料一并移交。 三、采掘现场矿压观测管理办法 1.顶板离层仪观测:煤巷一般每隔40m安装一个顶板离层仪。一般距掘进工作面50m以内和回采工作面超前范围内,每天观测一次,其它情况每星期观测一次。如果巷道局部地段有受动压影响较大,每天观测一次。顶板离层仪实行挂牌管理(包括编号、安装日期、顶板离层仪初始读数和观测读数)。 2.巷道围岩变形量采用(十字)测点法进行观测: 煤巷巷道每40m设置一个测点,测点距离迎头不超过60m,巷道过顶板破碎带、淋水区、压力集中区等特殊构造带,应增加检查点,每个检查点检查、记录2组数据(巷道净宽、净高)。巷道围岩变形量观测要求:测点选在锚杆头上,并标注清楚,宽度在两帮的中部设点,确保每次测量的数值准确。正常情况下,观测周期为一旬,变形量较大的点应当缩短观测周期,稳定不变的点可适当延长观测周期。观测后数据要及时录入围岩

矿压分析结果汇报

矿压观测报告 一、概述 矿山压力的观测与分析是实现矿山生产科学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多年来一直为广大采矿工程技术人员重视,矿山压力显现及其控制方法研究是正确进行采矿设计、合理选择支护形式及支架类型、加强顶板管理、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 二、观测目的 为研究巷道矿压显现特征,能有效地指导矿井开采,为掌握矿山压力及其显现规律,改善合理支护方式,确定合理护巷参数,改进巷道支护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巷道支护效果。同时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保证我煤矿安全而高效的生产,特此作矿压月度报告。 三、观测区域地质及围岩性质 1503工作面为一采区第二个工作面,西北走向布置,工作面北翼为F2逆断层,东北翼为1501首采工作面,西南方向为1505备采工作面,东南方向为+920集中运输巷。观测区域是1053回风道。该面煤层为煤5,含炭质泥岩夹矸1~2层,夹矸平均厚度0.2m,煤层色泽为黑色,条痕为深棕色油脂光泽,呈参差状断口,节理面充填方解石脉,含黄铁矿。直接顶:砂质泥岩3.26m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为泥质结构,波状层理发育,易垮落。老顶:细粒砂岩5.90m 灰白~灰色粉、细粒砂岩,砂质胶结,以石英为主、长石风化,斜层理发育。 四、支护技术参数 1503回风道:巷道净高3.2米,宽5米。锚杆采用Φ20mm×2600mm,

间排距800mm×800mm,每排布置13根,巷道拱部采用长7300mm锚索加强支护,间排距1600mm×1600mm,从巷道中心线向两帮依次按“333”型布置。 五、观测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巷道内每隔50m设立一个顶板离层和巷帮离层观测站,顶板离层分为四个点基点1、2、3和4分别是从深到浅排列的,新设立的观测站,连续观测,每天记录一次观测数据并加以整理,如果所观测巷道没有明显的矿压显现,就改为三天一观测,依次直到矿压完全稳定。观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掘进后围岩中的矿山压力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搞清顶板活动规律、掘动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五、报告内容 1503回风道截止7月11日共掘进两1100米,安设顶板离层仪19个,安装位置分别是:1503回风联络巷、1503回风道三角门、1503回风道90米处且从90米处到迎头是每50米安装一个顶板离层仪,具体内容如下: 巷道名称:1503回风联络巷序号:01 安装位置:三角门日期:2013.12.13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最新模板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最新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为严格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规程》及安监总煤行( ) 176号文《关于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 切实做好矿井矿压观测管理工作, 加强工程质量和顶板管理, 确保安全生产, 特制定本办法。 一、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 1、综采队技术员( 或指定责任人) 每天负责对工作面超前支护20m范围内单体支柱进行初撑力抽查, 初撑力不低于90KN(3.5m、φ100mm单体支柱≥11.4Mpa, 4~4.5m、φ110mm单体支柱≥9.5Mpa)。对初撑力合格率不够的, 必须及时整改, 并做好记录, 否则, 对技术员罚款200元/次。 2、综采队技术员( 或指定责任人) 负责对工作面综采支架进行初撑力抽查, 初撑力不低于规定值28Mpa的80%( ≥22.4Mpa) , 泵站压力不得低于30Mpa, 乳化液配比浓度达3%~5%。抽查结果达不到规定的, 必须安排责任人及时整改, 每发现一次对单位罚款1000元, 罚当班泵站司机200元。 3、综采队负责工作面及两巷矿压观测器具的安装、拆卸、保护工作, 负责综采计算机监测系统的维护工作。矿压器具、通信线路被损坏的, 对单位按原值2倍进行处罚, 视情节轻重对跟班队长( 或队长) 、技术员分别罚款200~1000元。 4、综采队每天负责对安装在两巷超前支护段的矿用数字压力计( 编号管理) 同步向外前移,不得跳跃前移。否则, 对当班跟班队长、技术员分别罚款200元/次。 5、矿压业务员负责对两巷超前、切眼支柱和工作面支架初撑力进行动态检查和监控, 发现初撑力不符合规定的, 罚款单位200元/根,对当班跟班队长罚款50元/根。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山西平定古州冠裕煤业有限公司 二零一八年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为加强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掌握采掘工作面顶底板活动和来压规律,为采掘工作面支护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采掘工作面有效支护,防止冒顶事故发生,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矿,经矿研究决定,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对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 一、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 组长:李宝贵(矿长) 副组长:李四祥(总工程师)、赵启录(生产矿长)、李建亨(安全矿长)、吕斌(机电矿长)、张献民(通风矿长)、张海军(防治水副总工程师) 成员:魏建斌(安全副总)、李文平(机电副总)、王培东(通风副总)、邢世华(生产副总) 矿压观测小组办公室设在矿生产调度室,负责矿压观测日常工作。 二、总则 1.为满足矿井生产管理需要,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配备技术人员及兼职观测工,建立健全观测组织机构,配备相应仪器仪表,负责收集各区队上报的矿压观测资料并认真分析、归纳、总结(数据变化大时及时分析总结)。 2.生产调度室结合实际情况,对开采的主采煤层进行顶板分类,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对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机道、放顶线等部位加强观测,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3.生产调度室应对工作面来压周期、来压步距、最大来压强度、顶板最大下沉量等进行科学分析,并就巷道支护强度、支护方式、工作面推进速度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将结论报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必要时由矿总工程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矿压显现规律,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和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各队组成立以技术人员为队长兼组长的基层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并根据规定参数、采集周期及时采集矿压参数,每月月底编制矿压分析报告报生产调度室。 5.矿压工程观测原始数据和参数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6.生产调度室根据各区队所报数据及工作情况随时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30%。 7.矿压观测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应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8.所有上报数据必须采用标准表格填写,矿压观测、顶板离层监测表格由生产调度室制作表格。 9.巷道移交时由生产调度室监督,生产调度室与施工区队双方技术负责人负责将矿压观测资料与其它内业资料一并移交。 三、采掘现场矿压观测管理办法 1.正常情况下,新布置测点前10天每天由技术人员为队长兼组长或技术员对测点数据采集一次,超过 10 天后,测点每 7 天观测一次。 2.遇巷道压力、围岩位移量变化较大时,区队必须每班指派专人进行监测并收集相关矿压参数,突变情况下及时向生产技术科和调度室汇报。 3.正常情况下,在掘巷道每隔 100 米布置一组观测点;在一些特殊地点(交叉点、贯通点)或特殊变化巷道点(巷道压力、围,经生产技术科认定后布点进行观测。岩位移量变化较大等地点)

矿压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21907工作面矿压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1、初次来压分析报告: (1)21907工作面39m初次来压 (2)初次来压表现为:上出口10m范围内巷道底鼓严重,37-40号支架处煤壁片帮,30-39号支架底板有瓦斯涌出现象,支架压力增大。(3)采取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及时超前移架,严格检查上下两巷超前支护,发现自缩单体和损坏的π钢梁及时更换,底鼓地段进行拉底,保证泵站出口压力不低于31.5MPa,配合通风部门进行瓦斯治理,尽量缩小工作面控顶距,做到及时回柱放顶,使直接顶充分垮落。2、周期来压分析报告 (1)第一次周期来压步距30.7m (2)周期来压表现为:上出口10m范围内巷道顶板破碎且底鼓严重,12-20号局部支架处煤壁片帮,29-39号支架底板有瓦斯涌出现象,支架压力增大。 (3)采取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及时超前移架,严格检查上下两巷超前支护,发现自缩单体和损坏的π钢梁及时更换,底鼓地段进行拉底,保证泵站出口压力不低于31.5MPa,配合通风部门进行瓦斯治理,尽量缩小工作面控顶距,做到及时回柱放顶,使直接顶充分垮落。3、2016年1月周期来压分析报告 (1)本月4次周期来压,来压步距分别30.7m、30.1m、32m、32.1m (2)周期来压表现为:局部支架处煤壁片帮,局部支架处底板有瓦斯涌出现象,上下出口附近有底鼓现象,

(3)周期来压采取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及时超前移架,严格检查上下两巷超前支护,发现自缩单体和损坏的π钢梁及时更换,底鼓地段进行拉底,保证泵站出口压力不低于31.5MPa,配合通风部门进行瓦斯治理,尽量缩小工作面控顶距,做到及时回柱放顶,使直接顶充分垮落。 (4)1、加强工作面的顶板管理,严格按《 Bm2016-05号采煤作业规程》中规定进行施工,工作面煤壁应采齐采直,及时进行超前移架,缩短架前空顶时间和空顶距离,严禁在空顶、空帮及支护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下作业。 2、加强上、下两巷的顶板管理,严格对两巷超前支护进行检查,出现单体自缩及时补压,出现π梁断、裂情况及时更换,对底板鼓起地段及时进行拉底,保证巷道高度不低于1.8m。保证上、下出口高度不得低于1.8m。 3、必须保证泵站出口压力不低于31.5MPa,支架初撑力不低于25.2MPa,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低于11.5 MPa,杜绝管路出现窜、跑、冒、滴、漏液现象。 4、本次来压期间,要认真观察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5、本次来压期间,人员进入机道内作业前必须先用长把工具(长度不小于1.5m)处理掉煤壁的伞檐,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机道作业。 6、当班回采班组要积极配合通风部门进行瓦斯治理。 7、周期来压期间机电人员要每班对机电设备进行完好检查,杜绝电器失爆。 8、周期来压期间尽量缩小工作面控顶距,做到及时回柱放顶,使直接顶充分垮落,以缓冲基本顶垮落时对工作面的冲击。 9、专职支架工负责调整支架间隙在规程允许范围内。 10、人员不可站在架间,以防活矸掉下伤人。 11、落煤后必须及时移架,并保证支架的初撑力和有效支护。 4、2016年2月周期来压分析报告 (5)本月3次周期来压,来压步距分别31.8m、31m、31m (6)周期来压表现为:局部支架处煤壁片帮,局部支架处底板有瓦斯涌出现象,上下出口附近有底鼓现象, (7)周期来压采取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及时超前移架,严格检查上下两巷超前支护,发现自缩单体和损坏的π钢梁及时更换,底鼓地段进行拉底,保证泵站出口压力不低于31.5MPa,配合通风部门进行瓦斯治理,尽量缩小工作面控顶距,做到及时回柱放顶,使直接顶充分

煤矿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鄂托克旗新亚煤焦有限责任公司煤 矿 矿压监测系统制度、岗位责任制、 操作规程汇编 鄂托克旗新亚煤焦有限责任公司煤矿 2015年度

目录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1 矿压监测分管领导责任制 10矿压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 11矿压监测系统操作规程 12 矿压监测工作人员值班制度 17矿压监测系统交接班制度 18

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准确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监测制度。 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 (一)总工程师赵宝宝任领导小组组长。 (二)生产技术部设矿压监测小组,配备专业人员4人,负责日常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采掘区队至少配备专职或兼职矿压监测专业人员1人,负责本区队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具体要求 (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 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1)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 (2)矿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 (3)定期(每100m3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验:将混凝土喷在15cm×15cm×15cm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28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C20。 (5)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矿压观测技术措施(四合一)

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 技术方案 尤洛卡矿业安全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科技大学煤矿灾害监测工程研究中心 2012年3月27日 技术方案目录 一、监测内容 二、监测系统实现的功能 三、产品技术特点 四、系统结构及组成说明(含电气结构图) 五、系统监测方法及工作原理 六、系统现场布置及安装说明 七、技术指标、技术参数 八、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一、工程监测要求(内容) 1、综采工作面顶板矿压在线监测 工作面每10架监测三个压力测点,每架安装一台压力监测分站,共设计安装15台压力监测分站(另备用3台压力监测分站,共18台压力监测分站)。 2、巷道顶板离层在线监测 顺槽巷道(1500M)每50m布置一组测点,在巷道顶板上安装,两顺槽巷道共布置

28个离层测点。 3、巷道锚杆应力在线监测 顺槽巷道(1500M)每个巷道断面监测一个锚杆测点或锚索测点,每隔50m监测一个巷道断面,顺槽巷道共布置28个锚杆/索应力监测测点。 4、巷道围岩应力在线监测 围岩应力监测可选择部分超前支护,停采线,预留煤柱及断层处布置测点,测点可与顶板离层测点相邻安装. 二、系统实现功能 1.井上计算机动态模拟显示监测参数、报警 监测服务器和客户端可实时显示监测点的数据和直方图,当监测数据超限时能自动声音报警并记录报警事件。 2.井下现场显示数据和报警 井下的压力监测分站、离层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数据,能根据设定报警参数报警指示,通讯分站可实时显示每个测点的数据并有报警状态指示。 3.监测数据自动记录存储 井上监测服务器能根据设置记录周期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数据采用动态存储技术,数据库采用SQL海量数据库。 4. 分站及接收系统后备存储功能,当通讯线路或计算机出现故障时自动启动后备存储. 5.连续监测曲线显示、分析 软件支持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历史曲线和测线加权数据分析。 6.监测数据综合专业化分析; CMPSES监测分析软件综合了矿压理论数学模型,支持综合专业化数据分

煤矿矿压监测及预报办法

矿压监测及预报实施办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的有关要求,为了进一步掌握采掘工作面及矿井在用巷道上覆岩层及围岩运动规律,不断改进支护参数,有效监测、预报、预防矿压显现,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现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制定此试行办法如下: 一、监测预报办法 1、为确保矿压监测及预报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矿压监测及预报领导小组。 组长:李新虎 副组长:赵陆锋姬安虎景秋喜杨青亮 成员:工作面所有质检员 矿压监测预报专业队伍:矿压监测工作组 矿压监测预报领导小组下设矿压监测预报办公室,景秋喜任办公室主任。 2、办公室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各个监测点进行不定期及时全面检查,并整理、分析日常检测资料,及时进行矿压预报,并制定相应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3、各施工队负责人担任本队矿压监测预报小组组长,各施工队班长担任小组副组长,每个施工队设置六人为日常矿压监测小组成员(兼职),进行日常矿压监测和对矿压监测设备、仪器、仪表的管理

维护,以及日常矿压观测报表的填写,由各队队长负责及时送报。 4、矿压监测办公室的人员必须熟悉矿压观测业务,负责对矿压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 5、各区队兼职监测人员要求是文化程度较高,理解能力强,经过培训后对观测设备仪器的性能、运行能够基本掌握,并要责任心强,以便于开展矿压监测工作。 6、对兼职观测人员,队长要合理安排,必须保证每小班有一名监测人员在井下工作。兼职人员不能正常上班时,队长应及时指定有相应能力的人员代替,确保不影响矿压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7、各兼测人员完成当班任务后,将当班矿压监测设备运行状况和结果按固定表格认真详实填写,由质检人员签字后在下午3:00前将前一天的监测报表送达矿压监测办公室。 8、矿压监测办公室必须配备专门的设备和仪器,并收集、汇总相关资料进行矿压分析预报,每旬将各采掘工作面分析结果、压力变形曲线预测结果送达相关领导和施工单位,遇有特殊情况及时将分析预测结果送相关领导和施工单位,并严格按措施执行预防。 9、各类采掘工程设计中,必须编制矿压显现监测预报专门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10、掘进工作面临近大型地质构造带、采空区或者通过其他应力集中区以及在煤柱附近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11.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有针对性措施,降低矿压显现程度,减少周期来压步距,防止老顶大面积垮落。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为加强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工作,准确掌握采掘现场矿压显现规律,使矿压观测真正起到科学指导矿井采掘设计、巷道布置及采掘现场施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第一条成立矿压观测组织机构 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地测副总工程师 成员:生产科全体人员、采掘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下设矿压观测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科长兼任。 组织机构职责:1、负责矿压观测的设计审批,组织开展矿压观测技术分析、优化支护技术方案;2、负责监督、检查、协调、指导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工作和日常矿压观测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分析和分析结果应用的管理工作。 第二条采掘工作面开工前,矿井生产技术科编制矿压观测设计,报矿工程师批准后实施。在矿压观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 第三条锚杆支护巷道矿压观测 1、所有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内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观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以便及时掌握顶板离层变化,观测巷道支护质量,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安全; 2、所有顶板离层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挂牌

管理,牌版上应清晰表明顶板离层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置、观测责任人等内容; 3、顶板离层仪应安设在巷道的中部或交岔点的中心位置,顶板离层仪间距一般为30~50m,最前一个顶板离层仪距工作面迎头的距离不得超过50m(工作面需要爆破作业时对顶板离层仪进行保护);巷道遇构造带、大断面(宽5.0m以上)及“丁字口”、“十字口”等处应增设顶板离层仪; 4、顶板离层仪深浅基点位置分别不低于锚索、锚杆的端头200mm,并在顶板离层仪牌板上明确标注具体位置; 5、顶板离层仪安装方法:用锚杆机在顶板上打孔至设计深度。用专用安装杆将上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上部(深基点位置),轻拉一下细钢绳确认锚固器已锚住,再将下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中设计监测位置(浅基点位置),检查确认孔口套管组件连接牢固,然后将其插入钻孔中,确保两个刻度指示环移动不受任何卡阻并确认孔口套管组件已固定在钻孔中,截去多余的细钢丝,将初始读数调“0”,并固定顶板离层仪,监测值准确性; 6、巷道掘进期间顶板离层仪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安装,并由施工单位安排人员负责观测和管理,确保顶板离层仪和牌板清洁、完好。巷道施工完毕进行移交时,连同记录牌板一并移交给接收单位,接收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及时对接收的顶板离层仪读数、完好情况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办理交接手续,并对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662-26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近年来,在矿压观测方面,已初步掌握采区内各工作面顶板活动特点,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了时间保障;同时为配合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矿压观测、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特制定矿山压力预测预报制度如下: 一、观测范围 采煤面及巷道定点观测。 二、观测内容 掘进头观测内容:顶板离层观测 2、采煤工作面观测内容: 回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两巷顶板下沉量;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老顶来压、周期来压,支柱初撑力、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工作面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等。

观测方法 1、顶板离层仪10天记录一次显现数值。 2、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每班检测1次。 3、工作面顶板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煤壁片帮、单体状况每班进行正常的观测。 四、预报内容 1、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支柱初掌力不小于90KN/棵,合格率达70%以上,综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液压不小于24MPa;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18MPa,综采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30MPa。 2、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锚杆支护巷道顶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7吨、帮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5吨,预紧力矩帮顶均不小于100N.m,巷道围岩位移控制在300mm以内,顶板离层仪安设及时,牌板内容齐全。 3、两巷超前顶板运动规律、巷道变形量等其它出现异常现象时。

采煤工作面矿压分析报告

山西王家峪煤业有限公司150102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报告 调度室 2018年2月1日

150102工作面矿压分析报告 一、150102工作面基本情况 1、150102工作面位于+680水平,工作面标高为+620—+670m ,该工作面可长度为790m ,工作面长度为180m ,面积为142200㎡,平均煤厚3.61米,倾角5—10度,平均7.5°。150102工作面位于井田的中部。其周围均为未开采区域。 2、地质情况 3、采煤方法 本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 工艺流程:割煤——装运煤——移架——推溜——清煤——下一循环 4、工作面设备 采煤机:MG300/700—WD 型 工作溜:SGZ-764/500型前部输送机 顶、底板 名 称 岩石 名称 厚度 m 特 征 老 顶 深灰色石灰岩 6.77 深灰色石灰岩,灰黑色,裂隙发育,含粉石,较硬。 直接顶 黑色泥岩 6.4 黑色泥岩光泽亮,较软,零星可采。 伪 顶 0.2—0.3 灰黑色,质脆,含黄铁矿结核 伪 底 直接底 粉砂岩 1.23 黑灰色,泥质胶结,含植物化石及黄铁矿结核。 老 底 砂 岩 8.21 灰黑色,以石英岩为主,坚硬,局部为砂质泥岩沉积。

转载机:SZZ-764/160(自移式转载机) 皮带机: DSJ—1000/2×75 液压支架:ZY6400/17/31的两柱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 5、液压支架及乳化液泵站性能参数 (1)、液压支架(ZZ5200/19/42支撑掩护式): 支护宽度为1.43—1.60m,支架中心距:1.5m, 放顶步距0.6m。最大控顶距离:4.8m, 最小控顶距离:4.2m。最大高度:4.2m 最小高度:1.9m 支架数量:共124架。 初撑力:4364KN 工作阻力:5200kN 系统供液压力:30Mpa 支护强度:0.95Mpa 支架重量:18.9t (2)、乳化液泵站(BRW400/31.5型) 额定供业液压力:31.5Mpa;供液流量:315L/min 液箱容积:1600L 乳化液浓度:3%—5% 乳化泵数量:2台。 二、矿压观测方案 1、观测目的 (1)、通过对150102工作面进行现场矿压观测和掌握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支架工作状况,分析工作面围岩(煤层)超前支撑压力分布状况。 (2)、工作面液压支架支护阻力观测,支护阻力包括初撑力、最大阻力,确定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老顶的初次垮落和周期垮落步距。 (3)、统计观测,统计综采工作面支架受载损坏情况、采空区上覆岩层垮落、移动和悬顶程度,架前冒顶情况、煤壁片帮、安全阀开启率等。 (4)、为我矿开采15#煤层的事故预测和动力信息基础研究提供必要数据,

煤矿矿压监测管理规定

矿压监测管理规定 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准确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监测制度。 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 (一)总工程师任领导小组组长。 (二)生产科、技术科、安监科、运营科相关人员为矿压监测小组成员,陈贵芳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矿压监测全面工作。 (三)生产科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本专业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具体要求 (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 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1)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 (2)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 (3)定期(每100m3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验:将混凝土喷在15cm×15cm×15cm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28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C20。

(4)顶板岩性探查孔,施工单位必须按时、按指定地点(岩巷原则上每20米施工一探查孔)负责打探查孔眼,然后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协助矿压小组用顶板窥视仪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同时施工单位技术员在现场必须及时记录打眼过程中顶板的岩性情况并按规定及时上报顶板岩性观测孔资料,要求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进行编号管理。 (5)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6)按规定每次需要打顶板探查孔时,矿压小组应提前一天通知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施工单位接到通知后应提前备齐打眼工具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扯皮。否则,矿压观察小组将对施工单位进行处罚。 (7)施工单位每次应及时将当天收集的顶板探查岩性资料上交于生产技术科矿压小组,以便于矿压小组对资料的整理,同时结合钻孔内影像资料,质量抽查情况等进行汇总,报送矿领导。 2、煤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每掘进50~100m,施工单位必须至少打1个顶板岩性探查孔,由矿压小组利用钻孔窥视仪进行顶板岩性的观测和分析,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必须在现场予以配合。探查孔的观测工作完成后,必须编制顶板岩性探查孔柱状图,建立顶板岩性探查台帐。当顶板岩性出现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 (1)为了加强锚杆支护的顶板管理,进一步优化锚杆支护参数,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全

嵩阳冶上(登封)煤业有限公司矿山压力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2015年01月20日

为加强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掌握采掘工作面顶底板活动和来压规律,为采掘工作面支护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采掘工作面有效支护,防止冒顶事故发生,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矿,经矿研究决定,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对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 一、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 组长:秦国伟 副组长:唐彦召李晨光 成员:胡茂林李洪峰徐松朝刘文彬乔拥军范自高朱钧炜王国忠刘占方矿压观测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徐松朝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井下施工采掘工作面及已掘巷道的测点布置、矿压观测数据分析、总结,为选择合理支护方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总则 1.为满足矿井生产管理需要,成立新峰煤矿矿压观测领导小组,配备技术人员及兼职观测工,建立健全观测组织机构,配备相应仪器仪表,负责收集各区队上报的矿压观测资料并认真分析、归纳、总结(数据变化大时及时分析总结) 2.生产技术科结合实际情况,对开采的主采煤层进行顶板分类,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对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机道、放顶线等部位加强观测,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3.生产技术科应对工作面来压周期、来压步距、最大来压强度、顶板最大下沉量等进行科学分析,并就巷道支护强度、支护方式、工作面推进速度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将结论报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必要时由矿总工程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矿压显现规律,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和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各区队成立以技术副队长为组长的基层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并根据规定参数、采集周期及时采集矿压参数,每月月底编制矿压分析报告报生产技术科。 5.矿压工程观测原始数据和参数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6.生产技术科根据各区队所报数据及工作情况随时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30。 7.矿压观测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应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8.所有上报数据必须采用标准表格填写,矿压观测、顶板离层监测表格详见生产技术科下发表格。 9.巷道移交时由生产技术科监督,生产技术科与施工区队双方技术负责人负责将矿压观测资料与其它内业资料一并移交。 三、采掘现场矿压观测管理办法 1.正常情况下,新布置测点前 10 天每天由技术副队长或技术员对测点数据采集一次,超过 10 天后,测点每 7 天观测一次。 2.遇巷道压力、围岩位移量变化较大时,区队必须每班指派专人进行监测并收集相关矿压参数,突变情况下及时向生产技术科和调度室汇报。 3.正常情况下,在掘巷道每隔 50 米布置一组观测点;在一些特殊地点(交叉点、贯通点)或特殊变化巷道点(巷道压力、围,经生产技术科认定后布点进行观测。岩位移量变化较大等地点) 4.采用“十”字布桩法监测巷道表面位移。在巷道顶底板中部垂直方向和顶板下 1000-1500mm 两帮水平方向钻φ28mm、深300mm 左右的钻孔,将木桩打入孔中,顶板和两帮木桩顶部安装测钉。测量精度要求达到 1mm,并估计出 0.5mm。 5.采用顶板离层监测仪进行观测,检测仪应变装置深部要确保安装到老顶里,浅部安装到直接顶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